手机阅读

2023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09:38 页码:11
2023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模板13篇)
2023-11-11 09:09:38    小编:zdfb

编写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选择。教案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有效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一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二、基本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

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提高练习。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总结: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二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学具袋。

1、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有哪些?并说说你会计算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件出示)。

2、情境引入。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所以,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小羊们自己管理和食用。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他们认为自己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动动脑筋,帮他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哪块草地的面积更大?(课件出示两块草地)。

(二)、学生思考、猜测。

3、探究新知。

(一)利用方格,初步探究。

1、以前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然后引进格子图。

师:请你们来数一数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平方厘米,不满一小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同桌交流方法。

3、生汇报想法。

4、通过数方格你发现了什么?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剪刀,三角板等学具,动手操作,寻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提示:刚刚有同学说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那我们要怎么剪才能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这其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

(板书:割补法)。

3、四人一小组,先通过自己的思考向组员介绍你研究方案;组员商议如何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方法来进行操作研究;由组长进行操作,组员协助。有困难的小组可以请老师帮忙;比一比哪组同学能快速解决问题。

4、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提问: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也相等。

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是s=ah。

(边说边板书)。

4、学以致用。

(一)、课件出示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

(板书:s=ah=6×4=24㎡)。

(二)、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1、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43米,高20、1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填表。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米,高是4米,面积是28米。()。

(2)a=5分米,h=2米,s=100平方分米。()。

6×3=18(平方米)()。

8×7=56(平方分米)()。

6、思考题:你有几种方法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课后小结。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三

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机,平行四边形,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从小朋友劳动图片,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清洁区,设疑导入课题。

二、初步探究,数格求积。

分别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小组动手剪拼图形。

2、交流剪拼法及发现。

4、自学课本第64、65页的内容。

5、利用公式解决课前问题。(比较两块清洁区的大小,在学生选择清洁区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6、课堂质疑:验证用公式算出来的结果和用数方格求出来的结果是否一样。

四、拓展练习,开创思维。

五、开放题。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纠错。

二、集中练习。

1、教师出示: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可以安排为擂台赛)。

a、21/21和31/265/7和4/5。

b、8/9和4/71/3和4/9。

请同学评讲。

2、课本练习68页第九题把下面分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比1/2大的分数有:

比1/2小的分数有:

师生讨论:怎样快速的分类?

自由说一个比1/2的分数。并说出理由。

三、拓展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小红:我7步走了4米。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小组讨论,明确解题步骤。

四、课堂总结。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

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与19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球的反弹高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球,有兴趣吗?

二、引导探究。

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板书:反弹高度下落高度)。

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

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

计算并小组讨论。

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实验操作。

4、计算。

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

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

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五、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六、总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剪刀、例题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学生操作。)交流: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

完成板书:复杂转化成简单(正方形)。

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为什么?

(没变。因为格子数没变;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积,你会先算哪一个?是多少?

(复习: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拿图2,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也把它剪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学生操作)问: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算出它的面积。(复习长方形面积=长×宽)。

3、拿图3: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边叫什么?(底)。

分别摸摸它的两组底。

还有什么?(高)。

问: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平行四边形上,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条高?

交流:只要沿着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举不同剪法的例子,让大家观察。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说出算式)。

字母表示: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学生把公式写在书上。

4、补充: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

标另一条底,4厘米。问:它对应的高在哪里?画出,并标“6厘米”

问:你还能用第2个算式求出它的面积吗?

比较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问:能不能8×6或3×4呢?为什么?

举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强调对应。

二、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练一练。

要求学生看图后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写出算式。交流。

3、练习二。

画前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的?

(2)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3)提问:为什么是“大约”多少平方米?学生算一算。

(4)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5)先让学生分别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再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变化么?为什么?面积有变化么?为什么?

最后达成共识:周长是不变的,面积变小了。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小。

交流(图略):要求学生把一些数据都要标清楚,养成好习惯。

看图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后小记:

在画两个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时,有的同学就只会画相反方向的或是移一格变成移两格的图形,感觉思路不够开阔。还有个别学生不是用数格子,而是用尺度量。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多引导。只有真正把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关键,才会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64~66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二)出示不规则图形1。

15米,宽10米,底7米,高21米)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在学生选择清洁区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课堂质疑(主要解决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斜边求出面积的问题。)。

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突破以往的教学思路,不但引导学生转化图形还要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以后的图形转化起了一个导航的作用。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配合教师的适时点播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也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公式的推导,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依据特征)---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教师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课前矛盾,恰当的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反馈。

底5厘米,高3.5厘米底6厘米,高2厘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哪个算式正确?(单位:米)。

83。

4

6

3×83×64×86×83×44×6。

56平方厘米8厘米。

5、开放题:山西地形图。先根据信息猜测是哪个省市的地形图,山西南北大约590千米,东西大约310千米,估计它的土地面积。

课堂小结:回忆一下今天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而转化图形和建立联系这两个环节都利用了图形的特征来进行。

分层习题的设置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同时也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开放的山西地形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数学同学生的课外知识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更建立起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全课总结反思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面对着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我们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以后我们还要用这种思想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

作业。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七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渗透转化思想。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提问:(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怎样计算?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八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合计男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成绩。

人数。

组别合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合计()班()班()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九

教学内容。

教材64~66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二)出示不规则图形1。

15米,宽10米,底7米,高21米)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在学生选择清洁区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课堂质疑(主要解决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斜边求出面积的问题。)。

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突破以往的教学思路,不但引导学生转化图形还要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以后的图形转化起了一个导航的作用。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配合教师的适时点播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也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公式的推导,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依据特征)---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教师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课前矛盾,恰当的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反馈。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底5厘米,高3.5厘米底6厘米,高2厘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哪个算式正确?(单位:米)。

83。

4

6

3×83×64×86×83×44×6。

3、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56平方厘米8厘米。

5、开放题:山西地形图。先根据信息猜测是哪个省市的地形图,山西南北大约590千米,东西大约310千米,估计它的土地面积。

课堂小结:回忆一下今天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而转化图形和建立联系这两个环节都利用了图形的特征来进行。

分层习题的设置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同时也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开放的山西地形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数学同学生的课外知识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更建立起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全课总结反思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面对着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我们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以后我们还要用这种思想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

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十

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机,平行四边形,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从小朋友劳动图片,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清洁区,设疑导入课题。

二、初步探究,数格求积。

分别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小组动手剪拼图形。

2、交流剪拼法及发现。

4、自学课本第64、65页的内容。

5、利用公式解决课前问题。(比较两块清洁区的大小,在学生选择清洁区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6、课堂质疑:验证用公式算出来的结果和用数方格求出来的结果是否一样。

四、拓展练习,开创思维。

五、开放题。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十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算一算,比一比。

12()2.4=。

0.72÷1.2=()0.24÷4.8=。

0.12()0.024=。

二、新授。

1、妈妈购买萝卜和西红柿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小黑板)。

品种萝卜西红柿。

单价(元)0.551.2。

总价(元)1.13。

买萝卜多少千克?

列式。1.1÷0.55=。

提出: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要乘几?

被除数呢?

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买西红柿多少千克?

3÷1.2=2.5(千克)。

2.5。

1.230。

24。

60。

60。

小组讨论。

三、练一练。

先说出下面各题怎样移动小数点,再计算。

0.169.66.8340.255。

1、练习十七。

完成第一题。

集体订正。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6.1÷0.051.8÷0.24。

3、实际应用。

四、课堂总结:你对你今天的课堂表现有何评价?

第三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快速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842÷0.72.6÷0.134.8÷0.04。

0.81÷0.0972÷0.66.3÷0.092.4÷1.2。

指名回答,说说6.4÷0.08是怎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的。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七第6题。

左边一组题蕴含了商不变的规律;另两组题蕴含了商的基本变化规律。

(2)练习十七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一组一组地比较计算,比较每题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3)练习十七第8题。

指导学生利用第7题发现的规律直接作出判断,再适当要求说明。

判断的理由。

三、实际应用。

1、火车超音速飞机火箭。

0.025千米/秒0.5千米/秒4.5千米/秒。

(1)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几倍?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食品厂加工一种蛋糕,每个蛋糕需要用5.6克白色奶油和2.5克。

彩色奶油。某天加工的这种蛋糕共用了彩色奶油100克,你能。

算出一共用了多少可白色奶油?

先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3计算器算出下面的食品每千克各是多少元?

虾片鲜奶片核桃仁米饼。

160克3.2元80克5.1元200克8.5元250克6.7元。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10.12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十二

1.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转化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

(2)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一)情境引入,以旧探新。

这是一幅街区图,上部是住宅小区,中部是街道,下部是学校的大门内外,图上的学校将是我们城关一小未来的面貌。为了使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丽,学校准备在大门前修建两个花坛,那要考虑什么实际问题呢?(修多大的花坛,也就是要计算它们的面积有多大)。(课件依次出现)。

这块花坛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如何求出这块地的面积?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如何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

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每个方格按1㎡)。

1.用方格纸制作成的平行四边形放在边长是1米的方格中,数一数占几个方格(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米。这块空地的面积是24平方米。

根据这个例子,让同学将书本80页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也会发现上面的规律!

2.填表并讨论: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

(1)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方法二:“割补”法:通过数方格我们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中心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提出假设: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用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

2.动手实验: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运用所学过的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那样的话我们就能不用方格就可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在操作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就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以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2)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观察拼出来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2)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剪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得出:(面积=长×宽)。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全班交流推导公式:

(1)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

(2)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研究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

(四)、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1.出示书上82页的1题,请大家做一做。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强化认识:那请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五)、巩固练习,我能填得准。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cm,对应的高是4cm,面积是()。

(六)、课堂总结。

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汇总篇十三

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卡纸一张,剪刀一把,三角尺一个,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呈现教材第86页单元主题图。(ppt课件演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