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39:07 页码:10
最新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模板8篇)
2023-11-11 12:39:07    小编:一叶知秋

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等要素,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书中的经典语句或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点评,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其中包括对不同类型作品的读后感,如小说、散文、诗歌、电影等。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式,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写读后感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一

最近正在阅读这本书,这本形似哲学参考大全的书却能给人以很多的遐想。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秘的科目,它的存在没有实体,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思想的高峰。在书中遨游,思绪总是会进入一种玄妙的境界,它跳出了人的主观思想,去思索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很久以来,哲学在我心中的地位近似于神学。然而初步了解一些后,又深知哲学的重要,不仅仅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有意义,仅仅是对于个人,也有着莫大的好处,如木心所说的,“史学使人清醒,哲学使人坚定。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在此,浅谈一下我之于本书的理解。

哲学的发展充斥着对立与妥协,互补与共生,无论是从物体本身出发的形式,还是仅从精神层面延伸出的理想;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师徒中对立的思想令我着迷,四主德划定了人性所不能逾越和能达到的标准。我不由得联想到,倘若人不会思考,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基因延续,不会接受与拒绝,不会冲动与克制,不能坚守本心,这个社会是否不再是社会,而仅仅是一群进化较快,仅凭生物本能行动的智力较高的动物。抑或是凭借着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的智力,突破思维的约束,突破道德与生命的底线,那么社会也可能丧失自由与公平。然而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去思考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选择一种更为克制守纪的理想生活。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当我正在思考我为什么存在时,证明了我的存在。我爱哲学,正如雪莱曾说,“唯有你的光辉,能像漫过山岭的薄雾”。但是,哲学的光辉不仅仅漫过了山岭,它笼罩全世界,我对于哲学家们最大的敬佩便来于他们的思考与质疑。哲学,始于质疑,终于信仰。

从泰勒斯的“世界由水构成”,再到毕达哥拉斯的“数的世界”,首先哲学家们对世界的起源产生了疑问,再到最后对世界的存在都产生了质疑,认为人们只是主观认为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这种想法是大胆的,充满勇气的,这是危险的,令人不安的。然而正是这种敢于对任何事物质疑的勇气,使得哲学的光辉在所有学科中熠熠生辉,普罗米修斯般的精神在对自身存在的验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大多数人只是庸庸碌碌的度过这一生,不去想自己为何而活,不去想自己的未来,待到暮年临死时,留下的只是空虚与无力。看完这本书,所得的收获也不仅限于一种新的知识,更像是一道大门,引领我走进精神的领域,清清楚楚的告诉我,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二

黑格尔是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者,对社会的构想基于理性和观念,主张让精神去管理存在,这无疑对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并无实质性的效果。故,在文章的开头,马克思便直白地指出宗教的本质,“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当时的世界,资本主义生产蒸蒸日上,轰鸣的机器昼夜不息,工人们焚膏继晷地工作着。但就算如此,工人的劳动成果越丰硕,工人自己反而越贫穷,“人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启蒙思想家们构想的人人平等的社会没有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程度上的不平等,“甚至他们还必须承认和首肯自己之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全是上天的恩准!”苦难的环境下,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求助于彼岸世界,在彼岸世界中寻求幸福。而占有大量私有财产,处于社会的顶端的少部分资本家,为了削弱人民对于追求个人权利的意愿,将彼岸世界构筑的严严实实,营造出人们虚幻的幸福,“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彼岸世界亦是资产阶级的庇护所。

马克思之前的诸多哲学家,都未曾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过彻底的分析,拆不穿罩在外面的虚伪面纱,都只是诉诸于精神世界,试图在精神世界中构筑一个理想王国,而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异化的本质,他跳脱出了精神的窠臼,打破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社会和国家同一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论,怀着对此岸世界的热爱,开始了对此岸世界的唯物主义建构。“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地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任务。”

宗教世界的人的异化已经被唯物主义对宗教的批判所击碎,那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由于财产的私人占有而导致的自我异化,成了哲学家们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黑格尔认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君主立宪制,马克思则毫不留情的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甚至对现代各国来说,这种反对德国的现状的狭隘内容的斗争,也不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德国现状是旧制度的公开的完成,而旧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隐蔽的缺陷。对当代德国政治状况作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作斗争……如果这些国家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过自己的悲剧的旧制度,现在作为德国的幽灵在演着自己的喜剧……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必定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马克思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当时德国的旧制度的本质,批判了黑格尔的君主立宪制为掩盖当时制度的虚伪性和诡辩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体现着马克思对于彻底坚持民主制度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不仅将社会问题的解决转移到了物质生活的角度,而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和进行社会革命所依靠的力量,以及如何调动这些力量。“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它就不会专注于自身,而会专注于课题,这种课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实践。”将哲学从唯心主义拉入了唯物主义的范畴,将实践引入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领域,是哲学的一大转折。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德国思想界虽然活跃,但革命却远远迟滞与其他欧洲国家,精神领域的批判不能够代替现实的社会革命,这富有哲理的短短一行,便指出了黑格尔在面对社会实际诉诸于精神世界的无助。既然是要进行社会革命,谁是可以依靠的力量呢?在前文中,马克思已经说明,资产阶级所声称代表普遍的人的利益的虚伪性,掩盖了其不平等的实质,资产阶级肯定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而且,其所占有的大量私人财产而所造成的社会不公,是人异化的根源和要革命的对象,故,革命的生力军只可能是“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这个领域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因为威胁着这个领域的是普遍的不公正,它不能再求助于历史的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总之,形成这样一个领域,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

社会解体的这个结果,就是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等级。”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理论掌握群众”这一概念,一改往常人们所认为的“群众掌握理论”,揭示了在群体的环境中如何掌握群体的思想动态,为形成改造社会的力量的蹊径,也阐明了真正的理论是能够看到事物根本的理论,而非遮遮掩掩,具有虚伪性的学说,表明了无产阶级的理论是能够揭示社会运行规律的真正的、彻底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理论的无形批判。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近代的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科学的、解放人类的学说终于来到了中国,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中弥漫着各式各样具有欺骗意义的学说,无政府主义、复辟思潮、资本主义思想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他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掌握资产阶级理论的精英对工人和农民仍然采取蔑视态度,使得辛亥革命后数年,民众仍然未被唤醒,“吃人的人”、“阿q”式的人物在中国大地上仍然麻木地存在着,人血馒头的悲哀闹剧仍然在上演。

但马克思主义中的无产阶级联盟的思想,解放人类的思想,经过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国情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工农武装联盟的学说,将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展示出理论掌握群众的巨大力量。

百年虽过,真理却永不褪色,如今的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随着国家的日新月异而不断发展,“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已经深入人心,马克思为我们戳破了彼岸世界的海市蜃楼,我们的此岸世界,在无数人民的努力下,花开正盛!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三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卓越代表,在近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震动全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德国影响非常之大,它迫使德国各部(包括普鲁士在内)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软弱无能的德国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力量用革命的手段从封建主手里夺取政权。德国国家政权仍然保持在贵族手中。当法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革命行动愈趋激烈,斗争规模愈益扩大的时候,害怕人民更甚于害怕封建势力的怯懦的德国资产阶级,立即吓得匍匐于普鲁士国王的座下,和封建贵族妥协,反对法国革命和本国人民革命了。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固然对封建势力有些不满,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耍求。但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革命对人民群众的畏惧和憎恨,对封建势力、地主贵族的屈从和妥协,却使得它变成一个愈来愈反动的阶级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资产阶级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贵族、封建主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的从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地主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更加痛苦。

黑格尔的哲学就是这种处于特殊矛盾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进步和反动相互交织的特征,在黑格尔哲学上的反映就是他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诞生在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吏的家庭,曾在图平根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黑格尔当过几年家庭教师,在班堡做过报纸编辑,在纽纶堡做过中学校长,后来做了海得堡大学教授。1818年应普鲁士政府的聘请祖任了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黑格尔成了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高踞着普鲁士王国国家哲学的地位。?黑格尔对普鲁士君主国家极尽其吹捧颂扬之能事,说“国家存在就是神在世界上的庄严的行进”,在普鲁士国家中自由已经实现,理性已成为现实,因此,他认为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应该永世长存。他认为贵族是社会上第一等级,国家政权应该交给贵族管理。

黑格尔又是私有财产的辩护者,他认为只有私人所有制才是合理的,法权应当保护市民社会的私有制。他认为资产阶级可以参加国家管理,但是有限制的。

黑格尔一方面拥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容许资产阶级参加国家管理;另一方面又维护等级制度,把贵族看做国家的第一等级,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正如马克思说的:“黑格尔希望有中世纪的等级制度,但是要具有现代立法权的意义;他希望有现代的立法权,但是要披上中世纪等级制度的外衣。这是最坏的一种混合主义”。(《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一卷864页)黑格尔的这种看法不仅反映了他在社会政治观点上的矛盾,也是他的哲学思想上的矛盾的社会根源。

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认为有一种永恒存在的世界精神,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的基础。一切现实事物都是从世界精神派生出来的。他把这种世界精神叫做“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黑格尔所说的“绝对观念”,“绝对精种”不是别的,不过是把人由客观现实中抽象得来的概念从人的头脑中独立出来,加以吹胀、夸大,变成脱离物质的神圣的绝对物。

使自己“异化”,即向外转化为与自己不同的物质性的东西——自然界,在这个阶段上,“绝对精神”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后,“绝对精神”在人的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于是它就摆脱了“弄化”的形式,而回到了自己本来的形式——精种的形式。因此,“绝对精神”的发展,就是“绝对精神”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黑格尔哲学的整个体系也就是按照“绝对精神”的发展阶段而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由上可见,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象宗教上的“上帝”一样,是世界万物的创造主,实际上,它就是用哲学语言来称呼的“上帝”。费尔巴哈曾说黑格尔哲学是“理性化了的神学”,这是完全正确的。

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是他哲学的保守的反动的一面;不过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中,也贯穿着一种极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辩证法。黑格尔哲学之所以有辩证法这一重大成就,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而且也由于黑格尔拥有的自然科学材料比他的前辈要多得多。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四

二、收获和感悟。

一是以人为本.作者介绍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和以往接触的哲学不同,以往学习的哲学中,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问题,过于抽象,很难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并和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而从对人生的系统反思这个角度出发,让我们对哲学的功用和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人的四种境界的划分,让我们对哲学的妙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二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人生的反思和总结.如年末,对自己一年的生活、经历的事情、阅读的书籍等等进行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但很多这种反思总结中,多数流于流水账,对为啥这样做?这样做是受何种观念影响?这种观念从何而来?都知之甚少.

三是发现每个人受固有环境和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巨大.例如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让中国人喜爱直觉思维,比如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音乐、书法,都是世界直接形式的模仿.思想中的中庸,否极泰来等观念,都和中国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有紧密联系.

四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观念,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格物致知,就是每天学习新的知识,一种是领悟,真诚地去做事,达到心和宇宙统一起来,所谓致良知的方法,一种是敬,抱持者对世界的敬爱的态度,来生活.

例如前一阶段看一本书上,一个志愿者到利比亚去工作,通过其工作经历,他人生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原来,医院、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他在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五是哲学为啥重要.哲学就是通过思维找基本规律.哲学是最高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面还有n层的东西,如基本方法、普遍方法、逻辑、技能等.学习哲学就要以兴趣和实用为导向,定下你的目标,要让哲学成为你的思考方式,想要让自己具备触类旁通、解决问题、正确决策、创新等重要能力,非读哲学不可.

例如,我们学习数学就知道,数字是一种抽象,函数是对数学规律的抽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另一层次的抽象,在此基础上,还有数学哲学和系统动力论,是对数学的更高层次的抽象.

七是学习哲学的方法。

认识哲学,了解哲学,懂得哲学的体系和逻辑原理,并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之中.学习哲学需要技能+意识+学习材料.如批判性思维是意识的储备,可以帮助你迸发学习热情,形式逻辑是技能的储备.

三、精华摘录。

p6中国哲学的价值在于,成为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忠,肯定方面是指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否定方面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命,是指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

p47孔子三十而立,是指他这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而不惑,是指他这时候已成为知者,50,60而知天命,是指认识到超道德的价值.

p82惠施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发现了超乎形象的世界;

p103获得幸福的方法庄子,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

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在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就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可以说已经得到绝对幸福.

p222新道家.圣人高度理解万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万物变化的影响.他以理化情。

p232佛学的一般概念,宇宙的心的概念,和形上学的负的方法;

觉悟的确切意义.是指个人与宇宙的心的统一,或者说与所谓的佛性的同一;

中道宗的方法,所谓二谛义.第一层次,普通人以万物为实有,而不知无.第二层次,说万物是有,但是说万物是无也是片面的;事实上,有就是无;应当说不片面的中道,在于理解万物非有非无;第四层次,中道在于不片面,意味着进行区别,而一切区别的本身就是片面的.

这个否定一切,就可以达到庄子哲学中的坐忘,佛家称之为涅槃;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廊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哲学的推理,形上学的推理,其出发点是经验中有某事物存在.

哲学史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由于他的反思的性质,它最终必须思想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的“某物”

人生的境界.可以概括为四个,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踏实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情;天地境界.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四、哲学入门书籍推荐。

1.反哲学入门。

2.思想的力量。

3.西方哲学简史。

4.大问题。

5.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6.哲学的慰藉。

7.哲学浅说。

8.我的半生传奇蔡志忠。

9.牛津大学哲学入门。

10.康德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五

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震动全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德国影响非常之大,它迫使德国各部(包括普鲁士在内)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软弱无能的德国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力量用革命的手段从封建主手里夺取政权。德国国家政权仍然保持在贵族手中。当法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革命行动愈趋激烈,斗争规模愈益扩大的时候,害怕人民更甚于害怕封建势力的怯懦的德国资产阶级,立即吓得匍匐于普鲁士国王的座下,和封建贵族妥协,反对法国革命和本国人民革命了。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固然对封建势力有些不满,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耍求。但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革命对人民群众的畏惧和憎恨,对封建势力、地主贵族的屈从和妥协,却使得它变成一个愈来愈反动的阶级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资产阶级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贵族、封建主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的从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地主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更加痛苦。

黑格尔的哲学就是这种处于特殊矛盾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进步和反动相互交织的特征,在黑格尔哲学上的反映就是他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诞生在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吏的家庭,曾在图平根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黑格尔当过几年家庭教师,在班堡做过报纸编辑,在纽纶堡做过中学校长,后来做了海得堡大学教授。1818年应普鲁士政府的聘请祖任了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黑格尔成了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高踞着普鲁士王国国家哲学的地位。黑格尔对普鲁士君主国家极尽其吹捧颂扬之能事,说“国家存在就是神在世界上的庄严的行进”,在普鲁士国家中自由已经实现,理性已成为现实,因此,他认为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应该永世长存。他认为贵族是社会上第一等级,国家政权应该交给贵族管理。

黑格尔又是私有财产的辩护者,他认为只有私人所有制才是合理的,法权应当保护市民社会的私有制。他认为资产阶级可以参加国家管理,但是有限制的。

黑格尔一方面拥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容许资产阶级参加国家管理;另一方面又维护等级制度,把贵族看做国家的第一等级,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正如马克思说的:“黑格尔希望有中世纪的等级制度,但是要具有现代立法权的意义;他希望有现代的立法权,但是要披上中世纪等级制度的外衣。这是最坏的一种混合主义”。黑格尔的这种看法不仅反映了他在社会政治观点上的矛盾,也是他的哲学思想上的矛盾的社会根源。

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认为有一种永恒存在的世界精神,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的基础。一切现实事物都是从世界精神派生出来的。他把这种世界精神叫做“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黑格尔所说的“绝对观念”,“绝对精种”不是别的,不过是把人由客观现实中抽象得来的概念从人的头脑中独立出来,加以吹胀、夸大,变成脱离物质的神圣的绝对物。

使自己“异化”,即向外转化为与自己不同的物质性的东西——自然界,在这个阶段上,“绝对精神”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后,“绝对精神”在人的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于是它就摆脱了“弄化”的形式,而回到了自己本来的形式——精种的形式。因此,“绝对精神”的发展,就是“绝对精神”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黑格尔哲学的整个体系也就是按照“绝对精神”的发展阶段而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由上可见,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象宗教上的“上帝”一样,是世界万物的创造主,实际上,它就是用哲学语言来称呼的“上帝”。费尔巴哈曾说黑格尔哲学是“理性化了的神学”,这是完全正确的。

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是他哲学的保守的反动的一面;不过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中,也贯穿着一种极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辩证法。黑格尔哲学之所以有辩证法这一重大成就,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而且也由于黑格尔拥有的`自然科学材料比他的前辈要多得多。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上的许多新成就,不断地冲击着旧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大体形成的星云学说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随后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拉马克和哥德的进化思想,无不向人们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必须从发展的观点研究周围现。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六

《历史的天空》的主人公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在他犹豫的时候,一个青年女八路的及时出现,改变了他脱离八路军投奔国民党军的念头,就这一步,姜大牙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并在其对立面、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张普景等人的斗争、磨练和帮助下,逐步显示了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由一个不自觉的匹夫之勇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作品营造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大约是在以安徽六安地区为中心的江淮之间,抗日战争时期,那里曾经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活动区域的结合部,因此那里的战争形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作者采取的是虚虚实实隐隐约约的写法,实时实地,虚人虚事,因为“实”而具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意义,因为“虚”而顿生空灵洒脱,作品写得既显磅礴大气,又有诗情画意。从人物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撇开一切社会文化的依附,让人格以原生状态登场。把人当人来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在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中,由于传统文化或某些功利的驱使,我们并没有把人当人来写,而是把他概念化或者神话了。近年,在我们熟知的众多的中国战争小说里,人物往往一出场就是较为成熟的指挥员,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干都达到了相当水平。而《历史的天空》则反其道而行之,主要角色姜大牙是以不太光彩的形象露面的:订了亲的媳妇因为厌恶他不愿意嫁给他而宁肯上吊自杀。逃脱日军追杀后,在八路军的营地里蹭了几碗萝卜炖肉白米干饭,吃饱后又看不起游击队的破枪,老是算计要到国民党军队去“混个团长司令干干”。即便最后留在游击队里,动机既不是为了抗日,也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因为门口出现了年轻漂亮的女八路----东方文英,这才脑子一热,冲口而出:“也好,这个八路咱就先当着试试。”早期姜大牙的人格基础,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熏染,他把大戏里的一句唱词半生不熟地吞进了肚子:生当啥鸟毛杰,死做啥卵子鬼。他从民间唱戏里知道了岳飞和文天祥。参加革命之前他无疑是个草莽英雄,参加革命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他还是一个草莽英雄。一方面,他在战斗中屡建奇功,一方面又经常暴露出个人英雄主义、本位主义、小农意识、刚愎自用等等毛病。在他的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军人的许多突出的优点和缺点。但难得的是,他的优点大于缺点,缺点无伤大雅,优点至关重要。姜大牙虽然是误入革命阵营的,但几十年后,他成了成熟的、成功的革命者,而那些当初抱着革命理想、满腹革命理论、一看见姜大牙就想摸枪的“正宗的布尔什维克”,除了叛变和变质的(如李文彬和江古碑),只有极少人(如张普景和窦玉泉)勉强能够跟上姜大牙的步伐,而且最终都成了姜大牙的生死之交甚至是追随者。这种命运变化的巨大落差,注定了作品广阔的创作空间,拨开政治的、乃至民族文化的浮土,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去考究那时刻人物的真实心理和微妙变化,塑造出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同时,由于不避讳姜大牙最初的非革命动机,因而可以从容地揭示革命阵营内部的人格对比、较量、演进和认同过程,也这就使得作品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其次,让大环境成为人物的舞台,让小环境成为人格的炼狱。刚刚参加抗日队伍的姜大牙,既谈不上有明确的政治信仰,也谈不上有革命的目的。他跑到凹凸山是因为无家可归,参加队伍是为了糊口谋生。但是,游击队的领导人杨庭辉却从这个莽汉的身上看到了亮点:有正义感,不怕死。这就足够了,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要有这两点,参军就可以当连长。显然,杨庭辉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信仰的象征,他对于姜大牙的调教和使用,看似离奇,却不出格,显露了超凡绝伦的艺术。一方面是杨庭辉力排众议始终重用姜大牙,一方面是张普景等人坚持不懈地控制并且始终想除掉姜大牙。耐人寻味的是,杨和张的出发点都有其正确性。姜大牙在战场上确实出尽了风头,但是离开战场,他又确实有许多非革命的行为,譬如勒索新战士的新鞋,打骂顶头上司,打了胜仗让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行军,追撵调戏地方女干部,私自带队闯进敌占区为其干爹拜寿,等等不一而足,倘若按照严格的标准,委实杀不足惜。但杨庭辉不这样看,他有一句经典的说法:非常时期用非常之人,我们共产党石头都能炼成钢,未必就改造不了一个姜大牙?正是由于姜大牙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和非战争状态下暴露出来的人格缺陷,也由于杨庭辉和张普景对于姜大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重用和扼杀,反复冲突,使得作品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三、用情感构建的河流,作为洗礼人格的温床。姜大牙的爱情史是他人格发展史的一条重要辅线。参加革命之前的姜大牙对于女性的追逐,可以用本能来解释,但是,自从东方文英出现以后,一个崇高的概念“爱情”这两个字开始注入到姜大牙的生命之中。东方文英是在关键的时刻出现的关键人物。她始终用一双纯净的、善良的、信赖的目光看待姜大牙,这反而使姜大牙在困惑中收敛了鲁莽,不敢轻易造次。她的武器就是她的坦诚和美丽。在两性关系上,姜大牙因她的无邪而无为,因她的纯净而纯朴,因她的美丽而美好。姜大牙从最初握着她的手不放,到别有用心地要求她和他一起到陈埠县大队并肩战斗,再到尊她为师,直至后来发展成为真正的爱情,生离死别石破天惊,上演了一场崇高的爱情绝唱。当初杨庭辉之所以冒险派遣派她同姜大牙“并肩战斗”,不排除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以柔克刚的意思,但姜大牙在东方文英面前表现出来的多情乃至于柔情,却是杨庭辉始料不及的。这大约就是“以柔克刚”的效力。姜大牙在一跃成为军分区司令员之后,毫无往常升迁之后喜形于色的表现,居然蒙头大睡,声称心里难过。你可以为他设想一百个难过的理由,但你很难想到的是,他难过的是自己没有文化,为没有文化而在东方文英的面前热泪长流。就从这一天起,姜大牙(此时已改名姜必达)从一个匹夫之勇向着一个成熟的文兼武备的军事指挥员的目标迈进了。而他在与东方文英分别那一刻,体现出来的柔情和克制,以及生死别离时的暴怒和颓废,也能体现出他那有血有肉的男人气概及对爱情的渴求。

历史的天空,把我们从硝烟弥漫的年代带入和平岁月的今天,细细品来,在津津有味的同时不禁感慨主人翁的成长与成熟,也对自己以后的人生给予照亮,因为有一种东西始终打动我,那就是人格的力量。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七

身为女子,我生成就是感性的。由于文学性的册本看得相对多些,我愈发感性。固然一向但愿本身能兼具理性,但性别付与我的特征难以改变,曩昔十多年的浏览履历也为我的思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许,跟着春秋的增添,经历的增加,理性的火花能赐赉我一点点理智。

想填补理性的缺掉,读理性的书并不是没法忍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欠好谁是因谁是果。辩证地说,是互为因果,彼此影响的吧。是以,借着公共课教员留功课之名,读了《黑格尔法哲学道理》一书。

固然,前几年翻阅过叔本华《人生的聪明》,但读得其实不专心。也读了《论语心得》、《庄子看人生》等对中国传统哲学通俗解读的书,但真正读哲学类的册本,《法哲学道理》应当算是第一本。固然,法哲学并不是哲学的焦点。

不管是不是读过,《法哲学道理》都是法学学子耳熟能详的。对我这个非正规军来讲,也久闻年夜名。前段时候看《产权与法》,作者以《法哲学道理》的思惟论证产权的地位与意义,也指出了《法哲学道理》一书的某些局限性。好比,黑格尔抱负的幻灭致使其晚年起头追求普鲁士当局的认同,为统治阶层供给理论支持,抛却了部门本来的主张,恰当逢迎统治阶级的需要,以确立黑格尔哲学的正统地位,更好地推行黑格尔的思惟,间接实现其理想。有着如许的讲解作根本,在必然水平上避免了我对经典著作的全盘必定。

初读《法哲学道理》,读到脑壳抽筋。真的是。没有哲学著作的浏览根本,没有黑格尔思惟的系统铺垫,在哲学思惟的汗青长河中,生生截取一段去体悟,不管从主不雅仍是从客不雅来说,都不是件轻易的事。好在,对峙读完了引论,进入具体的阐述,感受稍好些了,有些可以经由过程上下文理解个年夜概,但仍有很多不懂的处所。

感慨哲学年夜师聪明的脑筋。我理解起来都费力,即使千方百计与现实糊口成立联系,也没法参透那些看似高屋建瓴、虚无缥缈、平空架构的思惟系统。在此,这几个四字词语绝没有贬义。思惟简直是虚的,固然看不到摸不着,却并不是对现实糊口没成心义。相反,意义重年夜。试想黑格尔在成立如许的思惟系统时,又该有如何的理智与思惟。

逻辑的周密,论证的严谨,使人叹服。也许哲学自己便具有如许的特点,也许由于黑格尔自己是逻辑高手。看似无关的抽象法、道德、伦理,看似风马不接的`契约与犯警,作者可以或许发现它们背后的联系,阐述中一环紧扣一环,令人感觉多一环嫌多,少一环又显不足。

给我感到较深的是,经由过程读《法哲学道理》,我看到了很多本来习觉得常的概念、现象背后的工具。在此之前,从未想过刑法存在的意义事实是甚么,为何要由国度来履行。透过黑格尔得知,由于犯法背背了社会的遍及意志而不纯真是小我的特别好处或说特别意志,也是以,应由代表遍及意志的国度来履行。曾,有人质问我,公事员缔造了甚么价值?成天也不缔造经济利润,却要拿着人平易近的税款。若是我在那之前读过黑格尔,是可以给出谜底的。诸如斯类的感到与发现,纷歧而足。更主要的是,这本书开导我,要看到现象背后的工具,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固然,一年的研究生教育使我起头追求表层以下的工具,但读哲学书,使我的思惟,又有了进一步发掘的可能。自我感受,熟悉又有了上升。

也有不解,最较着的是黑格尔对国度的阐述。在黑格尔看来,国度是伦理精力的同一,是理念,是最高阶段。看到如许的逻辑放置,我不管若何没法将其内在与外延掌控住。黑格尔所谓的国度,究竟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念,与实际中的国度毫无联系,仍是成立活着俗意义的国度根本之上,是一向令我猜疑的问题。直到读完全书,才模糊感觉,他的国度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实际糊口中还没有实例。进一步说,我至今思疑这类伦理精力同一意义上的国度,是不是犹如共产主义一样。某日,在校园巧遇法理教员,切磋这个问题。他一语惊醒含混着的我。“黑格尔说的国度相当于神。”他还说,黑格尔的这类国度思惟对厥后的纳粹统治发生了必然的影响。如斯,些许释怀。

也看到了些我想固然的汗青局限性,或说“封建遗毒”。好比他说文明国度要成长,可以经由过程征服不文明国度;本钱的逐利到必然阶段必需并且该当开辟海外殖平易近市场,还提到对没成心志的族群,可以奴役等。初读令我不解,但想到他所处的情况,也就一读而过了。况且,人无完人,即便是如斯伟年夜的人物,也不克不及不许可人家白玉微瑕。至于各路人等对黑格尔的批评,也不足以成为否定其全数思惟的来由。究竟结果,至今我们仍在读黑格尔,仍在接收其思惟中的可取的地方。

原打算明天将来重读《法哲学道理》一书,但那日教员说昔时他的导师,一名曾写过关于《法哲学道理》专著的学者,不建议他读。缘由不明。我接管了我的教员的建议,读过一遍,能接收几多算几多。若是未来真的还感乐趣,再读。后面这句,是我想的。哲学能熬炼人的思惟,这是无庸置疑的。很多人堆集到必然水平便起头读哲学,固然,我算不上这类到达必然高度的人。但笨鸟先飞早入林,恰当的读些哲学,对我是有益的。也但愿将来几年,能静下心,再读哲学。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1000汇总篇八

上帝的死亡和理性的毁灭,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黑格尔作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巨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后现代语境中亦受到了质疑并成为了批判的鹄的。黑格尔历史哲学以“先在的理念”为中心且依靠辩证法建立起来,并认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世界理性”的自我实现过程,将人类历史的发展囊括于他庞大的哲学体系中。但由于黑格尔历史哲学自身的缺陷,在它诞生以后便受到了抵制、质疑。在整个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降,这种反叛的声音越来越强。笔者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与理性相对立的意志的反叛;其次是方法论上的批判;再次是叙事主义的转向。

一、意志的反叛。

黑格尔历史哲学以“先在的理念”为中心,并依靠“正反合”的辩证法建构起来,德国古典哲学“擎理性之旗帜,唱自由之凯歌,肯定历史之进步,描绘历史之理念”的特点,在他手里达到最完备的形态。但是黑格尔历史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其自身的缺陷,他把历史哲学凌驾于具体的历史研究之上、肆意剪裁历史事实使其符合历史哲学的先验图式的做法,终于招致了德国思想界的抵制。在黑格尔去世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不光对他的哲学体系,甚至也有人身的攻击,如死狗,诚然,历史哲学也受到人们的冷遇。

二、方法论的批判。

方法论的批判主要围绕着历史学科性质的'讨论和科学方法。自十九世纪中叶始,历史哲学领域内部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革。历史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不再是历史本身,不再孜孜以求地寻找历史规律、历史发展的模式,而是思考历史认识何以可能。自此,历史认识问题成为关注的重心,被推向前台,历史哲学家们集中讨论历史的学科性质、科学性及科学方法。兰克学派成为首倡的代表,它们标榜“客观主义”和“科学方法”。兰克是黑格尔同时代的人,亦是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年轻同事,他虽未指名攻击黑格尔,但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历史哲学的追求和观点却成为了兰克批判的对象。他曾写道:“经常可以发现一种不成熟的哲学与历史学的争论。他们从先天的思想推论出必然存在的东西,不管那些思想招致了多少怀疑,他们致力于在世界历史中重新发现它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从无限多的事实中筛选出那些似乎能够证明这些思想的事实。人们也称这种东西为历史哲学。”兰克主张要摒弃主观偏见进入历史,切勿将历史学家自身的好恶掺杂进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必须“如实直书”。兰克指出历史是“复数的”进步,并不是传统历史哲学家们所认为的“单数的”历史进步,历史发展中不同时间、地区限制以及巨大的历史倒退等事实足以证明。兰克倡导应公正无私地、毫无偏见地对待历史及现实中的每一个世代、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显然,兰克的批判抓住了黑格尔式历史哲学的要害,为后来的方法论批判及转向奠定了基础。

三、叙事主义的转向。

20世纪70年代以降,发轫于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开始对历史学界产生影响。西方史学家不约而同地对历史文本、话语等语言现象发生了兴趣。海登·怀特于一九七三年发表《元史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同时他进一步指出,由于这一转向,有关历史研究性质的关键问题从“历史学是不是科学”转变为“历史学是不是小说”了。换言之,历史叙事的“诗学”成为研讨的中心问题。史学家们将研究的重心转向历史著作中的“诗学”维度,如海登·怀特和杰姆逊不约而同地研究了历史著作中的比喻法问题。海登·怀特在《历史的重负》中的历史文本分析理论,他把历史叙事看作是再现世界的唯一可能的方式,并在语言学和修辞学的基础上,对叙事所采用的传达叙述者意图的手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他发现决定历史解释的最重要因素是文本中隐喻的丰富程度。罗兰·巴尔特通过对历史话语的结构分析,抹平了历史语言和小说语言之间的区别。在德里达那里,“文本之外再无世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我们透过这种结构在理解整个世界。

四、结语。

黑格尔历史哲学在后现代浪潮的影响下日趋式微,其坚定的历史进程必然迈向同一理念的信念亦日趋减弱,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亦是时代的一种表征;但是三重解构批判的靶子都集中在黑格尔历史哲学上,这也再次间接证明了黑格尔哲学及历史哲学在哲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历史哲学领域中要想前进,黑格尔历史哲学始终是无法绕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