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民间艺术的作文(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08:47 页码:13
2023年民间艺术的作文(实用18篇)
2023-11-11 19:08:47    小编:文友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尊敬和孝顺他们。怎样撰写一份详尽的历史总结?有什么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以下的总结范文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一

今天爽极了!爸爸答应带我去看“珠海市民间艺术大巡游”,我可是有“嘉宾证”的哟!

早上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往窗外一看,天哪!雾真大!漫天的浓雾,使大地变得模模糊糊,一片昏暗。东方的太阳只能看到一点昏黄色的圆光。坐车时,玻璃也朦朦胧胧,远处的实验中学隐隐约约只剩下一团灰影。

不一会儿,爸爸开车来到了体育中心,哇噻!这里的情景只能用宋丹丹的一句话来形容:那这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可是相当的壮观!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了嘉宾席上。天变化得真快,刚刚坐到位置上,雾就不知道哪去了,火红的太阳取而代之,树梢纹丝不动,空气都是热的,闷得人喘不过气来,我更是热得汗流浃背、“哭天喊地”。

这次的巡游节目内容很丰富,有花车9台和27个表演方阵,譬如高新区的“活力无限”方阵、香洲区的“中外朋友闹元宵”方阵、斗门区的“水上婚嫁”方阵、高栏港的“海泉湾”方阵,各有特色,当然还少不了我最喜欢的“乾务飘色”方阵。

“乾务飘色”方阵里有一台“天仙配”飘色。天仙配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董永的人,父亲死了没钱安葬,就卖身到地主家打工。有一天,天宫的七位仙女下凡,与董永相遇,知道了董永家的情况后,第七位仙女非常同情他,见他很老实很孝顺,就和他结亲了。不久,玉皇大帝发现他的第七个女儿竟然在人间和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结婚,大动肝火,便派出二郎神活生生地把他俩拆散,永远不能见面。这台“飘色”由八个孩子表演,改变以往只有一、两个“色芯”的传统表演形式。

今天真是爽!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二

夏天的一个黄昏,太阳正缓缓西下,但这时在一处十字路口,却热闹了起来,一群身穿粉红一的表演者,带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木制鼓,后头紧跟一辆辆华丽的车,热闹的民艺表演就要开始了。

这次的民艺表演,花样百出,我最先目睹的是打鼓者,他们的鼓款式不一,有的拿鼓棒敲打,发出的声音低沉而响亮,彷佛大将军要出征般的雄伟;另一种则是以手击打,声音十分清脆,让人充满活力。这两种鼓在路上调和的演奏,为大会增添色彩。

后头的车子,样式很多,有巨鱼、恐龙…等,车上表演的女郎,每人都穿得很清凉,活力四射的跳着舞,路上的行人看得直拍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次的民艺表演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十分精彩,让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后还能再来!

评语:

将整个嘉年华会写得这么有声有色,让人身历其境,实在佩服!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文笔流畅,文章铺陈也很有层次!真的很棒!

唯一的缺失是某些用词太“口语化”或是重复使用率太高,像口头禅似的!试着将修改过的文章再念一遍,便能感受问题所在!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三

有一种声音,悠扬过千江之水,凄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漂泊至天涯之角,流连于尘尘繁世——二胡,那流浪在江南小巷的民间乐器。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回荡起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乐曲时,震撼了世界爱好音乐人民的心声。学习二胡是对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毅力的锻炼,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是中国著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产生于唐朝。由琴筒、蟒皮、琴杆、琴轴、琴弓和金属弦组成,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国的民间乐器,独特的六边形筒,右边嵌着一块薄薄的琴皮,琴皮上的花纹煞是好看。琴皮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琴马专用扣弦,琴筒上一根木柱矗立在其中,木柱顶端有两把扣弦的弦轴。两根弦间有一根琴杆,拉动它便能发出醉人的音乐声,有事我真为祖先的创造而感叹不已。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胡作为中华民族器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二胡演奏技艺进入了兴盛时代。二胡是能够与小提琴并列的拉弦乐器,由于二胡的发音醇厚柔美、刻画入微、接近人声,且力度强弱变化自然、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蕴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

在我看来,二胡虽然没有小提琴那么精致、钢琴那么华丽,但演奏起来,却比小提琴、钢琴更有魅力。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四

4、放风筝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我是怎样解决的;

5、我对风筝的感受。

早在20xx多年前,风筝就出现了。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在中国,风筝荟萃之地是北京、天津和潍坊。大约公元七、八世纪,风筝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掀起了“风筝热”。

每年春天,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放风筝了。今年春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喜羊羊”风筝,它的形状是三角形的,中间一根管子把风筝分成两片,两边各画着一只喜羊羊在滑滑板呢!风筝的后面还系着五根彩带,就像风筝的尾巴。

我左手拉着线,右手拿着线轴的转子,爸爸举着风筝,站在我的身后叫声“跑”,我就飞快地向前跑,我一边跑一边松线,风筝就凌空飞起,我越跑越快,风筝也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兴奋极了!

我玩得正开心的时候,一个小弟弟的风筝突然被风刮歪了,和我的风筝缠在一起,我俩的风筝猛地扎在地上。我们飞快地跑向自己的风筝,想把缠在一起的线解开,可是线绞成一团实在是解不开,我一着急干脆把线扯断了,然后把新的接头连在风筝上。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又把风筝放上了天空。

放风筝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了这么多年,但是人们还是百玩不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五

说起最早意识到民间艺术,还是在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家里。她的哥哥喜欢绘画,因此家里贴着许多他自作的画幅。用的不过是一般的白纸、水彩,内容是一色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并无特色,但笔调浑圆饱满,透露出市民安定亲切的意思。她哥哥的画作,也应当算民间艺术吧。

记得我当时没有见到这位哥哥,却斗胆向其妹妹建议他考美术院校。同学摇头表示家里根本供不起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后来听说她哥哥给人家画广告,闲时画些花鸟鱼虫娱乐自己与亲朋。每常惋惜,环境和机遇时常制约着人,也许这位兄长没有徐悲鸿的毅力与胆量去创造,所以做了一个有趣的普通人,但他的画作的魅力已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想这该算民间艺术的魅力。

当然敬佩那些在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他们是大师。那些明人眼眸的画作,那些启人思索的旋律,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千古佳句……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无比可贵。但那些无处不在,需细心体味的民间艺术,也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安定人们世事繁纷中忙乱的身心。

后来我每到一处就留心,谁家门楣的雕花,谁家屋畔的石鼓;何处触摸过的把手,何处用过的杯盏;街头清唱,园角丝竹,民间艺术无处不在,就连泥面人里蕴涵的气息神态都让人感怀。于是生活多了乐趣,心情为之舒畅。母亲常说音乐消除烦恼,每当听到夜半,为不影响人将音量调小,趴在音响旁听。我想这个爱好也该算民间的行为艺术吧,一种倾听的艺术。

少时在姨母家,她家居住的小街上有一个字画铺,主人是个退休工人,性喜写画,兴起时常当街铺纸,一路写去,谁说好就拿了去,一文不要。于是当地许多平常人家都悬挂字画,普通之家也有了书香之气,真是文化蕴生文化,佳境衍生佳境啊。

收旧的吆喝,孩子游戏的歌谣,今日盛行的手机短信,都该算民间艺术。许多被正史遗漏的东西在民间流传下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

平常人少有机缘交识艺术大师,品尝到艺术的至高之境。好在民间艺术让人感觉艺术离凡人并不遥远,只要有双有心之眼就能够感受到它,感受到艺术的力与美,感受到自己活得不算个糟人。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六

捏面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老师说今天有两位民间艺人要来咱们学校到我们班为大家表演捏面人,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

在大家的期盼中,两位艺人从容地走进教室,全班同学响起热烈的掌声。哇!这两位艺人长得一个又高又胖,一个又矮又瘦。听说他俩是兄弟,真不敢相信,俩人的长相相差那么多,怎么可能是兄弟?他们俩的头也很特别、很有个性,瘦师傅头戴一顶白白的帽子,显得格外精神,而胖师傅的头发像无数根细针粘在头上,看了让人望而生畏。

老师傅终于开始动工了,你瞧!他先拿出一根木棒,然后将一大块红色的泥压成了一片一片的小薄片,又一片一片的把红薄片裹在木棒上,奇迹出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展现在我的眼前,顿时,我便有了一个冲动的念头:何不买一朵送给我妈妈呢?只见老师傅又拿来一小块绿色的泥,用了十几秒就让玫瑰花长出了许多鲜嫩的绿叶。“哇!”我惊叹不已“太神奇了,太像了!”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十元,赶紧买下了这朵花,生怕慢了一拍被别的同学买走了。心里想着妈妈收到这朵花时,喜形于色的表情,我不禁笑出了声。

接着,那两位艺人又为大家捏了勃勃生机的小鸟、活灵活现的飞龙、沉着镇定的张飞、聪明智慧的诸葛亮、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它们个个千姿百态、神态各异。

同学们也都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宝贝,个个爱不释手,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望着两位师傅那饱经沧桑的脸,仿佛看到他们在大街小巷走动的身影。他们自豪地告诉我们已经捏面人三十几年了,还说这是他们家的祖传手艺呢!

我真敬佩面人尹的那双巧手!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七

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既是糖又是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是我国的糖画艺术。

我走在老街上,一阵甜蜜清香扑鼻而来,我循着香气一路走过去。在路边,一位老爷爷正在卖糖人,他身上穿着一件素净的棉衣,手拿着工具,正在专注的做麦芽糖。

他把麦芽与糯米滤出汁水,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粘稠状再放在锅中炖煮。这样,糖画的原材料就算完成了。

糖画爷爷不用印铸模具,而是直接拿小铜勺,舀糖液绘出图案。用小圆勺舀起糖液,随意挥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一提,一挥,一点,一捺。速度飞快,一气呵成。随着糖液缕缕洒下,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副糖画。桌上放着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凤凰,让人拍案叫绝。

我向爷爷要了游龙的糖画,只见他手拿汤勺,用手腕带起勺子,糖液在勺中点点洒下,飘过美丽的弧线,糖液在爷爷的手中飘洒,挥舞,仿佛被赐予了生命。在大理石板上,刷刷留下了不少痕迹。那些线条曲折,柔美,十分美丽动人。刷刷,爷爷一点,一提,做了个完美的收尾。瞬间一只活灵活现的游龙映入我们的眼帘,大家无不被这工艺所惊叹,周围的人都啧啧称奇。

在我们的民间,还有许多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去保护和传承!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八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相传皮影戏产生于汉代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成疾。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氏人形,将纸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武帝看后,似见到李氏一样,病渐好。

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形成了皮影戏。兴盛于隋唐,到公元十世纪宋朝进入极盛时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已有多处皮影戏演出情景。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还随军事远征并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皮影俗称“灯影戏”,又有“电影始祖”之美称。

皮影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皮影戏的表演道具,而皮影则是中国古老而精美的傀儡戏,它是利用灯光将兽皮雕刻的各种人物雕像、景物映在幕布上演出,故而得名。法国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它为“世界电影的始祖”。

如今,只有乌镇的皮影戏馆还在天天演出,随着乌镇旅游业的发展,乌镇的皮影戏走进了苏州、上海、韩国、德国等地,以其独有的民族魅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喜爱。

闲来逛街是大家都爱做的事,老在家里闷着,这对平时忙碌的人们感到很闷的,希望出来透透气儿。大街上尽是人群,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或匆匆赶路,或忙着挤公交车或者打的,或者伫足观看。

最吸引我的,是民间手工艺人,那让我惊奇的同时,更佩服他们的灵巧和智慧!

平时基本听不见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感觉很新鲜。剪纸艺人的窗花更另人叫绝,红红的纸张随便就出来人物或者动物的影子,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而真正的贴窗花,我们这里还不常见,也许在农村能够看到吧?倒是去天津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帖上窗花和对联,远看红红的一片,煞是好看!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九

民间的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地方文化的提升,美丽、生动、有趣、新奇,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热爱。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艺术。

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但我最喜欢剪纸这个民间艺术。

关于剪纸,有一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四处作恶,只要是小孩遇到他,就会发烧生病,所以人人都很害怕。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个卖红鞭炮的小孩,“年”被那个颜色和形状吓到了,转身就跑掉了。后来大家听说了这个事情,就争先恐后地去买红鞭炮,去吓唬“年”。后来因为放鞭炮太吵,也不美观,于是慢慢地就转变成了红色的剪纸。

剪纸的样式和题材都很丰富,有的浑厚、粗犷,有的秀丽、精巧;有单色剪纸,也有套色剪纸;有花木、有虫鸟;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自然景观。人们经常剪贴莲花和金鱼,象征“连年有余”;剪贴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还有用桃子象征长寿,用鸳鸯象征爱情。真是五彩缤纷,气象万千。

剪纸最讲究的是构图,你必须要先想好什么东西放在哪个位置,以何种方式跟其他图案相连接,然后才能开始动手剪。当然剪纸艺术也离不开灵活的双手!

我曾经在二年级的美术课上学过简单的剪纸技术,当然我们只能剪最简单的窗花。首先我们把纸对折了好几次,因为这是剪出对称图形最关键的一步,折好后再简单剪几个图案,打开就是一幅很漂亮的窗花了。当然我希望能有机会再继续学习,更上一层楼!

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们一定要尽力让它好好传承下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我对剪纸最感兴趣。我通过翻阅课外书、上网查资料,了解到许多关于它的知识。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

面人,俗称“捏面人”。它是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今大多数都已经被橡皮泥所取代。据了解,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在节假日,大街上、公园里、饭店门口有时有捏面人的民间艺人,我们小朋友看见了,必定要去围观。那面人有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林黛玉等,有动画片里的黑猫警长、乖乖虎等,还有玫瑰花、传说中的龙等。小朋友看见喜欢的,会请求家长买一个,回家细细品赏。

周四作文课上,张老师带了一个面人,是三国人物关羽。她说这个面人她已经收藏了十多年,当时花80元钱,从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公园买的。

这个面人关羽,身高十多厘米。头带蓝巾,身着五彩战袍。那战袍花纹精细,脉络清晰。和戏剧舞台上的战袍一样华美,真是巧夺天工呀!他右手握大刀,放在身后。左手放在胸前,好像在大喊:“哪个跟俺大战三百回合”。

面人关羽的头部,只有花生豆大小。枣红色的脸上,眉毛眼睛清晰可见。你可以看到他,紧锁眉头,怒目而视,十分威武。真是一个“单枪匹马,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士。

这个面人关羽真是栩栩如生,可见捏面人的艺人技艺真是高超啊!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一

面人,俗称“捏面人”。它是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今大多数都已经被橡皮泥所取代。据了解,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在节假日,大街上、公园里、饭店门口有时有捏面人的民间艺人,我们小朋友看见了,必定要去围观。那面人有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林黛玉等,有动画片里的黑猫警长、乖乖虎等,还有玫瑰花、传说中的龙等。小朋友看见喜欢的,会请求家长买一个,回家细细品赏。

周四作文课上,张老师带了一个面人,是三国人物关羽。她说这个面人她已经收藏了十多年,当时花80元钱,从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公园买的。

这个面人关羽,身高十多厘米。头带蓝巾,身着五彩战袍。那战袍花纹精细,脉络清晰。和戏剧舞台上的战袍一样华美,真是巧夺天工呀!他右手握大刀,放在身后。左手放在胸前,好像在大喊:“哪个跟俺大战三百回合”。

面人关羽的头部,只有花生豆大小。枣红色的脸上,眉毛眼睛清晰可见。你可以看到他,紧锁眉头,怒目而视,十分威武。真是一个“单枪匹马,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士。

这个面人关羽真是栩栩如生,可见捏面人的艺人技艺真是高超啊!

文档为doc格式。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二

民间的艺术品——剪纸不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它们还十分特别。因为剪纸不仅给欣赏的人一种美得感受,更表达出剪纸者内心的感受。

在欣赏了那么多美不胜收的作品后,其中有一幅剪纸让我印象深刻。

看,艳阳高照的下午,一个小男孩套着白马褂,头上扣一顶小巧又可爱的高帽,虽然早已大汗淋漓,却一心想到驯服两头骆驼。这两头骆驼可是出了名的怪脾气,动不动就发火,没人敢招惹。其中一头螺头黑白想见,与众不同,别看它瘦小可怜,脾气比十头牛还倔呢!走起路来头一昂,身子一摆,那不可一世的样子看着就讨厌。还有一头脾气稍微好点,可惜他全身通黑,一种高贵的气息从内而外的流淌着,不怒自威,当看到他的第一眼就会吓得哭爹喊娘。

尽管这两头骆驼很倔,可小男孩不是个省油的灯,非得使出十八般武艺把它们驯服才肯罢休。他灵机一动,照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必须速战速决,倒不如先和他们做朋友再下手。于是,小男孩绞尽脑汁,想法设法,使出所有玩的功夫,硬是把两头骆驼的目光吸引住了。一开始,两头骆驼瞧了瞧小男孩,紧接着心里边有点痒痒了,它们把面子一丢,傲气一甩,向小男孩抛了几个媚眼,还拱手作辑呢!小男孩喜上眉梢,任何动物都是有弱点的。

渐渐地,小男孩和骆驼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顺利地驯服了它们,在回去的路上扯高气昂地变成了小男孩。

从这幅作品中,我不但知道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剪纸的人要好强好胜,不服输,而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性格。

每一幅完美的民间剪纸背后,不仅隐藏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表达出了剪纸的人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态度。民间剪纸虽然平凡,却一眼就能打动所有欣赏的人的心。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三

谈起中国的民间艺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因为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据我所知的民间艺术就有许多种,如:绘画、舞蹈、建筑、服饰等。其实,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和某个民间艺术还真有几分相似呐!

你一定好奇,是什么有趣的玩意儿?告诉你吧——皮影戏!

顾名思义,皮影是用皮革制成的。表演的时候,有三至五个艺人在幕布后操纵戏曲人物。他们还会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我想在过去电影、电视还不发达的年代,皮影戏一定是十分受欢迎的娱乐活动!

听着就觉得心里痒痒?不要紧,一场好戏就要开始了!还不去看?

我看到幕布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跳动着,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得也跟着影子舞动手脚。难怪我这样,你见着了栩栩如生的皮影戏,不高兴才叫怪呢!

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我想她的魅力远远不仅止皮影戏。也许我们真的该细细品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文化——中国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四

今天,天气秋高气爽,妈妈准备带我和张育霖他们一起去“和坊街”寻找民间艺术。

我们一起乘坐地铁来到了“和坊街”。我一到“和坊街”就发现这里的人真多呀,真是不计其数,超级热闹!我和张育霖像两只快乐的小鹿,使劲往人群中挤去看热闹。

我看到这里的房子颜色可真奇怪,全都跟古代建筑颜色竟然一模一样。还真有点像来到了古代的感觉。

我和张育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店铺前,我看见这个小店的墙壁上挂满了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草鞋。这些人的手可真巧啊,居然能把稻草编成鞋子。

我看这些草鞋一定很透气,穿上肯定会很舒服。

忽然,我们被一阵“嗬呦嗬呦”的吆喝声吸引了。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这里是卖桂花糕的。只见两位叔叔身穿白色背心和花短裤,头上戴着一个套水果的红色泡沫袋。我觉得他们的样子真滑稽搞笑。他们一人拿着一个大木锤使c劲地打着一块大大的桂花糕。他们一边打着桂花糕,一边“嗬呦嗬呦”

地唱着歌。我想,他们一定很快乐吧!

后来我们还看到了捏泥人,木制大刀,冰糖葫芦,木制弹弓……今天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啊!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五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间艺术是其中一个亮点,一下是应届毕业生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作文范文,以供参考。

说起最早意识到民间艺术,还是在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家里。她的哥哥喜欢绘画,因此家里贴着许多他自作的画幅。用的不过是一般的白纸、水彩,内容是一色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并无特色,但笔调浑圆饱满,透露出市民安定亲切的意思。她哥哥的画作,也应当算民间艺术吧。

记得我当时没有见到这位哥哥,却斗胆向其妹妹建议他考美术院校。同学摇头表示家里根本供不起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后来听说她哥哥给人家画广告,闲时画些花鸟鱼虫娱乐自己与亲朋。每常惋惜,环境和机遇时常制约着人,也许这位兄长没有徐悲鸿的毅力与胆量去创造,所以做了一个有趣的普通人,但他的画作的魅力已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想这该算民间艺术的魅力。

当然敬佩那些在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他们是大师。那些明人眼眸的画作,那些启人思索的旋律,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千古佳句……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无比可贵。但那些无处不在,需细心体味的民间艺术,也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安定人们世事繁纷中忙乱的身心。

后来我每到一处就留心,谁家门楣的雕花,谁家屋畔的石鼓;何处触摸过的把手,何处用过的杯盏;街头清唱,园角丝竹,民间艺术无处不在,就连泥面人里蕴涵的气息神态都让人感怀。于是生活多了乐趣,心情为之舒畅。母亲常说音乐消除烦恼,每当听到夜半,为不影响人将音量调小,趴在音响旁听。我想这个爱好也该算民间的行为艺术吧,一种倾听的艺术。

少时在姨母家,她家居住的小街上有一个字画铺,主人是个退休工人,性喜写画,兴起时常当街铺纸,一路写去,谁说好就拿了去,一文不要。于是当地许多平常人家都悬挂字画,普通之家也有了书香之气,真是文化蕴生文化,佳境衍生佳境啊。

收旧的吆喝,孩子游戏的歌谣,今日盛行的手机短信,都该算民间艺术。许多被正史遗漏的东西在民间流传下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

平常人少有机缘交识艺术大师,品尝到艺术的至高之境。好在民间艺术让人感觉艺术离凡人并不遥远,只要有双有心之眼就能够感受到它,感受到艺术的`力与美,感受到自己活得不算个糟人。

民间艺术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了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也有特定的审美理想。

泥塑就是捏泥巴,可以用黄泥,也可以用面团。泥塑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泥塑的手法灵活,有捏、搓、按、压、挤、粘、插等。

去年、爸爸送给我了一匹泥塑马,高约13厘米,长约16厘米,宽约5厘米。这匹马是白色的,身上的花纹是黑色的,马姿雄健,回首遥望,好像在说:“看,我多漂亮。”马身底部盖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的印章,听爸爸说,胡新明可是一位了不起的泥塑大师,克林顿总统访华时还专门拜会了他。这匹马是我爸爸到陕西省凤翔县胡新明家里买的,可有纪念意义呢!

如果你有机会来我家做客,我一定让你好好欣赏一下我的这匹泥塑马!

星期六,我和妈妈吃完中午饭,决定去公园玩玩。

公园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吃的,玩的,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个别有新意的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咚咚咚,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一位老人拿着十几大片象西瓜皮的树叶折来扳去,编来拴去,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在他手中诞生了。旁边的路人个个赞不绝口,我也瞪大了眼皮。

接下来,老人把一只做到一半的青蛙拿出来,继续编。“西瓜叶”往下,又往上,往左,往右。我的眼皮开始打架,根本不知道是多久做好的。这时,我发现了做这种的原材料,但不知道叫什么,还是叫“西瓜皮”顺口。

回过神来,老人又开始做一种象拉花的东西,它的手法和做拉花的手法一样,几分钟后,三个拉花就重叠在一起。老人的动作娴熟,几个做下来之后,手没有一点儿问题,真神!“拉花”那种东西是什么呀?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老人,他说是灯笼,我看了看,不象。他又把拉花打开,噢!三个灯笼维妙惟俏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我手脚开始痒痒,拿了三元钱买了一只青蛙,美滋滋地走了!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中国泥塑艺术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

今天,我学完琴出来,在门口看到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妇女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前忙活着。说不起眼,是因为那个摊位只有我们的一张课桌那么大,可是她旁边的草垛却有一头大象那么大,而且草垛上插满了用糖做成的各种动物。

我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

“真的是画龙点睛啊!”我忍不住叫了出来。当那位妇女将那条活灵活现、晶莹剔透的糖画鱼递到我手里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用舌头舔了一下,呵,真甜啊!可我不舍得吃,我还要好好欣赏。

不知什么时候,原本空空的摊位前一下子围了很多人,成了一道最抢眼的风景。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告诉我,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民间手艺,它在我们勤劳的民间艺人中传承……听着妈妈的话,我心里想: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可真神奇呀!

说到剪纸,那可是一门有趣的民间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人们就开始用剪纸来烘托节日喜庆,把它贴在门上、窗户上,非常喜庆。今天,在“春雷爱心屋”体验营的第三天,我们体验了一把这门艺术。

上课了,我们兴奋不已,拿出剪纸工具,急切地等待着。“同学们,你们先把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平分为四等分。”欧阳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咦?不是剪纸吗,怎么是折纸?别急,听欧阳老师说:“在对折的纸上写上‘喜’字的一半。”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在纸上画出“喜”字的图案,不一会儿的工夫,就画好了。

我不解地跑去问欧阳老师,欧阳老师看了看,笑眯眯地说:“你看,你画图时把方向弄反了。”我恍然大悟,拿出一张纸又重新做了一遍。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又失败了。我的纸张是正方形的形状,而我却按照长方形的比例来剪的,导致“喜”字成了一个大胖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毫不气馁,拿起纸张好好研究了一下,又重新开工。一张漂亮的“喜”字出炉了,我终于成功了!

课程结束时,欧阳老师送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只蝴蝶剪纸。看着栩栩如生的蝴蝶,它似乎正展翅飞翔,我仿佛看到了老师一笔一笔,一刀一刀的艰辛。是啊,任何事要想成功,没有百倍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剪纸艺术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让我们的节日喜气洋洋。我喜欢剪纸,这是一门有趣生动的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可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我独衷热爱于皮影戏,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它的朴素风气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艺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实让人感叹。

中原人杰地灵,黄河世代从这里流过,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劳的人民。千百年来,皮影艺术盛行于中国城乡,逐渐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对皮影艺术的社会文化含义,即以宗教信仰为线索来讨论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征作用,以音乐唱腔、角色行当与戏目剧本来讨论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以大众的民俗生活为基础来讨论其演出的社会意义,就会发现在中国的皮影艺术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历史价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首先,皮影戏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第二,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于皮影艺术在我国还处于抢救阶段,它现在的价位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尽力保护好祖国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麽的单薄,只要心中还涌动着民族的热血,民族的璀璨艺术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六

4月7日下午,我们瓦市小学晚报小记者来到瓯海茶山的泉川艺社来采访民间传统艺术大师——王大普先生,并来体验与制作百鸟灯。

刚到泉川艺社,隐隐从窗口看见了一只硕大的鸟灯,灯上涂着艳丽的色彩,我心想:这就是百鸟灯吧!果然名不虚传,长得这么像一只真正的鸟啊!我带着好奇和疑惑进入了百鸟灯制作室。哇!这里居然有这么多漂亮的百鸟灯。我看着那个未完成的骨架,喃喃道:“这样一个骨架要做多久呀!”大家欣赏了一会儿奇丽的百鸟灯,就坐下来,开始采访。

起初,我们不敢提问,老师先提问:“百鸟灯是干什么的?”

王老师十分和蔼地回答:“百鸟灯用于民俗活动,祈祷风调雨顺。”

另一个老师问道:“百鸟灯有多少年的历史?”

王老师回答道:“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

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胆举手,问道:“王老师,您为什么要制作百鸟灯呢?”

王老师向我解答:“因为我想保护传统文化,让她传承下去。”

另一位同学见我开始提问,她也举手问老师:“王老师,您一般做一个普通的百鸟灯需要多少时间呢?”

王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只要四天。”

全场都惊呆了!我原本以为做一个要一个月呢!没想到只用四天就可以完成。

老师又提问:“制作百鸟灯需要什么材料?”

王老师回答:“制作百鸟灯需要竹面、尼龙布、做鞋子的废料、塑料绳、胶带纸、万能胶、颜料、铁丝等材料。”

……。

采访之后,我们去看王老师制作百鸟灯的骨架。只见,王老师的手拿着一根竹面,折一折,用塑料绳绑一绑,再用胶带纸绕一绕,一只“鸟”的腿就做好了。

我看完老师制作骨架,也跃跃欲试,拿了一条竹面,按照老师的步骤去做。没过多久,一只“肥肥”的鸟腿骨架制作成功了。

这次采访活动,让我体验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七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汉族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每逢过年或者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气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热烈。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剪纸常用的材料是纸,比如单色纸、彩色纸、金箔纸……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主要是剪刀和刻刀。

现在你了解剪纸艺术了吧?你也喜欢剪纸吗?

民间艺术的作文篇十八

凡是看过中国传统工艺——面塑制作过程的人,无不惊讶于它的神奇。面塑可以把各种事物的形态塑造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物面塑主要由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要选择面塑的材料。这种面由普通面团和糯米面外加防腐材料糅合而成,外加一把小刀、一支毛笔及一些广告颜料。

第二步,先做头部。把面团揉成瘦长椭圆状,再用小刀勾勒出人物的面部轮廓。而后,再用毛笔蘸着颜料涂在面团上。再用小刀刻出一缕缕头发,也可适当在头发上加些饰品。作饰品有个窍门:先大后小,先轮廓,再局部。

第三步,再做躯干。根据人的大小,选取适当大小的面团,把人的姿态大体捏出来,之后一点点就加工,并把衣服的轮廓刻画出来。而后把这些物品上色。

第四步,刻画人物四肢。可在躯干上直接捏出,也可用面团捏出四肢,然后连接起来。前者整体感觉较连贯,后者躯干较前者丰满。也可在人物的手、胳膊上加上适当装饰品,如包、花篮等。而鞋和脚一般都是一气呵成的。所以,只需用刀在脚部把鞋和脚稍作分离,有层次即可。

第五步,风干。一个光鲜艳丽的作品要制作成功,风干这道环节必不可少。风干时应注意,不能阳光下暴晒,以防爆裂,要阴干;也不能风力过大处,要慢慢风干。总之,要放在阴凉透风处。

经过这几个步骤,一件面塑作品就可以出炉了。作为炎黄子孙,保护民间工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民间传统工艺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