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大全(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06:54 页码:12
最新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大全(汇总9篇)
2023-11-13 12:06:54    小编:夜紫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总结时要谦逊、追求真实,不夸大和美化自己的成绩。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希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一

0月,祖国的“南大门”传来喜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了!这条史无前例的大桥的修建,克服了重重艰难与挑战,它的诞生震惊了全世界!九个月后的今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伶仃洋上,海风习习、海浪阵阵,电视上的所听、新闻上的所见,变成了真真实实的所在。

我们坐上穿梭巴士,缓缓驶上港珠澳大桥。路面宽敞平坦,白线向前延伸到尽头,细长的路灯静立两侧。大桥全长55千米,由桥梁段、海中主体段、隧道段三部分组成。远远望去,大海深处,蔚蓝的海水仿佛与天相接,不时击起几朵浪花,桥身宛如腾跃蓝色屏障上的一条中国巨龙。巨龙拔海而起,俯仰于南海之端,用强大的鳞角捍卫着这片海域的人民,用伟岸的身躯连起了三地。据介绍,这座中国自主建造的大桥,寿命可达120年,可抗16级台风;主梁用钢42吨,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隧道消耗了33万吨钢筋、100万方混凝土,可建8座迪拜塔,真是浩大的工程!

当年,林总设计师原准备与荷兰人一起建设此工程,可荷兰人只唱了一首歌为他祈祷便离去了——世界级的难题让他们无能为力。质疑和嘲讽纷至沓来,不屑和抨击打破了所有的合作。没有经验,没有援助,中国的工程师到底行不行?当然行!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从2010年12月底开始,林总设计师开始带领他4000人的队伍,博弈深海,踏浪伶仃洋。就这样,3000多个伏案与奔走的日子就像滚滚车轮,悄然驶去。

再向前,就是开阔的人工岛了。道路开始渐渐收拢,眼前的光线忽而变暗,身子也隐约有些前倾,下坡了——是海底沉管隧道!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港珠澳大桥沉管最后合拢时的掌声、欢呼声和呐喊声。你看,眉头紧锁的林总设计师正焦急地等待着偏差结果。结果出来了:16厘米——专家们一致认可。可林总设计师认为偏差太大,迭声要求重来。海底波涛澎湃、暗流汹涌,大家都劝他罢手,可他心意已决:返工重来!48小时的奋斗后,误差缩小成了2。5毫米。人群沸腾了!几十倍的差距,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建设者的坚持,凝固了发展的丰碑!隧道里的灯光幻化成庆祝的焰火,氤氲在中国龙的周身;那个倔强的身影,也将一直奔跑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一段行程后,蓝天白云碧水又复入眼帘。思绪万千间碧波浩渺,一个小时不到,我们的车已从珠海抵达香港,原先,这可是要花上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呢!抬眼看,漫漫跨海桥,通彻连三地;回望去,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这是中国龙,这是中国实力、中国智慧,这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象征。我骄傲,敢于自主创新的中国龙,已腾起于世界东方;我自信,未来,龙的传人还会创造出更多震惊世界的奇迹!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二

月_日,值此建党98周年之际,我有幸乘坐大巴游览港珠澳大桥,见证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巴在港珠澳大桥上行驶的很平稳,一路畅通无阻。港珠澳大桥像是一条巨龙,横跨在大海上,两边的无敌海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这座人类目前建成的最长的大桥,展示了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说明了中国建设大桥能力水平之高。

资料介绍,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公里,其中主桥29.6公里,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公里,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游览港珠澳大桥后,我们一行四十多人来到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展览分为“敢为人先勇立潮头(1978-1992)”、“增创优势砥砺前行(1992-2012)”和“走在前列当好窗口(2012-2018)”三个部分,全面展示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

从1978年,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到现在动动手指就能送货上门,中国人民不止买遍全国,还横扫全球各地。还记得父亲经常说,小时候读书,到镇上的中学,要走几十分钟的路,没有自行车,更别谈汽车。而现在,老家的大街小巷都被小汽车占满了。改革开放40年,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变成了高铁里程第一的高铁王国。曾经的手写书信,到现在华为5g领先全世界。从坑洼泥泞的土路,到如今畅通八方的宽敞水泥路。中国的造桥技术、通信技术、高铁技术、航天技术等各个行业领域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顶点。

中国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泱泱大国五千年,我们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如今走上繁荣富强道路的中国,才应该是我们的常态。改革开放40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为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三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1.5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四

5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在全国院线上映。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全长70分钟,历时8年不间断跟踪拍摄,是在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电影纪录片。

影片总导演闫东:当一座雄伟的大桥建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觉得不光是看到桥,更想表现的是建设这座大桥的一线建设者,这个片子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上院线,向全国的各界的职工致敬,他们分守在各个职业当中,是工匠精神铸造了国之重器。

大宝看了电影以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因为作为一名钢铁人,我们也是支撑“国之重器”的坚强力量!

港珠澳大桥可谓是中国钢铁行业一次空前的“大阅兵”,中国宝武是港珠澳大桥最大的钢材供应商,供材覆盖了桥、岛、隧三大主体工程,合计约50万吨。而宝钢股份供货合计约34万吨,在大桥主体工程用钢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其中,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两个人工岛隔海相对,中间海浪翻飞,气势壮阔。

珠港澳大桥的修建通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座大桥的通车将极大得缩短澳门、香港、与大陆之间的时空距离,三地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紧密,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三地的经济会因此而得到更强的辐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对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大有益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六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国力也是日渐强盛。其中,最能证明中国成就的当属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它于2009年12月开始兴建,全长55千米,包括22.9千米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千米的世界最长最深海底沉管隧道,连接着珠三角、澳门和香港三地。

宋朝诗人文天祥有云:“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伶仃洋,位于我国广东珠江口外,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在其周边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曾是中国的南大门的一道防线,说中国近代史从这里开始也不为过,地理位置重要性可见一斑。早在1983年就有过在伶仃洋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的讨论,直到2009年,港珠澳大桥才开始修建。跨度之大,难度之高,令人望而却步。然而中国工程师们却迎难直上,完成了前人们的构想,实在是让人惊叹!

大桥修建难度之大,不仅仅在于它的跨度大,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桥所跨的伶仃洋,经常遭受台风和地震,为此,大桥必须能抵抗16级台风和八级地震;其次,大桥所在的水域过往船只很多,水域上空也经常有航班,因此大桥的修建既不能阻断航运,也不能干扰航空;再者,大桥所跨水域有很多海洋动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动物,比如纪录片中提到的中华白海豚,因此,大桥的修建也不能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况且在当时,这么大跨度的大桥,前人没有修建过,没有经验可循,只能自己设计方案。为了能使大桥抵抗台风和地震,他们必须使大桥足够稳固,这就要求材料不能使一般材料。为此工程师们想到了双相不锈钢,让不锈钢厂大量生产。这种材料之前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且从来没有在国内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过,这对不锈钢厂也是挑战,但不锈钢厂不仅完成了挑战并且还获得了专利;为了不影响航运航空,工程师首开先河,设计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并为此建造了专门安装沉管的船,在桥梁人工岛隧道获得的专利超过1000项,达到世界级水平;为了不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环保团队,观察海洋动物习性并及时报告,制定出计划将对海洋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除了这些以外,桥梁的在美观上和内涵上也有了很大飞跃,桥梁与水流方向垂直,增加了美观性,大桥与人工岛就像一串珠子,寓意“珠联璧合”,象征着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跨越伶仃洋紧紧连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不仅如此,这座大桥还将成为中国“一国两制”下三地紧密联系的象征。中国工程师敢想敢干,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和实践完成了前人所念,也创造了一项奇迹。他们在这项工程中的严谨认真(在进行海底沉管隧道时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几天几夜不睡觉,生怕出一点差错)、细致精密(用泡在氯盐里20多年的金属做实验)、通力合作(设计师的设计、原料厂的配合、施工工人的出力等)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发展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要接过接力棒,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挑战不可能,传承和发展这些精神。如今,外国的许多桥梁建设都向中国借鉴经验,中国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相信不久之后,中国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七

世界著名的港珠澳大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横跨整个珠海,联通香港和澳门,把原本2小时的路程缩短成半个小时。

随着大巴的继续驶进,渐渐地,渐渐地,大巴已经行驶到了大桥中央,我把头探出窗外,这里的水一碧如洗,看上去像是蓝蓝的天空。突然,桥上出现了一个路牌:中国白海豚一级保护动物自然生态保护环境。这时,一群洁白如玉的白海豚在海中做了一个回旋空翻,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浮白弧线,划过夏日里的戈壁长空。白海豚发出阵阵粗哑的声音,好像奏出了一首华尔兹交响曲。它们有时或昂首挺胸,或飞跃,好像在炫耀自己嘹亮的歌喉。很快,我们的大桥之旅结束了。

港珠澳大桥,它灌注了建筑师们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坚持的决心和毅力。这次游港珠澳大桥,让我领悟到了我国建筑的宏伟都是因为我国人民的不畏艰难,在狂风暴雨中建成的,这种精神似无价之宝一般铭刻在我的心中。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八

开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观港珠澳大桥有感500篇九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电影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感,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电影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部纪录电影给我的本职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大桥建设者们精诚通力的合作也令我叹服。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各行各业人员合作提供。大家齐心协力,在完美配合下共同保证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质量,正因为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有着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通过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致敬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