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7:48:12 页码:14
最新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优质12篇)
2023-11-10 07:48:12    小编:夜紫

总结是沉淀经验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面临的挑战。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请大家欣赏。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一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教给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技能,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用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情绪去感染每一位幼儿,并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持以肯定的态度,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功感,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

认识数字8是我在幼儿园上的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下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与老师、同学交流一番后,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两个圆;像眼镜等等,而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而成为一种装饰和多余。

幼儿无法看清雪花片,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样在游戏(让幼儿抽一张纸,说出纸上有“多少××”)时也犯了类似的错误——纸上的图案太小而且没土颜色,画面不够鲜艳,无法引起幼儿较大的兴趣。这些失败就告诉我以后做教具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如大小是否合适,摆放地方是否恰当,展示方法是否正确,而一个基础就是要让幼儿全体幼儿都能看到,要能推动上课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完雪花片后,没有请幼儿把雪花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雪花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我想我最大的失败是把理论和实践分离了。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2、果树3棵3、苹果8个。

4、梨9个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三

上了达标课《认识数字8》,效果相当的不理想。那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通过课后自己的深刻反思及与中心领导的交流,我发现了着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要让幼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没很好的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些常规的教具与学具,没有很好的使小朋友们兴奋起来,,对这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必须是在幼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努力能理解和掌握的,过难或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游戏性。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先决条件。要使数学教育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必须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光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它的游戏性。而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两个游戏,没有多大的趣味性,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村子里面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与我的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距离,所有这些都造成我这节课设计的两个游戏都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育活动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活动的结合。

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取消幼儿选择性活动,也不能强调个别活动而放弃了集体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既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个别化活动的机会。。

四、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这是最适合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材料有分类、排序、比较、分类计算、计量等,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小材料、小学具,如小棍、纽扣、小积木块、卡片、分类板等,做到人手一套学具,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一位幼儿,并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持以肯定的态度,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功感,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

认识数字8是我在幼儿园上的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下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与老师、同学交流一番后,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两个圆;像眼镜等等,而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而成为一种装饰和多余。

幼儿无法看清雪花片,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样在游戏(让幼儿抽一张纸,说出纸上有“多少××”)时也犯了类似的错误——纸上的图案太小而且没土颜色,画面不够鲜艳,无法引起幼儿较大的兴趣。这些失败就告诉我以后做教具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如大小是否合适,摆放地方是否恰当,展示方法是否正确,而一个基础就是要让幼儿全体幼儿都能看到,要能推动上课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完雪花片后,没有请幼儿把雪花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雪花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我想我最大的失败是把理论和实践分离了。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

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

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

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

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

四、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

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

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建议:教师语言的组织要进一步精炼,捡蘑菇的环节可以配上轻松的音乐,在分蘑菇先示范再请幼儿自己操作等。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六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习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三、学习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四、游戏:采蘑菇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七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8、9和10;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

写8、9和10。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件)数喜羊羊,青蛙,鸽子。

2、看尺子填数字。

3、数珠子。

4、看点点写数字。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人吊环?有多少朵花?有多少人踢球?分别引出8、9、10。

2、指名生上来写数字。

3、指名根据数字画点点。

4、指名用手指表示数字。

5、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6、抢答某数的前后是几?

三、作业。

写8、9、10各写了5排。

8很多孩子写不好,有的能连写,有的不能连写。9的孩子写得真的像个球。有部分孩子把10写反。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九

活动目标: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谁来了?(巧虎)。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到数字城堡去探险,探险需要通关密码,密码就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数数这张图上有几只小动物?8只小狗可以用数字8表示?

3、理解8的实际意义。

师:8除了可以表示8只小狗,还可以表示什么?

4、闯关游戏。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就去数字城堡探险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一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

2、教学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二

上了达标课《认识数字8》,效果相当的不理想。那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通过课后自己的深刻反思及与中心领导的交流,我发现了着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要让幼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没很好的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些常规的教具与学具,没有很好的使小朋友们兴奋起来,,对这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必须是在幼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努力能理解和掌握的,过难或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先决条件。要使数学教育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必须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光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它的游戏性。而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两个游戏,没有多大的趣味性,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村子里面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与我的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距离,所有这些都造成我这节课设计的两个游戏都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育活动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活动的结合。

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取消幼儿选择性活动,也不能强调个别活动而放弃了集体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既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个别化活动的机会。。

四、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这是最适合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材料有分类、排序、比较、分类计算、计量等,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小材料、小学具,如小棍、纽扣、小积木块、卡片、分类板等,做到人手一套学具,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