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晒课教学设计 晒课晒什么内容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8 21:09:05 页码:12
2023年晒课教学设计 晒课晒什么内容精选
2023-05-18 21:09:05    小编:lookoud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晒课教学设计 晒课晒什么内容篇一

芹池中心学校

吕育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

读写说习惯目标:

1.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培养学生用正确、规范的格式进行小数乘以小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环节:

一.课前小热身(请直接说出下面算式乘积的小数位数)

0.7×0.9

2.3×2.37

9.25×4.5

2.96×0.6

5×8.369

10×8.76 二.导入课题:

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丝绸之国,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而蚕也一直是劳动人民崇拜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蚕文化。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蚕丝》。教师板书课题《蚕丝》

(设计意图:从蚕文化入题,从而促使孩子们想去了解丝绸之路的欲望,培养热爱我大中华的爱国情操。)

三.学海探秘:

(1)探究活动第一站:

师出示情景图。让生齐读资料 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学生齐读小资料)

(设计意图:由课本情境图引入新课,从而了解蚕丝的资料。)(2)师:1请大家再读信息,然后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口头展示所提问题,师适时板书问题: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 师:请大家三读信息,筛选有效条件,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三读法的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读题和审题能力。)

生列出正确的算式:1.2×1.25 师:哪位同学能试着估算一下呢?学生口头展示估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师:计算完后和对子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对子互说计算过程),教师抽生在黑板上板演。

(设计意图: “说”习惯的培养,对子互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二次展示算理得过程。)

1.2×1.25=1.5(千米)

师适时追问:那么末尾的0可以怎么办?生说出正确的观点: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设计意图:根据教师的追问凸显乘积末尾有0时情况的处理,从而突出重点。)师:孩子们,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如果没有,淘气带来了他别样的观点,1.2×1.25=1×1+0.2×0.25,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懂吗?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分享。学生活动: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伴交流,最后展示分享。)

教师结合直观图进行讲解。得出1.2×1.25=1×1+0.2×0.25+1×0.2+1×0.25的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为增强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有意先呈现第一行,让学生判断这样计算是否正确,并尝试说明其中的道理。当孩子们有了初步判断后,再适时呈现直观图,鼓励学生将小数乘法与直观图建立起联系。看到孩子们仍有困惑,我及时点拨引导,进行讲解,从而既突出重点,又分化了难点。并且于无形中明确了智慧老爷爷的话,即无论是竖式计算,还是脱式计算,还是运用直观图进行计算,他们都是想通的,都属于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所以,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探究活动第二站:

师出示问题: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

要求:同样是先估算后计算哦?抽生板展 0.35×300=1 05(克)0.35 ×

3 00

1 0500 师反复追问: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在哪?结果是多少? 生口头展示:积是一个两位小数。结果应该是105.00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再从右到左数几个数字,再点上小数点。师重点强调:一个小数乘以一个整

十、整百、整千数,必须是先落0,再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因为有前例做铺垫,所以这个教学环节相对轻松。只需要搞清楚小数点点在哪儿就可以了。)各种错例展示。

(设计意图:因为错例是最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通过剖析错例,找准错因,进而改进错误。孩子们一定得到了一个知识完美升华的过程。).四.巩固练习

(1)1.4×2.5

2.4×600 (2)

1、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根据以前学习的规律:当乘1时,积就等于2.3,当乘比1大的数时,积就比2.3大,当乘比1小的数时,积就比2.3小进行填空,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得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从上到下越来越小,积也越来越小。第二个乘数从下到上越来越大,乘积也越来越大。)

五.反思成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既明确自己的所获,更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

六.教师寄语:

春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金丝、银丝。它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人类。老师希望你们学习春蚕精神,好好学习,日后造福国家,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根据春蚕精神,适时对孩子们进行品德熏陶,渗透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蚕丝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1.2×1.25=1.5(千米)

0.35×300=1 05(克)

晒课教学设计 晒课晒什么内容篇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已经表现出创造力倾向,他们对

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演示多媒体)

师:小朋友们,中秋节到了,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呀? 生:月饼

师:老师想把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怎么分比较公平?你能帮他们分分吗?

生:每人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每人分2块。

师: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啊!(公平)

师:那两块月饼应该怎样分? 生:每人1块。

师:那1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呢?

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能)板:(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半

师: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老师来试一试,是这样吗?生: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来!用手指一指,月饼的一半在哪里?是这一半吗?是这一半吗?看来啊,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谁知道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分数的读写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个“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平均分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评价同学

师:小结:分数线---平均分,分母---分的总份数,分子---取得份数(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会写了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师教学书写及读分数,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月饼的1/2)它指的是谁?

师小结:看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1/2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学生说。

2、同学们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演示多媒体)--指名回答

(1)、判断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2吗

小结:无论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填一填: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3)、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4)、涂一涂,填一填

a,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b 绿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c 蓝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3、比较分数大小

(1)演示多媒体: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1/

3、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小结: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3)练习:(演示多媒体)

比较 1/3和1/8 1/10和1/7的大小

三、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认识

----几分之一 1。。。分子(取得份数)

——。。。分数线(平均分)2。。。分母(分得总份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