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直观教学法论文(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5:02:29 页码:8
2023年直观教学法论文(通用19篇)
2023-11-26 15:02:29    小编:zxfb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次盘点,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良好的总结需要有全面的了解与观察。下面是一些瑜伽的基础动作演示,供大家学习和练习。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一

摘要:项目管理通常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理,近几年其也逐渐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加以运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认可,因为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当下的教学管理中,高校负责人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和强调,导致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强烈,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将站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前景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和完善之举,以期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学管理,意识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现高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我对我国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来看,通过查看一些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终我认为我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和实施因素以及它最后的呈现结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不适应。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鞋子与脚的关系,脚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适,学校在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很舒适,教师也无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最终质量。这对于高校这一座人才培养基地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例如,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依然还处在教师监督的意识模式。又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师多是“上课——下课——回家”的模式,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的滞留。由此看来,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这两种方面彼此相适应,身在其中的当代大学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项目管理视阀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控制意识不足。

从管理意识上来看,高校负责人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于教育目的的学院。很多高校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获得和知识提升,以就业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并没有强调教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设计、任务以及管理系统管理上缺乏意识,同时没有明确地规定教师的教学义务、学校的管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学生和教师。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方法较为传统。

从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模式较为传统和老旧,没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为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进行设计,比如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都是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来制定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加以调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设施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师生之间的看法和交流。

(三)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够。

学生自身的包括德,智,体,劳在内的各项素质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来管理大众教育,但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观念转变上,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当前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强化高校教学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考上大学并不等于以往的“鲤鱼跃龙门”,也就是说,进入名校不能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学也不能向学生保证以后,但如果学生们所念的大学能有一个良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会做人,掌握知识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识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企业或者高校正常运转和长效发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教学任务人员分配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平稳上升。

(二)以项目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

第三次科技革命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慢慢地吹拂过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化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先前那种单纯的封闭的,以面向教学和班级授课为主要格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个别化和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同时,科技革命带来网络技术的革新,让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远程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学习,开展跨校选课,跨校乃至跨国进行深造,完成学业,这些都在科技的推动下成为现实,而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显然符合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的需要。

(三)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这也牵扯到了一个制度变迁理论,我们也可以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制度建设与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学校高层,让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被学校充分接受,也能使学校决策充分反应民意。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监管,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来分析和探讨了当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根据其存有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以此促进高校整个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更加合情合理的环境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中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教育机关,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缺陷和不足会越来越少,从而将其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沿用了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利于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是中职教学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市场营销》课程项目教学法改革很有必要,而且已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效果。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项目教学法。

1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项目教学法改革的客观需求。

《市场营销》是一门理论性、业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要求将营销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仓新能力。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已有的书本知识细化分成若干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逐一实施,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是学生高效、快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突破了现行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也必将对未来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

项目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在明确岗位工作流程和职责的前提下,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5个阶段完成。下面,笔者就以市场营销促销活动方案为项目,结合汰渍洗衣粉市场促销活动方案实例来加以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商品推广活动策划:

汰责洗衣粉在南京地区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比较喜爱的品牌,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该品牌产品在南通地区的市场份额.该公司决定于20xx年10月1h在南通市某超市举办一场促销活动,以推动该品牌的洗衣粉在南通地区的销售。请拟定一份活动的策划方案。

根据材料,完成一份活动方案。

第一,认知情境的创设。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的汰渍洗衣粉闻名全国。事前准备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的概况以及生产的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及汰渍洗衣粉的宣传广告去污的神奇功效以吸引学生的有意识注意。

第二,项目任务的确定。

项目任务的确定是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商品的市场促销活动方案是促进销售策略教学模块的一例典型实训项目,也是商品促销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理解商品促销活动方案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将总任务具体细化为三个项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分小组完成项目任务。

第三,项目任务的实施。

任务一:社会调查:

(1)教师,(2)走读生,(3)住校生。

任务二:根据调查资料进行筛选拟写汰渍洗衣粉市场促销活动方案。

任务三:汰渍洗衣粉市场促销活动方案的评价。

真实学习情境:通过社会调查与消费者亲密接触。了解消费者对汰渍洗衣粉的认知.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计划的制定与完善,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价和资料的选择归档。

合作学习情境:将32人的班级分成8组,每组4人,分工明确,兼顾各个层次,男女学生的组合搭配,以保证强弱相随,强弱相融和强弱相长,为合作学习做好组织保证。

以比促学情境:在整个项目进行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问的比赛,以比促学,增强竞争意识,合作学习意识。

第五.归纳。

总结。

各小组对照考核及评分的要求对组内成员的活动策划方案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推选一份组内优秀方案在班级交流。

第六.评价总结。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对其子项目设计、实施、完成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衡量.最后将本项目研究的知识成果及时评优。

第七,教学评价设计(附教学评价表)。

教师巡查: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巡查:

学生自评:对照评价表,对自己实施该项目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小组互评:对照评价表,对本组学生实施该项目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评价:对照评价表,对学生实施该项目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评价,帮助学生在反思评判、问题解决和过程优化中实现能力的发展。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当“导演”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最终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a信心增强。项目教学法营造宽松、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学生能够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怕出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制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把课内的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

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彼此合作、彼此交换思想、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有效地培养了集体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市场营销》课教学中,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改革,使得学生一接触课程教学就产生一种身临市场营销第一线的感受,迫使学生断地面向社会、面向顾客,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注重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行为的模仿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真正使学生存校学习的两至i年时间内.实现从“进来是计会人”到“出去是职、人”的转变。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三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类型的应用电子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眼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强烈要求,因此要大力地改革电子专业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能够让他们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和发展和学生在这方面的创造能力。

前言。

电子专业的课程有着较强的专业技术特征,非常注重实践性,要求广大学生能够将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好地运用在实践中,而不能只是在脑海中记住了相关的课本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相应的应用能力,要充分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打破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较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持续地做好研究学习以及增强自我技能。

它能够把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事项以及小项目,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它能够有效地向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其次能够培养广大学生协同工作、处理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升电子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它具备强烈的实战性、有着较为清晰的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它的期限比较短,收效非常快,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共同完成相关项目,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水平。它强调教师把实践和理论密切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理论,让学生分析和把握项目的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技巧。

1、确立项目选题。

因为各个学生均自身的强烈兴趣以及爱好,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状况来选择自己喜欢和爱好的事项或者项目。学生的选题具有重大意义,好的选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取得不俗成绩。眼下不少电子专业的学生未能顺利地找到工作,重要原因之一是此类学生不具备相关项目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努力地指导学生独立地选择相关的研究主题,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2、分组制定计划和任务,自主学习。

在决定了相应的项目选题之后,学生能够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尤其是要根据自身的一些优势来实施分组,分担相应的任务。要确定各个小组的组长,让其带领大家分配任务以及制定相关的项目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和学生们详细地讨论项目选题,制定出具体的研究目标、方向和研究方法。比如确定研究具备了哪种功能的电路。在解决了上述小问题后,组员要在组长的指导下制定和落实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实施相应的研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准备多种工具,能够切实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在项目中。

3、实施项目计划。

在落实项目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指导,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的电子理论以及专业知识,为学生示范相关操作,全程关注学生实施项目的.相关活动。例如,学生应该设计相关的连接电路,决定设计电路,觉得电路板自身的钻孔、大小、调试以及焊接等方面,进而制组成了一个电路板。学生们应该把实践操作和基础理论密切地结合起来,实现分工协作,然而把彼此的任务结合起来,如此方能更好地完成整套项目。这种合作能够把电子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此过程中磨练了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且还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指点,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相关项目,而且从结果中能够领悟到更多内容。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们彼此帮助、探讨以及研究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4、完成项目后的评估和检查在完成相关项目后,学生们要开展相应的整体检查,例如是否会发生短路现象等。将项目结果提交给任课教师审查,让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具体流程如下所示: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所开展的项目,反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足和问题,之后教师对各个项目评分,从最后环节来看,项目组中的所有成员都要积极地总结这个项目,找到更好的改进方案和思路,鼓励以及传承相应的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项目教学法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然而在事实上的实施过程会发生诸多现实问题。例如,教师自身不够高度重视教学方式,或者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未能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的项目活动;一部分教师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仅仅处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这在较大程度上阻碍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及自主研究;学生不能扎实地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就无法顺利地开展自身的实践工作;学生的素质存在着差异,这就可能会使得各位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制作出质量水平不一样的相关物品,进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完成任务。除此之外,项目教学对实验设备也提出了标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拥有动手动口的业务能力,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以扎实的实践经验助推项目的正常发展。教育者要能够有效地丰富和健全专业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持续地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技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持续地更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此以来,才能使得学生具备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地提升项目教学法的实效性,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四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必要性,然后根据实际计算机教学过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最后对使用该教学法应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本文可以为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给予一定的建议与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项目教学法。

前言:

我国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目前,计算机行业属于我国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之一,因此,计算机专业自然也就跻身于大部分中职院校的主要专业,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怎样更好的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水平的发展,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概述。

通过观察大量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状况我们可以发现,时常出现有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对课堂基础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与掌握的状况;一些老师与学生仍然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价该课程学习的方式,对于计算机教学中与计算机维护或是网络应用相关内容的学习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致使教学质量的失衡,然而大部分学生以为计算机的教学价值是学习怎样高效快速的使用软件与工具,导致了教和学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除了较为常见的实践教学与基础内容教学之间失衡的情况之外,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未来方向的选择还是相当迷茫,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无法保持步伐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始终无法胜任社会上技术性较为高端的职位。

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运用,首先是要制定相应的项目教学目标。项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根据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内容来进行,并且结合计算机工作的具体状况,应当是知识与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相统一。例如“计算机编程教学”,对于该科目的项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包含如下几点:其一,将计算机编程教学中所运用到的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的结合使用作为基础,制定教学流程,确保任务和学生能力相符合或是稍微高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此预留一定的学习空间;其二,提出学生应以实际工作的完成作为主线来进行项目的要求,并且以团队的方式上缴项目报告书。对于项目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进行一定的限制与固定化,包含各小组成员的实际工作、理由以及项目完成的过程、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总结与自我评价等。设定这样相应的教学目标不但包括了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还包含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发展目的,例如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总结能力以及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力等。目标越是明确的项目教学目标越有利于老师进行教学评估与总结。

在制定了合理科学的项目教学目标后,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从主体角色转变成指导者的角色。项目教学目的实现以任务的方式分配给学生,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将学生均质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由学生组合而成的学习团队来进行与工作行为相关的项目可能还缺少相对成熟的处理形式,因此老师可以选用如下两种处理方式,其中一种形式是以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体能力去完成项目;另一种形式则是先对项目的进行作出预先的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完成项目。下面仍以变成项目的教学为例,在老师指定相关教学目标后,对程序设计公司的编程部门所处理的日常工作项目的程序做一次演示,让学生清楚一个编程小组中所包含的各种角色以及各个岗位相应的责任与任务。接着再由学生对其所在小组进行角色的分配,根据编程工作部门的作业形势,实行编程项目。虽然说项目教学是老师设立的教学目标并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过程,但倘若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也应当协助学生建立支架,点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3、进行教学评价与总结。

项目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发挥重大的教学作用在于学生完成项目之后,老师能够依据学生所上交的项目报告书来对学生某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而老师在进行项目报告的评审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之后,老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分类,对各个学习团队的配合情况、组员的学习表现、职业技能的发展等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将一些较为特别的项目报告书拿出来作为典范,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与评价,找出各小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劣势与优势,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对项目报告书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二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点的欠缺与改进。但不管是老师评价或是学生小组之间的互评,都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空间。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就相当于一名顾问与导向,指引学生更好的展开项目的学习并且把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统一起来,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处理与项目相关的问题,激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还应注意的是老师在运用项目教学前应充分考虑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这一点对于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学习情境的资源应当来自于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且推动其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老师还应依据实际的教学要求,根据具体情况与培养方向,选取合适的项目,要突出一定的重点所在,但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

四、结束语。

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态度,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积极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继而相应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并且推动学生的职业水平发展,推动我国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晓伟.浅谈如何在技校计算机教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赤子(上中旬),20xx(03):115-116.[2]许建伟.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策略[j].电子制作,20xx(05):122-123.[3]朱永信.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亚太教育,20xx(08):125-126.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五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究竟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思考,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涉当代教育的成败,结合当前教育痼疾,从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及教育的根源、教育的本质出发探析得知教育就是教育。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一、直面实事:教育本身。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引论中指出:“我们对逻辑学所提出的规律的意义,对‘概念’、‘判断’、‘真理’等等及其各种划分做初步反思时,我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词’,即‘对语词单纯的象征性理解’。那么产生于遥远、含糊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实事本身’上去。”[1]所以,我们谈到教育,就得回到教育这一事实本身。研究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是必过的坎儿,所以我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要素的理解,对“何为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马克斯范梅南解释道:“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学的意义。”[2]因此,学生能不能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有着莫大的关系。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并且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但这些教育工作人员真是教育者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得打上大大的问号!在《语文建设》第1期中有一篇文章,其记录了一节公开课结束后的一个片段:主持人: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语文课?学生:希望老师能让我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不喜欢老师讲给我们听。学生的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的根本问题本就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乎于此,尽管在新课程提倡“学生为主体”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些教师仍旧忽略了教育这一本质特点,如一位青年教师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四个问题都没有说清楚,并在学生满脸疑惑想继续问下去时示意学生坐下,这就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而不敢放手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学生思维活跃,超过了自己的预设,致使自己无法掌握课堂。

从何谈起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呢?甚至让我们从何谈起教育呢?做教师易,做教育者难。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做孩子的先生,先要做孩子的学生。”若教师只是将受教育者当作道具,将课当成舞台,那就是假教育。而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试想,若教师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没有使学生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那我们谈教育中介系统也无多大意义,谈教育更是“索然无味”。

二、追根溯源:教育背后。

在探求事物的本源上,西方哲学一直遵循着古希腊的传统,认为事物的根源不在其本身而在其背后,故我们再从教育背后谈教育,怎样探究教育背后的原因呢?笔者认为,我们唯有不断从问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从教育目的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在目前的教育方针中有鲜明体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从此段话中,可看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即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人才性质的要求,而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是政治的产物”,这些恐怕都是对这段话的过度解释,还有甚者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着手,认为“教育是经济的产物”,这更是不恰当的解释。故谈对教育的理解,我们还得追根溯源从人那里开始。叶澜老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我们过去的教育的弊端,就是“大量养成以被动接受现成知识,以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缺乏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

[4]而对这种教育的校正与超越,则是“人的主动发展”,唯有采取主动方式去参与活动并形成积极的关系,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才是能在当今社会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人和创造幸福的人生的人。如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版)极其强调作为学习者本身的价值,其中“主动”一词出现12次,“自己”一词出现了45次,可见课堂逐渐从传统的“师本课堂”转向“生本课堂”,语文老师也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江苏省扬州中学戴老师在上《想念地坛》这一课时,她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需力。课上她组织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研读文本,使得学生在深刻领悟史铁生的人生态度这一基础上,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堂课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将语文的“人文性”贯穿其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目标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源是人。

三、实事本质:教育就是教育。

在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在许许多多微小的经历当中,人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意识就产生了,这种意识被马克斯范梅南称为“教育学意向”,即“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发现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回应”。[2]他说:“教育学的意向也是我们面向孩子的最基本体验,我们将孩子看作是走进我们生活的另一个人,他向我们提出要求,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因此我们今后遇到“儿童的阅读体验本身是什么?对一个年幼儿童而言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这类问题时,我们不能随意作答,倘若仅凭借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理论的掌握以及平时的教学经验就设定答案,这就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身处其中进行人文体验后才能作答,如在指导学生如何作文时,教师应做到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自己先下水”,即教师勤练笔,就作文题目进行认真思考,然后写成文章,体会学生写作时的所思所想,再在评讲时谈谈自己对该题目的思考以及文章的不足,这样教师才是真的与学生感同身受,并能在教学中找准着力点,加强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而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而究竟该如何着力,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单单是身体,心智水平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坚持教育的本质,从教育根源出发,以阅读教学为例,有的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内涵,而有的学生只能读懂文本的表层意思,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万不可以同样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来要求这些不同的学生,应做到耐心对待,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才是对教育最忠诚的态度。

倘若非得就“教育是什么”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笔者非常赞同张楚廷先生的回答,那就是“教育就是教育”,颇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的气势,而且,“教育就是教育”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尽管这一回答非常简单且万能,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从教育的自身来阐明、解释教育,张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再结合自身的体验回答了教育的本源意义,这是对当今社会纷纷质疑教育并认为“教育是无用的”最有力的回答,而他也主张人们就该问题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展开,并沿此走下去,因为我们与其多说教育,不如多思考、多领悟、多体验、多践行,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将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弄得尽可能明白、清楚一些,这才能“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胡塞尔.逻辑研究[m].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薛晓阳.教育原理与策略[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4]叶澜.新基础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六

通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很多高校开设了舞蹈课程,但是局限性却很大。目前来看由于每个高校的舞蹈课程和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没有统一的完善的标准教材和目标,舞蹈教师只能自己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各校在教学进度、内容和深度等方面不统一,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且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局限在民族舞蹈。而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除了软硬件条件达不到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舞蹈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地位。

(三)舞蹈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教育相脱节。

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要比单纯地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技能更加的重要,即舞蹈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舞蹈家,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结合。

三、展望高校舞蹈教育的未来。

要改变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没有开设舞蹈课程,对舞蹈教育不够重视,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让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充分意识到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舞蹈对高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对高校学生的身心,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舞蹈课堂的内容上应当有所改变,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是要提高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对舞蹈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培训,例如:心理学、建筑学、美学等。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努力钻研,将舞蹈课程更加系统,更加完善化。同时根据不同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舞蹈课程可分为实践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舞蹈实践课程多以成品的舞蹈为主,同时注重舞蹈的多样化,多种舞种可供学生们选择。而舞蹈理论课程多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主,在开设舞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多加以舞蹈艺术的鉴赏,如果可以的话此门课程可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注意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在进行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的形式外,还应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多一些舞蹈教学或舞蹈表演的机会,使舞蹈课堂与实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应使高校的舞蹈教育成为技能教育专项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索未来和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兴趣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通常是对感兴趣的事物要更快更好地接受,没有兴趣的事物通常会接受得很慢。因此,要多运用教育心理学,调动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把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主动型教学。综上所述,舞蹈在社会责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祖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完善强大的高校舞蹈体系,在高校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教育,让舞蹈艺术发挥出更加光芒的色彩,让它获得更多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2]吴丽萍.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xx.。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七

会计是当前热门的一项专业,这门学科也因此成为众多中职学校开设的科目。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会计实务操作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近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的提高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得中职的会计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中职会计实务操作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显得非常必要。经过实际的调查分析,项目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促进了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使其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基于此,文章对中职学校会计实务操作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析,将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操作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意识。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学主体得到转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说教的形式,而是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设计安排的项目,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相应的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宗旨。传统教学是以教材或者考试大纲为主线,而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是以事先制定的项目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其本质是教师的“教”,学生所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教师所进行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在项目教学法中,是要将学习的主体换做学生,是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将这些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通俗地说,要在中职学校的会计实践操作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学生是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要实现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力手段。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项目的设定,既要充分的融合教学内容,也要具有吸引力,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强,自觉性也相对较弱。这中背景就决定了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会计实务操作教学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难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当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个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项目教学的计划。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作为学生的老师,更应该作为学生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因为中职学生背景的特殊性,使得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开导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做到这一点,就能够改变学生消极的心理学习态度,再加上合理的项目计划,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以就业为导向。

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就着涉及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说,学生进入中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因此,中职院校的会计实务操作教学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首先,以就业为导向与学生的根本目标相吻合,能够与学生达到共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在项目计划和安排上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更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三、

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要最大化地体现出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项目教学法本身是建立在小组交流教学法的基础上的,教师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和过程后,小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这就是小组交流学习法的体现。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与项目教学法进行搭配,最大化地提高项目教学法的质量和效率。

(二)要进行适度的管理控制。

文章已经提过,中职学生的背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中职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的操作能力和自觉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适度的管理控制。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工作,只有适度的管理控制,才能够让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院校会计实务操作教学中起到作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地位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好的项目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俊“.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讨,20xx,(20).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八

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较为受欢迎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其优势明显,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此外,案例教学的优势就是能够真实和直观的展现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参与。

在案例选取时,要遵循真实可信和典型性等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案例发挥出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能够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揭示出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贯穿教学所用到的案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简单的探讨,提出几点应用意见。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及特征。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精选的案例作为情境,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所遇到的难题的方法。

和传统的教学法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特殊性。

学生可以自觉运用学习到的教育学原理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解决真实教学情境中所涉及的教学难题,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次,情境性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二特殊性。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利用案例为学生建造一个有多种教育问题的复杂情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案例所创设的教育情境下开展,在案例情境中,运用案例内容,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情境。

因此,案例教学法是有一定的情境性的。

再次,整合性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三特性。

案例教学法中运用到的案例,不仅只涉及当前所学习到的新的知识,学生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问题时,新旧知识并行,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说案例教学法还具有整合学科教育新旧知识的过程。

最后,案例教学法还具有开放性。

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就会运用到“头脑风暴法”,在这种方法的刺激下,学生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能力,师生共同进步。

利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在学习知识。

因此在进行案例讨论时,教师不能旁观,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在参与学生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促进自身的进一步思考,使自身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

(二)调动主动性,突出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育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满堂灌,只顾自身能够讲完要讲的内容,对于学生能否接受,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想发表是不关注的,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参与不了课堂教学,也无法在课堂上和教师交流,学习过程只是被动听课。

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有机会进行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积极性被调动,共同进行问题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三)直观呈现事件,更易于参与。

案例是指在一个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发生的客观并真实的事件,利用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加入其中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以前的教育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枯燥知识不感兴趣,在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教育学课堂教学后,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进行案例讨论,这些真实的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此外,案例教学法不忽略任何一个学生,使全班都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

三、教学案例的选用原则。

(一)真实可信。

真实性是指教育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案例是对现实世界真实事件的描述。

教学案例反映的内容既要系统又要全面,要展示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还应该有相关的数据和图片。

教学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对案例的介绍不能凭空想象,不能随意增减案例情节,一定要做到如实的介绍。

真实的案例能够给学生更为真实的感受,同时认识到学习的知识是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体验到案例教学带来的乐趣。

为此,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关注更多的领域,开拓自身的视野,使自身有更敏锐的教育感悟性。

(二)矛盾冲突。

案例设置核心是两种矛盾的冲突,在这种两难情境下,没有特定的处理方法,教师和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讨论,在争论中形成不同的观点并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一个好的案例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桥梁,通过案例,教师可以将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拿到课堂与学生分析,这样的教学,学生不用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就能在案例讨论中了解很多处理实践问题的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典型性。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有要求,要有价值和代表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能够将教育事件的矛盾和冲突展示出来,从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典型的案例所包含的关系更全面,涵盖更多的知识,能够给学生更多利用理论进行验证的方向。

以此来开拓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的思路,让学生从问题解决中整理出规律,并将这种规律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习的举一反三。

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甄选案例。

教师利用案例进行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案例。

教学中运用案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的教育敏感性。

教师选择案例时,要根据实施者、实施情境来进行遴选,教师对所选取的案例要有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中。

另外,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案例选择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不能选择难度过大的案例,内容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贴近教育实践同时要有矛盾和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入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引入案例的时机很重要。

引入案例前,可向学生简单介绍原理概念,再引出课程,最后进行案例分析。

也可以在新内容讲授之前,将案例介绍给学生,学生私下进行案例分析,复习学习的知识,并提出新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此外,案例的呈现方式也有讲究,教师要根据具体案例选择文字、视频、真实情境模拟或音频等。

另外,案例也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穿插。

当教师在解释知识点,感觉言语已经不能准确阐释时,就可以引进案例教学法来解释这个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认识。

(三)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中,讨论案例是最关键的,通过讨论,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会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案例,领会案例包含的教育理论,最终达到理论知识内化的效果。

学生在案例教学时,对案例模拟情境中的问题发表各自的看到,利用头脑风暴进行陈述,最后达到一个较为理性的认知。

每个学生都可以挖掘出案例的不同意义,剥离一些细枝末节,就能够看到教育所要呈现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同时,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案例教学氛围,组织学生紧密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看法,要给予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并要表现出欣赏和认同的情感。

(四)总结案例。

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个是知识升华为能力的环节。

在进行案例总结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课程中的原理来进行案例内容解释。

帮助学生进行案例总结,体会通过案例学习教育学原理的意义,利用案例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

另外,教师在案例总结时,对于学生的合理见解要进行肯定,并且尊重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指出并指导学生改进。

也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补充,切忌不可以直接公布标准答案,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探讨。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社会实践中难题的机会,通过选择真实可以并且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最后进行案例总结,真正达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明海,庞君,郭哲璐,郭永升.案例教学法在“船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6).

[2]张正茂,戴余军.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九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民族音乐学,其主旨是将音乐融入到文化中来看待。

梅里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他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和他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包含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人类学。

从最基本的“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人、文化的三重特征。

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音乐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观点和方法。

21世纪的音乐教育学,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理应成为一门涵盖多种门类的学科。

随着音乐学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了人和文化,音乐教育学作为音乐学的分支,也逐步意识到文化、社会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机械化教学。

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或很有可能是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音乐、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

音乐人类学不仅包含了对音乐本身的研究,还包括音乐与之相联系的文化之间的研究,人类学的视野可以为我们挖掘更多的音乐内涵,从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

一、“田野工作”中的音乐教育学。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指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在特定区域或社区中进行的调查工作。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田野工作也是民族音乐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类学中的“田野工作”,是一种以达到人和人之间交流为目的的现场工作,研究者是构成这一交流的媒介,在考察的同时也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从而在互动中认识和阐释音乐文化现象。

当然,这里的“田野”并非指的是“乡村山野”,而是指一种音乐实践方法,即对音乐对象文化背景相关的研究。

巴西人类学家佩雷诺对“田野”的解释为:“只要存在差异,存在于自己的不同,那里就是人类学的田野。

”音乐教育中的“田野”,一方面是课堂,即教师的田野。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课堂行为中去,进入学生的世界,和学生形成一定的互动,以期寻找到更好的现场教学效果,而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其次,“田野”的另一方面则是课外。

通过走出教室,走进社区,探究周围的音乐世界,实践性地接触民间音乐文化,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田野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在音乐教育中贯彻中国音乐本土化的思想,融入民族的概念,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民族性。

柯达伊说过:“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民族音乐体验式的教学,不仅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的帮助,还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把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带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要面对现存的传统音乐中的社会以及生存问题,就不能仅仅是一种闭门造车的态度,而必须走进‘田野’。

”“田野工作”不仅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音乐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他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也提出了一种对音乐事项本质探究的要求。

二、人性化角度中的音乐教育学。

人类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因此要把研究“人”的音乐、“人”的文化放在首位。

音乐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化不包括人类。

在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内容“艺术与文化”中也提到了艺术与多元文化的内容。

“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

通过艺术与文化的连接,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郭乃安先生也说:“人是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目光投向人,不仅意味着在音乐学的研究中关注人的音乐行为的动机、目的和方式等,还意味着在各种音乐事实中去发现人的内涵,或者说人的投影。

因为,人的音乐行为,不仅表现为有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表现为潜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活动。

”由此可见,对人的研究是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根本。

最早由德国哲学家亨德提出的“人类学”观点,是指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

音乐教育的研究也是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而不仅仅依靠对书本、对课堂的教学。

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来培养性格品质,陶冶情操,使人的身心得到益处。

众所周知,经常参加合唱、合奏排练的人不容易得孤僻症。

正如周杰伦在《放牛班的春天》中所说:喜欢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

在音乐教育中,广大的教育者应秉承着“人文关怀”的宗旨,将“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无非是人的教育,在教育中应注重人的心理和情感。

一个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必将最后落实在学生身上。

在这个的舞台上,音乐教育是非常公平的,没有行业的偏见,没有性别的偏见,没有年龄的偏见,也没有种族肤色的偏见。

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来表演,人人都会得到一份尊重。

人类学主张注重个体,平等地对待一切文化。

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创造,音乐也将不复存在。

三、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

x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讲究的是平等和包容。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本位,虽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但总改不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局面。

在大多数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完全是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教学,很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

从而使原本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堂,变成了学生枯燥无聊的硬性任务。

音乐教学,本是一种美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同时他也融合了乐理知识、民族文化背景等内容,是一门工具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学科。

音乐课堂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形成一种互动、平等的课堂情境效果。

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小的方面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中,往大了说也能体现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话语权上。

“欧洲文化中心论”一直传播至今,被冠以世界通用的文化标准。

在此标准理论下,许多音乐工作者往往持有西方的价值观和方法去研究中国音乐。

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欧洲文化中心论”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和反驳。

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即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生成环境入手,进一步观察它的特征,探索它的规律及其独特的审美标准。

受音乐人类学影响,“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性已经被当代音乐家们所关注,许多音乐学家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发掘、搜集了大量的世界民族音乐,将其制成录音、电影、录像,并写出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在不少国家“世界民族音乐”已被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

在音乐教育学理论中,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已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中,大量地学习和模仿西方音乐理论,造成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日益衰微。

正如管建华教授在前几日的古琴研讨会中提出:中国音乐及文艺诗学注重语义、语境、意义的表达。

而西方音乐分析则注重语态、语法形式的分析,这是中西方音乐最大的不同。

在人类学讲究“话语权”的当代,音乐教育学也应倡导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平等对话,而不是文化殖民。

四、结语。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他兼具音乐学和教育学的性质。

音乐人类学,则是把音乐置于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来研究。

教育的目的本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打开了人的视角。

面对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唯有守护好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和西方文化平等对话。

参考文献:

[1][奥]沃尔夫冈马斯特纳特,余丹红,张礼引译.音乐教育学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萧梅,齐坤.音乐人类学的实地考察[a].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c].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梁丽.从音乐人类学角度谈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j].艺海,(1).

[4]杨曦帆.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野[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3).

[5]管建华.21世纪初: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在中国[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

[6]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中国音乐学,1991(2).

[7]王玉玺.音乐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念和方法[j].北方音乐,(12).

[8]张樵.走出西方重建基础—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08(8).

[9]管建华.溪山琴况与“品味论”的文化哲学美学解读[j].文化研究,(1).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老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老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老师中心”、“老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老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老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老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老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老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一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

(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

(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

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投入情况,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语言表达下的创新思维、可以是技能表现下的绘画技术革新、可以是创造性的品评,当然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

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教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主要的必修学科,不仅非常难以理解,而且还非常抽象。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寻找能够有效帮助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更好的方法。本文主要讲述了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不可否认,数学学科是一门贯穿实际生活的学科,高中阶段的学习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如何更好的学好数学成为广大师生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也不相同,所以就需要寻找一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与现状。

高中生由于学业繁多,再加上要面临人生最大的抉择―――高考,难免会出现一些压力,导致学习状态不佳,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灌输性教育,不利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再加上每个学生的智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不相同,很难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分层教学法就是一种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课堂上实现分层教学,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课下也能自觉地学习,并且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果分层教学方法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就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式,帮助学生重新找回人生目标,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和练习作业的设计,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不同深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逐渐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时,就不会再责怪老师偏心,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合作和学习。教师在实行分层教学中可以总结自身的不足,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漏洞,提前做出充足的准备,使高中教育更有目标、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因材施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而如何真正地实施因材施教,是广大教育者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分层教学法的提出,就完全符合这一教学理论,并且在多个国家都被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数学的学习,并非一味的记数学公式和概念,每一个人记忆能力和智力发展都不相同,对于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所以数学教师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学生。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高中学生而言,也许每个人的起点都是相同的,智力也都相同,但就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逐渐有了差距,就意味着他也许一生都会与别人有所差距。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强求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统一跟上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之间划分一个等级,合理的依据每层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教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熟悉地了解这节课的知识,教师就给他们提出一些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教师可以为他们反复讲解,让他们真正清楚知道如何获得知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基础选择学习目标,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的枯燥,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作业辅导层次化。

对于作业分层辅导化,就是运用一种阶梯原理,每层学生的作业都不相同,让学生们都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学习过程。分层作业辅导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在遇到难点知识时都能够及时的消化,或者向教师和同学请教。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一环连一环的,当学生对上一节的知识难点都没有掌握,以后的学习就会感觉更加吃力,如果教师不进行复习,而继续讲解新的知识,学生就不会学以致用,反而会更加厌恶学习。

在教学中,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本节知识并进行巩固;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先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联系已知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对于差等生,教师只要求他们能够利用好每一次的学习时间,掌握好新知识的预习,旧知识的复习。再布置课堂练习题时,教师尽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建立分层评价制度。

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这只是教师单纯片面的看法。不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一无是处,或许他们在另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教师需要通过自己去挖掘每个学生的天赋,引导他们走向正轨。

学习差的学生,也会有自身的长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找到不同学生的优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就应当在学习中不断地鼓励和支持,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热情关心,会对自身产生信心,去学好数学。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戒骄戒傲,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补充自己。也要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学习成绩好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的评价可以激励鼓舞学生,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动力,对学习产生兴趣。当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才会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完成高中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三

摘要:项目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本文主要讨论了项目教学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社会需求;综合实践。

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因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非常强的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顺利的适应专业岗位需要,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质量。

1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强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学方法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讲授,而是要将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应用于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所学知识,灵活的应用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1实验教学法。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看,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仪器设备,通过独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知识、巩固并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同时要明确实验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1.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把现实中的真实情况进行典型化的处理,采用引导、启发和双发参与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主导者是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实践性分析后的结果,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化。

1.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独立或者分组来完成相对独立的项目,学生进行项目的信息收集、实施方案的设计等工作,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掌握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和每个过程的细节。

2计算机专业的社会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应用和操作转换为创新性的应用,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能力才能谈上如何创新,因此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今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工作或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看中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有大创项目、是否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工作,有的公司面试时直接进行现场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考核学生项目开发能力,企业不可能再去花费成本进行培养毕业生了。社会需要的是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调查,企业对人才综合知识技能要求的占到八分之八十左右,说明企业更多的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能够从事职业的各类资格证书,具有熟练技能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软件编程、网络管理、软件开发能力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能力外,还需要学生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语能力等。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教学方法也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

高校不仅要提高就业率,重要的是要提高就业质量,要提高就业质量,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基于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必须不断更新,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尤为重要,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

3.1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对于项目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项目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要考虑学生实际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兴趣等因素,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而言,数据库设计部分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项目中的数据库设计部分,让学生对该围绕该项目进行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步骤,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为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和实训课程,例如c++课程设计或者数据库设计实训,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型的软件开发项目,要完成该项目,需要进行项目背景研究、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代码编写和测试等任务,其中包含了软件工程知识、语言课知识、数据库知识等,使学生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能够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应用。

3.2项目教学法成果考核。项目教学法除了项目实施外还要有对项目实施结果的考核,若没有考核学生可能会对项目的完成出现懈怠、复制等现象,当然考核的方式必须正确。考核方式为文字形式的报告和结果的演示并进行答辩,文字形式的报告可以培养学生撰写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文字报告中可以检验学生的文字功底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项目结果的演示和答辩可以检验学生做项目的认真性、独立性和创新性,考核过程中不仅是教师一个人评价,学生也同时参与,每个学生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方法的改进。在进行演示和答辩时也可以每组推选一位同学进行,当答辩学生出现回答不全面或者错误时,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其他组的成员除了听取之外,还要进行提问,这样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项目涉及到多门课程的知识,有的项目甚至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要完成项目并得到好的评价结果,必然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结知识的能力都起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作用。总之,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尤其是实训和课程设计课程中是非常有效的,项目教学法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通过模拟生活实际或者工程实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四

摘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深,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堂了解、实践探究与小组合作来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渐增强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取相应知识,还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能与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一、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充分把握,也重在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研究性学习贯彻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在知识、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都能有所转变,获取思想以及情感上的最佳体验,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创新以往教学模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好地接触社会的同时感悟人生,拥有一段相对完整的求学经历,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力、综合能力等角度展开任务,逐渐将研究能力融于其中。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能力在高中教学中理应逐渐有所体现,为学生更好地过渡到大学生活以及社会做准备,而在地理教学中的研究能力无非是要求学生自行从课本中学习相关理论,再通过社会实践寻找共同点。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时提出一些实践性问题由学生在课下自行商讨,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作出结论,像一些当地的环境污染、资源受限以及工业设置等问题均值得深化探究,鼓励学生对所在地的地理问题产生兴趣,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将所学变为所用。观察能力的形成是研究能力培养的前提。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将思维观念强加于学生。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国家地理常识,让学生从课件中寻找兴趣点,经过自身的整合分析理解图片以及视频所蕴含的知识,观察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数据与图表信息,将间接形象与直观图表进行展示,在一定时间后提出细节性问题,比如在观察铁路地形之后让学生回答铁路的位置选择原理以及沿线的河流、工业场地,借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训练除了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功能,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协助学生完成各种地理实践,类似于这样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扩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范围,补充课堂中没有了解到的知识点,对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益处。另外,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潜意识下增强了科研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团结合作与互帮互助,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观察不同地势产生的不同现象,发现事物最原始的样貌,透过现象看本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地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意外,在尽量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课外实践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质问题。教师在实践开始前要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整体概括,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身任务,无论从前期准备、课题设计还是成果展示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从中感受学习带来的改变,手脑并用去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教师要根据现场工具的配置来安排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彻底转变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详细了解。例如在学习“土壤”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土壤的不同种类,继而选取有所差别的土壤进行实验剖析,必要时可以联合化学课程一起探究土地中的肥料情况,然后做好实验记录,方便后期做实验报告时查询数据,最终形成地理实践成果。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之余可以根据社会现状来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上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来与同学相互交流,从中发现不一致的观点而引发独立探索。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不断督促学生观察生活,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事情的发现解决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询问老师同学的意见,最终还是要综合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最终决断,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从其他平台寻找依据,通过多种途径的选择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大有帮助,加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生针对地理问题作出讨论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所研究的项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向与主题相关的轨道前进,让每名学生都有自主发挥的欲望与空间,当然,一些地理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打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给予一定的信心与勇气,加强学生综合分析的耐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

当前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不同于以往,单靠个人的努力很难完成大量的研究工作,学生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想法,加快地理研究项目的完善。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开始横向延伸,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管理,但是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相互联合,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增强学科间联系的同时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妥善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学生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展开社会调查以及资料文献的查阅,能够于无形中发现自己未被激发的潜能,继而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六、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的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从不同角度着手,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对课本教材深入挖掘的同时延伸知识面,主动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突破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的地理探索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4]刘海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2):71.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五

关于外语学习者年龄的问题,科研界曾有过一些争论。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开始学习英语。近年来,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的说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证实。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早在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成年人学习英语时使用的大脑部位与儿童有明显不同,导致成年人掌握外语的速度远远没有儿童迅速。

研究者还利用核磁扫描技术对儿童和成人外语学习者大脑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储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人在学习外语时已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灵敏,在使用同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切实利用好这一关键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儿童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看,幼儿阶段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早期儿童对任何语言都有极大的敏感性,他们听觉敏锐,语言感受能力极强,模仿能力也极强,心理障碍少。

有实验研究表明,英语教学班的孩子较普通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性格更开朗,言行举止更大方,礼貌用语的使用更频繁。语言的训练与使用促进了儿童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今天取得的成就也受益于小时候接受了英语教育。

一、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特征极其简单,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兴趣很容易培养。如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引导或影响下,儿童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儿童很容易适应和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等。在学习的同时也容易培养有效的学习对策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儿童的心理负担轻,情感因素简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外语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少儿英语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十分喜欢老师,那必然会对本科目产生极大的兴趣。儿童思想单纯,他们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心理教育。

在对儿童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通过我们的行为,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学习外语的信心,也就是我们的教育理论中说的人格感受的作用。比如说老师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和热心支持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很喜欢他们。如果学生感到老师很喜欢他们,又时时鼓励他,他就会感到学习有意思。比如老师在课下和学生的沟通,如:每次上课时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与学生聊聊天,问问他们的学习,问问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困难,喜不喜欢上英语课,问问他们最喜欢课堂上的哪个游戏,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些困难时,积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当读错音、做错题的时候,要耐心帮助他们,还可以说一些“it’sok,noproblem。that’sok。don’tworry!”之类的话。上课中能在各种学习、活动的间隙中走到同学中,以便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外,在儿童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应该确保每节课都非常有意思。学习外语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从英语本身来说,当老师用英语上课,学生听不懂,老师就可以用手势辅助教学,学生还听不懂,就可以用图片或实物来进行讲解,如再不明白,可以放慢速度,用简单的词重新说一遍。这样一来,英语课堂就像是猜谜语课,最后到学生明白了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自己能知道老师的意思。除了用英语上课可以吸引学生外,老师还要经常带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玩具、学习用具、图片及实物等,让学生感到老师像个魔术师,每天可以变各种东西。所带的东西可以用来做教具,也可用来猜谜语。这时,可以对学生说:lookhere。guesswhat’sinmybag?边说边可以把isit…这个句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猜。这样一来既玩了又学了。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应让学生感到没有任何的压力。

三、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教和学既统一又对立。当老师的方法得体时,学生们就喜欢学,自觉学。那么究竟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活动呢?布鲁纳(burner)将这一zpd(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喻示孩子在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中,他人的引导和帮助像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维果茨(vygotsky)在他的zpd理论里也强调了高质量的引导活动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实践证明,少儿学英语是坐不住的,他们能保持纪律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3~5分钟,这时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组织课堂,当纪律特别好时就可以马上做活动,一旦纪律成了问题时就可以通过朗读来解决,并且在组织活动时要提前进行设计,活动时间也不宜太长,5~8分钟最好。活动时间短,学生的兴趣还没起来,太长,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如适时地邀请一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表演,如购物短剧,分组进行歌谣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适时抽单个差生,走到他的身旁开始问问题,可适时给予帮助,通过各种活动,可以使教学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实例。

在教授完新单词时,可以做一个bingo游戏来检验效果。先让学生在所学过的生词里选9个写出来,然后当老师念到一个词的时候,如果学生的词和老师念的一样就把该词划掉,当老师念完9个词,其中最先和老师所念出的词完全一样的就获胜,老师可以给予奖励,使他们觉得做游戏是有意义的。

simonsays游戏,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可以做这个游戏,老师通过simon来发令,让学生判断哪个该做哪个不该做,如:ok,everyone,let’splay“simonsays。ifhesaysdance,youshoulddanceatonce。ifhedoesn’tsayanything,youshouldn’tdoit。在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有的学生还反应不过来,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相互提醒着,最后共同对付老师。这种游戏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们从座位上站起来活动,以便消除疲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事实表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六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必要性,然后根据实际计算机教学过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最后对使用该教学法应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本文可以为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给予一定的建议与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项目教学法。

前言:

我国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目前,计算机行业属于我国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之一,因此,计算机专业自然也就跻身于大部分中职院校的主要专业,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怎样更好的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水平的发展,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概述。

通过观察大量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状况我们可以发现,时常出现有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对课堂基础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与掌握的状况;一些老师与学生仍然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价该课程学习的方式,对于计算机教学中与计算机维护或是网络应用相关内容的学习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致使教学质量的失衡,然而大部分学生以为计算机的教学价值是学习怎样高效快速的使用软件与工具,导致了教和学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除了较为常见的实践教学与基础内容教学之间失衡的情况之外,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未来方向的选择还是相当迷茫,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无法保持步伐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始终无法胜任社会上技术性较为高端的职位。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1、制定项目的教学目标。

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运用,首先是要制定相应的项目教学目标。项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根据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内容来进行,并且结合计算机工作的具体状况,应当是知识与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相统一。例如“计算机编程教学”,对于该科目的项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包含如下几点:其一,将计算机编程教学中所运用到的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的结合使用作为基础,制定教学流程,确保任务和学生能力相符合或是稍微高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此预留一定的学习空间;其二,提出学生应以实际工作的完成作为主线来进行项目的要求,并且以团队的方式上缴项目报告书。对于项目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进行一定的限制与固定化,包含各小组成员的实际工作、理由以及项目完成的过程、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总结与自我评价等。设定这样相应的教学目标不但包括了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还包含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发展目的,例如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总结能力以及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力等。目标越是明确的项目教学目标越有利于老师进行教学评估与总结。

2、实行项目教学。

在制定了合理科学的项目教学目标后,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从主体角色转变成指导者的角色。项目教学目的实现以任务的方式分配给学生,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将学生均质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由学生组合而成的学习团队来进行与工作行为相关的项目可能还缺少相对成熟的处理形式,因此老师可以选用如下两种处理方式,其中一种形式是以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体能力去完成项目;另一种形式则是先对项目的进行作出预先的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完成项目。下面仍以变成项目的教学为例,在老师指定相关教学目标后,对程序设计公司的编程部门所处理的日常工作项目的程序做一次演示,让学生清楚一个编程小组中所包含的各种角色以及各个岗位相应的责任与任务。接着再由学生对其所在小组进行角色的分配,根据编程工作部门的作业形势,实行编程项目。虽然说项目教学是老师设立的教学目标并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过程,但倘若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也应当协助学生建立支架,点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3、进行教学评价与总结。

项目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发挥重大的教学作用在于学生完成项目之后,老师能够依据学生所上交的项目报告书来对学生某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而老师在进行项目报告的评审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之后,老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分类,对各个学习团队的配合情况、组员的学习表现、职业技能的发展等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将一些较为特别的项目报告书拿出来作为典范,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与评价,找出各小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劣势与优势,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对项目报告书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二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点的欠缺与改进。但不管是老师评价或是学生小组之间的互评,都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空间。

三、运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地方。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就相当于一名顾问与导向,指引学生更好的展开项目的学习并且把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统一起来,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处理与项目相关的问题,激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还应注意的是老师在运用项目教学前应充分考虑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这一点对于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学习情境的资源应当来自于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且推动其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老师还应依据实际的教学要求,根据具体情况与培养方向,选取合适的项目,要突出一定的重点所在,但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

四、结束语。

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态度,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积极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继而相应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并且推动学生的职业水平发展,推动我国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七

社会的发展对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关注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并把其运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冬梅护理”品牌从成立以来,就对鄂州地区的护理教育和卫生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首先对“冬梅护理”的内涵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冬梅护理对鄂州地区护理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渗透与影响,最后针对如何更好地推广“冬梅护理”品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冬梅护理;护理教育;卫生事业;渗透;推广。

近几年来,很多护理研究工作者对护理专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本质就是关怀教育,也就是说人文关怀这一特征在护理工作中日益重要。“冬梅护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它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在护理过程中体现的更多是关怀服务,并对鄂州地区的护理教育和卫生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冬梅护理”品牌的内涵,丰富护理专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将其更好地应用到社会中。

一、冬梅护理的相关概述。

[1]。经过多年的实践,“冬梅护理”品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断渗透影响着鄂州地区护理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湖北省卫生厅还将其作为业内典范,并面向全省推广学习,其真实的护理场景受到的高度赞扬,并要求全国护理战线学习“冬梅护理”精神。

二、冬梅护理在鄂州地区护理教育及卫生事业中的渗透与影响。

(一)冬梅护理在护理教育方面的渗透。

1.学生态度的培养。

冬梅护理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影响与渗透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的培养上。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培养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载体或者切入口,学生也难以真正体会这种人文关怀情感态度的内涵,培养效果也不理想,一直以来这都是困扰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难点,甚至很多教育专家也难以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我们在态度培养方面有过一定的成效,但是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毕竟涉及态度问题,就必然会存有差异,在态度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很难把握学生理解的方向是否发生偏差,也很难把握学生理解的深度,因此只能从大体上感知学生的领悟情况。“冬梅护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服务品牌,它囊括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一系列的服务,例如人文服务、亲情服务、感动服务、心灵沟通以及温馨细节服务等,这些服务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通过这些服务,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更好地掌握态度培养中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丰富其自身的体会,将态度培养的抽象问题转换为实际感悟问题。

[2]同时,我们相信学生在顺利达到态度培养的要求后,就能具备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冬梅护理”服务,在实践中产生新的理解,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冬梅护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护理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护理态度,但其护理态度存在承载实体,即服务内容,因此“冬梅护理”的引入对学生态度的培养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既解决了无素材的尴尬,又降低了个体态度的差异,提升了态度培养的教学效果。

2.重点专业的建设。

“冬梅护理”品牌建设是我校骨干建设重点专业———护理专业的特色,通过校企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明白当前学生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需求给予护理学生一定的锻炼平台。既然护理是我校的重点专业,那么护理教育者必然会对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个人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而如果将“冬梅护理”的理念引进教学课堂,将“冬梅护理”的精神贯穿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训练中,从而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成为新型的二十一世纪复合型人才,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地提高,这为国家重点建设护理专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专业提升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具体来说,“冬梅护理”的引入会对人才质量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冬梅护理”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不是仅仅强调护理技术,其人文服务和感动服务充满了人文关怀,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以及专业素质,注重全方位的培养与发展。其次,“冬梅护理”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心灵沟通方面。“冬梅护理”的心灵沟通是一种深层次的沟通,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有声方式或者无声方式来帮助病人答疑,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及时适应各种角色的转变,做到病人满意、社会满意[3]。同时,“冬梅护理”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护理实践工作,结合“冬梅护理”的理念来感受不同类型的病人对不同事物的需求情况,从而总结出一般规律,实现从个性到共性的升华,并做好分类,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原有护理服务的不足,不断创新方法。

(二)冬梅护理在卫生事业方面的渗透。

“冬梅护理”是由鄂州市市中心医院创立,鄂州人深有感触:那是一种心贴心的呵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可见,该护理品牌已经成为鄂州地区护理事业的光辉里程碑。另外,将“冬梅护理”引入护理教育课堂,在实现该品牌与专业院校融合的基础上,其成立了“冬梅护理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和“冬梅护理技术服务中心”,为全市的健康卫生服务,提供健康咨询、急救知识教育、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等服务。这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居民的卫生意识,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染率,从而为居民的健康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从长远来看,我们还可以打造一套合适的健康服务机制,涵盖疾病防范、自我保健等多项内容,从全方面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使其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及时根据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择不同的服务项目,从而更好、更彻底地为广大居民服务。

三、冬梅护理在鄂州地区护理教育和卫生事业中的推广策略。

(一)创办校园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性。

每年的5月12号是护士节,这一天对所有的护理人员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了推广“冬梅护理”品牌,我们可以通过创办节日活动来增加社会的认识和认可,在潜移默化中推广“冬梅护理”服务,尤其是对高校来说,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节日活动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致辞宣誓,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神圣感,明确自身的使命感;第二部分全面介绍“冬梅护理”的理念和内涵,让学生从宏观方面对其有一个较好的理解,详细分析其要求和技能;第三部分学生现场护理实践,使学生临场感受“冬梅护理”,增强个人体会,为后续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居民前来参加,这样可以使广大居民对“冬梅护理”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这也是居民健康服务机制和“冬梅护理”服务相融合的一个表现,这样居民就不仅仅是服务机制的接受者,而是成为服务理念的感受者,一方面可以解决居民在应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宣传,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增加受惠群众。同时,为了做好“冬梅护理”的推广工作,学校还可以定期向居民调查服务情况,邀请居民指出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这些回复进行整理,统筹解决,要做到在推广的时候兼顾服务质量。

(二)举办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4]。其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3)积极联系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例如,去养老院照顾老人,与艾滋病患者零距离接触,从而培养他们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以便做好冬梅护理的各项服务。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形式,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参与交流,谈谈各自的心得体会或者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经过学生的交流,相信一定会取得新的成果,从而促进主题班会的顺利开展,将班会意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提高其价值。

四、结语。

“冬梅护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家注册护理品牌,对鄂州地区护理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此我们不仅要明确其影响是什么,还要通过合适的途径来推广“冬梅护理”服务,积极创办校园活动,举行主题班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性,以便深入调查此护理品牌在地区的影响,掌握其规律,为进一步建设此品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八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化倾向,他们学习的坚持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状态包括激情、热情、焦虑和紧张等等。其中热情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而对外语学习活动经常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则是情绪紧张状态,情绪紧张会使学生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注意力涣散,对错误的控制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因此外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随时注意降低或消灭学生紧张的情绪。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为情绪多变,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快速进步。因此,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降低或消灭紧张情绪同等重要。

(1)以演育情。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表演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愉悦的情景中表演,学生产生了真实情感,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以歌激情。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感境界,使学生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不断升华、强化。欢快动人的歌曲,学生又跳又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3)以奖激情。

对小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素质教育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说出尽管只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要用“ok!good!great!super!…”表扬的话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者是一个赞许的“noddingorsmile”等。其次,开展课堂比赛也可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经常运用个体与个体、组与组、排与排、男女生、师生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最后向赢的个体或团体颁发“小星星”,“小鸭子”,“红苹果”等小奖品。哪怕在黑板上画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他们也会高兴万分。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竞赛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4)以画助情。

图画是生活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体。一副好的图画,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有声有色的教学激发了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

科学的、得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仅有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等中介产生的一种共同活动,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关系能帮助教师积极地、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激情。因为情感以兴趣、愿望、热情、厌恶、焦虑、排斥等形式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调节和释放学习的紧张和压力,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希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的威信常常是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应有的威信仅仅靠教师的外语水平高还不够。有威信的教师在人格方面还应受到学生的普遍尊重和敬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树立教师的威信,不仅要有流利标准的发音,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综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该靠惩罚或威胁去建立威信。如果一个教师喜欢用威胁或惩罚的办法去对待学生,尽管学生可能出于对教师的畏惧,暂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投入当前的学习任务,但那仅仅是表面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小学生喜欢亲切、诚恳、关注自己的教师。除此之外,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手势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在课上表现极欠冷静,又缺乏热情,言语枯燥而毫无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态度冷冷冰冰,这就很难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还应注意言语、教态、动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心,不仅喜欢这位教师,而且还非常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听课时注意力也相对会保持得长一些,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也随之会得到提高。

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食物或水果单词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或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这项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还能注意协调相互的关系并主动帮助较差的同学,以使活动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增进了组员间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小组竞赛: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竞赛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例如,在学完数字1-10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数比赛,说得又快又准的组为优胜组。各组学生都能认真准备,积极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摸、演、唱、画等形式,不仅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学生一旦形成了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结合儿童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情感的培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十期。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党立新。《英语口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淮阴师院学报》年第一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丽、朱丽萍。《情感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中国外语语言教育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直观教学法论文篇十九

摘要:本文利用了混沌对初值敏感依赖的思想,研究了此思想对教育学的作用,通过分析高等数学正反两方面案例,得出了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有着重大影响,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乃至其他科目教学质量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周期点回复点拓扑传递对初值敏感依赖混沌。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学习使人改变命运,在学校学习是大众主流,故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研究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到哪些正面或反面的作用.

二、基本理论。

定义5:混沌:混沌的研究始于混沌现象的发现,所谓混沌现象就是指动力系统中出现的貌似不规则运动,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poincare关于天体力学的研究工作.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人明确地指出什么叫混沌,直到1975年,美籍华人李天岩与其导师yorke在一篇题为“periodthreeimplieschaos”的论文中才第一次用严格的数学语言给“混沌”下了定义.此后,仅对映射系统而言就有许多对混沌的不同描述出现在学术期刊或专著中.我们仅看以下两种受到普遍关注的定义.

iii)f对初值敏感依赖,

则称f在devaney意义下是混沌的.

注意:(1)devaney混沌是重要的混沌定义,i表示系统是不可分解的;ii说明没有周期点的系统都不是devaney混沌的;iii说明系统是不可预测的.但i和ii蕴含iii,即拓扑传递性加上周期点的稠密性,蕴涵对初值敏感依赖,因此i和ii就是修改的devaney混沌.

(2)devaney混沌蕴含李-约克混沌,但是反向蕴含不成立.

三、研究问题。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混沌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着启迪思想、教书育人的巨大作用,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一句夸赞可能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一句批评可能让学生放弃学业,这充分体现了混沌对初值敏感依赖的思想,即初值的微小改变可能导致迭代结果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差.

四、案例。

一知名画家在讲述自己成长之路时曾说他的小学教师的一句话坚定了作画的信心.一天,教师没有准时来到课堂上,于是他和一些同学在黑板上乱涂.教师进来后,其他同学都逃回座位,而他由于太认真没有注意到教师已经来了,等他发现,他以为教师会狠骂他,可是老师却很欣赏他的作品并鼓励他好好努力.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他一直努力作画,取得了今日的成就.仅仅只是一句鼓励,却培养了一个杰出人才,试想,如果教师真的狠批评他了,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杰出画家.

五、结语。

混沌对初值敏感依赖在教育学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做法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这些做法改变一点就很有可能伤害学生的一生.学生是敏感的、心智不成熟的,容易被影响,所以教师要学会包容,谨言慎行,家长要关爱引导,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学生要自立自强,这样,才会避免悲剧的发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周作龄.符号动力系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廖公夫,王立冬,范钦杰.映射迭代和混沌动力系统.科学出版社,20xx.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