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49:28 页码:12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实用8篇)
2023-11-27 01:49:28    小编:lookoud

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教案要注重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启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一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堂,它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苗家儿童庆丰收》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研究设想:

感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签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此外,通过播放精选的vcd课程资源,把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和苗族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唱、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苗族歌舞的集体表演。在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已去体验歌曲,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它是让人们认识中华民族的一个窗口。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而《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们贵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学生们就能从本课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贵州苗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到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从此,我们也悄悄地把热爱民族音乐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堂鼓、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今天要带大家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让我们乘上音乐列车,出发吧!

1.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生答:(略)。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师: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3.介绍:芦笙、铜鼓、堂鼓。

4.欣赏芦笙独奏曲;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演奏。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师:苗族人民不仅能酸善舞,还十分的热情好客……今天我们来学一首由苗族芦笙调填上歌词而成的歌舞曲。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师: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让我们吹起芦笙,跳起苗等到苗寨和那里的小朋友联欢去……。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

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标准》渗透的核心理念。的确,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课,我们不可能培养一代人都成为未来的音乐家,国家也不需要新一代都成为音乐家。那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就需要我们通过艺术的教育手段去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毫无疑义,“以审美为核心”的要求,正是出于这个基点而来的。

就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如何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感受”与“检验”这两个关键环节。

《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是根据苗族声变调的旋律填词而成的。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和浓烈的苗族民间音乐风格。

为了切实体现审美教育,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苗族集体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根据作品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着力抓住“感受与体验”这两个实施审美教育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全课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激趣导入;二、感受苗族人文风情;三、在演唱中体验;四、在表演实践中深化体验。课开始时,我以导游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带领大家去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旅游为“悬念”,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以组织律动的方式拉开序幕,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使课前的三分钟形成了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作品的内涵作了铺垫。

从现在学生的情况看,他们虽然曾通过电视等媒体,对苗族民间风情有所见闻,但获取的信息毕竟非常零散,难以对苗族相关文化形成印象。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上山下乡的时间很少,难以得到亲自去苗寨体验民间音乐的机会。因而,我特地精选了由贵州省政协、贵州电视台共同录制的vcd作为课程资源,编辑制作了课件,随即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充分感受苗族的人文风情,孩子们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学跳了简单的苗族舞蹈,并让孩子们围成了大自,以苗族特有的困舞的形式进行苗族歌舞表演,这也将本课推向了高潮。从孩子们的笑脸和投人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融人了音乐,充分感受和体验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他们全方位的主动参与、来自于他们对苗族民间风情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总之,审美是音乐家教育的核心,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把握好感受和体验这两个关键环节尤为重要。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二

1课时。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三

1、通过设计童趣的场景激发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体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出2、学生能够学会从场景图中收集信息,能利用所学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通过互相提问、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观察,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贴图。

[教学形式]。

四人一组,小组成员编号,设有组长。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出示秋天的视频)。

秋天是一个令人喜悦的季节,今天希望大家带着这份愉悦,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出示课题:丰收的果园)。

谈话:小朋友们,秋姑娘的本领可真大,她美美地装扮了大象哥哥家的果园,大象哥哥家的果园丰收啦!愿意参观一下大象哥哥家的果园吗?走,出发!

2、观察场景,组织活动。

(1)活动一:出示第一层情景图。(5裸苹果树,4棵梨树)。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数出有几棵苹果树,几棵梨树,并提出相关数学问题。

(2)活动二:出示第二层情景图。

谈话交流,齐唱儿歌并配合动作:大象哥哥家,果园丰收啦!苹果红,梨子黄,大家快来帮帮忙,帮帮忙!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两人小组交流看到的景象。

教师提问: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多媒体演示又飞来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在这里,4指的是什么?3呢?(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原来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谈话交流:小猴子摘得太快了,我们和小兔一起帮忙去拾一拾吧!(课件出示儿歌:摘呀摘,摘呀摘,小猴子摘梨可真快!拾呀拾,拾呀拾,我们一起来拾梨,来拾梨。)。

教师为各小组贴上丰收的果实。

(3)活动三:出示第三层情景图。

运梨子的车又有几辆呢?是哪几辆?

示范: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让学生用学过的“前后”等数学知识说说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并进行小组讨论。

师生一起游戏儿歌:推推推,我用力推。苹果大又甜,梨儿香又脆。我们是小小运输队,运输队!

3: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1)谈话。

(2)出示。

完整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整体观察,提出问题并讨论反馈。(特别留意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师:小朋友们,站在这个充满着幸福和快乐的果园里,我们再一次来看看,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小组讨论。

生1:运苹果的那一队有几个小动物?

生2:小狗的前面是什么小动物?

生3:小老鼠后面的小动物推出来的是梨子还是苹果?

师:小老鼠的后面没有小动物啊?你是想让同学们猜猜看,是吗?

生:是苹果,因为是梨子、苹果、梨子、苹果重复出现,所以我猜是苹果。

师:那猜猜是几筐革果?

生:三筐。

生4:一共有几筐苹果?

生5:一共有几筐梨?

4、活动总结,激趣评价。

总结:数学问题像捉迷藏一样,就躲在我们身边,只要小朋友留心去观察,就一定能找到他们。

组织活动,模拟场景,小组游戏。

师:同学们,这是你们今天取得的丰收成果,想把苹果运回家吗?

组织学生运苹果。

师:你们现在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心情如何?

生:很高兴。

师:看来丰收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场景型数学实践课,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

第一,把握活动主题,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易于接受的教学材料,让孩子产生共鸣。

第二,采用趣味性的情境,激发一年级儿童的活动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声情并茂的动画与儿歌为载体,组织救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动静结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烈,热情高涨。

第三,有序观察。有序观察可以让孩子准确地将场景中的信息整理出来,便于下一步准确解决问题。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将整张果园图分层出示:一是进入果园;二是摘果子;三是运果子。这样分层出示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第五,多样化的评价。课中学生会在小组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全课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贴苹果”的评价方式,最终以“摘革果”结尾。通过学生亲临摘果子、运果子的过程,亲身去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获取丰收的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五、课堂小结。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综合课.

一课时.

《苗族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芦笙调是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歌曲具有苗族音乐的特点,五声羽调式,歌曲为三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每个乐句为四小节。第一乐句由乐汇6 56 | 6 53 | 和乐节6.53 5 | 2 53 | 构成。节奏具有我国民间欢庆节日的锣鼓的特点x xx | x xx | x. x x x | x xx |。第二乐句在节奏上同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紧凑的节奏使歌曲的情绪更加欢快。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换尾重复,把结尾小节的“6”升高八度作为结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形式多样的欣赏、聆听、演唱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节奏和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身边的材料和乐器,为这首歌创设意境,表现《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情景,通过汇报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最后让学生欣赏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个人演唱会上演唱的苗族民歌《苗岭飞歌》片段,提升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1、让学生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并通过律动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曲,初步感受苗族音调的特点。2、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并学习苗族的基本舞步来表现歌曲,达到体现歌曲热闹欢快的意境。

学生用欢快愉悦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并唱准附点节奏和苗族舞步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板书、钢琴等。

1、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引领学生感受并掌握该歌曲的节奏型。2、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强弱规律。3、出示课题《苗家儿童庆丰收》。

1、 视频呈现.师:在创设之前,我们先去领略苗族的美丽风光和特色的文化吧!

2、通过苗族服饰、歌舞、乐器、习俗等元素的呈现。让学生了解苗族的基本文化现象。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师:歌曲表现的情绪是优美地,还是悲伤地还是欢快地?学生:。。。

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苗族的哪几种乐器?请你说。。。(芦笙和铜鼓)芦笙是苗族特有的一种吹奏乐器,不管是男女老少都会吹。除了芦笙;苗族还有另一种乐器叫“铜鼓”, 它是用铜制作成的,它的声音清脆、响亮,是苗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乐器之一。

2、学唱歌谱。

(1)慢速教唱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附点音符唱的时候音长一点,我们把这句在唱一遍。。。这是一字多音,唱的时候连起来唱。。。

(2)速度加至欢快教唱

小结:同学们的表情很美,唱得很棒!

3、教师出示双响筒示范带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4、学生自由发挥。师:好,谁来试一试?请你来。。。

1)学生1

2)学生2.

6、学唱歌词。

(1)随琴声慢速教唱歌词。师:请看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歌词是一样的是吗?(嗯)请同学们再听听,旋律有什么不同?学生:第二乐句结尾小节音低,第三乐句结尾音高。师:讲得非常好,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换尾小节,把低音的6升高八度变成6作为结束。请同学们试着唱一唱。小结:同学们的节奏、音准掌握得不错。

(2)速度加至欢快教唱。

(3)完整演唱 (放动画).

(4)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和表情。

小结:哇,同学们的节奏打得好,唱得也很好,但是要再注意音准和表情就更好了。

7、介绍五声调式.师:同学们知道吗?一般的歌曲都由1234567这七个音组成,可是我们现在学的这首歌曲就缺少了2个音,是哪2个音呢?请同学们快找找吧!请你说,。。。

学生:缺少4和7。师:你真聪明,那还剩几个音呢?(剩5个音)哪五个音?在我们民族歌曲当中常常出现没有4和7这两个音,许多民族歌曲都由这五个音组成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课后就去找找吧!

1、视频呈现

师:下面,咱们来看一段视频,苗族人民围圈在篝火旁做什么呢?学生:。。。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

2、学跳简单的苗族舞步

(1)、学习苗族的简单舞步“走和踢腿”。

(2)由慢到快练习并纠正指导舞步。小结:你们的舞姿真美,就像苗家儿童一样能歌善舞。

3、出示乐器教师示范,学生体验。

【道具:大堂鼓,小堂鼓、双响筒、节奏棒。】

4、表演歌曲

小结:(师鼓掌)欢快的歌声、动人的舞姿;还有快乐的乐器声,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们参与的精神而高兴!请回位坐好吧!

1、播放视频:苗族民歌《苗岭飞歌》,学生观看。

2、小结:

同学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苗族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艺术,连外国人都为我们独特的东方魅力所倾倒。拿我们怎么办呢?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每一个民族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份文化都是我们宝贵的财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就会发现更多的奥妙。好,下课!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伴奏,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3、通过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这是重点。

2、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伴奏,这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这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简易打击乐器:瓶子和筷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感交融。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美丽的苗家山寨看一看。想不想去?

师:苗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你瞧,(点课件)。

师:看了苗家的丰收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师:是呀,庄稼丰收了,家家户户稻谷归仓,苗家人正在准备庆丰收呢,场面可热闹了。让我们乘上飞机一起到苗家庆丰收去。

[通过师生的轻松快乐的交流,为课题的出现创设情境,使学生开心地投入其中。]。

2.开心跟我来。

师:上了飞机,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进行“开心跟我来”的活动,具体要求是当老师做完动作请你马上做出来。在自由飞行中随着老师的方向一起飞。

学生随歌曲音乐拍手,跺脚高拍手,打肩拍手,双跺高拍手。

二、苗族风情。

师:好了,我们顺利到达苗家。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山寨。欣赏了苗家风景,说说你们的感受。(点课件)。

师:苗家人特别热情好客,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工艺服饰国际有名,山水风光清新秀丽。不仅山美水美,苗家儿童的歌声更美。

[通过课件欣赏苗家的风光,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主动性。]。

三、尽情放歌。

师:你瞧庆丰收的人这么多,苗家儿童正在为庆丰收演唱歌曲呢,让我们仔细听。说说你听后的心情!

(一)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点出课题,了解歌的情绪]。

2.再听音乐。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仔细听歌中都唱到哪些内容?(听歌两遍)。

师:你都听到歌中唱到哪些内容?(师举手热情提示)。

3.简介苗家乐器。

师:你瞧。这位苗家儿童正在快乐的吹芦笙。(点课件)。

这就是以前庆串收敲的铜鼓,现在一般用这种堂鼓也叫牛皮鼓。(点课件)。

师:庄稼丰收了生活富裕了,苗家真是年年添幸福。

4.第三次听歌曲。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仔细听,除了歌声,还有什么声音?找一找在歌词中的什么地方出现。(播放两遍)。

生:拍手的声音,打竹板的声音,拍节奏的声音,鼓掌的声音。

(二)自制乐器体验节奏。

师:谁来找找你刚才听的声音在歌词中什么地方出现了?

生:在吹芦笙的后面。在敲铜鼓的后面。在苗家儿童庆串收的后面。

师:再出示难点节奏课件。

xxxx|xxx|。

随着歌曲在出现节奏的地方拍一拍。(听歌两遍)。

师:轻轻拿起我们课前准备的自制乐器小瓶子,你来模仿芦笙吹一吹。

师:轻轻拿起筷子来当小鼓槌儿,随着节奏模仿铜鼓敲一敲。

师:小附点提醒我们别忘记它呀,敲的时候要前面长些后面短呀。

师:想展示我们的节奏才艺吗?那随着歌曲有节奏的吹一吹,敲一敲。

(三)感受歌词。

师:苗家儿童看我们的节奏打的这么棒,邀请我们为她读的儿歌来伴奏。那我们就露一手吧。(课件播放歌词的朗读。)。

(师有节奏朗读歌词生用乐器伴奏,生随着节奏声音响亮读一读,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在听听奏奏读读中让学生自然轻松的熟悉了歌词,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投入演唱。

1.学唱。

师:清脆的儿歌,悦耳的节奏,老师陶醉了,我想唱这首歌,请同学们伴奏。弹奏范唱。

师:庄稼丰收,生活幸福,大家都在庆贺,那就带着高关曲心情跟苗家儿童轻轻的唱一唱,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生轻声、响亮的随琴唱。

[让学生在聆听默唱,轻唱,响亮唱中轻松快乐的学会歌曲]。

2.解决难点。

让学生找出难点乐句,重点练唱。分两大组进行对抗赛。师生、男女接龙唱。

师:用我们的小乐器,带着高兴的心情和苗家儿童一起唱,共同去感受苗家庆丰收的热烈场面吧。(点课件)。

四、表现歌曲。

师:瞧,庆丰收时都是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点课件)。

1.苗家舞蹈。

师:你瞧老师变成了苗家姑娘(换苗族衣)。邀请同学们随苗家儿童一起为我演唱并拍手伴奏。(点课件随音乐跳)。

师:想跳吗,请第一排轻轻起立手拉手围成小圈,第二排在外围成大圈,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吧。师生共舞。

2.合作表演。

师:苗家舞这么美,丰收的场面这样热烈,让我们和苗族儿童一起来庆丰收吧。

师:你想怎么来表现。

生:我想唱歌,我想敲乐器,我想舞蹈。

分成三个组讨论合作表现歌曲。

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边吹边敲。(点课件随音乐唱两遍)。

五、创意歌曲。

师:瞧,大家精彩的表现把谁给吸引来了。

师:福娃说,这首歌旋律真欢快,想请同学们以《各族儿童迎奥运》为歌名,改改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歌词,把各族儿童迎奥运的欢庆场面表现出来。

师生共同改歌词。

生随音乐边奏边唱改编后的歌。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快乐交流。

师:在这次旅游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欣赏了苗家风光,参加了庆丰收的节日,还学会了演唱歌曲,和创编歌词,收获真是不小。

师:瞧接我们的飞机已经来了,回去呀我们用心练唱这首歌,准备参加赛歌会。?(点课件)。

师:轻轻起立,让我们排队登机返程吧。(走出教室)。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七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伴奏,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3、通过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这是重点。

2、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伴奏,这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这是难点。

多媒体课件、简易打击乐器:瓶子和筷子、电子琴等。

一、创设情境。

1.情感交融。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美丽的苗家山寨看一看。想不想去?

师:苗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你瞧,(点课件)。

师:看了苗家的丰收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师:是呀,庄稼丰收了,家家户户稻谷归仓,苗家人正在准备庆丰收呢,场面可热闹了。让我们乘上飞机一起到苗家庆丰收去。

[通过师生的轻松快乐的交流,为课题的出现创设情境,使学生开心地投入其中。]。

2.开心跟我来。

师:上了飞机,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进行“开心跟我来”的活动,具体要求是当老师做完动作请你马上做出来。在自由飞行中随着老师的方向一起飞。

学生随歌曲音乐拍手,跺脚高拍手,打肩拍手,双跺高拍手。

二、苗族风情。

师:好了,我们顺利到达苗家。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山寨。欣赏了苗家风景,说说你们的感受。(点课件)。

师:苗家人特别热情好客,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工艺服饰国际有名,山水风光清新秀丽。不仅山美水美,苗家儿童的歌声更美。

[通过课件欣赏苗家的风光,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主动性。]。

三、尽情放歌。

师:你瞧庆丰收的人这么多,苗家儿童正在为庆丰收演唱歌曲呢,让我们仔细听。说说你听后的心情!

(一)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点出课题,了解歌的情绪]。

2.再听音乐。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仔细听歌中都唱到哪些内容?(听歌两遍)。

师:你都听到歌中唱到哪些内容?(师举手热情提示)。

3.简介苗家乐器。

师:你瞧。这位苗家儿童正在快乐的吹芦笙。(点课件)。

这就是以前庆串收敲的铜鼓,现在一般用这种堂鼓也叫牛皮鼓。(点课件)。

师:庄稼丰收了生活富裕了,苗家真是年年添幸福。

4.第三次听歌曲。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仔细听,除了歌声,还有什么声音?找一找在歌词中的什么地方出现。(播放两遍)。

生:拍手的声音,打竹板的声音,拍节奏的声音,鼓掌的声音。

二)自制乐器体验节奏。

师:谁来找找你刚才听的声音在歌词中什么地方出现了?

生:在吹芦笙的后面。在敲铜鼓的后面。在苗家儿童庆串收的后面。

师:再出示难点节奏课件。

xxxxxxx|。

随着歌曲在出现节奏的地方拍一拍。(听歌两遍)。

师:轻轻拿起我们课前准备的自制乐器小瓶子,你来模仿芦笙吹一吹。

师:轻轻拿起筷子来当小鼓槌儿,随着节奏模仿铜鼓敲一敲。

师:小附点提醒我们别忘记它呀,敲的时候要前面长些后面短呀。

师:想展示我们的节奏才艺吗?那随着歌曲有节奏的吹一吹,敲一敲。

(三)感受歌词。

师:苗家儿童看我们的节奏打的这么棒,邀请我们为她读的儿歌来伴奏。那我们就露一手吧。(课件播放歌词的朗读。)。

(师有节奏朗读歌词生用乐器伴奏,生随着节奏声音响亮读一读,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在听听奏奏读读中让学生自然轻松的熟悉了歌词,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投入演唱。

1.学唱。

师:清脆的儿歌,悦耳的节奏,老师陶醉了,我想唱这首歌,请同学们伴奏。弹奏范唱。

师:庄稼丰收,生活幸福,大家都在庆贺,那就带着高关曲心情跟苗家儿童轻轻的唱一唱,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生轻声、响亮的随琴唱。

[让学生在聆听默唱,轻唱,响亮唱中轻松快乐的学会歌曲]。

2.解决难点。

让学生找出难点乐句,重点练唱。分两大组进行对抗赛。师生、男女接龙唱。

师:用我们的小乐器,带着高兴的心情和苗家儿童一起唱,共同去感受苗家庆丰收的热烈场面吧。(点课件)。

四、表现歌曲。

师:瞧,庆丰收时都是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点课件)。

1.苗家舞蹈。

师:你瞧老师变成了苗家姑娘(换苗族衣)。邀请同学们随苗家儿童一起为我演唱并拍手伴奏。(点课件随音乐跳)。

师:想跳吗,请第一排轻轻起立手拉手围成小圈,第二排在外围成大圈,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吧。师生共舞。

2.合作表演。

师:苗家舞这么美,丰收的场面这样热烈,让我们和苗族儿童一起来庆丰收吧。

师:你想怎么来表现。

生:我想唱歌,我想敲乐器,我想舞蹈。

分成三个组讨论合作表现歌曲。

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边吹边敲。(点课件随音乐唱两遍)。

五、创意歌曲。

师:瞧,大家精彩的表现把谁给吸引来了。

师:福娃说,这首歌旋律真欢快,想请同学们以《各族儿童迎奥运》为歌名,改改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歌词,把各族儿童迎奥运的欢庆场面表现出来。

师生共同改歌词。

生随音乐边奏边唱改编后的歌。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快乐交流。

师:在这次旅游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欣赏了苗家风光,参加了庆丰收的节日,还学会了演唱歌曲,和创编歌词,收获真是不小。

师:瞧接我们的飞机已经来了,回去呀我们用心练唱这首歌,准备参加赛歌会。?(点课件)。

师:轻轻起立,让我们排队登机返程吧。(走出教室)。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设计篇八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五、课堂小结。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