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泥土作文字(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2:53:33 页码:9
泥土作文字(大全11篇)
2023-11-27 02:53:33    小编:夜紫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学习一门新技能,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时也要寻找正确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学习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改进学习方法。

泥土作文字篇一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题记。

人的一生不过从尘埃里来,最后又回归尘地;人的一生有尘埃一般微小,又有尘土一般伟大;人的一生就是在土里汲取营养,然后生长。

我爱泥土,爱它的憨厚、朴实和谦逊,躺在泥土地里,你可以不用担心衣服是否脏了,你可以毫无拘束地幻想,大地会与你的思想交融,体味你的情感,给你以舒心的安慰、莫名的安全感。当然,你更不用担心泥土会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因为它——一位忠实的听众,博学的老者,包容一切的智者。

在泥土上走路也别有一番风味,比起钢筋混凝土,泥土还是多了些人情味。它柔柔的,一步一个脚印。调皮的孩子们在上面蹦蹦跳跳互相攀比着谁的脚印更好看。年老的人们,柱着拐杖,一步一深陷,嘴里调侃道:“老了,都是黄泥巴埋到脖子上的人了,呵呵!”孩子们自然不懂土地的意味,老人们则知道,泥土——一个人的归属。

泥土,一个辛勤的中年汉子,万物都压在他的肩头,但他从不怕苦,不怕累,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向万物提供营养,让它们生长的更茂盛,更美好。他永无止息的劳动着。

不自觉地竟想起家乡的土地了,咖啡色,黏黏的,奶奶总喜欢在上面种些小菜。我会和奶奶一起抬粪去滋润它们,一洒一跛的,粪水大半洒在了泥土上,泥土也欣然接受了,竟也不推辞,不见外。

见泥土如此芬芳,我也思念我的家乡。作者:张凤玲。

泥土作文字篇二

它的外形也并不起眼——棕色或黑色的外表,大小不一的颗粒状。丑陋的外表让人不想接近。

它有时被人讨厌,有时被人喜欢;有时被重用,有时又被人遗弃……。

转眼间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泥土不顾裂开的疼痛,将仅存的一些养分拼命输送给植物,花儿们倒是灿烂了,可泥土却伤痕累累。

当它被大雨砸得喘不过气时,也并没有顾忌自己的死活。当大雨形成的洪水扑面而来时,它挣扎着,和兄弟们团结起来,拼命抓住植物的根,不让庄稼被调皮的雨水冲走。大雨停息过后,庄稼们虽然被冲得叶子掉了,枝条折了,可根基却以一些泥土被冲走为代价而保住了。

泥土作文字篇三

当我们满含欣赏的眼神流连志返于娇艳的花朵;当我们充满敬意的目光观赏挺拔的大树;当我们沉浸于沉甸甸的丰收喜悦当中,我们却忽视了一直在它背后默默奉献的泥土。

“天街小雨润如酥”“小荷才楼尖尖角”,“霜叶红于二月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切植物在你的滋养下从满了生机,你用你博大的臂膀孕育着一株株植物,当人们赞美它们,高雅,柔嫩,多姿时,你内心充满了欢喜,从不为人们对你的无视而感到悲痛悲痛。泥土,我赞美你,赞美你的博大胸襟。

“春江水暖鸭先知”“浅草才能没马蹄”“风吹草低见牛羊”,你用你伟岸的身躯来容纳各种动物的生存,当动物一代又一代的繁衍时,你的`内心中充满了愉悦。古今中外又许多赞美不同动物的佳句,但却没有你的身影,但你却从不为之感动恼怒,而是更加努力的付出。泥土,我赞美你,赞美你的无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泥土,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饱学之士,只有你的灵气才能孕育出这样的豪杰,可后人却只是赞美他们的才华横溢,却没有人赞美泥土的贡献,然而你却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对后人没有丝毫的埋怨,而是乐观的对待。泥土,我赞美你,赞美你的灵气。

你甘居底层,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做出贡献,却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泥土,我要为你谱写一首赞歌,并为你唱一支赞歌,歌唱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初三:于鑫鑫。

泥土作文字篇四

用泥土比作老师,真是新颖的比喻,不过这比喻还真是贴切,没有泥土的滋养有怎么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泥土》。

记的“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手里拿着五张奖状、五个大本子和五支钢笔走进教室。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开始念名字了:“段雪雯、刘夏丽……”念完之后,老师先把钢笔和奖状给了他们,开玩笑说:“本子给老师好吗?”全班同学都笑了,最后,老师还是发给了他们。同学们都死死的盯着拿奖的同学,谁都没有看到老师的手里已空空如也,这些全都是老师的功劳啊,老师怎么会一无所有呢?我没有看那精美的礼品,却看着老师,因为老师的笑容比礼品更美。

每天,老师来教室给我们上课,回办公室又要批改一沓沓的作业,还要抽时间给那些作文爱好者修改作文。就说上一次吧,我的那篇《我最熟悉的老师》一连修改了四次,每次都画满了红色的痕迹,每当我看到上面修改过的痕迹时,一股暖流便涌入我幼小心灵的深处。而发表后的稿费,全由我们拿着,有许多家长都想给老师一份稿费,可老师却说:“稿费是孩子们的,让他们自由支配。”老师每天都那么忙,却时刻鼓舞同学们多些文章。还把同学们的好文章整理起来,订成班级作文选。

每学期结束时,老师将我们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填进“通家书”,我们都抱着“果实”回家了,而老师只能空着手回家。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而老师却增添了几根白发,但是,当老师看到孩子们优异的成绩时,脸上却笑成了一朵花。

老师您吐尽心中万缕丝,把一生奉献给我们。我长大后也要学习您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泥土作文字篇五

泥土!你是那么博爱,我赞美你!

你固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你博大的胸怀中却有着高尚的精神世界。你不像白云,轻浮在空中,稍有风吹,就动摇不定;也不像黄沙,散作一盘,毫无作为,只会白白地把年华虚度。你最喜欢实干:把水分吸入自己的体内,又悄悄地奉献给自然界的生灵万能物。

因为它们都深深植根于泥土。现在,朋友,请你把鉴赏的目光留一点给泥土吧:就是这色泽暗淡、质地粗糙的泥土,源源不断地将蕴藏于体内的养分默默奉献,才哺育了这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绿色世界。

它从未得到过半句赞美,甚至常成为人们厌恶的反面典型,如荷花的高洁品行就是通过对泥土污浊的贬斥而凸现的,但泥土却毫无怨言,仍毫不吝啬地奉献着自己哺育万物的乳汁。

啊!泥土,你是大自然的造物主。当你把一颗种子搂进自己的怀抱,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抚养新生命的责任。你给予它们温暖,给予它们甘甜的乳汁。你像一位万能的魔术师,把一个变为无数个,把弱小变为强大,把幼稚变为成熟。壮丽的大自然,就是你辛劳的成果。

你甘居底层,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却从不骄傲从不炫耀,更没想过要人们为你树碑立传,为你谱一曲赞歌!

啊!博爱的泥土!我赞美你!

泥土作文字篇六

汽车刚颠簸到25号风机的机位处停下来,我兜里的电话就响了,我一看是小姑的电话,心里顿时就惶恐起来了,我知道是大伯走了。

我走下车,望着不远处的大青山,那边是家的方向,风很大,天气却异常的空旷,就如心被掏空了一般。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日历,今天是二零一六年阳历四月三日,是我刚到内蒙风电场的第五天,但是大伯却在今天走完了他人生的七十九个春秋。

不远处的山坡上有很多坟堆,不时地有汽车在坟前停了下来,从车里走下来三三两两的人在坟前磕头,上香,烟雾缭绕,纸钱纷飞。我才想起,原来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又想起前几天临走时大伯躺在病床上还说:“这个清明节,他是要和三伯一起回老家给祖母上坟……”

可是,就在今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大伯却撒手人寰,我安慰自己说,大伯是以另一种形式去给祖母上坟了,而这种方式却是如何也让我接受不了的,这种方式也让大伯未能如愿度的过他八十岁的坎。我天生是个不善于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人,但总是被大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触动着,泪就不知不觉又流了下来。

四月五日,大伯的追悼会在西安举行,我却来不及去参加,追悼会后。大伯的骨灰在亲朋好友、儿女子孙的陪伴下,再次回到了他的故乡,趋奔于了这一方生他养他的黄天厚土。此时,故乡大地已经是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了。村庄静静的伫立在春风中享受着春天的气息。

北塬上,南川里,村前村后是一片接一片麦苗,还有一片又一片的果园,麦苗青青如绿色的地毯,果园里洁白的梨花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汽车在村口停了下来,到家了,当伯父的遗像和骨灰盒一起被抱下汽车的时候,村口父老乡亲都站立在风中守候,都来迎接这位游子魂归故里。因为,在大伯的内心,即使自己化作一粒尘埃,也要飞回故土,落到这块黄土地上。

春雨潇潇悼亡亲,梨花朵朵念归魂。

按照老家的习俗,四月九日是大伯下葬的日子,四月七日晚上,我安排好一切,便从工地往回家赶,车子疾驰在去“白塔机场”的路上。一路上,望着车外黑乎乎的大山,回想起生活中大伯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得泪又流了下来。司机不时的问我东南西北的事情,我没有回答,他便用异样的目光扫了我一眼,便不在说话了。

记得三月二十九日,也就在去上班的前一天,我去医院看望大伯,告诉他我要去上班了,大伯抬了抬头,头没抬起,泪水却流了下来。或许,大伯知道我一走就是千里,或许,他也知道这一走,我们不会再相见,他再也听不到我给他汇报项目上发生的点点滴滴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咸阳机场,在西安短暂的停留。第二天一早便赶回了老家。到老家已经是十二点多了。下了车,我便远远看见大伯家门口立着一座充气拱门,人们出出进进,门两边有两只仙鹤,两边墙上靠着一排花圈,挽幛横跨巷道,一道连一道,哀乐此起彼伏,更多了些苍凉感。大伯的家是在村子的最东头,屋子已经多年没有人住了,由于大伯的回家,屋子里再次热闹了起来。

我走在巷道里,心里开始翻江倒海,换好孝服,直奔大伯家,大伯的`骨灰盒放在灵堂中央,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四周放满了亲朋好友送的花篮和花圈,中间放着大伯的遗像,看着还是那么慈祥、善良,这一切都恍如昨日,但是,已经看不到大伯最后一眼了。

四月九日清晨,在一阵鞭炮声中,送别大伯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出村口,亲戚朋友,妻儿子孙,父老乡亲,他们或拿着花圈,或扛着铁锨,缓缓的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路两旁长着的果树和小麦,乐队高亢嘹亮的奏乐,伴着人们的痛苦凄楚泛出阵阵回声,像一曲痛彻心扉的奏鸣。

游子苍生,魂归故土。

安葬完大伯,我再次踏上远征的旅程,像往常一样,去大伯家看了看,走进屋子的那一刻,只觉得屋子里冷清了许多,屋子里的摆放还是原来的样子,大伯的书桌上放着的毛笔似乎还残留着他的体温,墙上还贴着大伯写的书法,但书桌前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阳台上再也不会烟雾缭绕。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沙发靠窗的那个位置,但却再也听不到大伯给我讲故乡那些久远的人和事了。

大伯的一生,对于家庭,他尽心操劳,抚养子女,让他们都成家立业,并时时刻刻关怀着子女们的日常生活。对侄孙晚辈也关怀备至,鼓励我们好学上进,努力成才,资助我们完成学业,这是何等的恩情。对于工作,他更是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电力一线留下了他毕生的青春,为电力事业奋斗了终生。就像他在记事本上写着对自己的总结“求事业,先电校,后清华,从核电到火电,为电终生,留些光明在人间”。

江山易改,帝王轮坐。唯有乡情,伴随左右。

是的,大伯求学在外,工作在外,离开家乡几十年,但是,最后依然有落叶归根的遗愿。因为在他的内心始终有一条扯不断的根,这根上不是枝繁叶茂,不是累累果实,它是一盏照亮他回家的长路明灯,一盏照彻他的心性和命运的明灯。无论是他在晓风残月的异乡,还是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只有骨肉亲情才是万年不改的痴情,才是他一生寻找的根,因为那有着故乡特有的味道。

望断云光亲已没,夜闻孤雁痛悲心。

如今,大伯永远安居在了他那个魂牵梦绕的老家,坟头和房顶日夜相望,世世代代与他的亲人相依相伴。当大伯生命里所有的故事随着一g黄土被埋在空旷的平塬之上时候,那坟前祭奠的香火,也熏酸了春夏秋冬里经年的记忆,唯有留下那跪在坟前的一片子孙,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就像那坟前的青草,更行更远还生,他并不是消失了,他只是去了遥远的天国。

“人生长恨水长东”。

翻飞的泪雨、不尽的悲痛、无限的哀思,终不能唤回大伯哪怕只是偶尔的回眸。因此,我便写两句话以告慰大伯的在天之灵:

扶老携幼无怨,生前如艳阳温暖千万家。

叶落故园情深,身后似明月还照故乡人。

泥土作文字篇七

它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单调的土黄;它没有美丽的传说,只有永恒的厚重;它没有浪漫的诗意,只有无言的朴实;它没有钻石珍珠的珍贵华丽,没有月亮星星的迷人光辉,甚至于它连名字都很不起眼——泥土。

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出现它的身影,世上的各种生物都需要它的哺育,它太平凡了,以至于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但从古至今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称赞过它?在生活中,它只是个陪衬的角色,独自付出,任别人在身上踩踏,从不吭一声。于是,简朴的黄成了它的象征。

偶然躺在草地上,闭上眼,嗅着自然的味道。蓦地,一股潮湿的清新的香气蹿入鼻中。哈,肯定是什么美丽的花。可睁开眼,却发现是农民新翻的一垄垄的泥土。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嗅觉,小心翼翼地凑上去,又是一阵浓烈一点的气息,混合着青草的香、野花的香弥漫开来。泥土怎么会有清香?哦,我明白了,开春了,它已做好了孕育农作物的准备,它是想将自己无怨无悔奉献人类的快乐尽情释放出来!再平凡的事物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芳香,就像泥土一样,清淡而醉人。

所以,我赞美泥土,赞美它的博爱无私,赞美它的朴质坚强,赞美它的一切。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块小小的泥土,暗放馨香,奉献一生。

泥土作文字篇八

现在,在城里上学了,可奶奶还住在那有着松软的泥土、破旧的小屋的乡下,我虽在城里,可还是坚持每年去看奶奶,每次去看奶奶时,奶奶总是抓着一把泥土笑呵呵地对我说:“宝贝,这些泥土带回去做个纪念,住在城里可别忘了你的.奶奶和家乡啊……”我也总是会调皮地对奶奶说:“奶奶,我不会忘的……永远不会……”

泥土作文字篇九

泥土,平凡而伟大。我愿把它比作母亲,因为它哺育了万物,慈祥而温暖;我更愿把它比作智者,因为它默默奉献,有着宽广的胸怀。

春天——泥土的芬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田地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种子积蓄了一个冬天,准备破土而出。泥土却在更种子较劲,不是争强好胜,而是为了使种子更加健壮,使幼苗能抵御风雨的`洗礼。种子汲取着营养,顽强生长着,终于有一天,它破土而出,迎着阳光昂起了头。这时,泥土的脸上,充满了欢喜而欣慰的笑容。春风拂过,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芬芳,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泥土的芬芳,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泥土鼓励着孩子们去拥抱春天!

泥土作文字篇十

泥土黑黝黝的,从未引起过人们的注意。我们每天都踩着泥土,每寸土地上一天要有多少人踩过,泥土从未有过抱怨,甘愿成为硬硬的地上软绵绵的毯子。

泥土遍布世界各地,森林、公园,甚至盆景。无论在哪,泥土都默默地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它吸收雨露甘霖,却又毫无保留地把营养传送给花草树木。

有人赞美青松的挺拔坚强;

有人赞美红梅的不畏严寒;

有人赞美翠竹的高尚品格;

有人赞美小草的生命力顽强……请想一想,是谁给予青松挺拔坚强,是谁给予红梅不畏严寒,是谁给予翠竹高尚品格,又是谁给予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是泥土,是朴实无私的`泥土。

我要赞美泥土,更要赞美那些成功者背后无私奉献的人!

泥土作文字篇十一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祖祖辈辈都是与土地相信相伴,一望连绵无际的山峦,一山重重叠叠的树木,几只苍鹰在头顶上盘旋,是壮观,也有几分悲凉。“山里孩子命不好!”这是山民流行的一句话,可是母亲却不信这句话。她总是固执地认为山里的孩子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飞出穷山沟,固为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母亲读书时曾考上了重点高中,因家道中落而退学,母亲为此时常忧叹)。

母亲在我入学之前,时常警示我要用功读书。那灰黄的脸庞,灰黄的发丝,和泥土一样的颜色,还有那严肃的神情让我害怕。那时的我虽然懵懂无知,却也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只有读书才能带着家乡这片贫瘠的土地,带着母亲那未完成的梦和我那还未开始的梦,渺远而又深沉。

小时候,那捧泥土是条鱼。上小学时,母亲用后院菜园里的泥土捏了一只鲤鱼,她对我说:“人说鲤鱼跳龙门,你只要考上镇里的重点中学,就算是跳出了咱这穷山村了。否则就得回来侍候这土地”。可是,我最终还是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对不起口袋里的那只鲤鱼,对不起母亲的殷殷教诲,也对不起自己的那颗心。

现在,那片泥土是一只雄鹰。母亲说:“现在你比起那些上重点中学的孩子来说,已经慢了一步,所以必须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才能飞出咱这破山村,飞出咱这落后的土地,飞向那属于自己的天空!”母亲递给我一支泥塑的雄鹰。

去年寒假放假时,母亲进进出出忙忙碌碌,一阵阵温馨包裹着我。当我收拾东西,整理衣物时,发现床头柜上整整齐齐摆满了几十只泥塑雄鹰。最前面的那只是母亲给我的,看着这一只只渗透着家的味道,母爱的味道的一只只雄鹰,我的心在颤抖。

有时,我真想带上那只雄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出发,因为我坚信,那捧泥土在,爱就在,梦想就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