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迎端午作文字模板(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0:55:25 页码:12
2023年迎端午作文字模板(实用12篇)
2023-11-27 00:55:25    小编:夜紫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回顾过去的成果和经验。如何写出有趣、生动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以下是一些克服挫折的方法,帮助你保持积极的心态。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我和妈妈来到郑州绿博园着实过了一把“节日”的瘾。

美丽的绿童张开双臂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今天的绿博园很不一样,刚进门口就看见了“二龙戏珠”的充气雕塑,因为是绿博园首届端午文化节,长长的展板上为游客介绍着端午节的文化历史、诗歌及民俗,而且今天的绿博园里张灯结彩很有节日的气氛。

作为传统佳节,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看表演,最具有特色的就属“龙舟比赛”了。

活动一:游客龙舟赛。

真是太可惜了!我们错过了昨天最精彩的“龙舟比赛”,但是我们看到游客体验的“龙舟赛”也不亚于那些真正的选手呢。披红挂绿的龙舟已经蓄势待发,体验“比赛”的“选手”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好了,比赛开始了,咚咚的敲鼓声中选手们跟着鼓点卖力的划船,湖面上翻起了阵阵浪花,岸上的观众呐喊声不绝于耳,眼看着就冲到了终点线;我也情不自禁的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呵呵,热闹的比赛结束了。因为我年龄小没法参加,为了弥补遗憾妈妈给我租了条船,自己当船长过了过划船的瘾了。

活动二:手工展览。

往前走,是民间工艺品展览区,我太喜欢这里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有香囊、糖人、小面人、对联、国画、窗花、毛笔字……最让人惊奇的就是捏面人的老奶奶了,她那双灵巧的双手捏出的面人栩栩如生,活泼的齐天大圣、威武的将军、美丽动人的仙女,这些面人在奶奶灵巧的双手下仿佛有了生命一样,简直太漂亮了;那边吆喝什么呢?哦原来是传统的糖稀做画,只见做糖画的拿着勺子舀了一点糖稀,飞快的在案板上画图案,不一会儿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鲤鱼被他拿到了手中,立刻就有人买走了,我看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挑选了几个用毛线做的娃娃,那些娃娃真是太逼真了,太可爱了,妈妈说这是送给我的节日礼物,我真是爱不释手啊。

活动三:吃小吃。

玩了半天了,肚子咕咕的直提意见呢,远远的闻到扑鼻的香味:这里是小吃一条街,有传统的烧烤、水果粥、还有地方特色黄焖鱼、炒凉粉、粽子、烧饼真是应有尽,哎呀呀,饿坏了,还等什么呢,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活动四:看表演。

在绿博园中转了一大圈,来到了舞台前,这里有好多人在看民俗表演呢,有少林功夫、民俗歌舞,杂技、动物表演,我们去的晚了错过了很多精彩的节目呢,不过正好赶上“钻圈”的节目,真好看,演员表演的很卖力,他们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天色不早了妈妈催着我回家呢,可真舍不得,有趣的端午节,快乐的端午节,喷香的烧烤、可爱的小面人、欢快的“龙舟赛”,要想看到你们只能等到明年的端午节了,明年我们绿博园再见吧!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耐人寻味的端午节】。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这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三

金麟湾人头攒动,市民纷纷前往划龙舟、包粽子、摘杨梅,一片欢歌笑语,怡然自得,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很是热闹。

参加了敏大集团与商行举办的划龙舟比赛,晚上又吃了朋友送来的粽子,不经意之间20xx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已眨眼而过。

我一直在想,划龙舟、吃粽子为什么是端午节的习俗?这是有典故的。相传古代楚国贤臣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但人们为了寄托哀思,一直荡舟在江河之上,然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纷纷拿出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正如唐代文秀《端午》一诗所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多了一份淡泊,节日之际,都会有一些感想。记得小女7年前参加高考时,恰逢端午节。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少请假,也没有什么休假,陪小孩的时间不多,但那几天,我安排好工作,毅然请了几天假,早上送去考场,考完接她回家。陪她吃吃饭,谈谈心,散散步,缓解高考的压力,以期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我想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努力,给她一点帮助和支持,也算是尽一点父亲的责任。又是一年端午到,独在异乡追梦想,你一人远离故乡,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家人已帮不了你,唯有祝愿平安,期望坚持,奋斗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吃的粽子,很像家乡的“马脚杆”。精选优质糯米,拌上八角、草果等佐料,中间夹一块五花肉,用粽叶包住,再用糯谷稻草捆紧,煮熟后即可食用,清香可口。因其形像马的脚,故称为“马脚杆。”家乡是壮乡,过春节为何都要包“马脚杆”,有什么习俗文化,这些我无法考证,但包“马脚杆”的情景却很温馨快乐。每逢大年初二、初三,母亲带着一群妇女,有大人也有小孩,围座在一大盆糯米旁,一边包,一边说说笑笑,大家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每年都要包上百个“马脚杆”,春节收假都要带一些回来,并送点给亲朋好友,尝一尝壮乡特色美味。我常想,平时很少回老家,只有春节全家人才团聚一起,这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多的是一种亲情的传递。

端午节人们都会在家门口插上艾叶、菖蒲。青青的艾叶、菖蒲,能驱邪避鬼,寄托了人们的善良、真诚的祝愿,祈求亲人、朋友健康、平安、幸福!

每逢佳节到来,就想回老家,就会思念亲人和身边的朋友,这是不是我们已经在慢慢变老!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四

锣鼓喧天,端午节又到了;糯米白,馅咸香,老奶奶裹棕;还回想起五颜六色的龙舟在水中游来游去,绿褐的味道令人难忘,深深的思念进入我的内心。

友谊龙舟赛。

天亮了,村子瞬间热闹起来,大人小孩都围在龙舟周围,等着送龙舟去比赛。不得不说,这艘船五彩斑斓,气势磅礴,刻刀留下的痕迹印在水龙头上,十分逼真。我和我的搭档期待着我们的龙舟获胜,所以我们从头到尾都密切关注着它。

中午烈日当头,河岸上的人群拥挤不堪,挡住了我们面前的河流,像一股晃动的水流,时而向右拐,时而向左倒。我们用自己的小身段钻过人群,眼睛睁得大大的,又把目光放到了我们的龙舟上。

我很投入。锣鼓响了,船动了,岸上的人使劲喊加油。我紧紧握住伴侣的手,微微颤抖。除了鼓声,我什么也听不见。看到最熟悉最耀眼的龙舟遥遥领先,越过红线,感觉自己终于吸进了空气,活了过来。我回头看着我的搭档,泪流满面。

秦青粽子。

地上整齐地放着一筐洗好的粽子叶,绿叶油油的。一盆盆糯米、绿豆和五花肉吸引了孩子们来玩耍,他们坐在小木的凳子上,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包饺子。

我看着手里那些松松垮垮的粽子,不管是包在左边还是右边,总是走样。奶奶笑了,拿了我的粽子,但只有三两次。松松垮垮的粽子在她有力的大手里变得结实饱满。她把它拿到锅里煮了。整个房间都是诱人的粽子。我双手撑着头,看着奶奶一层一层放下糯米和绿豆,突然问:奶奶,你为什么要把绿豆放在粽子里?糯米不是更好吗?奶奶不假思索地说:因为糯米热,你们小孩子吃多了消化不了。听到这个奇怪的回答,我忍不住笑了。嗯,原来糯米是热的。奶奶也笑了。

香青品粽子。

放假回学校后,舍友们自己带了饺子回来。以前我只知道奶奶包的馅,但是他们带了各种各样的馅,有花生,咸蛋,甜米饭;就外观而言,有竹形、六角形、方形,令人眼花缭乱。

室友小心翼翼地脱下绿色的衣服。它的外表是金色的。看起来既可爱又吸引人。然后我把它分成小块。我已经流露出垂涎的神色。室友拿来给我尝了尝。那是我家乡的味道!拿起一块放到我嘴里。嘴里充满了浓浓的粽子香味。我不禁感叹,“太好了!”!室友脸上写满了幸福和骄傲。我最喜欢家乡的粽子,那是家乡的味道。说着,还把粽子放进嘴里。

端午又来了,人也热闹了,又是绿叶长舟,把人引入缠绵的感情,记在心里。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五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1054—1114)宋代诗人、词人。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熙宁(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宋哲宗年号,公元1094—10)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祐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六

现在发觉,我像是离不开雨。

端午这天,下着稀疏的小雨,如梦,如幻。

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种独特的气味。

从我记事开始,每年临近农历五月之时,外婆便开始着手准备端午节的必要食品——粽子。

我爱看外婆包粽子,有时也帮忙包,可总是不能包得好。外婆包的粽子外形就很好看,有棱有角的,穿成一串一串的,提起像风铃一般,还会旋转。

昨晚,外婆还冒着大雨坐公车来送粽子给我们,看到那些粽子,我第一时间冲出房间,迫不及待地撕开了粽叶,香气便直往我鼻子里钻,我狠狠咬了一口粽子,味道肥而不腻,实在是美味!当即,我含糊地对阿婆说:“太好吃了!阿婆您包得真好吃!”外婆笑了笑,说:“好吃你就多吃点!”说完还合不拢嘴。粽子的味道在口中漫延,端午的味道,清香淡雅。

当然,端午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在外辛苦工作的人们在端午会聚一堂,多么幸福。一大家子能聚在一家叨家常、看电视、娱乐,忙碌的人们也可以在这天轻松一番。

我就和表弟、表妹,在这个晚上,在这个天空飘洒着小雨的天气,打水仗。拿着水枪,玩得不亦乐乎。也不知身上的液体是雨、喷射出的水还是汗水了。总之,托屈原的福,大家才能在这天这么愉快。端午的味道,浓而愉悦。

坐在书桌旁,朦朦胧胧还听见一滴一滴的水珠掉落在窗户上的细小声音。

这些雨滴也感觉到了端午的味道了吧。它们也在尽情享受着这个夜晚。

端午,这个诗情画意的节日。

端午因屈原,而源远流长。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七

如果说,节日是一个季节的性格,那么,相对于春华秋实的嘉誉,夏日若少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端午,即便是有炎炎酷暑的助兴,恐怕也会显得有些偏执和单调。

给夏日画龙点睛的端午,“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老百姓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用草药煎水沐浴,以驱邪气,制菖蒲泡酒小酌,尽得滋味。民间端午手系彩线、门挂艾蒿的习俗,千古而然,至今流传。

也不惟普通人家在端午日盘丝系腕,巧篆垂簪,古时的帝王将相也同样在这一天兴致高涨,与民齐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有诗云:“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作为一国之君的玄宗皇帝,端午节体察气象时令,抒发盛世豪情。而之所以选择在端午宴请文武百官,或许是这位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也深知端午“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的风俗人情吧。

五月的端午,可能是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最讲究风水的一个。客观说来,注重择时乘气的风水,并不完全就是一种迷信,风水其实包含了先民对宇宙万物和生命起源最原初的一种观察和思考。而饶有意味的是,夏季本身就是一年四季中最风生水起、吐故纳新的一个,讲究逢凶化吉、趋利避害的端午降生于夏季,或许并非偶然。

人文系于天文,风水生成风俗。端午的风俗除了拴丝线、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等之外,还很难离开一个“祭”字:无论说端午是源起古代吴越地区的龙图腾崇拜,还是发端于江浙一带悼念伍子胥,抑或是如今更广为人知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我们看到,礼拜供奉,祭祀水神、龙神,抑或历史英魂,端午的起源,从庙堂到江湖都与“祭祀”紧密相关。通过对远古图腾抑或英魂先烈的寄望,对那种昂扬奋进意志的铭记(龙图腾),对忠诚勇敢行为的表彰(伍子胥和屈原),华夏子孙以端午为节点,给自己形设了一片深远的精神飞地。

承载着祭祀意义的端午和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又非常具有中国气派——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华文化的'根脉,不从来都是与祭祀有着最紧密的关联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火热的夏日,突出祭祀这样一个主题,似乎又显得别有深意:虽然不敢妄加揣测断定选择在燥热中沉静下来,是为体现一种阴阳相生相克的中国文化,这种牵强附会可能有点夸大其词的意味,但在暑气蒸腾的夏日,捧一盏清酒,折一束苦艾,说是于动静相宜中觅得一份故人沉思与心境安宁应该也并不为过。

现如今的端午,风俗意义已远超过其风水意味,祭祀追怀也由古老的图腾崇拜,逐渐转变为祭奠一位忠君爱国的浪漫诗人。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从来不乏诗意的酵素,当绵延千年的粽香,携带周秦汉唐的气息,从茫茫禹迹一路跨越,飘向神州海外,我们对端午的风水想象和风俗追忆,酝酿的正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中华精神乡愁。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八

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今天的端午节,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内涵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端午举办龙舟比赛不仅吸引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同时也架起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知名和富有影响力的项目。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还别说只有端午最具文艺范。端午二字原为端五,端为初,端五为初五。先秦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于是,各家各户准备艾叶和其他草药去除毒气。现如今,很多地方,端午节前后,家里熏苍术、白芷,大门上插菖蒲、艾叶,小孩子佩戴各式各样,玲琅满目的香囊,大人们喝雄黄酒以驱邪避疲,应是先秦民俗的绵延保留,同时也反映出古人敬畏自然,祈福求安的朴素心里。

端午节还未到,母亲就忙碌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食材。周末回家,看见母亲带着老花镜仔细挑选红豆、红枣和江米,嘱咐姐姐上街看看有没有粽叶可买,俨然一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架势。我笑她,妈,端午节还早那,干嘛那么着急包粽子,再说,超市里什么样的粽子没有,还劳您这么辛苦?母亲不以为然的说,超市里虽然品种很多,怎么吃起来总是没有自己包的好呢,好像缺点什么?就是,姥姥说得对,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要的是那种文艺范,感觉实在是好啊。外甥应和母亲的话,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

每年端午节,邻居们在为自己家插上艾叶的同时,也不忘给我家的门上插上一株,当我品尝着邻居送来的粽子时,香甜可口的滋味溢于言表,那份浓浓的邻里之情弥漫在整个小区,让我倍感温暖。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包粽子时,我总是缠着母亲讲关于端午的各种民间习俗。长大后,我从书本上了解到,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所著《风士记》;仲夏端午,蒸鹜黍,黍即粽子,可见西晋时端午节已有吃粽子的习俗。今天为什么包粽子,流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听闻楚国国都被秦人所破,顿生悲凉,于五月五日投了汨罗江,与国同殇。楚国百姓闻之悲恸不已,纷纷到汨罗江边祭拜凭吊,担心诗人的身体不能保全,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水下的鱼饱腹后不食诗人之肉。因为有了屈原这一元素,端午节经过几千年的演绎丰富,逐渐由人们避之不及的恶日,演变成怀念先贤与诗人,内容古朴新鲜,形式热闹多样,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

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浴百草,在传承这些中华民俗的同时,端午节早已超越了纪念屈原这一单纯目的,正以崭新的姿态和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所特有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世界观。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必将引领中国人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远。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九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和端午》鉴赏。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十

端午节,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但是我所过的端午节一定与你们有不同之处,让我来为你们讲一讲吧!

上午,我和妈妈挤进菜市场买回了艾草,插在门缝里,放在窗户上,立在院子前、大门前。全小区的人都买了,放眼望去,就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巾正随风摇摆呢,那艾草能驱蚊除虫、驱灾辟邪,发出一阵阵清香,使人们沉浸在奇特的香味之中。

正午,大人会给孩子系上五色绳,有的叫长命绳,辟邪绳和快乐绳。据说,穿上这种绳子可以强身健体、长命百岁呢!

到了两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开始洗澡了,这洗澡水很特别,是由十多种草熬成,说是用这种水洗过后,身上就不会长东西了。

要吃晚饭了,哇好丰盛的菜啊!不仅有白菜,还有鸡鸭鱼肉虾,鱼代表以后会年年有余,鸡、鸭寓意着来年家畜兴旺等等。

这个端午节别具特色,令人难忘。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十一

今年的端午节到了,但比往年不同的就是,今年的'传统节日也放假了,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整天读书的学生,但在这放假期间,更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到亲戚家去吃晚饭,这一去还真学到了不少呢!

在吃饭前,姑姑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鸭蛋;吃饭时,大人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黄酒;吃完饭,姑姑还给我们小孩每人一个粽子。我拿了一个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红红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的是让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问题:为什么再多按误解要做这么多事儿?怎么会有端午节的呢?我想去问大人,可看他们聊得热火朝天的,也没去打扰他们,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说干就干!

我首先打开电脑,搜索问题。啊哈,终于找到了:端午节那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屈原。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那天投进江河,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河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这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还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和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我们边吃粽子变长:“五月五,这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啊,这真的是个五彩缤纷的端午节!

迎端午作文字模板篇十二

十三号上午的雨如丝般从天落下,当时的风把一股蒸糯米的香吹到我鼻中,向远处看,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守在一架标有“粽子”图案的红色小车边。正好口袋里有十几元钱,于是我准备去买几个尝尝。

走进时,一个铁皮蒸笼在车尾出现,上面沾满了点点水珠,层与层之间飘出轻柔的气,在车的两边护栏上变成水。中午男子见有客人来了,便掀开最上一层蒸笼,一瞬间,被压抑很久的水蒸气前推后挤,一下涌出了蒸笼,在空中翻转如浪。下方,一圈圈粽子围在一起,外两圈系着白线,内两圈缠着红线,衬着绿色的“皮”,显得简约而美丽,雾把它们笼在模糊之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如荷花般只可远观。

“老板,来一个甜粽。”递过四块钱后,一只装入塑料袋缠着白线的粽子被我拎在手里。回到家,我把粽子倒在盘中,用剪刀剪开白线,墨绿色的叶子缓缓打开,露出一丝白色的内部。慢慢把竹叶脱去,一座白色如三角锥形雪山般的甜粽“屹立”在餐盘之上,洁白的糯米是山的主体,上面覆盖着如雪的“白砂糖”,顶部飘着白气,底部流出少许糖水,中间零星点缀着红色的枸杞,像出自抽象大师的手,相得益彰。刚才被剥去的`竹叶上已结起微小的糖霜。清香的叶子味隐藏在浓厚的米香中,甜香游在它们之间,如滴入清水中的墨在空气中绽开。

轻轻咬去顶尖,白砂糖的颗粒感在“咔咔”脆响中体现,糯米的柔软在牙上显现,多嚼几口,淳淳的米香便留了出来,吞下后,便又想再吃一口。这一口,枸杞也进入口中。酸味混着甜味,刺激着味蕾与唾液,好让更多的米甜味流出。再吃一口,一块带有细沙感的东西碰到舌头。朝粽子一看,原来是一半枣。它夹在糯米中,让嚼感更加丰富。枣甜配合糖甜应衬糯米香,三下咀嚼后,枣便化成小颗粒,粘在糯米上,使其不再那么粘牙,同时让口感更加丝滑。最后一口,伴着竹叶的清香,在口中久久回荡,意犹未尽,令人再想尝一口。

吃完后,盘子上还剩一小粒米与少许白砂糖,一股淡淡的甜味从盘上飘来,不像热巧克力那样浓厚,口齿间只留下淡淡的清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