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15:46 页码:11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优秀12篇)
2023-11-11 16:15:46    小编:夜紫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回顾和了解某一事件或事物的重要信息。确保总结的内容准确、客观、具体,并且具备可操作性。这些总结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撰写出更出色的总结。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一

阳光明媚的假日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垂云通天河景区,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这美丽的风景吧。

啊!刚进入景区就听到了响彻天际的叫喊声。是谁在喊叫啊?我带着疑问,沿着声音来到一处泉水旁,只见泉水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喊泉。原来这泉水是声控的,只要大声喊叫,它就会喷出一条白龙似的水柱来。我也加入了呐喊中,那条白龙在空中随着我们的叫喊声忽上忽下,十分欢悦。

游览过喊泉,沿着天使长廊,我们来到了玻璃栈道凌云天桥。整个天桥都是用玻璃搭建起来的,我们穿上了鞋套,爸爸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妈妈抓着栏杆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而我则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周围四面环山,群山层峦叠翠,白云仿佛近得触手可得。脚下是碧绿的小溪和山谷。在美景环绕中,我大胆地走完了天桥。

下了天桥,沿着木栈道一直往下走,就来到了溶洞。我们上了小船,船入暗河,气温瞬间下降,冰冰凉凉的感觉,真舒服。地下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溶石在彩色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景色美不胜收。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公鸡,还有的像鲨鱼栩栩如生。划船的阿姨介绍着景点:一线天,垂帘听政,定海神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让人惊叹,大家抓好扶手!阿姨提醒着,我们已到时空隧道,在五彩灯光的闪耀下,船从第一个暗河下降到第二个暗河,如同时空穿梭一样,惊险刺激!慢慢地河面宽阔起来,气温升高,光线也明亮了,我看到了柳树姑娘在梳洗头发呢!啊!我们到站了,这次的旅行也告终了。

通天河的这次旅行虽然过了有些时间,但还是令我难以忘怀。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二

在石城,有一处既壮观又秀丽的丹霞地貌景点,叫通天寨。

通天寨位于石城东南处十五公里的地方,通天寨不仅壮丽,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呢!通天寨有许多景点,如:双龟迎客、龟兔拉力赛、千佛丹霞、石笋干霄、仙人犁田……这么多景点,最陡的要算石笋干霄了:远远望去,像竖起的'大拇指,近看,又像拔地而起的石笋,令人望而生畏,所以叫石笋干霄。

仙人犁田就更有名了:那一条条、一块块、一拢拢的岩石,真像一块块田地,传说,一老农在种田,一只仙鹤载一位仙人下凡,那仙人帮老农一起犁田。

这里还是古战场呢!万人坑、磨剑石都还保存着古代战争的迹象。

啊!通天寨的奇异景色,能不叫人赞美吗?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三

伴着醉人的花香与满怀的好心情,这次小长假,我和家人随旅游团一起去了山西平顺的通天峡景区。通天峡被称为“北方小九寨。”位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是太行山十大峡谷之一。

一进大门,一潭碧波便映入了眼帘。让人惊异的是水是碧绿色的,绿中还透着一点蓝,像有灵性似的。碧水清澈如镜,可以看见水下嬉戏的小鱼与摆动的水草,温柔似绸,徐徐微风刮过,在太阳照耀下,水面上微波粼粼,一个个水波闪闪发光,随着春风缓缓移动,水声淙淙,如一首美妙的旋律。拍照后,我们又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巨大的轰鸣声传进了我的耳内,湍急的泉水从几十米高空落下,水花四溅起,响彻山谷,如万箭齐发,如千军万马,势不可当。排山倒海的响声,仿佛马上就要山崩地裂,让人为之赞叹,热血沸腾。

再往前走,一座顶天立地的山峰便屹立在我面前。向山顶望去,太阳的光辉给顶峰镶上了一道金边。我们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梯,在石梯两侧,绿树成荫,苍翠欲滴,鲜花繁盛,各有千秋。而且不曾有一张废纸在眼前。我们爬一阵儿,休息一会儿,说着笑着。山路悠悠而漫长,险峻而崎岖。石梯顺着山势而建,十分不平坦,尽管我们很累,脚很酸痛,汗流浃背,却陶醉在山上的各种景色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漫漫的三个小时山路后,我们到达了顶峰,登上了玻璃观景台。观景台是半透明的,为通天峡一道非常独特的景色,俯望全山,让我想到了杜甫的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天峡,真是雄伟磅礴啊!

下山时,我们坐了缆车,又从不同的视角观赏着山中的景色。我恍若走进古代,历史的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大约十分钟后,我们便到了山脚下。

从山脚走向大门,看到在道路两旁,有许多当地的农民在卖山西特产。他们大多数为老年人,朴实,厚道,热情,好客,让人感到和蔼可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下午的四点半,我们将要离开通天峡。上车前,我又看了一眼通天峡那耸入云端的山峰,感受最后一秒它雄浑的气质。从车窗望去,仍然能望见通天峡高耸入云的山峰,不舍的心情油然而生。

难忘通天峡的碧水,难忘通天峡的高山,难忘通天峡的气魄,难忘通天峡的人民,难忘醉美通天峡!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四

每当我想起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石城通天寨迷人的景色。

还记得去年游历通天寨的情景。车窗外晨光穿过树林的间隙,撒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清新的空气带着花草的芳香扑鼻而来。路两旁的荷花渐入眼帘,前面出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远处山脚下三三两两的民房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真是一幅人间仙境图!不知不觉车子已经开到了景区。

我们换上了一辆旅游观光车上山,从山脚下凝神抬望,只见山路蜿蜒如蛇,山峦起伏,重叠环绕,漫山郁郁葱葱的青绿,编织出夏日的彩锦。丛林道前古松悠悠,不禁让人觉得自然造物的博大,半山坡上山壁耸立,让人感叹人类的卑微渺小。再往里是延绵不断的山路和被茂绿覆盖的深山,身在其中让人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车停了,我们买了门票进入了主题景区,走过一段林荫坡道,又上了梯路,最先看到的是一条条、一块块、一拢拢的.岩石,真像一块田地。传说是一老农在此种田,一只仙鹤载着一位仙人下凡,那仙人帮老农一起犁田,所以这里就叫做仙人犁田。爬过坡顶,忽见前方奇峰凸现,远远望去就像是竖起的大拇指,近些看又似拔地而起的石笋,令人望而生畏,所以人们叫她石笋干霄。之后我们还走过了玻璃长廊、领略了千佛丹霞、观看了生命之门等奇异景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坐上下山的车,回眸远眺,通天寨依然如来时一样安详,在那静静地接纳着她的游客、展现着她的秀丽、倾诉着她的传奇。啊!美丽的通天寨,我多想变成一颗露珠,滋润你的一草一木。我多想变成一位守山人,日夜守护在你的身旁。我多想变成天上的太阳,把你照得更加的辉煌。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五

暑假里,我和妈妈跟随旅游团游览了号称“北方小九寨”的通天峡,领略了大山的雄奇险峻和水的柔美飘逸,体验了不一样的旅游乐趣。

在车上,导游叔叔给我们介绍了通天峡的由来。只所以叫通天峡,是因为这里的山峰都是光滑笔直,直冲云霄;这里的瀑布随处可见,每一条瀑布都像从天上直泻下来的。

游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就是仙人峰和猕猴寨了。仙人峰在通天峡的最顶点,我们翻过陡峭的山岭,就来到了仙人峰。仙人峰顶端的大露台是透明的,站在上面透过钢化玻璃向下看,千山万壑尽在脚下,我们好像是飞在峡谷上一样。迎着习习的山风放眼望去,原来高大挺拔的'山峰变得如此渺小,盘山道上的汽车也变成了小蚂蚁,湖水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撒落在山脚下,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猕猴寨在山腰的一个小岛上,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进了猕猴寨。在低处的平台上,一个老爷爷用绳子拉着三只小猴。据老爷爷讲,山寨里还有许多猴子呢,我们飞快地跑了进去。里面的猴子就更多了,有的被绳子拉着,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外面奔跑。我把蛋黄派拿出来给它们吃。我掰下一块蛋黄派抛到一只小猴子的前面,小猴子捡起来,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另一只猴子也来了,我也给了它一块,它看了看蛋黄派,又看了看我,也愉快地吃了起来。两只猴子吃完后,又围了过来,眼巴巴地瞧着我,还想再吃。我吓得赶紧把蛋黄派递给妈妈,妈妈慷慨地把一整块蛋黄派扔向其中一只猴子。只见那只猴子捡起蛋黄派,攀上一根管子,悠闲地坐下来,一块一块地掰着吃了起来。另一只猴子又来了,突然把手伸向妈妈,妈妈连忙把袋子也扔了过去,只见它举着袋子,里里外外认真地舔了一遍,太好玩了!

下午三点五十,我和妈妈坐上冲锋艇一路漂流下来到了停车场与大家汇合,今天的旅就此结束了。再见了,通天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六

6月1日那天,我和妈妈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游览险峻的通天峡。

在去的路上,绿色的树木映照着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群山中围绕这一个个村庄。山上的绿树与蓝天相互衬托,有着一种别致的美感。

来到通天峡,那里的山水使我惊叹,山一座连着一座,山顶到山脚的落差是笔直笔直,就像一双大手把两座山劈开了一条道路。

再往里走,一座大湖映入眼帘,一边是长着枝繁叶茂的植物,生活着野猴的大山,一边是人走的道路。湖中,无数彩色的小金鱼浮出水面跟着人游动。山上的树的叶子垂到了水面,十分美丽。

走过一座木桥,就来到了河对岸。这里的风景更是优美,走在绿叶丛中,脚踩着石板发出“咯咯”的声音,让暗暗的森林显得更加幽静,山上不时传来奇怪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

走进通天峡深处,山峦逐渐变得险峻,石缝中泉水不停地涌出,形成了一个大瀑布,十分雄伟壮观。接着我们来到了神龟池,里面有一块形似乌龟的大石头,据说是块山上的被风化的大石头掉到了湖里,因为很像一只大乌龟,所以这里就被称为神龟池。那只大石龟的头望着山上的亭子,好像在思念它的家。

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我还是觉得通天峡是我去过的最美的地方!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七

听说过人间天堂,却从没去感受过,总觉得那是诗人笔下的《夸张的美》。可这次的九寨之行,让我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想法。当车子载着我们一大群人盘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时,眼前的山重重叠叠,有常绿的松,有红叶的枫,有不知名的黄叶树,随着一声声惊叹,大家都睁大了眼睛。仿佛要把整个的`景色全部包起来,藏好,带回家……幸好我们准备了相机。

这里的水,宛如清纯的美少女,她的清澈,就像明眸,你看,她可以让你一望到底,猜猜,有几米深?当站在百米瀑布面前时,你会感到自己也像孙大圣一样,会飞起来啰。哇塞,这种感觉真好。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想人可能也会成仙的,不是吗?你看那山不是在云层里吗?

祖国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怪不得会吸引那么多的中外游客来观看。这里是个百看不厌的好地方。有机会我还会去的。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八

通天岩又名对嵩岩、双龙岩,位于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墟北。其藏身于绵延数十里的丹霞地貌之中。因其险要的位置和隘口,还曾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苏区时的战场。岩深30米,阔60米,高7.5米,前后为绝壁悬崖,奇险万状。岩内一泉,注入石池,四时不竭。岩顶平坦处有石桌、石凳,系山石自然形成,称此“仙人下棋”,石桌上棋局隐约可辨。因岩内有一洞口可通往山峰背后而得名通天岩,在幽深的岩洞里能看见远方穿射进来的亮光。附近有腊石诸峰36座。

通天岩依山而建的通慧寺始建年代是南宋末年。相传,通慧寺的建立还源于当年文天祥率军撤往广东时,为作战方便,暂时将一些行动不便的将士遗孤留在了岩洞内,并依着岩洞建了一座房屋掩护他们。后来佛家人又在旧址上建了这座通慧寺。通慧寺的几间房屋全都隐身于通天岩之内,只需一堵墙,一扇门就成了一间房子。寺内的佛龛、神台、香案、供桌都是依着岩体而凿建。

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四年(1704~17),史学家张尚瑗在兴国任知县期间,曾登临通慧寺,极目眺望对面山峰有36座,即兴吟诗一首,又题下了“对嵩岩”三个大字,意思是通天岩面对着36座山峰。楷书刻“对嵩岩”于岩侧巨石上,字高1米,宽0.8米,明丽劲练,为一胜景。

通天岩洞内总面积6600多平方米,由洞口拾级而入,由小到大,分为四个厅,由神奇诡异的石林长廊相连接。每个大厅各具特色,厅内石钟、石笋、石幔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极尽造物之神奇。洞中云盘层层叠叠,如绾龙盘虬;云盘内清水涟涟,碧波倒影,流金溢彩,似海市蜃楼一般,视之深不见底,触之掬不盈手,尤其是最后一个大厅,开阔明朗,巨石相峙而立,厅顶有双洞通天,洞口树荫蔽日,“垂蔓摇丝,云在木叶间”,阳光透过树叶下泻,使大厅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洞内还有保存完好的北宋石刻,字迹流畅清晰,为通天岩内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南宋著名文学家洪适游通天岩后,为其雄壮神奇的景观和鬼斧神工般的造型所折服,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通天岩记》。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九

8月15日,余等随团览通天峡,感慨良多,遂作行记。

夫位于长治平顺县东30公里之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主峡谷长愈26公里。余等从故乡出发,行高速,不足两时辰即到。一下车,便被峻伟之耸山簇拥着雄关所吸引,有种君临“雁门关”之势。恰逢烈日炎炎而汗水淋淋,却挡不住诱惑,直向前行。

曾闻通天峡灵秀壮美。灵在于山之韵,高山平湖、深潭涌泉如瀑、溪水潺潺、山谷清幽;秀在于林,满目苍翠、遍山葱茏、气象万千而陶醉痴迷;壮在于山,雄、奇、险、峻集于一身。集北方大山之雄浑暨南国水乡之阴柔而美融,既有江南飘逸妩媚,又兼北方大气磅礴;美在于历史遗存、神话传说典故;在于富饶地质奇观。仿若一座恢宏博物馆,可领略千古也。走进此,不仅是一次游览,更是历史文化之观澜。欲识庐山真面目,唯有躬身向前行。据导游讲,通天峡独到之处,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方式游览,即谷底徒步穿越、乘船望、栈道观、缆车赏、登顶仙人峰等,给以不同感受与诸多惊奇。未往而迷,如雷贯耳。因时仓促,免辛累,遂择缆车。

大角度斜式索道,落差三百余米,号称“亚洲第一索道”,坐之有如登天,不甚惊怖。从天道纵目仰望,巍巍青山垒翠,似剑直插云霄,有泰山压顶之势;又似驾筋斗云,如梦如幻,瞬时踏于云间,不知是人在画中飞,还是画在脚下流;更如翻阅天书,却是凡人懵懂,让人惊叹!少顷至峰巅。出索道,沿山径,穿过休闲亭而走向仙人峰。但见石阶铺向天庭,气势夺人,胆寒而惊悚。或陡下,或急转。陡下时,似踩人梯;急转时,似坠深谷。惶惶而忐忑。幸有扶栏,否则不敢盘绕也。细观之,阶侧皆为悬崖,皆藏于苍翠,深不可测哉。石阶道,乃于峰巅上而筑也。立悬石边,向右瞰,层层山峦洒在巨大石屏山顶端,岿然伫立。乃“天下第一屏”之天然绝壁,山体刀削斧刻般光滑笔直,犹如一座屏风,把整个山谷藏于身后。屏风可挡煞星,带来好运与吉祥。神奇之屏,正面看是屏,侧面看犹如一根直指云天手指,因而又称神指峰。如从峰顶看,犹似腾龙,正是“横看成屏侧成峰”矣。屏障脚下,峡谷幽深,九曲回转,如蛇行,似龙舞,又似银河落九天,不禁想起黄河之九十九道弯哉。隐然欲唱《黄河谣》曲。青山巍峨,翠谷如带,变幻莫测,恰如舒展臂膀之关西大汉呵护着沉睡娇娘,叫人陶醉,不思其返。向左眺,一条蛇道蜿蜒相嵌于山腰间,直插翠山之内,不见终点。道下峡谷,不亚于右侧也。近观褐岩,时有层层裂迹,虽无黄山之硬骨,却历经风雨沧桑,如一本史书,叠摞雄居于乾坤间,真乃奇绝。

续前行数百米,至“世界奇观”天露观景台。夫址位于仙人峰顶一处小山头上,呈六边形,台底与围栏皆为透明玻璃。下临绝壑,凌空凭虚,视野空旷,仿若一颗夜明珠,独处于天地之间。伫立其上,不免战战兢兢,惶惶而不敢移足,深怕踩塌而跌于峡谷之中。立台上俯瞰,一览诸峰小。峭壁山峻,尽在脚底。山顶林荫凝翠拥簇,山势四面来朝,拭可云天摘月乎?有友甚是恐惧,声称有恐高症。余好事,将其推拉至台边,犹不敢睁目。然经不起佳景诱惑,张开眼睑而无比兴奋。不是恐高,而是心之症结也。天台之下,又有一道数百米石阶,直通另一山巅。因其势已逊色,当不如天台,故而未往。因人流仍络绎不绝,少顷,遂原路折返。

与仙人峰相背而行数百米,从望峰亭侧,沿羊肠小道而下山。然一路走来,随处片片狼藉,废物乱扔,时而见涂鸦之名,不免叹息,摇头遗憾。而行走在羊肠土径上,卷起层层尘埃。行约半个时辰,两肢乏软,于茅亭边小憩,有小贩赠汤,甚是欣喜。其饮水,须从山下背之,乃纯朴滴水之恩亦。续前行,不久至山涧。虽不是一线天,然其径从陡峭山缝间开凿,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隘口。人流一字排开,扶栏踏铁梯缓缓而“之”形下。有拍照者拥堵,引得一片喧哗。幸得守卫疏导,才顺利而出。

因归时将至,又坐小车而去。沿途又见逍遥谷、猕猴寨,均不得闲赏,很是憾哉。又见清澈湖水,有小舟于桥下荡漾,甚是清闲情趣。蓦然思,幽潭如含蓄内敛之知性女子,引得心有余悸。岸上绿茵长垂,水间青草摇曳。若坐岸边,将足浸水,虽炎炎夏日,依然彻骨。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从而洗去风尘仆仆,洗去污迹,莫不幸甚矣。然回头仰望着千姿百态峰峦,虽观山之壮秀,不能览峡谷之灵,岂不憾噫?况山之壮秀,亦“冰山一角”乎。但愿得失,有朝一日可以弥补,遂留游记。

有词云:[六洲歌头]长治通天峡感怀。

凌空遥望,索道陡惊魂。山绵亘,奇雄伟,守天门。近听神。但见狭峦上,盘梯路,蜿蜓峭,倚悬谷,惶惶惧,使晕昏。勇踏露台,一览诸峰小,遂可摘云。瞰壑沟九转,苍翠蔓无垠。朗朗乾坤,最迷人。

眺深潭处,通灵秀,流百里,瀑声闻。一线涧,如蜀栈,拒千军。阻阴尘。更有猕猴寨,同慧性,乐开心。忽回首,桃源下,遇乡村。莫道峡中仙境,结庐好、归隐田耕。叹狼藉污物,处处乱纷纷。忧虑沉沉!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十

暑假期间,我们一家人去了位于山西长治平顺县的通天峡。通天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从网上和门票上看到通天峡层峦叠嶂,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来到通天峡的大门,就感到一阵凉爽的风向我扑来,首先入我眼帘的是大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景区里的景点。刚进入景区我便被那——“仙人湖”上许多坐落在半山腰的仙人石像吸引住了,个个神采奕奕的,他们好像再商议什么大事。

告别了仙人湖,向我最喜欢的猕猴寨进发,我们走进了猕猴寨,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在耍猴表演,猕猴听从着老爷爷的各种口号,引得观众哈哈大笑,特别有意思的是猕猴升国旗,他做着国旗手做的每一个动作,虽然不标准但它还是顺利的把国旗缓缓地升上去了。

边走边欣赏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阴凉的山洞,穿过山洞就到了被称为“亚洲第一索道”,坐上缆车,整个峡谷,一片全是挺拔的绿色青松,一座座巍峨的青山,透明的观景台,石制的亭台,蚂蚁似的人等等,高得让我不得不害怕。

抬头望天空,蓝天白云悠闲漂游,触手可及,仿佛到了天上人间仙境。

太阳慢慢落山了。这时,听到“聪聪下山了”,妈妈喊道。我还沉醉在人间仙境中,留恋忘返,依依不舍的下了山。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十一

通天岩位于英德市区西南3公里处的石角头山,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一千多年以来,通天岩以其雄伟壮丽、震撼人心的景观、奇异瑰丽的造型、韵味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人前来参观游览,是英德乃至岭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据调查统计,通天岩景区现保存有摩崖题刻128品,其年代上起北宋,历南宋、元、明、清、至今凡九百余年未曾间断,年代最早的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所刻,年代最晚的系1948年所刻。题刻所用字体,以正楷和行书为主,部分使用隶书、草书、篆书。文体形式有题名、题记、诗词、佛龛造像记、书联、匾额、吉祥文字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

通天岩摩崖题刻中字数最多的作品位于龙虎岩,全文406字,刻于南宋嘉定十年,字数最少的作品位于玉水池旁的石壁上,仅有“玉旁”两字,篇幅最大的作品位于忘归岩正面数十米高的丹崖绝壁之上,高3.5米、宽2.3米,气势宏伟,如日月行行空,为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建安李大正所题,篇幅最小的,位于忘归岩穿洞的洞壁上,高仅0.35米、宽0.55米,系1938年的作品。通天岩的摩崖题刻,在景区中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景区东面的观心岩起,沿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至景区西面的普同塔止,分布长度超过1000米,其中,观心岩存有3品,忘归岩正面有32品,侧面存有18品,龙虎岩存有39品,通天岩存有15品,翠微岩存19品,普同塔存有2品。此外,龙虎岩原有宋、元、明、清题刻共计21品,于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此地构筑军火库时被炸毁了。

在通天岩的摩崖题刻中,以宋代的胡榘、李大正,明代的王阳明、唐邦佐等人的题刻为上乘之作,特别是王阳明、唐邦佐等人的题刻为上乘之作,特别是王阳明镌刻在忘归岩的五言律诗一首,对其后的题刻影响极大,而唐邦佐的题刻,则堪称是书江艺术的极品。

游通天峡作文字通用篇十二

到达“天路”的时候,是一个夏日的正午,但这里气温只有十几度,天空十分净明,一切都美得宛如童话。

这里是“通天之路”的张家口草原天路,绵延一百多公里,全程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与商业活动,无边的草原与丘陵,几乎没有开发,只有一条公路在其中穿过。

山脊将草原分成两面:一面向阳,浓绿的草地没有尽头。牛羊懒洋洋地啃着嫩草,一有人靠近,便眯着眼睛看上一眼,甩甩尾巴,悠然走过。

山的另一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仿佛是亘古不变的一片荒野,四周环绕的草原将它埋没了,留下这半阴不晴的一块地儿,成了一个深深的“坑”。坑底有一片红灰色的建筑――那是一个小村庄。

云影变幻,村庄的四周是无际的草、土、散碎的`阳光。一瞬间,仿佛自己身处西藏的雪山之上,一片苍茫的土地,一种悠然的生活。

我在阴与阳的分界线上站立许久,然后转身离开。

夜幕降临,我坐在车顶,看着月亮。草原很安静,很黑暗,深邃而安宁,让人心安。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醒来,尽管披上了一件厚衣服,但还是透骨地冷。我找到了一个小丘,坐下等待太阳升起。渐渐地,远处天边开始泛红,像是染上了一层粉霜。

“大概快了!”我想。挑了个最舒服的地方坐好,拿出相机准备拍照。早晨的风把手吹得生疼,可太阳却是令人无法琢磨――只是给了人一丝希望,却迟迟不肯露面。

突然,它来了!像是迟来的老友,匆匆而至。天边变为灿烂的红,投来一丝温暖。

当天空完全变成了亮白色,我站起来,转身上马。身下的骏马迈开四蹄,迎着阳光奔去,我的双腿微微用力,想让马儿跑得更快些,因为我知道,我要去追逐那想要的生活。

来了不后悔,不来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