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报告(优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1 06:14:05 页码:13
2023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报告(优质5篇)
2023-09-01 06:14:05    小编:GZ才子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报告篇一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局三支部就宁都县黄石镇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访谈调研。

黄石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西南部,共有15个行政村,154个村小组,镇总人口约10700余户,劳动力约21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7700余人,计2494户。

黄石镇面积78.8平方公里,丘陵面积50000余亩,耕地面积19000余亩,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农作物中以水稻、花生、红薯、脐橙、桑蚕为主,是“宁都黄鸡”的发源地。矿产以萤石矿、高岭土资源为主。梅、琴两江交汇形成贡江。镇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多以劳务输出为主,目前,镇外出打工人数约18000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85%。

这次调研,时间紧凑,适逢新春佳节,难以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联系,依托《黄石镇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黄石镇产业发展规划图》等资料,在认真研读基础上,多采取与村民沟通交流为主,其它官方资料和素材难以搜集,信息碎片化居多,难以形成客观的结论。

1、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着力发展以蔬菜、脐橙、油茶,烟叶为主导的种植业,以牛、羊、三黄鸡为主导的养殖业。

2、突出特色,常抓不懈,实施就业扶贫。着力实现贫困户劳动力优质就业、稳定就业。

3、坚持规划,精心打造,实施旅游扶贫。着力打造“古色、绿色、江色”乡村一日游,带动贫困户参与。

1、扶贫配套方案缺位。“古色、绿色、江色”的乡村一日游旅项目。受交通制约较大,目前乡村公路狭窄,春节日期间多次、多点、多路段发生堵车。

此外,与旅游配套产业滞后,目前缺乏与餐饮业(如农家乐)、种植业(果蔬采摘)对接和互动。

2、方案后续跟进缺位。如发展养殖业,政府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但缺乏有效组织,补助发放农户,大多都没有用到养殖业上,改做它用,补助资金效用没有体现。

此外,如烟草种植,需要的资金、技术等配套,还有产品的后期初加工、销 售等,如果没有后续的跟进措施,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3、劳动力成关键问题。黄石镇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多以劳务输出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与儿童留守,成为扶贫产业实施关键。老人思想保守,新技术等接受慢,劳动能力日益丧失,产业实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1、统筹城乡治理。

二是要加强城镇治理,缓冲对农村的压力和冲击,尤其是拖欠工资,工伤医疗保障等领域。从现状来看,乡村资源单项流动明显,社会的`财富、知识、人才很少流向农村,更多的是从农村获取资源,如土地。但社会不良的触角,诸如政府拖欠工程款项,信仰危机导致的价值观混乱,总是最后落脚于农村贫困家庭,在社会缺乏救济手段的今天,种种悲剧往往最后是以农村贫困人口返贫,或者加重贫困为收场。

2、精准扶贫和产业引导需要政府更多作为:

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是防止循环致贫的根本,老人忙于农活,监护能力受到影响,疏于监管,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社保等。与城市一样,农村老龄化矛盾逐步显现,体弱多病,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

三是产业引导是根本。产业引导需要政府的主导,尤其是在人才培育、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产业规模、产业的差位等方面,单纯的政府补助、零敲碎打难成气候。

3、深化调研也是精准扶贫的助力。党员干部对家乡感情深厚,而且不少党员干部的亲朋好友依然留守乡村,开展调研,寻求脱贫对策,帮助乡村脱贫,或者有机会为家乡做点事情,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的动力,也是他们的荣幸。但适逢新春佳节,时间紧凑,素材多以见闻等碎片化的为多,难免影响实效。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报告篇二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乡按照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创新思路办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乡地处*、*、*三县交界处,距市区近18公里,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有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46户8030人,有省定贫困村2个,一般贫困村3个。**村位于乡西北方向,属于乱石滩电站淹没区。该村现有3个社,共有332户880人,有土地1005亩,20xx年人均存收入为4300元,主要以生猪、大豆、猕猴桃、渔业养殖为支柱产业,有通村公路8公里。**村属于省定贫困村,现帮扶单位为**市司法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57人,20xx年减贫60户226人(其中真实贫困户27户135人,非真实贫困户32户91人),20xx年度返贫户9户31人,计划今年全部脱贫摘帽。

20xx年6月以来,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提振精神,敢于直面问题,抱着背水一战,悬崖对垒的决心,坚持“5+2”“晴+雨”“白+黑”的精神,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战高温、斗严寒,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组织领导更加务实。

新一届党委班子人员确定后,及时对原有工作格局做了充实调整,明确了党委书记主抓、政府领导主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层层加压,层层加码,层层传导压力。通过召开党委会、流动现场会、坝坝会、院落会等方式研究指导具体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天到村现场指导工作,督促工作进度。特别是对照贫困村脱贫“一低五有”标准及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三有”“四个好”情况,做好完善补课,实行领导牵头,专人跟进的推进模式,项目倒排工期按期销号,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二是联系对接更加紧密。

市委副书记赵秀清书记多次到村现场指导督促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的措施并督促整改。原法院院长彭远院长多次前往我乡**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针对**村的实际,从产业发展、资金争取、干群统筹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帮扶单位市司法局挤出自身办公经费2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的帮扶,投入3万元设立脱贫补差基金。汪兴栋局长多次带领驻村工作组及机关全体同志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真正做到走访贫困户全覆盖。帮扶单位通过养殖扶持、发放物质、文明宣传、法制帮扶等多种措施,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

三是项目攻坚更加有力。

在贫困户脱贫方面,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是锁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加快推进13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把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头等大事,扎实抓好新村建设、五改三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全力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二是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认真落实推动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户7户21人。三是抓好脱贫产业发展,围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种植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实现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四是帮助贫困群众在脱贫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把上门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精神帮扶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生活习惯。五是帮扶人员真帮实扶,尤其是驻村工作组、村第一书记始终坚持吃住在村,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六是完善补差机制,建立帮扶单位信息台帐,帮扶单位司法局,通过对贫困户逐一走访,掌握了第一手信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补充棉被69套,衣服100余件,日常生活用品1000余件套。

在贫困村摘帽方面,我们对照“一低五有”摘帽标准,全力确保如期脱帽。今年11月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和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全村人员进行了地毯式的摸排,最终确任全村无一新增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0%。成立了“乱石滩”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136亩,通过鱼塘和山坪塘一口的承包,收取集体经济6000元,全面达到上级验收标准。20xx年建设完成通村主要聚居点村学校公路5公里,20xx年新修建到大梁山村公路3。05公里。高标准建设村卫生室,完成了药品布置及制度上墙等工作,注册医师何祥廷入驻就诊,组织开展义诊活动4次。投入资金10余万元改建200平米村级文化室1处,同步建设村级司法调解室1处,建设500平米广场1一处,安置农民健身器材8种。全村通4g网络,通村宽带已接入,入户安装6户,广播在响率达100%。

其他精准扶贫工作。在**村,我们深度对接走访贫困户69户,实行了帮扶单位、乡镇、村社三级联动对接;成立“何兴”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30亩与50亩的小微园区2处,大豆长势良好;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以养殖户何春均为核心成立“荣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600头,带动贫困户10户;依托**市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猕猴桃产业专合社,流转种植猕猴桃436亩,带动贫困户30余户助农增收,并以该园为重点依托,投资50万元建设南充市市级脱贫奔康示范产业园1处;整治山坪塘1口,新建蓄水池4口,完成贫困户联户供水站2处建设惠及贫困户15户;发放产业周转金1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投放8万元;优化供电线路,增容添置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制作并栽立小微园区公示牌2处,脱贫工作展板3个,贫困户明白卡69张;对接市古城旅游发展公司,加快乱石滩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四川新闻网、南充日报等媒体或报刊做了宣传推荐,开启旅游扶贫新模式。

四是脱贫决心更加坚定。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实现全过程痕迹化管理,挂图作战不做样子、不走形式,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落地见效。全乡机关干部及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都一对一地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坐下来,细分析、细算账、细商量,把因学、因病、因残、因灾,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各种困难因素找出来,填好贫困户贫困现状、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等重要内容,记好脱贫计划进展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帮扶工作台账。针对贫困户一户一策,有区别地提出规划方案,一道算清收入账,谋划脱贫致富策,让贫困户增加脱贫的信心。后期挨家挨户入户验收评估,反复核算收入算细账,全部贫困户都认可签字并写了感谢信。目前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状态十分良好,人心十分稳定,对党的政策和干部的帮扶工作都非常有满意,对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信心满满。

总的来讲,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我们还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也还有方方面面工作没有兼顾到的地方,比如农民夜校才刚刚举办,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该方面的工作。下步我们将以此次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工作举措,继续巩固**村脱贫攻坚成果,不因脱贫摘帽而减弱支持力度,不因脱贫摘帽而减少帮扶力度,并全力确保**乡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全胜。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报告篇三

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 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xx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xx年秋季,xx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xx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 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 “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xx——20xx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xx——20xx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页,当前第3123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报告篇四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从年县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到现在的五年,是我县抓住发展机遇、谋求跨越赶超、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任期内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的良好开局,先后荣获全国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县、中国商贸名城等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连续六年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八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去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10%,年均增长11.3%,顺利实现翻番目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13.5:47.5:39,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年提高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21%,五年累计完成461.4亿元,年均增长25.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0388亿元,同比增长25.1%,是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1735亿元,同比增长23.5%,年均增长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84元和6720元,比年分别增加4591元和2170元,年均增长9.5%和8.1%。去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3亿元,贷款余额112.1亿元,分别增长22.55%、18.45%和56.38%,是年底的2.47倍、2.25倍和3.89倍。

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累计竣工重点项目47个,完成投资145亿元,乐仁堂医药物流中心、橡一股份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去年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纺织服装基地规划布局、产业定位最终确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常山纺织、常山药业2个项目入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66亿元,总投资102亿元的际华职业装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投资40亿元的润德服装园等4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综合工业园总体规划修编初步完成,起步区4.62平方公里已完成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等工作,10个入驻项目中6个已竣工投产。科技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工作全面完成,总投资24亿元的18个项目入驻,5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木都工业园6个入驻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力支持配合新区、空港工业园、滹沱河综合整治、机场改扩建、生态宾馆、京石高铁、中华大街北延等省、市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了工程顺利推进。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五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1.77亿元。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去年小麦、玉米单产总产双超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34.2万吨。规划建设了南楼采摘观光园、塔元庄都市农业园等农业园区,建成了2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和4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方。畜牧养殖业发展位居全市前列,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65万吨、12.82万吨和11.03万吨,分别增长2%、1%和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个,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资1.06亿元,完成了103条乡村道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209.4公里。投资4663万元实施了6.3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解决了2个乡镇7个村2.3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发展节水灌溉19.56万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000余亩。开工建设28个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完成投资5.1亿元。农村财富积累机制不断深化,村级集体收入达到7739.8万元。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优势产业日渐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家,完成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6%,年均增长24.6%,实现利税34.6亿元,同比增长14.5%,年均增长27.92%。板材家具、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骨干企业上台阶工程效果明显,7家“2+1”企业进入市“5+3”行列,2家企业被列为省百强民营企业,常山药业成功上市融资,实现了我县企业上市“零突破”。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达到56个,其中苹乐牌面粉机、小蜜蜂工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久强建材高效减水剂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44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2项,荣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3项、专项资金3407万元。

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4亿元,市场交易额完成116亿元,分别是年的2.49倍和2.2倍,年均分别增长20%和17%。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和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被批准为省级园区。北方国际现代物流基地被列为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小商品市场一期、二期、三期,物流园区一期、二期已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四届“正博会”,去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01.048亿元,增长450.67%,荣获第八届中国会展之星品牌展会大奖和全国政府主导型展会50强。连续举办了“春节大庙会”、“千年古韵”历史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名城形象进一步提升,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去年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102.26万元,增长12.91%。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县城市总体规划》以及20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实现“三年大变样”各项任务目标。先后投资141亿元,开工建设城建项目358个,完成拆迁拆违86万平方米,实施了子龙大桥、成德街等一批城市路网建设,建成子龙广场、长乐门绿地广场、迎旭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广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74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数量达到31个,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73%和43.1%。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古城保护稳步推进,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治与提升规划方案》,完成了府文庙等文物修缮工程和古城墙迁坟工作,对8处国保加装了消防和安防设施,成功举办古城文化保护高峰论坛,顺利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复查评估。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初步形成大城管格局。大力实施“洗城净天”、“碧水蓝天”行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周汉河出境断面废水cod含量下降到101mg/l,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全面完成,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多,去年达到322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实施。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33个进驻部门174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集中、公开、统一办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去年削减行政审批项目57项,削减率达16%。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破产重组等形式,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四资”整合,做大做强县建设投资公司,实收资本由0.3亿元达到2.23亿元,增强了政府投融资能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进展顺利。文化体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924万美元,引进域外资金66.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58亿美元。

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每年都办好一批利民实事,累计实施重大民生工程125项。不断扩大城乡就业,去年新增就业岗位24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9%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城乡低保、优抚优待、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工作全面加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7.14万元,救灾救济资金396万元。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农合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全面实施,参合率达到99.4%,累计13.59万人次获得1.75亿元的住院补偿。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1.9%,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76套,累计发放困难家庭住房租赁补贴14.89万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完成33项校安工程建设,优化教育布局,共整合中小学校39所,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南楼课改经验在全省推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编创了《古郡传奇》、《常山少年·赵云》、《田野的希望》等一批文化精品,梆子《审女婿》荣获全国“群星奖”,广播剧《责任》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累计建成农家书屋96个,为95个村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县文化馆晋升国家一级文化馆。注重发挥老干部作用,积极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计生、司法、宗教、审计、监察、档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人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执政能力明显提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十项要求》、《政府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政府决策、审批、执法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354件,结案率达到100%。强化食品药品及安全生产监管,大力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集中整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和遗留问题。切实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建设取得新进步。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关联事项信息公开,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有以下六个方面体会和启示:一是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省会北跨发展重大机遇,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下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推进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努力提高经济总体实力;二是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三是必须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切实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必须坚持把统筹城乡作为第一抓手,全面推进古城保护、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必须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保障,弘扬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六是必须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着力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和谐稳定的局面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辛勤努力、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老领导、老干部,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正单位、驻正部队和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发展优势不够明显,与周边县市特别是组团县市相比,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加大,不进则退,慢进就意味着落后;二是受新区、空港建设过渡期影响,全县工业经济低位运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全县上下抓项目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特别是缺乏兴县立县大项目、好项目;四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对历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古城保护和风貌恢复任务繁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货币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为我们争资金、上项目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空间;二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纳入国家“”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作为京津冀第三极来培育,我县作为省会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更高起点上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省市对发展高度关注,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代服务业发展、会展经济和文化产业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四是县十次党代会从全局高度确定了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开启了建设幸福的新征程,对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五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县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特别是随着新区、机场改扩建和滹沱河综合整治等省市重大工程的加速推进,与省会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要素流通更加便捷,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一是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二是资金、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趋紧,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各县市把实施“”规划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我们争先进位的压力不断加大;四是我县经济发展既存在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不大的问题,又存在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的问题,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任务繁重而艰巨。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张庆黎书记到我县调研时提出的做好“六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围绕县十次党代会、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各项工作安排,切实做到头脑更加清醒、谋划更加周密、准备更加充分,在挑战之中抢抓机遇,在困难面前谋求突破,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每年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都有新提升,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奋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省会北跨发展战略机遇,以建设幸福为目标,以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和“正博会”品牌为契机,坚持强工、兴商、弘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实施“农业提效、工业提速、服务业提档”三项联动,抓好“古城保护、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四个关键,突出重点,强攻难点,打造亮点,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标志区,抢占省会“中部隆起”制高点。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市居“领跑”地位。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城乡形象实现新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省会有机对接,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古城保护全面加强,五年基本完成古城抢救保护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与新民居建设稳步推进;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更加有序,公共服务更加有效,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生活质量实现新提高。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三、2019年重点工作

(一)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坚持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今年初步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0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90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315.74亿元,计划投资40.3亿元;重点前期项目7个,总投资157.28亿元。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新上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开工”的要求,年内确保常山药业、豪特厨业等4个重点项目竣工,曾氏门业、正洋建材等2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进度,7个重点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切实加强项目谋划。项目谋划是发展的源头。加大总投资586亿元的163个谋划项目的跑办力度,积极落实配套条件,力争早日进入前期审批程序。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导向,抓紧谋划一批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谋划一批古城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谋划一批文化创意、商务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实现项目建设的滚动发展、良性循环。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项目初审、前期论证,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等审核关,合理引导资金和项目投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项目、高端服务业项目和对我县主导产业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投资项目,切实加大对产业结构升级、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严格实行项目投资强度和投资容积率双向控制,优先考虑投资强度在250万元/亩以上的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率大、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以项目的高质量带动结构优化调整,增强发展活力。

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坚持强力推进、重点引进、服务跟进,改进项目管理办法,完善项目论证、科学决策、协议签订和跟踪服务等前期工作,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照项目投资进度计划,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定期督导项目建设情况。研究制定乡镇抓项目的具体措施,大力营造重视项目、争取项目、引进项目、抓好项目的氛围,充分调动项目分包领导、分包部门、项目单位和各乡镇推进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每个乡镇都引进一个5至10亿元的重大项目。

(二)切实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投入强度本站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品质”的要求,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积极争列国家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确保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0万吨以上。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成5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扩大高端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提升2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和4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方标准,支持南楼采摘观光园、塔元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都市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资300万元,建成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力争建成2个部级、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完成20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推进畜牧养殖业提档升级。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按照扶龙头、壮规模、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抓好天天乳业集团改扩建、正先食品肉鸡加工生产线等十大产业化项目,完善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扶持壮大1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管理水平和规模档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发展到160家。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投资3900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周汉河综合整治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十大工程,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投资695万元完成6600亩中低产田改造,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羊曲线改建和3个乡村道路改造工程,谋划实施村接村道路硬化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核心,抓住对标、技改、创新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优质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实施园区培育工程。把纺织服装基地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好总投资187亿元的常山纺织、常山药业、际华职业装产业园和润德服装园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倾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特色纺织服装基地。抓好“一区三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科技工业园、综合工业园、木都工业园,谋划组建县经济开发区。以打造省级工业聚集区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为主体,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启动综合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打造高科技产业基地为重点,理顺科技工业园利益分配机制,全力推进入园项目建设,力争全部竣工达产;完善木都工业园规划,依托恒山市场和家具市场,推进板材家具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西北部经济发展。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以调高调优为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板材家具、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不断扩大中盐银港、平安家具等板材家具企业规模,打造领军企业,发展优质板材和高档家具,形成板材家具产业集群;以纺织服装基地为平台,加大高档服装和装饰面料项目招引力度,加快签约项目建设进程,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金源化工、金石化工等化工医药企业,提高化工医药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点抓好led照明、黏多糖透明酸质钠和高精密零部件研发等高科技项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领化工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培育提升惠康食品、先锋饲料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饲料产业发展水平;扶持壮大苹乐集团、盛华集团和小蜜蜂集团等重点企业,提高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推进机械制造业加快发展。

实施企业壮大工程。坚持对标先行、技改跟进、品牌提升,做强现有企业,抓好41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内完成技改投入25.3亿元。鼓励规模企业争进全县“2+1”,骨干企业争进全市“5+3”。对增产潜力较大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兴县立县的“小巨人”企业;引导小规模大群体企业整合重组、融合创新,着力壮大一批行业龙头;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企业家“三创”活动,倾力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台企业奖励扶持政策,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对在技改、对标和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

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控新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重点抓好投资12.27亿元的二氧化碳基塑料制品项目。切实加大12家重点排污企业和18家重点用能企业监控力度,鼓励企业完善节能减排设备设施,强化日常监管和目标考核。综合运用经济、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制定节能减排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煤电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低于省控指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以上。

(四)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发挥自身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推进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发展,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担当起省会“中部隆起”排头兵的重任。

抓好省级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省级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以小商品市场和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省级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和招商等工作,搞好物流园区三期和小商品四期招商,逐步建成集经营、仓储、加工、生产于一体的商贸物流基地。丰富业态特色,谋划建设红木文化产业园。用足用好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尽快启动现代服务园区4条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外企、央企和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产业园区。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坚持“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办好第五届正博会,着力培育国内知名会展品牌。逐步将茶博会、家具订货会、板材家具交易会等系列会展活动有机整合,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运作,不断丰富正博会内涵。积极创新办会理念和办会体制,推行市场化运作,逐步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特色化、多样化、系列化会展品牌,吸引更多客商参展、采购,提高会展经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力。

推进市场升级改造。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市场综合管理办法,整合市场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扶持批发零售等传统商贸企业提升规模档次。谋划实施恒山板材市场升级改造项目,抓好华北石材市场前期工作,不断壮大沿107国道的商贸市场走廊。创新交易手段,推广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逐步构建现代市场发展体系,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完成历史博物馆建设,谋划实施子龙故居建设、荣国府和宁荣街改造升级工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真正叫响“京外名刹之首、佛教临济祖庭、三国子龙故里、世界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红楼文化经典”六大文化品牌。做大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延伸旅游链条,完善旅游功能,加强宣传推介,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教育、科技、城建等其它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文物游、休闲游、健身游、观光游,努力把打造成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

(五)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全力打造魅力

把古城作为最大的资源和优势,统筹推进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

切实加强古城保护。聘请顶级专家,编制《古城控制性规划》和《古城3.3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全力推进古城抢救性保护,成立古城保护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古城格局完善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在加大县本级投入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完成王氏双节祠、梁氏宗祠修缮工程,启动南城门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谋划启动整修城墙、城门,恢复城角楼,整治燕赵大街、中山路两侧30米传统建筑风貌,谋划实施隆兴寺周边环境整治,复兴大寺前街传统街巷,形成隆兴寺、大寺前街历史景观轴线。加大重点文物保护投入,抓好文物本体修缮和保护工作。坚持在古城内部做“减法”,严格审批古城区内新的建设项目,严禁在一类保护区内插建和私搭乱建,引导房地产项目向古城外部发展。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谋划实施恒山路、镇远路铁路立交桥升级改造工程,突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对我县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引导城市向县城西部发展。着手考虑铁西区建设规划,逐步将铁西区纳入城市管理范畴,谋划实施铁西区连接中华大街等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铁西区交通网络,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减轻古城区人口和交通压力,同时为省级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梅山西路、恒州北街、成德北街和晨光路改造及拓通等路网工程建设,实施中山路改造、电厂三期扩建等工程,抓好京深西大街排水井改造和华安路排水管道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供电、供水、供气、供暖、排水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南关综合改造进程,扮靓古城第一门面。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华安路中段保障房主体竣工,启动和谐家园500套保障房建设。加快公园广场建设,强力推进子龙广场二期、迎旭公园二期、成德街游园二期等工程建设,搞好亮化设施改造工程,完成燕赵大街亮化改造,在城区路口安装射灯,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管理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加快网格化、数字化城管进程,尽快完成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大力实施以交通畅通、市政环卫、景观整治、夜景亮化、环境监管为重点的城市容貌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常山路、华安路、成德街、107国道和府西街等5条重点街道的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街道的专项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严格按照古城保护规划,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房地产开发与公益事业挂钩,形成城市建设良性发展机制。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在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设施配套等条件允许情况下,适时启动1—2个联村并建示范点。按照尊重群众意愿、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规范推进新民居建设,不盲目套用城镇居民小区的建设模式赶农民上楼。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定试点镇、试点村,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依法管好用好土地,坚决打击违法占用土地和破坏耕地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抓好省级试点县建设,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尽快启动清理上报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增长。以常山药业成功上市融资为契机,加强对盛华集团、小蜜蜂集团等重点企业的上市辅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面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继续深化农村财富积累机制,提高集体经济实力。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和完善招商奖励政策,创新和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质量,增强招商实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以商招商。积极参加石洽会、厦门投洽会等经贸活动,突出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高端服务业等招商重点,加大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小商品市场、综合工业园、木都工业园等推介力度,努力引进一批优势项目。放开建设市场,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古城保护、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外向型企业的支持帮扶,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强化财政资金支撑。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制定乡镇税收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增收返还比例,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镇配合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保障重点支出需求,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支持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规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规范建投运作,完善“借、用、管、还”融资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做大做强县建设投资公司,增强政府的投融资能力。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以钢铁般的意志推进“效能革命”,严格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八不准”,建立优化环境奖惩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追究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谁严重损害的发展环境,就砸谁的“饭碗”。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善待企业,善待投资者,在规划、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营造亲商、富商、惠商的发展氛围。加快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创新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各类收费项目,做到“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真正把我县打造成最适合资本成长、最适合创业的投资热土。

(七)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连着民心,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投资2.43亿元,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6个方面25件利民实事,真正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生活的更加幸福。

努力扩大城乡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失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年内力争新增就业岗位25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好新农合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和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做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城乡低保、优抚优待、救灾救济和农村五保等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投资855万元,完成县中心敬老院建设,实现“三院合一”,推动养老和救助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多方争取中央、省、市资金4000多万元,推进孔村小学等31所校安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务。加强校车管理,切实保障学生乘车安全。加快推广南楼课改经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真谋划一批推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年内力争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6项以上,完成科技新成果转化11项。申报专利数和授权专利数增长10%以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良种培育、节水灌溉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县梆子剧团建设,搞好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非遗的保护、抢救、挖掘和整理力度,不断充实古城文化内涵。举办书画艺术节、非遗项目展、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项目展等文体活动,搞好中国书法之乡申报跑办工作,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年内新增1万户,实施城区有线电视双向网升级改造,确保完成6000户改造任务。

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大力实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全县医疗保障水平。投资9100万元,抓好县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改善硬件环境,解决群众住院难问题。巩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成果,为每所乡镇卫生院配备60—100万元的医疗设备,提升乡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继续深化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制度等改革,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完成147个村卫生室集体化、标准化建设,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3.7万元的仪器设备,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工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巩固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抓好源头治理,完善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用餐放心、用药安全。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日常监管,完善基础设施,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防灾减灾、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幸福,群众期盼、社会关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目标新举措,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思想转型,推进能力升级,全面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切实肩负起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历史重任。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思想转型推进经济转型,以能力升级促进跨越赶超,克服粗放发展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行政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破解瓶颈,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强化服务,一心为民。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崇高追求,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力,推进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优化行政流程,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三)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弘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好作风,唱响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主旋律,努力形成团结共事、务实高效的良好政风。大力改进会风文风,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用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用在破解发展瓶颈的难题上。加强效能监察,强化督促检查,严格绩效考评,实行行政问责,推动工作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

(四)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五)勤政廉政,干净干事。进一步加强廉政勤政教育,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切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权力监控为核心,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幸福新,再创发展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报告篇五

我们在全面调查、摸清困难群众底数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对新致贫的困难群众符合标准的纳入低保、五保或专项救助,做到应保尽保,一户不漏。全区低保对象671户833人,其中20xx年新增126户131人。同时,按照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低保标准从110元/人提高到130-150元/人,新增的低保对象开始向低保边缘户延伸,逐步扩大了低保受益范围。重度残疾人救助全区321户338人,其中今年新增28人,救助标准人均增至210元/月,全区无固定收入的重残人员全部列入了救助范围。全区五保老人75人,其中集中供养56人,占五保老人总数74.7%;优抚对象按照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完善了保障制度,普遍提高了优抚群体的生活水平。

我们以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低保边缘户以及重残人员、患重大疾病无自救能力的困难户为主要对象,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今年临时社会救助106人次,救助资金3.64万元。大病医疗专项救助10户,救助额6万多元。同时对新区特困家庭危重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83为贫困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救助、帮扶、介绍家人就业、做工等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万人帮万户”、“千企联百村”活动开展以来,进一步扩大了参与面和受益面,在继续实施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的基础上,我们动员村企干部、社会能人等各方力量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对每一个困难群众落实至少一名帮扶人员,使所有困难群众都有人帮、有人助。20xx年,全区需要结对帮扶的对象395人,是供销社、城管局、国土局等市直单位帮扶223人,新区机关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社会能人等“认亲”结对帮扶172人。为使结对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新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扶贫帮困领导小组、区扶贫办公室,落实了帮扶结对,建立了“结对帮扶情况”台帐,对全区扶贫帮困工作进行决策部署,指导协调和督察考核。病通过召开会议、专栏宣传等形式,营造人人参与扶贫济困、个个争当爱心使者,定期深入走访的浓厚氛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年参与扶贫帮困400多人,定期走访、节日慰问累计600多人次,捐助资金(含实物)累计5万余元,帮扶对象人均受助140多元。在扶贫帮困中,除资金(实物)捐助外,还因人而异,分类施保,提供支付信息,指导劳动技能,发展高效农业,介绍就业岗位等,为困难群众减免农业水利工程水费、一事一议等筹资筹劳款;为贫困农户代缴农业保险、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贫困农户子女资助学习费用等。

今年的扶贫帮困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面对的任务、压力仍很艰巨。群众因病因残或因灾因祸致贫在所难免,加快城乡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尤其是使困难群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让他们自立自强,生产自救,提升全面小康的受益面和满意率,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扶贫帮困工作更要在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体系,拓宽社会援助渠道,广泛筹措扶贫帮困资金,发展慈善事业,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扶贫帮困,我们还必须作更大的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