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9 07:12:03 页码:7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
2023-09-09 07:12:03    小编:文轩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篇一

在现代高校教学中,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这严重影响了在新市场上的社会管理。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金融管理成长模式,针对高素质、高级能、应用型的金融人才培养进行以下的培养方案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我国现阶段的招生模式来看,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上,有着广大的受众,其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了各类型的不同院校中。但是也正因为不断的扩招,其学生的招收标准也进行下调,与此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实践上,却并没有真地做到多面化教学。从而导致了在20xx年以后的.就业率极度下降问题。就现阶段毕业生就业能力来看,主要存在这些问题的因素就在于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滞后。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对知识点的考察,这样缺乏了对实际环境的应用,导致在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出现重复,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反复的课程教学,与实际不符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在理念上虽然满足了对信息的考察分析,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基数大,案例典型年代久远,与现实的社会金融信息联系比较远,从而无法真正做到信息的实时性。

3.教学实践机会少。由于现阶段的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而这些院校每年招收的学生又过于庞大,从而导致了在工作实践上,缺乏认知,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工作中,无法及时进行积极的实践调整,这就极大影响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学特色非主力。就现阶段的高校教学形式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办学特点并非是金融人才,而草草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程上的安排,都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的质量。导致大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的半瓶水,遇到实际问题不知道如何应用。

1.在知识技能的熟练操作问题方面。为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应当加强学生在学习中对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能力,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并与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培训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课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管理技能知识,并熟练的进行操作应用。做好对选修课程的体制改革,并完成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上的改良,通过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性知识的认知掌握,并通过对传统的金融形势认识,最终完成对技能上的全面掌握。

2.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工作管理方面,就出现了不断的改革,因此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工作环境,就应当让其能够在多方面能力上全面发展。只有在实际的环境适应中存活,才能够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细节化的常态发展,并以此来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3.职业道德素质。不论在哪个行业,职业道德素质,都是对一个人才的最终评定标准。只有具备了职业上的道德素质,这个人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人才。否则在金利诱惑下而导致对社会的负责,从而引发大面积的金融事故,那么就很可能扰乱市场,扰乱社会生产秩序。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在职业道德的素养培训进行全面改革,并增加对工作态度的市场经济调研,通过全面化的设施发展,从而完成对业务内部的新形式建设,从而完成对金融行业内部的可持续建设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4.多实践。在进行人才的培养上,并非是为了教导一个应试教育的高分机器,因此在进行新的教学改革中,就应当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学习到对今后工作的技能操作,并模拟其中的场景,进行提前认识。实践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目标,从而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能够通过自我的评定完成跨学科的知识认知体系建设。

在进行现代的社会改革中,伴随着经济体系的不断扩张,在金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上,还欠缺着诸多的问题,为满足这一社会生产条件,就需要针对这一系列的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的贯彻,通过有机的社会生产结构体系标准,进行全面化的教育改革,实现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化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篇二

一、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 xx-xx

2.专业代码 xx-xxx-x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可对本专业生源提出具体学历基础和兴趣特点要求)。

2.学制

实行学分制的,可以规定以修满多少学分为准,可实行弹性学制。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要描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岗位群),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的要求。

(四)人才培养规格或职业能力描述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描述人才培养规格、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技能。

1.基本知识要求

1

2.基本素质要求

3.基本能力要求(含对应职业和工作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未来发展方向,专业就业能力、行业拓展能力等)

(五)课程结构框架

用框图的形式,描述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其他课程的结构体系。

建议: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全面进行本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改革。用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设计课程。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与产业、企业和岗位对接,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整合课程,构建五年贯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要求:分别列出本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其他课程的名称及教学要求,注意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年修订)》要求开设,要注重提高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比例,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选修课、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制作)等,建议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课程设计以增进学生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课程穿插进行,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可根据专业特点灵活安排,提倡工学结合、分段安排。第六学期可根据专业的不同安排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或技能专项训练,为学生就业或专业的继续学习提供条件。毕业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六个月时间。

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其他课程(如拓展课程等)由学校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参照《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1号)自行设置。

(七)教学时间安排及授课计划安排 1.教学时间安排

说明:上表仅供参考,视专业性质和特点,灵活安排。

2.授课计划安排

3

4

设计。2.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包含课程内理实一体化的技能实训或集中实训的时间。

二、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要求:阐述课程的类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主要任务等。

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建议:主要描述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目标表述中以专业能力为主线,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力目标表述要明确,并且能够在培养目标和典型职业活动描述中找到相应能力的表述。素质目标重点表述职业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三)参考学时 (四)课程学分

建议:采用表格的形式表述。包括完成课程教学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原则上要涵盖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职业标准等部分内容。

(六)教学建议

6

1.教学方法

要求:描述完成课程内容所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评价方法

要求:描述对本课程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 3.教学条件

要求:描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环境教学条件。 4.教材编选

要求:描述本课程教材编选意见。不依据某种教材组织教学,鼓励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

三、师资配备标准

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教师的职称、学历、技能、教学能力等要求。如教师达不到要求,提出解决办法。

四、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不同学段所需实验(实训)室和设备配备要求。如现有实验(实训)室和设备达不到要求,提出解决办法。

2.实验(实训)教学场所是指实验(实训)室的名称。

3.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应该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做到完整、准确、可操作。

7

撰写要求及说明 一、字体要求

(一)授课计划安排中已经列出的公共基础课为必修课,课时数也已经列出来,需严格执行该教学计划。语数英三科根据教学大纲列出教学时数。

(二)课程(项目)教学标准两份,一份涵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份需要单独提供,单独提供的需要把各级标题的题好升一级。

(三)参与编写的教师要认真审核,教学部分管主任要严格把关,审核无误后,教学部主任签字上报学校规范化学校创建办公室。

截至时间:第一稿,参编教师编写、审核; 第二稿,教学部主任审核; 第三稿,创建办工作人员审核; 第四稿,学校审核,交付印刷厂印刷。 电子版发至:http://。

8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掌握系统的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要求规格

1、可适应的职业岗位群

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

2、主要工作任务

培养客户,开拓国内外市场,国际商务单证制作与审核,货物生产过程跟踪,国际货物运输,货物的通关与清关,申请安排货物的检验与检疫等。

上述工作业务或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这是外贸活动复杂性决定的,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既要考虑工作分工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外贸工作广泛的适应性。

2、课程模块主要课程设置

【1】基本素质与能力课模块: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青年学生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课程等。

【2】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经济学基础、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国际贸易实务、世界经济概论等。

【3】专业核心能力课模块:外贸英语口语、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国际货代理论与实务、商务英语、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国际结算等。

【4】职业拓展能力课模块分为:一、专业能力拓展课(公共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国际货物运载与保险、现代物流基础、市场调查与分析、涉外礼仪、证券与投资、会展实务、企业经营管理、wto运行机制等。二.创新创业能力课,主要包括创业与人生设计、创业案例、创业成功学、创新思维、创新案例、创业实践等。

【4】专业综合能力实训与考证模块

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模拟实训、电子商务实训、模拟商务谈判实训、物流技术综合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及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全国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等。

1、知识、能力及素质分解表

知识要求

四、主要核心课程设置

(一)核心课程名称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进出口业务、国际货代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等。

(二)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 国际贸易实务 72课时 4学分

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主要讲授“贸易术语”、“合同条款”、“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商定与履行”、“贸易方式”等内容,还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法律与惯例以及金融、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会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外经贸方针、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

2. 国际商务谈判 72课时 3学分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外交商务谈判基本理论、谈判技巧、谈判礼仪以及谈判人员基本素质,本门课程会运用到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3. 国际市场营销 72课时 3学分

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为在商务活动中获取成功积累更多的理论基础。

4.外贸单证实务 72课时 4学分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学会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熟练掌握对外报价与还价的核算方法、与客户交易磋商的技巧、信用证的审核、办理托运以及填制各种单证的技能。

5.外贸函电 72课时 3学分

掌握国际贸易中常用文体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类商务书信和电传、传真的格式、常用语句、常用术语及拟写技巧,通过训练,应具备较好处理商务函电的能力,能熟练地起草多种商务文件、书信传真、e-mail,并具备较好的商务英语的听、说能力。

6.进出口通关实务 108课时 6学分

本课程是货运代理公司利用其自身熟悉运输业务,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载货特点,掌握各条运输路线的动态,通晓有关规章制度,利用与海关、商检、港口、码头、船公司等部门的密切关系接受货主委托,代办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使货物能安全、迅速、廉价、及时运达目的地。这门课程是实用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

8. 外贸英语口语 72课时 3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英语中有关外贸方面的专业词汇、短语等,它涉及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读、写、译的能力。

五、主要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

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进程表

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学制:三年 年级:2015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九、几点说明

(一)教学课时统计

教学活动总课时为3028学时,其中课内教学2188学时(含课内实践课时875),实践总学时为1715学时,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6. 6%。

(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育的补充,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开展各种学术、技术、艺术、人文知识讲座;

3、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6、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从事打工活动,培养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求职技能。

十、毕业条件

大学生计算机等级1级、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a、b级或公共英语pets2级。 4、符合学院学生学籍管理的其它规定。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篇三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515”战略关于旅游人才工作的重点举措,国家旅游局近日下发了“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该方案对于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吸引、汇聚优秀人才进入旅游业将产生积极影响。随着旅游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旅游业所面临的宏观、微观环境的变化,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质量型人才提升将更显迫切,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此次实施方案的发布,体现了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专业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旅游业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有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目前,旅游专业人才的行业就业意愿不高、行业流失率不低,旅游企业接纳旅游专业院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在走低。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本专业新生力量持续注入的行业,其发展前景会如何?这次方案的发布对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国家旅游局在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并没有局限在这次“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上。如果综合考虑此前已经连续开展多年的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青年旅游专家计划等相关人才计划,可以看到,国家旅游局在旅游人才队伍培养的体系化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在实践型、研究型两方面人才上都布了新局、开了新篇。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多样、情况复杂、问题不少,想通过此次“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来毕其功于一役是有一定难度的。据统计,20xx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招收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68所,有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33所。相对于庞大的旅游专业院校学生群体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此次3年计划培养的1万名相关旅游专业人才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显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的用意在于引导有关各方积极行动起来,以各自力量,共同推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仅就此次计划而言,接下来的重点则在于如何执行好这个计划。相对以往旅游人才培养的单项促进计划,此项计划涉及金额3100万元,确显魄力。但人才培养是立足长远的大事,需要持续推进,机制设计远比资金本身更重要。

在推进“万名旅游英才计划”过程中,如何明确英才计划的具体遴选范围,明确重点院校的范围,出台每个子项目更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案,如何有力、有效地加以宣传贯彻,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是否可以形成配套支持政策与方案,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否则,这个计划就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

对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是当务之急。国家旅游局在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只是构建这个生态系统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鼓励旅游相关企业履行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的社会责任。

应该鼓励旅游相关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的管培生制度,只有管培生制度与英才计划实现有效衔接,旅游院校培养的专门人才才有可能留在旅游行业。应鼓励旅游相关企业面对“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入选者在企业调研、案例采写、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开放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英才计划入选者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旅游业发展实践,发现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入选者所做的研究才真正有价值。对于非重点院校的旅游研究队伍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院校的基础性人才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方面重点院校的旅游研究生数量非常有限,并不能代表旅游研究新生力量,应该高度重视对旅游教育和研究传统强校“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名额的投放;另一方面,应给予高职高专旅游院校学生在“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上更多的空间,并引导其在旅游扶贫攻坚、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其特长。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篇四

20xx年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契机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作为首批加入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专业评估指标,经过一个人才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5年开始的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自愿申请,评估严格的情况下,截止到20xx年7月有78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46所地方高校和1所军队院校。与传统的“985”、“211”高校参与专业认证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学院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必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指定的专业培养指标的最低要求控制下,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如何贯彻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测点,都亟待进行系统性创新。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高校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历,为黑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为顺利通过教育部卓越计划验收和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申请,黑龙江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紧紧抓住如何构建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关键问题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工科背景,秉承土木工程专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即利用“大土木”的专业教育平台,以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现实需求为目标导向,形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按此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由于更加注重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效果,毕业生具有“上手快、能力强、能吃苦、留得住”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界定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以下问题:(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xx版、20xx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xx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xx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xx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

(六)20xx年以来,按此培养方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徐芝伦力学优秀学生奖1项;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东北四省结构设计竞赛赛区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黑龙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等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本科生积极参加重大科技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东北寒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篇五

本专业培养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基本技能。

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基础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法律基本常识;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

掌握与行政管理相关的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了解各类组织行政管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知识。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欣赏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强的求职就业与自主创业能力。

具有运用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激励沟通、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社会调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操作技术等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具有现代公共精神;掌握管理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具有诚实守信、敬岗爱业的品质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符合《湖南警察学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

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公共经济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ppt 人才培养方案篇六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坚持服务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本地就业为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我院招生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岗位任职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资源对接、学校教育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深度融合为基本路径;围绕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机制创新,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促进随州“中国专用汽车都”、“国家首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湖北省招生制度改革的框架下,通过与行业、企业协商制订《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协议》,面向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实施单独招生考试,探索基于单独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

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车身设计及加工、车身安装调试、整车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为主要方向,通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与齐星公司、中国恒天、江南东风、程力专汽、重汽华威、全力集团等合作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考评,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一体化体制机制。

以试点专业为基础,建设“互聘互用、协同育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形成双导师制。明确师资队伍的选拔、聘任、管理、评价原则,确定专业教学团队的规模、结构和教学任务。探索建立学校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试点院校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学院与随州专用汽车机械相关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制定并不断完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育人的系列规章制度,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联合重汽华威专汽、程力专汽、江南东风特种汽车、中国恒天、全力集团以及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以汽装专业为基础,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培养形式、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

重点任务




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备注




(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处、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








教研室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招就处








招就处











教研室




合作企业














教研室




合作企业











教研室




合作企业











教学办




合作企业








教研室





(四)建设校企互聘、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







人事处




合作企业











人事处




合作企业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教研室








教学办








教学办








教学办





(六)总结推广










办公室




宣传部





(一)政策保障

20xx年湖北省教育部职教改革相关要求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相关职能部门制订相关配套的政策与文件,鼓励、支持、指导相关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20xx年1月,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随职”建设方案》,明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打造地方特色、服务专用汽车之都建设、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

(二)组织保障

1.成立汽车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在学院领导及教务处的统筹指导下,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汽装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组 长:童加斌

副组长:梁学军、陈安民 贺剑、赵恒、

成 员:夏章建、王军、汪勇、舒文鑫

2.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

负责汽车制造与装配试点工作的研究、组织、实施、推广;制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组织制定并实施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学校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实施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本专业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业工作组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实施。

组长: 贺剑

成员:夏章建、舒文鑫、汪 勇、周俊、王军

(三)制度保障

学院拟将制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招生招工一体化、教学管理、教师培养、资金支持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

1.校企联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1)执行学徒优惠政策。经学院和企业考核合格的学生(徒),可同时获得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岗位资质证书”,被合作企业录用后,不需经过试用期,直接成为正式员工,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2)企业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工作内容,并享受带徒津贴。

(3)评选并奖励先进试点班、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师傅及学徒。校企联合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在试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专门的奖励。同时,被合作企业评为优秀师傅的员工,在晋升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时作为破格条件之一,可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优先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学院评出的现代学徒制活动中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或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

2.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1)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

(2)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制度,制订《现代学徒制招生(工)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含选拔、管理、培养)、《现代学徒制带教师傅管理办法》(含选拔、管理、培养)、《现代学徒制校企定期例会制度》、《学生(徒)转为员工(毕业)制度》、《学生(徒)实习召回制度》等,共同加强过程管理。

(3)校企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学生(徒)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徒)实习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根据学徒培养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生学徒津贴等合理权益,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4)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生(徒)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四)经费保障

1.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经费,保证试点工作资金需要。

(1)根据《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随职”建设方案》及《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特色专业申报书》申请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每年30万元,其中20万元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项资金。

(2)积极争取企业职工培训及省级专项建设资金。

2.加强经费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产生最大效用

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五)科研保障

各试点专业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制度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系统总结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学徒制的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

(六)宣传保障

持续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将试点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1.形成一套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度。编写《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汇编》、《现代学徒制制度汇编》、《现代学徒制案例汇编》等制度文件。

2.校企共同开发一批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课程标准与特色教材。

3.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总结报告》,对首批试点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

5.总结、提炼本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公开发表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研究论文并辐射到我院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院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基层探索案例和经验。

1.政府尚未出台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激励政策,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应对措施:在学院现代学徒制的有关管理规定中、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议中,对合作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合作企业参与积极性。并且,校企双方可共同争取政府支持。

2.政府还没有现成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学院探索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在实施中会走弯路、会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应对措施:与合作企业协商签订《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协议》,报请政府同意,采取单招等方式。

3.学院制定的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政府现行的政策不匹配,与企业考虑存在差异。

深入调研企业,要了解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能够得到什么?企业最担心的是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制定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管理制度、确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并与企业、学生三签订相关协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