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木兰诗教案(实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0:03:36 页码:8
木兰诗教案(实用7篇)
2023-09-14 00:03:36    小编:雨中梧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诗教案篇一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

讨论交流后明确:

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胜利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四、复述故亊情节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五、赏析花木兰的形象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w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_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亊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六、合作探究

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亊茧茧.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茧著“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传颂千古的花木兰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远的艺术魅力。其实,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花木兰一样的优秀妇女。请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发现现实中的“花木兰”,州自己的文笔去歌颂这现实中的“花木兰”吧!

木兰诗教案篇二

课型设计:讲读课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1.文学常识:

2.字词注音: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参考答案:

1. 木兰叹息

2. 替父从军

3. 整装出征

4. 十年征战

5. 荣归故里

6. 还身女儿

7. 难辨雌雄

1.叹息

2.从军

3.出征

4.征战

5.荣归

6.还身

8. 难辨

1. 叹

2. 替

3. 征

4. 战

5. 赏

6. 还

7. 辨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

背诵《木兰诗》

教师小结:

作者邮箱: 

木兰诗教案篇三

1.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 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文言词语。

1.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 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整体感悟

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河中石兽》对于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阅历和经验不同,其思维方式必然也会迥乎不同,对于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也难免受种种条件的局限,但我们人类的认识毕竟在一步步接近真理。只是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某些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谬误,有时甚至是集体的长期把谬误当作真理顶礼膜拜,尤其是由于某些当事人的特殊身份或地位使这些谬误神圣化后,人们想要再推翻它就更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传统的认识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但它同时也束缚了对事物的认识更新和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万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一次次的打破旧的思维或认识模式,仔细审察并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

《河中石兽》叙事简约,与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相同。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寺僧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是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就一定正确吗?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是松散而轻浮,石狮沉到泥沙上,就会越陷越深。

他的一套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讲学家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不更加荒唐可笑吗?老河兵因为自己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有关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的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流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击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泥沙而形成陷坑。越冲,泥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石头必然倒陷在泥坑里。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就再倒转,转呀转呀转个不停,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逆流而上了。

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这则短文重点在寓理于事,作者在最后一段很清楚地表明了写作的意图:“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当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同学们应广泛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

木兰诗教案篇四

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1.文学常识: 

2.字词注音: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参考答案: 

1. 木兰叹息 

2. 替父从军 

3. 整装出征 

4. 十年征战 

5. 荣归故里 

6. 还身女儿 

7. 难辨雌雄 

或 

1.叹息 

2.从军 

3.出征 

4.征战 

5.荣归 

6.还身 

8. 难辨 

或 

1. 叹 

2. 替 

3. 征 

4. 战 

5. 赏 

6. 还 

7. 辨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背诵《木兰诗》 

教师小结: 

用小标题这种简洁、概括性很强的形式,总结归纳诗歌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尤其是字数上的由多到少,要求就更高了。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 赵怀兵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2.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11.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小结 

七、作业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木兰诗教案篇五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2.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11.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小结

七、作业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 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木兰诗教案篇六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讨论交流后明确:

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胜利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喻作结。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w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_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亊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亊茧茧.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茧著“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传颂千古的花木兰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远的艺术魅力。其实,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花木兰一样的优秀妇女。请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发现现实中的“花木兰”,州自己的文笔去歌颂这现实中的“花木兰”吧!

木兰诗教案篇七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

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常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2、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

2、我认为花木兰是一个的女子,从课文中可以看出。(5分)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预设:学生质疑

齐背一遍

五、小结

花木兰既是一位平民女子,更是一位巾帼英雄,在那个封建时代,女子的地位虽然低下,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又证明了男子能做到的,女子一样可以做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