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年味 年味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5 11:10:10 页码:12
2023年年味 年味心得体会(优秀10篇)
2023-09-15 11:10:10    小编:雁落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年味篇一

年味,是指年节的氛围和特色。在中国,每年的春节都是一个充满浓厚年味的节日。年味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代表了传统的风俗习惯,更彰显了人们对家庭团聚、亲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今年的春节,我深深感受到了年味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了其所传达的深刻含义。

首先,年味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重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论身处何地,寻常的家庭都会努力回到自己的家乡,和父母、子女、亲戚们一起过年。我记得去年的春节,我就回到了家乡和亲人们团聚。当所有亲人欢聚一堂,分享着美食和快乐,我深刻感受到了家庭之间的亲情和温暖。年味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更懂得了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其次,年味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春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开展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贴对联、舞龙舞狮、放鞭炮等等。这些传统活动不仅活跃了节日氛围,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今年的春节,我和家人一起贴上了鲜红的对联,一起品尝了传统的年夜饭,也一起感受了舞龙舞狮的喜庆气氛。年味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的欲望。

再者,年味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虽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春节期间,人们会精心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欢庆新年的到来。在这桌美食前,人们分享着快乐和幸福,希望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幸福安康。今年的春节,我也和家人一起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品尝了各种美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年味激发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让我明白了幸福不仅仅来自物质享受,更来自于身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年味传递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每个人都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传递出对彼此幸福和吉祥的美好祝愿。今年的春节,我和家人一起拜访了亲朋好友,分享了彼此的喜悦与梦想。年味让我明白了希望与祝福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将希望付诸行动,才能看到真正的美好前景。

总结起来,年味不只是过年时的喜庆和热闹,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年味传达了家庭团聚、传统文化、美好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通过春节,我深切感受到了年味的独特力量,也体会到了它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年味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传统文化的珍贵和历史的厚重,也激发了我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追求与向往。今年的春节,年味迸发出了迷人的魅力,通过这个特殊的节日,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体会和感悟,使我更加热爱和珍视属于我们的中国春节文化。

年味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直到鞭炮的炸响声回荡在我的耳畔,我才意识到--过年了。

我的记忆还停留在除夕那天晚上。大年三十,天早已黑了下来,可人们对新年的热情丝毫不减,大街上的红灯笼挂在树上、屋檐上、墙上,蜿蜒的连成一片,将祝福送去远方。

从爷爷家出来,已是将近十一点。这时天上已经被七彩的光芒覆盖,敢说,这是一年中最漂亮的夜晚。午夜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一家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大红鞭炮,来到楼下的空地。父亲冲进鞭炮声与火光之中,把鞭炮铺放在地上,将其点燃,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窜回大楼。这时,已经到了放鞭炮的高峰期,人们纷纷下楼,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红光,将自己对新年的祝福融在了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

当晚,所有的人都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前行而去……

年味篇三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历新年的脚步渐渐临近,这是一个让人心情愉快而期待的时刻。对于我来说,过年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是一种亲情和友情的体验。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各种传统的习俗和热闹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通过参与其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年味在于亲情。回家团圆是农历新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每个人都会努力确保能与家人一同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对我而言,回家过年不只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责任和享受。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会设法假期请假,缓解日常工作的疲劳,与家人团聚。回家后,我们会一起做饭、贴春联、放鞭炮等等。通过这些共同的活动,我们的亲情得以深深地体验和感受。

其次,年味在于友情。尽管农历新年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与亲人团聚。除了与亲人一起庆祝,我还会与朋友碰面,分享自己的新年心情。我们会相互交流过去一年的经历、计划和期望。有时候,我们也会一同出游,欣赏新年的灯笼和烟花。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友谊,更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感受到了无限的希望和快乐。

再次,年味在于传统文化的体验。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这个时间里,我会参加各种庙会和传统民俗活动,尽我所能体验到最纯正的传统文化。我会尝试着包饺子、制作灯笼、写毛笔字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我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增进了自己对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另外,年味还在于感恩和祝福。在农历新年这个时刻,人们往往会借此机会表达感恩和祝福之情。我会给父母和亲人写信,表达我对他们一直以来的爱和感激之情。同时,我也会通过短信或者电话与朋友们联系,互相祝福新年快乐和万事如意。这种情感的传递,让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们更加明白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

最后,年味还在于热闹喜庆的氛围。无论是传统的春节灯笼、爆竹声声的气氛,还是现代的烟花和相声表演,都让人们沉浸在一种喜庆和热闹的氛围中。特别是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红色和装饰品给整个城市注入了独特的节日氛围。在这种热闹喜庆的氛围下,我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体验到欢乐和快乐。

总的来说,农历新年是一个让人们心情愉快、感受年味的重要节日。通过回家团圆,与亲朋好友相聚,体验传统文化和感恩祝福,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年味的魅力。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我时刻保持着一颗感恩和快乐的心,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独特的时刻获得无尽的幸福与美好。

年味篇四

新年,让人想念的不仅是那熟悉的鞭炮声,更是那魂牵梦绕的年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家都早早的起了床,出门就能看到大伯拿张小板凳坐在坪里,用柴火熏腊肉腊肠;大伯妈,二姐和弟弟围在火炉旁包饺子;姑姑和奶奶在石阶旁杀鸡刮毛一会儿用开水烫,一会儿用手拔,二伯妈和二伯在厨房里忙着蒸蒿菜粑粑,还有哥哥们正撸起袖子在村口打糍粑呢。人们都在为晚上的年夜饭不亦乐乎地忙活着。

在叮叮当当的的碰撞声中,在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太阳拉下了它的帷幕,却揭开了年夜的序幕。

晚上八点,当所有人汇聚一堂时,长辈们会悄悄将我们这些晚辈拉到一旁,避开父母,塞给我们一个红包,祝福我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这是我们这些晚辈在这个夜晚品尝到的第一个年味,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纸红包,这份心意总能是我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送完红包,开始看春晚,看语言类的节目时,会因为节目的情节而哈哈大笑,而看表演类节目时会大家会互相讨论节目中的笑点与“梗”。在讨论与欢笑中,我们仿佛丢去了一年工作学习的劳累,丢去了之前在生活中的消极,抛开了考试成绩,工资,对象等烦杂的问题,有的只是喜悦与兴奋,只是与家人好好享受这一刻。尽情的欢笑,家人不会嫌弃你的笑不是一笑倾城,讨论时,我们可以尽情抒发观点,家人不会因为你的直白而给你白眼。这时,我们又品尝到了那包容的年味儿。

春晚一过,饭菜一上,年夜饭开始了,老的给少的夹,少的又给老的夹,来来回回,这不是客气,这是爱意。大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嘴却还不肯停下来,嘟嘟囔囔的说着“只有自家人才懂的话”这一来,大家伙儿可都真实地品尝到了年味啦。

年味,是那样复杂,而又那样简单。可以让每个人日思夜想,却有如此容易得到。

年味篇五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年味儿的氛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不仅体验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更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的个人心得体会,借此与读者分享。

第一段:传统文化的力量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最具有文化底蕴的民俗节日之一。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这种欢庆氛围的背后,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在春节期间,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那种脉脉温情,追逐了一个个传统文化的身影,品味了一份份传统文化的美丽。传统文化的力量,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强大和深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第二段:家庭文化的凝聚力

春节是家庭重聚的日子,也是体现家庭文化凝聚力的时刻。在家庭聚会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亲情的强大,也感受到了家庭文化的凝聚力。在家庭聚会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融洽。春节,是一个神圣而美好的季节,是家庭及其文化凝聚力的优秀展现。

第三段:春节习俗的文化意义

春节的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小时候,我就对春节的红包和烟花等习俗情有独钟,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发现春节的习俗还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比如,红包等礼物在老祖宗看来是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的,而烟花则是能够驱走鬼怪和瘟疫的;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还反映了人们的传统美德,以及家族和社会之间的生动联系。这些习俗,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段:春节的美食文化

春节美食文化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春节期间,各地美食一一亮相,让我们可以大饱口福,也可以感受到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美食文化。从饺子到年糕,从汤圆到腊肉,每道菜品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态度。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餐桌上的幸福温馨,品尝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味滋味。

第五段:春节的祈福寓意

春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家庭文化、美食文化等等,更是蕴含着人们对度过新一年的美好愿景。比如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福字、点亮红灯笼,盼望着新的一年一帆风顺;还有庙宇里的敬香祈福,盼望着健康平安;还有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也寓意着希望祥和、幸福美满等美好愿景。春节,是人们祈福寓意的美好时刻。

在这个春节里,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春节,是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间节点,也是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年味篇六

乘着母亲的车子,我们将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老家——阳罗。这是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正要过年了,我们一定要回到那久别的乡村,去问候一下,那久别的亲人们。

这算是一次长途旅行,经过了数小时后,我们回到了那座似曾相识的房屋,这里是我的儿童乐园。顿时,一种亲切与温馨涌上心头。激动的母亲有点迫不及待地按下了喇叭。随着外婆热情地迎来,我赶紧下车与外婆打招呼,外婆拥抱了我一下子,我感觉家人团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随着回家过年的亲人越来越多,年味也越来越浓了起来。

房子的前院里,停满了车辆,门庭若市。外婆在厨房忙碌着年饭菜,舅舅和我便将那搁置角落的圆桌抬到客厅中央来。过年的这一天里,什么都焕然一新,亲人们都穿着新装,就连说话用语都要保持谨慎,不能粗话恶语,只能说吉祥话。比如杀鸡要说成抓鸡。大人们聚在一起,基本都是拿起扑克牌或则麻将之类的工具,开始他们的娱乐方式,也正是岁末年初的最佳放松活动。点着香烟,喝着浓茶,磕着瓜子,开着玩笑,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年终收获的喜悦。烟花鞭炮是我们小孩子的娱乐活动的最佳首选,就连平时沉浸在手游中的童鞋们都丢下手机,与我们娱乐一场。

当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规矩起来。一个个都端正地坐在圆桌盘等待,此时就是最好谈话时候。有的说起小时候的事情,有的谈起这一年的工作情况,直到五花八门的菜肴美味都端上了桌,大家才开始慢慢品味着年夜饭。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举杯敬酒,彼此表达着寄托和梦想成真的愿望。此时此刻,远边的天空中发出几声巨响,那明艳的一束光在空中炸开了一个灿烂的圆,那分明是团聚的信号与年味的象征。外婆也兴致勃勃地点燃了冲天炮,随着“嗖-嗖”的几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仿佛天空是一个大家庭,它包括了千千万万团聚的家庭,是如此的热闹非凡。

年味是家人的牵挂,是家人团圆的幸福。因为有了年味才有家乡的味道,因为有了年味才有爱的真谛!

年味篇七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过去的岁月中,每到年底都会感受到强烈的年味。岁月悠悠,时过境迁,但是每一年过去时留下的新年味,都是浓浓的、珍贵的。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年味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年味——久远的历史渊源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的民族特色在每个传统节日和节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中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其年味可谓浓厚。我们可以在春节期间感受到的年味,在我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遗产中都源远流长。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春节的年味都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段:年味——独具特色的器皿食品

说起年味,我们不能不提到新年期间的器皿和食品,这些都是准备中国新年所必须的。从红色的装饰品到酒坛、糕点和饺子,这些都贴合了中国新年各种传统的象征意义。对于我来说,家人从厨房中传来的糯米饭香味和桌面上摆放的美食是最美丽的年味。年味传统的器皿和食品,不仅是中国新年的重要标志,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家庭团聚和分享的回忆。

第三段:年味——浓烈的亲情和人际关系

即使在现代社会,年味对于中国人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家人带着新年的祝福重逢,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大大小小的年夜饭令远在他乡的朋友们相聚一桌,共度欢欣时刻。精心准备的装饰和礼物也像催化剂一般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年味自带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关键的价值和智慧。

第四段:年味——悠闲而愉快的节日气氛

除了器皿、食品和人际关系,中国新年也是享受悠闲、放松和愉悦的好节日。春节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人们在新年期间开始了他们的休闲时刻,享受着长时间的家庭团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新年期间这种悠闲和愉悦的气氛,使人们忘记了生活的琐碎与差异,更加关注于自己内心里的快乐。

第五段:年味——志同道合的共同感同身受

最后,新年的年味也带来了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新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节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同样的气氛和共同的象征意义。而我们在其中所分享的、所体验到的,都是一种相对来说很亲密、很亲切、很安全的互动性和社区感。这种感觉是非常珍贵的,它也是年味在中国新年中所带来最为重要的影响之一。

在总结中,我要说,年味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容易被认知的,并且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春节都会有浓郁的年味。年味凝聚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体现了民族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持续传承,并对人们的生活、社会、家庭和感情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尽管岁月不停流逝,但年味的魅力始终会在每年新年中再次燃起。

年味篇八

“过年啦!过年啦!喜气洋洋过羊年!”今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此时的我那是十分激动,因为再过几小时就是新的一年——羊年,想想这几天干的事情有必要记录记录。

想想一年过去了,家里的日常用品,房间是否已布上薄薄的灰尘?既然如此,就来大扫除吧!拿上清洁工具(抹布,扫把,拖把等),首先,收拾房间,将房间里的所有东西分批清理,没用的就请垃圾桶先生包下,只有在收拾过程中,自己才能找到以前苦苦寻觅的东西,丢三落四的毛病真该改一改。最后,就要洗涮涮了,手拿抹布,拖把,将每个房间的墙,地板,天花板,柜子等等都擦一遍,将污渍“请”出门外。干完后,我才发现原来家里可以这么干净,整齐。真是年味十足啊!

过年啊!对联,灯笼,窗花是少不了的。第二件事当然就来干这些,从陈屿买来一对对联,一只灯笼,还有我和妈妈准备的简简单单的窗花,等到东西都准备好了,接下来我和妈妈就开始干起来了。我一手拿固体胶,妈妈一手拿窗花,我涂妈妈贴,默契十足呀!贴完窗花就贴对联,拿双面胶往对联上这么一贴,再往墙上这么一贴,红彤彤的,真美丽呀!最后,就是挂灯笼,身高不够怎么办?搬来椅子垫垫垫。看着一切都布置好了,家里顿时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今天晚上——除夕夜,依照习俗,是要吃排场的,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从今天下午开始,妈妈就准备起来了,菜那叫个丰盛,有主菜(年糕),又有鱼(红鲑鱼),又有肉(排骨),还有各种海鲜(乌贼,螃蟹等),香气弥漫,简直是方圆五里都可以闻到,究其原因:一是妈妈厨艺好,二是妈妈眼光好。菜不仅香,而且味道是棒棒的,多吃不厌。最重要的是菜也是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过年就是要年味十足!

年味篇九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每到新年时节,总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这种感觉被称作“年味儿”,它是中国春节所特有的氛围与情感,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验。下面,我将分享自己在这个春节期间所体验到的年味儿心得体会。

第一段:期待中的年味儿

12月初,我在街道上看到了第一批春节的广告牌和标语,便开始期待年味儿的到来了。随着时序的推进,街头巷尾的布置也逐渐热闹起来,街道两侧被灯笼、红布条和窗花装饰起来,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而狂欢。而当大年初一一到,恢弘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便以热烈的气氛拉开了这一年味儿的序幕。

第二段:夜市里的年味儿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春节的夜市总是最好的年味儿展示。步入夜市,春联、烤肉串、年画、年糕甚至过去已经流行的简单小游戏,都能在这里找到。游走于人群中,身边是美食的香味、人们的欢声笑语以及那几个最著名的小贩的吆喝。每一样小东西都散发着浓厚的年味儿,让人心生温暖。

第三段:春晚的年味儿

春晚的呈现形式已经搭载在新年文化的载体上了。无论是观看语言、表演还是形式,春晚都带给了观众浓郁的年味儿体验。红色的舞台、节目中的表演、主持人的口语表达、春联的对联、描绘春节的电影电视剧以及这期间的宣传广播,整个新年的气息都在这儿呈现出来。

第四段:团圆饭的年味儿

春节期间,家人们理应团圆在一起,而年夜饭则成为了春节期间最重要的食物。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各家各户都会在这一晚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美食。享用家庭团圆饭的时刻成为了春节最美好的时刻之一。丰盛的菜肴、喜悦而快乐的氛围以及亲人们的问候和祝愿,彻底沉淀下来,组成了团圆饭最具象征意义的年味儿。

第五段:街上的年味儿结束

春节期间的年味儿,也许会在新年第二天或者大年初五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却不会消弭我们内心的期待和难以忘怀。 春节结束之后,我们开始步入新的一年,但新的一年,春天依旧会如约而至,那样的团圆和互助、那样的喜庆和快乐,也将会在下一个冬春交替之际,再次席卷全国。

总之,年味儿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真正的情感,也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期待和寄托。春节期间,年味儿扑鼻而来,随处可寻,来自于大街小巷的场景和身边人的目光,让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种特别的文化氛围。年味儿,在不知不觉间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了我们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记忆。

年味篇十

微风,悠然划过窗台,停靠在窗外的松树上休憩。眼前,忽然一亮。没注意什么时候医院里到处挂满了红红的灯笼。蓦然惊觉,是呀,就要过年了。今天已经腊月二十八,还有两天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将为新的一年叩开新的希望。

久居闹市,早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按部就班。年关已近,却总在怀疑是不是真的要过年了。总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只有在路上看见那些红红的福字,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才不得不相信,是真的要过年了。

其实,内心还是怀念小时候的年味。虽然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但那时候的岁月,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记住,去回忆,去眷恋。

小时候,年味是一卷泛黄的刺绣。朴素的针脚,蜿蜒着儿时的快乐与童真。

那时候,一进腊月门,就会有一种淡淡的喜气与忙碌萦绕在耳边身畔。一场雪后,大片大片的阳光照耀在屋檐上。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种叫做吉祥的气氛。寒冷的北风,好像渐渐疲倦,偶尔会停靠在窗外的石榴树上休憩,广袤的平原一片寂静。

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福字,开始陆续走进千家万户,就等除夕那天,用来装饰来年那个红红的希望。每当这时,父亲和母亲都会开始忙碌各自的分工。

父亲会把平时乱七八糟堆在院里的柴火,仔细的用砍刀或者斧头裁成一段一段,整齐的摆放在某个墙角,等母亲用来生火烹煮。然后,就会把一些黄米用清水淘洗,捞出沥干,等晾的半干就开始把黄米里面的小石头或者沙子挑选干净,拿去邻村的大石磨上磨成米粉,用来做年糕。最喜欢妈妈做的年糕,放一点糖,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现在想想还是意犹未尽。

通常,我做的活就是擦玻璃,不一会就可以让一整个窗户明亮的一尘不染。偶尔,母亲也会让我帮着做一些小活,譬如烧火,或者喂猪,平时母亲都不用我,只有到了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叫上我。

日子,不觉到了腊月二十一,父亲和母亲就开始扫尘。这可真是个累活,因有的大物件一年没动过,就需要挪开或者搬到院子里,等把屋子里扫好了再搬进去。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钻进暖暖的被窝,闻着阳光的味道,虽然累点却感觉真的很幸福。

忙着,说着,笑着,不觉又到了该我过生日的时候。我的生日是腊月二十六,不知为什么,母亲总会把做馒头这一件大事情放在这一天。印象中,在娘家时好像每个生日都是与馒头有关。

每当这一天,便会有邻家的婶婶大娘过来,帮着母亲蒸馒头,因为是摆供要用的东西,所以母亲从来不让我们小孩子插手。

好像她们早就做好了分工,拉呱一会就开始做各人的工作。通常,都是最有劲的那一个和面,因为面需要比平常硬一些才可以站住形。剩下的几个人就开始轮流把和好的面从一遍揉到两遍到三遍甚至四遍。慢慢的,一块看似粗糙的面被母亲他们雕琢成了一个个白白的泛着光的大桃子。这些大桃子一般差不多就是两斤或者两斤二两。为了准确一些,我还看到婶婶把揉好的面团都称了一下。呵,她们的手可真准,一般都分得八九不离十。

“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这一直是母亲他们的话题。其实,那时候真的不懂是什么含义。现在终于明白了,面越揉越白越劲道越好吃,至于“打到的媳妇”在现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我想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了。爱还爱不够,怎么舍得打呢。

等面桃子在他们手里转了好几遍,母亲便会下炕去烧水。她要将炕烧热,这可不是为了再暖和一些,她是为了让炕热了以后便于做好的馒头起发得快一些。

馒头在母亲们的手里越揉越白,圆圆的头顶泛着淡淡的青光,不久就成了一个个小圆柱体。为了让做好的馒头起发得快一些,母亲总会准备一床干净的被子折叠成上下两层,中间再放上包袱。那些小柱子,就像一个个小娃娃一样被母亲们放在了暖暖的被窝里。

屋子里渐渐热气腾腾,因为炕比较热嘛,那些成型的馒头在被窝里开始发热,冒出热气。就这样,轻声笑着,做着,揉着,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忽然就会感觉有种暖暖的东西在心间漾开,我体味到了淡淡烟火里的快乐与简单的幸福。

馒头,在母亲们的说笑中做好蒸熟了。如果时间充裕,母亲就会直接蒸年糕。最喜欢吃年糕,粘粘的,蘸一口糖,又香又甜,不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那时,虽然不曾刻意为我过过生日,我却永远记得母亲和婶婶大娘们忙碌的身影,还有那蒸好的馒头浑圆浑圆的像一座座小山,洁白,剔透。

时光如水,淡淡如烟。现在回想起母亲们做得大馒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知道,那里面不仅有劳动的艰辛,更有一份他们对来年的敬重与希望。

结婚后,生日都是在婆婆家过。虽然再也看不到母亲们忙碌的热闹劲,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母亲一样的温暖。婆婆再忙,也会和公公准备好一桌子菜,大家一起吃着,笑着,生日就在其乐融融的一顿晚宴中度过。感恩十几年以来,婆婆始终如一让我在浓浓的亲情里感受她不曾说出口的爱意。

生活,浓墨淡彩。总认为过年,是属于一岁中最浓的那一笔,隐匿着盛大的狂欢。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一直重复着相同的习俗。腊八,辞灶,除夕,守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我们也越来越知道珍惜珍惜这种平淡而深远的幸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