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马文化历史网 新疆中国文化历史心得体会(通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0:47:13 页码:12
中国马文化历史网 新疆中国文化历史心得体会(通用5篇)
2023-09-14 00:47:13    小编:梦幻泡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马文化历史网篇一

新疆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被誉为“多元文化的瑰宝之地”。作为西域要塞,新疆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中国与中亚地区、欧亚大陆相互联系的重要节点。它沿海岸线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丝绸之路上的独库公路。

第二段:探究多民族文化的瑰宝

新疆拥有40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例如,维吾尔族的歌舞艺术、哈萨克族的狩猎文化、蒙古族的民间文化等都是新疆文化的代表。而且,在新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并存,形成了新疆独特的文化景观。

第三段:发掘新疆多样化艺术

新疆拥有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明代昆曲《牡丹亭》在新疆被演绎成为“局尾”艺术,自成一派,现在已经成为了新疆戏曲的基础之一。同时,新疆的维吾尔刺绣、木刻、金属器物、陶瓷等等也是新疆文化的瑰宝,在各自领域都有着举世闻名的地位。

第四段:书写新疆历史留下的印记

新疆有数千处史迹和文化遗址,如和田遗址、博湖岛陵、小麦地遗址等,他们见证了新疆数千年的历史。而且,这些遗址也对我们的研究古代民族的起源、迁徙、汇合、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第五段:以新疆文化为荣

新疆文化是繁荣多彩和博大精深的,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呵护、传承。新疆以与中亚、南亚的经贸合作走向世界,以开放的态度向世界敞开胸怀,既要发展经济,更要传承、弘扬各族人民诞生的光辉文化。我们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了解、尊重新疆文化历史,更好地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中国马文化历史网篇二

云南开始受到世人的关注,它真正的历史巨变,则始于20世纪的这100年。

10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几百年上千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才更有意义。然而,对于云南来说,20世纪的这100年就相当于其他地方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一个世纪里,云南所创造的跨越式的发展业绩,所走过的道路超过以往的任何岁月。

伴随着2000年最后的钟声,又一个百年已结束它沧桑的历史篇章,那么,云南的世纪之末想对世纪之初说些什么?世纪之初又想对世纪之末说些什么?的确,不管怎么说,一个历史之终就意味着又一个历史时段之始。已经过去的20世纪,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纪的云南人来说,我们无法一挥手就可以作别这百年历史的烟云。

一个美国人在一本描述20世纪世界的书中这样写道:"20世纪在希望中诞生,它起始于一个相对样和的氛围之中。""1900年的元旦,各大国首都的主导情绪一般来说是充满乐观主义的。"然而,这位美国人完全错了,因为就在这一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八国联军攻占了中国首都北京,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并于次年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就在这一年,沙俄军队在海兰泡和江东十四屯屠杀了中国平民5000多人。而稍早于此,在踏进20世纪的门槛前,"戊戌变法"几位君子的头颅成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祭祀新世纪的牺牲品。

中国,一个文明悠久的国度和民族,就是这样孱弱地被历史的车轮拽进了20世纪……而世纪之初的云南,只要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们,无不为它的贫弱而扼腕叹息。19世纪末当黑旗军抗法胜利的消息通过信使骑马穿越数百个驿站,行程数千公里传到京城之时,云南还是被先期从海路赶到的法国殖民者以所谓的"战胜国"的身份,强迫清王朝赔款和开商通埠。从此云南成为了法国殖民者的势力范围。

尤其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在这行色匆匆的百年历史里,云南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牺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中国马文化历史网篇三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相互交融的地区,它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然而,就像华夏文化一样,新疆的文化和历史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在我多年来对新疆文化历史的研究和感悟中,我深深体会到其中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新疆文化历史的心得和体会。

新疆是中国境内文明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东方腹地和中亚交通要地。在众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新疆的数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如古代的丝绸之路、著名的楼兰古城、龟兹文化、木卡姆等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等,都是新疆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速,新疆也不断吸收并融合了海内外的先进文化要素,如古代中亚、欧洲、印度、波斯、阿拉伯等文化的渗透传输,现代文化的影响和传播等等。这样的复杂文化背景让新疆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体系,使得它成为一个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中心区域。

第二段:民族文化在新疆的表现和传承

新疆是中国的56个民族中有着较高族群差异的地区之一,它涵盖了多民族、多语言和多宗教信仰的独特文化现象。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它们在新疆历史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

例如,维吾尔族的古老历史史诗、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的制作和特色美食、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都是维吾尔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的文化符号也在新疆的多元文化中逐渐展现和传承。

与此同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也越来越加深入,得到了广泛而持久的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互动和传承都成为了推动新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力量。

第三段:宗教和信仰的文化内涵

宗教信仰是新疆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新疆是多宗教信仰的交汇地,有穆斯林、佛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众多宗教,它们拥有自己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

伊斯兰教是新疆最主要的宗教之一,维吾尔族等穆斯林民族群体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信仰在新疆文化中不仅代表了精神信仰和文化基础,同时也是族群认同的标志。初来新疆时,我深深地体会到这里的多元文化背景和伊斯兰教信仰的多面性,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文化内涵。

第四段:新疆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

新疆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楼兰古城、罗布泊、喀纳斯湖等遗址和景观都受到了广泛的瞩目和保护。同时,新疆也在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业,如乌鲁木齐冬季旅游、楼兰古城文化节、喀纳斯湖旅游等,这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旅游资源和文化体验。

个人认为,文化遗产和旅游活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也给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带来了发展动力。

第五段:新疆多元文化背景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新疆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和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示。它告诉我们文化是多样的,需要尊重和理解,并且不断丰富和拓展。同时,新疆的文化交融和融合,启示我们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包容是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不断强化文化传承和发展意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多元文化体系。

总之,新疆的文化历史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呈现在我们眼前。在我们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新疆文化历史为启示,发挥多元文化的互动和融合力量,打造具有永久魅力和内涵的多元文化体系。

中国马文化历史网篇四

导语: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公元805年,留学僧将茶叶传入日本,此后在日本贵族阶层中渐渐掀起“饮茶风”。

这一时期的饮茶文化,以嵯峨天皇(公元809—823年在位)为主体,以弘仁年间(810—824年)为中心而展开。在嵯峨天皇的影响下,弘仁年间是唐文化盛行的时代,饮茶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形式而接受和推崇。弘仁年间可以说是古代日本饮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史称“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身边女官惟良氏的一首汉诗描写了当时饮茶的情景。

山中茗,早春枝,萌芽采撷为茶时。

山傍老,爱为宝,独对金炉炙令燥。

空林下,清流水,纱中漉仍银枪子。

兽炭须臾炎气盛,盆浮沸浪花。……

吴盐和味味更美,物性由来是幽洁。

深岩石髓不胜此,煎罢余香处处薰。

饮之无事卧白云,应知仙气日氛氲。

——《经国集·和出云太守茶歌》

据《日吉神社秘密记》记载,公元805年,赴唐留学僧最澄(762—822年)回国,携带了茶籽赠送给京都比睿山的日吉神社栽种。这是日本最早栽种茶树的记载。至今比睿山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成为日本栽种茶树之始的标志。另一留学僧空海(774—735年),公元806年回国时也携带茶籽,献给嵯峨天皇,并于奈良佛隆寺栽种。至今佛隆寺还保存着由空海带回的茶碾和茶园遗迹。

最澄留学中国浙江天台山,于日本比睿山修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另一留学僧空海与最澄公元804年同期留唐,空海留学长安,后于和歌山县高野山修建金刚峰寺,创立日本真言密宗。真言密宗同天台宗并称“平安二宗”,对当时的文化和宗教产生很大影响。最澄和空海与嵯峨天皇交游,向天皇介绍大陆的文化,风俗习惯。其中他们同天皇一起饮茶的情景多次在日本古代汉诗集中出现。

在古代日本的饮茶文化中,饮茶的风俗只限于皇室周围。嵯峨天皇在宫廷内东北角,开辟茶园,设立造茶所,一直到平安末期。这里产的茶只供宫廷和贵族饮用。饮茶的方法同中国陆羽《茶经》中记述的唐代饼茶煮饮法完全一样。所用的茶也从中国带来,只在个别寺院和宫廷中有极少量种植。尽管当时嵯峨天皇命令种茶贡茶,但当时的文献中完全没有贡茶的记录,也没有茶叶贸易的记载。随着嵯峨天皇去世,唐风文化的黄金时代过去,日本古代饮茶文化进入沉寂期。除文人对饮茶活动继续关注外,不再见到关于茶叶详细描述。

尽管弘仁茶风衰落,但仍可找到许多平安前期关于茶的零星记录。茶的药用价值渐渐被人们发现。日本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在流放筑紫时写下“烦懑结胸肠,起饮茶一盏”的诗句。

平安时代中后期,日本停派遣唐使,外戚藤原氏掌握国政,对当时北宋^***采取了消极交往的态度。日本进入文化相对独立发展的时期,史称国风文化。

北宋时,中国茶业继续发展。宫廷主要饮用建安贡焙生产的龙凤团茶,精微奢华。民间饮用则延用唐朝制法的饼茶和新发展起来的散茶。茶叶生产以从唐代沿袭下来的饼茶为主。同时散茶生产也获得发展。从沈括《本朝茶法》嘉祐六年(1062年)对榷茶的统计,几乎在所有的茶区都同时生产饼茶和散茶。浙江自顾渚贡茶苑取消后,茶叶生产即以散茶为主,制作方法为采、蒸、烘干,饮用方法多取煎饮。部分细嫩高档散茶,可烘干研抹点饮,称末茶。欧阳修《归田录》对当时茶叶生产有所描述。

蜡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这一时期,中国的饮茶文化没有及时通过正式的渠道传达到日本。平安中后期的饮茶活动在平安前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以文人茶、寺院茶和仪典茶作为主要特点。饮茶停留在贵族、文人、僧侣的生活中,饮茶者会少量自植。

参河州碧海郡有一道场曰药王寺,为行基菩萨昔日建立之所。圣所虽旧,风物惟新。前有碧琉璃之水,后有黄綊纈之林,有草堂、有茅屋、有藏经、有钟楼、有茶园、有药圃。

日本的镰仓、室町幕府时期,同中国^***恢复交往,大量的日本人来华。日常性、实践性极强的中国饮茶文化得到日本人的较深入了解。许多来华日商、日僧从中国带回了茶具、茶、茶书,并积极传播饮茶方法和饮茶情趣。这一时期,日本茶树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获得很大发展。饮茶在日本上层社会也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在众多的南宋、元时期的日本来华僧中,最杰出的一位是荣西(1141—)。荣西留学浙江天台,把中国的禅宗的临济宗黄龙派带回日本,并大力提倡饮茶,著写《吃茶养生记》,对茶的功效,南宋制茶法和饮茶法作了详细的描述。记录中国南宋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蒸青散茶的制作过程和流行的末茶点茶法。奠定了日本饮茶文化的基础。荣西被誉为日本的“茶祖”。

1207年,荣西将从南宋携带的茶籽赠送名僧明惠上人,种植在栂尾山。明惠上人对茶叶推广十分热衷,成为荣西之后的茶界领导人。明惠上人所培育的栂尾茶园,被称为“本茶”,并被移植到日本各地。1217年,明惠上人将栂尾茶苗送给京都东南郊的宇治地区,使宇治成为日本著名的茶产地。而后,又从宇治到静冈等地迅速普及开来。

1241年,日本留学僧圆尔辩圆归国,大弘临济派杨岐派禅风。圆尔辩圆带回径山茶的种子,种植在自己的故乡静冈县,并指点按径山茶的制法生产出高档的日本抹茶,被称为“本山茶”,奠定了日后静冈县做为日本最大的茶叶生产地的基础。

镰仓末期,以寺院为中心,饮茶文化普及到日本各地,并出现名茶。根据《异制庭训往来》记录:栂尾茶为第一;御室仁和寺、山科醍醐寺、宇治、南都般若寺、丹波神尾寺列为辅佐;大和室生寺、伊贺服部、伊势河居、骏马清见关、武藏河越的茶,也“皆天下闻名”。

1467年以前,有史可查的日本各地茶园有61处,除京都、镰仓两个茶叶集中产区之外,静冈茶园也上升之显著地位。茶园主要集中在寺院,后在贵族的庄园中也有种植。但规模都不大,一般只有“丈许”,年产十斤左右,个别规模较大茶园年可产百斤。饮茶者的范围只限于僧侣、贵族。

日本安土桃山时期,是日本茶道形成时期。茶道的.形成,促进了茶叶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因为气候不同,日本的茶青芽大、叶脆、水分多。在15、16世纪,京都附近的宇治茶园创新了大棚种茶法,迎合了茶树喜阴的天性,缓解了日本茶芽生长过快的的问题。在茶芽开始萌发的早春二月,茶园用苇蒹覆盖,保证茶芽质地柔软、肥嫩。手采一芽三、四叶,长约10厘米的茶青。薄摊蒸气杀青30秒。上炭床烘焙。每次烘焙茶量极少,以不重叠为准,期间不停摇动竹屉,使其均匀干燥。烘焙30分钟即可。

室町后期,日本的制茶分两部分。一种是贵族应用的高档茶叶。以宇治茶为代表,其茶青被制成末茶,专供盛行的日本抹茶道使用。产量少,十分名贵,只在上层贵族、僧侣和富商中流行。一种是民间饮茶粗放的制茶。制茶用料不讲究,大都梗茎叶混用,甚至用镰刀将一尺左右的茶枝割下利用。用开水焯青后,用大席子裹住揉捻,然后摊在日光下晒干。饮用是煎煮茶汁,汤色黄褐,味道苦涩。

1738年前后,宇治茶农永谷宗圆(1681—1777年)创制“煎茶”,即高级叶茶。手采嫩芽一芽三叶,薄摊蒸气杀青,火上揉捻,然后用焙炉烘干。色泽翠绿,有淡淡的焙火香、滋味甘醇,成茶成碎片状,茶的有效成分极易浸出,适用于泡茶法。但由于工本高而未能在当时广泛传播。

十九世纪初,永谷宗圆式的制茶法在日本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1837年,山本德翁创制煎茶中的极品——玉露茶。从此,日本茶叶制作的工艺自成一体。日本的煎茶家们开始普遍使用泡茶法,茶作为实用品真正进入日本的寻常百姓家。

1898年,第一台日本式全自动蒸制茶叶的机器在静冈县诞生。

1908年,日本制定了鉴定茶叶的标准,静冈县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茶区。日本现代茶产业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马文化历史网篇五

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走进这片土地,便能看到不同于内地其他地区的异域风情。在探寻新疆文化历史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感受到着它的底蕴、内涵与人民的力量。

新疆历史上的文化多元化至今仍存在,一方面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也融合了丝绸之路的独特文化。在唐代,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这也让新疆的历史文化遗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瑰宝。除此之外,新疆还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等,他们的风俗文化、语言文字也让新疆历史文化更加多样。

三段分析新疆的文化底蕴

新疆拥有浓郁的文化底蕴,而其中的岩画展现得尤为明显。岩画的题材主要涉及到生产、生活、战争、信仰、宗教等多个方面,它们不仅仅是新疆的岩石艺术,更是中国活化石中体现着自然环境、社会习惯、历史风貌的物质表现。如库木塔格藏石窟、卡帕尔岩画、库鲁克图岩画等等,这些岩画虽然面积不大,但蕴涵的文化却是间接记录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四段讲述新疆的人文地理

新疆不仅在历史文化上保留了大量珍贵遗存,在人文地理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具有中国最大的塡河、塔克拉玛干沙漠、穆罕默德亚历山大山等自然奇观,陶柏秀峰、吐鲁番盆地、胡杨林、喀纳斯湖等旅游景点也是很多游客心悦诚服的去处。在人文地理景观上,新疆更是有诸多独特之处,如丝绸之路、葡萄沟、昭苏草原等等,这些地方尤其是葡萄沟和昭苏草原上古丝路的遗址,是新疆珍贵的人文资源。

结尾总结

新疆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的遗存、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在新疆的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一处文化遗存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处,它们的存在不仅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更是新疆独特而又珍贵的文化瑰宝。探寻新疆文化历史,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的光辉和民族的凝聚力量,感受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多彩,也看到了文明与和平的重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