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精选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4:13:41 页码:7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精选6篇)
2023-09-14 04:13:41    小编:念青松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认、读、写、拨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手指着标题问:这11~20中间这条短线表示哪些数?

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二、情境引入,展示认知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在记录物品的数量时,就摆一些小木棍或者是小石头。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古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好吗?

生:再摆一根

师:如果老师放2只羊,你们就要摆几根小棒? 生:摆2根

师鼓励:你们的眼睛和小手配合得可真好。

师:以前我们只学到了10这个数,可是,现在羊的只数比10还多,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新的数。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你们没数呀,是怎么知道的? 生:11根减掉1根就是10根

师:我们来数数好吗? 师:10个一是几?

生:是10。老师板书:10个一

师:在捆之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要捆出一个十,得先怎么做? 生:数出10个一,然后捆起来。

师巡视,并提醒:还不会用皮筋的同学可以请同桌帮忙。

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师: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学习伙伴,(出示计数器)它叫计数器,请跟老师说一遍。

师指着计数器的数位读:个位、十位、这些叫数位。在使用计数器时,要把写有数位的这一面正对着我们。请孩子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计数器是否摆放正确。

师:指着黑板上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现在我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认识个位和十位就可以了。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师示范拨5。生仔细观察,说说老师在什么位上拨?拨了几个?表示几? 学生学着拨5、6、7 一齐拨出10个一。

师边演示边问:这变成的1个十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明白: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

请孩子们在计数器上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拨给同桌看。

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指名在黑板上画珠子表示1个十,评议后,师标出10这个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3、体会数的组成

师:还记得刚才我们数了几只羊吗? 生:11只

看来呀,不是珠子神奇,而是数位太重要了,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小游戏:比比谁最快:用小棒拿出13、17、19,指名说为什么这么拿,体会数的组成。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

四、开放练习,提高认识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篇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第七单元古人计数。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数字吗?大声说出来好吗? 生:0、1、2......10。

师:那你们知道11-20之间省略了那些数字吗? 生:11、12、13......20。师:同学们很棒,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古时候啊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牧羊人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的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1个石头......今天我们就学学古人的计数方法。(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课件展示放羊的动态过程,放一只羊学生摆一根小棒,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摆。(课件:主题图)(2)数小棒。

师:有几只羊啊?

生:11只。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呢?

生1:一个一个数。

生2:两个两个数......(叫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数过程)

师:那我们来数数吧。

生:

1、2......10。

师:比10多1呢? 生;11.......(3)捆棒。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堆有多少根呢?(拿出十根小棒和学生一起数)生:

1、2......10。10根小棒。

师:十根小棒里面有几个1呢?我们来数数。生:一个

1、两个1......十个1。

师: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请同学们举起你们数的这十个1给我看看。用根皮筋把你们的十个一捆在一起.(师巡查学生数出来的十个1检查学生捆棒的过程)

师:把你们捆好的小棒举起来看看,10根小棒捆在一起后一捆有几根小棒啊? 生:10根。

师:现在是几根小棒?(看见展示捆好的1个十以及多出来的 1个一情境图。)(11根)

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有1个十和1个一).

(板书:1个十,1个一就是11 10+1=11)

(设计意图:通过摆棒、数棒、捆棒的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11-20各数,经历捆棒的过程,明白把”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意义,亲身体会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是1个十的过程,感受11是由1个十和1个1 组成的。)2.认识计数器及数位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叫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想想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1、2、3、4......10怎么拨?(1)同桌两人一组讨论。

(2)叫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上台展示,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 几,在十位上拨几”。

(3)总结:个位1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并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2~20各数。

(4)两个珠子都在个位时是”2“,一个珠子在个位,一个珠子在十位时是”11“,两个珠子都在十位时20。这两个珠子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呀?(计数器上展示两个珠子在不同数位时的情景。)

”引导学生去理解所在数位不同,表示的数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计数器的个位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十位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的理念,通过动手拨一拨和两人一组讨论的形式去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明白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也不同。)

三、练习1.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

(1)师生互对。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2)生生互对 4.”练一练“第1、2题。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完成。(2)叫学生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 6 17 18 19 20 10个一就是1个十

1个十,1个一就是11 10+1=11 课后反思:

0 赠金笔

喜欢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篇三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对比

教学目标: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直观模型的活动,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建构1个十和几个1就是十几。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和数的抽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说得真好,都藏在这里了(出示卡片11-20),看好了啊,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你看看是不是这些数?对了,赶快大声的一起来读读这些数吧。(举起卡片)

【信息技术教学】

师:说得真好,都藏在这里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卡片11-20),看好了啊,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你看看是不是这些数?对了,赶快大声的一起来读读这些数吧。(点击课件中的卡片)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你们读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接下来,老师给你们看个小视频(一个和古人计数有关的小故事),愿意看吗?(视频播放网址:http:///v_show/ 视频播放2分40秒。)

师生一起观看视频。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对比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传统教学为教师读故事,比较乏味,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画面;而信息计数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古人计数的方法,直观清晰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我学古人来数羊。【传统教学】

师:出示贴图情境图,从图中你读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今天,我们也学习古人,试着用小棍来记录一下羊的只数,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为了让大家能摆出小棍,老师放出一只羊,你们就在桌上摆一根小棍,那我又放出一只羊,谁知道在摆几根?你说。

师:对,再摆一根,那如果我从羊圈里放出两只羊,你摆几根小棍,你说。老师开始放羊,请一名同学上来摆小棍。(老师在贴图的羊圈中放羊)【信息技术教学】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读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今天,我们也学习古人,试着用小棍来记录一下羊的只数,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为了让大家能摆出小棍,老师放出一只羊,你们就在桌上摆一根小棍,那我又放出一只羊,谁知道在摆几根?你说。

师:对,再摆一根,那如果我从羊圈里放出两只羊,你摆几根小棍,你说。老师开始放羊,请一名同学上来摆小棍。(课件演示)。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对比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传统教学贴图中羊圈和羊教师制作较裁剪较麻烦,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件放羊生动有趣,一只羊对应一根小棒,便于学生理解。

师:他记录的是11只羊,同学们快数数你们的,是几只羊呢? 师:真棒,谢谢你,帮我们记录出了羊的只数。2.感受10个一。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在看看这些小棒,这是多少?(指10根)同学有的说10根,有的说11根。

师:大家意见不统一了,怎么办,咱们一起数数,行吗?

师:让我们1个1个的来数一数,1个一,准备好了啊,看着大屏幕,开始。师生一起数。

3.感受10个一和1个十。

师:10个一,那谁告诉我,10个一是多少? 师:10个一是十,谁再说说。

师:两个人声音都很洪亮,10个一是10,那现在我想把这10个一捆在一起,看好了。

师:捆成了几捆?

师:那谁知道这时候这1捆是什么? 师:他说这1捆是1个什么?

师:大家都来捆一捆吧。

师:谁知道我们把10个一捆成了什么?

4、认识计数器

师:都谁同意呀?快来讲讲,这可是1个珠子,怎么就能表示1个十呢?

师:她认识十位。你们知道嘛,她说的这个十位就叫做数位。那老师告诉你们,一般我们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从右边起第二位叫十位,跟老师读读。师:原来这个珠子放在十位就能表示1个十,刚才我们用小棒数羊时,多少小棒也代表1个十了?(一捆)还有这1根小棒,大家记得吗?如果让你在计数器上也摆出这一根小棒,你打算把这颗珠子摆在哪呢?想一想。

学生边指边说,十位1表示1个十;个位1表示1个一。

师:为什么呀?怎么两个珠子就能表示20呢?

师:真会举一反三,十位上的几个珠子就表示几十。师:两个十是多少?

师:20,所以这两个珠子就能表示20了,对吧? 师:那小棒怎么办呀?19再接1个不是20了嘛,有没有人要提醒我干点什么呀,又够10个了。师:快来帮我。

师:来,谁说说这是几个十? 师:2个十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师:哎呀,真棒!通过今天我们的这些学习,你能说说你又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提升

师:哎呦,你看,只要够10根就应该把它捆在一起,看来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知识,那我想要你们动笔写一写,愿意吗? 1.课本75页练一练第1题。2.课本75页练一练第2题。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篇四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所以,本课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位制计数法。

此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一一对应的进行计数活动;另一方面体会了“实物图片—小棒模型—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当羊的数量超过10以后,自然产生如何进一步计数的需求。再结合新问题“比10多1的数,如何计数”,引导学生体会到11—20各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捆一捆,认一认

在认识到小棒的数量就是羊群具体数目的基础上,设计了“捆小棒”的活动,把10根捆成一捆,直接体会“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并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了解十位和个位,进而拨出十。在认识十的基础上,继续了解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并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第三部分:做一做,说一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情境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数学文化的渗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重难点 :

环节一: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用小棒一个对着一个来表示羊的只数,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进行数数活动,并体会“实物图片—小棒模型—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感知计数单位“一”,并意识到当只数超过10以后,自然产生如何进一步计数的需求。)古人计数(师板:古人计数)

生: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

师:老师知道你们比牧羊人更聪明,所以把羊群请到了纸上,你能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吗?(一边数一边摆,摆的时候要注意把小棒摆整齐)

生1:1、2、3.……10,比10多1是11.环节二:捆一捆,认一认(设计意图:在认识到小棒的数量就是羊群数量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决定把小棒捆起来更方便数数,这样便于学生直观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在认识十的基础上,再认识计数器,了解十位和个位,进而拨出10 初步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在认识十的基础上,继续了解10个一和1个十是11.)

师:孩子们记录的真棒,我们再来看看牧羊人的记录结果,你能看出来牧羊人摆了多少块石头吗?(师出示ppt)他觉得这样看起来太麻烦,所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你看懂了吗?(师出示ppt:11块小石头变成一块大石头和1块小石头。)

生:捆一捆

这1捆小棒表示1个十,)

师:请你拿出你的计数器,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一,相当于1根小棒,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相当于1捆小棒。

生2:十位上拨1个珠子(都给予肯定)

师:那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的都表示10,但是他用了一个珠子就表示十了呢?(因为这个珠子在十位,表示1个十)师:请大家在10的基础上,拨11.。

(引导学生知道,要拨11,个位是没有办法直接拨出11的,在个位上拨出10个珠子的学生,会重新调整自己的计数器,会把个位十个珠子退去,然后在十位拨一个珠子,再在个位拨1个珠子)

师:个位和十位都有一个珠子,(在黑板板书)师:两个

1、两个珠子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根据这句话和这个动作,你能列一个算式吗?(10+1=11)师:12用小棒怎么摆、怎么说,12用计数器怎么拨,怎么说呢? 师:我摆你拨,出示小棒,1个十,5个一,是15 环节三:做一做,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摆、拨活动,直观体会到当个位满十时,需要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当个位一个珠子也没有时,用0表示,帮助生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

师:活动 我摆你拨

师:以后咋们遇到10根小棒都可以捆成1捆,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师:19,再添一颗珠子是20.环节四:巩固提升(机动)(设计意图:通过多种练习,丰富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1、看图写数(先完成的孩子下位交流,分享写得快的好办法,再全班分享)

2、做一做

3、读一读,讲一讲师讲故事:结绳计数

5、课后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篇五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

2.会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20直观表示11~20的数,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3.在动手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

难点:为什么用“十”计数及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课件、20根小棒、橡皮筋、计数器

【教学课时】1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古人计数(十进制计数法的铺垫)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数宝宝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人还不会用数宝宝表示羊的只数,也不知道每天放了多少羊,但这并不影响他管理羊群。

(板书课题:古人计数)

小结:用一块大石头表示10,再加上一块小石头,合起来就是羊的只数。

过渡:古人真聪明,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聪明的牧羊人,利用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羊,摆一摆,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1~20各数的组成,十进制计数法的开始)

1.摆小棒,初步认识“11”

(1)引导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

(2)牧羊人一共放了几只羊?可以数数的知识数出小棒的根数,也就是羊的只数。

(3)10后面的数是几?比10多1的是?多2呢?多3呢?

(4)全班一起1个一1个一地数,数到10个一,将10个一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2.捆小棒,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1)学生动手操作,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2)认识11是由1个十,1个一组成的。结合小棒,说说12、15表示的意思。

(3)小结: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3.拨计数器,理解“数位”的意义。

(1)介绍计数器,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同桌之间说说计数器上有什么。

(2)动手拨一拨,感受将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3)结合拨数,知道数的组成,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

a.在计数器上拨11,知道1个十,1个一是11,会用算式10+1=11表示。并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

b.同桌合作拨一拨19,并说说是怎么拨的?

c.重点指导19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让学生说一说“20这个数你是怎么拨的?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帮助学生理解2个十就是20。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第一关:看图写数。书本75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第二关:猜猜我是谁?

a.我是由1个十,4个一组成的,猜猜我是( )

b.在计数器上,我的个位有2个珠子,十位有1个珠子,猜猜我是(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20以内的数,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能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与你的家长分享。

五、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个一就是1个十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

10 + 1 = 1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网篇六

1.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一、谈话揭题:

上节数学课

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

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视图

出示两张图

问:你觉得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

我们要会观察视图,大家一起动手画一个正方体

二、练习:

说一说先完成书上的问题

问:谁能像这样子也来提问考靠大家?

随学生的`提问

其他同学解答

注意学生在出题的时候

要说清楚是从哪个面观察

得到的是怎样的排列的几个正方形?

你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房模型吗?

追问:图2看到的是3个正方体

是不是真的就3个?

观察这类图要注意什么问题?

3.先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

再摆一摆

(图略)提醒:图2和图3都是2层的

4.思考题:

连完后有什么发现?

注意让学生发现相对的面

三、尝试画较为复杂的视图

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右面看到的是

2.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右面看到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