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鹤楼的导游词(优秀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4:52:25 页码:14
黄鹤楼的导游词(优秀6篇)
2023-09-14 04:52:25    小编:LZ文人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的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

今天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蒋。我将带领大家去游览武汉的黄鹤楼。

我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远处的景色,心情非常愉快,忘记了登楼的疲劳和天气的炎热。我忽然想起了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想李白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忧伤的吧!

我在黄鹤楼上流连忘返,大家有机会也到武汉来游览游览这座雄伟精致的高楼吧!

黄鹤楼的导游词篇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江城武汉浏览风景优美的黄鹤楼。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我姓郑,大家就叫我郑导吧。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被中国历代诗人所吟诵。黄鹤楼一直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它美就美在高楼雄伟壮观,站在楼顶眺望,武汉风光尽收眼底。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黄鹤楼公园。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的,主楼净高51.4米,一共五层,外形方方正正,四望如一,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红葫芦宝顶入夜闪闪发光。每层都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楼前的黄鹤展翅欲飞。下面就请大家到主楼看一看吧。

好了,大家已经来到了三楼,这里我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眼前是一幅名为“文人荟萃”的陶版瓷画,画面上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情景。你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相传有一年,他慕名而来,在浏览了黄鹤楼之后,即兴赋诗一首: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好了,下面请大家登上五楼,饱览武汉风光。之后,请大家沿途返回,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武汉市最有特色的景点黄鹤楼。我叫曾卉茹,是你们的导游。我一定安排好大家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的旅游活动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最有特色的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建在公元223年,到现在已经有1788年的历史里,期间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现在的黄鹤楼是按清代的样子筑成的,在1981年重建,1985年完工建成的。

各位游客,在黄鹤楼的大厅,最引人注意的要数《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贺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其实在这幅壁画后面,还有一个传说,请大家仔细看看。

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注意不要损坏文物,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黄鹤楼的导游词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龙特急旅行社”的导游员克塞,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最有特色的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

现在大家所看见的前面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竞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人。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到黄鹤楼的里面去看看吧。

黄鹤楼的导游词篇四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山地、湖边以及建设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呤诗的最佳场所。像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设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互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引着中外游人。

黄鹤楼开始修建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的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在这里都留下过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而在众多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中,最有名的就数崔灏那首《黄鹤楼》诗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也来到了黄鹤楼,正当他要提笔时,突然看见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就写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 然后搁笔走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灏题诗,李白搁笔,所以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灏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的搁笔亭了。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费。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7年,毁于光绪10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 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1985年6月落成。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山坡上,离江边大约有1000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轩廊高比江面高出30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 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第一层平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9层,高为49米,是取之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到黄鹤楼的里面去看看吧!

好了,大家一定是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

朋友们。都到齐了吧!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小吴非常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黄鹤楼的导游词篇五

大家好!

今天我是你们的小导游——蒋佳丽。我将带领大家去游览武汉的黄鹤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最为壮观,它一共有五层,大约有五十几米高,每层都有许多翘角,那些翘角好像是一只只黄鹤在展翅。楼正前面的顶层挂着一个非常气派的大匾子,上面书写着“黄鹤楼”三个金灿灿的大字,进入楼里,每一层都有许多名人字画。一层层地仔细观赏,其中一层放置了历史时代的黄鹤楼模样,每座都非常雄伟,不过还是我们现代早的这座楼更壮观精致。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顶层,放远望去,滚滚长江天际流,整个武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飞跨两岸,桥上汽车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船只也来来往往。正好似“极目楚天江山如画”。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远处的美景,心情也就非常愉快,应该也会忘了登黄鹤楼的疲劳吧!也会不禁想起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想那时李白必定很忧伤吧!

好了,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了名胜风景区——黄鹤楼。如果你有兴趣就来细细游览吧!

黄鹤楼的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们接下来游览的是武汉市最有名景点、全国60个5a级景区之一的黄鹤楼。在这里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背景雄居于三大名楼之首,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0xx年),开始是吴国出于军事目的在此建军事嘹望台,50多年后,吴为晋所灭,失去了作为军事目的作用。成为人们登监游憩的场所。其间,屡毁屡建,仅清代就遭到三次严重火灾,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被焚。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在198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的现代黄鹤楼。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有灰鹤、白鹤、丹顶鹤,唯独没有黄鹤。那么咱们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起名为黄鹤楼呢?一、以神话传说命名,由于我国从未发现过黄鹤,加之历代帝王都以黄色为尊,在人们的心目中,黄鹤必定是仙人所乘之鹤,黄鹤楼不由得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颂不衰的崔颢咏黄鹤楼的名句。究竞是什么神话传说呢?这些谜底等我们进入黄鹤楼去揭开。二、以地命名(大多趋向于因山而名),即因山得名。黄鹤楼所在的黄鹄山是蛇山七座山峰中的一座,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通音,所以又中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三、以“图腾”命名。作为华夏文明南支的楚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凤翥文明。湖北属楚,民间向有尊凤崇鸟的历史,凤又日渐演化为九凤、九头凤、九头鸟、黄鹄、黄鹤等,尤其是黄鹤与九头鸟,最终衍生为武汉民间的两大图腾。而由凤—黄鹄—黄鹤所衍生物化的那座千古黄鹤名楼甚至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乡愁的载体,情感的托物,灵魂的归宿。“白云黄鹤”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代名词。

现在从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公园南区的鹅池。1986年修建此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说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建池。现在里面还有三五成群的天鹅在嬉戏,这可不是当年王羲之养的那群鹅,而是从澳洲引进的天鹅品种。看完鹅池,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鹅”字碑。“鹅”字一笔挥成,民间广泛传说为“书圣”王羲之说书,但据清同治年间编传的《黄鹄山志》记载该碑为清人门镇国所书,并非王羲之真迹。同样,这个亭子,也因为“鹅”字碑而被称为“鹅”碑亭了。

向前继续走,现在来到白龙池,它与鹅池紧紧相连。为什么叫白龙池呢?据史书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武昌及沿江一带火灾频繁,百姓不堪火灾侵袭,有云游方士献策,居民在此建池,注江水供奉白龙池镇火神,果然很久都没有发生火灾。后来人们将它称为“白龙池”。现在的白龙池是1986年重新挖掘的,水面200多平方米。白龙池上方,看到的是《九九归鹤图》,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是在1990年6月20日建成的,全长38.4米,高4.8米,用343块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全图共有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为什么是99只呢?因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公元1884年,建成时间是1984年,中间刚好有99年没有黄鹤楼;另外99加上黄鹤楼本省刚好是100,寓意“百年归来”的意思。

这是毛泽东词亭,修建于1992年,亭名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书写。亭中央有一块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两首有关黄鹤楼的词。北面是1920xx年毛泽东登临蛇山黄鹤楼故址时写的《菩萨蛮 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当时,大革命处在失败的前夕,毛泽东住在黄鹤楼下的督府堤,游览黄鹤楼时,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那年的八月七号,党召开“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决定武装反击,从此革命找到了出路。南面是1956年6月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的《水调歌头 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当时,毛泽东在畅游长江时看到正在修建的长江大桥,心潮澎湃,联想到未来可能要修建的三峡工程,更是豪情万丈,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