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5 22:38:24 页码:14
最新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优质9篇)
2023-09-15 22:38:24    小编:HT书生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一

大学,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等国家大专院校42所。有以名门饭店,香格里拉饭店为代表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场所多处。在市有龙潭山高句丽山城,北山,丰满松花湖;敦化的六顶山,渤海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长白,安图,抚松三县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温泉群。

将军统辖,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至市。乾隆22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正式改为将军,光绪33年(1907年)改将军衙门为省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省省会仍在市。1954年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全国唯一的省与本省中一个市重名的省份。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被肢解为19省。省仅辖一市一旗17县。长春当时称新京特别市,伪满洲国部。1945年日伪投降,同年12月成立省人民政府,翌年,国民党占领市,成立省政府。1948年3月,省人民政府迁回市,1954年,长春划归省。省会迁至长春市。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二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现辖广陵、维扬区、邗江 3 个区,江都、高邮、仪征 3 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 87 个乡镇, 11 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 6634 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 453.61 万,其中市区人口 112.52 万人。现辖区域在东经 119 度 01 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攘,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 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 4 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 119 度 26 分、北纬 32 度 24 分。

扬州全市共有 49 个民族,汉族占总数的 99.57%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 65%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1998 年,扬州荣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中国最著名的湖上园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刹大明寺是中国 4a 级风景区(点);何园、个园、唐城遗址、高邮盂城驿、普哈丁墓、龙虬庄古人类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内外推出的国家级旅游线;扬州的穆斯林旅游产品正日渐成为我国穆斯林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xx 年,扬州获得“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多年来,扬州市利用名城优势和景观特色,在“古、文、水、绿、秀”上做文章,成功地开发了一大批旅游“新品、名品、精品”,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高邮湖渔家乐休闲游、仪征生态旅游等民俗观光系列产品,此外,汪氏小苑、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二号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园、市区古运河风光带、隋炀帝陵、玉器厂工艺美术景区、西郊森林公园、仪征登月湖旅游度假区、江都龙川广场等一批旅游新景点也正式对外开放。

扬州是国务院 1982 年首批公布的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古典园林兼具“南秀北雄”艺术风格。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 50 家,星级饭店 36 家。从 20xx 年开始扬州每年定期举办“烟花三月”旅游节和“二分明月”文化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0xx 年接待境外游客 12.8 万人次,创汇 5200 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 725 万人次,旅游收入 62.3 亿元。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三

大明寺地处城北蜀冈中峰,它以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依山面水,享有“淮东*胜境”的盛名。众多的文物古迹,迷人的山水景观,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高僧辈出,君王贤圣,骚人墨客,国内外风雅名流,曾云集于此,游览观光者无不流连忘返,虔诚祈求者,无不吉祥如意,福寿无量。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建“栖灵塔”,故“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

栖灵塔因皇帝诏令存放释祖之圣灵,使大明寺更具盛名,有栖灵寺之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刘禹锡与白居易于宝历二年(820xx年)二人同游扬州,赋诗《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内容是“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干;忽闻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可见当年诗人对栖灵塔的赞誉和游人之多。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后来观光者无不感慨叹息。 栖灵塔塔身方形,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内部木结构楼阁式,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风格仿唐,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两窗,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

塔高各层不一,总高度为70米。塔底层供奉四尊玉佛,面朝四方。这是缅甸仰光市市长吴哥礼于1996年赠送的,同时赠送的还有一尊高2.2米、长5.7米、重18口屯的卧佛,供奉在卧佛殿内。九层宝塔内绘制系列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组画体现尊师重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这是扬州画师李赖贤先生的作品。该塔设计气势雄伟,雄踞蜀冈,一年四季,特别是秋高气爽,游客登塔络绎不绝,扬州全城景观尽收眼底。 唐时,栖灵塔毁于雷火,宋代重建,不久又废圮。于后,寺名亦由栖灵寺复名大明寺。至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改名为“法净寺”。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从日本到中国展出,称之为“回国探亲”乃恢复大明寺原名。

与栖灵塔北台阶相接的甬道直通卧佛殿。卧佛殿为单檐殿庑式建筑,翘角飞檐,气势雄伟。卧佛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檐下正中处高悬“卧佛殿”金字匾,出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

在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的偏东位置上,也形成了一个南北中轴线的建筑群体,它就是以鉴真纪念堂正殿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群体,设计精妙,构制完美,堪称近今建筑的精品。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建,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今堂内还挂有“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的匾额,堂北檐挂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四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而得名,现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间建的。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传经授戒,该寺因此出名。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西园。按中部-东部-西部的顺序即可游览全大明寺。

沿着舒缓的台阶爬上山——山不高,海拔才28米,即来到大明寺的正门。山路两边有很多出售香火的小贩,不要买,外面的香是不准带入寺内的。请香在寺内,60元起,比较贵,你可以不烧香只拜一拜。

景区中部的主体寺庙建筑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牌楼、同时扮演着天王殿角色的山门、大雄宝殿。西路上主要看欧阳修,南边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的平山堂,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欧阳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北边是欧阳祠。东路南边是方丈室平远楼,北边是鉴真纪念堂,鉴真纪念堂东还有藏经楼。

其中鉴真纪念堂是大明寺最重要的建筑。鉴真曾六次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中国的佛教与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并最终圆寂于此寺,鉴真纪念堂于20世纪6、70年代建造时即模仿唐招提寺的样子。纪念堂前碑亭里立着刻有郭沫若题写的“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汉白玉碑。院子的正当中有一个石灯笼,为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所送,与唐招提寺中的另一个石灯笼是一对。纪念堂内供奉着楠木做的鉴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鉴真像,是他圆寂时的模样。纪念堂对面原来的晴空阁现为鉴真史料馆,可以从图文介绍中了解到鉴真的事迹。

景区东部的栖灵塔,原是隋朝皇帝杨坚为庆贺生日而建,现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复原重建的。塔高9层,里面供奉着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顶则可俯看整个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景色。栖灵塔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塔北的卧佛殿能看到来自缅甸的玉佛。

景区西部的后花园西园,因与乾隆下江南有关,又叫御园,园中和所有江南园林一样,假山、亭台楼阁林立,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东有乾隆御碑亭,立着三块乾隆御碑。湖中有天下第五泉,这个“第五”是唐代《煎茶水记》的作者张又新评的。乾隆御碑往南走一点,即能看到“第五泉”石碑和一口古井。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五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六

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其悠久历史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鉴真和尚曾在大明寺讲律传戒,名闻遐迩,为僧俗所景仰,有着崇高威望,享“江淮化主”之誉。为了兴隆佛教,弘法东洋,他接受日本僧人邀请,欣然率领众僧东渡扶桑。大师东渡弘法是义无反顾的。当时,他的弟子们因道路遥远,“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而犹豫踟蹰。鉴真却毅然决然:“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足见他的深远识见和坚强决心。

鉴真大师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却毫不灰心,决不退缩,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他的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令后人无比景仰与敬慕。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鉴真大师是传教弘法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最大的荣耀和骄傲。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栖灵塔自唐会昌三年(843)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而无栖灵宝塔,香客和游人深深引为憾事。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僧人可政募集资金建造了一座七级多宝塔。这座宝塔又于南宋时毁圮,自此,大明寺再也没有重建栖灵塔之举。

时值1980年,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大明寺僧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兴建。1988年,大明寺主持僧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择址奠基,仪式隆重,并立石为记。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赓续其志,募化资金,虔心操作,企求早日建成栖灵塔。

与栖灵塔北台阶相接的甬道直通卧佛殿。卧佛殿为单檐殿庑式建筑,翘角飞檐,气势雄伟。卧佛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檐下正中处高悬“卧佛殿”金字匾,出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

在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的偏东位置上,也形成了一个南北中轴线的建筑群体,它就是以鉴真纪念堂正殿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群体,设计精妙,构制完美,堪称近今建筑的精品。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建,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今堂内还挂有“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的匾额,堂北檐挂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七

现在我们再去瞻仰栖灵塔。有寺庙的地方必有塔,通常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别称。栖灵塔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初建,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国选址重建。瑞祥法师圆寂后,由能修法师主持栖灵塔的重建,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总造价达1000万元以上,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总高度为70米,建成后的栖灵塔气势雄伟,雄踞蜀冈,成为大明寺的标志性景观。登l塔顶,扬州景观尽收眼底。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江苏大明寺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江苏大明寺,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八

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 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 446 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 87.3 公里,主峰高 1133 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 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我将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南线上几处主要景观.

基本旅游线路(南线):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 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 素称"北国小江南".太清宫占地 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2500 平方米.庙宇共 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 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 农","轩辕"三帝.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 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 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 院.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 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 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 清幽.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 "上清", "下清", "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 "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 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 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 500 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 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 30 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 合成一道长约 30 米,宽约 5 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 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 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 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 1981 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 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青岛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家园.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辉映出青岛多彩的身姿,赤礁,细浪,彩帆,金沙构成青岛靓丽的海滨风景线,史文,宗教,民俗,乡情,节日庆典赋予青岛旅游丰富 的内涵.浓缩近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多国建筑,形成了 青岛中西合璧的都市风情.今日的青岛如此多娇,明天的青岛将更加美好.

"青山碧海映红楼,仿佛人在画中游,天上人间无觅处,岛城美景胜瀛洲".

大明寺导游词概况网篇九

各位朋友:

袁家界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北部,是镶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一颗明珠。袁家界名称相传来源于后唐时期,黄巢起义失败后,朝庭为彻底肃清乱党,四处张榜,捉拿反贼。当时黄巢手下有一名将士,姓袁,为躲避追捕,便来到了这远离人世的深山野岭——青岩山隐居,他在这里结庐为舍,垦荒种粮,并以自己的姓氏为这里命名,起名“袁家界”。

袁家界面积约1200公顷,平均海拔1074米,它东邻金鞭溪、远眺鹞子寨;南望黄石寨,连接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从山下往袁家界有两条通道,一是走“金鞭溪”中段上“乱窜坡”到“后花园”;另一条则是乘“世界第一梯”——百龙天梯至下坪,乘电梯上山只需3分钟时间,既轻松又安全,不仅这壮观的电梯工程奇观令人惊叹,更令人叫绝是当电梯驰出竖井的那一瞬间,一幅神奇的画卷直入眼帘,那列队森严,高大威猛的“天兵聚会”,就像是一支整齐、雄壮的仪仗队,正等待着您的“检阅”呢;电梯到达山顶,走出站房,举目远望,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画凌空突出,如海市蜃楼般悄然而至,这便是大家向往已久的“空中田园”。

袁家界风景以雄、奇、险、峻著称,在十多华里的环山游道上,沿途景色美不胜数。山上居住着一个村庄,几十家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他们勤劳善良,与世无争。在居户外面的墙壁上,挂满了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一串串红薯、土豆;屋内的火炕上,琳琅满目的挂满了腊肉、腊鱼、腊肠、腊豆腐等等。如有幸在他们家里做客,您将会享受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尊贵和殊荣,那令人唾涎欲滴的十大碗,那透着诱人醇香的土家米酒,会使您梦回故里,永世不忘!

从百龙电梯乘环保车前往“后花园”约需十分钟车程,沿途峰峦连绵,绿树成荫,中途会经过一片尚未开发的景区,山的名字叫“松子岗”。这里只有本地农民和少量的写生者曾涉足此地,但究其景观并不比其他景点逊色,整个“松子岗”灌木葱茏,山蕨遍野,沿一条幽径小路到达后山一山凹处,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嶂叠,万石窜空,婉如仙境,即似是而非;细观眼前,一石婷婷玉立,丹眼、娥眉、巧鼻、小嘴、盘发,秀丽的脸蛋,清晰的面容,这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吗?当地人都称她为“美女峰”。左边的石崖下,常年放置着几只筒状蜂箱,因为这里没有任何污染,蜜蜂采摘的都是原始花粉,天然水分,这种蜂蜜营养丰富,含钙极高,其中又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对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增长智力都具有极好的作用,特别是还具有防癌和治癌的功效,品一口这特殊的蜂蜜,会使您沁甜入脾,回味无穷……。

下车后小走几步,便是上山游道,再沿着左边的台阶下行50米,便可见一椭圆的石门,请大家屏住呼吸,不要出声:请看在门前的左上角,有一石突出,像一只凶猛的动物,但此时却特别安静,你看它四肢伏地,抿嘴翘鼻,闭目养神,感觉中似乎伴有轻轻的“鼾”声。大家没有想到吧,它可就是镇守后花园的雄狮啊?大家千万别吵醒它。透过石门往里看,这里真是别有洞天啊,您看那生意盎然的“盆景”,那似是而非的“假山”;那栉次枇邻的“屏风”、“壁画”、“雕刻”;那形状逼真的石桌、石椅;还有那川流不断的“小桥流水”……这是谁的“大宅院”呢?不是,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精美秀丽的“后花园”。进“后花园”往右走,在一石崖下有一条栈道,要猫着腰、低着头,方能过去,站在中间向对面大叫一声:“我爱你——”,将会有经久不息的回声从中传出,爱——你——,爱——你——,爱——你……这种释放会使您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感。

在“后花园”的对面,是一座巍峨的山峦,山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森林中常有野山羊出没,夜深人静之际,常能听到野羊羔“咩洋”地叫声,因此被称作“羊寨”。民国时期,此地曾为土匪占领,直到现地,山上还残留有卡门、暗堡、断壕、屋场、水井、碓臼、磨坊等残迹。粗大的松树上还留有土匪当年留下的“v”字型标志。站在“山寨”上,举目眺望,可看见金鞭溪全景,只见一条美丽的溪水从数百座石林中缓缓穿过,显得是那样的幽静、和谐。从“后花园”向前步行约100米,便是袁家界又一处绝世奇观——迷魂台,走上迷魂台,只见上百座山峦拔地而起,峰涌而至,它们姿态万千、气势非凡;有的似“天狗望月”,有的像“海螺出水”;有的像“将军列队”,有的如“一柱擎天”。几道山坳和屏障将这些山峦有序的分开,使这些石峰更显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在万道霞光的点缀下,显得蔚为壮观,不同凡响。这更像是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迷魂台”揽胜,真宛如仙境神游啊。

“后花园”至天下第一桥,有一条全长_多米的游道,路面多为白色的条石铺成,站在远处观望,很像一条白色的绸带打了两个结,一头系在“迷魂台”,一头第在“天下第一桥”。信步漫游,沿途可欣赏到“拜仙台”、“百丈绝壁”、“小洞天”、“情人谷”等别有情趣的景点,这里海拔不高,一般不受气候影响,慢慢品味,定会使您赏心悦目。“天下第一桥”是张家界“十大绝景”之一。也是袁家界的标志性景点,它是居于两山之间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桥,而两山原为一体,桥身是两山相连的关键部分,但因中间石质较为薄弱,由于风化、崩塌作用的影响,又经过日晒雨淋、流水洗刷、山洪冲击,久而久之,终于形成今天这一特别的奇景……。

“天下第一桥”桥面宽两米,厚四米,跨度为二十多米,高度为三百多米,是世界是迄今为止所发现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桥。纵观桥下,只见白云飞渡,奇峰突出;才一举目,已不觉心旷神怡。放眼对面,便是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那高高矗立的“六奇阁”在阳光下更是显得褶褶生辉,在黄石寨与袁家界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峡谷将两山隔开,峡谷中有一条小溪水,溪水边万木争春,姹紫嫣红,溪水从“天下第一桥”下面淙淙流过,这便是有名的“沙刀沟”。

说到“沙刀沟”的来由,我该为大家讲个传说故事了。相传在很早以前,在袁家界住着婆孙三人:爷爷、奶奶和七、八岁的小孙女,小女孩父母早逝,她从未享受过幸福和快乐。从小就帮爷爷、奶奶担负起沉重的家务活和体力活,爷爷、奶奶对她管得可严了,她每天都得扫地、抹灰、洗衣服、扯猪草,还得去砍柴禾。一天,小女孩子砍柴回来,爷爷和奶奶因为没有看到小孙女把刀带回家,便厉声地责问她:“鬼丫头,你把沙刀丢哪去了,找不到,今天就不要回家!”可怜的小女孩含着眼泪一个人上山寻刀,太阳下山了,天越来越黑了,树林中传来野兽、怪鸟的叫声,小女孩惊恐地望着四周,她好害怕,可她不敢回家。她在黑夜中跌跌撞撞地走着,突然一脚踩空,小女孩从“天下第一桥”掉下了深渊,小姑娘带着惊骇,带着恐惧,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原本属于她的世界,只有山谷在为她哀恸,只有风儿在为她哭泣。不知何时,从山谷中飞出一只小鸟,边飞边发出凄凉的哀叫:“公叨叨,婆叨叨,掉把弯刀”,人们后来把这种鸟叫做“刀刀鸟”。据说是那小女孩的灵魂转化而成的,直到现在,当地人还常常在深夜听到她的哀叫,有人为纪念落崖的小女孩,便把这条峡谷起名叫“沙刀沟”,也有叫做“畲刀沟”的。

离开“天下第一桥”,乘环保车继续前行,10分钟后,便又是一处最佳景点——天悬白练,下车后沿公路直下,走数百个台阶,往右边观赏:有一道急流从200多米高的绝壁上飞泻直下,涓流如练。盛夏多雨时,瀑布直冲壁下石坎,水珠飞溅半空后复跌落谷底,洒落至10余米外,声如闷雷。常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一道道的彩虹,如遇一阵清风吹过,便见金光万点,飘飘洒洒;又仿如六月飞雪,迎风飞舞;真给人一种清心洒脱,静如止水般的意境啊。好了,各位朋友,袁家界的美景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原袁家界之行留给您永远美好的回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