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3 03:09:02 页码:11
最新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优秀13篇)
2023-09-23 03:09:02    小编:ZS文王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一

人们也许会说哈佛是天堂,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机遇和好运——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幸在她漫长而成功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有责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属于我们的挑战,践行哈佛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我准备今天演讲的时候, 我想到了音乐剧《汉密尔顿》中最后那首歌里的问题: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是你,你要来讲述你的故事!

这就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说的话:讲你自己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新秩序的崭新故事,这是每一代人的任务,也是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任务。你在哈佛所接受的文理博雅教育,将会用以下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你去完成这项任务。

“听别人的建议,做你自己的决定”

讲述你的故事意味着发现你自己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认为你的谁。你要参考别人的意见,但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讲述一个别人定义好的或别人希望听到的故事,那太容易了。

哈佛的传奇人物之一、可敬的彼得·戈麦斯教授曾说:“不要让任何人替你把话说完。”

戈麦斯教授自己经常“自相矛盾”,令人难以捉摸,但永远忠于他自己:他是一位剑桥市的共和党人(注:在哈佛所在的剑桥市,共和党是少数派);他是一位浸礼会的牧师,但同时是个同性恋(注:基督教大多不支持同性恋);他是朝圣者协会的会长,同时又是一位黑人(注:朝圣者协会白人居多)。

他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他不为外人的期望牵挂束缚。他说:“我的不同寻常,让开启新的对话变为可能。”

“开启与他人的对话,倾听他人的故事”

开启新的对话,这是我的下一个重点。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只关注我们自己。讲故事是与他人对话,借此探寻更远大的目标、探索其他的世界、探究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真空的大泡沫。

如果我们只讲述单一的故事,那将是危险的,就像诺大的场地只有一个逃生口,令所有人变得异常脆弱。单一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它是不完整的。所有的故事都很重要,不能把单一角度的故事变成唯一的故事。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安和不确定中,不断修正你的故事”

这也引出了最后一个重点:不断修正。每个故事其实都只是一个草稿,我们连最古老的传说都会不断拿来重提——不管是汉密尔顿将军的故事、美国独立战争的史诗、亦或是哈佛自己的历史。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周遭的世界,并不断去改变。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在毕业典礼上为我们演讲,他就曾经这样解释他创作的基石:“恐惧是我的动力。当我濒临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也是我遇见最好的想法的时候。”

大学,不正是这样一个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挑战、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不确定性的地方吗?

就这样,大学四年间,你都一直在学习重新讲述你的故事:寻找你自己的声音,将自己放入一个故事中——无论是对气候变化采取反抗行动,发现你对统计学的热衷,还是发起了一项有意义的运动,你亲眼目睹故事不断被重新讲述。

“不要妥协,直奔你的目标”

这些年,我一直在告诉大家:

追随你所爱!

去从事你真正关心的事业吧,无论是物理还是神经科学,无论是金融还是电影制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里去吧。这就是我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1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你总可以再绕回来。

所以在这里,我想祝贺你们,20xx届的哈佛毕业生们。别忘了你们来自何处,不断改变你的故事,不断重写你的故事。我相信这项任务除了你们自己,谁也无法替你们完成!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二

度过欢乐的假期,沐浴着和煦的微风,今天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那么你20xx清华大学开学典礼老师要说些什么内容有兴趣吗?下面就由本站小编为你带来清华大学教授20xx开学演讲稿,希望你喜欢。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带着激动与期待、怀着憧憬与梦想走进了清华园。首先,我要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你们将从此在清华园开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学长曹禺先生晚年回忆大学岁月时,曾饱含深情地写到:“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我也想起,我们1920级学长、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在弥留之际对护士不停地说:“这里是清华大学。”那时先生还想到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工作和生活了20xx年的清华,一定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你们踏着先辈的足迹走进清华园,也许你们在卧谈时会分享漫步主干道的惬意,谈论参观图书馆、实验室的兴奋;也许你们会被荷塘的一汪秋水所吸引,被自习教室的一片宁静所感染。的确,清华是最美的,但清华的美不仅在于她融古典和现代、汇东方与西方的建筑,也不在于校园的千多种树木和数不清的花草,而在于她始终拥有一批传播知识、启蒙思想、激励精神、探索未知的大师和学者。正是有他们的启迪和引领,清华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造就了一代代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正如清华老校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清华颂》中深情地写道:“清华园,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回忆起清华园,就像回忆我的母亲。”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想。

一是学会“做人”,做诚信的人,做实干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朱镕基学长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在校时,电机系主任章名涛先生的一席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正所谓“为学先为人”,你们进入清华,首要的是学会做人。清华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诚信、严谨,不光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种修为。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大家更要记住,百年清华始终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相联、荣辱与共,进入清华人的行列就肩负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为此,同学们要恪守行胜于言的校风,发扬清华人的实干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将来像前辈清华人一样,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

二是学会“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善于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青年时代是最具有创造活力的阶段。大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时候,大家都会对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充满好奇,你们也会遗憾地发现这些泡泡只能维持几秒钟。但你们的师兄、航天航空学院的杨锦同学,上学期参加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时,用微纳米颗粒做出了一种“永久的泡泡”,到现在,这个“泡泡”已经维持了几个月,它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泡泡”。这个看似充满童趣的发现,却可能对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这样的故事,在清华无处不在。正是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清华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期间都会加入各种科技兴趣团队和学生社团,并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些同学之所以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因为他们不局限于传统和常规的思维范式,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独立性。陈寅恪先生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我写信希望同学们独自来学校报到,就是希望大家从独立生活开始,进而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才能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是学会“珍惜”,珍惜青春,珍惜健康,珍惜友谊。大学时代,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前段时间,我去看望102岁的杨绛老学长,她回忆起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她说,钱先生在清华求学4年,几乎把所有假期都用来读书,连附近的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人们都说钱钟书先生有“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殊不知,他入学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正是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读,才成就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大师。同学们,大学期间,无论你们饱览群书、潜心学问,还是投身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只有珍惜青春、珍惜时光,而不是痴迷游戏、沉迷玩乐,才能让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大家要爱惜身体、珍视健康,不要整天宅在宿舍,注意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清华,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将来做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不算合格的清华人。我还想提醒你们,要珍惜友谊、热爱集体,结交诤友、共同进步。西南联大时期,杨振宁、黄昆和张守廉三个人同住一间宿舍,学习成绩都很好,整天形影不离,常在一起讨论学术、辩论问题,被称作西南联大“三剑客”,他们也由此成为几十年的好友。其实,人格独立和公共生活并不矛盾,只有关心同学、融入集体,才能使你们走出自我、懂得包容,体谅他人、关注公益,收获友谊和快乐,砥砺团队精神,将来能够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团结更多的人成就大的事业。

亲爱的同学们,昨天,你们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今天,你们已经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的磨练,经过清华精神的洗礼,几年后告别清华园的时候,你们也必将是最优秀的!

祝愿你们度过一段充实、精彩而富有意义的大学时光!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3300多名20xx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在清华园里扬起理想的风帆,挥洒绚烂的青春!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你们和很多年青人一样都有一个清华梦。在你们之中有一位叫索朗旦增的同学,他的家在西藏靠近边境的浪卡子县,他经历了47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后来到清华,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他第一次走出西藏。索朗旦增家境贫寒,在拉萨上中学期间每年只回家两次,靠奖学金和助学金完成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祝贺索朗旦增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也祝贺全体20xx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体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在清华,你们将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有机会到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在更具柔性的培养体系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在清华,你们可以在200多个兴趣社团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里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我相信,你们将在清华收获最美好的大学生活。1981年,70岁高龄的季羡林学长在散文《清华颂》中写道:“春的信息,在清华园要比别的地方来的早”,“清华园却不仅仅是像我的母亲,而且像一首美丽的诗,它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确实,在所有校友心里,清华永远是美丽的。今天,我想对你们说,“有你的清华会更美!”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你们可以发现园子里“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的诗情画意。秀美安谧的环境确实能涤荡人的心灵,让人憧憬、引人遐思。今年,同学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我送给你们的书—《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亨利·梭罗的不朽名著,讲述了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作者在瓦尔登湖边远离尘嚣、简朴至极的生活和瓦尔登湖随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当时的美国,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人们把追逐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目标。梭罗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反思,他不屈从于庸俗的现实,追求生活的本真,最终收获了超凡高洁的思想。一个多世纪后,我们仍能从《瓦尔登湖》中获得灵魂的滋养。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

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在我心中,清华园的美丽景象还应该包括:繁花落叶间教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藤影荷声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校长与师生谈心论道。我相信,宁静的清华一定会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已经迈进清华的大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此展开。我想,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追问本心。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坚守初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们会面对很多选择,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抵御诱惑,才能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刚刚毕业的20xx级经管学院本科生卢昌婷,进入大学后被戏剧的魅力所折服。她加入话剧队编剧组,创建音乐剧社,坚持早上7点朗读莎士比亚、易卜生、曹禺的作品……毕业时,面对进入投资、互联网领域工作的机会,她最终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戏剧专业深造。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卢昌婷同学就一定能够抵达梦想的彼岸。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笃学砥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安静的内心。只有心无旁骛、潜心笃学,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超越自我、升华人生。清华校友、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因沉迷于数学而被称为“呆子”,他在追梦数学的传奇人生中,以“人家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心安”的精神刻苦钻研,成为中国解析数论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同学们,勤奋是理想的阶梯,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你们就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三

2007年07月16日 星期一 下午 07:0

3开悟,佛学上讲的觉悟,我们普通人称为开悟。开悟是把生命看透但不看破。开悟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养成一种习惯,发现生活的美好方面。

今天下雨了,道路拥挤,司机都着急,有的人急得直骂。感恩吧,北京缺水,下雨空气湿润有益健康;今天刮沙尘暴了,烦透了,感恩吧,正因为有沙尘暴,才知道美好天气的可贵。要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现实。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聪明。这孩子怎么这么笨呢?除了有一个好体格,啥都不会。孩子有一个好体格不错了,有的孩子还是残疾人呢。如果你身上有一个小毛病,你要想别人有一个大毛病;如果你有一个大毛病,你要想别人的毛病终身治不好;如果你的毛病终身治不好,你也不要痛苦,有人带着跟你一样的毛病,但他已经死了。如果你实在想不开,就参加一次别人的葬礼。有人说,在葬礼上我绝对想开了,但过两天就忘了。我对这些人的忠告是,再参加一次别人的葬礼。人都希望两个时刻隆重,婚礼和葬礼。有人说,我结婚的时候,自己没什么本事,家里也没什么地位,没有多少人参加我的婚礼;现在有本事了,参加我葬礼的人一定多。我告诉你,不一定,参加葬礼的人数往往取决于当天的天气。

要学会欣赏每个瞬间,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有人压力一大就去算卦,聪明人不算卦。算卦的目的是要算一个好的未来,万一算了一个差的未来怎么办?你就惨了,不是你的未来差而是你自己努力把它变差。要相信通过努力,自己的未来没有问题。

第二步:宽容过去

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不原谅等于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有两个和尚下山化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条河,河边有一个靓丽女子,女子不敢过河。老和尚有心想去帮她,又怕别人说闲话,小和尚毫不犹豫把女子背过河去。快到庙的时候,老和尚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子?小和尚说,我已经把她放在了河边,你怎么还背着她啊?有一个人养一条狗,名字叫放下,另外一个人也养了一条狗,名字叫开心。时刻提醒自己要塑造阳光心态。

帮了别人的忙要立刻忘掉,不要把自己对别人的恩惠成为别人的包袱,要打开鸟笼,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第三步: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

如果有柠檬,就做柠檬水。这里面有两层涵义,第一,柠檬就是挤水的;第二,你别嚷嚷怎么没有苹果、香蕉啊?利用现有的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吧!为你的选择全力以赴,你不会后悔。心在曹营不投入,你将失去另一个机会,你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未来的进步的阶梯。

我眼睛长得比较大,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一有什么演出节目,老师就让我参加,所以在我的档案里写着,此人会表演。到了清华大学还是把我抓出去演节目,因为档案里写着呢。老师一让我演节目,我就生气,心想别人在学习,让我演节目,我要花时间排练,演得好是应该的,演得不好都是我的错。等到了在清华大学当老师的时候,我突然醒悟了,原来老师就是一个演员,老师讲课就是在演节目。我讲课为什么受人欢迎?主要得益于学生时代无意识锻炼的舞台表达能力。如果当时有人点拨我一下,我当时不会那么痛苦,那么无奈。我当时如果很快乐,现在肯定更优秀。

第四步:服务他人。

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需要。成功的企业家最终走向慈善家。当年李嘉诚到清华大学参观,陪同他的是当时的校长王大中。王大中给李嘉诚介绍,这个楼是谁捐的,那个楼是谁捐的,那边那个楼又是谁捐的。李嘉诚先生受到了强烈地刺激,他对王大中说,我要捐一个最大的。

有人说,前半生赚钱,后半生捐钱,确实是这样的。有人把生命比作一团火,我向生命之火取暖,当火熄灭的时候,我就该走了。当你不再为这个世界付出的时候,就是你关闭生命之火的时候,这就是开悟。

有时要定一些格言来激励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放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你不能做成你想做的一切,你只能做成你想做的一点。

活在当下,未来导向,向下比较,就能使你每天获得阳光心态。

校庆学术报告:科学研究方法漫谈(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俊培教授)

校庆学术报告——科学研究方法漫谈

题目:科学研究方法漫谈

报告人:吴俊培 教授

时间:5月12日 15:00

地点:图书馆报告厅

常熟理工学院

2008年5月11日

报告人简介:

吴俊培教授,男,汉族,江苏苏州人,1947年1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9月至1975年7月在苏州地区师范学校理化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于原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武汉市财政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俊培教授在财政基础理论和财政宏观调控理论等学术领域颇有建树,率先提出应把财政区分为微观财政和宏观财政两个分支,构建宏观财政框架;提出公共商品是财政学中的核心概念,政府决策和市场统一的基础是效率市场等观点;率先运用效用函数分析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问题,为我国财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出访日本、德国和美国,多次登上国际讲坛,被誉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五

大家好!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三千多新生为了一个共同的成长目标齐聚x学院。你们是学校的生力军。随着你们的来到,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学年开始了。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对同学们经过长期努力,严格选拔,如愿步入大学殿堂表示衷心地祝贺和热烈地欢迎。

同学们,你们的成功无疑还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初中高中母校的栽培,特别是你们父母的辛勤的汗水,借此机会也请你们向辛勤培育你们获得初步成功的家长和老师们转达诚挚的问候。“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天津商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快速起来的年轻高等学府,现已成为工、管、经、法、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学校。她拥有一支实力很强的科研教学队伍,专职教师700多人,她同时拥有来自全国30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6000多名莘莘学子,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在12个研究生领域、31个本科领域共同学习,这里是人才汇集的地方,是播种未来的地方,也是收获智慧的地方。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出建设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文理相兼、结合的多科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型工商大学和以特色办学保质量把事业做大,以重点学科创品牌把学校做强的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复合型、适用型人才,成效显著,令人振奋,也为社会所关注。各位新同学,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希望你们珍视现在,向往未来,学业有成,也希望你们做学校的主人,为学校的发展增辉。在此,作为大学校长谈几点认识与你们共勉:

一、做一名现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立身处世之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立身的本质,是成才的导向。对民族、对社会、对未来家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立身之内涵、成才之起码条件。学校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既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任务。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加强修养,在人生这个重要时期塑造好真、善、美的心灵与健全人格。

二、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把握好成才之路。

大学本科阶段是由基础知识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转型的关键时期,它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同学们要在四年的时光中学会“学习”,开发潜能,这是成才的关键。为适应知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形势要求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学校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使学生修好本专业的同时,选修跨学科课程,甚至获得第二学历、第二学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发挥 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并可能在两种知识的结合中产生出高人一筹的能力。

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性人才,就是将在外语、数学、和法律等重要基础课程上加大师资和财力的投入,让学生在大学充分地学到离开这个年龄段和学校难以学好的必需知识。为今后更新知识、转换专业、调整发展方向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这两种人才是我们办学特色之一,它的基本目标是让我们的毕业生有更宽的就业门路和在社会上获得稳定的良好位置和待遇。原创文章,尽在本站网。

三、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准备好多种能力。

同学们要以祖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做成功人为目的,提早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科学、宏观规划,对自己学习时代进行周密设计,对自己生涯进行理性决断,从而绘制切实可行的蓝图。建议你们在这张蓝图上绘入创新思维的能力;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情报的能力;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社会交往处理公众关系的能力。同学们,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机遇和挑战扑面而来。

我们可以感到惊人的发展速度。变化太快的世界,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困惑,同时也带来了人才价值大大提升的机会,因此,只要你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在眼前。同学们,今天,你们选择天津商学院是迈向新的人生历程的起点,我想四年后,当你们满载收获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时,将无悔于今天的选择,必定也会为自己获得的成功和亲历天津商学院的变化与发展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为个人、为事业、为集体、为学校的未来拼搏、奋斗!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六

爱情就像脚上的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赤脚走路是什么滋味骗人有风险,说慌要谨慎。不要爱上年纪小的男人,他会把你当成爱情学校,一旦学徒圆满,便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你。

开悟--清华大学教授演讲稿

2007年07月16日 星期一 下午 07:03

开悟,佛学上讲的觉悟,我们普通人称为开悟。开悟是把生命看透但不看破。开悟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养成一种习惯,发现生活的美好方面。

今天下雨了,道路拥挤,司机都着急,有的人急得直骂。感恩吧,北京缺水,下雨空气湿润有益健康;今天刮沙尘暴了,烦透了,感恩吧,正因为有沙尘暴,才知道美好天气的可贵。要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现实。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聪明。这孩子怎么这么笨呢?除了有一个好体格,啥都不会。孩子有一个好体格不错了,有的孩子还是残疾人呢。如果你身上有一个小毛病,你要想别人有一个大毛病;如果你有一个大毛病,你要想别人的毛病终身治不好;如果你的毛病终身治不好,你也不要痛苦,有人带着跟你一样的毛病,但他已经死了。如果你实在想不开,就参加一次别人的葬礼。有人说,在葬礼上我绝对想开了,但过两天就忘了。我对这些人的忠告是,再参加一次别人的葬礼。人都希望两个时刻隆重,婚礼和葬礼。有人说,我结婚的时候,自己没什么本事,家里也没什么地位,没有多少人参加我的婚礼;现在有本事了,参加我葬礼的人一定多。我告诉你,不一定,参加葬礼的人数往往取决于当天的天气。

要学会欣赏每个瞬间,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有人压力一大就去算卦,聪明人不算卦。算卦的目的是要算一个好的未来,万一算了一个差的未来怎么办?你就惨了,不是你的未来差而是你自己努力把它变差。要相信通过努力,自己的未来没有问题。

第二步:宽容过去

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不原谅等于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有两个和尚下山化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条河,河边有一个靓丽女子,女子不敢过河。老和尚有心想去帮她,又怕别人说闲话,小和尚毫不犹豫把女子背过河去。快到庙的时候,老和尚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子?小和尚说,我已经把她放在了河边,你怎么还背着她啊?有一个人养一条狗,名字叫放下,另外一个人也养了一条狗,名字叫开心。时刻提醒自己要塑造阳光心态。

帮了别人的忙要立刻忘掉,不要把自己对别人的恩惠成为别人的包袱,要打开鸟笼,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第三步: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

如果有柠檬,就做柠檬水。这里面有两层涵义,第一,柠檬就是挤水的;第二,你别嚷嚷怎么没有苹果、香蕉啊?利用现有的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吧!为你的选择全力以赴,你不会后悔。心在曹营不投入,你将失去另一个机会,你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未来的进步的阶梯。

我眼睛长得比较大,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一有什么演出节目,老师就让我参加,所以在我的档案里写着,此人会表演。到了清华大学还是把我抓出去演节目,因为档案里写着呢。老师一让我演节目,我就生气,心想别人在学习,让我演节目,我要花时间排练,演得好是应该的,演得不好都是我的错。等到了在清华大学当老师的时候,我突然醒悟了,原来老师就是一个演员,老师讲课就是在演节目。我讲课为什么受人欢迎?主要得益于学生时代无意识锻炼的舞台表达能力。如果当时有人点拨我一下,我当时不会那么痛苦,那么无奈。我当时如果很快乐,现在肯定更优秀。

第四步:服务他人。

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需要。成功的企业家最终走向慈善家。当年李嘉诚到清华大学参观,陪同他的是当时的校长王大中。王大中给李嘉诚介绍,这个楼是谁捐的,那个楼是谁捐的,那边那个楼又是谁捐的。李嘉诚先生受到了强烈地刺激,他对王大中说,我要捐一个最大的。

有人说,前半生赚钱,后半生捐钱,确实是这样的。有人把生命比作一团火,我向生命之火取暖,当火熄灭的时候,我就该走了。当你不再为这个世界付出的时候,就是你关闭生命之火的时候,这就是开悟。

有时要定一些格言来激励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放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你不能做成你想做的一切,你只能做成你想做的一点。

活在当下,未来导向,向下比较,就能使你每天获得阳光心态。

校庆学术报告:科学研究方法漫谈(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俊培教授)

校庆学术报告——科学研究方法漫谈

题 目:科学研究方法漫谈 报告人:吴俊培 教授

时 间:5月12日 15:00 地 点:图书馆报告厅

常熟理工学院

2008年5月11日

报告人简介:

吴俊培教授,男,汉族,江苏苏州人,1947年1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9月至1975年7月在苏州地区师范学校理化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于原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武汉市财政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俊培教授在财政基础理论和财政宏观调控理论等学术领域颇有建树,率先提出应把财政区分为微观财政和宏观财政两个分支,构建宏观财政框架;提出公共商品是财政学中的核心概念,政府决策和市场统一的基础是效率市场等观点;率先运用效用函数分析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问题,为我国财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出访日本、德国和美国,多次登上国际讲坛,被誉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七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为20xx级的本科新生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向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呕心沥血哺育你们健康成长的父母亲人和中学老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同学们,你们今天走进的这座校园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每年都有一批像你们一样,来自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国的最优秀的精英学子加入进来,传承着北大优秀的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令古老的燕园永葆青春;更有一代又一代北大人走出象牙塔,把母校科学民主、追求真理的种子传播开去,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是一块圣地。她诞生于民族危亡、内忧外患的危难之秋。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综合国立大学,自建校之日起,北大就被赋予了变法维新、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在她120xx年的历史长卷中每一页都写满了北大人前仆后继,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富强所做的不懈求索和拼搏。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阵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都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无论是“一二.九”运动回荡在红楼的振臂疾呼——“北大,起来!”,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无论是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大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解放、振兴与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北京大学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是一座崇高的学术殿堂。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中间有我们的老校长严复、蔡元培、马寅初先生;哲学大师冯友兰、张岱年先生;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恩师吴大猷先生,还有王竹溪、周培源先生等。当然还有现在仍活跃在学术前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校友和教师中涌现出了400多位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中邓稼先、郭永怀、周光召、于敏、朱光亚等12位科学家是北大校友。新人口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成果和科技成果在这里诞生。自20xx年我国设立国家科技奖以来,北大共获得20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均位列全国高校之首。在六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有三位是北大的教师或校友,他们是我校的王选院士、中科院的黄昆院士和吴文俊院士。

北大更是莘莘学子的乐土。我校文理医并重,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学科优势明显;这里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图书馆老馆改造工程已经竣工,过几天学校将举行仪式,启动图书馆老馆的使用,届时图书馆将拥有5000多个座位;我校有良好的教学和试验条件,规划中新教学大楼已经启动;这里大师云集,精英荟萃,人文气息浓郁、学术气氛活跃;未名湖的波光塔影、勺海的荷塘垂柳、燕南园的曲径幽深,无不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北大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在册的学生社团有上百个,其中山鹰社、爱心社等学生社团已发展成为北大的品牌社团,其影响力已经走向社会。北大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国际交流活动十分活跃,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莅临北大;北大已经与世界各地的2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级交流合作关系,斯坦福大学分校、北大-耶鲁暑期学校、北大-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等众多学生交流项目,为同学们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xx年在北大百年校庆典礼上,当时的在致词中说,中国需要建设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随后,在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下,北大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即“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都在为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工作,在座的同学们应该为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从此刻起,你们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大人”,正如谢冕先生在《永远的校园》中写到的:“一旦佩上北大校微,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因为这里是一块圣地。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百年北大所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崭新的内涵。“北大人”这个光辉的名字,不仅代表着智慧和才华,更代表着时代先锋的责任和追求卓越的信念。此时此刻,当你们即将掀开人生的崭新一页的时候,作为校长我对你们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当年蔡元培老校长就曾经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就是因为北大人这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大人的使命在于传播真知,启迪智慧,繁荣学术,服务社会。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把业务学习与崇高理想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

第二,北大具有兼容并包、学问至上的优良传统。今天的北大,文理医并重,在跨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学的学习不仅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北大的四年学习时光,充分利用好北大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拥有广阔的知识面,训练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而且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为你们将来适应社会变革,不断自我完善,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第三,求真求知与人生修养并重是我校的一贯传统,希望大家不仅要注重知识养料的汲取,而且要重视锤炼自己的品格,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充分利用北大学科齐全、思想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善于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大家不仅要谦虚谨慎,学会求知;更要戒骄戒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第四,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大学生了,大学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希望同学们能够注重培养几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自我定位的能力;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学们,下一个满月就是中秋节了,我想大部分同学今年将不能与父母亲人共度佳节,这也许是你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呵护,独自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过你们并不孤单,这里有和蔼可亲的老师,热情开朗的师兄师姐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尽快熟悉新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同学们,从你们背着行囊,告别家人,踏进北大校门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已经成为这所百年名校的崭新一员,你的生命中将永久地烙下北大的印记,从此你将享受这印记带给你的荣耀和成就感,与此同时,你更将承担它带给你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同学们,四年的时光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漫长,希望你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胸怀国家,心系人民,为创造北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无愧于时代与历史的贡献!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八

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相聚在这熟悉的校园,今天我们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那么你想知道教授在清华大学要如何发言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推荐清华大学教授邱勇开学演讲词,希望你喜欢。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300多名20xx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你们也是我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后,迎来的第一批本科生。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你们在美丽的清华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是1983年进入清华的。我知道,无论那时还是现在,能够来到清华上学都是不容易的,你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昨天在新生报到的现场,我见到了来自甘肃的韩储银同学,他出生在农村家庭,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小学时,他每天上学要翻两座山、蹚一条水沟;初中时,冬天夜里在没有暖气的宿舍里冻得睡不着,他就去操场上读书;高中入校时,他被毕业生光荣榜上“清华大学”四个鲜红的大字吸引,从此立下“上清华”的志向。今年他入选清华“自强计划”,并在高考中获得全省理科第三名。祝贺韩储银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同时也祝贺全体20xx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确实,“上清华”曾是你们最大的向往。今天你们走入清华,并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耳濡目染“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与传统,亲身体会清华人特有的精神与气质。在清华,你们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更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在清华,你们将与许多优秀的伙伴砥砺同行,并在集体中学会互助互爱,感受友谊的珍贵。清华严谨的学风会帮助你们不断增长才干,充实自我。按照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学校将为你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你们中很多同学将有机会到海外交流学习,你们将在兴趣团队、创客空间、x-lab等创意创新创业“三创”教育平台上,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丰富的社会实践、多彩的文体活动、多样的志愿服务都将成为你们挥洒青春激情的舞台。清华足够大,就看你的梦想有多大!新的生活需要树立新的理想。你们被清华录取后,我送给你们的礼物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该书讲述了少平、少安等许多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书中写到,“只有决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少平、少安所处的时代对你们而言可能是陌生的,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时代都是相似的。理想是什么?理想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理想就像人生的发动机,有了它,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3300多名20xx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在清华园里扬起理想的风帆,挥洒绚烂的青春!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你们和很多年青人一样都有一个清华梦。在你们之中有一位叫索朗旦增的同学,他的家在西藏靠近边境的浪卡子县,他经历了47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后来到清华,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他第一次走出西藏。索朗旦增家境贫寒,在拉萨上中学期间每年只回家两次,靠奖学金和助学金完成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祝贺索朗旦增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也祝贺全体20xx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体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在清华,你们将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有机会到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在更具柔性的培养体系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在清华,你们可以在200多个兴趣社团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里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我相信,你们将在清华收获最美好的大学生活。1981年,70岁高龄的季羡林学长在散文《清华颂》中写道:“春的信息,在清华园要比别的地方来的早”,“清华园却不仅仅是像我的母亲,而且像一首美丽的诗,它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确实,在所有校友心里,清华永远是美丽的。今天,我想对你们说,“有你的清华会更美!”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你们可以发现园子里“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的诗情画意。秀美安谧的环境确实能涤荡人的心灵,让人憧憬、引人遐思。今年,同学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我送给你们的书—《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亨利·梭罗的不朽名著,讲述了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作者在瓦尔登湖边远离尘嚣、简朴至极的生活和瓦尔登湖随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当时的美国,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人们把追逐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目标。梭罗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反思,他不屈从于庸俗的现实,追求生活的本真,最终收获了超凡高洁的思想。一个多世纪后,我们仍能从《瓦尔登湖》中获得灵魂的滋养。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

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在我心中,清华园的美丽景象还应该包括:繁花落叶间教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藤影荷声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校长与师生谈心论道。我相信,宁静的清华一定会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已经迈进清华的大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此展开。我想,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追问本心。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坚守初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们会面对很多选择,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抵御诱惑,才能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刚刚毕业的20xx级经管学院本科生卢昌婷,进入大学后被戏剧的魅力所折服。她加入话剧队编剧组,创建音乐剧社,坚持早上7点朗读莎士比亚、易卜生、曹禺的作品……毕业时,面对进入投资、互联网领域工作的机会,她最终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戏剧专业深造。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卢昌婷同学就一定能够抵达梦想的彼岸。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笃学砥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安静的内心。只有心无旁骛、潜心笃学,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超越自我、升华人生。清华校友、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因沉迷于数学而被称为“呆子”,他在追梦数学的传奇人生中,以“人家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心安”的精神刻苦钻研,成为中国解析数论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同学们,勤奋是理想的阶梯,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你们就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在《人月圆·梅》这首词中写到“殷勤唤起,大地清华”,这里“清”意味着纯洁、安详,“华”意味着茂盛、希望。同学们,从今以后,美丽的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 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九

让我们以开学典礼作为新的起点,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去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吧。那么你对清华大学开学老师要怎么发言有兴趣吗?下面由本站小编向你推荐清华大学教授20xx开学典礼演讲词,希望你满意。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魏一凡。很荣幸在这里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在这翻开人生新篇章的时刻,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向一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家长表达最真挚的感恩和敬意!

当然,我们也要为自己默默鼓掌,每一个有机会在园子里学习生活的清华学子,在旁人看来,或许都是一部传奇,都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然而,只有一路走来的我们深深知道,唯有梦想和坚持,以及在每个选择面前都拿出了“舍清华其谁”的果敢,我们才骄傲地站在了这里。

在这奋斗的过程中,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曾经都将清华园的照片贴在书桌旁,但那只是用来激励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然而,随着一次次的接触,清华在我心中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内涵。她蕴藏着情怀的厚重与理想的光芒,使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沉静。在暑校期间我曾听学长讲起赵家和老师,老师最爱教书,毕生勤俭,却默默地为贫困学生捐助了1500万。这让我想起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用最简朴的生活容纳着一颗丰富而深刻的心灵。

这种沉静朴实的生活与脚踏实地的态度,或许会给我们略显浮躁的社会风气带来一阵清风。在飞速发展转型的当下社会,人们常常急于找寻捷径敲开所谓“成功人生”的大门,却难以潜心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中。有人不乏失望地说,名牌大学的学生正在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生命还有其本应深刻和有意义的内涵吗?钱包鼓胀了,物质丰富了,思想和精神却愈发地麻木和萎缩。

在这样的潮流中,我也曾以为大学生活的意义就全在于分数,可是当我投入到一次次社会活动中,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也隐约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去年,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当我聆听着老兵平静地叙述那段沉痛的回忆,就仿佛看到了残酷时代的鲜血淋漓;当我徘徊在遇难者名单墙前,就仿佛听到那曾经鲜活的生命在哭泣,这些场景都深深触动了我。今天,我们已成为清华的学子,我们的肩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成败,更是与脚下这片深沉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

于是,我的心中便有了一个实业强国的梦想。虽然祖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可是当前的“中国制造”中,我们还有很多落后于人,甚至受制于人的地方。来到清华,有了前辈们的精神感染,我决心在机械学院刻苦钻研、不断精进,在我们这代实现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之梦。这样的历程,想想就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正如马克思所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能投身到增添人类幸福的劳动中去,我们所获得的就不只是局限的、自我的乐趣,而更与千百万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相遇在美丽的清华园,相信我们在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里,都将找到和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

站在这梦开始的地方,此刻,我想大声说:清华,我们来了!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3300多名20xx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在清华园里扬起理想的风帆,挥洒绚烂的青春!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你们和很多年青人一样都有一个清华梦。在你们之中有一位叫索朗旦增的同学,他的家在西藏靠近边境的浪卡子县,他经历了47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后来到清华,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他第一次走出西藏。索朗旦增家境贫寒,在拉萨上中学期间每年只回家两次,靠奖学金和助学金完成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祝贺索朗旦增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也祝贺全体20xx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体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在清华,你们将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有机会到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在更具柔性的培养体系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在清华,你们可以在200多个兴趣社团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里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我相信,你们将在清华收获最美好的大学生活。1981年,70岁高龄的季羡林学长在散文《清华颂》中写道:“春的信息,在清华园要比别的地方来的早”,“清华园却不仅仅是像我的母亲,而且像一首美丽的诗,它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确实,在所有校友心里,清华永远是美丽的。今天,我想对你们说,“有你的清华会更美!”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你们可以发现园子里“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的诗情画意。秀美安谧的环境确实能涤荡人的心灵,让人憧憬、引人遐思。今年,同学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我送给你们的书—《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亨利·梭罗的不朽名著,讲述了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作者在瓦尔登湖边远离尘嚣、简朴至极的生活和瓦尔登湖随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当时的美国,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人们把追逐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目标。梭罗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反思,他不屈从于庸俗的现实,追求生活的本真,最终收获了超凡高洁的思想。一个多世纪后,我们仍能从《瓦尔登湖》中获得灵魂的滋养。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

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在我心中,清华园的美丽景象还应该包括:繁花落叶间教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藤影荷声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校长与师生谈心论道。我相信,宁静的清华一定会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已经迈进清华的大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此展开。我想,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追问本心。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坚守初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们会面对很多选择,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抵御诱惑,才能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刚刚毕业的20xx级经管学院本科生卢昌婷,进入大学后被戏剧的魅力所折服。她加入话剧队编剧组,创建音乐剧社,坚持早上7点朗读莎士比亚、易卜生、曹禺的作品……毕业时,面对进入投资、互联网领域工作的机会,她最终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戏剧专业深造。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卢昌婷同学就一定能够抵达梦想的彼岸。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笃学砥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安静的内心。只有心无旁骛、潜心笃学,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超越自我、升华人生。清华校友、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因沉迷于数学而被称为“呆子”,他在追梦数学的传奇人生中,以“人家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心安”的精神刻苦钻研,成为中国解析数论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同学们,勤奋是理想的阶梯,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你们就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在《人月圆·梅》这首词中写到“殷勤唤起,大地清华”,这里“清”意味着纯洁、安详,“华”意味着茂盛、希望。同学们,从今以后,美丽的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大家,欢迎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成为清华园的新主人。在此我代表全体教师承诺,将恪尽为人师者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中的职责,以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热情助推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成才,不辜负“半国英才聚清华”的重托,并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向同学们学习,与大家共同进步。

看到大家,我不由想起十五年前自己参加开学典礼时,初入清华园的激动;想起作为辅导员迎来上一个五字班时,他们意气风发的笑脸;更想起在参加招生宣传的过程中,听到的很多同学,也包括今天在座的一些同学,向我讲述的他们的清华梦,以及当时他们眼中闪耀的光芒。正如录取通知书上所写的,“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梦圆清华,是对大家过去几年中追求卓越、不懈努力的最好褒奖。这一刻你有理由为自己而骄傲,并得到我们最衷心的祝贺。

一个梦想的达成,也意味着另一个更远大征程的启航。如何由一名清华大学的新生,真正成长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人”,是大家需要用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回答的问题。这里我有两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第一,是积极面对挫折的挑战,并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你可能正在憧憬着大学生活很多美好的第一次,但也将会和另外一些第一次不期而遇。你可能第一次遇到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状况,第一次发现“学霸”的称号似乎正在离开自己,第一次身边有这么多明明可以靠智商吃饭,却偏偏还那么努力的小伙伴,自己好像在哪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甚至,你可能会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及格。如何应对这些不如意甚至挫折,是你很快将要面临的考验,并很有可能成为决定你的大学生活是走向新的辉煌还是最终陷于沉沦的分水岭。

同学们,“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这些挫折真正来临时,无须恐慌,这几乎是每一个清华人必须经历的一课;也不必沮丧,它其实向你指明了突破原有极限,再次得到跨越式提升的方向;更不要一蹶不振、就此甘于平庸,而应始终以“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自勉,不忘追求卓越的初心。所谓“卓越”,并不简单等同于成绩或排名,最重要的是不畏惧任何困难、竞争和挫败,竭尽全部心智和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只要做到这点,你就始终可以像今天这样,坦然并自豪的为自己喝彩。同时,在战术层面上,也提醒大家有意识的去体会大学阶段知识和教学的特点,尽快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特别是希望大家能勇于求助,善于发问。每一位老师都将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

第二,是树立明确的目标,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朱熹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清华的同学需要避免的恰恰是善于记书、精义,却忽视了志在何方。如果说今年六月之前你的目标聚焦于高考,那么身处清华之后,又应该为了什么目标而学习,为了什么理想而努力?这绝不是什么遥远甚至虚无的问题。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尤其是通过你自己的深入思考后自主选择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你主动学习、深入钻研、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而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除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抱负和担当外,还需要注意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由此明晰自己的人生规划。

今年寒假我和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他们问我在清华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清华求学期间根据自己的思考做出了一系列选择,并最终决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大一学年末专业分流,我从有悠久历史的土木工程系,来到了成立不久的建设管理系;大四又选择了房地产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完成了从工学到管理学再到经济学的转变;20xx年博士毕业时,房地产已经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行业,我却选择以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立志于为这个纷繁复杂的市场增加理性的力量。这些选择在当时看来都有点“非主流”,但每一次我都坚信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也正因为此,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始终甘之如饴。至于社会上讨论的所谓“热门”专业等等,我觉得反而不必看得太重。无论哪个专业,我们瞄准的都是其中最顶尖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领域都有足够的空间成为我们的舞台。清华人应当有这样的眼界和自信。

同学们,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已经向大家拉开帷幕,清华园提供的无限可能正在等待你的探索。期盼着大家以初为清华人的自豪作为新的起点,在挫折中成长,追求理想不断前行。今天,你因为成为清华的一员,而拥有一生的骄傲;明天,相信也终将因为自己卓越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而成为清华的骄傲!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十

过去已成为历史,新的学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今天我们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那么你对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老师教授是怎么发言有兴趣吗?下面就由本站小编为你带来清华大学教授20xx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希望你喜欢。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赵璞。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报到时的样子,那时候新生报到还不能自行上传ic卡的照片,于是那天凌乱的发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学生证上,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经过了p图软件的加工处理,在拿到这张卡的一刻,我们的人生从此将与清华结缘。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们中的很多人一样,第一次走进综体,坐在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我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今天,我想就自己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作者发现很多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突破,并非来自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埋头苦干时的“顿悟”,而是产生在不同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每周的科研讨论会上,足见良好的交流环境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清华园里,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馆、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为我们与老师、同学们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场所。

在清华,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你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场专题微沙龙,邀请计算机系的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在清华,如果你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工科男博士,却想探讨中国a股底在何处,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机会与诺奖大师直面对话。

在清华,如果你希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缕国际化的色彩,各类国际交流支持项目将帮助我们实现在海外研修的愿望。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清华提供的各类平台资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科内、跨学科、国际化的交流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营造了追随榜样,形塑习惯的氛围。去年的毕业生代表张如范师兄,在学期间包揽了“学术新秀”和特等奖学金这两项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荣誉的背后,是他坚持每周都写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错漏,毕业时他的笔记已经有十几本之多。

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坚持花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几年下来从未间断。

其实在清华,这些优秀的习惯并不独属于这些在同学们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坚持每晚从实验室回来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觉;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我们会发现大师兄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检查大家昨晚的实验数据;即使在每年最热闹喧天的校庆日,我们发现还是很难在老馆抢到一个座位,那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同学翻书时的沙沙声。

这些简单的习惯汇聚成榜样的力量,共同组成了清华人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特质也在传承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创造了跨越知识边界的环境。去年化学系的张希院士在给研究生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上说过,要做到“心中有科学,眼中无学科”。作为研究生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知识,而这种创造往往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读书时,曾发出过“扫平清华图书馆”的誓言。今天,清华这座校园所承载的知识容量不止体现在丰厚的藏书,更体现在为我们突破知识边界,探索崭新领域,提供了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

比如,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你便有机会和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经历将脑海中的粗浅想法转化成实体产品的全过程。

比如,参加一次到西南边陲的社会实践,感受乡土中国的魅力与文化,丰富自己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当自己的研究遭遇跨专业知识缺乏的瓶颈时,尝试预约真人图书馆中藏有的100多位各专业名师资源,他们将帮助我们打开通往研究的另一扇门。

同学们,清华足够大,这里为我们追求真理、实现梦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片环境是百年清华人,在奋斗和实践中一点一滴、不断积淀中形成的。它代表着这个园子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这片优越环境的受益者,更是这片环境的维护者和创造者。

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清华收获真知、结交挚友,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谢谢大家!

欢迎各位来到清华大学。很早就已接到学校的通知,要在今天的迎新会上发言,但想来想去,确实不知道在这个场合应该跟大家讲些什么。不瞒大家说,我儿子和大家一样,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尽管他也把考取清华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竭尽全力,还是没能如愿。所以说,至少在我儿子的眼中,在座的各位毫无疑问都是成功人士。在这里,请大家接受我的诚挚的祝贺。

既然如此,我想,在今天这个场合,我也许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成功的一些看法,或者说,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今正在成为我们主导价值目标的成功理念。

我们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首先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也许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中学阶段,这个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不用说,那就是高考。不光是我们自己,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氛围都在日复一日地强化着这个目标,我们几乎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关于这一点,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可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特别清晰、具体的目标,转瞬之间已变得暧昧不明。即便我们仍然把追求成功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比高考这杆标尺复杂得多,也诡异得多——比方说,有些人仅仅因为与生俱来的高颜值,就轻易地取得了所谓的“成功”。今天,我们需要自己来发现、设计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并为此承担责任,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

本来,对于“什么是成功”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但毋庸讳言,由于整个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我们对于成功这样一个理念的理解,已经极大地狭窄化、乃至于庸俗化了。似乎所有的目标都可以用金钱、豪宅、知名度、媒体的曝光率来衡量,如果我们不幸没有这些炫目的饰物来装点我们的人生,那我们仅仅是活着,但并不“存在”。可以说,这样一种极其狭隘和庸俗的成功理念,给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扭曲和破坏。它还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存在感而活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据说是为了追求幸福。可是,伴随着我们对成功理解的狭窄化和僵硬化,我们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幸福的能力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有一位成功企业家曾经告诉我,在他们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格言: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苦恼都是邻居造成的。我们奋斗了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把房子建得比邻居漂亮一些,似乎就是为了在邻居的眼中造成这样一个虚幻的投影:我是幸福的。在许许多多的有关“幸福”的定义中,我认为瑞典作家拉格洛芙的说法最为精妙。她说,幸福就是对责任的自觉承担。比如说,一位母亲尽管经受了分娩的巨大痛苦,尽管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无数的辛劳,我们都会一致同意:做一个母亲是幸福的。因为她自觉地承担了这个责任。所以,在诸位刚刚跨入大学校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之际,我希望各位不要忘记拉格洛芙的忠告。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觉地承担责任,是我们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曾经跟我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学业大多十分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能比较容易进入最优秀的前20%,却很难进入最顶尖的前5%行列。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学者的答案是:中国的学生虽然聪明,也很用功,但缺乏想象力,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我想,他的话或许有些道理。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还涉及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如果我们把世俗的、功利化的成功作为唯一的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实现——比如进入欧美名校、有一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等等,我们奋斗的动力就会随之失去。我们知道,从事一流的科学和学术研究,有时需要忍受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奉献与孤独。为了追求和坚持真理,有时不仅得不到世俗的成功,还要承担各种风险和牺牲。胡适先生曾说,做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要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赶时髦,不避风险。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也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和学术研究。

对于这样一些问题,我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需要我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我愿意用下面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做一个诚实而有趣味的人,

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社会关怀的人,

做一个热爱自己的志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

同学们:

金秋时节,xx级新同学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走进清华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中小学老师和信任清华、支持清华的各位家长,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今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共3300多人,其中有500多名保送生,有260多名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文理科前十名,包括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超过三分之一省份的文科第一名。

新生中女生占31%,过去清华的女生比例比较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体在五分之一左右,近年来女生比例基本稳定在大约三分之一。

今年新生中,有少数民族同学264名,占总数的8%。此外,还有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生共计425名。在座的同学们中,有一些同学来自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或因为其它多种原因家庭经济有一定困难。

按照统计,清华每年有大约25%的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其中占学生总数10%的同学特别困难。对于所有经济困难的同学,学校将通过助学金、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一系列措施给予资助,昨天已有一些同学通过“绿色通道”完成了报到手续,实现我校“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郑重承诺。

众所周知,能够进入清华学习的同学,都是中学的佼佼者。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勤奋学习,奋勇争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终于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如今,这么多优秀学子汇聚在一起,为大家的相互学习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同时,相对于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每个人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继续刻苦钻研,才能取得更加优异的绩。

今天的开学典礼是同学们人生路途上的一个新起点。如何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争创新成绩?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深入思考和努力发扬:

第一,打好基础,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大家知道,清华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建校初期和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培养本科生和预科生,通过广延名师,给予学生坚实的数理和人文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与气质。

正是得益于在清华获得的“为学”与“为人”的“厚基础”,再经过国外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训练,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才并回国做出重要贡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急迫需求,清华提出“红色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特别注重实践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挑大梁、出成绩,这一时期的“重实践”特色和原有的“厚基础”传统有机结合,使广大毕业生在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大展宏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培养一般意义上的“行业高手”。

而且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求创新”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清华的学习中,既要扎实、认真地打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又要积极动手、动脑,把握好各类实践环节。

更要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造的思维与能力。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从以老师为主导的被动学习,到自己主动地学习、独立地思考,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学好专业,全面发展,追求和谐。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宽的要求。我们常常说要求大家“全面发展”。

今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全面发展已不仅仅是指“德智体美”,而且也包涵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所需要的更多知识与精神素养,这是新世纪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

十年前,清华大学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首创并实施了“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通过“绿色教育”的课内外教学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通过“绿色科研”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绿色校园”建设生态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

记得有一次,我接待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宏先生,他向清华师生演讲时,以自己家里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例子,说明他如何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后来的宴会上,他又问我: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我当时没有向他全面介绍我们学校的有关工作,我跟他说:您刚才说自己开车上班,选车的首要标准就是要节能减排,这确实很好,不过我们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估计节能减排贡献更大吧!

这当然是一个玩笑,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路途多远都骑车前往,但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的是,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行动中去,共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将来走上社会,更要成为节能、环保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范。

第三,深入了解国情,具备国际视野,明确历史责任。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学们将要参与的一系列国庆教育和庆祝活动,正是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国情的机会。相信大家在这一过程中,会更加深切地感到,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与我们的国家密不可分。

我们的许多前辈师长正是从对国情的深入了解和对祖国的深挚热爱出发,承担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任,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要更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还必须放眼世界,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

学校正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大力推动学生海外交流与合作。去年,学校公派出境学生达xx多人次,通过“海外名师讲堂”、“优秀新生海外研修计划”和“拔尖创新人才暑期研修计划”,以及联合培养、联合学位、交换生、合作研究、海外实习和暑期学校等一系列境外学习环节,构成了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体系。

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我们力争在近几年内,让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具有海外学习或交流的经历。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良好条件,积极吸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营养,胸怀天下,服务祖国。

同学们:再过两年,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你们将亲身经历这一难忘的时刻。

希望大家切实践行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行胜于言”的校风,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积极参与校庆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向百年校庆献礼!

今天在座的还有一些同学的家长和亲属,我们也期望大家一如既往地以各种方式,关心清华的发展、支持清华的建设,共同为清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十一

站在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我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你们自己的梦想。下面由本站小编向你推荐清华大学教授老师开学典礼演讲词,希望你满意。

同学们:

今天,带着高考成功的喜悦,带着家人朋友的祝福,你们走进美丽的清华园,成为清华园的新主人,为这座百年学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问好:清华欢迎你!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学校,向辛勤培养你们的父母和中学老师们道一句谢意: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清华大学的关心、支持与信任!

各位同学来自五湖四海,都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佼佼者,不少同学获得过各种竞赛的优胜。我还知道,你们当中有申办青奥会的形象大使,有玉树灾区英勇救人的“藏族小英雄”,还有一批具有突出特长的同学……“得天下yc而教育之”,不亦乐乎?我为清华能迎来你们这样的优秀学生而感到高兴!

为了你们的到来,学校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这个“全球最美大学校园”里,你们将会享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成才支持体系,包括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近三分之一学生将在大学期间出国交流的国际培养环境,以及新生研讨课、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一系列因材施教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学校将从多个方面给予帮助,绝不会让一位勤奋而有才华的同学因为经济压力而停下追寻梦想的脚步。

同学们,清华为你们搭建了成就梦想的平台,但是梦想的彼岸还需要自己去找寻。高中时代,考入清华也许就是你们的梦想。现在,当这个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下一站的目标在哪里?选择了清华,究竟对自己的人生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思考或许会伴随你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在此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选择清华,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责任!

从建校之初的留美预备学校开始,清华人就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毕生追求。不久前辞世的钱伟长老学长,最初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历史系,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毅然改学物理,最终成为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为科学与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钱老曾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正需要每一个有理想的清华学子,勇敢地承担起肩头的责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舞台上,成就自己的事业;在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责任”可以引领你们成长的方向。但要真正担当得起这份责任,首先还是要“好好学习”。刚才钱颖一教授提出希望同学们具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我都非常赞同,期望同学们在校期间独立思考、大胆实践,积极尝试各种有兴趣、有意义的事情,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健全人格。此外,我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勤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大学阶段的学习看似轻松自由,但要想真正学好、学透,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质量的设想和批判性见解,就一定要十分地踏实勤奋。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要在多方涉猎的基础上,在感兴趣的领域里,扎扎实实地下功夫。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同学们不断追求的成长目标,而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是要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清华有句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是清华独特体育传统的写照。学校将在大学四年都开设体育课,并为同学们课余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一流的设施和条件。希望看到你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挥洒汗水,希望你们在大学期间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并把它长期保持下去,成为一生的爱好和习惯。

同学们,明年清华将迎来百年校庆。你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走进清华,成为了百年清华校园里最年轻的清华人。近百年来,从这座校园里走出了大批学术大师、治国之士和兴业之才,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衷心期望大家继承和发扬清华传统,勇于担当,茁壮成长,成为不负社会和时代期望的优秀清华人!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在清华刚刚欢度百年华诞之后,你们作为清华跨入新百年的第一届本科生,即将开始大学学习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刚刚入学的全体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培育同学们成长的中小学老师和信任清华、支持清华的各位家长,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今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共有3300余人,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女生超过了三分之一。你们当中,既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习尖子,也有在学科竞赛和发明大赛中获奖的创新能手;既有全面发展、热心公益的“人气之星”,也有乐观向上、品格坚毅的自强学子。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从今天起,同学们正式成为了“清华人”。一个世纪以来,一代代清华人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座的很多同学在走进清华园之前,已经对百年清华的精神传统,包括校训、校风和学风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当同学们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之际,我重点就如何践行“人文日新”的精神,与大家谈谈心。

80年前,1926级毕业的校友们留赠给母校一块镌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至今仍高悬在大礼堂的南墙上,与舞台上方校徽中的校训遥相呼应。这块匾额不仅表明了前辈校友们对于清华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体现出他们对于母校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的期许。随着学校的发展,“人文日新”逐步成为了清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践行“人文日新”,就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二字出自《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可以看出,“人文”概指人类一切文化创造。人文日新,就是指文化的创造、传承与涵养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使人文精神不断发扬、不断提升。

早在1948年,我校的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做过一篇题为“半个人的时代”的讲演,谈的是过度专业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今天,这个命题依然发人深省。推动时代变革、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成为素质全面、视野宽阔的一代新人,更需要同学们做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并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味。目前中学教育的文理分科以及紧张的高考复习,都对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希望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与社会知识的学习,文科学生也要对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家都要注重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全球化的时代,弘扬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任教于西南联大时所提出的,要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抱持一种“温情与敬意”,从民族历史的进步中获得教益,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文化包容的气度,才能成为心胸宽广、气魄宏大的栋梁之才。

第二,践行“人文日新”,就要自觉提升道德情操。

《易经》有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由此可见,古人所强调的“日新”,首先是提升人的道德情操。

朱鎔基学长在一次校庆来信中,曾谈到当年他们入学时,清华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讲过的一席话。章名涛教授说: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同学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一方面陶冶高尚情操,弘扬传统美德,谦虚谨慎、正直善良、诚实守信、求真务实,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另一方面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担当起清华人应有的历史责任。

清华过去的百年,正是中华民族由饱受凌辱到走向振兴的百年。一百年前清华初创时,中国刚刚爆发了辛亥革命,追求社会进步,拯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与人民民主,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当年以中文和历史两科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历史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了“科学救国”,钱伟长要求转学物理。他说:“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今天进入新世纪之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成为新一代青年的责任。希望同学们以前辈清华人为榜样,笃志励学、完善自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我想,这也正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时代内涵。

第三,弘扬“人文日新”精神,就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经典名言,出自《礼记•大学》。它告诉我们,要以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坚持革故鼎新。

小到个人事业的成功,大到国家社会的进步,无不需要求新、创新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求新,更是清华学术传统的重要特征。当今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时代给大家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同学们走进清华,要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不仅要刻苦好学,而且要积极创造,切实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希望同学们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文化的建设等方面,都做出新的努力。

致力创新,就要独立思考。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种学术品格十分重要。同学们要坚持好学深思,保持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同学们!百年积淀形成的清华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人文日新”集中表达了一种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希望同学们把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与践行校训、校风和学风结合起来,志存高远,奋发成才,与全体清华人一起,在清华新百年中谱写新的篇章。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 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十二

今天迎来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我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下面由本站小编向你推荐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希望你满意。

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

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追问本心。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坚守初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们会面对很多选择,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抵御诱惑,才能不忘记为什么出发。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笃学砥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安静的内心。只有心无旁骛、潜心笃学,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超越自我、升华人生。

同学们,勤奋是理想的阶梯,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你们就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 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带着激动与期待、怀着憧憬与梦想走进了清华园。首先,我要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你们将从此在清华园开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学长曹禺先生晚年回忆大学岁月时,曾饱含深情地写到:“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我也想起,我们1920级学长、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在弥留之际对护士不停地说:“这里是清华大学。”那时先生还想到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工作和生活了20xx年的清华,一定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你们踏着先辈的足迹走进清华园,也许你们在卧谈时会分享漫步主干道的惬意,谈论参观图书馆、实验室的兴奋;也许你们会被荷塘的一汪秋水所吸引,被自习教室的一片宁静所感染。的确,清华是最美的,但清华的美不仅在于她融古典和现代、汇东方与西方的建筑,也不在于校园的千多种树木和数不清的花草,而在于她始终拥有一批传播知识、启蒙思想、激励精神、探索未知的大师和学者。正是有他们的启迪和引领,清华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造就了一代代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正如清华老校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清华颂》中深情地写道:“清华园,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回忆起清华园,就像回忆我的母亲。”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想。

一是学会“做人”,做诚信的人,做实干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朱镕基学长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在校时,电机系主任章名涛先生的一席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正所谓“为学先为人”,你们进入清华,首要的是学会做人。清华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诚信、严谨,不光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种修为。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大家更要记住,百年清华始终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相联、荣辱与共,进入清华人的行列就肩负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为此,同学们要恪守行胜于言的校风,发扬清华人的实干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将来像前辈清华人一样,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

我写信希望同学们独自来学校报到,就是希望大家从独立生活开始,进而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才能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清华大学教授的演讲篇十三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各位大一的新生聊聊大学学习。有人曾经问我:" 胡老师,作为一位著名教育专家,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您的经历?"我回答说:"从上别人的课到给别人上课。"上别人的课是我在求知,给别人上课却是我的事业。在我近三十年上过的无数课程里,我一直认为,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开学第一课。这是因为,只有在大学开学第一课中树立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方法,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你的大学四年才可能产生丰富的成果,成为一生中难忘的一段时光,否则,你可能就是来打酱油的。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而今天我只和大家分享英语学习这一块的经验。

先说说思维方法的问题。

我想一定有无数人在你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强调要建立目标啊,树立理想啊什么的,大家想必耳朵都已经听出老茧了,很多同学面对这样的说辞已经成为淡定哥了。但是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做树立目标?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目标?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思维方法,我把它称为"结果倒推法"。你的目标、理想,就是你四年后想要的结果,那么倒推回来,为了达到这一结果,每一步该怎么走?需要哪些资源?需要付出哪些努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行动计划。你想要的结果,给你提供无止境的奋斗动力,而行动计划则给你提供达到结果的路径,有了这两个,剩下的就只是辛勤的努力、汗水和泪水了。这个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成功的思维方式一定都一样,都是结果倒推,坚持到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要的结果有多高,决定了你的成就有多高,也决定了你的付出有多少。

那么,同学们,大学的英语学习,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先来给大家做一做结果倒推。 对于各位同学来说,大学四年毕业后,你的结果无非是三条路:考研、出国留学、就业和创业。先说就业。你一定知道,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没有以前高了;你一定知道,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涨幅没有物价涨得快;你也一定知道,每份薪水高的工作,每个著名的企业,特别是外企,对你的要求也比一般人高。当你毕业后就业时拿着一个月2-3千块钱的薪水,而看到你的同学拿着5-6千的薪水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时候,你会想,为什么那个人不是我?为什么?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英语能力。注意,我说的是英语能力,而不是英语考试成绩。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诉苦,说好不容易给他家学金融的儿子联系进了汇丰银行工作,结果三个月的试用期到了就被辞退了,原因是根本适应不了。每天都要用英语写邮件、每天都要用英语读《华尔街日报》、每天都要用英语和上司、同事交流,他的儿子专业成绩很好,却栽在了英语这个工具上。职场是非常残酷的,你大学四年在英语上的每分付出和努力,最终只需要在5a级写字楼小小办公间的5分钟谈话就可以检验。所以,如果你想在职场上领先一步,走得更远,那么,英语运用能力就是你的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再来说说创业。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开放、发展,因此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机会",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的亿万富翁,大学毕业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毕业生要创业,最快的捷径是借助风险资本的力量。你们才华横溢,有着非凡的想法,如果再得到风险资本的助力,效果一定是1 12. 但是,同学们,你知道怎么获得风险资本的青睐吗?我的很多风险投资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就看两点:

第一,看商业模式;

第二,看团队,尤其是看团队核心人物是不是具备国际化素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你是否能向投资人提交规范的英文商业计划书?你是否能用地道、流利的英文向投资人决策人侃侃而谈你的商业梦想?你是否能够从容自如的和你的国际合作伙伴进行交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决定了你的创业是否能够成功。所以,良好的英语能力,能够为你的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最后来说说考研和出国留学。这两条出路,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门槛:英语考试。对于考研来说,根本原因就是你很难在专业课、政治科目上超出你的对手20多分,但是却可以在英语上领先别人一个数量级。20xx年的考研人数是151万人,历史最高,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英语多拿一分,意味着你可以干掉4000多个竞争对手,意味着你离中国的名校牛专业更近了一步,所以有句老话叫做考研就是考英语,至于你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信了。对于出国留学来说,情况更简单,如果你想去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那么你得考雅思,如果你想去美国,那么你得考托福以及gre,为了实现你留学世界名校的梦想,你必须得同英语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不论你是"富二代"还是家境贫寒,不论你是"官二代"还是平头百姓,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英语能力。

同学们,胡老师给大家分析到这,你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无论你大学毕业后要走哪条路,想要的结果是什么,都离不开英语能力的培养这一共同要素。所以,大学第一课,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专业、不管你将来选择哪条出路、也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英语能力的培养,就是你大学四年一个极其重要和不能回避的目标。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实现?我再教大家一个方法,那就是目标分解,早做准备。

我想问问大家,英语课和马哲课的区别是什么?很简单,那就是马哲是能突击的,而英语只能积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家都变成了突击的高手,而不是打持久战的高手。你一定经历过考前一夜不睡狂背,第二天考完出来全忘的情景吧。但是,胡老师告诉大家,英语绝对不能这么学。我经常在新航道的课堂外碰到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

"胡老师,雅思怎么才能上7分?"

我问:"你学了多久雅思了?"

答:"一个月了。"

我又问:"你什么时候考?"

答:"下个月。"

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无言的纠结,同时又涌起深深的惋惜。为什么我们的同学每次都要被逼到墙角的时候采开始临阵磨枪呢?为什么我们的同学都寄希望于各种投机的方法而不是认真踏实的早做准备呢?语言学习的规律之一就在于需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如果你做的事情总是违背语言习得规律的,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所以,我希望大家从大一开始,就早做准备,提前学习。

同学们,胡老师今天给大家讲的,都是朴素而简单的道理,这是我人生一路走来不断取得成功的最大经验。展望大学生活,我想告诉大家,对于英语学习,要树立目标、结果倒推、提前准备,持之以恒。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希望大家用你们的热血、汗水和奋斗,来度过大学四年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后,我用新航道校训来和大家共勉,那就是--我坚持,我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