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航天人物事迹(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4 11:12:08 页码:7
航天人物事迹(通用8篇)
2023-09-24 11:12:08    小编:FS文字使者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航天人物事迹篇一

航天事业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方式。人类通过不懈的追求,终于实现了登月、载人飞行、探测深空等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航天榜样涌现出来,给人类带来无限力量和启示。今天,我们要讲述几位航天榜样的事迹和感悟,从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梦想,谱写华丽的人生篇章。

第二段:刘洋——迎战千年寒冰

刘洋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女航天员,她曾经两次执行执行太空任务。其中,第一次任务是在神舟七号飞行器上完成的,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称赞。在执行任务中,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千年寒冰,但她没有退缩,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战胜了困难,彰显出中国女性的坚韧和毅力。这种精神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我,迎接更大的挑战。

第三段: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追求卓越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是NASA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宇航员,他克服了众多困难,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太空任务。格兰特先生一直追求卓越,他的努力毫不动摇,通过不断的锤炼自我,终于成为NASA的一员,从而开创了非裔美国人在航天领域的先河。格兰特先生教育我们要有追求卓越的品质,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成为行业之中的佼佼者。

第四段:杨利伟——传递信心和希望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人对于太空探索的信心和希望。在执行任务期间,杨利伟遭遇了无数次的困难,但他坚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务,克服了困难,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和技术。同时,杨利伟也非常注重宣传太空知识,引起了广泛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杨利伟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不断地传递信心和希望,以此激励其他人勇敢前行,并且要不断地推广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太空探索的价值。

第五段:总结

航天行业是一个打破极限的领域,需要具备坚韧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这四位航天榜样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正能量,不仅激励我们追求梦想,还指引着我们迎接更多的挑战。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注入了无限的动力和信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可以像这些航天榜样一样,在航天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航天人物事迹篇二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船箭分离!”“飞船入轨!”随着一声声报捷的口令,杨利伟同志已经挣脱了地球的怀抱,正在太空书写着“中国”这个神圣的名字!

胜利返回家园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后于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宇航员杨利伟自主出舱并接受身体检查。杨利伟在走出返回舱后向人们招手致意,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航天人物事迹篇三

三人名单中,来自湖南湘潭的汤洪波,首次参与载人航天飞行。

他年纪最轻,是这次唯一的70后。

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瞬间,有一幕上了热搜。

那是在汤洪波的老家,邻居们聚焦在一起观看电视里飞天的场景。

飞船发射的一瞬间,坐在电视机前的汤洪波母亲伍兰清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旁的父亲眉头舒展,和邻居们一起鼓起掌来。

46年前,汤洪波出生在这个小村庄里。

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如何逆天改命,成为众人仰慕的航天英雄呢?

除了梦想和坚持,还有父母的用心良苦。

小时候的汤洪波看到飞机从天空飞过,喃喃自语地说:“我长大后要是能做飞行员就好了。”大多数人听了这种话,会以为这只是孩子随口一说罢了。

可汤洪波当真了,他的父母也当真了。

这些年,这位年过七旬的父亲早已习惯通过电话与儿子交流,而电话那头的儿子,也早已习惯父亲从小叮嘱到大的一句:

“年轻人,就是要吃苦,要历练,要出力。”这句话陪伴汤洪波长大。自此,关于飞上天的苗子,在汤洪波心里扎了根。此后的每一步,都在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走去。

汤洪波沉稳,踏实,温和,要强,努力,细心。而这一切,都可以从父母身上看到端倪。

当听到父亲在儿子临行前的电话时,这位勤勤恳恳一辈子的老人也只说了一句

“儿子,多余的话没有,好好干!”

被问到是否担心儿子时,老人虽然面上显露出揪心,却依然坦荡面对镜头:

“不担心,祝他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明明可以离开老家到北京,过上稍微宽敞些的生活,但父亲总觉得:

“在乡下是辛苦,但每一份得到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踏实!”

而母亲总记挂着给儿子备上一桌好饭,“等孩子回来了,我要做他最爱吃的小鱼仔。”

最好的家教,无非就是一个稳重、有格局的父亲,和一个有爱的母亲。

在汤洪波身上,这些都有。

航天人物事迹篇四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1978年出生,是个河南姑娘,从小就在郑州长大,父亲是郑州食品机械厂的工程师,母亲也是一家汽车制造厂的职员。小时候,刘洋的家庭也还不错,因为父母工作都与机械有关,刘洋受父母影响也爱摆弄男孩子才喜欢的机器玩具。

上学之后,她也比较喜欢跟男同学一起玩耍,还拥有着几个跟班,丝毫没有女孩子文静的一面。她在学校里疯玩,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对于这种活泼又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也是十分喜欢。

1994年,刘洋考进了郑州市重点中学第十一中学,一直都担任着班里团支书的职位。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刘洋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外面玩耍,她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等到3年之后1997年高考,刘洋以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31分的高分报考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她的梦想竟然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对于她的选择,父母也表示了支持,不过还是担心她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刘洋没有丝毫担心,既然选择了当飞行员,就不怕当飞行员要受的苦。

进入军校之后,刘洋每天都要参加训练,学校并没有因为她是女生就为她减少训练强度。每天训练过后,一身疲惫的刘洋还要学习各种飞行理论知识。有几个男同学都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退出了学校,可刘洋却坚持了下来,而且她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不错,她拼命三郎般的精神让班里的男同学都十分佩服。

2001年,刘洋以优异的成绩正式从飞行学院毕业,她被分派到某航空部队当了一名的飞行员,她完成了她当飞行员的梦想,驾驶战机翱翔蓝天。每次在天空翱翔的时候,她看着头顶的外太空,心中不由得产生向往的念头,她想到太空看看,那里是怎样的风景。可是飞上太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上太空,这个消息让刘洋十分激动,她看到自己的学长都进入太空了,她也越发向往,她决定要成为航天员飞上太空。她也开始为成为航天员努力,并将航天英雄杨利伟作为自己榜样。

2004年,刘洋与战友张华结为夫妻,组建了他们温馨的家庭。不过,刘洋却没有想到要生孩子,因为,她怕生孩子会留下创伤,无法成为航天员了。张华也是一名飞行员,航天员是每个飞行员的梦想,张华也十分支持她的梦想,并一直在身后给予刘洋鼓励和支持。

2010年,我国也开始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刘洋在参加选拔的众多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15名航天员候选人之一。

到了面试的时候,她发现面试官正是她的学长和榜样杨利伟前来面试她。刘洋按耐住激动的心情,以沉着泠静的表现完美通过了面试。最终在这15个候选人中,刘洋突出的表现成功让她成为了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然而成为航天员之后,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登上太空,还要接受更加严格和系统的训练,这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加速度训练。我们一般人在6个g的加速度下就会昏厥,而飞行员则要达到8个g的状态,我国的航天员都要承受10g+的训练。(g是地球重力加速度,几个g就相当于要承受几倍的重力。)

要想成为合格的航天员,不是说努力就行的,还要有身体素质和天赋,航天员的训练对男性来说,都是极限了,可刘洋全部都能达标,她在这些训练中的成绩基本都是最好的,她的努力也没有被辜负。

2012年3月。刘洋通过了最终的考核,入选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代号03。2012年6月15日,刘洋被确认与景海鹏、刘旺一起成为神舟九号飞行组,飞上太空执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任务。

2012年6月16日,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深邃的太空,在太空中绕地飞行了13天之后,刘洋搭载神舟九号成功返回地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刘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航天员,九年之后,她为了梦想一直拼搏,终于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刘洋返回地球之后,她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都称赞她是跟花木兰、穆桂英一样的女中豪杰。刘洋也曾说:这是她的骄傲,也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之后,刘洋也出了不少风头,不过在此之后,刘洋就很少再出现,慢慢地退出了大众视野。原来在执行完神舟九号的任务后,刘洋的身体还是受到了一些小损伤,她也一直在养伤。养好伤之后,刘洋也30多岁了,丈夫张华为了支持刘洋的梦想一直都没说要孩子。刘洋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的丈夫,决定不再进行航天活动了。

其实刘洋并没有销声匿迹,2013年,她还当选2012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2014年,她重新回到学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2015年2月,还出席了中央电视台的“情系国防好家庭”节目,并且还表示自己已经当妈妈了。

2018年,刘洋获得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又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为社会、为全国妇女的进步做贡献。不过刘洋并没有完全离开航天局,她也经常回到航天局,为选拔和训练新一代的航天人,将自己这一生的航天经验倾囊教授给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这是中国无数航天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中有太多像刘洋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可能不被人记住,但他们依旧为了祖国的航天奋斗。这些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深深热爱着祖国,热爱着航天事业,甘愿为之隐姓埋名。

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国家,她的崛起之路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世界上,她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

航天人物事迹篇五

1976年,蔡旭哲出生在河北深州农村。爷爷奶奶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加入党组织的老党员。3岁时,爷爷送了他一大箱子关于八路军的小人书,给他读抗日故事。

蔡旭哲的三叔是军人。每次看到三叔穿着帅气的军装回家,他都特别眼馋,偷偷戴上三叔的军帽有模有样地学敬军礼,还一本正经地说:“我长大了也要参军报国。”

他还喜欢飞机。偶尔听到天上有飞机飞过,他就会着急忙慌地跑到院子中央,仰着脖子盯着飞机消失在天际。

上中学后,同学们追捧的都是港台明星,他的偶像则是时任空军司令员王海。

“他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让我敬佩。”蔡旭哲说,他还专门订阅《中国空军》杂志,了解航空知识,欣赏飞行员驾机翱翔天空的风采。

高三那年,得知空军招飞的消息后,他第一个报名。拿到空军飞行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蔡旭哲高兴地哭了起来。

大学期间,他被评为优秀学员,入了党,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飞行学院所有理论和飞行课目的学习和考核,如愿成为一名“蓝天骄子”。

毕业时,为了拥有更多飞行的机会,蔡旭哲主动要求分配到某训练基地一团,这是当年分配意向中条件最苦、最缺飞行员的机场。

在那里,他刻苦钻研精飞本领,逐渐成长为能够胜任所有飞行课目教学任务的飞行教员和四机带队长机,成为团里的飞行骨干。

一次,蔡旭哲驾驶飞机刚进指定任务空域,就听到“咣”的一声巨响,座椅抖动了一下。他快速对飞机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都显示正常,但他凭着多年的飞行经验判断,飞机肯定有问题。

紧急着陆后发现,原来是座椅应急弹射手柄里面的保险弹开了。幸亏他处置得当,否则有可能会被弹射出去。

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圆满成功。蔡旭哲坐在电视机前,深深地被航天员这一职业所吸引。第二批航天员开始选拔后,他主动报了名。

2010年5月,他和其他6名战友,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踏向新的征程,需要经历脱胎换骨般的淬炼,每项训练都在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2018年,在巴丹吉林沙漠参加48小时沙漠生存训练的经历让蔡旭哲记忆深刻。进入沙漠时,他和战友先是受到40多摄氏度的高温考验,接着又遭遇了沙尘暴。第二天,他们又赶上了沙漠中难得遇到的大雨,到了晚上,气温却一下子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短短48小时,他们历经春夏秋冬。

蔡旭哲的爷爷有5个孙子,他排行老三。爷爷逢人便夸“我家这老三,干的可是国家的事业”。

“我入伍了!”“我入党了!”“我飞出来了!”“我入选航天员了!”……每当有好消息,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跟爷爷分享。

成为航天员后,他一直没有机会飞天,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频繁地给爷爷报告好消息了。每次回老家时,爷爷总是欲言又止。他知道爷爷在期待着什么,但他无法给出答案。

2019年12月,蔡旭哲成功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遗憾的是,爷爷已经去世。他把遗憾藏在心里,继续刻苦训练,迎接飞天日子的到来。

2022年六月四日,46岁的蔡旭哲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见面会上公开亮相,成为我国第14位为国出征的航天员。

为了这一天,这位航天员“新兵”等待了12年。

“12年来,我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蔡旭哲说。

航天人物事迹篇六

“在执行‘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前,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努力了x年,只要努力,梦想一定能实现。”昨日下午,我国首位两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报告会在龙城高级中学举行。在由龙岗区发改局牵头、区教育局组织的主题为“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报告会上,景海鹏以梦想为主线,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为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执着,回忆了自己为成为飞行员的坚持,以及在航天员的严格选拔和严酷训练中的不懈努力。

梦想给人巨大力量 矮个子成“钢铁前锋”

距报告会开场尚有10多分钟,能容纳700余人的龙城高级中学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这是龙岗学子对圆了中国百年飞天梦想的航天人的崇敬。“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像是飞机没有航空罗盘,飞船没有轨道。”当天下午2点,一个关于景海鹏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准时开讲。

“谁来猜猜我的第一个梦想?”“航天员!”、“飞行员”……身着深蓝色航天服的景海鹏精神抖擞,谈吐幽默,简单的开场白博得全场阵阵笑声与掌声,“其实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

自小学x年级入选校队以来,景海鹏便期盼着能上场比赛,但因个头不高,每场比赛老师都让他做后勤。从小就有股不服输劲儿的景海鹏默默定下“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梦想后,便在家里的墙壁上画上篮筐,拿着别人淘汰的篮球,每日一遍遍地练投篮、上篮。

一场比赛中,“替补王”景海鹏终于有了上场的机会。比赛中,他展示了自己苦练的成果,迅速扭转落后的局面,为校队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从此,景海鹏一直是篮球队主力队员,现在仍是航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打篮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景海鹏说,希望通过自己在实现梦想路上的感悟和体会,勉励龙岗学子脚踏实地,努力追梦。

航天人物事迹篇七

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说。

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范文参考网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20__年来,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心得体会范文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选择。

航天人物事迹篇八

王亚平,这不仅是她第二次进入太空,也会是她第二次太空授课。

早在2013年6月的“神舟十号”,王亚平就曾在太空给地面上的中小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和在线讲解,地面在线观看人数超6000万。

镜头前的她,从容得体、条理清晰,甚至被网友赞叹为“飞天神女”。时间倒回几十年前,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小亚平跟着整日辛勤劳作的父母,在农田里长大,养成了踏实、坚韧的品性,所以,无论后来的航天员训练多么艰苦,她都咬牙坚持着:

穿戴重达120公斤的装备,下水训练四小时,中间不能暂停;

每次训练结束,体重会少1-2公斤,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在体能消耗上相当于跑了场“全马”。

即便曾以微小的差距落选“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也没有沮丧、放弃,只是转身默默加强了训练力度。

如果说,质朴的父母教会王亚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如今已为人母的她,其实也是宝贝女儿的好榜样。

飞船发射前夕,女儿来到欢送现场,年仅5岁的她用力挥着手臂,在人群里喊道:“妈妈加油!”

以她的年纪,尚且不懂得“航天员”是什么意思,但已经本能地觉得这个职业神圣,会和老师说“我妈妈在舱里”,甚至许下一个可爱的愿望:希望妈妈摘星星回来。

对于太空的探索与向往,或许就在此刻种下。

而王亚平的“妈妈要去太空给你摘星星,不能食言”,也成为“神舟十三号”外最温柔动人的花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