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认识秒教案(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5 15:39:23 页码:12
最新认识秒教案(大全13篇)
2023-09-25 15:39:23    小编:文锋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秒教案篇一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几时几分表示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读出某一时间和推算经过的时间。

第1课时 认识分和几时几分

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教学难点

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时间。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__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钟表上的短针叫时针,时针指在8和9之间,说明现在是8时多。 __ (2)教师演示教具钟面,指导学生观察。

生: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教师指着钟面上放大的部分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从刻度12到刻度1,经过了5个小格,一共经过了5分,即分针走1大格是5分。

议一议:钟面上1个大格的刻度表示哪些含义? 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强调:当1个大格表示时针的刻度时,表示“1时”;当它表示分钟的刻度时,表示“5分”。

第三个钟面表示当分针转了一周以后,时针从刻度12转到了刻度1,也就是60分钟。

板书:1时=60分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三个钟面,引导学生观察,确定是几时。

师:三个钟面上的时针都指向刻度4和5之间,可以确定都是4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几。

第一个钟面,分针指向1,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时过了5分。 板书:4时5分 4:05 强调:在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时,分钟不到10分,在分钟数前面加0。 第二个钟面,分针指向6,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6=30小格,就是4时30分。

板书:4时30分或4时半 4:30 第三个钟面,分针指向9,说明分针从12起已经走了5×9=45小格,就是4时45分。

板书:4时45分 4:45 (2)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钟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说一说是如何读钟面上的时间。

指名汇报,教师归纳:读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先看时针的位置来确定“时”,再看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分”,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

1、

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后一个钟面总比前一个钟面多一刻,也就是15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秒教案篇二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2、播放神舟飞船升天视频,并一起倒计时。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1)时钟有3根针,最长的,也是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4、体验1秒钟

(1)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课件中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3)比一比,不看时钟,从老师喊开始到结束,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记时,看哪位学生猜得最准确。

(4)在一秒钟可以做哪些事情,说一说,如果写数字,你能写出多少个,写汉字呢?

(5)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5、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补充: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兰昨天睡了9()。

(2)小明跑100米要用18()。

(3)我们课间休息时间是10()。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认识秒教案篇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张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1、二(2)班有39名学生。

2小刚跑60米用了8秒。

3小朋友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9个小时。

4中央广播电视塔塔高四百零五米,是中国第三高塔。

5八达岭长城全长六千七百千米,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二、新授:

1(出示)小方块问:有几个小方块,接着数。数完10个小方块,你知道什么?(板书:10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数方块问:你又知道什么?(板书:十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数方块问:9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百是多少?(板书:十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数方块问:90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十个一千是一万)

2(1)以前我们学习过计数单位“个、十、百”,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计数单位“千、万”。(边说边板书)请同学说说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几个一千是一万。

(2)同桌合作拨珠子

从1拨到10,拨了多少次?

从10拨到100,拨了多少次?

从100拨到1000,拨了多少次?

从1000拨到10000,拨了多少次?

(3)在拨珠子时,你发现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3)9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43652的组成。

问:千位是几,表示几个千?百位是几,表示几个百?十位呢?个位呢?

三、闯关游戏

1青蛙看海:青蛙要看海,努力在跳台阶,已经跳到298级台阶,后面该跳多少级了?请同学们帮忙数一数。

2摘苹果

从796摘到805

3运香蕉

一百一百的数,从970数到1150

4摘葡萄

一千一千的数,从9500数到10000

5填一填

八百二十九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四千五百二十七。

4398的千位上是(),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

一千里面有()个百。

6猜一猜

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大数,读一读,写一写。

认识秒教案篇四

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还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角,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交流,并给这些角起名字,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一副美丽的校园图画,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认识秒教案篇五

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难点或关键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a)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c)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6+6+6+6=24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二、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观察,你还能找出那些物体的数量也是相同的加数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课件出示例2气球图。

(1)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5个)有几组(3个)你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让学生多说几遍。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示计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吗?5+5+5=15

相同的加数是几?(5)有几个(3)(3个5)

列出乘法算式3×5=15或5×3=15

(3)介绍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请你猜一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试说)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3×5=15或5×3=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的得数,叫“积”。(板书)

三、积累应用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小小的数学家。

认识秒教案篇六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知道角有大小,理解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大三角板、学具袋(三角板、绒线绳、剪刀、图钉、折扇、硬纸条)。

2、明确目标:

(1)认识角

(2)学习画角

(3)比较角的大小

3、效果预期:

1. 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议一议生活中角的特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指一指:图形中角的顶点和边。

在角上标出来。

3. 判一判: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是角的画对号,不是角的画错号。

4.数一数:给定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5、画一画:按要求画角

(1)给一条射线,画一个角。

(2)给一个顶点画一个角

6、 唱一唱: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7、摆一摆:

(1) 从学具袋中寻找材料,看谁最快摆出一个角。

(2) 同桌合作,把你们准备好的绒线变成一个角。

8、开合折扇或自制的活动角

观察:角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越大。

9、补充歌谣:要知我的大和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1、检测目标:课本练习八第一、第二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角

2、小组检查完成情况。

3、反馈检测结果。

认识秒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直角、锐角、钝角三者的关系与区分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cai课件,锐角、钝角、直角各一个,三角板一套,活动角一个。

2、学具准备:三角板一套,各种不同形状的角若干袋,三角板一套,活动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活目标、创设情境

1、师:节假日,同学们去过儿童公园玩过吗?今天,老师也想带你们一起去儿童公园玩玩,好吗?(课件出示)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出示教材37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愿意把你都玩过东西告诉大家?(让学生充分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演示(课件演示)

4、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角可真了不起!其实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处处都能学到数学知识。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同学们还记得你都学过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吗?(课件出示:直角)

二、经历活动,建构生成

1、认识钝角和直角(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3、进一步认识钝角和锐角的特点

(1)提出学习任务。师:其实在角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刚才,咱们找了不少的角,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一玩(课件数学王国),不过国王说要完成一项任务才能进去玩,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出示课件)

在分类之前,有几点要求:先认真观察这些角各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应该如何分类,应用什么工具去判断把这些角进行分类呢?下面大家以同桌为小组把这些角进行分类,并且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

(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生:我们分成了三类:直角三角形是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又分为一类。

(4)师:能告诉大家怎么知道比直角小、比直角大吗?

相互讨论:

生:尖尖的就比直角小,打开像扇子的就比直角大。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

师:你太聪明了,

哪种方法最科学呢?(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师:现在同学们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吧。

师:学生汇报时把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把角按大小分成了三类。那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一类角的名字呢?(直角)

师:那么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呢?其实数学家早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板书)

师:比直角大的角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板书)

师:角的王国里就有了这样的三兄弟:我们上学期认识了直角,今天我们又认识了直角的妹妹锐角,直角的哥哥钝角。

你们掌握了吗?

师:好!那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锐角、直角、钝角三类)

到现在为止,角氏家族的三史弟我们就认全了,你记住它们了吗?(记住了)

三、走进生活,解释应用

师: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国王交给的任务,我们去数学王国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

2、说一说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

3、找出图形中的角(课件出示)

认识秒教案篇八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几时几分表示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读出某一时间和推算经过的时间。

第1课时认识分和几时几分

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教学难点

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时间。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__(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钟表上的短针叫时针,时针指在8和9之间,说明现在是8时多。__(2)教师演示教具钟面,指导学生观察。

生: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教师指着钟面上放大的部分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从刻度12到刻度1,经过了5个小格,一共经过了5分,即分针走1大格是5分。

议一议:钟面上1个大格的刻度表示哪些含义?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强调:当1个大格表示时针的刻度时,表示“1时”;当它表示分钟的刻度时,表示“5分”。

第三个钟面表示当分针转了一周以后,时针从刻度12转到了刻度1,也就是60分钟。

板书:1时=60分

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的三个钟面,引导学生观察,确定是几时。

师:三个钟面上的时针都指向刻度4和5之间,可以确定都是4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几。

第一个钟面,分针指向1,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时过了5分。板书:4时5分4:05强调:在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时,分钟不到10分,在分钟数前面加0。第二个钟面,分针指向6,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6=30小格,就是4时30分。

板书:4时30分或4时半4:30第三个钟面,分针指向9,说明分针从12起已经走了5×9=45小格,就是4时45分。

板书:4时45分4:45(2)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钟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说一说是如何读钟面上的时间。

指名汇报,教师归纳:读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先看时针的位置来确定“时”,再看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分”,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

1、

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后一个钟面总比前一个钟面多一刻,也就是15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秒教案篇九

1.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

师引导学生: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看来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二、动画演示,探究新知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小正方体,到底有多少呢?我先不告诉大家,要靠自己来数。

1.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并得出10个一是一十。(板书)

2.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这么多小正方体都难不倒大家,那现在我要把我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拿出来了!

3.课件变成10×10×10立方体方块图)这个大立方体上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怎样数?(课件演示一层一层地出现,学生从100数到1000)

一百为一层,2层是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课件再从上一层一层地拉出数一次)这次重点强调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回顾并板书:十里面有10个一,一百里面有10个十,一千里面有10个百。)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回顾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5.活动巩固。

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你会吗?

生说师拨。注意拐弯数的教学。强调10个百是一千。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关: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

介绍计数器:从右边数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还有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万位。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指名读题,提问有几条要求?

小组合作。(找一组示范)

指名交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指名读题,小组合作。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默读题目,小组合作。

第二关: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开火车从987数到1000。

第三关:填一填全对的同学可以找老师领小粘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的学习愉快吗?

2、为什么高兴?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百。

千百十个

101010

认识秒教案篇十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本单元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所用的方法与上学期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跟上学期一样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判断某个角是锐角或钝角。

2、能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

1、正确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根据锐角和钝角的特征说出某个角是什么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硬纸条、白纸等。

【教学思路】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判断、抢答练习检测目标1的达成。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角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其实呀!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教师不板书课题)

二、在具体情境中探究新知,认识锐角和钝角。

1、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学生观察,到前面指一指。全体学生共同判断。如果学生找不出钝角来,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课件出示在图上标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闪烁提示学生)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比较后回答。

2、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师指着屏幕直接讲授:象这样的比直角小的角在数学上叫锐角,象这样的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吗?

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3、动手做做看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做完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做了一个什么角?(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你能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

2、抢答。

四、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出示图片,师:说一说这些物品上哪里有什么样的角。学生找出说一说,集体判断。

师: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锐角,哪些物体上有钝角?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教师联系生活总结结束本课。

认识秒教案篇十一

备课时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

单元、章、节第九单元课题复习角和认识方向

课时3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七个方向。

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我们前面学习了角,角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查漏补缺训练

2.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2)的图形,提问: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图中找出3个直角吗?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

3.接下来我们复习“认识方向”。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方向?

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小组选择几件物品,先估计高度,再测量高度,注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

交流订正,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小组内了解每个同学家有几口人,把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表。

提问:你们小组里几口人的家庭个数最多?

4.完成“期末复习”思考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授课时间:20____月日

认识秒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37--38页,完成39页练习九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师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组三角板。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我们先来猜一条谜语,看谁最聪明。

一物用途可真大,形似彩虹跨两岸。江河湖海有了它,行人车辆笑哈哈。引入斜拉桥的图片。

2、请同学们观察,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3、该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在图片上找出其他的直角。

二、画画量量,探求新知。

1、在找直角的过程当中,还发现其他的角了吗?

2、在题纸上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

3、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4、板演:画锐角和钝角。

5、在生活中,在什么物体的面上见过这些角?

三、精练育能,内化新知。

1、小游戏。

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钝角、锐角、直角。同桌同学互相判断。

2、连线。

把角和他们的名称连起来。

3、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游戏。

用三角板摆角。

(1)、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2)、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钝角。

(3)、用三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用三个三角板摆不了锐角,却可以摆出钝角,直角还有平角,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们会进一步来研究。

专家评析: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探索,又能勇于实践。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具,无论是引入新知、探求新知、内化新知,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自主的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量一量找出图片上的直角,在量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发现除了直角之外还有一些角,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接着,学生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独立的发现这些角与直角的关系。之后,通过交流与合作,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会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表示同意或反对,势必引起争论,在争论的同时,明确了新知。为了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操作中巩固。通过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按要求摆出角,进一步明确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用三角板摆角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本课的`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以及知识海洋的广阔与无边。

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教师工作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我们会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里,从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自己的价值。

认识秒教案篇十三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看老师展板上是什么?

生:玉米粒

师:那你们可以估一下大概有多少吗?你是怎么估的

生:

现在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玉米粒比刚才的玉米粒怎么样?(多得多),那比100粒怎么样?(多得多)那用我们以前学的100以内的数还能表示有多少吗?所以今天我们就学习比100更大的数。(锻炼学生的估数意识)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同学们刚才做的那么棒,小方块也来了,我们一起数数吧!

看课件一起数: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数小正方体,感悟到数数方式的多样性: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建立“千”的直观模型。)

(二)拿出计数器,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身体验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更深刻地感受10个一,要向十位进一,10个十,向百位进一,10个一百,向千位进一。

师:小组长拿出计数器

现在小组之间先探讨一个,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什么数位。

师板书:百十个

生:因为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同样的道理,如果十位满十了,怎么办?

生: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那拨完计数器,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让学生自主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一)、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一个同学数数,另一同学在计数器上拨数)

1、一个一个地拨,从一百起到一百二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拨,数到二百零三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以上是学生运用计数器数数,接着让学生抽象地数,锻炼空间思考能力。

(一)、同学们,刚才我们正着数了数,现在我们来倒着数,看同学们表现怎么样?1、从十,一个一个地倒着数,数到一2、从三百零二,一个一个地倒着数到二百九十七3、从一千,一个一个地倒着数到九百九十六4、从四百二十,一十一十地倒着数,数到三百六十(二)、我们玩报数游戏,老师指定一位同学从,开始,一排的同学接着数。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个数字,让后边的同学接着数。

课后作业:

作业:第7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

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