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 聂海胜先进事迹(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6 00:32:16 页码:12
最新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 聂海胜先进事迹(优秀10篇)
2023-09-26 00:32:16    小编:ZS文王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一

聂海胜的女儿名叫聂天翔。在她念小学高年级和初一阶段,正是爸爸训练最紧张的时候。

聂海胜英语底子薄,在女儿面前,他甘当“小学生”,让女儿帮着自己正读音、记单词。这也是小天翔和爸爸最亲密的时光,所以她总是乐此不疲。

当然,还有跑步。在航天城,如果看到聂海胜自己在场外训练跑步,那一定能从他身边发现小天翔,有时聂捷琳也会加入。小天翔调侃说:“爸爸把自己训练成了航天员,把我们也训练成了‘动员员’!”

小天翔又盼爸爸回家,又“怕”爸爸回家,原因是爸爸太“挑食”,妈妈总是“迁就”他。航天员进餐有严格的标准,聂海胜在家吃饭,桌上的肉食除了一小份牛肉,就是蔬菜和豆制品,以至女儿每每玩笑着“抱怨”:“爸爸一回家,我就没好吃的了。”

聂海胜全心扑在训练上,照顾好家人,就成了聂捷琳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天夜里,小天翔突发高烧,体温升到近40度,不时伴发着抽搐。聂捷琳赶紧抱着孩子送往医院。到得急诊室,雨水和汗水湿透了聂捷琳全身。医生见状,责怪地问:“你老公咋不来呢?”聂捷琳不知如何作答,倒是小天翔在迷糊中替妈妈解了围,说:“我爸是航天员。”

“神六”任务启动后,有天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为不影响丈夫训练,聂捷琳只身赶回老家,承担起照料婆婆的重任。后来兄妹们担心母亲有个三长两短,将消息告诉了聂海胜。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二

1964年出生的聂海胜,至今“闻到大酱就反胃”,因为贫寒的童年中,那是他最主要的食物。

聂海胜上面有5个姐姐。父母很疼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但母亲奶水不够,父亲没钱买奶粉,只能由姐姐们抱着他到处求食。

婴儿时期,他吃嫂嫂婶婶的奶水;少年时期,窝窝头蘸大酱就是一日三餐。

或许是亲眼目睹家里人有多不容易,家中独子的聂海胜并没有养成任性、自我的坏习惯,很小有了担当,有了“爷们样儿”。

他喜欢看军旅片,喜欢听军歌,喜欢在放牛时追着飞机不停地奔跑。

虽然家境贫穷,但同龄人中,聂海胜格外出挑,因为他坚毅且自律。

16岁,聂海胜经历了父亲离世的噩耗,看着母亲一人担起全家六口人的生活所需,他心疼不已,瞒着母亲辍学,偷偷干起了农活。

母亲发现后,赶他回学校上学,聂海胜便发了狠劲儿:要读书,就读出个名堂,不然母亲的幸苦就白费了。

聂海胜从没有上过补习班,但成绩出类拔萃,是当地唯一一个考入县城一中的学生,还领到了学校救济金。

高中学业更难,他读书更勤奋了。

为了补贴家用,聂海胜每年寒暑假还会去打工,他有一股“老牛耕地”的执着,什么苦力活都干,薪水只有十几块也无所谓。

高中离家有30公里远,为了省钱,他每次都是走回家。而且,为了不把妈妈做的布鞋磨坏,他总是脱了鞋,光脚走回家。

18岁,聂海胜报名空军部队在校招生,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花好几年时间死磕体能、理论、技巧和毅力,总算成为飞行大队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三

以及长达5天的头低位卧床训练,全程头朝下躺在床上,血液冲得大脑一片昏沉,一日三餐都只能靠吸食。

哪一个训练,都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尝试的,而聂海胜坚持了6年。2005年10月12日,他乘坐神舟六号前往太空。

与此同时,无数个和我一样落选空军的孩子,考上普通大学,坚守平凡岗位,过着平庸人生。我们隔着屏幕眺望火箭升空,为自己曾经的梦想热泪盈眶。

我们在心里质问自己:这擦肩而过的错过,到底错在哪里?

或许就是因为他有着极强的内驱力。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四

1964年,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一个偏僻的农村,他还有5个姐姐。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一家人就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家中人口众多,经常吃不上粮食,父母就去地里捡红薯,做成窝窝头。

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杂粮,萝卜干,咸菜和大酱,尤其是大酱,几乎天天吃,导致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的味道就犯恶心。

家中连饭都吃不上,上学更是十分艰难,为了凑够几块钱的学费,父母经常向亲戚借钱,可那个年代大家都很苦,亲戚家也没有钱,很多时候,聂海胜交给老师的学费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知道上学的钱来之不易,聂海胜学习十分的刻苦,放学回家后,不用父母督促,他会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

家里没有多余的闲钱让他购买课后资料,聂海胜就把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所有的书都被他翻到了毛边,每页内容都被他牢牢记在心中。

家中连饭都吃不上,上学更是十分艰难,为了凑够几块钱的学费,父母经常向亲戚借钱,可那个年代大家都很苦,亲戚家也没有钱,很多时候,聂海胜交给老师的学费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知道上学的钱来之不易,聂海胜学习十分的刻苦,放学回家后,不用父母督促,他会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

家里没有多余的闲钱让他购买课后资料,聂海胜就把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所有的书都被他翻到了毛边,每页内容都被他牢牢记在心中。

勤奋上进的他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总是满分。

为了贴补家用,父母养了几头牛,全家人谁有空闲谁就去放牛。放假的时候,聂海胜就把牛牵到草多的地方,坐在牛的旁边,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军人梦,看见电视机里的军人 英姿勃发,威风凛凛,他也想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有一次放牛的时候,聂海胜的头顶飞过了一架战斗机,好奇心驱使他追赶着那架飞机,正是这一次的偶然,他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空军,捍卫国家的蓝天白云。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五

耸立如巨人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已经光荣“退役”。站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下,大风在耳边呼啸。望向四周,高阔的天空下,戈壁滩一望无垠。正是在这里,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启山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航天事业处于一片空白。党中央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决策,航天人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作为人类历规模的航天器,空间站代表当今航天领域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11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员队伍叩问苍穹,天和核心舱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梦想逐步变现实。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决策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6月17日,飞天英雄再踏征程!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六

苏炳添,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打破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代表中国队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

男子100米,9秒99,亚洲本土选手首次进入世锦赛决赛。

男子4x100米接力,37秒92,决赛获得银牌。20__年8月,在北京鸟巢举办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往在世界大赛上默默无闻的中国男子短跑选手迎来爆发时刻,连续创造历史。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角,苏炳添成为继刘翔之后中国田径的又一个标志性人物。

田径,一向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而在田径的各个项目中,男子100米的地位堪称第一,因其代表着人类在速度上的最高极限,被称为“竞技体育皇冠上的宝石”。尽管中国田径在女子中长跑和竞走等项目达到过世界领先水平,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一度称霸更是成为国人骄傲。但是,代表绝对速度的男子短跑一直无法进入世界前列。由于人种的差异,这项运动几乎成为黑人选手的天下,黄色人种之前在世界大赛上尚未进入过男子100米的决赛。因此,苏炳添在鸟巢的突破,意义堪称重大。其从预赛到决赛的比赛录像也被媒体反复播放。

8月23日晚9点15分,苏炳添站在男子100米决赛的第二道,作为东道主选手,唯一一个黄色人种的他收获了最多的掌声和欢呼。因为体力下降,苏炳添以10秒06的成绩获得第9,但对亚洲田径而言,历史已经翻到了新的篇章。

男子100米跑获得惊喜之后,苏炳添和队友们迎来了赛前寄予更大希望的男子4.100米接力上来。在预赛中,苏炳添跑第三棒的中国队以37秒92创造亚洲纪录获得小组第三,进入决赛。此前,中国队进入决赛还是28年前的1987年罗马世锦赛,那一次,中国队获得第七名。基于苏炳添之前的神奇表现,人们有理由对接力的结果心存期待。

8月29日夜晚的鸟巢,中国观众的欢呼声响彻北京夜空,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四个小伙子组成的中国中国男子接力队创造第九道奇迹,第三个冲过终点。由于美国队犯规被取消名次,中国队摘得银牌,再次创造亚洲田径历史。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七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好老师。

她,外表普通,但很有朝气;她,不是学生崇拜的偶像,但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她,不仅才艺双全,而且还是教学能手,她,就是甘愿给师生们当绿叶的鲜绿荫老师。

鲜老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首先体现在师德上。自从班级实行浪花管理以来,很多班主任都加强了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否则将会怎样怎样。而鲜老师却不一样,她却允许孩子犯错误。在她看来,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事,在犯了错误之后能认识到错误,这就是一种进步,在犯了错误之后,能不再犯,就是一大进步,正是她“允许”孩子们犯错误,孩子们才会在磕磕碰碰中健康成长。有了她这片绿叶,那一片红花才如此娇艳!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八

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队伍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虽然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间铭记取母亲的嘱托,抛开全部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之中,致使各项目标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上天飞翔不光简简单单说说而已

一次教官让他给我们讲一讲飞翔体会,一贯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翔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略,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翔线路、飞翔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机飞翔毕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果提早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翔部队。

聂海胜在很多人里面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回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杰出的体质和优异的飞翔才能,在参选的1506名优异飞翔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快乐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必定接受了重要任务。尔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回电话,后来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练习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总算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队伍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

自己的妈妈看着儿子是航天英雄自豪的流眼泪

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自豪,你是家园的自豪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园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明祝福,白叟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以免影响海胜的工作。

”事实上,白叟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地争夺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所以,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园,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白叟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十分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十分友善,这是飞翔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可贵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掉爸爸长什么姿态了。她还说她十分敬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聂海胜,湖北枣阳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2013年7月,获颁“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聂海胜,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人。1981年,考入枣阳一中读书,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空军招飞,1983年6月,聂海胜在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现空军航空大学)入伍。学习期间,其成绩优秀,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聂海胜成为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3年,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航天员梯队。

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与指挥长费俊龙冒雪出征,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执行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2011年7月,聂海胜晋升少将军衔。

2013年4月,聂海胜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同年6月11日,聂海胜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太空,在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开展航天员太空授课后,于6月26日安全返回地面。此次飞行任务中,手控交会对接难度系数很大,被形象地称为“太空穿针”,对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度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聂海胜在地面模拟训练超过2000次,充分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2016年2月,聂海胜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05年11月,聂海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2006年,荣获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201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向其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8年1月,聂海胜等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这栋楼房张灯结彩,门口的空地上摆着一部电视机,当地数千名乡亲在这里聚集,和聂海胜的家人一起见证历史时刻。已中风卧病在床的母亲张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儿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安全返航,楼房门口挂着气球,乡亲们舞着狮子、吹奏乐器,庆祝航天英雄平安归来。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聂海胜二度执行“飞天”任务,小镇又一次沸腾。这栋楼门口搭起了象征喜庆的气垫红拱门,拉起写有“海胜在天揽四海胜景,举国欢庆贺神州腾飞”的横幅。乡亲们又一次见证出生于枣阳的英雄宇航员,顺利征战太空。

“他是我们的骄傲。”明星街居民张女士说,8年前那热闹的场景她历历在目。

聂海胜的母亲于2010年6月去世,弟弟聂新胜在枣阳城区工作,回镇上这栋房屋的次数较少。“他在枣阳一中上班,在城里有住处,过年也不回来。”张女士说。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栋楼房大门紧闭,门口停满了车。

海胜中学八年级学生张谨谨说,自己从小就知道英雄宇航员聂海胜的故事,入读海胜中学后,老师经常会组织大家学习聂海胜的求学故事、英雄事迹和航天精神。就在前不久,学校还组织了会谈,号召大家向聂海胜等航天英雄学习,她深受鼓舞。

该校八年级学生杨怡茹说,聂海胜是杨垱镇的骄傲,此次出征太空,希望他胜利归来。

聂海胜曾说,自己儿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翅膀,在天空飞翔。多年以后,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翱翔蓝天的空军飞行员,更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宇航员,直上九天逐梦。

而且,他的逐梦之旅从未止步。已是57岁的聂海胜,三度探巡苍穹,续写传奇。

聂海胜在“飞天”逐梦的征途上为何奋斗不息?从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他说,人类太空飞行年龄最大的宇航员是77岁,虽然自己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还需要,仍会勇往直前。

“海胜兄弟,你是我们的航天英雄,祝你胜利归来!”站在聂海胜老宅前,堂兄聂金山隔空送上家乡亲人们的殷殷祝福。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村庄上空经常有民航飞机飞行,也有尾巴冒烟的战斗机训练。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很好,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聂海胜像往常去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带什么行李。他怕母亲难过,拦在门口死活不让她出门送自己。母亲一再地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尽管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行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单,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行线路、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级飞行结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次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优秀飞行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高兴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受了重要任务。此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一点音信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训练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终于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梯队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骄傲,你是家乡的骄傲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示祝福,老人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免得影响海胜的工作。”事实上,老人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得争取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于是,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乡,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老人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记爸爸长什么样子了。她还说她非常佩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航天英雄竟来自湖北省枣阳市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年丧父的他,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众望出品《必刷题》系列,从小学到高中,陪伴孩子成长,助力中考高考,为孩子学习护航。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一个贫困的农家,家中共有8个孩子,他排行第六,父亲聂云华、母亲张金秀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勤劳善良。由于靠种地维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尽管如此,但聂海胜却非常好学上进。在当地,他是出了名的“读书狂”,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从不羡慕,只是一门心思地把心放在学习上。每次临考时,村里的许多学生都在家里玩,他却提着一盏煤油灯到学校里去补习……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正当聂海胜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时,灾祸却不知不觉地降临了。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镇中学上初中的聂海胜突然接到母亲捎来的口信,说他父亲胃疼得厉害想见他一面。聂海胜一听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里跑,父亲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要是倒下了,一家人该怎么过啊!当他满头大汗地赶回村里,父亲已经被人用板车从医院拉回来了,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她没日没夜地操劳,养猪、喂鸡、种地……只要孩子们回到家里,她就告诫他们:“家里虽然穷,但我决不会让你们挨饿,你们自己也要争气,保持有一个好身体,免得走你们父亲的老路啊!”

在8个孩子中,聂海胜是最让母亲放心的,不仅在学校里表现突出,而且还能替家里着想。为了不让母亲过度劳累,只要学校放假,他都回家帮助干活,夏天割麦子、冬天摘棉花,特别是每年的“双抢”,他还像大人一样,到田里挑稻子,浑身上下晒得像个“黑泥鳅”一样。一年后,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枣阳市一中,成为村里第一个进城念书的学生。从家里到市区,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聂海胜每次上学、回家都靠步行,而在学校的干粮则是自带的大米和咸菜。每次看到他脚上磨出的血泡,母亲都心疼得要命,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泪,为了减轻他走路的痛苦,母亲还为他纳过一双厚厚的布底鞋。一次开学,母亲好不容易为聂海胜凑了20多元的学费,可是,在他报到时却发现钱包被小偷偷了,这可是母亲半年来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呀!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一个人悄悄跑到火车站扛包,硬是将学费给挣回来了。日复一日,聂海胜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了坚韧的毅力和强壮的身体,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被推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短跑、长跑、单杠、双杠、跳高、跳远……无所不能,赢得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九

聂海胜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聂海胜对待学习,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读小学时他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先进事迹感悟篇十

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说。

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来,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选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