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7 06:43:08 页码:8
2023年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大全13篇)
2023-09-27 06:43:08    小编:影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不知何时,凛冬已去,自然已奏起春之歌。桃花也已悄然绽放。

北国似乎没有春天,短促且难以察觉。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立着一棵树。干枯的'枝干上还有残留的雪,那白色中有着春天的痕迹。洁白中隐着一抹朱红,似那一抹诱人的水粉胭脂,实是初春的桃花,雪中傲然挺立。冰霜并未使它樵悴,反而更添一分干练的气质,显得英气逼人。俨然一副花中木兰模样,虽是一娇弱女子,却为巾帼英雄。远处传来悠长而尖利的鹰啼,四周是茫茫一片的雪原,萧条、荒芜。唯这一枝桃花,白中无比刺眼的一点红,不同寻常。木兰何尝不是如此,虽为女子却披甲冲杀,还立下赫赫战功。而令人广为传唱的,不只是她不同于常人的性别,更在于她的精神……高山连绵,重峦叠嶂,河水冰封,万里雪飘。边疆,唯天际一缕炊烟袅袅,桃花绽放,似是那悠扬的胡琴,带来春的消息,奏响独特的边塞春歌。

而暖国则迥乎不同,春是如此漫长,长得令人不禁顿生困意。在这肥沃的紫土上,万物生长。极目四望,绿意盎然。那鲜翠欲滴的绿中,一簇簇桃花引人注目。虽不及朔方花般英姿飒爽,却异常娇嫩。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    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xx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xx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 (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 (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朗读感知

朗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

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第一节:人、近(邻韵)、分;

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三、感知课文的内涵

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诗中海浪的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环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海岸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

四、问题探究

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义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符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联系在一起,凸现出诗人一种类似我们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一、反复朗读感悟

二、感悟文本

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文中的空间感依然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雨,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户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开放题,自由理解)

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5、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6、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七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但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所以本课从长江沿岸的地理和风景名胜着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看” “听”、 “诵” 、“唱”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歌曲,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歌曲为4/4拍,a b a三段体结构。

1、用缓呼缓吸的方法学唱《长江之歌》,能用赞美地感情准确的演唱歌曲。

2、知道影视音乐的概念,初步体会旋律的进行与表现歌曲情感的联系。

3、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和对祖国大好河ft的热爱之情。

1、教学重点:用缓呼缓吸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2、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弱起、大跳及附点节奏。教学方法

(1)示范法

(2)欣赏讨论法

1课时

多媒体、课件、钢琴

多媒体准备,组织上课,师生问好。

1、请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曲。

2、出示影视音乐的概念

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影视音乐

3、导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影视歌曲——《长江之歌》。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因黄河、长江而诞生,又汲取了这两条母亲河的乳汁,在母亲河的共同哺育下发展壮大、繁荣昌盛,是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让我们随着今天的音乐课来共同领略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的风采。

1、播放公益视频《美丽长江之歌》,畅谈你知道的有关长江的知识,初步感知长江的壮美。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ft脉的格拉丹东雪ft河流全长6397km是

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直观的让学生了解长江,感受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

2、简介歌曲背景沿革及作者、介绍《话说长江》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内容

生:我仿佛看到了亿万年来,长江在祖国大地上奔流不息,灌溉着我们花的国度,也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

4、朗诵歌词,颂出对母亲河的热爱(背景播放《长江之歌》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词的朗诵,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长江的豪迈与壮美。

6、聆听并学唱歌曲、复习4/4拍的强弱关系及划拍手势、弱起小节等知识。、师范唱、生跟唱第一段词,讨论:有哪些地方感觉比较难唱?(解决大跳与附点音符)、教师带唱第二段歌词,感受歌曲一浪推一浪奋勇向前般的旋律线。

7、分析总结歌曲结构并完整演唱、给歌曲分段并分析各个乐段的情绪情感。

a乐段:对长江采风的描述(热情的)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几千年来,长江无私地为中华儿女灌溉、排污、取水、运输、发展工业。可是现在,我们的母亲河生病了……(视频播放:《母亲河的哭泣》),说说的你的想法。

我们赞美长江,同时要懂得保护长江。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到环保,对比长江的壮美与受到的破坏,由衷的产生保护长江的情感。

1、师小节:《长江之歌》作为《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把长江的风采及人们对它的赞美依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与影片的内容非常贴切,从而看出影视剧的内容跟影视音乐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2、在《长江之歌》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长江之歌》

旋律特点:弱起进入、波浪式、大跳、附点音曲式结构:a b a +尾声

情感体现:热情亲切抒情激昂无尽赞美作业设计

1、有感情歌唱《长江之歌》

2、搜集影视歌曲并唱一唱,体会歌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我在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注意到教学切入点的导入,其二,更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和歌曲相结合,做到形象和生动,容易接受。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一)知识目标:理解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背《咏柳》,熟读《记住》。

(二)能力目标:有语气朗读课文,能够描述观察到的树的样子。

(三)情感目标:了解人类与树木的密切关系,赞美虽然普通,但默默为人类奉献的树。

此诗意境美,韵律强,因此着重练习语气朗读。

诗的意思稍难理解,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3课时。

大叶杨图片、课件、挂图。

(一)准备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出示大叶杨图片,谁说说这是什么树?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大叶杨:杨树的一种。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白毛杨、小叶杨等,木材供建筑、做器具、造纸等。)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杨树的诗歌,题目叫——板书:杨树之歌读课题

杨:说说你怎样记住它?(与“汤”区别,为什么是木字旁?)

之:这个字谁认识?谁来写写这个字?书空。

师:“之”当“的”讲,杨树之歌就是杨树的歌,歌颂杨树的诗歌。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

2、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画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最后再读课文。

3、互读课文:纠正对方不准确的读音,之后交流如何记住生字。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初读中给足时间,使学生充分读书,为后面的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做良好的铺垫。

4、集体交流生字掌握情况:

认读:蝴蝶: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为什么是虫字旁?与“胡、湖”“碟”区别。

陪:和我们见过的哪个字长得像?想办法与“部”区别。

聊:为何是耳字旁?哪易写错?(右面是“柳”右边,不是“迎”上边。)

染:哪里容易写错?(右上是“九”不是“丸”)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写字:谁来把田格里的生字读读?

描一描,想一想写的时候哪里应该注意。(从易错的地方和占位两方面说)

爽:笔顺要注意。

亮、掌、谢:占位要注意。

写字头,评一评。

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记忆更深刻,通过自己写字头,对字型更直观形象

(三)细读课文,品味诗意。

1、谁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其他人边听边看本诗一共有几小节。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练习有语气读哪小节。

3、小组交流: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同组人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其他人补充。

以四人一小组进行朗读、讨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朗读,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各个都参与学习。

4、集体交流:

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读。读后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明确:描写大叶杨的可爱形象——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唱得有时欢快,有时响亮,给人们生活增添色彩;

我们也随着它的歌唱唱歌,歌唱美好生活……

谁能把杨树的可爱样子和你欢快的心情读出来?自己读读后指名读。

你听过大杨树唱歌吗?他们会给小朋友、白发老奶奶、老爷爷唱什么歌呢?

(为杨树编一段它唱的歌,可以配上熟悉的曲调。)

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这一节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创作,体会小诗人的成就感。

师:出示挂图,你看,人们在大杨树下生活多么快乐呀!你能不能把人们快乐心情读出来呢?自己读、指名读、评读。

明确: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怀着对大叶杨感谢、赞美之情读读。

5、咱们怀着对大杨树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一起语气朗读全文。

6、学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

(树木和人类关系密切,我们要爱护树木。)

整堂课下来,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特点: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教学设计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也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尊重学生的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精读课文,到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如,在“识字”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小节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信的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设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教学设计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哭泣 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 号啕: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着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掳去:抢去 狞恶:非常凶恶)

(2)指名领读。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小组汇报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资料,教师介绍。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设计成以“智力大冲浪”为基础的竞赛式教学模式,采用听、看、议、创、唱等多种方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以竞赛积分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及时探讨,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自主的空间明显拓宽了。老师则成为一个有“观众缘”的节目主持人,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使其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的感受这些荧屏之歌。

第一课时

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于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广为传播,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的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好汉的形象。此歌一经播出,立即风靡了全国。

对歌曲《敢问路在何力》、《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的欣赏。通过分析、问答、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说出歌曲的情绪、音乐风格、演唱形式等特点。

通过各种活动,更多了解中外影视主题歌曲,知道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

1.通过听、看、答、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2.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创作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1.身势节奏声中引入主题。

2.师:同学们,在我们今天的音乐教室来了很多客人,请看:后排是各所兄弟学校的老师,前排是我们的现场评委,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也欢迎在座的同学来到我们的“影视与音乐智力大比拼”活动现场,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请看大屏幕――荧屏之歌(接下来介绍活动游戏规则)。

3.大屏幕出示游戏规则:请同学按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就座,各分成四支代表队,活动共设七大板块,每项比赛成绩都采用电脑当场累计积分进行,最后将评出一支优胜队,可获得奖品(下面游戏将正式开始)。

本环节采用手击节奏,打破了传统的问候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缩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竞赛有奖活动的形式出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活动板块:比比你的感悟能力请同学观赏两段影视片段:

a、电影:《泰坦尼克》片段b、电影:卓别林《摩登时代》片段

思考:两部影片中的音乐分别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影视图像中?( )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并谈谈你最喜欢哪种音乐形式?( )

a、插曲b、主题曲c、片尾曲d、情节音乐e、背景曲f、片头曲

师小结:刚才我们共同感受了两部影视片段的音乐和图像,同学们也根据自已的感受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在影视作品中,无论音乐以哪种形式出现,都为其增添了不少的色彩,那么我们本次活动重点围绕影视中的主题曲进行(接下来进入第二活动板块)。

本环节以三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分别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感受,直接把学生带入一个影视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对影视的重要作用以及音乐与影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创设一个良好的视听意境。

第二活动板块:比比你的反应能力(举手抢答)

1.请谈谈我国有哪四大古典名著?

2.四大名著对应的作者分别是谁?请选择

3.请分别说出四大名著改编成四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曲名字?

这一环节主要是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活动板块:比比你的鉴赏能力

请连续听赏四首主题歌曲,体会每首歌曲的情绪、音乐风格、演唱形式、主题思想。

聆听《敢问路在何方》时,引导学生独立感受音乐。

聆听《滚滚长江东逝水》时,师随音乐表演一段剑舞。

聆听《枉凝眉》时,师随伴奏音乐有感情的表演唱。

聆听《好汉歌》时,引导学生大胆歌唱。

本环节结合影视图像,给学生视听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通过师舞蹈、师生同唱,既满足了学生唱的欲望,又能帮助更深入的体会每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同时又培养了好的听赏习惯。

第四活动板块:比比你的思维能力

请分析刚才听的四首主题歌曲,分别作答。以下有a、b、c、d四种选项,请各队队长选择:

a、请分析《好汉歌》

1.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歌曲采用了哪个地区的民间曲调创作而成?( )请选择:

(1)a、男声独唱b、男声合唱c、一领众和d、独唱

(2)a、陕西民歌曲调b、山西民歌曲调c、山东民歌曲调d、广东民歌曲调

b、请分析《滚滚长江东逝水》

1.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

a、欢快的b、悲哀的c、宽广抒情的d、雄壮的

2.根据歌曲音乐风格,分别为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设计音乐肖像,要求从音乐风格和速度进行设计,并谈谈设计理由。

(音乐风格:欢快的、悲凉的、宽广抒情的、雄壮的;速度:中速、稍慢、快速)

c、请分析《敢问路在何方》

1.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请选择:( )

a、雄壮的b、抒情的c、豪迈的d、悲伤的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

a、合唱b、独唱c、齐唱d、轮唱

d、请分析《枉凝眉》

如果把《枉凝眉》和《好汉歌》的曲调对换,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问答、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影视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请同学齐声朗读:

(影视主题音乐的作用: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

第五活动板块:比比你的创造能力

请聆听一段音乐,展开想象,分成四个剧组,根据其音乐风格进行剧情创编,并表演(播放原作品剧情,进一步感受主题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环节通过为动画片创作配音的活动,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音乐对影视的作用以及魅力所在。既培养生生间、师生间共同参与的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六活动板块:比比你的歌唱能力

演唱电影《魂断蓝桥》中的主题歌《友谊地久天长》,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和音乐风格(师指挥,学生表演唱)

本环节通过唱,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影视主题音乐带给人的美感与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对主题歌曲的演唱兴趣。

1.评选出优胜队,颁发奖品。

2.师:影视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影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更加喜爱中外影视音乐,同时也希望同学平时多注意积累,你就会拥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你的生活也会变得非常丰富和美好。

同学们,本次“影视与音乐智力大比拼”活动此时就要和你说再见了,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同时也感谢同学的积极参与。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摘自20xx年9月《儿童音乐》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xx.x|xx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听《娃哈哈》音乐跳进教室)

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新疆呢?

生畅所欲言:新疆风景如画,特产丰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

(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真

是个小百科!瞧你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你能不能来表演一下?你真行!)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牧童之歌》伴奏(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

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你所看到的新疆?(生: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

二.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天山去走一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xxx.x|xxx.x|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老师说: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手圆舞板慢慢地再打一遍。

(出示ppt)你的耳朵真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条节奏xxx.x|xxx.x|(慢速)

师小结:第三个音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音要唱的短一些。

(范读)像这样:x.x来:生跟读两遍加上前面的节奏xxx.x一齐:生跟读两遍(慢慢地逐渐加快速度)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附点八分音符完成的不是很好,教师采用划拍练习帮助学生

师:让我们配上音乐来一次。

师:太棒了!那谁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呢,最好能加上刚才学习的节奏!(1-2学生)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不太会,老师及时引导拉缰绳甩马鞭等动作

模仿得真好,老师把你们的动作综合一下,(师综合学生动作并表演)大家一起来试试。

如果配上音乐旋律那就更好了,看老师的。xxx.x|xxx.x|(用啦来慢慢摸唱旋律,加以手上拉缰绳甩马鞭的动作)

你们也来试试!(师生一起表演)

和老师一起去草原上骑马吧!播放《牧童之歌》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

~好,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畅所欲言)

2.师小结:是呀,小牧童天真可爱,英姿飒爽,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多么令人羡慕,多么让人向往呀!想不想和小牧童一起唱着歌,扬起马鞭,在辽阔的草原快乐的奔驰?(生:想)那就赶快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出示歌谱

看好歌谱,先用说悄悄话的声音来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歌曲旋律.

跟着老师来唱一唱歌谱。

解决高八度:注意66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听老师唱:66,高音6不要吼,美美的来唱。你们来试试!

~你们学得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完整唱一遍)

~解决难点乐句

师: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唱?ppt出示:(连续附点处)

解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点。教师范唱9——12小节,加附点和不加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

那我能不能把附点去掉呢?听老师唱一唱(教师范唱9——12小节)再听一听没有去掉的(教师范唱9——12小节)!

学生肯定会说:不能去掉。说一说为什么呢?(引导生回答:加上附点更能体现小牧童的可爱和欢乐的心情)好,跟着老师再来唱一唱这一句!(生跟着一起唱)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想一想怎样可以体现出牧童欢快的心情呢?(师边说边做一个快乐的神采飞扬的表情)启发学生用欢快的表情,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生复唱)

~嗯,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完整地跟琴来唱一唱。

配上音乐再来一遍。(《牧童之歌》伴奏)

四、歌曲表现

(2)“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表现小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的愉快的心情

(3)“唱上一首歌呀”稍慢

(4)“心花开放”突然加快速度

引导学生回答:“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用稍慢的速度表现出天山的美,“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用稍快速度表现出小牧童放牧时快乐的心情。

师:这样的改变给你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生答:歌曲更优美,更活泼,更可爱~)

师小结:音乐速度的变化,会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跟音乐齐唱

生回答:童声合唱,引导学生说歌曲还用到了手来拍击节奏,进行了歌曲旋律的改编等

师:这样的改变又给你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师小结: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歌曲更丰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歌曲唱得更美一些呢?试着对歌曲的演唱形式,或者情绪速度做一些改变?(尝试各种方案演唱)(启发学生对歌曲的情绪、强弱、演唱形式进行处理)情况预设:学生也许会说改变歌曲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老师追问:可以呀,那领唱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生回答。

我们按照xxx说的,来试试!我们唱两遍,第一遍请一位女生来领唱,xxx。第二遍我们请xxx来领唱。那么其余部分我们一起来完成。追问:xxx,xxx你们唱那一句?我们一起唱哪一部分?清楚了吗?开始了。(师生合作进行演唱形式的改变)

师:合作愉快!.

五.教学小结:

师: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现在就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骑上骏马,在天山下大草原上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吧。(《牧童之歌》伴奏)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难点:在朗读课文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对策: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教师指导,美读课文等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1、放映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2、听录音,画出文中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字词。

3、出示问题,学生带这问题自由读文。

4、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

5、信息反馈。

6、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1、教学过程结构中,学生在合作、探讨时,老师应做到将长江的有关资料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这对理解课文是有益处的,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巡回指导,注重反馈信息的集中。

2、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老师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美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

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师:dv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长河是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3、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当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

4、dvd光盘:《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用一句话说说你对长江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2、再读课文,解词析句。

你最喜欢读哪句?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

句?讲一讲你喜欢的理由。

师生交流,任意谈。对哪句感兴趣谈哪句。

要点: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三读课文,升华情感。

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总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4、练习朗读。你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经典的诗句夸一夸长江吗?

三、学唱歌曲。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抄写第一节诗句。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品: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

二、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自读——指名读———听录音读

三、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

1.读一读,你都读懂了什么?(长江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哺育各族儿女挽起高山大海)

2.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它在讲什么?

3.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结合地图长江大发源地帮助学生理解从雪山走来,补充注入东海帮助学生理解向东海奔去,补充长江所流经的`8个省自治区来体会哺育各族儿女等。

4.通过这些了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江的伟大)

5.有感情地读一读前4句。

6.作者在描写长江时,是用则那样的手法来写的?(拟人)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7.作者有怎样的感受?(齐读后两句)

8.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都以各种方式来赞美长江。你们学过哪些赞美长江的诗,读一读。(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2.第一大河,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就是黄河。你了解它吗?课

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继续查阅一些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黄河,也可以像诗人那样写一首小诗来赞美长江、黄河。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十

七子之歌-儿童歌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音乐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几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们参与尝试与讨论,拓展思维,因此本节课力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试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发现式的学习,为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关键,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唱课,这首歌曲主要是对于长江的歌唱,赞颂长江的波涛汹涌赞颂长江不育各族儿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四、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要学会像长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逐步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连音线怎么去歌唱,并且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规律,以及大附点音符的节奏规律。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弱起节奏以及连音线的歌唱方法方法。

难点:区分小附点节奏和大附点节奏。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形象的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并且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弱起节奏过儿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六、教学教法

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并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我设计了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法和学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人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是同学们对于本节课产生了兴趣,而且对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欲望,故而本节课将采用兴趣激发引导式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会带着同学们做一个小小的律动,然后开始本节课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开始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请问说起我们的母亲河,他是哪一条河?那我们中国的第二长河有是哪一条河?此时同学们会回答长江。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走入今天的课题,长江之歌的学习,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八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于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的牢固,所以由他们熟悉的知识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求知欲和兴趣。

新授:首先我会播放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长江之歌的节奏,速度和情感,在第一遍铃听完音乐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听到这首歌,他的节奏是几几拍它的速度是什么样子?那所有表达的情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其实同学们不难回答是四四拍的节奏,是稍微中速的速度,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亲切的歌颂式的情感。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会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让同学们带着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由于同学们之前都是学习过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再次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又一次她们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律动魅力,以及体会歌词之美,在第二次聆听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歌词是哪句歌词?然后同学们向我分享出他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接着我会带着同学们把歌词串着节奏进行朗读,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引出本杰克的两个知识点,大附点音节奏和小附点节奏,在进行朗读完之后,我会对同学们进行一个趣味性的发声练习,练习完之后我会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用啦代替歌词进行跟唱,同学们,进行完一遍更唱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带着节奏,带着歌词去歌唱歌曲,同学们,完整的歌唱完一首歌曲之后,我会以游戏的模式对同学们展开一个课堂小活动,因校园好声音pk大赛的模式,让同学们分为两队,分别是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对唱歌曲结束之后,两队之间互相平分,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

在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掌握之后,我会为同学们策划一场音乐会,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投身于本次音乐课程的兴趣之中,我会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代表的组需要表演项目。在此阶段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

最后我会请音乐课代表来带领着全班同学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最后留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同学们回家之后,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去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

2 领悟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2、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效果。

(1)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四、练习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豪迈雄壮

本教案容老师能挖掘课文的重要内容,带着学生在重点段落里面品味、欣赏、朗读。把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课文,去思考,去交流,去品读。用朗读这条线把教学贯穿起来。课堂结构清晰、课堂教学步骤稳妥。

树之歌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三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树,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一、导入: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集体合作探讨,突破难点字。

1、认读剩余几个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学会这几个字。

提醒注意:“谢”中间“身”撇不出头,感字里面的小横不要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可采取自读识字、同桌合作读文识字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杨树之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以问题为主线串联全诗三小节。注重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意思,认识生字。

首先我在课文题目上下功夫,板书课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杨”、“之”。齐读课题,并在此基础上说题意。“之”这个字的意思便在学生诉说题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理解。紧接着又让学生读课题,说出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同时也为以问题为主线学习全文打下伏笔。

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时我把重点设定朗读感悟上,但朗读感悟也应讲究方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你年龄小、阅历浅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人抓住第一句话中“哗啦啦”这一词语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词语所潜藏的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让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渗透抓住重点词语如“欢快”、“响亮”、“悄悄”的朗读方法指导。正因为扎实、认真的训练,在后来的朗读过程中学生总能有较好的表现。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我注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生字的识记。学生始终在语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与朗读与游戏与口语交际相结合,达到了生字与词、句、篇的紧密结合。力求使识字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寓教于乐。通过说话练习,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里理解。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词语“聊家常”的含义。通过象形记忆的方法记住“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

在细读课文、深层理解方面: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