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童年读后感(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8 18:55:21 页码:10
童年读后感(大全9篇)
2023-09-28 18:55:21    小编:笔舞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童年读后感篇一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是美妙快乐的,童年是幸福值得回忆的。而阿廖沙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的童年.

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种痛苦,自己没有失去亲人……我们很幸福,甚至可以说很幸运,都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现在的我们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高尔基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完《童年》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应该就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篇二

我看过一本书,使我很震动。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戴维,生活在一个黑色的世界里。

我好奇地翻开了它,看完整本书后,心里如大海一样的汹涌澎湃。这本书的情感如一辆火车直向我的心灵冲去。我是第一次看富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的书,值得一提。要知道癌症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呀!可是作者他却依然报着那一点点信念而活下去。我实在无法想象他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又有多么悲凉,他从出生时就不健康,无法与正常人一样而生活,他的童年像一个黑洞。他一直在挣扎可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残酷。我真是无法想象一个单纯而又弱小的孩子既然经历了这件事使他的心灵、情感、记忆都留下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才说他缝不起来。这本书里全是黑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一个有着彩色的色调那就是戴维了,就算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他任然坚持了过来,因为他有这那一丝丝的信念。他最后把这信念化为一团火,虽然感受不到太多的温暖可却让他也感受不到太多的寒意。

我看完后陷入了深深沉思中,这么的艰难他都坚持过来,我在生活中的那些经历过的苦难真的皮毛不如,可我还觉得我过得是非常艰难的人,可是这本书让我从新认识到了过去,我不能在以过去的想法去看待,我们要对生活充满信念、信心、勇气、热爱……才能让我尽量更少的沉沦在自悲与悲伤中。

人生就似一场旅行,要经历悲伤、痛苦、开心、高兴。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也是不可逃脱的,如果我们只是原地走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要从痛苦中吸取力量,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童年读后感篇三

大家知道苏联作家高尔基吗?他可是一位有名的作家,我们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小摄影师》就是写他的。今天,我们又读了他写的自传体小说的人生第一部曲——童年。主要讲述了他童年时的悲惨生活,我们来讲讲吧!

童年,就像一杯水,喝了它,你就会快乐;童年,就像一次美味的晚餐,吃了它,你就会幸福;童年,就像一幅水墨画,欣赏他,你就会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服。

看完了这部曲,我十分同情这位可怜的孩子阿廖沙。他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可是他十分勇敢,即使在外祖父这么残暴的家庭中,他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可是他们突然又回来了,渐渐疏远了阿廖沙母子俩的关系,后来,他甚至把妈妈暴踢一顿,阿廖沙勇敢地拿刀去捅继父,没有捅到,被祖母接回家里。他见过垃圾,破瓶子,最后,他妈妈死了,他走向了人间。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阿廖沙这样的孩子。他们无父无母,被送到孤儿院,没有亲人的关心,也没有热心的问候。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就应该帮助他们,与他们联系,让他们重新拾起友谊,把他们的心打开,让他们的嘴笑起来。

读完这部曲,我想到:原来我们是多么辛福!我们有和蔼可亲的爸爸,有温顺细心的妈妈,还有热心帮助的哥哥姐姐,组成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我们要珍惜这次幸福的机会,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大家一起好好珍惜这些幸福吧!

童年读后感篇四

高尔基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童年读后感200”,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

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生命匆匆的交错,它再短我也盛开过 生命如此的美好,有些苦一定要经历过。

三岁的纯洁的未经任何罪恶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谢,天使一样的阿列克谢,似乎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而触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无情地将他扔进了这肮脏的臭水里,让他在充斥着荒诞与野蛮的境况下生长,颇有些自生自灭的味道。于是,三岁的小男孩阿列克谢便蹒跚着开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寻找。能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灭的阿列克谢身边出现了一位慈祥的守护神,多年生活在这样黑暗的角落里,所幸没有使她的心灵变得一样黑暗。她所终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怀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三部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向我们生动地叙述了19世界70到80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文中我最喜欢外祖母,她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保护着高尔基不受邪恶力量侵噬,用善良的心驱走高尔基内心的邪恶。她最喜欢给高尔基讲童话故事,通过她所讲的故事,让高尔基从小就辨别善与恶。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高尔基脆弱而孤独的心。所以我觉得她对高尔基的教育影响和改变了高尔基的一生!!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悲惨吗?不,我们没有,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高尔基真实地描述了自已苦难的童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高尔基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我不禁为自己庆幸,因为我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也不用受到这种苦,我并没有失去我的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的童年无比的开心快乐,我是爸爸妈妈掌心里的宝,我快乐并享受着!!!我要好好珍惜,更要好好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爸爸妈妈了。

外祖母出此刻阿列克谢充满苦痛的生命中,带来一朵黑暗中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谢的生活。每当暴力和罪恶侵入,试图腐蚀他纯洁的心灵时,外祖母总会适时地出现,用上帝和一切光明完美的事物将黑暗的阴影驱赶。外祖母留意翼翼地呵护着外孙的心灵,期望他能在恶劣的生活境况下茁壮、健康地成长。当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时仍然诚心地赞美上帝和圣母时;当看到她在火灾中临危不乱、镇静地指挥灭火时;当看到她逆来顺受地理解老伴的毒打时;当看到她捧着外孙挣来的几个钱币而落泪时,我彻彻底底地被感动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除了母爱还有外祖母的爱。

铿锵有力的历史脚步,每一步都是沉稳深陷,每一步都是震憾人心。近代史的中国,就像是一颗青橄榄——最先咬下去时是苦而涩的,只有经过咀嚼,那一缕缕专属于青橄榄的清香才会蔓延出来。

漫游在《童年》里,我看到了俄国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民代表——主人公阿辽沙艰苦的成长历程和残暴的剥削阶级所拥有的强大黑暗势力。但是,阿辽沙却在这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力求真理、追求光明。

盖上书,我眼前浮现的是中国十八至十九世纪任人宰割的时候。这就像一块烙印,永远地烙在我心里,烙在每个中国人心里,使我们永远清楚地认清事实——落后,就永远是弱者!所以前辈们努力奋斗,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创造出如今的幸福生活。这一切,我不会忘,每个中国人也不会忘!

如今,中国逐渐迈上世界之巅:从“长江”号到“神舟”号;从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中国都在向世界展示着进步的历程。每一块里程碑,都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为中国铺下一块块坚实的石阶!这一切,我也不会忘,每个中国人也不会忘!

祖国在你我的心中。牢记祖国的历史,并不是要我们去报仇,而是要激励我们去进步、去发展、去创造出一个和平、民主、美好的崭新中国!

童年读后感篇五

"阳光总在风雨后,总会遇见彩虹 …… "很久以前,这首歌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那是每个人的心声。

我认为童年这部书值得用心去读的书。对我而言,童年的梦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的梦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的梦是一座闪亮的桥。

看了童年这部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要以执著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付出就会有回报,耕耘就会有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一起经历风雨,迎接温暖的阳光——这是童年给我的启示。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内心感到空旷是,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生出无限感慨。

童年读后感篇六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精神上或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乌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后来便来到外祖父家,但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还不如说是人间的地狱,外祖父掌管家里的一切,脾气暴躁如雷,性格视财如命。两个舅舅也常常为了分家产而争吵不休、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无地位可言,在家中任丈夫打骂、发泄、然而这一切都在小阿廖沙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依然坚持着熬了过来,一直的坚持着。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却从不知道珍惜、上进、坚强。而生活在旧社会中的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挨骂,悲惨的一幕又一幕都发生在小阿廖沙身上。但小阿廖沙却一直都那么的坚强,一直的走了过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却变得越发越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不求上进,屠格涅夫曾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苦”。美好的生活不可能唾手可得。而如果你愿意去努力,去拼搏,就可以拥有它,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读《童年》,我知道了这些。

童年读后感篇七

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

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童年读后感篇八

高尔基三部曲是我大学一年级老师就要求阅读的书目,可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拿起其中的一本《童年》。首先我的感受是,这样一部著作,我相信我大学时即使拿起来,也未必读得下去,可它却是初中生的阅读书目。我已是不惑之年,才勉强读出其中滋味啊。

阿廖沙的童年就是一片灰暗,想从其中里找阳光和温暖有些难。偶尔有一点乌云里的光亮,也是短暂而虚无的。外祖父的残暴、两个舅舅的自私暴戾,母亲的冷漠以及他两个表哥的狡诈,都让人感觉像沉重的车轱辘一样碾轧着正破土而出的一棵嫩芽。唯一的阳光是外祖母,她有讲不完的故事,善良笃信,可她白长了魁梧的身材,那么懦弱无能。她想要保护阿廖沙,却苦于无能为力。而且,她也因为家庭环境所致,经常会对阿廖沙说”滚开““蠢东西”这样的粗话。

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成为一个偷抢窃盗的流氓似乎是很正常的,阿廖沙也参与打架、偷东西和逃学。但他还保持着他的善良和对社会的起码判断——这与他外祖母,与那位神秘房客——会各种化学试验的学者,以及后来上学时给他们上过一次课的大教父——赫里桑夫主教息息相关。

《童年》之后的《在人间》《我的大学》,我都打算借来读一读。

童年读后感篇九

我们的童年,不仅是快乐的,更是是幸福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有必要被人世间的险恶纷争给束缚住,也不必管社会的黑暗腐败……而高尔基的“童年”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没有孩子的天真,活泼,只有每天数不尽的工作,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但是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不仅使我感慨万千。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也就是高尔基)在7岁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无尽的疼爱与呵护,更受到了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各种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的现象。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并不愉快的童年。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灿烂,多彩: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品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人欺负,家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人一番……但拥有着这些,我们似乎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后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