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水乡外婆桥教案(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9 12:06:06 页码:8
最新水乡外婆桥教案(优秀8篇)
2023-09-29 12:06:06    小编:琉璃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一

2、生自主学习。

白板显示:1、以你已有得的学习经验,你从这首歌里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从拍号、强弱、速度、节奏、旋律、音乐标记等来分析)

2、作者叶佳修简介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八十年代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唱伴奏是叶佳修弹吉他演唱的。

三、学习歌曲

1、初听范唱。1)、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听完之后眼前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4遍)(每个问题一次次抛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

2)划分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

3)每段的力度、情绪有什么变化?(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么特殊的节奏?用笔标出来。

3、视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

4、小声跟琴唱。

5、师生一起视唱曲谱。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师: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声音如何表现?(短音弹唱,用顿音的唱法更能表现轻松亲切的情绪)第二部分出现的切分音呢?(动感、思乡之情)

6、生跟琴视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天使合唱团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湾》

7、欣赏合唱《外婆的澎湖湾》

8、填词。(学生分小组唱)

(根据开始抛出的问题讨论、辨别、表现)

9、师示范,生听辨。

四、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师: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们可以用小乐器来丰富b段的情感。选一选哪些小乐器合适?(对比乐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节奏)

1、配伴奏。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想一想、编一编、试一试、辩一辩、改一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创编节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坏歌曲的美感,而要进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组讨论。

3、分组用演唱的方式汇报讨论的方案。其余小组评价。

4、、小结。

师:把你大脑中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的情景画成图片,拿起打击乐用最美的声音表现这首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

四、拓展

说起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首校园民谣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另一首是罗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畅、旋律动听、易于哼唱的特点。

欣赏: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和罗大佑的《童年》

小结、校园民谣有什么风格特点?

速度中速,歌词都以叙述回忆为主。

思考:今天的音乐课你参与了多少?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的?

请写在你的卡纸上。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二

1、知识目标:通过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并能用明亮活泼轻松的歌声来演唱。

2、技能目标:能演唱这首歌曲,做打击乐伴奏,能会打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3、情感目标: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对亲情的感悟。

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3、准确地为歌曲伴奏,配合默契。

歌曲中切分音的演唱

教法:运用创设情景、模唱、教唱、示范、对比、表演等方法执教。

学法:采用听唱、模唱、合作、识谱和综合表现相结合的方法。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情景导入。(4分钟)

1、导语。

师:今天导游姐姐将带领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澎湖湾)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想让导游姐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地方了,可是导游姐姐让我们接受一次小小的挑战才能更开心的带领我们去彭湖湾,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这次挑战呢?(生:有)

2、课件显示音乐大转盘。

(1)、听音乐猜一猜什么歌曲?(童年)

(2)、由什么器乐演奏?(吉他)

用音乐大转盘,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就进入了音乐情境。

二、学习歌曲。(18分钟)

1、配乐欣赏澎湖湾风景图片。

师:这一首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表达了对童年的回忆,同学们真棒,挑战成功,那么让我们跟着导游姐姐一起去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2、介绍澎湖湾。

师:这个地方美不美?那么你们知道澎湖湾在哪里吗?在台湾和大陆的中间有许多小岛,叫做澎湖群岛,美丽的澎湖湾就在那里,它与福建厦门相对,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那里的美景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导游姐姐带来的有一首歌也是说澎湖湾,同时跟《童年》一样是校园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潘安邦在唱完这首歌曲之后,一曲成名,澎湖弯也跟着闻名起来,而且更有趣的是,住在台湾的潘安邦的外婆也如同澎湖的景点一样,成了游客们拍摄的对象,慈祥的外婆从来不会拒绝游客们的要求,因为她知道,是孙子的歌把他们带到了澎湖。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初听歌曲:学生再听谈一谈感受。

师:同学们现在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导游姐姐带着我们一起到澎湖湾的沙滩上,吹吹海风,听听海浪,让我们一起去听老船长讲故事吧!(播放《外婆的澎湖湾》)师:同学们听完了这首歌曲,老师来提几个小问题,看看谁听的最仔细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描绘了一个孩子童年的故事,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播放童声版《外婆的澎湖湾》视频)

5、简介作者叶佳修。(课件出示)

师:这是来自台湾的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是流行于学校,学生非常喜欢唱的歌,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叶佳修吧。叶佳修是台湾的作曲家、,这首歌根据歌手潘安邦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歌,潘安邦小时候跟外婆生活在美丽的澎湖边,他对自己可爱的家园有着深厚的感情,长大后成为歌手就用歌声表达了对故乡的赞美,对家园的赞美之情。他代表作有《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思念总在分手后》、《爸爸的草鞋》等。

6、教师范唱歌曲。

师:看了这么多动人的澎湖美景,听了这首好听的歌曲是不是也激起了你们对澎湖的向往?等到台湾回归祖国了,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到澎湖湾去游玩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校园歌曲“点歌台”,一起去欣赏、体会台湾校园歌曲亲切、朴实、明朗等特点。下面呢由老师先来为大家范唱,大家可以试着跟着老师哼唱旋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在听的过程中跟着哼唱以及了解歌曲的演唱方式表现方式,为下一步演唱好歌曲做好铺垫,而了解作者则勾起了同学们对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7、跟琴唱旋律,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旋律,在唱旋律的过程中你认为比较难的地方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解决。(教师用电子琴弹旋律)

8、突破难点。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三

1、师:同学们大家好!生:老师好。

2、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听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啊?生:是海浪。

师:对了,是海浪的声音!这令人放松的海浪声如果用歌声表达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好。

板书海浪的三声部和歌谱

(走到中间)好,三个声部的旋律我们都视唱完成了,接下来让我们高中低(用手指示出)三个声部一起来完成这段旋律的演唱。

既然是模仿海浪的声音,我们就要把海浪声音的特点唱出来,对吗?那么海浪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对了,它的特点是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一浪接一浪的感觉,以高声部为例应该是(教师示范)……下面让我们对照着谱子上的力度记号用“wu”把海浪唱出来吧。生:加入力度唱。

教师范唱,有表情的

你们听没听过这首歌呢?听过!大声告诉我他的名字?

教师板书课题

这一部分演唱大约用时10分钟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用“lu”音来演唱歌曲的旋律,先唱到“有着脚印两对半”,好,准备:(走到琴边弹琴,速度尽量别太慢,否则沉闷)

1、带领学生演唱。

2、唱过后指出问题,(节奏,切分音的问题)改进后再唱。

3、加入歌词——指导问题——改进后唱——加速度——指导声音——完整唱。

第一组:晚风轻拂澎湖湾……

第二组:没有……

第三组:坐在……

第四组:也是……

5、分组演唱。

6、后面到“回家的路上”我们可不可以自己演唱啊?可以!

7、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演唱吧。

8、(有问题的话指导出来,改进后唱)。

9、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随机叫到哪组,哪组就演唱,你们可一定要集中精力啊,仔细听老师叫到哪组,可不要唱错了啊!

10、随机唱。

11、让我们从头演唱到“回家的路上”。

12、用“lu”唱后面的“澎湖湾……”(学唱的部分不要太快)13。让我们加入歌词演唱。(随时改进)

煽情部分: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好,但是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

这首歌曲的原唱者潘安邦从小和外婆长大,就住在澎湖湾地区,祖孙俩相依为命,感情极其的深厚。长大后,他一直想为亲爱的外婆写一首歌,于是,就请叶佳修为他创作,叶佳修听了他的讲述之后非常地感动,动情地写下了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就这样,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合作……拿到这首歌以后,潘安邦第一时间就打给了外婆,在电话里唱起了这首歌,外婆在电话那头只是默默地哭泣,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份深深地祖孙情已经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份感情带到歌声当中,下面就让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14、完整演唱全曲。

这段用时大约20分钟

三、阿卡贝拉部分:

2、好,歌曲欣赏完了,谁来说一说?生:(说出无伴奏、打击乐)

对了,你说的真是太棒了!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它的名字叫做:阿卡贝拉(出示幻灯片)阿卡贝拉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人声模仿伴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色,使表现力更加的丰富多见于流行乐与爵士乐中。

3、好,那么接下来啊就让我们把阿卡贝拉的形式运用到《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当中,我们先看大屏幕:(出示图谱)

4、学生视唱节奏

5、一组同学“不辞打次”一组同学“蹦”学生唱到“有着脚印两对半”

6、完整演唱:找一组同学用“不辞打次”一组同学“蹦”其他同学唱。

四、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在课下我们还可以找一些叶佳修的其他作品来欣赏一下,我相信同样可以打动你们。好,下课。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四

1、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

3、通过学生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互精神。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3、用自制小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各小组之间伴奏配合默契。

教学方法:听唱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听唱法、感悟法、模仿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件、磁带、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罗大佑演唱《童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

2、师简介歌手叶佳修创作《外婆的澎湖湾》背景。

3、师介绍台湾民歌手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当时情景。(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4、学生倾听谈自己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绪。

三、学习歌曲

1、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师点击出示歌词、图)

2、学生观看《外婆的澎湖湾》flsh动画并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师点击屏幕显示歌曲flsh动画)

3、师介绍这首歌曲,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4、学生倾听范唱带,思考用什么情绪去演唱?(师播放vcd教学光盘)

5、学生跟范唱带学唱一遍,师提出要求,在学唱过程中教难部分用笔勾出来。

6、学生跟钢琴慢速学唱歌曲,难点地方切分音重点联练习。

7、学生完整地跟电子琴唱一遍,个别学生提出不会的地方单独练习。

8、学生跟范唱带有感情地唱一遍。

9、师有感情范唱歌曲第一遍,第二遍师生共同演唱。

10师引导学生倾听“青燕子”组合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感受其组合演唱配合默契,声音和谐统一。

11学生分组合唱歌曲,师要求做到各组之间配合默契,声音均衡。

四、为歌曲编配伴奏

1、师用铃鼓为歌曲范奏歌曲。

2、学生练习伴奏谱。

3、学生与老师一起为歌曲伴奏。

4、师请几名同学手拿自制小乐器上台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分组比赛,每组推选四名同学演唱,四名同学伴奏,上台表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点评。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师生再次共同演唱歌曲。

六、总结歌曲

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愿你们在六安路小学愉快地度过这六年美好时光!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五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

2、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和运用本课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理解朗读课文,感受优美地语言、体会海峡两岸人民企盼回归的美好 感情,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师:挂图、课件

生:课前收集海峡两岸人民盼回归,望统一的诗、歌、画等资料。

自主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诗中海峡两岸人民期盼回归地美好感情。

朗读法、探究合作性学习

2、出示地图。找到台湾,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姐妹岛》找岛台湾,说说那里的风光和特产。

1、师范读诗句。(录音配合)

2、自读全诗,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多读几遍。

3、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听,请教同学不认识的汉字。

4、以活动形式认识生字。

捕蝴蝶。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都喜欢在野外干什么呢?老师今天带你们到郊外去玩玩。请看,这么多的蝴蝶,多美啊!能干的孩子,看谁捕的蝴蝶最多,只要你认识它,响亮地叫出汉字娃娃地名字,那蝴蝶就是你的咯!试试看吧,孩子!

5、 同桌考读。.

6、比赛读摘掉帽子的汉字。抽生读,男女生读,齐读。

7、抽生上台把课后的词语贴在相应的图画上。生教读。齐读。

1、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诗怎样读懂的?与伙伴交流交流。师引导。读诗句。(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

2、提出没有读懂的地方,或没有体会到的地方。同学们共同解决问题。

3、生带着刚才的体会妹妹的品读。

4、抽生读,齐读,师生评议。.

5、配音齐读,多美的诗句啊!它把海峡两岸人民的盼望回归统一的强烈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好好地读吧,把我们的这份心情读出来吧!

1、这几年,我们祖国大陆有好大好大的变化哟,有好多好多好美的地方,孩子们,你想把外婆接回来到哪里去看看呢?外婆看了会有什么感受呢?聪明的热情的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2、老师也希望早点把外婆接回来,看看我们美丽的祖国,到美丽的地方去逛逛。(课件出示)首先我要带外婆去看看那古老的而又举世闻名的创举——万里长城,再看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你看那山是多么的奇、秀、险,那水是多么的静、清、绿;还有那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和那伟大的奇观——贵州黄果树瀑布,还有我们附近的永川茶山竹海,家乡的青龙湖,老鹰山,还有那美丽的白云湖……我多项外婆能早点回来啊!外婆,你回来吧!台湾,你快回归吧,我们盼着你。

3、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反映两岸人民盼回归的诗、歌、画。

4、带着对台湾回归的企盼心情齐读课文。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六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个美丽的地方,他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6页,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师板书:外婆的澎湖湾

师:同学们美丽的澎湖湾给作者留下儿时美好的的回忆,

2、生自主学习。

白板显示:1、以你已有得的学习经验,你从这首歌里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从拍号、强弱、速度、节奏、旋律、音乐标记等来分析)

2、作者叶佳修简介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八十年代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唱伴奏是叶佳修弹吉他演唱的。

三、学习歌曲

1、初听范唱。1)、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听完之后眼前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4遍)(每个问题一次次抛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

2)划分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

3)每段的力度、情绪有什么变化?(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么特殊的节奏?用笔标出来。

3、视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

4、小声跟琴唱。

5、师生一起视唱曲谱。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师: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声音如何表现?(短音弹唱,用顿音的唱法更能表现轻松亲切的情绪)第二部分出现的切分音呢?(动感、思乡之情)

6、生跟琴视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天使合唱团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湾》

7、欣赏合唱《外婆的澎湖湾》

8、填词。(学生分小组唱)

(根据开始抛出的问题讨论、辨别、表现)

9、师示范,生听辨。

四、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师: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们可以用小乐器来丰富b段的情感。选一选哪些小乐器合适?(对比乐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节奏)

1、配伴奏。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想一想、编一编、试一试、辩一辩、改一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创编节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坏歌曲的美感,而要进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组讨论。

3、分组用演唱的方式汇报讨论的方案。其余小组评价。

4、、小结。

师:把你大脑中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的情景画成图片,拿起打击乐用最美的声音表现这首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

四、拓展

说起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首校园民谣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另一首是罗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畅、旋律动听、易于哼唱的特点。

欣赏: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和罗大佑的《童年》

小结、校园民谣有什么风格特点?

速度中速,歌词都以叙述回忆为主。

思考:今天的音乐课你参与了多少?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的?

请写在你的卡纸上。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七

1.自主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着说具体、准确的话。

3.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小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姐妹岛》吗?课文告诉我们,台湾岛和海南岛是祖国的女儿,台湾岛是姐姐,住在东海上,海南岛是妹妹,住在南海上。(多媒体课件)台湾岛上有美丽的阿里山,风景如画的日月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就是——我去台湾接外婆。

1.自学诗歌。

明确要求: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要求小朋友会读的'11个生字。注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读音。

要想把课文读好,咱们就得读准这11个生字。谁愿意来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你们认为难读的字音。

根据学生所读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3.再读课文。

请小朋友放声读读课文,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最先把课文读正确。

4.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评价: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5.同桌读。

6.全班齐读课文。

7.认读复习6个要求会写的字。

1.借助课件,诵读第一、二小节。

(1)展示课件,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找小伙伴比赛读。

(4)指名读课文、全班读。

2.借助多媒体,诵读第三、四小节。

(1)我们一起和外婆来看一看(课件:三峡、峨眉风光)师解说。

(2)小朋友,看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表达。

(4)学生齐读第三节。

(5)指导读书:谁能把三峡的美丽和峨眉的秀丽读出来?你试一试?你也来读?我们一起读!

(6)质疑:小朋友,读到这里,你知道外婆为什么喜得泪花流吗?

(7)指导读书。

这一句该怎么读才能读好呢?请小朋友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练习读书。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全班读。

3.配乐读全文。

师:多美的诗句啊,它表达了台湾人民和我们都热切地盼望着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小朋友,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

1.学生自由背诵。

2.检测背诵。

有谁愿意到台上带着表情配上动作背诵给小朋友听?

自由背诵。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到台湾接外婆》,认识了11个生字新朋友,和6个老朋友生字见了面。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还背诵了下来。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还会带着外婆去哪些地方?下课以后,你可以搜集有关祖国大好山河的图片向外婆介绍,可以搜集自己游览祖国山河拍下的照片向外婆介绍,还可以把还要带外婆去的地方画下来。

水乡外婆桥教案篇八

1、在阅读中感受外婆在艰苦环境中追求真善美、朴质而高尚的优秀品质。

2、在赏析中体验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感受外婆的美好品质。

理解富含深意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以朗读唤起学生对外婆的`真情;

以讨论激起学生对外婆美好品质的赞叹。

1、“外婆的手纹”在文中指什么?

2、一句话谈谈你对外婆的第一印象。

1、作者心中外婆是位艺术家,你有同感吗?

(请学生以文本为依据,在文章中找出对外婆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读读议议再读读)

2、“外婆不论做衣服还是做人,心里都要有个‘样式’,才能作好。”

外婆心中做衣服的样式是怎样的?做人的“样式”又是怎样的?

(请学生小组合作,联系全文内容,感受外婆的精巧的手艺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一段话再次谈谈你眼的“外婆”。

(以学生为主体,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

4、作者对自己的外婆有浓浓的深情,这一深情流露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加以点评。

(学生自主选择,全面感受文章的真挚而优美的语言特点)

由课文中的“外婆”,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外婆吧,请精心挑选一个让你心动的细节,真情书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外婆的手纹

做衣————诗情画意手工精巧

艺术家怀念

做人————安详、宁静、朴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