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青城山的导游词网 青城山导游词(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6 07:10:20 页码:7
2023年青城山的导游词网 青城山导游词(优质15篇)
2023-10-06 07:10:20    小编:ZS文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一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要去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坐公共汽车到那里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利用路上的时间向你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的名字有两种取法:一种是说青城山有36座阴阳峰呈环状排列,峰峦险峻,绿树笼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市,以其形状命名,叫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之所以叫青城山,是因为古代神话说“杜青、魏紫为天帝所居”,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后来,东汉道教的创始人张玲·张天师创建了以青城山为基础的石天路。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之说,与青城仙都之意一致,山名不变。唐朝初年,佛教发展迅速,青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领土之争。诉讼被提交给皇帝,唐玄宗亲自写了一封信,决定“道观应该得到尊重,寺庙应该站在山外”。道教赢了。但信中却把青城山的清字写成了“绿而无水”。道教不仅借助皇帝的个人判断收回了领土,还改名青城山。

这个故事不是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圣旨全文也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20xx多年来道教在青城山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古代高路的主持和管理,青城山作为道教的祖山和外行人眼中的“圣山”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花草树木都渗透着道家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的发展有几个大起大落。东汉(公元143年)汉安二年,邛崃山系何铭山(今大邑县)和尚张玲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为张玲被弟子尊为“石天”,所以他所创的道教也被称为“石天道”。石天道是在张玲及其后代石天道的创造和发展之后,逐渐传播到全国的。晋隋时期,石天道兴起了北石天道和南石天道,并出现了区域性的宗派。青城山属于石天南路正义派。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到青城山,将石天道教传统与上清道教相结合。上清道学声称道的实践可以提升“清气天”,高于老石天道学的理想“太景清”。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成为尚书侍郎,光禄大夫。他名叫蔡国公,晚年在青城山生活了近30年。他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伟等人创立了卫青学派,以雷法为能,内丹与法术相结合,说“能驱邪、治病、达帝、呼天抢地、善用自然”。元朝封他为“袁磊广府真人”。当时信众众多,青城山再次兴盛。明代青城山道教属于全真道隆派。全真道与原天师正的区别在于,它主张和尚要出家,以和尚的身份住寺庙,不娶妻,不吃肉,从而创造了一套养生静养的修行方法。道士住在山里,自然更注重寺庙的维护和山林的耕种。明末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亡。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隆派道士陈清杰来到青城山主持教务,再次改变了局面。后来,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陈从康熙帝手里得到了《澹台必东》一书,并封他为“必东真人”。

佛寺的大门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在青城山前。眼前壮丽的古典山门,身后青翠的山林,总让每一个游客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隐逸感,进入这个静谧世界的渴望油然而生。请不要担心,我们先去山门旁边的苻坚宫看看。

张任峰下的苻坚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张任洞,宋代朝廷赐名“惠庆苻坚宫”张人峰得名于宁丰。相传宁丰是黄帝时代的制陶官。他可以在火焰中行走,随着烟雾上下移动,控制风和云。宁风帮助黄帝学习了“飞龙高跷”的技术,打败了蚩尤,统一了中国。他被黄帝称为“五岳张任”。宋朝时,周树青城山公公观被封九天,楚父决定做一个真正的君子。道教十洞有一个主治神仙,宁峰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苻坚宫重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近年来大规模修复重建。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二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 20xx年根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背靠岷江,俯瞰川西成都平原,群峰缭绕,状若城郭;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个景点。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山林幽深、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距都江堰市区十六公里。

青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宫观有数十座,珍藏着大量估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是一家纵横千百年的道教“博物馆”。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现在要去参观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部,古称“天苍山”,又名“张任山”。在成都以东68公里,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萧劳峰的主峰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危、峨眉之秀、夔门之英雄齐名,有“青城乃天下美景”之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它与都江堰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较大。青城山在历史上有许多名字,包括“文山山”、“古天山”、独山山、张任山、赤城山、青城府和天国山。青城山被誉为“世界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部,成都市以东68公里。萧劳峰的主峰海拔1260米。青城山被起伏的山峰和青翠的树木环绕,享受着“青城山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的美景。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中国道教十大洞窟之五。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千山是青城山风景区的主体部分,面积约15平方公里,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苻坚宫、自然风光、石天洞、朝阳洞、祖师庙、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美、林幽、山雄伟,高不可攀,直上云霄。冬天冷,夏天极其凉爽,这是一个奇迹。主要景点有金碧天仓、圣母院洞、山泉雾池、白云群洞、天桥奇观等。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你”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绿意盎然,空寂无人,群山、山谷、寺庙都隐藏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之中。道观亭采用天然材料制成,没有假雕和装饰,与山林和岩泉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大师崇尚的简约自然的风格。青城山有三大自然奇观:日出、云海、神灯。其中,神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光的最佳场所。每年夏天雨后阳光明媚的时候,夜幕降临之后,上清宫附近的圣灯阁里,山上都有亮点,忽明忽暗,忽明忽暗,一次三五盏,有时上百盏,山谷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传说青城山的神仙们用灯笼来庆祝张天师,灯笼被称为圣光。其实这只是一个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场景。青城山的隐居生活受到了历代学者的高度赞扬。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道:“客居青城山,不吐青城山。为了张任山的爱情,丹梯离你很近。

1940年左右,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住在青城山上清宫。他寻找秘密,泼墨澄清色彩,创作了成千上万的作品。他还封了一张邮票,自称“青城客”。20世纪60年代,张大千在远离海洋的巴西圣保罗画了一幅巨大的青城山,供自己和家人躺着游泳。晚年对自己说“望山归故乡绿”,“现在能画却不能归”,对家乡青城仙山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在中国,这个天堂非常美丽。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四

如果你嫌弃盛夏时节里成都市内的燥热,那么成都周边的青城山绝对是个好的选择。漫山的绿荫蔽日,挡住夏日的炎热,带来一丝清凉,称得上是避暑胜地了。下面是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青城山导游词,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五

游客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阳光旅行社的“青城山一日游”之旅。俗话说相逢即是缘,我很荣幸能成为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希望在旅途中通过我的热情服务,生动讲解,能让大家轻松愉快。首先,我将会自我介绍,大家都称我们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那么,我们炎帝姓什么呢?对了,姓姜。值得骄傲的是我与咱们炎帝同姓,大家可以叫我小姜,我们常说炎黄子孙,炎黄子孙,可别忘了我们炎帝姓姜哦。我的联系方式为1519******,请大家记下哦,1519******。旁边这位坐在司机座位上的呢理所当然就是我们这次游览的司机李师傅了,他将会和我一起陪大家来完成这次旅行,李师傅向大家打个招呼吧。为避免大家上错车,再借用一下你们的手指,记下我们的车牌号川a*****。

车已启动,请大家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注意安全,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外面的风景是抓不住滴。(请看窗外,四川应地处四川盆地,冬日整天烟雾缭绕,如睡眼朦胧的少女,而今天,为欢迎大家的到来,她笑开了眼,露出了金灿灿的太阳,真是天公作美,为我们这次的旅行开了个好头。)我们现在正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期间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行程安排以及目的地的概况。相信大家对我国的四大名著并不陌生,尤其是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更为大家津津乐道,为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总是端坐于天庭之上表情严肃的玉皇大帝;白发白须的慈祥老人太上老君:动辄对天界,冥界发号施令的四御神仙,还有那一颗颗灵丹妙药。。。。。。这故事里出现的人物都是道教人物,大家是否会感到好奇呢?而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就是道教圣地,青城山。它位于灌县西南15公里处,背靠岷山,西临川西平原,方圆二十里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峰,一百零八处胜景,由于此山诸峰环绕,形如城郭;茂林修竹,终年常绿,故名青城。我们将会在20分钟后到达,,然后通往我们这次欣赏的主要景点,天师洞。期间,我会为大家讲解它的来源,以及里面主要的人物塑像和他们的故事传说。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我呢或许道行还不深,没有为大家讲解全,如果在坐的游客们有了解的我们可以一起讨教,我会虚心学习,再不然我们也可向里面的道士讨教讨教。看完后,我就会带大家领略青城四绝:洞天乳酒,洞天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那么,我们就好好休息下,养精蓄锐,再“问道青城山”,最后,为确保大家在旅行途中不会走失,请没有记下我电话号码再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151******,祝大家旅途愉快!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_。

青城山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所以有人形象地说,青城山既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才女。美女的特征是一个字——“幽”,才女的灵魂是一个字一一“道”。先说幽。

多年来,青城山的平均气温一直都是15摄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湿润:也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青城山风景区的林木总面积达2350公顷,可以说是植被繁茂,晶类众多,仅木本植物就达110余科、730余种,既有挺立在庙观旁的参天大树,又有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壮观秀丽的大面积人工林,其中的古树名木有银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树种之一,俗称白果树,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师洞银杏,传说是张天师手植的,高50多米,径围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被四川省林业厅正式封为“天府树王”,它有很多白果笋密集下垂,极为壮观,是青城山的镇山之宝,是中国道教诞生、发展的见证。另外,青城山还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树、珙桐等珍稀树种,青城山的花卉资源也非常丰富,青城幽兰驰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态、科研、旅游价值,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植被丰茂,林木有情,空气自然也就十分新鲜有灵气。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有197科50多种。禽鸟约200余种,鱼类品种有20余种,野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2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还有青城玉鸦、红嘴相思鸟、杜鹃鸟、娃娃鱼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诗圣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诗中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后陆游赞叹青城说“坐观山水气幽清”,近人吴稚晖更是直接说:“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嵋皆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这就是常说的“青城天下幽”的来历。

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脉鹤鸣山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据说他“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将当时的四川及汉中的部分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教区,分别管理,所谓“治”,与乱相对,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等内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权。

青城山的历史极其悠久,在青城山的东麓发现的芒城古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建立了城郭,正是以此为中心,才繁衍、发展出了后来震惊天下的古蜀文明。到了秦代,青城山就已经成为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的圣地,在当时,全国也只有18座山川享受这种国家祭祀的待遇。青城山的得名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座山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4就象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所以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道陵张天师以清城山为基地创立天师道,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就没变。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崇信道教,唐朝李氏天下都非常重视道教,据说是因为道教教祖老子姓李名耳,与李唐同出一家。对青城山道佛之争这段公案,玄宗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顺势把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从青城山这里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来此结茅传道,开辟了东方神秘宗教——中华民族传统本土宗教“道教”的历史新篇章,因此青城山也就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20__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养生学等方面乃至政治和军事方面以及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和久远的影响。道教积淀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青城山是道教历史最为悠久,道教历史发展最为完整的道教名山;(从创教到发展至今)它历经了道教历史中最早的天师道正一派到后来的全真教这两个道教中最大的道教派别的角色转换;道教建筑也最有历史阶段性和代表性,这里有全国最集中的道教建筑群——始于晋、盛于唐,跨越了晋、隋、唐、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而且这些建筑还体现了中国西南民俗民风的特色。像天师洞就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付圆天大师就曾居住在天师洞。道教漫长的历史铸就了青城山灿烂的道教文化,包括易经、青城气功、青城武术、洞经音乐、医药养生、膳食等,除保存下来和已经重建的宫观庙宇等文化胜迹之外,青城山还保存有大量的古遗址,古碑,古石刻造像,古墓藏,古摩岩题刻及道教印符等文化实物,这些实物都是道教留给全世界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包含道教文化的历史信息和众多谜团。整个青城山被称为一座活的道教博物馆。联合国著名遗产专家莫洛伊博士曾被青城山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所折服。他曾感慨到:“青城山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突出范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构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青城山正是以它”幽甲天下”的自然风光与悠久丰厚的道教文化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名人来此游览观光,长驻短寓,著名的有唐明皇、杜甫、贾岛、杜光庭、苏轼、范成大、冯玉详、于右任、张大千等。而今天道教的养生、崇尚自然的思想更令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都市人群、让向往自由、向往回归自然的人们倍受崇尚,前往青城山探幽访古,前来探索东方神秘道教文化精髓的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多。

[长生宫]在青城山新山门右侧有一座四星级宾馆——鹤翔山庄,它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宾馆,而是蜀、晋时道教著名首领范长生隐居修真故址——长生宫,范长生精通天文术数,博学多艺,居青城山,是当时蜀地天师道首领,曾帮助李特李雄筹集军粮物资建立成汉政权,李雄曾想拜其为国君,不就。拜为宰相、尊称为范贤,在都江堰建范贤馆,青城山长生宫是他的修道之处,史传他修道长寿,活了130多岁,后主刘禅改其为长生观,旧名碧落观。宫内有紫薇树一棵,远望蓊蓊郁郁,相传为唐明皇为纪念杨贵妃亲手种植;有巨楠数十株,高数十米,围约三十尺,要数人才能合围,传说为范长生亲手所植。陆游的《长生观观月》中写道;”碧天万里月正中,清夜弭节长生宫。”正如古诗中所说的那样”万木阴阳夏气凉”,因其环境十分幽雅清净,也是青城山避暑胜地。近年来林木逐渐恢复,早先的白鹭又成群飞来。故名“鹤翔山庄”。今天的鹤翔山庄因此还创造了一道道教养生素食,取名“长生宴”。在海内外屡次获得大奖。

[山门·建福宫]建福宫,再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皇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这可能就是武侠小说里面所讲的“轻功”吧,宁封帮助皇帝学会“龙蹻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皇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丈人”再古时一是对老人的尊称,如老丈。二则是一种官衔,五岳丈人时统管三山五岳的最高统帅。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虽然青城山的地位有多高。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青城山山门虽然不是雄伟壮观,但它体现道教的玲珑、仙气,采用道教典型的重檐式,重檐代表两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因为在道教中有道教好神仙,仙人好楼居的说法,所以道教建筑一般都是两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并雕塑有各种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以示喜好神仙,而所塑的虫鸟兽则体现道教喜好自然的思想。青城山山门上有我国已故上将张爱萍手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鸟,传说是很久以前的蜀王望帝杜宇变的,他为了提醒后代的帝王要爱惜人民,所以变成了鸟儿,不断地呼吁“民贵呀,民贵呀”,因为他不停地叫,就累得吐血了,所以,杜鹃乌的嘴巴就变成是红色的了。

[雨亭·天然阁]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有依半岩而成的吊脚楼——步虚廓,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形成亭本身是景、坐在亭子里赏外面是一道道的风景。而且这些亭子,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这个雨亭的对联是于右任先生所书的,“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副对联看似平淡,实际寓意很深,说出了“青城天下幽”的“幽”意,也道出了青城山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天然阁,它就是青城山的道长们以枯树作为柱子,留皮带节;以树皮盖顶,以树根为坐凳,用枯枝和古藤作为装饰,不用雕工胜似雕工,一切取其自然。大家留意一下,这座凉亭上下一共三层,实际上这里面大有深意,道教很注重“三;这个数字,如等一下我们要看到的“三清”、“三天”、“三元”、“三皇”等,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呢?这其实与道教的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密切的关系。“道”的地位至高无上,所以是“一”,其中有“阴阳”,所以是“二”,阴阳二气互相融合生成万物,所以是“三”。道教用“三”表示万物的生成,所以有“天、地、人”为“三才”,“日、月、星”为“三光”等等很多说法。所以,这个凉亭从用料到设计,都蕴涵了多方面的道教精神。以后大家会看到三角的、圆形的、方形的、八角的等各种形状的亭子,三角的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圆形的象征着天是圆的,方形的象征着地是方的,八角的象征着八卦,这些建筑里面都体现着道教的理论,刚才我们介绍过,青城山是道教的圣地,道教文化已经成为青城之魂,渗透到青城山一草一木之中,道教主张清净无为,回归自然,所以,·这些亭子也成为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艺术的代表。

[椿仙行道]伴随着青城山曲折的石梯和鸟儿的欢畅,两边高大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多数是杉木,还有楠木、柏木和柳树,这些林木不仅增加了青城之“幽深”,也给青城山带来了勃勃生机。古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说:“我们出家人;若依赖外人出条林荫道中,不得不感谢这些树木的栽种人——那就是以前的常道观主持彭椿仙道长。

[上清官·老君阁]上清官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海拔为1180米。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当然它也有“白草”代表当时的国民党将领,圣人指蒋介石之意。因为这首楹联是于老专程为蒋介石先生到青城山来所题写的,当时于右任先生及部分国民党领导人正好在青城山。

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卦井。两井-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干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干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宫的山门前,可以看见这个很大的照壁,照壁又叫照墙或影壁,单独耸立大门口或正厅的前面,也有结合围墙,形成院落的,照壁的功能都是有屏障和遮蔽的作用,也有塑造空间曲折的效果。照壁可以两向施用,对外辟邪和对内祈福。所以,大家看这个照壁,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道”字,背面写的是“大道无为”四个字。道教崇奉的是“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十分的不好回答,2520__年前,老子看见周朝日益衰落,天下就要大乱,他只好出世的时候,当时有个关令叫尹喜,就向老子请教了这个问题,老子就洋洋洒洒写了5000字的《道德经》来回答他,开头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2520__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道”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道就是生活,一种善良的、健康的生活就是道吧。多关注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之外的东西,这样,就是它背后所说的“大道无为”了。大道无为实际上是道教对待社会人生的处事态度和基本法则,道教认为天道自然无为,而产生宇宙万物,包括人的生命过程来看应是自然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做事应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为,为者终必失败,无为即遵循顺从法则。

站在了上清宫的门口,看一下“上清宫”三个字,真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蒋介石1940年4月和7月,他曾两次来到青城山,蒋介石在当时青城山主持易心莹道长所托下,手书了“上清宫”三个大字。另外,在上清宫左右两边有两副对联,“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而另一幅“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冯玉祥将军的手笔,都是·《道德经》中的原句,上德是指那些道行很高的人,他们顺应道的要求而做事,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从产生到发展宇宙万物的过程来看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可以说清楚的,它应是一种自然的法则,人们只能去效法遵从,大成若缺和大巧若拙一样,体现了道家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积累而不是外在的浮华,“天得一以清”与“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都是在论述道的伟大作用,没有东西可以脱离了道而生存的,这里的“一”也就是指的是道的意思。在上清宫大门的左侧,有“瑶池阙”,在上清官大门的右侧,有“玄圃门”。进宫后的左右两边象许多道观一样是左青龙和右白虎两殴,青龙,白虎是道教的两大护法天神,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竺豆象学说和动物崇拜演变而来,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把苎(即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空区域)中的所有星座分为28星宿,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一方位各七个星宿,东边的七个星苎排似龙,而东方属木,色青故称青龙,西方属金色白称白虎,南方七星宿形似雀,方位属火,色赤古语亦称朱,取朱雀,北方千星宿形如龟蛇,龟蛇古称“武”,方位属水、色黑古称“玄”,取玄武,它们共同构成四方天界的神,也代表着中国古建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这里还有两眼神秘的井,这两口井一方一圆、一浑一清、一深一浅,并列在一起,就象一对恩爱的夫妻朝夕相守,因此,就口旷鸳鸯井”,这“鸳鸯井”三今大字,就是张大千先生的手笔,大千先生与青城山的缘分非同一般。鸳鸯井下边的泉源是相通的,但水面却一高一低,很是神奇。

三清殿供奉的是三清尊神,中间这位是玉清原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世纪;右边这位是上清灵宝天尊,他怀抱如意,象征混元世纪;左边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世纪,张道陵创教时把他尊为教祖。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老君阁]92年动工,94年落成,95年开光,它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的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青城山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七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参加成都阳光旅行社的青城山一日游。我是你们的导游coco,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渡过愉快的一天!

先说一下今天的活动安排。这车在九点左右到达青城山,我们乘索道到上清宫,然后步行下山沿途游览。中午下行到山门,会有被称为“青城四绝”的“洞天乳酒,道家泡菜,苦丁茶,白果炖鸡”这样的美食等候着大家。饭后稍作休息,我们将前往都江堰景区参观。五点钟,乘车返回成都。

边说边走,不知道不觉中一小时过去了。车现在经过的地方是都江堰市,这里以城西北处,由蜀郡太守李冰带领群众于公元前三世纪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举世闻名,我们将在返回途中参观这里。

青城山近在眼前了,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我把它的概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拨1600米,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市风景区内,距成都63公里,都江堰15公里,早在1982年便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在20_年,它更是于都江堰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属邛崃山系,据地质考察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诸峰环峙,状如城廊,山上林木茂盛,终年青翠,在唐代即被称为“青城”,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的得名,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那就是,“清城山”的笔误。所谓“清城”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唐代,道、佛二教争夺青城山的地盘,于是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诏书中的“清”字少了偏旁,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错就错了。这种说法,也比较可信,有天师洞三皇殿内的唐玄宗手诏碑为证。

青城山不仅以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吸引着八方来宾更是以青城道教而名扬四海。青城道教气功也闻名遐迩。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我国本土传统宗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青城山作为天师道的祖山,是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与基督耶稣几乎是同一个时期的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陵(后称张道陵)在此后山大邑鹤鸣山结茅求道。他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为天师”,并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圣典,根据当地氐羌原始部落的降鬼驱魔的巫术创“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张天师于143年来到了青城山天师洞在此传道修行,并在此羽化。此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唐杜光庭,南宋李少微等高道相继来此传道。在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第11代传人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后被康熙钦赐“丹台碧洞”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道教属全真道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

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他们把神仙居住的地主称为“洞天”,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每一个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的神仙,青城山的主治神仙是供奉于建福宫,被黄帝封为“五岳丈人”的宁封子。

青城山分前后两山,各自面积分别为15和100平方公里。这里的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一切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前山为风景区的主体部分,突出了道教崇尚自然风格的道观遍布其间。

说到自然风格,我们不得不提到青城山的自然之美,这里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的“幽”,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其中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就于1940年前后,举家寓居青城上清宫,自号“青城客”。

好了,朋友们,青城山到了,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青城客,同它来一个亲密的接触吧。请大家拿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依次下车。行动时,注意安全,游览时跟紧我们的团队。如有走失的情况请拨打我的手机,13后面9个6。

沿着被伟大的诗人杜甫称为“丹梯”的石阶走下来。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古名“常道观”的青城山主庙天师洞。这里海拨11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涧,俨然神仙都会的景象。

依次游览了天师殿,三皇殿,黄帝祠,现在来到的地方是三清殿。这大殿修建于1920_年,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以九级石阶接托。

大家看,这前檐并列支撑的六根大石柱都采用1.2米,精工雕刻奇兽图案的大石础,在庄重威严之中,是不是又富有灵珑的意趣呢。大殿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也由各种精美的整石圆柱支撑。这些柱子,高4.4米,非常的气派。大家再仔细看这柱子上端的撑弓和弯门,都采用镂空花刻,刻有人物花草,色调素雅,工艺精美。

这殿内供奉的就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尊神了。中间这位是住在清微天,上清境的“元始天尊”又称“上清”或“天宝君”。左边的这位是住在禹余天,玉清境的“灵宝天尊”又称“玉清”或“灵宝君”。右边这位是住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称“太清”或“神宝君”即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三位天尊合称三清,各为教主,统御各路鬼神,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我们出殿去看看,这殿前的石栏上雕刻有“天簌灵婴图”,这石像都为光头露背嬉笑玩耍的婴儿他们的光头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还没有长平,有的还有我们成都话叫的“毛根儿”,石雕用天真活泼的婴儿代表“赤子”,按道德经上所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暗示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到达童心不泯的程度。石雕中所设计的“海螺”等乐器遇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簌”,代表了道教所崇尚的自然,这“天簌灵婴图”,实际上代表了道教崇高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这儿还有一棵非常高大的古银杏树,树高有30米,树冠直径有36米。我请大家猜一猜树龄。不是500岁,也不只1000岁了。其实它差不多有20_岁了,相传,这树是张天师亲手植下的。站在这树下,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斗转星移,历史变迁,时光飞逝啊。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八

各位朋友:

你们好!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根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背靠岷江,俯瞰川西成都平原,群峰缭绕,状若城郭;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个景点。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山林幽深、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距都江堰市区十六公里。

青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宫观有数十座,珍藏着大量估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是一家纵横千百年的道教“博物馆”。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好的,本次对于青城山的导游就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的青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xxx。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青城山虽然不高,但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脚,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灵气。

【建福宫】我知道现在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进山,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去山门旁的这座建福宫看看。

建福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建福宫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筑于峭壁之下,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现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左是东华帝君,为全真道祖师,右为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内柱上有一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山门】看过了建福宫,穿过眼前的景区大门,我们就正式进山了。青城山山门上有我国已故上将张爱萍手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鸟,传说是蜀王杜宇变的。“杜鹃啼血猿哀鸣”里的杜鹃啼血说的就是他。

【天然图画】从山门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眼前的建筑就是天然图画坊。它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天师洞】我们通常所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以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现存殿宇建于清末。天师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山雾缭绕,古树参天。相传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熟话说:“世间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会放过。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信道,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这个故事并非传说,有碑为证。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画家徐悲鸿曾来青城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作品,还送了青城道士《奔马》和《天马》图,现已制成石刻陈列。

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乃三清殿上的对联。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然而青城山不仅有千年树,更有百岁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直径2米有余。相传乃张天师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道家视其为“镇山之宝”,连修剪枯枝都须上报相关部门。在2004年荣膺“天府十大树王”榜首。“银杏千年征道性,青城一洞试幽深”乃天师洞银杏阁上的对联。想必大家还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实还是一个长寿之乡。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祖师殿】大家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山缝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快到祖师殿了。

祖师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师殿。当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存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朝阳洞】前面就是朝阳洞。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老君阁】朋友们,经过九道拐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绝顶了。眼前的楼阁就是老君阁,老君阁于92年兴建,历时三载竣工,共六层。上圆下方,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塑造而成。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站在峰顶看看风景,拍拍照,买买纪念品。3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索道和月城湖】现在我们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从高处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就形成了眼前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边有许多商店,在卖青城山的各种特产。大家可以买一些带给家人。

好了,我们本次旅游也就结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乐和相机里的美景带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再见。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十

上清宫,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巅之阳,海拔1600多米。自晋代以来,青城有三处上清宫,一在天国山,一在成都山,俱废。现存上清宫为唐玄宗时加以修建,五代间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毁于火。清同治八年(1869)起至民国初年,由道士杨松如、龚仰之陆续重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宫门为石砌劵洞,上有门楼,有蒋介石手书“上清宫”三个榜书大字,两旁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右侧一株尤为奇特,系一株分为十三株组成)。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于上清宫下,将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石材拱劵,精刻道教八宝及人物图案浮雕,门额用张大千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刻石,更增加了宫门的雄伟气象。

由“慈云阁”直上入上清宫山门,山门正对老君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旁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殿藏1940年出土的《宋知宫皇甫先生墓碣》。殿后有新建的“三清大殿”,中供奉三清神像、两旁供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殿右侧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乾隆《灌县志》称为“八卦鸳鸯井”。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清人高浦有《题鸳鸯井》诗:“盈盈双井小廊西,锡号鸳鸯费品题。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岐出异高低;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两旁有张大千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和黄云鹄诗碑。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国故事。文武殿楼上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池旁有张大千题书“麻姑池”三字。

从文武殿前行出院门,沿石径经圣灯亭、虎圈、椎窝坪上行,到新建的东华帝君殿。《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他姓王名玄甫,事白云上真为师,号华阳镇人,他初居昆仑山,后居五台山紫府洞,故又号“东华紫府少阳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其神诞为农历二月初六。

老君阁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又名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阁高33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矗立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阁外露天台封基业,用石材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迂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大千先生联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头四望,海阔天空。”可状其胜。

至上清宫出山门,左下行,可到天师池。《舆地纪胜》说:“昔天师(张陵)居赤石城崖,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下侧有旗杆石,巨石盈丈,上有插旗之孔,传为明末张献忠所部遗物。前有跑马坪,为其操练军马处,复下有小道可到豹谷,谷长约百步,两岩壁立,高三四丈,相去丈许,上覆浓荫,景色阴森(传为“杀人槽”,亦称复仇谷),谷口下临绝壁,深不可测。20世纪80年代,青城山道协于跑马坪修建花园,已种植数千株名贵花木。

自老君阁回程至上清宫右侧,有坪名玉皇坪。坪内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据《前蜀世家》等记载:衍常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若仙;又作《甘州曲》,令上下和歌。传说出生青城的两位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徐氏和后蜀的花蕊夫人费氏均曾来此赏息游玩,留下清词丽句;“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坛岂厌长”,“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夜宿上清宫,可夜赏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观冰雪,各有奇趣。上清宫出东山门回建福宫的丹梯路侧,有“大字岩”古迹,摩崖刻“青城山”三字(每字1.3平方米)传为隋唐间刻。沿观日亭石阶下行百余米,转林间小道,有“玉女洞”古迹。玉女即神话中青城素女,洞为上古著名女仙修真处。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十一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根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背靠岷江,俯瞰川西成都平原,群峰缭绕,状若城郭;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个景点。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山林幽深、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距都江堰市区十六公里。

青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宫观有数十座,珍藏着大量估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是一家纵横千百年的道教“博物馆”。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十二

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自晋代以来,青城有三处上清宫,一在天国山,一在成都山,俱废。此处观宇为清同治八年(1869)起至民国初年,由道士杨松如、龚仰之陆续重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上清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有蒋介石手书“上清宫”三个榜书大字,两旁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右侧一株尤为奇特,系一株分为十三株组成)。

上清宫慈云阁

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于上清宫下,将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石材拱券,精刻道教八宝及人物图案浮雕,门额用张大千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刻石,更增加了宫门的雄伟气象。

上清宫山门

由“慈云阁”直上入上清宫山门,山门正对老君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旁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殿藏1940年出土的《宋知宫皇甫先生墓碣》。殿后有新建的“三清大殿”,中供奉三清神像、两旁供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八卦鸳鸯井

殿右侧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乾隆《灌县志》称为“八卦鸳鸯井”,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清人高溥有《题鸳鸯井》诗:“盈盈双井小廊西,锡号鸳鸯费品题。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歧出异高低;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

上清宫道德经堂

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两旁有张大千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和黄云鹄诗碑。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国故事。

上清宫文武殿

文武殿楼上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池旁有张大千题书“麻姑池”三字。

上清宫东华帝君殿

从文武殿前行出院门,沿石径经圣灯亭、虎圈、碓窝坪上行,到新建的东华帝君殿。《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他姓王名玄甫,事白云上真为师,号华阳真人,他初居昆仑山,后居五台山紫府洞,故又号“东华紫府少阳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其神诞为农历二月初六。

老君阁

老君阁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又名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阁高33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天、地、人三才。

老君阁内中空,庄严矗立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石材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迂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大千先生联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头四望,海阔天空。”可状其胜。

上清宫天师池

至上清宫出山门,左下行,可到天师池。《兴地纪胜》说:“昔天师(张陵)居赤石城崖,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下侧有旗杆石,巨石盈丈,上有插旗之孔,传为明末张献忠所部遗物。前有跑马坪,为其操练军马处,复下有小道可到豹谷,谷长约百步,两岩壁立,高三四丈,相去丈许,上覆浓荫,景色阴森(传为“杀人槽”,亦称复仇谷),谷口下临绝壁,深不可测。20世纪80年代,青城山道协于跑马坪修建花园,已种数千株名贵花木。

上清宫玉皇坪

自老君阁回程至上清宫右侧,有坪名玉皇坪。坪内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据《前蜀世家》等记载:衍常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若仙;又作《甘州曲》,令上下和歌。传说出生青城的两位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徐氏和后蜀的花蕊夫人费氏均曾来此赏息游玩,留下清词丽句:“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坛岂厌长”,“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夜宿上清宫,可夜赏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观冰雪,各有奇趣。上清宫出东山门回建福宫的丹梯路侧,有“大字岩”古迹,摩岩刻“清城山”三字(每字1.3平方米)传为隋唐间刻。沿观日亭石阶下行百余米,转林间小道,有“玉女洞”古迹。玉女即神话中青城素女,洞为上古著名女仙修真处。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十三

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青城山的脚下,因为我们是组团游客,在此之前我们已事先为大家购买了门票,请大家随我往这边走,记住要跟紧哦,离我较远的游客可以看我手中的导游旗,不要挤,一个一个来,大家都会进去的。唐代诗人杜甫有诗曰:“自古青城客,不唾青城池。”所以,请大家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爱护这里的卫生。

自古以来,不少羽客,隐士来此结庐居住。传说,有位老人在一日夜半似梦似醒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凡对他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传说,这位老人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传说,这位老人到此后,不愿离开,在此结庐传道。听了这些传说,你们是否对这位老人越发好奇了呢?现在我们正通往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景点,天师洞的路上,去看看这位老人得道成仙之地。

踏在这块块青石板上,看看周围的参天古木,大家是否有“青城天下幽”的感觉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你们看到这青石板上布满的苔藓,屋顶上斑驳的落叶,并不是山上的道士偷懒,而是为了体现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理念与青城山的景色相得益彰,因此才有了“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并发展成为道家的第五洞天。所以,请大家注意安全,小心地上的苔藓,不要滑倒。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了天师洞,它又名常道观,创建于隋大业年间,也就是公元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它饱经风霜,见证了道教在此发展的兴衰。初建时名远庆观,唐改称常道观,宋代又改名为昭庆观,或称黄帝祠。因为观后有天师洞窑,一般人又将其称为“天师洞”。

从门外观看,他为重檐歇山顶建筑,而古代这种建筑模式是最高地位的象征,可见道教在当时的地位。我们正踏入的是天师洞的山门,一条长长的石级将人们引向幽静深远的宫内。石路两侧镶有石刻,上刻黄炎培、谢无量、吴稚晖等人的诗文。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大家请随我来,我们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这三座塑像,他们就是该殿中供奉的三清教主。中间这位是元始天尊,他手拿混元珠,象征“天地未行,万物未生”的“洪元”状态,为三清之首。他的本体是长生不老的,即使天地万物都毁灭,他仍丝毫不受影响。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后,他就下凡人间,在世间传道度人。当然,他所度之人也非等闲之辈,都是有很高神品,神阶的神仙,如太上老君,五方天帝等,可见老大的地位不可动摇。在道教神仙谱系中,虽然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但是民间影响最大的却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最早并不是神仙,而是人,即古代在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大家看,元始天尊右边也就是我们左边的这位就是道德天尊了,老君常常像这样是一副皓首白发,慈颜微笑的神情。他手摇太极扇,象征着世界已初步形成的“太初”状态。道德天尊左边这位就是我们道家中的灵宝天尊,他是三清中排行老二的尊神,一般又被称为“太上道君”或“上清灵宝天尊”。尽管他的地位很高,但是由于来历不是很清楚,影响较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小的多。他怀抱太极图,象征着世界从无形向有形过度的“混元”状态。

黄帝祠是黄帝祠,里面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天师洞南,有古龙桥,这里两岩断裂,下临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后依岩壁凿成通道。游人至此,头顶丹岩,俯窥深涧,景色奇险。对面岩上,一道深漕纵贯苍岩,深20余丈,阔6丈,名掷笔槽,亦称“涮笔槽”,裂槽从岩顶直到山足,深约70米,宽约18米,两岩断裂,下临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令人心颤目眩,后依岩凿壁成通道,旁置石栏。到此,头顶丹岩,俯瞰深谷,景色奇险,名为偏桥。喝令魔王不得再为害百姓,朱笔画山,笔迹成槽,留下奇观。

观后峭壁上有一处檐穴,名叫“宝仙九室洞”即道教第五洞天。廊亭依山崖而建,山崖下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洞外还有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宫观西北处有“降魔石”。传说当年张道陵在此降伏恶魔时,有巨石挡道,张以剑劈石,如砍豆腐,石分为二,再分为三。至今可见三巨石冲天而立,其中一块有“降魔”两字。

我们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现在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你们可以到处看看,二十分钟后我们到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十四

青城山镇位于都江堰市区西南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城山,东临中兴镇、青城乡,南接两河乡、崇州市,西连阿坝州汶川县,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成都青城山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参加成都阳光旅行社的青城山一日游。我是你们的导游coco,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渡过愉快的一天!

先说一下今天的活动安排。这车在九点左右到达青城山,我们乘索道到上清宫,然后步行下山沿途游览。中午下行到山门,会有被称为“青城四绝”的“洞天乳酒,道家泡菜,苦丁茶,白果炖鸡”这样的美食等候着大家。饭后稍作休息,我们将前往都江堰景区参观。五点钟,乘车返回成都。

边说边走,不知道不觉中一小时过去了。车现在经过的地方是都江堰市,这里以城西北处,由蜀郡太守李冰带领群众于公元前三世纪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举世闻名,我们将在返回途中参观这里。

青城山近在眼前了,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我把它的概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拨1600米,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市风景区内,距成都63公里,都江堰15公里,早在1982年便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在20xx年,它更是于都江堰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属邛崃山系,据地质考察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诸峰环峙,状如城廊,山上林木茂盛,终年青翠,在唐代即被称为“青城”,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的得名,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那就是,“清城山”的笔误。所谓“清城”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唐代,道、佛二教争夺青城山的地盘,于是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诏书中的“清”字少了偏旁,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错就错了。这种说法,也比较可信,有天师洞三皇殿内的唐玄宗手诏碑为证。

青城山不仅以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吸引着八方来宾更是以青城道教而名扬四海。青城道教气功也闻名遐迩。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我国本土传统宗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青城山作为天师道的祖山,是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与基督耶稣几乎是同一个时期的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陵(后称张道陵)在此后山大邑鹤鸣山结茅求道。他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为天师”,并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圣典,根据当地氐羌原始部落的降鬼驱魔的巫术创“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张天师于143年来到了青城山天师洞在此传道修行,并在此羽化。此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唐杜光庭,南宋李少微等高道相继来此传道。在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第11代传人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后被康熙钦赐“丹台碧洞”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道教属全真道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

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他们把神仙居住的地主称为“洞天”,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每一个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的神仙,青城山的主治神仙是供奉于建福宫,被黄帝封为“五岳丈人”的宁封子。

青城山分前后两山,各自面积分别为15和100平方公里。这里的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一切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前山为风景区的主体部分,突出了道教崇尚自然风格的道观遍布其间。

说到自然风格,我们不得不提到青城山的自然之美,这里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的“幽”,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其中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就于1940年前后,举家寓居青城上清宫,自号“青城客”。

好了,朋友们,青城山到了,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青城客,同它来一个亲密的接触吧。请大家拿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依次下车。行动时,注意安全,游览时跟紧我们的团队。如有走失的情况请拨打我的手机,13后面9个6。

沿着被伟大的诗人杜甫称为“丹梯”的石阶走下来。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古名“常道观”的青城山主庙天师洞。这里海拨11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涧,俨然神仙都会的景象。

依次游览了天师殿,三皇殿,黄帝祠,现在来到的地方是三清殿。这大殿修建于1920xx年,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以九级石阶接托。

大家看,这前檐并列支撑的六根大石柱都采用1.2米,精工雕刻奇兽图案的大石础,在庄重威严之中,是不是又富有灵珑的意趣呢。大殿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也由各种精美的整石圆柱支撑。这些柱子,高4.4米,非常的气派。大家再仔细看这柱子上端的撑弓和弯门,都采用镂空花刻,刻有人物花草,色调素雅,工艺精美。

这殿内供奉的就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尊神了。中间这位是住在清微天,上清境的“元始天尊”又称“上清”或“天宝君”。左边的这位是住在禹余天,玉清境的“灵宝天尊”又称“玉清”或“灵宝君”。右边这位是住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称“太清”或“神宝君”即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三位天尊合称三清,各为教主,统御各路鬼神,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我们出殿去看看,这殿前的石栏上雕刻有“天簌灵婴图”,这石像都为光头露背嬉笑玩耍的婴儿他们的光头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还没有长平,有的还有我们成都话叫的“毛根儿”,石雕用天真活泼的婴儿代表“赤子”,按道德经上所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暗示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到达童心不泯的程度。石雕中所设计的“海螺”等乐器遇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簌”,代表了道教所崇尚的自然,这“天簌灵婴图”,实际上代表了道教崇高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这儿还有一棵非常高大的古银杏树,树高有30米,树冠直径有36米。我请大家猜一猜树龄。不是500岁,也不只1000岁了。其实它差不多有20xx岁了,相传,这树是张天师亲手植下的。站在这树下,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斗转星移,历史变迁,时光飞逝啊。

好了,朋友们,让我们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吧。

“峨嵋天下秀,青城处处幽”,位于四川省灌县城西二十公里处的青城山,以它特有的幽静而闻名天下。它似一幅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画卷,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我早就想去饱饱眼福,今天,我那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和妈妈在成都乘西去的汽车来到青城山麓。青城山正道从福建宫开始,沿整齐的石级而上,只见云雾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缭绕,像万条银蛇在草丛中穿游,天师洞和山萌亭时隐时现。

我和妈妈沿着山间小道向上攀登,我手足并用,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生怕摔个大跟头。爬呀爬,我们终于爬上了天师洞。这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式建筑,三清殿内供奉着道教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的泥塑彩像。彩像全身高大,神情肃穆。三清殿后的岩壁洞中,留着张天师的塑像,横眉瞪眼怒不可遏,一手持剑,一手握五雷印。

傍晚,我们到达了上清宫。云海、日出和神灯,是上清宫的三大自然风光。这次,我有幸观赏了奇丽的日出与云海。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和妈妈来到观日亭。“启明星上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们不约而同地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启明星披着光芒四射的晨曦渐渐升起,揭开了无边无际的夜幕,放射出鱼肚色的曙光。转眼间,曙光化作一派红光,马尾丝般的云烟在红光的照耀下,金丝万缕,牵引着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紧接着,又出现了如梦如幻的茫茫云海,有如大海上汹涌起伏的波涛。这些变化多端的云,翻腾着,飞行着,变幻莫测,忽浓忽淡,真是名不虚传。

看过日出和云海,我们继续向山顶爬去,终于爬上了海拔有一千多米的青城山顶。向下望去,只见小路由山脚盘旋而上,在树丛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条龙在波浪中玩耍嬉戏。各种景物尽收眼底,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高大的银杏树,穿着一身绿袍,神气地挺立在山冈上、涧沟旁。举目四望,众山如丘,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青城山的景色真美啊!

青城山的导游词网篇十五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