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家风家训的演讲稿(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7 21:50:09 页码:12
2023年家风家训的演讲稿(通用10篇)
2023-10-07 21:50:09    小编:紫薇儿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良好家风,从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它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我们的仁义、宽厚的个性和忠诚国家、孝敬父母的观念。

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家风,注重修养,注重行为,以身作则,传道授业,培养和传承良好的家风。从我开始,良好的家风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素质。

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特别是为实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多年构成的为人处世的风尚,或者是家规、家格、精神、性格等,包括家庭成员的态度和行动原则。

建立良好的家庭风格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父母或家庭主要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和行动。其次,是家庭的规则,虽然大多数家规没有书面记录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的教育非常关键。

最后,具有良好传统家庭风格的家庭,自古以来在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作风、风格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它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孩子的思维,塑造我们的性格。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本无声的书,一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础、最直接、最频繁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良好的家风是一所好学校。在普通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举止上。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有家教,那孩子没有家教。

家教也是一种家风的表现,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家风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礼貌教育,更是一种规范、一种文化、一种风气。良好的家风是一所好学校。

只有把良好的家庭氛围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液中,不断规范自己做事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使良好的家风坚不可摧,经得起风吹雨打。只有让良好的氛围和千家万户的共同价值观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每个成年人都必须把掌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因为只有良好的家庭作风才能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二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

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三

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东北家庭,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希望我懂礼貌,文文静静的,见到长辈要先问好,要对老人孝顺,直到现在还天天唠叨个不停。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家的规矩若天空中的繁星,大海中的波涛,多的数不清,看不完。

“要把碗端起来,这样才礼貌”。我不情愿的端起来,慢吞吞的吃起来。“不要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珍惜时间,要干净利落,像你做事那么慢,怎么可以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活都会干了,在我们那个年代,女孩子”妈妈说起来就没完,真不知道妈妈那个年代都经历什么了呀!

“应该把腰挺起来,一个小孩子,一点精神都没有,哪里像一个女孩子呢?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这样才可以。”唉,母亲总是给我太高的要求。

母亲在我耳边常说:“百善孝为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孝字”。母亲的这句话我常记在心里,因为我知道孝顺老人是这一生中最大的乐趣,老人们默默地付出着,忙了一辈子了,到老了,有儿有女,儿孙满堂,这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老人们的付出也值得了,现在也到了,我们各老人最大的'成就感了。

母亲还对我说:“要学会节约,在我们那个时侯,节约每一粒粮食,那个年代是贫穷的,一元钱是可以买许多东西的”。说到这母亲叹了口气,接着说:“现在的人们啊!根本不懂得节约,看到一元钱掉在地上,就像没看见似的,还冰冷无情的从它身上踏过去,我们中华民族不是勤俭节约吗”?母亲对我说这句话时,她的的口气和表情铭刻在我心中,节约并不是小气,我们要从小的时候就要节约也是光荣,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我懂得母亲给我的家规与家训,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是想让我成为一个好孩子,母亲教给我的家规我会牢记在心的,他们将会成长为我道理上给予我更多的帮助,教给我如何做人的大道理,让我健康快乐成长的长大。

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光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理解父母,尽量做好自己,展现父母面前。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四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个性。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兴旺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失及经验,结晶成为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这个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由创立者建立,经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是最直观、最直接、最基本、最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又惠泽于每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规则;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而不难。良好的家风,是长辈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对家族最大的贡献。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见,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内涵。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的人,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每天都会过得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素以俭朴著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家长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应责无旁贷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共同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五

敬重的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

假如家是一处草地,家风就如滋润幼苗的雨丝;假如家是一座花园,家风就如吹开小花的微风;假如家是一片天空,家风就如点缀蓝天的云朵。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安康幸福地成长。我的'爷爷这一辈,守信、节省、勤劳是我家的家风,但对我来说,阅读求知是父母最重要的家教。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祖辈们由于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我的父母刻苦求学,转变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问就是力气,把阅读求知传承到了我的身上。小时候,妈妈费尽心机,千方百计让我学会阅读。为了让我融入书的气氛,妈妈常常带我去书店看书。可是想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的确不太简单,寻常我在书店里,总被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所吸引,看书心不在焉,在书店里奔来跑去,妈妈像没头苍蝇一样围着我转来转去,这样“看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晚上,妈妈和爸爸捧着书,精精有味地看起来,我不想看书,自娱自乐,但爸妈看书时发出的大笑声或怪异的表情,渐渐地吸引了我,我也悄悄地看,渐渐的想,天长日久,慢慢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有时小山似的作业写晚了,浓浓的倦意向我袭来,我也得看上几眼书才能入睡。

攻城简单,守城难。阅读求知已从父母的言行传承到了我的身上,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转变自己的习惯,仍旧一如既往地影响着我,鼓舞着我。每当夜幕降落,我在奋笔疾书写作业,爸爸妈妈尽管可以出去,他们也不情愿把时间铺张在打麻将等没有意义的消遣上,或读书看报、或帮我学习,家里总有浓浓的书香气。爸爸妈妈每次出差,也不忘给我带些图文精致的书,总能让我惊喜不已。而我一家人去旅游出远门,找大型书店也是我们必做的事,只要到了书店,就像到了家,到了学问的港湾。

这就是我的家风——阅读求知之风,愿它永驻在我家,世代传承。也愿它伴着雨的演奏,和着风的吟唱,随着云的飞翔,飘在神州大地上,飘进千家万户!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六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诚实;做事不能昧良心、伤天害理。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物资、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

我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别出很多事情的好坏和是非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无私奉献、有爱心的好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规家风来管理的。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的深灰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七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老实;做事不能昧良心、伤天害理。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物资、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

我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区分出很多事情的好坏和是非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无私奉献、有爱心的好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规家风来管理的。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的深灰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打个伟德话,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叮嘱他们要注意锻炼身体。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购物。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我也十分关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他们的开心果。

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爷爷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的铅笔总要用到抓不住为止;书包也是从一年级一直用到现在;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过年的压岁钱我从不乱花。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勤奋的重要性不难理解,在我家勤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工作很努力,妈妈很少看伟德视,忙完家务,大多时候她总是看些有关伟德类的书籍,她总说要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伟德。爸爸爱鼓捣他的伟德脑,妈妈不会操作时,爸爸轻点鼠标,就把问题解决了;很多时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后还会向爸爸请教伟德脑问题。勤奋才能让人上进,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爱读书,勤思考,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养成了好习惯。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就我家的情况,我分别来简单的说一下。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家训,字典上这样解释“指对咨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由此可见,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妈妈时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谎。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了,我会说同学们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脱爸爸妈妈的训导。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我也曾经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谎,最后的结果就是被爸爸妈妈狠狠的打了一顿。有时候做错事情,爸爸妈妈反而不会打我,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要么给我讲道理,要么比较严厉的进行教育。还有一点,就是妈妈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说的一个词是“掷地有声”,就是告诉我,自己说出来的话要能够做到。妈妈说,我是个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于承担。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

家教,我自己觉得跟家风有点相像。词典上说家教的重点在于道德礼节方面。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大人说,谁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觉得家教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在家长的帮助和教导下,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妈妈教育我讲礼貌,主动跟认识的长辈和邻居打招呼。他们不仅这样教育我,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当姥姥的朋友来家里作客的时候,都是妈妈在厨房忙活,让姥姥陪着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听到姥姥的朋友夸奖妈妈真是个好姑娘,家教真好,每当这时,我就能看到姥姥脸上骄傲的表情,我想怎么人家夸得是妈妈,姥姥怎么会这么骄傲的样子呢?后来,我慢慢懂得了,夸奖孩子有家教,其实就是在赞赏家长的教育。每逢过节,家里聚会,亲朋好友也是夸我特别有家教,此刻,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骄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妈妈的一种言传身教。通常,大人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家风、家训、家教有着异曲同工的方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时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谢谢大家!

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十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家风的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国,人们喜欢以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或者说,家训是中国人期望家风长久流传的最主要表达方式。那么,就让我们穿梭于古代和现实之间,体味家训中传递的家风。

家风教育伴随文明产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家风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的家训了。在《尚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姬诵)的一篇诰辞。文中,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穑之艰难”,这样的家风教育至今还在延续着。

在《说苑反质》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病重时写下家训,藏于柱中,要妻子等儿子长大后拿给他看。这份家训嘱咐儿子布帛不可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做衣服;牛马不可将其力气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使用牛马耕田驾车;任事者不可对其过分苛刻,否则就无人帮你做事了。由此看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家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

在诸葛亮的思想观念里,人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要不断学习,要清心寡欲,要静思反省,要不急不躁。他把自己这些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他的儿子,希望这能成为诸葛家风。可能连诸葛亮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这些教诲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训家风,影响至今。

颜之推教子“威严而有慈”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家训之一。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要求家人在婴儿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时,就对其加以教诲。颜之推还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是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由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大意是,对于子女,父母不能偏爱,不应厚此薄彼。通过这些语句,颜家家风跃然纸上。

颜之推身历三朝,对世事沧桑、人情世故体会很深,因此在《颜氏家训》中,他教育其后人要“少欲而足”、“无多言,无多事”、“虑祸养生”等。这些家训既有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渐多,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训产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的《女论语》,李恕的《戒子拾遗》;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规》,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燮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歧山的《启后留言》等。这些家训,影响深远,对中华文化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司马光训子节俭朴素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也是被历代人们称道的家训,这是写给他的儿子康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别具一格,首先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r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大致意思是说,他本来出身贫寒,一代一代都继承着清白的家风相。他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他一向穿衣只求抵御寒冷,吃饭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他却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实际上,这就是司马家的家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州县官和天章阁待制,为人廉洁,干一辈子,家无余财。这样的家风影响了司马光,司马光也是“以清白相承”,并认为“侈,恶之大也”。

在《训俭示康》中,他举出历代许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要求他的儿子把勤俭持家的家风传给下一代。

曾国藩家书传家风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但说到近代家训,绕不开曾国藩,有人说曾国藩的家书在家训方面超过《颜氏家训》。

曾家是望族,曾国藩的祖父曾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道光年间,曾国藩做了京官,其父亲在给他的家书中写了三戒,即“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做官的几十年里,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有两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读书,二是坚持写家信。他的家信体现了他对家风的要求。他在家信中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他教育家人要勤快:“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他要亲属坚持读书:“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也教育家人放下架子去劳动:“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他还要家人勤劳节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读《曾国藩家书》,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在和你聊家常,从读书成才,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世,甚至到养花养草,无所不谈,在闲聊中展现出曾家家风。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人讲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讲勤俭持家,重视家庭伦理,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营养。一代代的家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