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9 06:51:19 页码:13
最新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实用12篇)
2023-10-09 06:51:19    小编:GZ才子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一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探索小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片。

一、自学反馈:

二、提示课题: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13.5

×5

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13.5135

×5×5

×5×5

67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3.5变成1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教师依照教科书例题的形式,用彩色粉笔画出从13.5到135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从675到小数乘法竖式积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缩小10倍”。

“要把67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13.5×5的积应该是多少?”(67.5)

教师在小数乘法竖式下面积的位置上板书:67.5

教师:“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师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名称,板书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小数看作整数,小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9.76×14)

“同学们能根据例题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因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整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课件、练习纸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一)探究算理

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估算1:

3.5×3≈3×3=9比9多

估算2:3.5×3≈4×3=12比12少

估得3.5×3的积的范围大致在9和12之间

2、感知算理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个3.5就表示3个3.5的和,这就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运算。

把小数拆分成整数把3.5变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后把它加起来。

利用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元转化成角来计算,即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3、明确算理

(1)想一想:现在老师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长的线,老师放风筝需要5段这样长的线,你知道老师需要线的长度是多少米吗?先自己独立思考,如果无从下手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要准备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

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一)基本技能练习

1、计算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12.4×712.04×512.25×810.25×83。

1.7处方1.6处方×5×58.58.0

(二)计算方法应用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三)思维发展练习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下面各题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内容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一)探究算理

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3.5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积的范围大致在9和12之间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方法一:

方法二:

把小数拆分成整数

把3.5变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后把它加起来

方法三:

利用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元转化成角来计算,即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3、明确算理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4.6

×

×

3.0

0

方法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预设:

缩小到原来的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

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若积的末尾有“0”,最后的“0”可去掉

(一)基本技能练习

1、计算

0

。7

。5

×

×

×

×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医生1.6

×

8.0

处方

1.7

×

8.5

处方

(二)计算方法应用

12米

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三)思维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板书:

小数乘整数

。6

×

×

。0

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五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2.问:你能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水彩笔每枝0.8元。

每本笔记本2.35元。

(出示问题)

*买3枝水彩笔应付多少元呢?可以怎么列算式?

0.8×3=

3.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

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1.同学们,小数乘整数怎么计算我们还没有研究过。那么0.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练习后交流。)

师:谁来说说看,0.8×3=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方法一:0.8+0.8+0.8=2.4(元)

师:0.8×3是3个0.8相加,所以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出结果。

方法二:0.8元是8角。8角×3就是24角,24角用元作单位就是2.4元。

:同学们能利用小数的加法和元角分的知识来计算出结果,采用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一点做得很好。

2.我刚才发现有些同学想用竖式来计算0.8×3。(出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格式。)

问: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位同学所写竖式的格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是的,一个是把末尾对齐了计算的,一个是把相同数位对齐了计算的。但计算的结果确实相同的。

是怎样得到2.4的呢?我们先来听听他们的想法。(学生说)

情况1:把十分位上的3和8相乘是24,写4进2,小数点移下来,0和4相乘得0,加进过来的2就是2.4。

情况2:三八二十四,点上小数点,就是2.4。

……

(1)大家结合这个题想想看,同学们所说的三八二十四,脑子中想的这个8表示什么呢?(8角……)

(2)在小数中,这个8又表示什么呢?(0.8是8个0.1,8个0.1乘3就得到24个0.1)

(3)同学们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0.8×3时,是把0.8元看成8角和8个0.1来计算的,是整数8和3相乘得24,再通过推理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现在你想想看,这两种竖式哪一种比较合理。

3.(出示问题)买3本笔记本应付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

2.35×3=

(1)这一题是一个两位小数乘整数,猜一猜所得的积会是几位小数呢?

(2)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看看积是不是两位小数。

问:你能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的吗?

4.同学们,我们刚才练习了两道小数乘整数的题,都是把小数看成什么数来计算的?

指出: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再在所得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追问:那么积中的小数点怎么来确定呢?

这其中会不会蕴涵着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继续研究研究看。

1.探究

出示:a组题;根据241×8=1928,猜猜这些小数乘整数。

24.1×8=2.41×8=0.241×8=

(学生猜完后)问:你们是怎么猜的?

(2)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讨论交流)

得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练习

b组题: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0.23=1.48×23=0.148×23=

3.通过以上的学习,想一想,小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讨论)

得出: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0.18×5=46×1.3

指名板演,交流评析,说说计算的过程。

并指出,0.90可不可以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多少?

出示:两种不同的竖式,看一看,哪一种只正确的?为什么?

指出:小数乘整数,是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所以计算过程中就不点小数点了。

: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2.0.217×4=×35×0.24=

3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略)

4.p71.2.3.两题

今天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乘整数怎么计算?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怎么?

练习十二第1题。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准备:计算器课件学案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

(板书:6×2=12(元))6×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个6相加是多少?)

如果要买3支铅笔要多少元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

0.8×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个0.8是多少?)

由此可见: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一)学习“0.8×3”。

1.启发:买3支铅笔到底要花多少元呢?板书:2.4(元)2.交流想法:你是怎样得到的?预设学生有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连加法:0.8+0.8+0.8=2.4元

想法二:把元转化成角。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想法三:因为8×3=24,所以0.8×3=2.4提问:为什么要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如果不加,2.4元就变成了24元)

想法四:用乘法竖式计算。

你会列竖式吗?谁来试一试?(指名上黑板板演)

出现了如下的任何一种后,追问:有不一样的列法吗?板书出第二种竖式形式。比较:

0.80.8

谈话: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把0.8元看成了8角,得到3个8角是24角,再转化为2.4元。也就是要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所以要末位对齐。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三八二十四”。

引导学生得出: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1175,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师追问:小数点点在哪里?

3.验证:那2.35×=7.05,对不对呢?

小数点真点这里吗?我们用计算器帮忙验证一下。

用计算器验证后,教师提问:哎,刚才计算时你是怎么知道积就是两位小数的呢?(因为因数里有两位小数)

4、得出: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观察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用一句话说就是——几位小数乘整数,积就是几位小数(板书)3.不过仅凭这两个式子就得出这样结论,似乎有点欠妥,(板书?)那么我们就用计算器对下一道题验证一下。练习:1.125×350.8752×161.32167×91.25×()1.25×(2)师:怎么回事?对我们的结论提出了挑战。让我们借助竖式来进一步看看吧。

(原来计算器很聪明,已经灵活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积的小数末尾的0化简。)

补充: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一定要(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情景图,你想买什么,买多少?应付多少元?独立完成,小组内共同验证,集体点评。

2、假如文具区的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已知:148×23=3404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交流:怎你是怎么得出各题的积的?

3、()里可以填哪些数?看谁填得最多?()×()=4.8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到什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七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

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学习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教学例2。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八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2角×4=8角40元-8角=39元2角

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

小结:说一说9.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再用竖式计算。

1、针对性练习:

2、对比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并加以比较:

16.11×816.11+8

3、走进生活:

两种包装的薯片价格如下:

100克售价5.4元50克售价2.75元

那种包装的薯片便宜?(请计算说明)

4、开放性练习:

假如每组有100元钱,大家对照好又多购物单,确定想买的商品的名称、单价、和数量,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填写下表: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应付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p68—69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图片。

一、引入课题。

小明妈妈到农贸市场买鱼

甲商贩:二块八一斤

乙商贩:10元钱四斤

问: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该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为什么?

小结:有关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购买情况如下表:

品种数量/千克总价/元

梨子26

苹果39.6

香蕉512

橘子65.7

2、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让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列式,师相机板书横式)

4、问:对于9.6÷3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5、那么对于12÷5、5.7÷6的结果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6、探索算法

(1)9.6÷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生试算,师巡视。选择典型情况让学生板演

(2)集体评议。

问:a、看了黑板上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b、你有什么疑问?

c、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发争议,重点突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d、阅读课本p72页

e、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本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试做12÷5,5.6÷7

a、学生独立试做

b、有选择地指名板演

c、评议(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4)问:做了这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0.2÷53÷1512。02÷4

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诊断性练习(p73页练一练)

3、解决问题。

(1)回应课始,现在你觉得小明的妈妈应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资料显示每1000千克的菠菜中含钙660克,1千克菠菜中含钙多少克?

(生独立解答,问:对于这题的计算你有什么猜测)

四、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会使用小括号.中括号,并记住运算顺序.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渗透“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思想.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子目标:

课程一:整数.小数混合运算.(例1~例3)

教学目标:

课题二: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例4)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堆能力以及提高思维灵活性.

课题三:应用题(例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列综合式解应用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单元结构图

第一级运算(加、减)

1、两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乘、除)

整数

1、一个算式中,只含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数

2、运算顺序2、一个算式中,含有二级运算,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

四则级。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运算中括号里面的'

3、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4、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课题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重点:运算顺序

2.难点:

分清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这两个概念.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前面已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扩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多步式题,并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概括和总结,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4.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自学—讨论—教师点拔

关键:确定顺序.理解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题二:简便运算

1.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2.难点:运用分配律,前面已经有接触过此类题目,因此在这里可进一步巩固和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3.教学策略:

复习运算定律:同时说明运用定律的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

课题三:应用题

1.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2.难点:理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3.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这是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在整数的应用题里曾教过,小数的解题方法也一样.

4.教学策略:

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分析方法后,由老师点拔.

四,错例分析

1.有学生容易把“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讲成“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并容易难以把它们与“加减法”“乘除法”联系起来.

策略:

可以跟学生说明我们刚开始学数学是先学加减法,所以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后来我们又学了乘除法,所以是第二级运算.

我觉得没必要强制让学生说是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因为学生先入为主,就让他们记先乘除,后加减也行.

2.分配律时出现“分配不公平”现象

如:0.65×(200+1)

=0.65×200+1

策略:此类题目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可让学生做题时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要公平的原则.

如:0.65×(200+1)

3.42页第4题,填上得数后,有学生列综合式时,容易把得数也写在综合式的列式里.

策略:这题可让学生先列综合式,再计算就大大降低错误率了.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十一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正确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知识转化。

一、复习铺垫

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42米=()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75缩小它的1/10是()

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13×1200=()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一、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一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

(1)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2)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14.5×8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1、对比练习:做一做1(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明辩是非:(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2.41.350.25

×6×3×8

-------------------------

12.440.5200

3、笔算。7.08×69.35×8

4、实际问题解决。奉化到宁波40.6千米,来回一趟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45×1.9=

4.5×19=4.5×1.9=

0.45×19=()×()=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众向思维培养。)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

3.5×3=10.50.72×5

3.5---35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3×3×5×5

10.5元----105角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苏教版篇十二

1、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2、通过转化、对比的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3、培养转化的思想方法和探究新知的本领。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理解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多媒体课件等。

多媒体出示:

1、口答:

(1)一个风筝3.5元,小红买两个这样的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

(2)橡皮每块0.8元,小刚买3块这样的橡皮需要多少钱?

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说说答案。

师:这两道题和我们以往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探究一:推导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

1、7.2x3=?

师: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待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2、师:0.72x3=?又该怎样转换呢?

指名回答。出示答案。比较两道题的异同。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3、0.072x3=?

探究二: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如果用竖式计算,该怎样列式呢?

1、尝试练习

竖式计算:7.2x3=?

(学生可能的答案:

2、学生尝试竖式计算:0.72x5=?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教师给出完整板书。重点:让学生结合板书讲清算理,)

(整体板书:

7251x3.63600.725x扩大到它的100倍(集体纠错,教师板演。)

师:关于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认为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

不计算你能判断出积是几位小数吗?你是怎么判断的?(随机出示几道题让学生判断如:1.2x12,0.023x34,76x2.04)

归纳: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先把小数扩大到它的n倍,使它成为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n倍,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可以去掉。

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先把小数扩大到它的n倍,使它成为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到它的1/n,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