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论语及心得 可论语心得体会(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2 16:49:04 页码:12
2023年论语及心得 可论语心得体会(大全14篇)
2023-10-12 16:49:04    小编:笔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及心得篇一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意义深远。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感其对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论语让我深刻体会到“仁”为核心的价值观。作为一个人,要学会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仁”,他认为“仁者爱人”,而孟子则指出,“仁者爱人,则后人之自爱亦至矣”。人的“仁爱之心”不仅能施及他人,而且能影响到他人,进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仁爱之道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比如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关心他人的感受等。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验到“仁”的意义和力量。

其次,学习论语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人际关系理解。论语中关于亲情、友情、师徒关系等各种关系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家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亲情则是最原始、最真挚的感情之一。正如孔子所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亲情的重要性使我更加珍惜和爱护家人,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论语也提到了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友情需要相互关心和理解,要在朋友之间建立起诚挚信任的感情基础。只有在真正的朋友之间,人们才能坦诚相待,互相鼓励和帮助,共同成长。

再次,学习论语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孔子的孔学思想。论语中充满了对道德和人类行为的反思和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学习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个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明白了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我也相信只有通过不断修身养性,使自己的道德水平更高,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学习论语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追求和目标。论语中的经典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应该志于实践、乐于实践、追求实践。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对于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要怀有无限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论语还教导我们要牢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高。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总之,学习论语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入学习论语,我深刻领悟到“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明白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更加深入理解了孔子的孔学思想,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扎根于道德之林,充实自己的精神追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论语及心得篇二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一部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文化的宝库。它的课文中包含了许多被流传至今的金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知者,不如不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等,这些句子让我们感触颇深,引领着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寻找属于自己的处世哲学。

第二段:探讨“中庸之道”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认为人们不应该沉溺于极端,应该追求内外的均衡。这种思想精髓在于拒绝一切极端,明确指出,做人要“和而不同,识而不厌”。这种“中庸之道”告诫人们,在每个人的生命之路中,都要保持一种平衡,不偏执,不盲目追求过度,能理智化情感,避免人生中的偏差,从而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富足。

第三段:“仁”的含义

孔子的思想中,“仁”被认为是最重要并且核心的要素。孔子认为,“仁”在于“爱人”,“仁”比权力和各种官位更加重要,在决定人生的方向与价值观念时,应该以“仁”为前提和基础。孔子认为,“仁”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尊重长者,尊重历史、文化和传统,维护合法权利和主张公正,关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帮助弱势群体等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操守和品质,才能在生命中获得更广阔的爱与信任,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第四段:谈论“礼”的作用

“礼”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元素,也在《论语》中广受关注。孔子认为,“礼”不仅仅是社会文化秩序的规范,还是一种人类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正义实践的重要手段。这种规范往往同淳朴、正正言顺、恪守责任等品质相伴而行,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和社会责任,引导人们以周铁、事故主义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发展。孔子认为,“礼”不仅是一种人类文化的表达,还是塑造人类精神体格、修养人类天赋素质和开发人类创造能力、发展潜能的必要途径和良性循环。

第五段:自我总结

《论语》是一部代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典型作品,它的影响和意义越来越深刻。作为当代的读者,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还要深入思考它所传递的哲学思想与技巧,进而挖掘内心深处的智慧和理解生命的真谛。我们还需要注重实践与行动,遵循“明其道、智其德、尽其容”的信念,在繁华忙碌的生活中,寻求“仁爱平和”的内心平衡,掌握生命的真谛,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论语及心得篇三

印象中,自己以前从没有完整地读过《论语》,所幸多少知道里面的一些_句。这次寒假,利用学校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机会,我才能静下心来系统地读了一遍《论语》。语录体的《论语》文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内容包罗万象。除了记载_教育、政治、文学、哲学、艺术这些大的方面之外,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不乏闪烁智慧、蕴含精深思想的语句。所以,它不愧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至于“《论语》之在中国,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相关赞誉,并非没有根据。

读《论语》,各方面的收获太多了,三言两语是讲不清的。这倒颇像该书语言简练而精髓不断的特点。俗话说,文能会人,读着《论语》,孔子的伟大形象就像是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隧道,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眼前:一位身怀各种谋生技能、又对生命、政治、教育有深隧洞见的能人;一个不因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随波逐流,不停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的高尚贤人(我觉得称为“圣人”还是夸大了点);一个平生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论语》就让后人受用终生,并因之敬仰和传诵的奇人;一个自强不息,处于乱世而不放弃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言行广阔地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因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与人类文化长河中的其他现象一样,虽历经沧桑,却总是生命之树常青,不断创造着人类文化的奇迹。所有的一切,皆得益于多才多艺的孔子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所创造出来的大智慧。

读《论语》,不外乎在读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当然,这期间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学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要独立思考一些自古以来有争议的处世交友论调,比如“中庸之道”,比如“无友不如己者”。而且,我们还会发现,当今许多为人、治学、从政的原则都出自古老的《论语》。譬如:父母在,不远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不同,不相为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政者,正也……啊,太多了,不胜枚举。于是乎,对孔子及其弟子又多了几份敬仰之情。

“在其位,谋其政”。身为教师,读《论语》过程中我最感兴趣、最为关注的,自然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事实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也最为辉煌。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是相统一的。他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君子儒”,为此孔子将教育内容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置德行于诸科之上。孔子认为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就需要提高个体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以达“仁”的境界。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和孔子提出的“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前后相隔两千多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修养与品德。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我们也要牢记教育的使命,努力培养当今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毕竟,智育不好出的是次品,而德育不好出的则是危险品。

孔子主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无疑需要极大的革命勇气与魄力,值得后人钦佩。由于孔子教学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故此,相传他门下的学生竟达三千人之多。

学生众多,可能是促生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原因之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注意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具有重要地位。

再来看看孔子的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子贡请教孔子说:“穷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于是说:“《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由此可见,孔子与他的_在教学上是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孔子认为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启发,才是的教学方法。反过来,颜回在孔子面前从来不提相反意思,孔子就批评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孔子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认为求学者要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和求学要求。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论语·公冶长》,这是以强烈的求知进学精神启迪学生。

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凡此种.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不给我们带来启迪和思考,它们至今仍在我国甚至世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可以说,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正因为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所以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教育有着崇高的地位。

读《论语》,老师们请多关注孔子作为“教师”形象出现的精彩言论。可以说,孔子是中国历教师的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他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体人生都具有无限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历史的属性,但辩证地、客观地分析评价其价值和内涵,发挥其合理的、普遍性的价值意义,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思路的开拓必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语及心得篇四

“可论语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论题

可论语是孔子的学说总结和言行录,也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可论语中包含了众多的哲理和智慧,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通过阅读可论语并深入思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找到处理问题和相处之道,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可论语心得体会。

第二段:心得体会之合理处置

《可论语》中有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强调了真诚和善意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处事应该以仁慈为核心。有时,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能会说一些动听的话或者做出一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但是这样的行为只会暂时起作用,最终只会蒙蔽他人的眼睛,损害自己的形象。而如果我们能够用真诚的态度待人接物,倾听他人的需求并提供帮助,我们将会赢得更多人的理解和信任。

第三段:心得体会之言行一致

《可论语》中有一句话“由”:“由就是由言而行”。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应该与我们的言语保持一致。言而必行是真正的行动者的标志,一个言而不行的人必定是虚伪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口头上说得很好听的人,但是他们的行动却和他们的说法相反,这样的人让人难以信任和依赖。我们应该言行一致,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用真正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四段:心得体会之和谐相处

《可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爱人,取之有道”。这句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有道德和规则,君子是指道德上高尚的人,他们注重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际关系紧张、争执不断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大多是由于双方都没有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需求,尽量避免冲突,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和谐,人际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第五段:心得体会之修身养性

《可论语》中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修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如修正己过、言行得体等。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竞争优势。

结尾段:总结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可论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包含的智慧和价值。合理处置、言行一致、和谐相处以及修身养性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道理和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道理和方法贯彻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我会持续学习和实践,将可论语中的学说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中,用它们指导我成长和进步。

论语及心得篇五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人类和睦相处,靠的不是金钱,名利和地位。而是高尚的品德。

《论语》告诉我们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因为一定会有同道与他相伴。

这句《论语》中最经典的话带给了我许多深刻的教诲。

一年级时我年少气盛,又有些不明事理,所以脾气非常不好,

有一次,我在值日时因为疏忽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只听“啪”一声,花瓶便在我的眼前摔了个粉碎。

当时我心想:糟了,打碎了花瓶,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于是我便把碎片扔到了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地方。本以为这样就会蒙混过关,滥竽充数。但不知老师如何明察暗访,指出了我这个打碎花瓶的“犯人”。

老师严厉的质问我:“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又不肯承认?”我连连摇头,“一定是你!”老师断定。我又狡辩,我此时失去了做人的道德。

那个星期大家都不理我了,我像一只离群的大雁,在天空中悲鸣——我很孤独。

那时我才知道了品德有多重要,“德不孤,必有邻”这让我懂得了没有品德会很孤独,这句话给了我永久的启示。

论语及心得篇六

学,是孔子教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论他是职位高低贵贱,只要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如今成为一种摆设。不懂得你问了吗?如果你觉得像别人请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你这样的学习态度永远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动,不卑不亢的态度去请教,达到学习的态目的。

学会了学习,学到了知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知识去支配你!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权变,让学习的知识,智慧,品德融为一体!

还要善于反省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浅的阅读可能都不能体会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论语》告诉我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智慧,有诚信的人,一个守恒的,内心忠诚的人,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间!

论语及心得篇七

《论语・学而》中有这么一句话:“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我的理解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是每一个当代学生必须做到的事。而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很需要对孩子进行这种”孝弟“的教育。因为在我们同学当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是最高的,爷爷奶奶都得顺从小孩,家庭里的中心就是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的坏毛病。小则对父母的说话语气不好,瞧不起父母,对父母不尊重。大则一言不合,与父母吵闹,离家出走。

是呀,我们在慢慢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见、自己的小秘密,也慢慢进入到了青春叛逆期,可也要明白父母也在慢慢变老。我们如果没有”孝弟“思想,就不能做到理解、体贴父母,与父母就会有隔阂,甚至产生矛盾。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孝敬父母,理解父母,这些现象就不会发生,我自身也有这样的经历。

爸爸每次喝酒回家,就会找我讲话。在我眼里,爸爸和我讲的都是“废话”,我是听不懂的,也听不进去,甚至有点反感。

读了这则《论语》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爸爸的态度,也在学会思考:爸爸为什么喝酒?为什么要喝完酒回来和我讲“废话”。

慢慢地我明白了父亲在外喝酒,其实是为了工作,之所以和我讲“废话”,是因为他平时不善表达自己的爱,只有喝了酒才吐”真言“于我。但我,却觉得这是“废话”,觉得父亲的“酒后真言”十分无趣。那是我不理解父亲,不懂父亲的爱呀。

什么是孝道,怎样行孝道?看似很高深的话题,其实都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以”孝弟"为尺子把小事做好就可以了。如在挂电话之前跟父母说声拜拜,回到家主动跟父母打个招呼,在外玩耍向父母报告行踪,不让父母担心,静心倾听长辈的教诲……记得爸爸和我说过,一个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一家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我看来,只有牢记孝道才是一家人快乐的根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语及心得篇八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论语及心得篇九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孔子所著的一部名著,它详细地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思想、学说和言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孔子的思想。在我读完《论语》后,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就此谈谈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孔子思想

通过《论语》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完整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仁爱、诚信、恭敬、温和、公正、信守,追求人类道德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心灵文化的本质价值。他提出的许多思想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和发扬。

第三段:学习孔子的言行

《论语》不仅记录了孔子的思想,也详细描述了他的言行。孔子早期是一个辅佐政治、教育年轻学子的普通人,但他的言行却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伟人之一。孔子的言行展现出极高的智慧和劳动精神,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行事。

第四段:深入思考

通过《论语》的学习,我发现论里孔子的思想虽然深刻,但同时又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间,并非僵化或死板。这使我想到无论是学习还是人生,都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不断进步,不拘泥于任何一种思想。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读取和吸收来自各个文化的启示和精华。这些想法给了我更加广阔的人生视野和理念。

第五段:总结

《论语》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一部精华,它教给我们仁爱、诚信、恭敬、温和、公正和信守等伟大美德,让我们可以有一个好的人生引导。我深刻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在于我们通过书中的思想和形象,来锤炼自己的精神,提高我们的人格素养,积累长期思考的能力,因此我深深地感激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而它更是一个让我们持续学习和发展人格的宝贵财富。

论语及心得篇十

在学习国学的潮流中,有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如桂冠上炫耀的宝石璀璨夺目,它就是《论语》。读《论语》让我获益匪浅,虽相隔千年却似近在眼前,耐人寻味的经典理论荡涤我心灵的尘埃。

这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它包含孔子对教育、政治、哲学、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读完这本书,孔子的形象跃然我眼前,我对孔子的印象极为深刻。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他开创儒家学说,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立私学,打破贵族教育。他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人的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在他的教育方法的指引下,我努力学习,成绩稳中有升。

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对儿子就像对学生一样,不唠叨,用心简单引导。子曰:“学《诗》乎?不学《诗》,无以言。”“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告诉儿子学《诗》的意义,告诉儿子学《礼》的好处,只告诉儿子这两个方面,其它一句不啰嗦。孔子以其自身感悟引导儿子学习《诗》与《礼》,儿子在孔子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学习了《诗》与《礼》。儿子自己悟到、学到的本领才是真本领。

他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执着努力的人。当鲁国不重用他时,他放弃了安稳舒适的生活,去周游历国,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一传就忘记所有,离开妻儿,他在外整整十三年。十三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啊!我出去参加夏令营,才五天,就受不了了,无法坚持。可孔子不然,虽然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他为了实现理想,放弃了一切!这种执着精神,这种坚韧的意志是成就孔子的关键。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这句好学名言已经被我铭记在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就像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恐怕再失去它。他自己也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多么好学的一个人呀!要是我具有这样的精神,我定会有一番成就。看到孔子这么伟大的人,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成为他那样勤奋好学的人!

论语及心得篇十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论语及心得篇十二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儒家经典,书中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透过这些言行,我们可以了解到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人生智慧。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许多道理的道理的卓越和弥足珍贵之处,下面我将与您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孔子思想的启迪

孔子思想中的“仁爱”、“诚信”、“自律”等观念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孔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体现了一种社会道德秩序,而且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具有现实生活中的巨大意义,他们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理解和接受事物,同时也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增强个人价值感和幸福感。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思想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思想。这是一种既实践又理论的思想,他告诉我们首先要修身,让自己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人,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实践其他的做人方法和社会道德规范。这为政治、社会和个人行为规范提供了有效的指引和对策。他的思想也鼓励人们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还要充分考虑家族、社会的发展和未来,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段:思想的传承

孔子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导致了中国的思想和社会的繁荣。同时,这其不止是要传统文化的理念领袖,还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书中的意义进行实践,对于现代的我们,更需要将这些思想内化,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实践起来,会让我们更加的成熟和充实。

第五段:结论

论语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警钟和智慧精神的符号。它的影响和意义在历史上是非常深远而广泛的,它的思想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是助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阅读论语,充分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激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以论语的精神为指引,与自己、社会多沟通多交流,从而更好地建设美好的家园!

论语及心得篇十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论语是一本汇集了孔子言行的经书,它所传达的是孔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论语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次,我认为论语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何做到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呢?我们需要主动思考,质疑自己所学的知识,寻求更多的答案,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

第三,关于孝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如何去做。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孝顺的重视之情。这种重视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家庭责任及家族传承的承诺。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家长,照顾家人,体现孝顺的精神。

第四,我觉得学习和生活都需要悟道。论语中有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意味着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追求知识而不去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可能会失去真正的道。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真谛,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论语中得到启发,探讨该如何生活得更好,孔子曾说过“行有不得者,而人不以为恶,其为仁也已”。这是表达了孔子认为在人生道路中,人们不可能做到完美,但重要的是心怀善良,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虚心接受批评,更加努力改进自己所做的事。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不可能永远顺利,但面对困难,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并且以正确的态度面对。

总之,论语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是一部应该认真学习的经书。它里面蕴含的道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也能让我们获得更全面的人生体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获得智慧的途径。希望我们能够抱着认真的心态去学习,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用论语中的思想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来越美好的走下去。

论语及心得篇十四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学习论语,我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道理和智慧。首先,论语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其次,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再次,论语告诫我们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另外,论语传达了尊重老师的重要性;最后,论语还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细节和礼节。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与读者一起分享我在学习论语中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论语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尊德重义的教导。例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告诫我们要注重修养个人品德,而“君子不器”则教导我们要注重培养内在的道德修养。这些教导告诉我们,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更要从内心去做到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正直、诚实的人。

其次,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温故而知新”也告诉我们要通过回顾和复习已学的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教导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再次,论语告诫我们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要善于思考和实践。例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他人的行为和意图,从中获取智慧。同时,“言寡而思多,行难于其思也”则告诫我们要把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事情的本质。通过学习论语,我认识到光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只有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另外,论语传达了尊重老师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表达了对待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并学习身边的长辈和有智慧的人;而“君子不器”则强调了要专心跟随老师的教诲,虚心学习。通过这些教导,我明白了尊重老师的重要性,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尊重老师并真正聆听他们的教导,才能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成长。

最后,论语还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细节和礼节。例如,“君子辩不义,即诛”告诉我们应该讲求公正正义,并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和批判。同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告诉我们要通过文雅、懂礼仪的言行与他人交流,以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教导教会了我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和做好每一个小事,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而礼节可以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添增和谐。

通过学习论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体会。通过论语,我学会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重视学习和实践,尊重老师,注重细节和礼节。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智慧,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加入到学习论语的行列中来,从中获取智慧,提升个人修养,成为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