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16:55:49 页码:9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模板16篇)
2023-10-15 16:55:49    小编:琴心月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一

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尽管它不是我们的母语。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名人名言

11.热情可以让冬天的大地感到春天的温暖,可以让凋谢的花儿充满笑脸……是的,就是这样,伸出热情的手,让我们都成为一个热情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1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3.离别,就是一个走,一个留,走的比不上留下的'痛苦。

24.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25.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8.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29.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30.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5.孤独的人其实非常擅于思考。诚如「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所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而孤独者不需要跟人分享思考内容,所以能想得更深入,因此,我们这群孤独的人拥有不同于凡人的思维,不时会出现超乎常人的想法。

3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3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2.惟仁者宜在高位。

43.一个负责的人应当为自己的面孔尽职尽责。

4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7.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4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49.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

50.心碎乌托邦成立第一天庆祝会上露露拉来了一堆小朋友唱歌喝酒疯玩,

5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4.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5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5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0.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6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63.“无名,天地之始”––––––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6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二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三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四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7)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老子《道德经》

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道德经》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道德经》

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五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7、“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九阴真经里都有的当然最出名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道可道,非恒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治大国若烹小鲜。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还是老子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提出了的呢矛盾吧!!!老 子 :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 子 :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钥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帛系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 故 能 成 其 私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如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客 ﹔ 涣 兮 其 若 凌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 不 足 。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 不 自 见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长 。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古 之 所 谓 「 曲 则 全 」 者 , 岂 虚 言 哉 。 诚 全 而 归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孰 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况 于 人 乎 。 故 从 事 于 道 者 , 同 于 道 ﹔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 同 于 道 者 , 道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德 者 , 德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失 者 , 失 亦 乐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立 ﹔ 跨 者 不 行 ﹔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其 在 道 也 , 曰 : 余 食 赘 形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六 章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七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啬。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八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曾说过贤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等名言。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老子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秦。《老子》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老子

1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九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经典名人名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经典励志语录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十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7)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老子《道德经》

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十一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出自《老子》。意思是:正常的事情可以演变成奇特的,善良又可以演化成妖孽。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出自《老子》。固:通“姑”,暂且。予:给予。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先给予它。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自《老子》。驰骋:奔走。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中穿行。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老子》。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道”产生的。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出自《老子》。意思是:坚强的事物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事物属于生存之类。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出自《老子》。牖:窗户。意思是: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就能认识天象运行的规律。比喻一切都了然于胸。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老子》。恶:丑。斯:则。意思是: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好的事物是美的,那么,什么是丑的就很清楚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好的事物就是好,那么,什么是不好也就很清楚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低相互依靠,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出自《老子》。意思是: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比喻人不能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出自《老子》。兵:军队。意思是:军队是不吉利的工具,不是君子该用的工具,不得已再动用它。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意思是:宝器都成得很晚。比喻成大事者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成功。

【功遂身退,天之道】出自《老子》。遂:成功。意思是:功业有所成就就隐退,这是合乎天道的。成语“功成身退”源于此。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老子》。外:疏远。意思是:甘心居在别人身后的人自身反而在前面,不顾自身的,自身反而得到保全。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出自《老子》。意思是: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过失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意思是:鸡叫和狗吠都能听到,但邻居之间到老到死都不互相往来。

【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出自《老子》。意思是: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成功而弗居也】出自《老子》。意思是:有功而不居功。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出自《老子》。处:保持。厚:厚道。居:安守,处于。意思是:要保持厚道,不要刻薄;要保持朴实,不要浮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老子》。希:听不见声音。意思是:最大的声音听不见,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即有无相生,虚而为实之意。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出自《老子》。割:生硬地割裂,就是勉强的意思。廉:东西的棱边。刿:割伤。意思是:做人应当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割伤。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出自《老子》。意思是:性格慈善的人,就能勇敢;生活俭朴的人,就能宽裕。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出自《老子》。唯:因为。意思是:正因为他不和人争,所以谁也争不过他。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自《老子》。弗:不:居:居功。意思是:因为不居功,所以不会失去功绩。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受益。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出自《老子》。意思是:两军势力相当之时,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出自《老子》。恒:常常。意思是: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而失败。

【其安也易持,其未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出自《老子》。意思是:事情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维持,在没有征兆的时候容易图谋,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分解,在弱小的时候容易打散。

【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出自《老子》。意思是:要想领导民众,在财利面前,必须把自己放在民众的后头。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出自《老子》。意思是: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不迷失根据的就能长久。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出自《老子》。轻:轻率。本:基础。君:主意。意思是: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失去主意。

【人皆知防患,莫知使患无生】出自《老子》。患:灾患。意思是:人们都知道防止祸患。却不知道如何不使祸患发生。

【人之道,为而弗争】出自《老子》。弗:不。意思是: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了好事而不跟人家争功。

【善闭者无关笞而不可启也,善结考无缰约而不可解也】出自《老子》。意思是:善关门的人不用门闩而打不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索却解不开。

【善用人者为之下】出自《老子》。意思是:善于用人的人,总是非常谦卑,从不自高自大。

【善于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出自《老子》。士:这里指将帅。与:相接。意思是:善于做将帅的人不轻易动武,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被敌人所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硬拼。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出自《老子》二十七章。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好的人,可以做好人的借鉴。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出自《老子》。多:称赞。意思是:善良人不自我吹嘘,自我吹嘘的人不是善良人。

【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出自《老子》。意思是:善于保存自己的人,走山路不躲避兕虎,在战场上不穿甲胄。指勇敢,不怕死是最好的防身武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出自《老子》。意思是:高明的人听到一个道理,就勤奋地去实行。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出自《老子》。甚爱:过分爱惜。费:破费。厚亡:很多损失。意思是:过分的爱惜必定会造成大的破费,过多的储存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损失。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出自《老子》。意思是:圣人抱定一贯的原则以为天下的模式。【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出自《吕氏春秋·去尤》。睹:看见。意思是:向东面看的见不到西面的墙,向南面看的望不见北方,这是因为心意有所集中啊。比喻在实践过程中只局限于一隅。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出自《吕氏春秋·用民》。意思是: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明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知道过去。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出自《吕氏春秋·内篇问下》。事:侍奉。意思是:只要一心一意为国,不管更换多少个国君也能在朝中做事:三心二意,就是侍奉一个国君也不能至终。

【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出自《吕氏春秋·贵公》。阿:庇护。意思是:万民的君主不应该偏袒庇护某一个人。比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出自《吕氏春秋·用众》。意思是:依靠群众,这是治理国家的人的最重要的方法。

【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出自《吕氏春秋·圜道》。意思是:官员们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以此对待君主,君主就安宁了。以此治理国家,国家就会富强;以此防备灾祸,灾祸就会避而远之。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出自《吕氏春秋·先己》。意思是: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必须先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出自《吕氏春秋·用众》。假:借助。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

【不知义理,生于不学】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不懂得义理,根源在于不学习。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出自《吕氏春秋·谨听》。意思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各种祸患的根源。

【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出自《吕氏春秋·士容》。意思是:没有什么失败比愚蠢造成的失败更厉害的,因为愚蠢造成的灾祸,一定是因为自以为是。

【辨而不当理为伪,知而不当理则诈】出自《吕氏春秋·士容》。辨:明察。伪:伪装。意思是:明察而不在理就近乎取巧,聪明而不在理就近乎骗人。

【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脟:同“脔”,切成小块的肉。镬:古代的一种大锅。意思是:品尝一小块肉就知道了一整锅肉的味道,进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调和。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出自《吕氏春秋·赞能》。意思是:得到十匹好马,也不如得到一个懂得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好剑,也不如得到一位懂得铸剑的欧冶子。

【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出自《吕氏春秋·顺说》。意思是:如果想着伤害别人,别人一定也在想着伤害他;如果想着危及别人,那么别人也一定想着危及他。

【疾万变,药亦万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疾病千变万化,使用的药物也要千变万化。

【败莫败于不自知】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人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自知之明。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出自《吕氏春秋·举难》。意思是:尺长的木头必有节眼;寸大的玉块必有斑纹。比喻事物很难尽美尽善。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出自《吕氏春秋·察传》。类:相似。经:理。分:明。意思是: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正确与错误的界线,不能不分清楚。

【得时之禾,长稠长穗】出自《吕氏春秋·审时》。意思是:庄稼播种耕耘及时,就会有收获。比喻做事得其时,就会事半功倍。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出自《吕氏春秋·知士》。意思是:善于赶马驾车的人和好马是相辅相成的,赶车人技艺再高,若无好马,车也不会跑得快;纵有好马,但没有好的赶马人,它也无法发挥能力。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馍铘:我国古代名剑。意思是:好剑在于它的锋利,是否能割断东西,并不在于它是否名叫“镆铘”。比喻用人应重才,不必讲究名气如何。

【良马期乎千里】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好马的志向在于千里之外。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出自《吕氏春秋·博志》。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意思是:太全了就一定要缺,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出自《吕氏春秋·诬徒》。意思是:人之常情,不能乐意于他们所不安心的,不能满足于他们所不乐意的。

【任人者故逸】出自《吕氏春秋·察贤》。意思是:把事情交给贤能的人去做,就能事半功倍。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十而后足】出自《吕氏春秋·用众》。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到几十个鸡爪才满足。比喻治学应当兼取众家之长。

【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出自《吕氏春秋·审己》。走:归,倾注。然:这样。意思是:水从山里流注到大海,并不是水爱海不爱山,而是地势高低不同形成的。比喻在上者英明,贤才便可得到重用。

【怀腐而欲香,入水而恶濡,不可得也】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怀:藏。意思是:身上藏着腐臭的东西,而又想得到香;钻进水里而又怕弄湿身子,这是不可能的。

【疾学在于尊师】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和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勤而牛不可行,逆也】出自《吕氏春秋·重己》。意思是:让大力士乌获拽住牛尾巴往后拉,牛尾拉断,人的气力用完,牛也不可能向后走,因为违反了事物的规律。比喻人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必然失败。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上善若水。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8月30日名言)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第三十六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三十八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四十三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四十五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四十八章

出生入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第六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六章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二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现代汉语释义:人民不怕死,何必用来死来令他(她)们恐惧?

第七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治大国,若烹小鲜

大国下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十二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治人事天,莫若啬。

1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3、治大国,若烹小鲜。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6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6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十三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经典语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啬。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十四

智慧的人生哲理签名

1、人生在世,应该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

2、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3、快乐在满足中求,烦恼多从欲中来。

4、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5、幸福不在得的多,而在计较的少。

6、人生多一份感恩,就多一份美化。

7、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9、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0、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1、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12、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

1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4、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15、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渴求幸福,驱赶着人们去奋斗;享受幸福,就是在甜美之中品尝到奋斗的结果。

1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17、怕吃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苦一阵子。

1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19、突破心理障碍,才能超越自己。

20、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1、很多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但可以控制自己。

22、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23、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在生命的尽头,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着。

24、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25、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26、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27、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8、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最美好的日子。

29、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任何人都不能抢走的,那就是智慧。

30、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31、愚昧者怨天尤人,无能者长吁短叹, 儒弱者颓然放弃。

32、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33、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34、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何苦呢?

小编:迷茫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十五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3.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圣人总是做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事,做事时用行动来教化,而不用语言来教化。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处i(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9.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3.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4.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7.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8.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2.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23.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2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6. 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7. 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28.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29. 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3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3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33.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34.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3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3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3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38. 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4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4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43.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44.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45.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4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4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4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一直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仁慈、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4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51.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有胆量但是贸然行事的人容易被杀,有胆量但不贸然行事的人就可以活命。

5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54.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译文】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之道,则相反,是减损不足的而奉献给有余的。

55.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译文】把自己的身家和天下看作一样重要的人,才可以寄托天下重任。爱天下的人像爱自己的身家一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

56. 致虚极,守静笃。【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译文】要想达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必须专一守住这个“静”字。

57.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出处】《道德经,第十八章》【译文】大道废止了,就会有仁义。智慧出现了,就会有狡诈。六亲不和就会出现慈爱和孝顺。国家动乱就会有忠臣出现。

58.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出处】《道德经·第七章》【译文】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是自然而生的,所以能够长久。

59.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处】《道德经·第七章》【译文】圣人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后面,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全了自己的身体。

60.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译文】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大展身手,生不逢时的时候就像蓬草一样随意而行。

 



老子经典语录句子篇十六

注意:

子时功:23:00—1:00面朝北;

卯时功: 5:00—7:00面朝东;

午时功:11:00—13:00 面朝南;

酉时功:17:00—19:00 面朝西(即总是面向太阳)。

??这时,守关的官员尹喜迎出来恭恭敬敬地向老子施礼说:“老先生途经这里,未曾远迎,希望您别见怪。素闻先生学问广博、见识精深,既然路过这里,就请小住几日,将您的真知灼识写成一部书,一来可让我拜读,二来可让天下老百姓受到您的教诲,请您不要推辞!”老子被尹喜的真挚所感动,便住下来,把自己关于道德、无为而治、以柔胜强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全部融于一书之中,写成一部五千余字的《道德经》。

道可道,非恒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治大国若烹小鲜。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还是老子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提出了的呢矛盾吧!!!老 子 :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 子 :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钥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帛系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 故 能 成 其 私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如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客 ﹔ 涣 兮 其 若 凌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 不 足 。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 不 自 见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长 。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古 之 所 谓 「 曲 则 全 」 者 , 岂 虚 言 哉 。 诚 全 而 归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孰 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况 于 人 乎 。 故 从 事 于 道 者 , 同 于 道 ﹔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 同 于 道 者 , 道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德 者 , 德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失 者 , 失 亦 乐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立 ﹔ 跨 者 不 行 ﹔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其 在 道 也 , 曰 : 余 食 赘 形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六 章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强的德好像懦弱,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象没有形象。] 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老子》在此处列举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即最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音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