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0 08:35:03 页码:14
最新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模板17篇)
2023-10-20 08:35:03    小编:雁落霞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一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家风传承》心得2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二

古人云:“传不失道,才惟蔽焉。”作为一名中学生,自幼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博大精深的魅力。而“传承章心得体会”的主题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这个文化逐渐融入现代社会的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我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参与传承章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感从中收获了很多,对此我有许多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承是指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事物的研究、经验、理念、情感等传承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知道珍惜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参与传承章活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古人的智慧和美。在完成传承章作品时,我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体验了描绘传统题材的技巧,并将其带入自己的作品中。这种传承与发扬,使我明白了传统文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需要我们亲自去领悟和体验的。

第三段:价值观的传承与培养

价值观是指人们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承,形成的对人生和社会意义的思考和判断,是规范和指导人们行为的榜样。而传统文化中所承载的价值观更是对我们提供了精神指引的重要资源。在传承章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作品中得以体现。例如孝、仁、忠、信等。而这些价值观是我们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所应该掌握的,是我们在应对生活中各种困境时必不可少的指导。

第四段: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在参与与传承章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感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加深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审美、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这些能力的培养为我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也让我更加自信和独立。同时,传承章活动也增强了我对团队协作的意识,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深感到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这些经历将对我个人的未来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社会,必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恰当地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让传统文化更有现实意义。我相信,通过传承章活动的推广和发展,能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从而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现代社会更加多样、丰富。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传统文化是我们前人的结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传统文化的价值,学会体验其中的智慧和美。也许在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同时,我们能够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相信随着传承章活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加入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将传统文化发展得更加出彩。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三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服饰的真实再现。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汉服传承的行列中。我也是其中一员。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服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汉服传承的重要性

首先,汉服传承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只有将它传承下去,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光发热。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传承汉服意味着传承中国的美。其次,汉服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穿上汉服,我们仿佛能够回到古代的时光中,感受那段历史的风华。通过传承汉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代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第三段:参与汉服传承的体会

参与汉服传承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汉服,以及如何正确地传承它。首先,真正的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穿上汉服后,我感到自己仿佛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更加自信和自豪。其次,传承汉服需要坚守传统的精神和技艺。每一件汉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制作的,每一面绣花、每一根丝线都代表着制作者对传统手艺的执着和用心。传承汉服需要我们学会尊重和保护这些传统的制作方法和技艺,并在今天的制作中保留并创新传统。

第四段:面对挑战和困惑,我们不能放弃

在汉服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惑。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文化对汉服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许多人对传统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不理解传承汉服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我们感到无助和困惑,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只要坚守初心,并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传承梦想。

第五段:展望未来,汉服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汉服传承者,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汉服,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喜爱汉服。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制作影视作品、举办汉服文化节等方式,向世人展示汉服的美和传承的力量。我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将汉服传统文化普及和推广。只有将汉服传承下去,才能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总结:

汉服传承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参与汉服传承的过程,我们能够体会到汉服的美和精神传承的重要性。面对传承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放弃,要坚守初心,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将汉服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喜爱汉服。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汉服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四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风雨无阻,彩虹依旧。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不去做到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如今的你应该倍加珍惜与运用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也许会是一件和谐惬意的事,至于学,而乐在其中已矣。

感悟了,知晓了,学习了,懂得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领神会方可。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

正式接触佛教是从听陈大惠老师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开始的,陈老师的第一讲便是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他让我从新认识到了道德,认识了人生规律,陈老师讲到道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个叫道,比如说早上太阳在东边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苹果一定要秋天结果。

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个就叫道。什么是德呢?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就叫德。现在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这是一种误会。还有人说这个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讲,一点不高深。秋天结苹果,您觉得这个苹果高深吗,一点不高深。苹果树结果、老母鸡生蛋,这有什么高深的。

自然大道,这个道,最朴实,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听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传统文化。它一点都不神奇,一点都不奥妙,非常通俗易懂,问题是现在没有人讲。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所作所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就叫有德。这个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的人变得很浮躁,变得很功利,我们已经失去了人的纯朴的本质。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这是个强者的社会,因为什么都需要竞争,社会需要强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乐,不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名的,无名的,都活的痛苦。

后来我初读了了凡四训,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过程,了凡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后来云谷禅师对了凡说人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而在后期了凡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改变了原本被算定的命运,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怨天忧人不满上天的不公平,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命中没有的是求也求不来的,有些东西是命中有的迟早会得到的。了凡先生没有去怨天忧人,通过努力得到名利财富,那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德行是不能获得相匹配的东西的,因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学其实是博大景深的一门学问,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佛学开导人对世界的认知,让人知道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开心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时时快乐开心,我们不可能永远悲伤痛苦,一切都将过去。

然后佛学教导人在思想上改变,教导人乐观,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苦都是暂时的,世事无常,我们不可能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佛学告诉我们不因为快乐而兴奋不已,也不要因为痛苦而悲伤,因为这是暂时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这是暂时的,富贵时也要想这也是暂时的。佛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过错,不要迷恋一时的快乐,不要遇到挫折就沮丧,我们要知道我们从来到世间开始就注定一切都是会离我们远去的。

我们只有舍得放下才会得到,舍得放下富贵德到智慧,舍得放下仇恨就会得到快乐,舍便是得,不舍便不得。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3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4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

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

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文档为doc格式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之于企业则寓意着“基业长青”。如何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基业长青?只有靠文化。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文化。在当今世界逐渐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品、技术、服务、品质等都将走向国际化,唯独公司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不会被同化。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并走向繁荣,首先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理念作为一切政策和行动的准则。

企业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如果把公司的企业文化比作一颗大树,则精神文化就是大树之根,制度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干,行为文化就是大树的树枝,物质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叶,而大树结出的硕果则是公司的业绩。企业文化从本质上体现出公司领导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归宿,它包含核心理念(公司愿景、公司使命、公司精神、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二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公司愿景指明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使命指出了公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公司精神展现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心理模式,公司核心价值观规范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经营理念表明了公司在未来三、五年的经营战略、经营思路、业务模式等,管理理念向全体职员工昭示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关于人才、领导、团队、制度、沟通、员工成长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这些对公司的长远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营造与构建公司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道、释(佛)三家的思想与文化体系,三家的道德观都以“孝悌”、“忠恕”为理论中心和精神旨归,从而延伸出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基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因为它们都是从基本的人性出发去考虑与解决问题,所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激励、管理艺术、价值理念体系、管控适度的制度体系、团队绩效、心智模式、用人标准、管理思维与境界等的建设、改善与提高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六

传承篇,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传承的一章节,而“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尤其对于我们年轻一代而言更是如此。读完传承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承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和体会。

第一段:传承的定义和重要性

传承,顾名思义就是传递和延续,指的是文化、知识、技艺、道德等方面的传递和继承。传承承载的是一种财富,代表了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承载了传承者的追求和心血。传承不仅是向前发展的动力,更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基石,因此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传承就更是至关重要了。

第二段:传承的体现和方式

传承体现了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传承不仅是向前发展的动力,更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基石。而传承的方式则非常多样化,如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经验等等。这些传承方式的不同,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传承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第三段: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在传承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承者的故事,他们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有的是企业家、有的则是普通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传承的责任和使命的认识和担当。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传承者,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使命去继承、发展和传承前人留下的文化、知识和技艺。

第四段:传承与现代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承的方式和意义也在不断变化和升华。传承不仅是对于过去的尊重和铭记,更是现代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力量。传承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也是让我们更好地指导和规划未来的方向。

第五段:如何成为好的传承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传承者,我们需要有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首先我们需要有一颗尊重、珍视传承文化的心;其次需要拥有坚定的信仰和长久的耐性,要承担起传承的责任和使命;另外,行动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也是成为好的传承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总结:

回顾整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传承篇所反映出的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一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承虽然看似只是文化或者是知识的继承,但实际是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因此,无论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者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你想到未来、想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你就是这个时代的传承者。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七

关键词:挖掘、保护、建设、弘扬

壮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如其名曰,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坚韧不屈的民族。根据秦汉时期的汉族史籍所记载,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后来的宋朝与明朝,壮族的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如“撞”、“獞”、“布土”、“土人”等称谓。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改写为“壮”。

古老宏伟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到闻名遐迩的扁担舞、歌圩,以及在建筑领域独具一格的吊脚楼,都是壮族文明结晶的一部分。壮族文明辉煌灿烂而又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在长期发展中滋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先进文化在很长时间内激励着无数壮族儿女迈步前行在发展的历史征程中。比如连山传统婚俗《壮族婚礼》,自明初洪武年间到成化、正德年间一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历经几千年,经过不断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其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像这种壮族优秀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缩影和精髓,进一步的学习,了解与融入其中,有助于了解壮族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有助于进一步筑牢民族意识,强化民族认同。

措施:

一、壮族文化底蕴浓厚而又悠久长远,适当深入挖掘与开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的山歌名扬天下;民间故事、传说神话、民谣更是优美动听;壮剧、邕剧富有民族特色;壮锦图案别致,纹样精美色彩绚丽;传统节日里人们抛绣球,跳板鞋,抢花炮,以及采风车别有一番情趣,民间舞蹈,如狮子舞春牛舞,拥有师公戏,八音表演等,民族风情浓郁。取材于壮族生活的《百鸟衣》《刘三姐》《歌王》等作品有较大影响,这些珍贵的资源是壮族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不断挖掘,不断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壮族的文化。

二、保护文化遗址、传承传统手艺,打造壮族文化品牌,推出文化精品,提升壮族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上世纪90年以来,南宁市创办了壮族三月三歌节,如今已发展成国际民歌艺术节,连续几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一届都成为空前的盛会和脍炙人口的文化大餐,既丰富了民歌艺术节的内涵,又探索出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新形式。如今,民歌艺术节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内六大文化节之一。保护好如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龙母文化遗址,大龙潭大石铲遗址,昆仑关战争遗址、孔庙等。重点扶持武鸣壮族歌圩生态保护区,良庆香火龙生态保护区,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生态保护区,宾炮龙节生态保护区,邕宁抢花炮生态保护区等,国家或自治区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好,这些特色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做大做强,历史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发挥民族文化遗产,“树形象、带产业、兴城镇、富百姓”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壮族的文化魅力,文化创新力。

三、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底蕴,推出文化精品,有助于展现壮乡民俗风情。作为壮都的南宁,大街小巷树立起来的大都是火柴盒建筑,较少看到壮族元素,这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首府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南宁城市发展应坚持的方向不相符,在南宁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建设要以独特的壮族文化特色,丰富文化内涵为重点,把壮乡首府形象渗透到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贸,文化与生态的结合。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再现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弘扬壮族传统文化节日,提升壮族文化魅力。“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壮族人家通过举办山歌比赛、抛绣球、碰彩蛋、吃五色糯米饭等多种形式庆祝“三月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在壮族传统文化中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开发多样化、低门槛、接地气、有意思的载体活动,增强活动趣味性与亲和力,使之易于为年轻群体接受和喜爱,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壮族文化,在壮族的发展进程中是根、是魂,更是民族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要不断去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把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变为文化发展的竞争力,向世人展现壮乡民族风情,进一步丰富壮族文化底蕴。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八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李华感慨颇深,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她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成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无言的激励,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我们非常喜欢,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九

“雷锋精神我传承青春闪耀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和报告会,深受启发。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这样的一个民族战士,他只用了短暂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却谱写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之歌——他就是雷锋。

雷锋,这个原先不起眼的名字,却有着一段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他曾经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一句话,来告诫自己要默默无闻地服务人民。他的精神被后人尊称为“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许多人都学习他那伟大的精神,他们不愧为我们现实社会中的“活雷锋”。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人和雷锋一样。就说前一段时间播出的新闻吧。这个新闻和一群年轻女护士有关。当天,这几位姑娘从公车上下来,就看见一群人在围观什么,她们就立马奔上前去,当他们拨开人群,正中间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虽然大家都看到这位老人躺在地上挣扎,也都知道老人需要帮助,但却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帮忙,他们都远远地站在一旁,冷漠地看着地上那急需帮助的老人,生怕被老人讹上。我想,此时此刻,老人的心肯定被人世间的冷漠所吹凉了吧。不过,这几位年轻姑娘看见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冲上前,对老人进行救治。就在这时,旁边的路人也叫入了救助的队伍,有的掏出手机拨打120;有的上前帮助护士抢救;有的则呼吁周围的人过来帮忙。不一会120救护车便赶来了,把老人抬上车。就在大家想看看那几个热心人时,那几位护士却走了。之后,当新闻电视台采访她们时,她们对大家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并不算什么。”但是,尽管是这些举手之劳,在当今这冷漠的社会中,做的人也是少见的,大多数人都选择默默地旁观,那些有意识帮助别人的人,也已经屈指可数了。

雷锋精神,这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字眼,激励着我们后人在思想和道德的道路上前进,我们绝不能让雷锋精神消失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让雷锋精神,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泱泱中华,走上富国强民之路;让我们的百姓,过上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

第一段:介绍抓传承的重要性(200字)

传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和发掘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只有传承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好地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互动。抓好传承工作,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第二段:抓传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0字)

抓传承工作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形成科学的传承方法。其次,要尊重历史和文化多样性,保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注重其发展和转化。再次,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重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应用,并加强与其他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最后,要注重群众性和互动性,让广大群众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三段:抓传承的实际案例(200字)

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抓传承的成功案例。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让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江苏苏州的园林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这些实际案例表明,只有抓好传承工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才能实现文化的永续发展。

第四段:抓传承的成果与挑战(200字)

抓传承工作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多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同时,传统文化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推广。然而,抓传承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求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现实中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一个问题。另外,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抓传承工作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第五段:总结抓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200字)

抓传承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但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抓好传承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能更好地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贡献力量。抓传承工作牵涉到各种资源和力量,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只有秉持科学性、民众性、可持续性的原则,结合传统与创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一

读书有益身心,能开阔眼界、启迪智慧、提升自我修养。对于文化传承,阅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读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历代文化精华,品味经典之美,吸收优秀之处。而如何读好一本书,继承前人优秀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在此,我分享我的读书经验,以及体会到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二段:读书方法的经验总结

对于读书方法,我认为“掌握重点,延伸自由”是它的重要特点。我会通过预览、摘记、总结等方式来确保自己对书籍内核的把握。比如,预览时,我先浏览目录、标题、沿用的论述主题,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其次,重点摘记,将每章节的要点和理解的感悟都记录在笔记本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使自己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书中所表达的内容;最后,总结所读内容,触类旁通,将一个个薄薄的摘记本封装成自己的名人言行录。当然,阅读时也不必拘泥于记单词、背名言,而是可以放开心态,找到与自己有联结的那部分,将思考和阅读深度结合起来。

三段: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目标

阅读所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格的塑造,是对自己的磨练和提升。对于传承文化来讲,遗产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是不可忽视的要素。在这方面,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更是为了在现代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传承文化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人的生存状态、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读书,我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让自己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价值。

四段: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单独地阅读、汲取文化精华,而是在不断地交流、比照和互动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下,不断的与他人交流,才能让自己更加的符合时代的需求。当我们参加读书俱乐部、论坛或是其他活动时,我们可以让具有不同经历的他人帮助我们诠释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同一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取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观点,自我思考,寻求共识,进而得到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五段:结语

文化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阶层如何,读书、学习、交流、思考,这些行为都必不可少。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感受文化老祖宗们对知识的敬畏,进而对自己的责任心、进取心、创新心产生启迪。文化传承,发展不是一个独来独往的过程,而是需要群体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才可能真正的实现其使命和价值。因此,唯有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注入传承文化的理念,唯有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贯彻文化传承的原则,我们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美好。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二

这学期,老师发给我们一本书,一本我见了很心烦的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我连看它一眼的念头都没有,顺手一扔,只顾自己看电视了。

在妈妈的唠叨下,我被迫无奈地拿起这本讨厌的“好书”,看了一会儿,我竟然被吸引住了。原来这本并不令我喜欢的书中确有那么多宝贵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它使我懂得了,中国有那五千年上下的悠久历史,有许多中华文化和道德文明。这种文化和文明依旧被人们传承下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先人传下的文化和文明礼仪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垫脚石”,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祖先啊!你们真伟大,是您让我认识了“四大发明”,使我懂得了人就要懂得勇于创新,勇于发现。“四大名著”告诉了我要有文学的底蕴,让我知道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明了。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写的一位古人——屈原。他是我过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在我们学校的板报上,我记得屈原这样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倾诉了屈原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体现了他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

而在当今社会,每年的五月初五,为什么都要吃粽子呢?原因是要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屈原他宁愿跳河自杀,也不愿随波逐流的活着。当时,哪里的百姓悲伤不已,就用向河里扔粽子等方式给他送行。这些,足够表明我们的祖先有多伟大。

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传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只要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三

读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几千年以来,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也是获取文化的一种途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体悟到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将探究读书的传承心得体会以及如何立足于今日社会。

第二段:读书的传承

读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文化传承方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人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读万卷书是指读书阅历的宽度,行万里路则强调了读书阅历的深度。因此,读书既能够扩宽我们的知识面,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深度。而且,读书也能够传递文化,文化的传承从古至今,由于有读书的参与,我们才不至于迷失于文化的大海中。

第三段:传承的阻碍

读书的传承并不是一件易事,有时会受到传承的阻碍。首先是科技的影响,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也不例外。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到了手机、电脑等上面。其次是家庭的影响,父母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有时候也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再者,社会工作压力大,人们抽不出时间去读书。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读书的传承,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提高传承的效率,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第四段:传承心得

为了打破传承的阻碍,我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传承心得。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读物,就像口味不同,阅读的喜好也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的内容,才能够对阅读保持最大的热情。其次是阅读方法的改进,在阅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得方法,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可以把读书笔记、条目或其他东西也整理出来,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最后是阅读的时间安排,虽然大家的时间不同,但是我们尽量能够安排一些自己的闲暇时间来读书,因为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同时也能够改变我们的心态,使我们更加积极阳光。

第五段:结论

在传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理念,立足于当下,去寻找合适自己的文化纽带,文化的传承永远不会停止,而我们不断地传承文化也会影响到后人,良心的阅读需要一步一步地耕耘,需要我们不断地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气质。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初心、创新思维,阅读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的快乐伴侣,更是我们传承文化的手段之一。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很多文化传统面临失传的风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各级政府、社区和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抓传承。通过参与抓传承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收获了许多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第二段:传承的重要性(250字)

传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传承,人们无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文化的脉络将断裂,人类将失去根基和归属感。在参与传承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仅有传统文化知识的传递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活动的开展,年轻人逐渐了解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美、智慧和哲理,他们会更加愿意将这些宝贵的传统传承下去。

第三段:努力与尊重(250字)

保护并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努力和耐心。我们要积极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养,以更好地传承。同时,还要尊重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地进行传承,而是要注入当下的理解和创新。在我参与的抓传承活动中,我见到了很多热衷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年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专注令人钦佩。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第四段:挑战与机遇(250字)

传承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如今信息快速传播带来的冲击和年轻人的习俗转变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中也蕴含着传承的机遇。通过创造性地利用新的传媒平台、组织吸引人的传统文化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例如,我参与的抓传承活动中,组织了音乐会、展览和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途径和条件。

第五段:结尾(300字)

抓传承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倍加珍惜这一机遇。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未来,我将继续投身于抓传承的行列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传统文化,用心去抓传承,传统文化就能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和美好。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五

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之后,知道作为中华儿女,都应该弘扬我们中华传统美德。

先说谦让吧:清朝时,有个叫张英的人在京城做大官。一天,他接到来信,说家里因盖房子和邻居起了冲突,想借他的权力解决这件事。张英马上回信,只写两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他的家人受到信后很受教育。是呀,我们就让出几尺地给邻居又能怎么样呢?于是,张家在盖房子的时候主动让出三尺地。邻居见张家这样做很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的做法,也让出三尺地。是啊,不管我们身处在什么地方,人与人相处应该学会谦让,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再说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就是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不仅给我们了生命,而且养我长大,教育做人与做事、他们用生命来保护我们,爱我们,他们付出一切的代价让我们幸福、平安、快乐。现在的年轻人自私自利,缺乏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也缺乏智慧、缺乏对孝顺基本条件的认知、缺乏良心,心里总觉得我为何孝顺?我孝顺父母不是我自己吃亏了吗?所以大多数人孝顺父母是个面子、追求别人的评价、甚至追求虚名,所以很多人对父母的孝顺反而变成伤害。更糟糕的.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孝顺是什么?他们认为给点钱,买点东西送给父母就是孝顺,这是物质上的一点孝顺。但不是真正的孝顺。真正的孝顺是,父母希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聊聊天,吃吃饭就够了,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做子女的,又有几个做到,总是说忙没时间。即使回到家里,也不跟父母亲说话,只是呆在一边玩手机。更可怕有的儿女虐待打骂公婆了,有的把公婆赶出门了,有的不给父母吃,有的甚至把父母赶上绝路等。当我们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感到特别的悲凉,我们的良心哪里去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哪里去。我劝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请您们记住一句话:“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孝亲不待。”别到那时再后悔。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六

在我看来,传承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个家族的一员,我们肩负着将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并为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的责任。这需要我们了解家族的起源和传统,熟悉祖先们的故事和智慧。只有通过对过去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更好地为家族、社会做出贡献。传承的责任不仅仅局限于家族,对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我们同样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尊重和继承前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以及社会上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通过传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为自己的成长和改善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保留,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传承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当地传统的工艺、文化和知识,如果只是机械地复制和保留下去,将会变得过时且失去活力。只有通过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命力。例如在传统手工艺品方面,发扬传统工艺的精髓,并结合现代设计和技术,才能生产出更具竞争力、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产品。同样,在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中,我们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资源,使之更加符合当代学习的需求。传承是一种创新性的过程,只有通过创新,传承才能真正活跃和发展起来。

通过传承,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心得体会:传承需要我们有耐心和坚持。传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特别是在学习传统艺术或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耐心和坚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造就出优秀的作品。同时,传承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推动。有时,我们会面临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传承的目标,就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传承还教会了我珍惜和尊重。传承,是一种对前人智慧和付出的尊重,并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在传承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了前辈们创作的艰辛和智慧的独特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财富,我们要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它,并将其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以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同时,我也学会了珍惜传承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和收获。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还有思想和智慧的启迪。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

继承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但也是愉悦和充实的。通过传承,我学到了责任和使命,发现了创新和坚持的重要性,重得了珍惜和尊重的品质。传承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修炼。只有真正体会到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下去,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看传承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毛笔书法了。

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忽然,看见一位老爷爷在公园里写大字。我一问,才知道是毛笔字。从此,我就迷上了写毛笔字。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毛笔书法大体分四类: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我目前练得是楷书,因为我觉得楷书有劲道。

一开始,我写得字就像小狗爬似的,弯弯扭扭的,像个散架的人。还把墨水涂得满脸都是。爸爸经常笑着把我说成小黑熊。但我没有失去信心,坚持练习。渐渐地,我觉得我写得字有点儿大书法家的味道了,顿笔、行笔似乎写得更有劲道了。每逢写完毛笔字,我都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元帅,那些毛笔字就是我的士兵。我必须让我的“士兵”训练有素,才能在战场上打胜仗。

一天,我和爸爸决定来一场毛笔字大赛.我稍一顿笔.然后抬腕、行笔地十分轻快。不一会儿,一首《宿德建江》就写好了。爸爸挥洒自如,有行书的味道。写完之后,我们稍一对比,爸爸写得龙飞凤舞,我写得十分劲道。最后,我们打成了平手。

我太高兴了。现在,写毛笔字几乎成了我的日常习惯,每天不写一页就睡不着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上星期,我的毛笔字被老师当作榜样挂在后黑板上。看到同学们在我的毛笔字是指指点点,我感觉很光荣。

我爱毛笔字!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5

中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我最喜欢的是古诗,它在中华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我读过好多古诗,有《山行》、《望天门山》、《静夜思》……古诗大多是来抒发感情的,我特别喜欢。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草》这首诗,它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竟然连小草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变得坚强一些,不能让“野火”伤到我们。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妈妈离开的时侯,我就会特别伤心,这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喽!”人们的叫声把我的脚勾了过去,啊,芙蓉广场的菊花白如玉,黄如金,红如火。白菊花那娇嫩的样子最引人注目;黄菊花又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了过去;红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胁人们:“谁敢不过来!”菊花美丽动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诗好优美呀!

古诗就是这样抑扬顿挫,栩栩如生,古诗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爱。

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