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5 00:36:01 页码:12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篇)
2023-10-25 00:36:01    小编:雁落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

一、直接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

(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

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

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__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

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就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转化)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同意)我们数学家呀,就是把这种方法叫做转化。(师板书:转化)

师:怎样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铅笔,剪刀,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已动作操作,并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时间:4分钟)

2、师: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拍成图片,看,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长方形)你们真会思考,动手能力也强,有数学家的风采。老师不知道怎么剪,我想请同学们来教教老师。其它同学在下面监督,有问题随时提出。

(生: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沿着高剪,向右平移,变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跟他们的方法一样的,举手。(生举)真棒。同学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3、课件演示强调剪拼要注意的事项。

师:昨天,老师也剪几个平行四边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说?(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样剪,就变不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沿高剪,这样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那老师这就去剪拼。这样剪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剪,面积就变了)你同意吗?你能再说说吗?转化时,我们不能改变原来面积的大小,面积变了,求出的还是原来图形的面积吗?(不是)

师:我们把刚才操作的过程通过电脑再演示一次。(电脑演示剪的各种方法。)有些同学还有别的方法以,我们一块来看看图片。

4、找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师: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生汇报,师电脑展示

师:你们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了吗?(找到了)请你们大声地告诉现场的老师(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为什么是底乘高?(因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得真完整,把掌声送给他。

师: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

(三)总结。

1、师:今天,我们五(4)的同学,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画、剪、拼的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推导)恭喜你们,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了。

赶紧用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方格,验证公式

1、数方格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面积,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着屏幕上的,我们一块来数一数。

师:再一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同样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也再一次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2、师:通过公式观察,如果我们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谁的底和高?老师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两个字,为什么得强调是对应的?比如这一个平行四边形,7cm对应的高是(6cm),5cm对应的高是()。

三、练习巩固,大显身手

师:下面,就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

四、总结升华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难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h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二

内容:小数加减法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分组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只要合理就行。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效果比较好。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有:5—0.42;5.01—585-34.7主要原因是数位没对齐,忘记退位。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

初中数学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十分广阔,包括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文字应用题以及各类函数问题等内容,但从每一范畴的知识内容来看,它都有自己独特的重难点,所以,老师在设计每一部分教学方案时都应该凸显出知识的重难点,一定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知识框构,善于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去探究重难点,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引导下能够有所侧重地学习。

在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教学内容的前提之下,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应该考虑课堂教学流程这一大问题,事先确定好整个教学流程,使得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内容为实践案例,老师通过以下具体流程做好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

1.课前导入

在教授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应该做好课前导入,毕竟图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图形?”学生通过短暂思考后,回答出的答案绝对五花八门,诸如类似教室的黑板的长方形,类似水管的圆柱形,类似保险箱的长方体等等,从而顺利导入知识学习。

2.开始学习

此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教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概念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新思想的时候,此时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各种图形,以及各类图形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为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基本练习

在学生领悟新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贴合知识内容的题目运用知识内容,让学生将课本内容初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知识的技能。这时老师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图形实例,鼓励学生来判断,做好基本的练习。

4.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将练习题目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已学习的基础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此时,老师就可以在练习题目中逐渐渗透图形的变换、展开和折叠、三视图等内容,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课堂讲评

课堂讲评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老师整合、总结教学内容的阵地,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关键性环节,此环节主要由老师个人的讲评为主,重在总结章节知识重难点,指点学生学习的漏洞和不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之处,从而推进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改进。

6.必要测验

必要测验环节的设置,主要在于检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状,查看他们知识学习水平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从而帮助老师明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境和疑惑,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水平。虽然说测验的类型比较传统,但是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纵观全文,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它对初中教育来说是一项极为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影响到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意义重大,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老师必须强化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春天。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四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五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六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学媒体:课件,学具钟。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整体认识还不太习惯,重点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导言: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课件显示谜面: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生可能说:闹钟,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课件出示),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还有长短不同的指针。

2.认识整时。

(1)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小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时?生说。

(2)你能说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吗?

(3)引导学生观察12时、4时、6时,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12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4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5)讲述电子表表示法

三、开心练习

1、课件显示3个钟面,学生回答:8时,8:00;3时,3:00,6时,6:00

2.《小明快乐的一天》。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2)小组间说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4)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八

27.3过三点的圆

1.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2.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

重点: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难点: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学生自己探索

(一)、新授

1.过已知一个点a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2.过已知两个点a、b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3.过已知三个点a、b、c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思考、交流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后,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

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过两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这样的圆只有一个。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给出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例:画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圆。

让学生探索课本第15页习题1。

一起探究

分析:带领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的表格,并完成2、3问题,使学生清楚通过列表可以更好的分析题目,对于情景较为复杂的问题情景可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解题。另外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在应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当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还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

(二)、小结

p15习题2、3

后备练习: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面积等于。

2.如图,有a,,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九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1、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十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课本p16,探究(1)(2)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一

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创设应目标明确,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将终生受益。

三、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让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2、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3、激情点评,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4、优生带学困生,在课上我们还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觉得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很实用,而且学生积极性也很高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

四、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虽然,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二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以一个趣味语音小短片引入,短片内容: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比试解题,诸葛亮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经验性导入

所谓经验性导入,即是通过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经验性导入的方式可以是回忆、设问、谈话等多种方式.下面是笔者在工作中的教学实例.

实例3,在学习高中数学中集合这一部分时,笔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导入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们理解.上课后教师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与它有关.”教师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个哨子,然后教师幽默地说:“大家不会告诉我你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吧.”这时学生们十分活跃,都知道这是哨子.接下来教师说:“哨子是你们体育课上常见的器材,你们知道它与数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吗?”随后学生们便众说纷纭,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体育课上,你们正在自由活动,体育老师吹响哨子,代表什么?”有学生回答:“集合.”教师引入重点:“对了,是集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集合.”然后教师继续发问:“当你们听到集合哨后,咱们班的同学都来集合,别的班的学生也来咱们的队伍里集合吗?”学生们回答:“不来.”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有关集合的知识:“我们班的学生们就是一个集合,班里的每一名学生们都属于这个集合,而别的班的学生则构成了另一个集合……”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经验性导入可以将数学知识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们很容易理解知识点,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