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5:20:10 页码:12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优秀12篇)
2023-10-28 05:20:10    小编:雁落霞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一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读了一些书,认识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这就是日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1、师领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自己读准字音。

3、认记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2)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检查,作上记号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齐读课文。

3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并在日记本上写出日记的格式。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板书: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板书: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说说你今天想写什么?今天回家就写出来吧!念给爸爸妈妈听听。

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二

1、了解松鼠的讨人喜欢的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会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描写小动物。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动物世界吗?见过小松鼠没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的博物学家布丰一起走进他的《松鼠》,具体全面地了解松鼠这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个别读。

2、其他学生纠正字词音,同时体验你对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齐读)哪位同学能摸拟松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它漂亮的外貌,老师给出以下词语提示: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体态、吃相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美丽、坐着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扰人类)。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

4、除此这外,松鼠还有哪些讨人喜欢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

(1)过水方法用尾巴当帆和舵。

(2)警觉性强跑躲逃。

(3)跑跳敏捷善于爬树。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2、学生看书、思考、交流。

4、学生思考、交流。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三

识记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简要地记录文中的故事。

理解

1、能在语言文字中理解“动摇、昧心、蛊惑”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我”面对蛊惑时的心理变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运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仿照例句,联系课文把“我的心开始动摇”写具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人生的光明在于诚实,人的财富在于守信。拿了昧心之财,只会让你一无所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小黑板。

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两位知名人物——华罗庚和鲁迅,知道了他们因为珍惜时间、勤奋自学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人生处处有考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的考验,只有通过了考验才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就去看一位普通的人。

2、出示课题:39.人生的开关

3、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4、质疑(抓住关键词:开关)。如: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5、师过渡:是呀,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归纳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师指导字形:昧、蛊。

3、检查初读情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填空:小时侯,我在矿上打工,张叔给我安排了(给砍柴民工交上的柴过磅记数)的差事,我没听大毛提出的(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的蛊惑,牢记(母亲不吃不该吃的东西)的劝告,按对了人生的开关,赚够了上大学的钱,人生道路从此(顺畅)。

4、指名回答。

三、抓住重点句子,学习课文。

1.师:那么,课文中有一句点名课题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速读课文,进行圈画。

2、交流:(师出示句子)——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指名读,齐读。

3、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知道“人生的开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句话。

(1)指名读课文1—7节,其他同学思考,划下有关语句。

(2)讨论,交流: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给你一半??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明确:是指大毛提出的让我帮他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拿昧心钱的蛊惑。)

4、师引读,指名学生合作读;

师:面对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我没想到?我又担心?生:“我”心理活动的描写语句

5、请你展开想象,把这句话写具体。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

6、指导朗读“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8、出示刚才学生读到的两句重要的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母亲的话)

(2)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张叔的话)

9、师:所以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那么,又怎么理解“光明境界”和“黑暗境界”呢?学生讨论,交流。

四、读后写作,迁移运用。

2、学生交流。

3、师:我们也常说做人要诚实守信,请你说说你的“诚信”格言。

4、学生交流。

5、师:“诚实”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我想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请你将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6、先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师稍作指导。

7、学生动笔独立写。

五、总结全文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四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学情分析

5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活动2【讲授】亡羊补牢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2、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1.将这则寓言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五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

多媒体课件

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

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

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

2、谈谈不懂的内容

(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2)、讨论:到底谁错了?

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验:

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

三、师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四、拓展练习。

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六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首先来复习以前学过的字母:z、c、s、h、i、a、e、u、o

师:声母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重些。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一起来认识4位新朋友。

二、新授:

(一)学习四个声母

1、学习声母zh

出示图1

师:图上画的是谁?正在干什么?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生:妈妈正在织毛衣。

师:妈妈为我们织毛衣辛不辛苦?那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生1:我帮妈妈洗碗。

生2:我帮妈妈捶背。

生1:zh比z多了个h

生2:zh的z像小马扎,h像妈妈的椅子。

师:你能为zh编一首儿歌吗?

生:zhzhzh小马扎,小椅子。

2、学习声母ch

师:看,星期天小明和小刺猬正在家里干什么?

生:他们在家里吃苹果。

师:你们爱吃苹果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

生:chchch,小刺猬,小椅子。

3、学习声母sh

师:谁坐在椅子上看书?把“老师”的“师”读得轻些、短些就是第三位新朋友sh 。那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你能为它编一首儿歌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生:shshsh小狮子,小椅子。

4、学习声母r

师:你能向同学提问题吗?

生:太阳底下是什么?

师:就让日头和禾苗来帮助我们学习声母r

生:rrr像禾苗

小结: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老师随便指哪一个,如果你会读就站起来大声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认识了新朋友可别忘了老朋友。出示“i”,问:它是谁?“i”想和“zh、ch、sh、r”交朋友,当“zh、ch、sh、r”碰到“i”的时候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注意读整体认读音节的时候不要去拼读,要整体去读,并且要读得比声母长些、响些。当“ch”和“i”相遇的时候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到黑板上来写这个整体认读音节?你能领读吗?“sh、r”和“i”相遇时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来写一写,我们来个男生和女生比赛,看谁写得好,读得标准。

(三)学习拼读

“e”也想和“zh、ch、sh、r”交朋友,会拼的同桌两人拼试试,加上声调会读吗?会用带声调的音节组词吗?我们来个开火车组词比赛好吗?组的时候不重复,每人说一个词,看哪一行的火车开的长?选一个词说一句话。“a、u”也想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可以小组内拼,也可以下去找你的好朋友拼。“u-o”看到这些单韵母都去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他们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组成了三拼音节,同桌两人互相试着拼读。

三、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拿声母卡片的同学赶紧去找你的韵母朋友,两人成为朋友后赶紧拼一拼,其他同学是他们的啦啦队员,为他们呐喊助威。

四、学写声母

由于zh、ch、sh、r里的字母单独成为声母时,我们已经会写了,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写,其余同学是评论员,看他写得好不好。“r”由老师来写,两笔写成的,一笔竖,二笔弯。

五、小结: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七

1.所见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八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激趣质疑

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九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

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同伴互评】本设计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体会,没有机械死板地讲诗。在教学方式上,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互相学习形成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小组学习的指导,将小组学习要做什么,清楚地罗列出来,让小组学习变得有章可循,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注意朗读方式的多样化,并通过评比等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十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十一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并用讲故事的方法使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

2.在交流的过程中,练习口语交际的能力。

3.在习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在习作中,尝试使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方法。

5.学会评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四课时

读故事、谈看法

1.自己出声朗读父母的爱中三则小故事。

2.指名读第一则小故事。

3.小组内交流。

4.班级交流。

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5.指名读第二则小故事。

6.小组内交流。

7.班级交流。

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8.指名读第三则小故事。

9.小组内交流。

10. 班级交流

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1. 交流对这三则故事的整体的看法。

说自己、明事理

1.同位之间讲自己的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2.指名在班上讲。

熟记故事、讲给父母

1.读熟这三则小故事

2.先讲给同位听。

3.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敞开心扉、吐露真情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的时候呢?敞开你的心扉和同学们说一说你心中的困惑吧!

1.同位之间交流最想给父母说的话题。可从下面选择。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

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所说要真实,语言表达要清楚;举的事例要完整。

2.整理自己和同学交流时的发言,列成提纲。

3.阅读《回顾?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细细体会文章写作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习作成文,题目自拟

教师总结,指导批改

1.总结此次习作的共性问题和修改意见。

2.指导批改。

要求:出声朗读你要批改的文章,标出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看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实;

看是否运用了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与作者交流;

在文章最后写出总的看法以及修改意见。

放给学生,互评互改

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同学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佳作品读,集体评价

同学推荐(或自荐)一两篇习作,在班上朗读,请大家一起评论。

整理评语,修改习作

认真思考同学给出的评语和修改建议,把习作重新抄写一份。

抄写词语盘点

抄写109页的词语盘点,点拨学生学会运用。

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查资料、交流,学习112页日积月累

2.老师适当讲解。

3.学生背诵、抄写。

兄弟敦和和睦,朋友笃信诚: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填写蓑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通淡泊,情景寡欲。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指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交流课外书屋

1.让学生自己看图,弄清漫画大意。

2.同学之间交流产生兴趣后,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找来《父与子》或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漫画作品《父与子》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被书迷住了,妈妈儿子只得让儿子去叫爸爸。

小学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十二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通过“我”在树林里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行为,抒发了小学生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准备好枫叶形状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备一套生字卡片,以及做贺卡的材料、工具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而师生之间的爱是各种情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你的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事,给大家谈一谈好吗?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如:“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发散思维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小结:

一片小小的叶子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五、作业:

1、继续做贺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

爱老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教师出

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妙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火:注意不要写散。

(2)洁:右上方是“士”,不是“土”。

三、巩固练习

1、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一读,扩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