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6:08:11 页码:11
最新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优秀9篇)
2023-10-29 06:08:11    小编:雁落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一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网友来稿)

安徽繁昌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

2、体会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3、训练质疑——探究——归纳的阅读方法。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思考

(2)庄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与世道的对立的?

(从文中找出答案,进而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秋水》中的故事

(3)用庄子的心灵和历史背景解释《庄子》

二、亮点探究

2、庄子用“乌龟”的比方意在说明什么?

3、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是指什么?

4、怎么理解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

5、品味“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的诗般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

三、归纳庄子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矛盾的双方不断冲突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的黑暗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他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超凡脱俗,拒绝诱惑,以整个生命追求人生境界的自由,不屑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四、拓展联想

2、从孔子周游列国与庄子“持竿不顾”的对比中谈谈你看法。

作者邮箱: fcxgsc@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二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1.庄子为什么拒绝礼聘及作者对此所作的评价。

2.庄子的精神世界及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以自读理解课文,以问题及其解答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齐背《逍遥游》。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摘录在书右。

三、再默读,理出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写读《庄子》的特殊感受,反映了庄子这位天才圣哲在学术上无与匹敌的惊人成就。

第二部分包括2—7六个自然段,通过庄子拒绝楚王礼聘(“许以为相”)的故事,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表现了他固守自己的处世准则,自觉拔于流俗、坚决摆脱自私网络的“清洁的精神”。

第三部分即第8段至结束,对《庄子》一书中展现的“哲学困境”进行概括分析,揭示出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与第二部分点面结合、表里生辉,完成了对哲人庄于和庄子哲学完整的勾勒,并与第一部分形成因果呼应,从而使潜藏于字里行间的写作意旨在读者心目中更加明朗化。)

读庄子的感受:天才哲人在学术上无人匹敌(1)

用《秋水》的故事讲述庄子的“清洁精神”(2-8)

解读《庄子》:哲学困境,精神实质(9-10)

四、讨论回答四个问题(学生可任选一个思考回答):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清洁的精神”是什么意思?

3、如何理解“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4、第17页的“哲学困境”如何理解?

1.题目理解

明确:本文引用庄子故事,概述《庄于》内容,有分析,有评价,看似读庄解庄的学术笔记,然而作者又似乎并非真的属意于庄学的发展或研讨、争鸣,否则,他为什么给文章冠以《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么个“不对路”的题目呢?怀着“奇怪”的感觉再来读读文章,揣摩揣摩,我们便会发现作者命笔的真意所在。文章对庄子的评价,理据俱在,并非主观臆测,但《庄子》一书“汪洋捭阖,仪态万方”(鲁迅语),有价值的材料很多很多,作者为什么取此而不取彼?他特别肯定庄子拒绝礼聘的“清洁的精神”,歌颂他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看守,心灵月亮”的“孤独”,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物欲横流、人文精神失落。假如我们能够不在“无路可走”的字面上斤斤计较,而只把这个标题看作一种警示、一种启迪,我们便会将课文读懂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今天,我们不是迫切需要重建精神家园吗?哲学大师庄子的著作就是一座思想资源丰富的宝山,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努力开发,大胆“拿来”为我所用,我们就浍缩短家园重建的进程,找回失落的精神、人格并使之更新更美。

2、关于“清洁的精神”的含义。

明确:“清洁的精神”是作者对“庄子拒聘”的一种解读。作者认为,这种精神“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又能“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王叔岷在《庄学管窥》中将人生境界分为三类:“常人迷我”、“智者为我”、“大智忘我”。结合“拒聘”故事思考,所谓“清洁的精神”就是追求绝对自由、绝对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否定流俗的利欲之心,而且否定把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要让个人生命从恶俗的自私网络中分离出来,还归于生命本来的自然意义上的简朴,不为智累,不被情牵,不为事物变化迷惑,不被权势名利搅扰,行为顺随委曲,内心则纯正不化。这也就是庄子的清新明澈的“忘我”“无我”的境界。

3、关于“月亮”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明确:这是诗的语言,意象鲜明,内涵丰厚,感人服人。是的,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不让内心受到干扰摇动,保持着一种天崩地裂、生死祸福不能打破的'意识上的独立性,坚决不与权势者同流合污,维护着做人的自由和尊严,看守着人类“精神家园”的一方净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物质繁荣和权势者的拨弄,社会上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人类的“精神家园”受到被挤占侵吞的严重威胁,然而我们还没有完全迷失方向不知所归。今天,我们的“精神家园”或者说我们的人文理想的标准之所以还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几位像庄子这样的哲学大师,他们的思想、智慧和人格的光芒,一直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4、关于庄子的“哲学困境”及其自由观的现代意义。

明确:庄子的“哲学困境”,是指庄子精神世界的深刻矛盾。以往,否定庄子及其学说的人大都抓住庄文中一些非主流、非本质的东西孤立地分析渲染,以致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谈‘庄’色变”。课文第3段,作者在引述胡文英“说庄”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庄子著作中“汪洋捭阖,仪态万方”的实际,对“困境”和造成“困境”的缘由,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和揭示,驱散了蒙在庄子及其学说上的迷雾。这样,我们从所谓的“哲学困境”中看到的最基本的东西,就不是庄子精神或庄学体系上存在着什么严重的缺憾,而是这位思想大师的大关爱、大智慧和他卓荦独立的个性。

人脑不是藏书楼。大凡独树一帜的历史大家,无论古今中外,总难免有其一定的偏颇和不足,庄子当然也不例外。偶像崇拜,生搬硬套,任何时候都不可取。但是,假如我们真正信奉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对我们的这位先人、这位世界级哲学大师——庄子,我们就不应该过多地挑剔,而应该诚心诚意地从他留下的思想宝库里寻找值得我们借鉴、对我有着启迪作用的东西。拿庄子的自由观来说,到底该怎样看待?以往人们多说庄子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导致逃避现实和虚无主义,是应该批判剔除的“糟粕”,现在或许还有人持这种观点;其实,庄子的自由观内容非常丰富,包含着众多积极因素,譬如庄子精神自由在维护人格的独立和保身全性方面的作用,庄子的自由观里还有普爱万物的大人文精神,不仅推崇人,而且普照人类生存环境等。这些不仅是中外文化学术界和社会上有识之士们的热门话题,而且逐渐形成了共识:有志于到“庄”山探宝的,你将满载而归!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三

地点:杭州二高

执教教师:楼老师借班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课题是什么?

2、我们来看看庄子是谁,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和他有关。他很穷,大部分时间靠编草席为生。但他穷得很傲,有一次他向人家借………他很怪,老婆死了,他敲盘而歌。他给我们留下了33篇散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庄子,了解他,思考他。通过我们的质疑、思辨,思考庄子对于个体价值、文明社会的意义何在。

二、看一段文字,读后说说庄子是个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补充一句:课文就是由这段文字开始的。

幻灯片出示“曳尾涂中”一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约三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针对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这是个隐士形象

生2:他和自然融为一体

生3:他很高傲

生4:自由、自然、不拘束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不顾、吾将曳尾于涂中

三、作者怎样看庄子,对庄子精神作何评价

要求学生速读2-6段,划出评价语句

1、清洁的精神:可以……

师:清洁什么意思?

生5:可以抵御一切的诱惑。

师:还是什么?

生6:不同流合污。

师: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7:对庄子的崇敬、激赏。

四、出示整理过的学生提问

(在这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读本文,并将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整理出最有价值的几类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第1段“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落崖惊风”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是“吓”字?(余均、杨瑜)

·作者为什么把庄子比作“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陈春梅、马郑列)

·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作者为什么用一连串否定的表贬斥的词语?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为何能对做官之事如此释然?

师: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多集中在第4、8段和最后一段。现在我们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生8:庄子的思想在当时比较叛逆,不合常理,所以“吓”着人们。(结果呢?)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庄子的思想与当时社会比较矛盾。当时社会重权势,而庄子不愿同流合污。而当人们仔细思考他的意见时,发现他是正确的。

齐读: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师:我们今天来读读庄子,会给我们展现一个广阔的境界,柳暗花明。

师:齐读第四段,来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生9:叛逆者。

生10:战国时期,月亮是庄子心中的道德象征。

师:一个“槁项黄首或”的老头子,怎么会妩媚呢?

生11:精神妩媚。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权力是很好的东西,但他只喜欢自由。

师:普天之下,能这样做的人有多少?所以“孤独”。

生12(接着):“妩媚”是不被认同的美,不被常人理解,这种信念已不再被很我人坚守。

师: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可以用一句古诗来概括她的话。吟诵《江雪》。

师:庄子的行为都是跟当时的情、理、逻辑相违背的。所以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齐读最后一段。

庄子怎么会出现眼冷心热?庄子眼前的客观世界是怎样的?黑暗、残忍决定了他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偏激、反叛、哲学困境。于是就出现了“眼冷心热”。“眼冷”是出世的,“心热”是入世的。他的处世态度是反叛的。但仅仅读出“反叛”,还不是真正读懂庄子。

与之“周旋”什么意思?周旋的目的是为了“外化”而保持“内不化”。

对第6个问题词序能否掉换的回答:

生13:逻辑上看应该不能互换。

师:这代表我们走近庄子的一种规律。你们现在有无对肃然起敬?

师提问:中国历史上哪些人与庄子有渊源?

生:李白、陶渊明、苏东坡、阿q

其中一生问:阿q怎么会和庄子有渊源?

一女生回答,因语速过快,听不清。

师:庄子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庄子的思想能救人,但能否济世?请思考。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四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 :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  甫定(fu)    黄馘(guo)  清风夜唳(li)

b濮水(pu)  澄澈(che)  聚讼(song)  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  犀利(xi)  悚然(song)  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  朝暾(tun)  妩媚(fu)  清波粼粼(lin)

2. 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3.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 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 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 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       笥:       宁:        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逐句评述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提示:思维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说理更透彻。

三。 阅读后几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是非不管”就体现在下文的“无”中;“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拒绝权势的媒聘中。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四。 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提示:其含义是说,《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的告诉人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去学庄子的精神追求。

五。 你同意本文中作者对庄子的解读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本话题不设答案,重在启发学生从庄子的处境和历史背景中寻找解释。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嚣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月:“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纩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纩,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纩,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七。 教学后记:

一、课文悟读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庄子的“无我”之境,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谈话、行文不自以为是,不高人一等。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像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读者面对课文不仅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学习,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是吸收,还要有创造,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这不是“歪打正着”,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庄论庄,深得庄学真谛。

探究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文字繁简是不是得当,不能脱离题旨和情境来说话。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故事记载在《秋水》篇中(《史记·庄子本传》里也提到),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惟一一则可感可触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证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但原文仅97字,依照原样引述,意象无疑显得单薄,无法做到结构严谨,从而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我们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对这个故事的处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绝对地忠实于原文,他穿插进多于原文数倍的材料,都属合情合理的联想、想像,不仅能与故事情节或衬托或对比或宕延或切人和谐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环境的敷设,主人公庄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实凝重、生动传神,那积淀着民族传统、渗透着文化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个个画面层现叠印,如同在读者面前播放了一集电视剧。可以说,不作如此处理,庄子的精神品质的难以企及,他的个性、他的哲学的“外曲内直”“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就无从突出表现出来。

探究学习:作为一代思想大师,庄子的性格的确鲜明奇特:一方面,他清高孤傲,生平穷困却拒绝人仕,甚至不肯做清客吃口现成饭,坚决不与权势者合作,在精神世界里保持着自由独立的准则,固守本心本性而不稍微移易;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凡事不要认真,一切都无所谓,行动上不仅与世无争,而且顺世随俗,不固守一端,以便与世俗和谐相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差”,即“内不化”而“外化”。必须指出:“反差”绝对不是“二重人格”,“外化”是与污秽、荒唐、罪恶的现实世界“周旋”,目的是实现心灵的坚守,保证“内不化”。如果说庄子以“乌龟的选择”为喻,婉转诱导奉命前来的两位大夫理解自己的心迹,更没有仿许由“洗耳”使对方太过难堪由此激化矛盾,算是“外化”的习惯表现。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取悦、得利,而是要推掉那个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维护自己那片晶莹宁静的心灵的天空,从而保全生命的自由、独立和孤傲。说“圆滑主义”显然是浮光掠影,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在这里,庄子以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内力拒绝了常人无法摆脱的巨大诱惑,否定的不仅是世俗的利欲观念,还有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意识”,让生命达到了清新明澈的“无我”的境界。惟其如此,作者称赞庄子拒聘是“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

探究学习:庄子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大师之一。庄子哲学不是简单的处世哲学,而是包含着理想追求的生命哲学,重在解脱世人的精神枷锁。课文第7自然段正是这样抓住庄学精华对庄子进行赞颂。第一层是议论“拒聘”,点明庄子排除诱惑的精神力量所在,肯定其“反潮流”行为的难能可贵。第二层针对庄子由洁身自好到坚持生命的清新澄澈,由主张“无我”“天人合一”到从私利汹涌的喧嚣回到自然生命的简朴,肯定庄子的哲学及其实践,在突破人生误区、建设民族文化过程中的振聋发聩、促人猛省的不朽价值。看得出第二层是第一层内容的拓展和升华,也是全篇之“眼”。在这里,作者综合运用比喻、移就、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赋予“树”和“月亮”以象征性意象,把我们引入童话诗般的境界,让我们借助联想、想像,超越时空,走近了这位千古奇才、精神巨子。

5.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问题。

(1)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

“拨弄”“吓”都表示读庄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换?为什么?

(2)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这一句里有两个明引,是一个不能少,还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时去掉?

(4)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探究学习:陈望道先生说得好:“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1)不能互换。二者所属句群不同,各有所用:前者着眼于整部《庄子》,意在突出其征服读者的力量;后者着眼于部分章节,意在突出其某些观点的奇异超绝。(2)“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原是写境界幽深、色彩明丽的乡村风光,这里用来表示读者心目中的庄子的仪态: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3)一个不能少。前者类比,后者反衬,鲜明地表达了对庄子的罕见天才和伟大人格的祟仰之情。(4)不能变动。这种心理变化反映了读庄的规律,是作者的心声,也是对读者的启示。

三、选题设计

1.有人说,提起庄子就会想到屈原,这不仅因为二人性格颇为相似,都愤世嫉俗,孤傲清高,同时还因为二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截然相反。试就后一层面对庄子和屈原进行比较研究,看看自己在这一活动中能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研究方法:

(1)计划——锁定目标,确定要点及所涉材料的大致范围。

(2)实施——按计划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将材料精选后分别归人各要点,以要点为单位制成卡片。

(3)结果——整合卡片为《庄子与屈原人生道路比较研究报告》。

参读书目: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屈原《离骚》。

(3)庄子《逍遥游》《养生主》《应帝王》《肤箧》《至乐》。

(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屈原》。

(5)《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庄子》。

2.有人说,庄子主张安命顺时、与世无争,追求精神逍遥,实际上是一个不胜现实折磨的痛苦灵魂的自我解脱,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没什么两样。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将庄子精神同阿q精神做一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1)收集有关资料,阅读作品及有关评析论文、论著,一一作札记。

(2)分解“阿q精神”内涵,设定比较的“项”。

(3)逐项比较,由表及里,适当引申(指两种精神的社会影响和人生意义)。

参读书目:

(1)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俄译本序》《寄周刊编者信》。

(2)《鲁迅作品教学初探·如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3)《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庄子(庄子)》。

(4)刘笑敏《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5)庄子《逍遥游》《山木》等。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7月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五

鲍鹏山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甫定(fu)黄馘(guo)清风夜唳(li)

b.濮水(pu)澄澈(che)聚讼(song)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犀利(xi)悚然(song)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朝暾(tun)妩媚(fu)清波粼粼(lin)

2.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似曾相识芸芸众生超凡绝俗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1.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a.解释加点的字:

先:笥:宁:涂:

b.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2.完成课后练习二。

a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b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d逐句评述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提示:思维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说理更透彻。

三。阅读后几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是非不管”就体现在下文的“无”中;“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拒绝权势的媒聘中。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四。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提示:其含义是说,《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的告诉人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去学庄子的精神追求。

五。你同意本文中作者对庄子的解读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本话题不设答案,重在启发学生从庄子的处境和历史背景中寻找解释。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嚣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月:“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纩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纩,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纩,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六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甫定(fu)黄馘(guo)清风夜唳(li)

b濮水(pu)澄澈(che)聚讼(song)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犀利(xi)悚然(song)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朝暾(tun)妩媚(fu)清波粼粼(lin)

2.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似曾相识芸芸众生超凡绝俗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笥:宁: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逐句评述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提示:思维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说理更透彻。

三。阅读后几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是非不管”就体现在下文的“无”中;“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拒绝权势的媒聘中。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四。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提示:其含义是说,《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的告诉人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去学庄子的精神追求。

五。你同意本文中作者对庄子的解读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本话题不设答案,重在启发学生从庄子的处境和历史背景中寻找解释。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嚣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月:“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纩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纩,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纩,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七。教学后记:

一、课文悟读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庄子的“无我”之境,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谈话、行文不自以为是,不高人一等。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像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读者面对课文不仅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学习,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是吸收,还要有创造,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这不是“歪打正着”,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庄论庄,深得庄学真谛。

探究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文字繁简是不是得当,不能脱离题旨和情境来说话。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故事记载在《秋水》篇中(《史记·庄子本传》里也提到),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惟一一则可感可触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证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但原文仅97字,依照原样引述,意象无疑显得单薄,无法做到结构严谨,从而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我们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对这个故事的处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绝对地忠实于原文,他穿插进多于原文数倍的材料,都属合情合理的联想、想像,不仅能与故事情节或衬托或对比或宕延或切人和谐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环境的敷设,主人公庄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实凝重、生动传神,那积淀着民族传统、渗透着文化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个个画面层现叠印,如同在读者面前播放了一集电视剧。可以说,不作如此处理,庄子的精神品质的难以企及,他的个性、他的哲学的“外曲内直”“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就无从突出表现出来。

探究学习:作为一代思想大师,庄子的性格的确鲜明奇特:一方面,他清高孤傲,生平穷困却拒绝人仕,甚至不肯做清客吃口现成饭,坚决不与权势者合作,在精神世界里保持着自由独立的准则,固守本心本性而不稍微移易;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凡事不要认真,一切都无所谓,行动上不仅与世无争,而且顺世随俗,不固守一端,以便与世俗和谐相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差”,即“内不化”而“外化”。必须指出:“反差”绝对不是“二重人格”,“外化”是与污秽、荒唐、罪恶的现实世界“周旋”,目的是实现心灵的坚守,保证“内不化”。如果说庄子以“乌龟的选择”为喻,婉转诱导奉命前来的两位大夫理解自己的心迹,更没有仿许由“洗耳”使对方太过难堪由此激化矛盾,算是“外化”的习惯表现。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取悦、得利,而是要推掉那个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维护自己那片晶莹宁静的心灵的天空,从而保全生命的自由、独立和孤傲。说“圆滑主义”显然是浮光掠影,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在这里,庄子以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内力拒绝了常人无法摆脱的巨大诱惑,否定的不仅是世俗的利欲观念,还有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意识”,让生命达到了清新明澈的“无我”的境界。惟其如此,作者称赞庄子拒聘是“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

探究学习:庄子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大师之一。庄子哲学不是简单的处世哲学,而是包含着理想追求的生命哲学,重在解脱世人的精神枷锁。课文第7自然段正是这样抓住庄学精华对庄子进行赞颂。第一层是议论“拒聘”,点明庄子排除诱惑的精神力量所在,肯定其“反潮流”行为的难能可贵。第二层针对庄子由洁身自好到坚持生命的清新澄澈,由主张“无我”“天人合一”到从私利汹涌的喧嚣回到自然生命的简朴,肯定庄子的哲学及其实践,在突破人生误区、建设民族文化过程中的振聋发聩、促人猛省的不朽价值。看得出第二层是第一层内容的拓展和升华,也是全篇之“眼”。在这里,作者综合运用比喻、移就、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赋予“树”和“月亮”以象征性意象,把我们引入童话诗般的境界,让我们借助联想、想像,超越时空,走近了这位千古奇才、精神巨子。

5.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问题。

(1)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

“拨弄”“吓”都表示读庄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换?为什么?

(2)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这一句里有两个明引,是一个不能少,还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时去掉?

(4)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探究学习:陈望道先生说得好:“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1)不能互换。二者所属句群不同,各有所用:前者着眼于整部《庄子》,意在突出其征服读者的力量;后者着眼于部分章节,意在突出其某些观点的奇异超绝。(2)“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原是写境界幽深、色彩明丽的乡村风光,这里用来表示读者心目中的庄子的仪态: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3)一个不能少。前者类比,后者反衬,鲜明地表达了对庄子的罕见天才和伟大人格的祟仰之情。(4)不能变动。这种心理变化反映了读庄的规律,是作者的心声,也是对读者的启示。

三、选题设计

1.有人说,提起庄子就会想到屈原,这不仅因为二人性格颇为相似,都愤世嫉俗,孤傲清高,同时还因为二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截然相反。试就后一层面对庄子和屈原进行比较研究,看看自己在这一活动中能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研究方法:

(1)计划——锁定目标,确定要点及所涉材料的大致范围。

(2)实施——按计划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将材料精选后分别归人各要点,以要点为单位制成卡片。

(3)结果——整合卡片为《庄子与屈原人生道路比较研究报告》。

参读书目: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屈原《离骚》。

(3)庄子《逍遥游》《养生主》《应帝王》《肤箧》《至乐》。

(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屈原》。

(5)《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庄子庄子》。

2.有人说,庄子主张安命顺时、与世无争,追求精神逍遥,实际上是一个不胜现实折磨的痛苦灵魂的自我解脱,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没什么两样。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将庄子精神同阿q精神做一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1)收集有关资料,阅读作品及有关评析论文、论著,一一作札记。

(2)分解“阿q精神”内涵,设定比较的“项”。

(3)逐项比较,由表及里,适当引申(指两种精神的社会影响和人生意义)。

参读书目:

(1)鲁迅《阿q正传》《阿q正传的成因》《俄译本阿q正传序》《寄戏周刊编者信》。

(2)《鲁迅作品教学初探·如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3)《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庄子(庄子)》。

(4)刘笑敏《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5)庄子《逍遥游》《山木》等。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7月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七

1、了解课文的主要不得内容。

2、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的语言。

4、领悟庄子的精神。

领悟庄子的精神实质。

一课时。

讨论法。

点拨法。

一些图画和文章。

自读课文,摘录优美词句;找出庄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分析庄子的“哲学困境”,进而理解庄子的思想。

著名学者南怀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投影)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里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来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老师:这些比喻有些深奥,谁能对这一段话作通俗的解释?

生:儒家是正统思想,所以是每天的精神粮食,不能打倒。.

师:哦,五四时打倒孔家店,我们就缺少精神粮食,怪不得现代中国人大多人营养不良。佛家你可以随意施舍,有一分钱捐一分钱,如果你想捐多少也是可以的。

生:道家就是人生病了,就要去药店,道家可能类似于心理咨询吧。

师:当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要逛的可不是粮食店,也不是百货店,而是——

生(集体):药店。

师:药店中首席老板就是——

生(大声):庄子

师:对,当代作家鲍鹏山以满怀崇敬之情热烈的赞颂了心中的偶像——庄子。集体朗读标题(生朗读标题)

鲍鹏山,男。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大中文系,曾在任教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现供职于上海电视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与论文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主编)、《再读诗经》、《遥远的星空——再读诸子》、《中国古典诗歌内部结构之变迁》、《道德谮越与道德廉价》、《曹丕受禅:描述与阐释》、《论先秦私学》、《论庄子“小大之辩”》、《永恒的乡愁:庄子其人其书》、《论讽刺》、《论习俗》等等。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一读《庄子》

说到庄子,有这样几幅画图,我们来看看。(出示庄子梦蝶、秋水、濮水垂钓的漫画。)(让学生自由评论。)

1、庄子的外貌如何?用文章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集体):槁项黄蜮

明确:即面黄肌瘦,再加上庄子头上生了个肿瘤,样子很吓人。

2、尽管庄子样子很吓人,但鲍鹏山这篇美文明显是受其中一幅画图的启示。哪一幅画图?

生(集体):璞水垂钓。

师:我们把这幅画图文字化,其实就区区七十几个字:(出示投影《庄子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朗读一遍(学生朗读)

3、同学们读了之后,谈谈你有何心理体验?(随便学生怎么谈。)

生:很不错,很有哲理性。

生:写得通俗易懂,把庄子的神态写活了,很妙。

生(集体):美

5、作者是怎样具体化的来描写这种美的?

生: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就是么美。

6、为何用拨弄这一词?

生:就是迷惑的意思,强调美得惊艳。.

生:拨弄说明完全被征服,他拨向哪里,你就到哪里。

师:你们回答地很好。比如还说《庄子》幻化无方,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

7、请谈一谈你们对“吓”字的理解。

生:“吓”是说庄子的想法很另类,很奇怪。

生:是说他的想法大逆不道,有叛逆思想。

明确:庄子“吓着我们”其实是说他的想法是很叛逆的,其实这就是特立独行的美啊!所以一读《庄子》,我们读出的是美。

二读庄子

1、假如老师把庄子的书名号去掉,二读庄子,读出了什么?读庄子这个人,读出了他哪些精神?集体朗读第七自然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生朗读)

生:大智慧

生:清洁精神

2:“精神”前加“清洁”就很另类,一般我们怎么说的?

生(集体):高尚的精神

3:跟清洁相对应的是什么?

生(部分):污浊。

生(部分):龌龊

4:谁龌龊?谁污浊?有哪些人?

生:先秦诸子两位大夫

生:姜太公,还有许由。

5:为什么提到这些所谓的贤人呢?

生(部分):起到衬托作用。

明确:下文中的两位大夫恭敬不怠,颠沛以之,衬拖出庄子的洒脱。庄子钓鱼和姜太公钓鱼境界不一样。庄子是为钓鱼而钓鱼,而太公是为钓人而钓鱼。

6、(老师问):在他眼中,谁是鱼?

生(集体):文王

师:文中说此刻的庄子面临着两种诱惑,读一读(生读课文)

生:当然不能。清波粼粼说明水质好,无污染。

生:有象征意思。象征庄子内心的品质的高尚和清淳。内心就像湖水一样清澈见底,从容不迫的游鱼是说庄子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希望自己就是一条自由的游鱼。

生(集体):持竿不顾。

师:作者怎么评介?

生(集体有感情的):好一个持竿不顾

生(集体):洗耳——

师:所以用隐者许由衬托了庄子的宁静和安详。

这里二读庄子,我们读出了一个有清洁精神的庄子,清洁精神就是不为智累,不被情牵,不为物惑,不被名扰。

三读“庄子”

1、庄子这种现象,到底怎么产生的?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划出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自己品味。(生自由朗读)

生:有一句话写的特好:“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奇迹的妩媚”。特有意境。

2、请学生谈谈对孤独妩媚的理解

生:孤独是说庄子的思想奇特,不为常人理解,缺少知音。妩媚是说庄子的思想精神高尚,并且能坚持自己的情操,是个大写的人物。

师:对,这是侧重于精神世界的评论。

3、我们感觉庄子似乎是一个冷冰冰的人物?对人世漠不关心,是这样吗?作者怎么认为?

生:不是这样,一言以蔽之,是对人类的怜悯,因为当时世界不太平,天下大乱,

师:原文中怎么说,读一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想到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

生(集体):一把辛酸泪

师:满纸荒唐言是说庄子对世界的冷眼旁观。而一把辛酸泪写出了对世人的怜悯,作者用包含激愤的语调写出了满纸荒唐言,集体朗读。(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无方向,无心肝,学生朗读时气势澎湃,令小刘激动万分)

生(集体):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明确:这三个词语当然不能调换。有先后的逻辑顺序。其实就是三读庄子的经典概括。

一读《庄子》,里面是目不暇接的奇异之美,自然就吓,悚然,惊讶。

二读庄子,被他的清洁精神所感动,一个字敬。

三读“庄子”,看到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对苦难的同情,对污浊的痛斥。三次“读”自然就爱上庄子。庄子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荒唐、怪诞、放荡不羁,都是源于对世俗丑恶的洞察,源于庄子对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从而对庄子由惊到敬再到爱。爱庄子,无话可说。

当我们陷入困境,无路可走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想起两千多年那个特立独性的老头,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的守护着自己的精神高地,辛勤的开垦着人们的精神荒漠,试图把一切在痛苦灾难中的人们拯救出来,使我们在浮躁的尘世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如今,庄子过时了吗?请大家在课外思考这个问题。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一读《庄子》:美惊

二读庄子:清洁精神敬

三读“庄子”:妩媚怜悯爱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八

汪南松

一、课文悟读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歌曲篇九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中心稿)

胡学文

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甫定(fu)黄馘(guo)清风夜唳(li)

b濮水(pu)澄澈(che)聚讼(song)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犀利(xi)悚然(song)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朝暾(tun)妩媚(fu)清波粼粼(lin)

2.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似曾相识芸芸众生超凡绝俗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笥:宁: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