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0:27:22 页码:10
2023年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实用8篇)
2023-10-31 10:27:22    小编:GZ才子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集合思想,掌握集合思想可使数学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我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完成百数表的勾画,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出特征,最后加以验证得出结论。并将这一过程在整堂课中多次应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总结的能力。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单双数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对此部分知识有兴趣而且困难较少。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自豪感。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个性特点都对教学效果有很深的影响。通过分析学生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堂优质课。我发现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讨论兴趣浓,但不善于合作;求知欲望强,但目的性较差。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材料来作为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精准合作。

根据学生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了解目标、合作探讨、制定方案、分析判断、验证思考、总结归纳这一系列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本节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课标》在此领域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课标要求,以教师用书为参考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探究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依据课标要求,针对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经验,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第一步、圈找倍数先让学生在百数表内圈找出2的倍数。

第二步、发现规律让学生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归纳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第三步、举例验证老师提问: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能用于所有的自然数,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各不相同。教师引导: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证明猜测对不对,我们要举例验证。怎么验证呢,举例末尾是0、2、4、6、8的数,也找一些末尾不是0、2、4、6、8的数,计算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2的倍数。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

第四步、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结论。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同时,教师给定研究范围: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

第五步、通过学生总结出的2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总结出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思想,提高了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比观察,让学生观察百数表,找出2.5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学生观察可以得出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认知提高。

课后练习第1题、2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三个小环节,总结跟反思这节课,为下面的内容打下伏笔。

总之,本节课设计以教师为导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个性化表达贯穿始终,教学目标明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以生为本的课堂,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二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课件等。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567951890111120373

2.58115207210451008

有因数3的数:()

有因数2和3的数:()

有因数3和5的数:()

有因数2、3和5的数:()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三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集合思想,掌握集合思想可使数学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我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完成百数表的勾画,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出特征,最后加以验证得出结论。并将这一过程在整堂课中多次应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单双数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对此部分知识有兴趣而且困难较少。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自豪感。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个性特点都对教学效果有很深的影响。通过分析学生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堂优质课。我发现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讨论兴趣浓,但不善于合作;求知欲望强,但目的性较差。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材料来作为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精准合作。

根据学生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了解目标、合作探讨、制定方案、分析判断、验证思考、总结归纳这一系列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课标》在此领域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课标要求,以教师用书为参考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探究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四、教学活动:

依据课标要求,针对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经验,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第一步、圈找倍数先让学生在百数表内圈找出2的倍数。

第二步、发现规律让学生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归纳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第三步、举例验证老师提问: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能用于所有的自然数,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各不相同。教师引导: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证明猜测对不对,我们要举例验证。怎么验证呢,举例末尾是0、2、4、6、8的数,也找一些末尾不是0、2、4、6、8的数,计算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2的倍数。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

第四步、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结论。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同时,教师给定研究范围: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

第五步、通过学生总结出的2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总结出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思想,提高了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比观察,让学生观察百数表,找出2、5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学生观察可以得出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认知提高。

课后练习第1题、2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三个小环节,总结跟反思这节课,为下面的内容打下伏笔。

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自然数偶数奇数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四

1、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复习,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1218202548607290

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你想知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大胆猜想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猜想验证,体验新知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出示百数表

提问:你能在这些数中找出3的倍数吗?

仔细观察这些数,并和同桌讨论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通过观察发现,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都没有什么规律,但是将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它们的和都是3的倍数。如:12,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是3,正好是3的倍数。再如:27,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7加起来的和是9,正好是3的倍数。

验证:用数小棒的方法和除法进行验证。

(3)归纳总结

在学习操作验证完成后,我用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方法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只是系统化,条理化。

三、巩固提高

(1)至(3)题是对新知识的巩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判断、填空等题目,使学生在判断中明事理,提高找规律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在自我评价,总结提高部分,我鼓励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总结的能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张扬,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五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表象,或激活一定的前期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这节课是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后再进行的,因为是刚开始实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所以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预习步骤。所以探究新知识的时候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说出预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反馈,让孩子们对自己昨天预习的内容进行修正,再进行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布置预习,引导探究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加强练习,强化反馈

学生汇报完所预习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反馈,让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因为预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课上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所以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就没有安排,练习题的难度稍微设计得高了,考虑到今后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能2.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在本课中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闯关我能行”等练习,来巩固新知识。

1,走进课堂,汇报总结

因为是预习后的课,所以我直接问“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你都学会了什么”从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切入,进行新授。让学生总结出2.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二,尝试练习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因为是预习之后的课,所以练习题的难度比较高,安排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

三,设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设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是进行下节课内容的铺垫,让孩子们按着一定的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对下节课进行预习,以便下节课的教学活动。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六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 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表象,或激活一定的前期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这节课是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后再进行的,因为是刚开始实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所以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预习步骤.所以探究新知识的时候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说出预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反馈,让孩子们对自己昨天预习的内容进行修正,再进行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 布置预习,引导探究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加强练习,强化反馈

学生汇报完所预习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反馈,让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因为预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课上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所以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就没有安排,练习题的难度稍微设计得高了,考虑到今后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能2、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在本课中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闯关我能行”等练习,来巩固新知识。

1,走进课堂,汇报 总结

因为是预习后的课,所以我直接问“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你都学会了什么”从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切入,进行新授。让学生总结出2、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尝试练习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 反思 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因为是预习之后的课,所以练习题的难度比较高,安排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

3,设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设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是进行下节课内容的铺垫,让孩子们按着一定的 方案 有 计划 、有目标地对下节课进行预习,以便下节课的教学活动。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七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集合思想,掌握集合思想可使数学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我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完成百数表的勾画,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出特征,最后加以验证得出结论。并将这一过程在整堂课中多次应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总结的能力。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单双数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对此部分知识有兴趣而且困难较少。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自豪感。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个性特点都对教学效果有很深的影响。通过分析学生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堂优质课。我发现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讨论兴趣浓,但不善于合作;求知欲望强,但目的性较差。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材料来作为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精准合作。

根据学生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了解目标、合作探讨、制定方案、分析判断、验证思考、总结归纳这一系列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本节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课标》在此领域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课标要求,以教师用书为参考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探究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依据课标要求,针对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经验,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第一步、圈找倍数先让学生在百数表内圈找出2的倍数。

第二步、发现规律让学生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归纳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第三步、举例验证老师提问: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能用于所有的自然数,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各不相同。教师引导: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证明猜测对不对,我们要举例验证。怎么验证呢,举例末尾是0、2、4、6、8的数,也找一些末尾不是0、2、4、6、8的数,计算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2的倍数。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

第四步、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结论。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同时,教师给定研究范围: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

第五步、通过学生总结出的2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总结出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思想,提高了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比观察,让学生观察百数表,找出2、5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学生观察可以得出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认知提高。

课后练习第1题、2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三个小环节,总结跟反思这节课,为下面的内容打下伏笔。

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自然数偶数奇数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性格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就是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因数、倍数以及2、5的倍数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工作。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找出一些数的因数,是今后判断质数、合数的基础。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学生们来讲如何探索得出这个特征就较有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帮助和引导。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是: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自行提出用百数表继续探究,也有助于我顺势提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教材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其实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要一口气把问题都提出来,或者并不一定是要全部提出来。要极力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那么我会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先圈出3的倍数,进一步提出可否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会与什么有关。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便能够发现之前学习的结论在此并不适用,进而引导出后续学习内容。

经历了猜想失败后我会注重鼓励学生,让学生多做尝试。我会从两个维度提示——我们单纯横着看找不到什么规律,还能怎么看;或是提示我们只看个位不行还能怎么看,逐渐让学生发现“斜着看时,十位依次增大1,个位依次减小1,总和不变”。

此处结合上一部分引导的两个维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重点讨论3的倍数对于个位是否还有特殊要求以及十位与个位的和有没有什么规律。之后再组织学生反馈,多次举例验证,便可以得出个位可以是任意数且十位和个位的和均为3的倍数。

但是在这里我观察到学生的感知其实一直都是“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因此进行提问,我们今后可以怎样找3的倍数。可能有学生提出可在已经圈好的百数表中对照找寻,我便顺势提出若为几百几千是否还要准备其他的数表,进一步突出总结特征的便捷性及总结的全面性。

在此基础上便能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我辅以规范性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便会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部分,先让学生判断下面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

24 58 46 96

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在每个数后面加一个数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

这样分阶段的练习既能够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提问学生:今天有什么收获?并带领学生回顾3的倍数的特征,发现研究倍数的特征时方法各有不一,以此体会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关于课后作业,我会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数字同时是2、3、5的倍数,并尝试列举1000以内的这种数字。这样的作业能够在夯实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又兼顾到之前学习的内容,真正达到作业的目的。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