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电子政务的论文(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15:48:04 页码:10
最新电子政务的论文(优秀8篇)
2023-11-04 15:48:04    小编:雨中梧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一

1方面,因为信息安全技术是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衍生出来的1门学科或者技术,本身的发展有必定的滞后性,遭到社会广泛关注需要时间累积。国内虽已经有1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钻研、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钻研机构与高科技企业,但至今尚无象网络通讯行业那样呈现华为、华3等这样知名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以支持我省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业务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因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性太强,所需知识面无比广,技术门坎高,致使我国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安全产品的作用基本上是堵防已经有的安全要挟而不能预防未知危险,部署安全产品带来的成效患上不到显明的体现,乃至短期内没法浮现价值,致使厂商、用户不愿意对于信息安全过量投入,更多的是扛扛红旗、讲讲理念、喊喊口号,点到为止。这两方面缘由是客观的,短期内没法扭转的。电子政务发展要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获得必定成效,需要在多方面展开工作,尤其是在软硬件总体部署及专业人材吸纳方面多投入。

2、全面强化电子政务安全发展

人材上,要踊跃引进安全专业人材。国内目前这方面的人材比较难求,可用必定的待遇引进人材,并可尝试与国内知名安全试验室或者厂商合作共建,展开安全产品的研发利用以及安全人材的培育等,为安全发展贮备能量。思想上,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首要性的学习,努力提高全省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并切实落实到行为上,养成安全使用办公电脑的习气。pc机上,要加强个人办公电脑的安全软件安装配置,统1单位个人办公电脑的安全软件配置。安全体门要反复实验,举荐出1套或者两套机能完美的安全套餐模板,并提供上门服务匡助,加固个人办公电脑的安全。软硬件上,加强安全产品的总体以及系统部署,完美网络与利用的分级分域维护。与国内知名安全厂商树立紧密的联络、展开深刻细致的交换,要系统深刻的挖掘实际网络、利用及系统安全上的软硬件需求,防止安全产品盲目堆砌。部署互联网出口流量节制及数据包监控分析装备,普及政府部门使用身份认证系统,完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构建省域电子政务的网络以及信息安全屏障。机制上,要树立健全网络以及信息安全规章轨制,树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与政府安全及保密部门的联络,如有可能与之树立会商轨制,树立全省电子政务安全监督检查轨制,对于全省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进行按期检查、指点、培训,与国内知名安全厂商树立广泛的联络、展开深刻细致的交换、追求技术上的支撑以及匡助。管理上,要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管理,落实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安全保护管理权限以及职责,公道划分网络安全域、谨防网络以及挪动介质泄密,对于数据以及信息按性质划分安全等级、并履行等级维护,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规定,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的规范管理,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务必要斟酌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总之,安全体应与网络部以及利用部加强沟通、相互信任,网络离不开安全、安全离不开网络,利用需要安全、安全需要利用。安全体、网络部、利用部相辅相成,共同打造高效、安全、不乱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以往研究经验,设计了针对北京市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并根据该评价体系对北京市所辖的各区县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到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之处以及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北京电子政务论文

1.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根据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运行、管理和效果等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政府电子政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然而,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忽视社会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缺乏定量评价、评价方法不够灵活等误区[1],极大地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评价角度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评价角度

2.1基于公众满意度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是基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此,确定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程度是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基础。学者们依据技术接受模型方法得出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等方面[2-5];史达[6]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确定了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7]等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从政府的公众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在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陈强、赵钰[8]对推荐净值理念(netpromoterscore,nps)进行分析,认为nps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补充指标;刘燕、陈英武[9]同样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确定了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是,二位学者运用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进一步证明了公众满意度同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低的预测误差。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

选择方法评价指标补充指标

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推荐净值

顾客满意度理论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

客户(公众)关系管理理论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

2.2基于服务能力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是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政府服务能力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发展以及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不同的方法,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有不同的选取方式,[10]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选择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为评价指标,尹怀琼等[11]同样基于这个理论将评价指标选为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k.karunasena[12]从公共价值理论出发选取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为评价指标;胡广伟[13]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政府服务分为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动态能力三个维度;闫培宁[14]根据技术接受模型,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的构成与公共服务需求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选为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以及网站应用情况。具体指标选择如表2所示:

表2政府服务能力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

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

专家意见服务内容维、服务方法维、动态能力维

技术接受模型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网站应用情况

2.3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基于成本效益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是指通过对政府应用电子政务所投入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来检验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对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政府自身和社会公众的需要[15]。

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指标的选择,则要注重政府在电子政务上的投入以及由这些投入所得到的收益。陈岚[16]从平衡计分卡理论出发,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选择了能够体现电子政务收益的指标。另有学者根据专家意见选取评价指标,张新香[17]从绩效评价的本质出发,选择系统成本、效益以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三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江超等[18]从电子政务绩效的关键域及核心评价指标出发,选择了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和应用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选择如表3所示:

表3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理论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专家意见系统成本、效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

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应用效果2.4指标选取方法的评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如技术接受模型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公共价值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理论等;另一类是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进行选择。下面将从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19]4个方面对两类评价方法进行评述。

2.4.1全面性

由于经典的理论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基于经典理论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全面性,能够较为完整的覆盖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而专家意见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零散性,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在全面性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2.4.2科学性

由于经典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验证的、成熟、客观的理论,因此,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具科学性。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所涵盖的专家主观因素较多,其科学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4.3客观性

就客观性原则来说,基于经典理论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包含领域专家的意见,基本上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客观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基于专家意见所选取的指标。

2.4.4实用性

指标选取方法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复杂度,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经典理论科学地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相结合,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众多专家的意见有效地整合,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进行的过程中,如评价客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而评价主体拥有较为专业的评价专家,可以采用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择方法;对于客观性要求较高的评价客体或评价角度,采用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为合适。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中所采用的构建方法,是整个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评价方法中是否加入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

3.1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进行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加入了专家的主观因素,通过专家的先验知识对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重。层次分析法是根据指标的层次结构,按照下一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张向宏[20]、张亚明[21]、庄成桂[22]、杨兴凯[23]等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费军、余丽华[19]、张新香[17]等指出了层次分析法的不足,进而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梁丽芝、白文静[24]用专家自信度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修正。除层次分析法外,王芳等[25]应用德尔菲法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赋权重;朱红灿、陈能华[26]、唐美丽等[27]应用粗糙集方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何海波等[28]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模型。

3.2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主要依赖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应用中不受评价者主观意向的影响,是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如李虹来[29]应用只有输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政府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价;陈岚[16]结合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luna[30]、王立华等[31]同样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包络分析在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焦微玲[32]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33]分别将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同广义最大熵(generalizedmaximumentropy,gme)和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nn)相结合,构建了基于gme-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和基于nn-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陈英武[9]应用(neuralnetworkspartialleastsquare,nnpls)方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模型;江超、冯向前[34]应用熵权(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topsis)法为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何彦彬、白庆华[34]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体系。

3.3评价方法评述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众多,而各评价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3.3.1可靠性

基于主观评价法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由于加入了专家的意见,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客观评价法排除了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绩效评价中涉及较多客观数据的评价,如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较为适用。

3.3.2复杂度

主观评价法主要基于专家的建议,因此无论在指标权重赋予还是数据处理方面,理解难度、操作复杂度和计算量都比较小;而对于客观评价法,由于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不利于评价主体的理解和操作,而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加以辅助,实现难度较大。

3.3.3数据收集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主观评价法所要做的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在于专家调研,即通过采访专家的意见来构建评价模型,操作相对较为容易;应用客观评价法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因此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托,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量较大。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较为依赖专家先验知识的评价角度,如公众满意度角度、政府服务能力角度,应用主观评价法更为合适,而对于客观程度要求较高和对专家依赖程度较低的评价角度,如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则应选择客观评价法。

4.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从某些评价角度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仍有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4.1拓展评价角度

就绩效评价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满意度、政府服务能力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外部绩效的评价要明显多于对电子政务内部绩效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广泛性,进而影响了评价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展评价角度,在兼顾电子政务外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同时,将评价角度扩展到电子政务内部的绩效评估,完善整个评估体系。

4.2统一评价体系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各有偏重,使得应用不同评价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各有侧重,造成了评价结果无法进行对比的问题,给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逐步提高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认识,从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统一的覆盖面广、适应性强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奠定完整的理论基础。

4.3完善验证方法

对于绩效评价模型合理性的验证,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价,验证所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评价者的主观性,不利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度分析和效果回归分析,进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使模型更为科学、合理。

4.4增强评价指导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绩效评价,发现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政府电子政务,强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效果。目前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着重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了评价,而对于得出评价结果以后所要进行的合理改进并没有提出理论性的指导,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以及表现不足的指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增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实施的意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作用。

此外,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评价模型的构建上,而评价模型只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电子政务评价机制,即评价主体、评价规模、评价客体以及评价方式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是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结语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项目的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更加有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在评价角度的拓展、评价体系的统一、验证方法的完善、评价指导的加强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三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它有效地为数字化档案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系统下档案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目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将在政府的数字信息化建设中,对数字信息进行优化与高效管理。本文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内涵,提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阐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在今后的改进方向,以此来促进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更好的服务功能。

:电子政务;数字化;档案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相关行政部门在时间管理与内部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并推进了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信息化与公开化,从而使电子政务系统为社会提供了高效、广泛的个性化服务。现阶段,科技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逐渐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环境模式。我们应从现代科技出发,有效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的资源效益,为社会提供资源一体化共享的良好服务,以此来推动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化档案的有效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面向政府机关的信息服务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系统信息化的依法行政水平。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职能就是将社会经济管理、市场管理与公共服务进行电子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进行改革创新。它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包括工作效率高,工作时更加公开、简洁透明,可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有效地使企业和居民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的管理工作中等。电子政务系统包括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它是以信息为对象的处理系统。电子政务可以使人机相互合作,且工作时具有统一性、开放性,可以自动进行工作流程,是智能型的信息系统。

(一)人员专业技术不高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设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身心素质都具有较高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教育与高等专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都显得陈旧,更新缓慢,并没有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档案管理人才专业知识教学不注重当代高科技的培训,对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不给予重视,结果就出现人员在岗位工作时,缺乏计算机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知识,不能有效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进步。

(二)安全因素没能保障

档案馆与图书馆中的信息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图书馆中的信息是可以面向公众的,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则是有严格要求的,某些档案是要严格控制传播范围,保证机密的。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计算机的防火墙设施不完善,外界病毒系统可以非法入侵,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体系造成了一定伤害;管理人员毫无戒备之心,随手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导致档案信息存在外泄的风险。目前看来,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严格保证档案信息不会外泄。档案信息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不能有效地更新,会使档案信息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提升人员专业技术

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被列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我们严格地制定了相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规则,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中将其设置为重要考核目标。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综合了多学科的高科技技术。但是,数字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很难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有效发展。因此,现阶段,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有效地使数字化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中良好开展。

(二)积极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在电子政务系统背景下,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建设开展中必须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做到有效保障。数字化档案管理要积极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优化,加强计算机防火墙设备与外来入侵病毒检测系统的完善。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还应注重思想上以防守为主,积极建设一套完善的防盗体系,不要随意点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同时,关闭数字化管理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网站,经常给数字化管理系统增加安全补丁,有效隔离一切可能感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因素,从而做到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在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下,档案管理信息的资源整合运用关键在于数字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但数字信息化技术只有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才能有效地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并基于电子政务系统,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稳定、可靠,努力发挥其最大管理效益,更好地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管理。

作者:葛继红单位:如皋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四

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电子政务既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改革政府体制机制形成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这就是电子政务的实质。

电子政务覆盖政务活动的全过程;电子政务市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

(一)分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相关性问题,解决不同性质和价值的政务活动的领域区分问题的模式。

(二)集成(整合)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信息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共享性等主要矛盾和问题,以获得信息技术基础提供的更高社会效率的基本手段。它是电子政务基本模式的最为基本的手段。

(三)知识应用模式:是电子政务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基本要求。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为运用"公共信息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民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民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民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民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为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世界各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并授予相应权利,作为执行部门来负责"电子政务"的开展。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由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努力缩小"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尤其是那些非常关键的服务,避免新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新障碍。因此各国在"电子政务"的开展过程中将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理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所谓电子民主,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民主过程中价值理念、政治观点或其他个人意见等的交流和反映。电子民主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在线选举、民意调查、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电子交流、在线政务公开、在线立法、公众参与等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仅能使民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也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当然,要把这种"民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1)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3)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

(4)完善宏观调控:完善财政、金融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五

从概念上来讲,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其进行社会管理以及社会服务进程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超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以及时空的界线以及制约,目的是能够到达促使政府政务的公平公正、高效廉正、为民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雏形始于一九九三年,是伴同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的。跟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站、政府信息服务平台等新兴的电子政务情势也逐步患上到了利用。目前,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完美以及立异是政府改革进程中的首要内容。但在电子政务施行与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注重程度不高、专职工作人员本身素质不高、电子政务系统的轨制化管理不完美等,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维护技术不到位等。

(一)安全保障轨制不健全。政府部门在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管理轨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保护时缺少轨制化的管理措施。而且,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缺少信息安全认证机制,非工作人员随便进入网站机房或者者应用用户口令进入到网站系统之中。这些轨制上的缺失致使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工作难度增大,难以应答紧迫突发事件,没法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

(二)内部管理松懈。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最近几年来问题屡屡产生,如政府站遭到袭击、主页遭到篡改、信息泄漏事件等。分析缘由,主要是从事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安全意识、保深情识及工作责任心不强。乃至网站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人员泄漏内部的网络结构、用户口令,或者者是内部工作人员歹意编写损坏程序等,让站信息的安全系数降落。可见,政府站信息泄漏、网页篡改的缘由,许多时候并不是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高所致使,更首要的严格内部保障工作的管理。

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就必需要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建设完美的政府安全信息技术监控体系。政府主管门户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部门,要高度注重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完美,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加强建设。

其1,要构建起完美的互联网病毒防御体系,安装防病毒软件并且及时进行更新,对于软件进行进级以及保护,切实做到有效抵抗互联网上的歹意袭击。

其2,在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中加入入侵检测系统,把入侵检测软件以及硬件装备相结合,作为防御病毒体系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主动寻觅、分析系统系统内部的运行情况,将背反安全规则的对于象以及被袭击的部份检测出来,主动维护系统信息的安全。

其3,要在硬件装备上及时更新进级,淘汰后进的硬件装备。避免因为装备使历时间长,致使安全保障能力降落。

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要严格依照国家对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标准树立起完美的信息安全管理轨制。

1要对于计算机施行安全保密措施,按期改换计算秘要码,并且对于网络的走访权限进行轨制化管理,触及首要内容的信息必需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在专门的计算机长进行处理。

2要对于机房进行有效管理,完美机房的管理轨制,对于进入机房的设定进行权限规定。制止携带对于装备运行发生要挟的易燃易爆物品,装备的改换、更新进行登记,不按期检查装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机房的安全状态。

3要健全巡查上报轨制,工作人员要按期对于系统的论坛、留言板、站等进行检查巡查,完美信息发布前症结词以及敏感字自动过滤的功能,亲密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更新敏感词以及症结词,树立起垃圾邮件自动清算功能。如果在巡查进程中发现有背反法律法规的行动,及时向公安网络部门讲演。4要与公安部门树立起完美的联络轨制,打击网络信息犯法的行动。通过完美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轨制,树立起长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减少因管理失当而发生的系统信息泄漏、网络攻击者的入侵等行动的产生。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六

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政务的电子信息化,建立一个网络办公平台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措施。所谓的电子政务就是政府的相关工作结合了网络信息技术的一个产物,政府可以通过这个信息电子平台为群众提供网络在线服务,打破了繁琐的政府办公机制,形成一个网络虚拟的办公政府,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办公服务。

1.1物质基础设施的建设

各个国家都将建设电子政务的步伐加快,以应对人们快速增长的生活需求,和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电子网络的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这也直接导致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不能全面落实,阻碍了政府在网络上创建政务平台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认清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式,重视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应对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1.2信息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现代化的生活中,先进的科技技术层出不穷,人们也希望能亲身去体验,但政府总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我们总是把一些理论上的新技术去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而可行性却非常差,使信息技术的项目与现实的需求脱节,也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将电子政务工作当成了简单的计算机去使用,只是为了做好面子工程,追赶社会的潮流,而把正在的电子政务平台当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其实际的作用,也完全没有意识到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电子政务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现在还有很有群众对政府在网络上提供的各种电子服务认识不够,对一些简单的求职招聘、查询信息等服务比较关注,应用的也比较多,而真正适用于我们生活,能帮助我们的医疗、建筑等服务认识不到位。这样来看,我国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信息技术还是不够完善,很多技术领域都不能满足于真正的政务需求,导致了人们应用的可行性也比较低。

2.1交易成本

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关信息技术的成本,向信息技术的供应商去支付大量资金。现在有很多政府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入到电子政务中,所以政府与信息技术的开发机构建立一个友好的协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这样,也会有很多公共的电子政务平台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再加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员和技术去维护网络信息等技术,这期间产生的交易成本也是比较大的,也间接的给政府的投资带来风险。

2.2投资成本

政府创建网络电子政务平台就是一种投资,其中也伴有一定的风险存在。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项目,投入的规模越大,产生的成本也就越大,相应的投资风险也就越高;还有使用新型的信息技术的风险,很多工作人员对新技术都掌握的不娴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系统的损坏,也有很多的项目并不适用于政府的办公系统,这也是一种投资的风险;再有就是我国在处理电子政务的技术上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评估和机构的设立上也会有缺陷。这些因素所产生的电子政务成本,加上信心技术在应用上带来的风险都是阻碍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也影响了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

在应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能起到有效的成果,这是要通过电子政务的评估机制去检测的,评估检测也是治理信息技术项目的有效手段。应用电子政务的评估是不容易把握的,这也和信息技术的本身有一定关系,通常都是信息技术的实施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效果,使评估的机制在建设上比较困难。这种评估的机制不仅是对"电子"进行评估,也是对"政务"进行评估的机制,也就是说评估检测的主要内容就是电子政务在实施建设上的完善和相关政府履行职能程度的综合体现。

信息活动在给人类带来效率与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还依赖于众多从社会问题到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与完善。电子政府所提供的服务面临某些威胁、风险和不利条件,这些服务大多涉及敏感的个人信息。敏感信息和交易处理过程需要更大的安全保证。因此,电子政务系统解决迫切需要建立信息资源的安全计划的可行性,以建立一个安全的平台管理活动。

4.1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其特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增强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为目标。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服务安全和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考虑安全防护的物理安全、防火墙、信息安全、web安全、媒体安全等等。主要从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安全、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使用防火墙,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在安装的软件中,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使系统具有最小穿透风险性。

4.2信息技术引起的道德行为失范问题

信息技术领域的道德行为失范,主要包括:(1)有意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2)侵犯知识产权。(3)信息与网络安全题目。(4)侵犯隐私权。道德行为失范的题目还有很多,包括信息污染,即有人有意地制造和发布有害的、虚假的、过期的和无用的不良信息而导致的危及人类健康生存和信息活动低效率的状况。现代信息活动中突出的信息污染题目有虚假信息、种族歧视信息和无用信息。因此,技术应用引发的道德题目在精神层面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都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发展带来影响,其信息技术是关键的影响因素。现在有很多的电子政务没有成功实施并非是信息技术所导致,还有相关人员应用水平有限的间接原因。要想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走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就要先完善信息技术的建设,同时还要对操作人员在技术上提供给予扶持,最大程度地提升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

[1]陈荣艺。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研究[m]。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xx(5)

[2]张继鹏。浅谈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xx(2)

[3]丁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6)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七

事实上,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密切关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向。“十二五”期间,政府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规划,作为鞭策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此期间,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地方各部门普遍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电子政务营业的覆盖率达到70%。

2016年,《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提出为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提升公众的参与度,督促政府有效施政做出了良好的政策引导。进入“十三五”阶段,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获得进一步提升。从宏观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阻且长。如何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和如何构建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兼容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成为“十三五”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政府,服务型政府等政府发展理念成为推崇的热点。智慧政府主张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而服务型政府主张政府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服务理念。推行电子政务,实际上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广阔的成长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时期的末期阶段,在“十三五”规划中,电子政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经有广泛应用,政府也在进行“放管服”改革和集中审批流程再造等创新,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定会越来越快。2018年我国的国家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6811,位列第65名,相比四年前的第70名(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5450)提升了五个名次,充分表明我国电子政务综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异最终也表现在了信息化发展指数上,且沿海和内地、地区内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信息化发展指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权威指标,以此为衡量依据。

按照《数字化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我国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天津、重庆、四川、湖北等10个地方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以北京为例,其城市信息化指数综合评分高达82.97,而排名第九的湖北四川仅66.60,与北京相差近16分。总体来看,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换言之侧面反映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水平,呈现着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递减的态势。所以,如何缩小东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必须重视的一环。

(二)电子政务环境尚未完善

信用体系对于任何行业的运营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行业的成长运营情况。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环境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没有信用体系,或者说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引导,当出现问题时没有相应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就会引发社会舆论动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处在前列的部分省市已经出台了一些规定,旨在重点且针对性地解决电子政务法律效力层面的问题,为网上政务提供制度保障。但其他省市还未出台相应法律进行规范,所以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切入点之一便是法律制度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三)政务资源共享不足及部门协同不畅

目前,我国各地区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已经健全,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运行也较为流畅。存在的问题时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未达到共享状态,因为系统一开始采用的独立模式进行建设,公民户籍、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信息還处于分散状态。同时,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尚未完善,未达到各部门高效协调和协同的机制。而且各部门网上政务平台的运行速度较为缓慢,减慢了信息共享效率,最终造成部门层级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和政务办公效率低下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向“高速、高效”的目标发展。

(四)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电子政务是建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所以传统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会将关注点大量投入到硬件、软件的建设而忽略了建设后政务平台的运行和管理。其实,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不仅对于企业的管理运作至关重要,同样也适用于电子政务领域。由于对管理的不重视,不注重服务系统和数据的维护,才会导致一些网上政务平台出现崩溃,卡顿,甚至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五)缺乏电子政务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人才的缺失是我国电子政府发展至今一直面临的瓶頸。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所以国内很多高校还未开设关于电子政务的专业培养和人才开发,缺乏一定的教育前瞻性。亦或是说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最终培育的学生知识面不够开阔,适应性较差,应用能力不足,无法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相兼容。另外,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课程体系不健全,无法培育出电子政务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精尖人才。

(一)注重构建良好的电子政务政策和法律环境

事实上,我国已经颁布了百个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条例。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出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国家信息化建设摆在国家战略层面;同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结合大数据背景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2016到2017年,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注重全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这种适应大数据背景的新型政务模式。美中不足的是,目前我国电子公文尚不具备与纸质公文的同等法律效力,若不及时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数字证书已具有法律效力。这也是我国将来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待改进的方向。

(二)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信息安全一直是电子政务领域一大关键环节,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带来难以计量的损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设备中大量来自于国外进口,设备使用的系统、数据库、cpu等也多数是由国外厂商生产。所以关于政府部门在该系统保存的大量信息的安全保障关系到接受政府服务的公众、企业乃至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切身利益。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切勿轻视对移动互联网网络病毒和黑客的预防,而这方面的保障也需要相关领域的人才作为智力支持,加强人才的培养也是未来我国电子政务需要投入的领域。

(三)追求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应体现以公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电子政务“为民利民”,全面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全面建立服务型政府。同时,未来我国应将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为重点,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提供网上服务、公民享用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提高其便利程度和办事效率对于电子政务水平的提升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理想化的政府门户网站不仅要能提供信息这种单向功能,还应实现政府和公民办事咨询的双向互动,政府实现信息的共享公开,也有利于公民对于政府工作的实施监督。这样也能拉近政府和公民的距离,体现政务的服务理念,最终形成公开、透明的民主监督机制。

(四)重视“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

“一站式服务”经由过程部分精简与数据整合,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的办事网点会合到一个平台上,向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供给一系列成套的办事项目。这种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例如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他们的“一站式”服务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笔者看来,要将“一站式”服务理念引进到中国的政府部门,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政府的服务理念。政府要以社会发展和公民普遍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积极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需求并加以满足。只有在观念上实现了服务,才能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上拥有思想动力。具体做法是,政府部门尝试把与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办事窗口设计在同一个场所,给予一定的行政决策权和审批权。这种“一站式”服务也是我国电子政府发展现实情况下有利于调整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当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大环境也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更加直观的预测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的关注点。总言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服务,保障信息安全和“一站化”服务理念,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迈向国际前沿,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八

摘要:电子政务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彻底转变传统的政府运作模式,使政府机构、公务员、公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联系,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信息化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1电子政务包含的主要内容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主要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主要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

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