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0:46:06 页码:10
最新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5篇)
2023-11-05 10:46:06    小编:薇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单元教学设计篇一

《微小世界》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共7课。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第1课,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学生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第3课,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第4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第5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标本,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6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第7课,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诸多成果,本课还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将再次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并认识到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梳理单元知识,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系统地整理单元主线,学会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会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单元整理,养成自觉复习、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

重点: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相关科学概念。

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

梳理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认识放大镜,认识显微镜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认识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1、第1课: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和它的什么特点有关?(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凸度)生活中哪些物品也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叶片上的水滴、盛满水的.圆玻璃杯)

2、第2课: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组合)显微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3、第3课: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器官,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图形大小不一样,显微镜下更清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怎样的?(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4、第4课:玻片标本怎么制作?(1、切开洋葱取内表皮;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3、把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中央;4、放盖玻片;5、在盖玻片一侧滴碘酒;6、吸取多余水分)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5、第5课:其他生物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其他生物的细胞又是什么样的呢?(单细胞、多细胞)

6、第6课:怎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制作玻片标本,再用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怎么样的?(具有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特征)

7、第7课: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医疗、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培育优良品种)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微生物是某些疾病的病因)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紧紧围绕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用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看到不同的微小世界。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

放大镜

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倍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结构: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显微镜

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制作玻片标本:六个步骤

观察微小世界:各种生物细胞、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健康:

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动植物品种改良

【作业设计】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

a、镜片的大小

b、镜片的凸度

c、镜片的厚度

d、镜片的透明度

2、下列仪器中,适合用来观察细菌的是()。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老花镜

3、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顺序是()。

a、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b、上片—安放—对光—调焦—观察

c、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d、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b、很多传染病是因为微生物引起的。

c、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d、地球的垃圾很多都是依靠微生物分解的。

单元教学设计篇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单元地位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

(1)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宣扬民主共和。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邓小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内容概述 初中二年级

共用2课时,每周2课时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学习重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法治建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4、学习难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关系。

(2)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主要含义。

(3)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核心

5、学习方式

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联系历史时代事实,从普通中国人命运改变的视角,认识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今天强大的繁荣的中国,主要的源动力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应课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专题一: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1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活动“改革开放中的家乡美”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一位老教授的日记,感受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生活的变化,理解掌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完成“拨乱反正”、民主法治建设一步步加强。

人物故事情境导学要点:

专题问题设计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学生学习小组:自主思考、合作及竞争。

2、多媒体运用:老教授日记演示、“真理标准讨论”视频、“拨乱反正”图示

以此探讨:

1、“文革”结束了,中国为何还在“徘徊不前”?

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怎样的?

活动二:举例说一下你印象中的真理?你为什么觉得那就是真理呢? 以此探讨:

1、真理的“面貌”应该是怎样的?真理为什么会经得起考验?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重要意义? 活动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怎样完成“拨乱反正”的? 以此探讨:

1、何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2、“伟大转折”的主要含义?

以此探讨:

1、“文革”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2、民主和法制建设为什么都要同时加强?

活动五:小组间文字游戏竞赛--“心有灵犀”:相互配合来猜猜本课中的“热词”。

1、学生是否能根据历史时代背景,来认识人物生活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评价要点

2、学生是否能理解前后事件之间的关系,及类似事件之间的关系。

3、学生的小组探究及合作竞争精神的肯定。

专题二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报道普通农民梁满囤、著名企业海尔集团的故事,走进改革开放的波澜画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及对外开放的逐步进行。

人物、企业故事情境导学要点:

专题问题设

1、农村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 计

2、国企改革的措施

3、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学生学习小组调动:自主思考、合作探讨。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人物、企业的故事情节演示,辅以改革开放的画面和视频、音频。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二:农民梁满囤的故事:生活改善后有了“新烦恼”--果园丰收后,果子销路不理想。

以此探讨:

1、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积极性)

以此探讨:什么原因束缚企业发展?

活动四:学生扮演企业、政府、职工代表,各抒己见:怎么帮助企业和自己走出困境?

以此认识: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研究性学习:

1、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

2、家乡有哪些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你为家乡想到哪些独到的发展策略?

评价要点

1、能否正确认识时代与具体人物、企业发展的关联。

2、学生个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个体发言的独到性是否值得肯定。

3、能否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共同的核心。

单元教学设计篇三

1、巩固识字,明白偏旁与字的意思有联系,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觉积累词语。

3、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4、熟读儿童诗,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生字卡片

一、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三点水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水流的意思有关)

2、出示带有女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指女性)

3、出示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嘴巴有关)

4、小结归纳偏旁表示意义,形声字的形旁都与它的意义相关。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

2、圈出反义词,多读几遍。

3、多种方式读,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三、读读想想

1、自由读这六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读,正音。

3、分小组读,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四、读读玩玩

1、读题目,猜猜这首诗会围绕题目鞋鞋什么。

2、自由读文,验证猜想。

3、边读边玩(学蝴蝶飞的动作)。

4、指名4个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不同内容表演,去他学生朗读。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继续教读音。

2、找出大小不一样的字母(红色),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帮助学生记忆。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同桌读。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单元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让父母操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妈妈对我们爱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会10个生字,并且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身边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爱》

生:齐读课题。

学生:

1、说一说什么叫默读,有哪些要求?(当学生说不全面时,教师及时补充)

2、默读一遍课文,并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做上标记。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老师相信,如果同学们两人一起学生字,一定会认更多的字。

学生:

1、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学,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评读。

3、师生一起读课文,互相评读。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生生之间互相解答。

1、教师进行生字检测,会认的生字进行组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难记字的记字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3)、小游戏:看谁抢的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流程:

一、抓住字眼谈话揭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连着词读一读。

(二)检查学情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2〉、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二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这一节。想一想: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读了这一节,我知道书上说的小姐姐懂得:“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她为妈妈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她对妈妈的爱,并祝妈妈节日快乐。我还知道妈妈的爱指的是妈妈对孩子甜甜的吻。)

理解“亲吻”“脸颊”“献”的意思。

(2)齐读最后一句并回答:读了最后一句,你是怎样想的?

(我想:最后一句是书上的小姐姐,其实也包括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地长大,没有妈妈的爱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板书: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教后反思:

单元教学设计篇五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82、83页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24时计时法学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精心选取了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素材,通过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辨一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体会时间与生活密不可分,利用钟面等直观教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成功的体验。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展示时间轴,将一日的时间展开,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联系起来,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知道一天有24时,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对两种计时方法进行熟练的转换。

2.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体验感悟,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3.感受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正确的将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

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钟面模型,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小视频)播放两个好朋友相约明天7点见面的场景。

2.小结。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探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2.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他跟我们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计时法。

(二)探究24时计时法

1.了解1日是24时:

(1)观察钟面,看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2)介绍:1日为什么是24时。

(3)揭示什么是24时。计时法

2.体验感知24时计时法:

拨一拨,尝试解决三个问题:

a.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

b.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小时。

c.一天是()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圈。

3.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探究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迎新年视频)

新的一天就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因为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我们也叫作0时。

(2)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一圈。

(3)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二圈。

(4)小结。

(5)完成表格: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4.拨一拨:

同桌合作,拨出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5.教学时间轴,探讨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

师描述,学生用不同的计时法记在练习本上。

2.同桌互出一题,同桌完成。

3.辨一辨:

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总结两种计时法。

4.找一找:

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的?生说一说,教师课件展示一些。

5.用一用:

出示车辆禁行标志:看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今天早上开车在7点20准时到校,可以通过吗?

下午18点回家,可以从这条路上通过吗?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古代的计时方法。

2.探讨24时计时手表。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24时计时法:(根据课堂生成板书)

12时计时法:

单元教学设计篇六

图形的拼组(二)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认识到图形之间的美。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动手实践法。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图形的拼组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随堂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对学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帮助。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2.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单元教学设计篇七

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广泛的听课访谈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已经基本理解新理念,并能够体现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但也有一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把握新理念。因此,要想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就必须致力于开展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北京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小学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将培训潜移默化地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在整体视角下,强调框架与细节的融合,强调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和而不同,从而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实践过程

学校确立了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思路,以一至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具体过程为:国内外教学设计现状检索分析――本地区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研分析(课堂观察与访谈,问题的提出部分已经简要阐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过程性实践研究。

国内外教学设计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纵观国外主要教学设计理论,虽然他们陈述的定义侧重点不同,但是教学设计的最终任务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服务的。由此,学校将其与传统的备课进行了比较,归纳了注重系统化(即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学习者的需求和科学性等几个主要特点,以“教”与“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为核心的(学生是接受者,更是建构者),结合施教者自身风格,最终达成社会要求的每个阶段的策划与实施、反思与完善的过程。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实质性实践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骨干引领的以教材知识教学为主的集体教学设计、分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二阶段骨干引领的以单元知识核心内容为主,兼顾学生情况的教学设计;第三阶段以学科系统知识为载体,以学生阶段发展现状为基础,集体与个体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中央教科所李嘉骏研究员、北京教科所张熙博士所带领的整个团队、区科研等部门专家都给予了学校充分的肯定与深入的指导。如,学校重组了领导与技术指导小组,进行了全体动员及培训会;课题负责人对课题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以及参与教师分期进行了课题相关培训;对参与教师进行了基本功的前期测试;对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二次文献检索,并求助于专家进行了二次指导;进行了小学阶段学科知识的整体梳理与分析,基本完成知识技能结构图,并进行了此内容的培训;还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的梳理与学习、考核;对每个年级都进行了面对面的操作性全程指导;制定了更加严密的计划与制度,出台了课题管理办法;随时记录填充与调整内容、反思等,随时整理,以单元为单位装订或装袋;撰写成长叙事或案例等。

经过几年的实践,仅数学,学校就已经培养了2位市级骨干、3位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其他学科市区骨干一举从2002年初的4名上升为14名。并且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把握教材的能力在增强,从以往的“就一说一”、走过场走向了有意识地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注意了架构知识的联系;他们真正注意了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研究意识与思考能力也日渐成为自觉行为。

对教学设计实践效果的反思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实践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形式适合新课改和教师需求,即课时设计与课程设计相得益彰,个体设计与集体设计相互补充,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内涵依据新课程理念有了增加,即以“教”与“学”理论为基础,从知识的系统性视角出发,以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为核心,结合施教者自身风格,最终达成课程要求的每个阶段的策划与实施、反思与完善的过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原则定位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第四,注重挖掘与强化整体框架设计的多重作用,以求更加适应课程理念和弥补课程教材的不足(适应教师的基础需求)。

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注意事项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创新,是对教师过程性随时性培训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已经显现其优势,但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进行此单元教学框架设计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学科新手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规范、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对于学科成熟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针对预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根据课堂的发展情况作即时地调整,使老师的教更适应学生的发展,让老师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对于学科专家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实现外在压力与自我内在要求的有机结合,完善自我,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念。

未来,学校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帮助与关注,便于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为新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注入新的气息,以使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小学)

单元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单元教学设计篇九

三上第三组“美丽的秋天”预习与理解内容教学设计

一、词语加油站

1、出示本组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2、学生思考本组词语中,有疑惑的词语,提出疑问。

3、学生帮助同学们提出来的疑问。遇到大家都有的困惑,师出示图片并解释。

4、通过填词语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走进画中,引出主题

1、学生欣赏秋天的图片,用词语表达下你对秋天的感受。

3、学生有情地读出秋天色彩的句段。

4、引导学生闻到秋天的气味,发现动植物们在秋天忙些什么?

三、聆听秋天美妙的声音

1、引导学生听一听秋天的声音,它的声音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快的歌。

2、我们都听到了谁的声音?引出学生对风筝的憧憬与希望。找到孩子们快乐的歌声。

3、秋天就是一个音乐厅,还有谁在弹奏与歌唱。引导学生找一找秋天的声音。

四、倾听学生演奏秋天的乐章

1、小组合作,朗读诗歌《听听,秋的声音》

2、配乐,学生展现朗读。

五、总结:本组我们看到了秋天带给我们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笔描绘出我们心中的秋天。

单元教学设计篇十

第一时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2、借助辨认方向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

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大家出去玩迷路过吗?如果迷路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那其实只要大家学会了辨认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这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东西南北”一起来辨认方向。(板书题)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图,看看图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谁能给大家来描述一下。

学生:老师在操场上给同学们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

师: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大家辨认方向对吗?

师:那同学们,你们也想到操场上去认一认方向吗?

(组织学生去操场)

师:同学们看太阳升起来的方向,那是哪个方向呢?

学生:东方

师:对,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那你们能指一指东方吗?(老师和同学一起指向东方)

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还有西方

学生:大雁冬天的时候要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还有南方和北方。

师:大家知道了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那其他几个方向怎么找呢

学生纷纷回答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首儿歌,帮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个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游戏找方向。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左右的位置发生变化,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

师:对,没错,一共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那请同学们再分别观察一下我们操场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页1的图上记下来并标明方向。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并记录)

组织学生回教室

师:现在我们把各组的活动成功展示出来。

师:请你们观察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学生:记录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张记录纸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他们画出来的图也不一样。

学生:不行,这样人们看地图就乱了。

师:生活我们对表示地图上的方向做了规定,可以概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你们现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规定绘制地图了吗?请把你刚才在

操场上观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图,在书上第1页填一填。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辨认方向了吗?(学生齐喊会)那我们就一起来实际操作下。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做

第二题,小组同学互相我说你做

第三题,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题作为家庭作业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第二时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

师:这节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后作业

下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找同学汇报。

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一

1.背丛书101页《数字成语排排坐》。

2.出示谜语,猜谜底。

1.词语大比拼

瞧,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么难的谜语都没有打败你们,那我可就要出难题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比拼。出示词语。

自由认读词语,接着我们来大比拼。

第一场:男女比拼(男生前三行,女生后三行),男女互换。师:男生不愧是男子汉,声音洪亮整齐。女生可要加油了!女生的声音甜美可爱,继续努力。

第二场:竖行比拼。

第三场:小组比拼。

2.搭建智慧屋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当小小建筑师(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搭一搭我们的智慧屋吧!

火车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1)逐一出示词语:数数、京城、诉说、那些、安全、现在、景色、平静、回家、清楚、可爱、高兴。

(2)词语读正确了,房屋盖一层。

师评价:你总是这么棒,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智慧星。

比起以前你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可以更棒的!

(3)齐读词语。

3.燕子走迷宫

在智慧屋里有只小燕子走丢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吗?(愿意)那我们一起齐读来帮它吧!

课件出示迷宫图片、词语。

词语:报告、彩旗、飘落、回答、清点、这些、自己、学会、仔细。

4.做游戏

过渡: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个萝卜蹲的游戏。(生拿出提前做好的词语卡片)现在,选6个小朋友带上自己的词语卡片上台来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自我介绍,并记住其他的词语宝宝。谁说错或者没

跟上节奏就淘汰,淘汰后自己拼读卡片上的词语带领大家读两遍。设计意图: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的识字。

5青蛙跳水

词语:广播、风景、美丽、兴奋、彩虹、带头、能干、深深、问题。指名读。

这么多的难关你们都闯过来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猜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词语:天安门、长城、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搭积木、广场、数学、落叶、老鹰、燕子、茄子、冬瓜、彩旗、蓝天、运动会、再见。(一一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是孩子们生活经常见到的,把生活里的东西带进课堂,让孩子知道生活里处处有学习、能学习。

这节奇妙的词语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有更高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当中,你会看到一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

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二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是一组抒写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余光中凭海临风怅望大陆的孤寂身影;戴望舒的深沉抚摸,舒婷的激情歌唱;莱蒙托夫漫步在浑厚而宽广的俄罗斯大地,休斯沉浸在悠长的历史河流里……这些蕴涵着诗人深沉炽烈情感的诗歌,曾经感动了无数读者。宜从朗读人手,反复品味、积累诗中名句,让深沉热烈的爱国情怀随着经典名句走进学生心灵。

【阅读教学设计】

诗两首

创意说明: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读得流畅起伏,如下面这四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一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第四遍朗读,读出情感的层次。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提示: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践踏着我们中国的土地,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诗人艾青用笔发出了战斗的呼声。“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河流”就是那长期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用“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的鸟”句式说话。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急时刻仍奋力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而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播放瞿弦和的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静静聆听,体会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及情感把握。

四、演读,歌唱爱的赤诚

五、过渡,倾听余光中的《乡愁》

.我读——学生自己试读,自主划分朗读节奏,确定朗读重音。

.我赏——品析诗歌的意象、结构。

.我创——播放《乡愁四韵》前两节录音,要求学生续写后两节。我用残损的手掌

创意说明:从“朗读”切入,之后,“个性解读”一“多角评析”一“自主链接”,分层推进,由发现诗的美,到评价诗的美,学生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教学步骤: 一、充分朗读

.遍,教师教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

.第二遍,师生合读,读出诗的层次。

.第三遍,配乐朗读,读出诗的感情色彩。

描写沦陷区的一节,读得凄楚忧愤;描写解放区的一节,读得明朗温馨。

二、个性感受

.选择感受最深的句子,从所见、所听、所闻、所感等多种角度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如:“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手伸进水中,河水冰凉冰凉。昔日那锦幛似的鲜花,在炮火中枝残叶败;那嫩柳枝发散出来的清香。被浓浓的血腥味笼罩。水中的荇藻啊,好似挂在我心头的挽幛!“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祖国的长白山上,雪峰兀立,寒气彻骨,似一把把利剑,刺痛着我的心!因为我看到侵略者的铁蹄正在我的祖国肆意践踏!“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岭南,这四季如春的地方,闻不到花香,听不到鸟语,满山都是荒凉,满眼都是废墟,听到的只有百姓那愁苦的哀叹、那愤怒的呼喊。

.学生交流。

三、多角评析 ”说_________________自选角度,评析。用“我发现 话。学生发言可能有:

.我发现在构思上用了“一线串珠”的手法,即用“手掌的感受”这一线索将全诗贯穿起来,所以描写的对象虽多,但一点也不觉得芜杂。

.我发现语言上很有特点。诗人选用了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来描写解放区,而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来描写沦陷区,很好地表达了情感。

四、自主链接

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为本课学习资料库添加相关内容。点拨:添加的内容可以有——

创意说明: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诵天地,聆听名家朗诵

.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第二遍听,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象

.个性选读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

.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可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师生共读,结束全课。、外国诗两首

创意说明:无论是莱蒙托夫笔下的俄罗斯大地还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学生遥远而陌生。因此,本设计拟利用多种形式的课中活动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步骤:

一、学习莱蒙托夫《祖国》

.朗读全诗,初步感受

.续写诗句,体验情感

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改写诗句,歌唱祖国.

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

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

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

.了解背景2.体验情感

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的历史。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自己这令人自豪的种族。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在深重苦难下创造历史的伟大。

四、比较两首诗写作的不同点

两首诗一从空间着笔,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一从时间人手,追溯黑人悠久的历史。

两首诗一把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爱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二通过“河流”这一意象来表明对自己历史的自豪。

五、分组朗读,结束全

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三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北京亮起来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北京》一课,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过,对北京已经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云南的傣寨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1.与生活链接。通过在中国地图上画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的位置,给学生直观感受,以老师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旅游为主线,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四个地方的特色。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中国地图。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在地图上找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台湾、吐鲁番、云南、北京。让学生们结合《语文园地三》中“宽带网”的知识,了解我国56个民族,了解我国的28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地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四篇课文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他们马上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旅游情景,设置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日月潭》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丽景色,看谁读得美。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图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延伸收集台湾其它的风景图片。

(二)《葡萄沟》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刚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喜欢吃葡萄,我们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爱,那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喜爱的心情读出来呢!

3.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维吾尔族的集居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我们家乡的特产。

(三)《难忘的泼水节》

1.以知识抢答的游戏导入新课。

我是大家的导游,欢迎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车,利用没到旅游景点前的几分钟我们做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看谁得分最多: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一个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吗?傣族最有名的民族节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板书课题)。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不仅有我们小朋友,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周恩来总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适当补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北京亮起来了》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文: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一课,回忆一下那一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今天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美丽的夜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3.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

四、交流展示

1.学习完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旅游归来交流会,谈一下你游览这四个地方后的感受?你还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收集到的这四课的风景图片搞一个祖国山河图片展,看一看谁收集的风景最美,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小纪念品。

单元教学设计篇十四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 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教学反思

空间想象能力要想在一堂课中就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整堂课下来,只有那些基础很突出的学生才能基本掌握空间想象的方法,大部分同学还不能对某一物体进行想象,想象出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四、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我又长高了(p、16)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 教学反思:

整堂课,当我上到1米,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时?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但是,有趣教具的有限,学生不能全部进行感受1米的高度,我想如果一人准备一个卷尺,那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3)门的高是---米---米。,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五

(水平一二年级)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跳跃为重点,以自主学练为主要方式,以主体参与为策略,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授之以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通过情节、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掌握技能。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立定跳远的正确姿势,建立屈膝缓冲的自我保护意识 技能目标:学会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的基本跳跃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跳跃活动的兴趣,逐步形成敢于竞争的意志品质。

三、学情分析

我校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属于流动人口子女,转出、转入率较高,学生学习基础、水平、体能参差不齐,同时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不够完善,体能较弱,腿部力量不足,鉴于这样的学情以及知识接受能力,我把学生都喜爱的“游戏”活动融入到课堂中来,把学生应学的体育技能通过游戏的方式传授给他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情节中去体验各种学习内容,在学练和体验中掌握本单元的运动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内容

小学水平

一、二年级 跳跃——立定跳远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的顺序与方法。教学难点:蹬地与摆臂的协调配合。

六、教法与学法

七、教学学时分配: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初步学习双脚同时用力,迅速向前上方跃起的动作,建立轻巧落地、屈膝缓冲的动作意识。

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摆臂和蹬地协调用力起跳的动作方法,发展跳跃能力。第三课时:掌握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尝试简单的评价,树立自信心。第四课时:巩固提高立定跳远的动作,提高和丰富楼顶跳远的运用。

八、场地与器材:篮球场一块 录音机一台 小体操垫25块 沙包25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