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09:41:10 页码:14
最新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汇总9篇)
2023-11-06 09:41:10    小编:琉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一

大年初一上午,区委组织部负责人拨通了植建新电话,称有一项紧急的疫情防控督查任务要完成,植建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此时,家里有他5岁的儿子,医院里有他重病卧床的年迈父亲。

为不影响工作,植建新每天一早就给父亲送粥喂饭,之后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直至完成当天的任务,接着又赶赴医院照顾父亲。夜色阑珊时,他又出现在办公室,忙于梳理督查情况,草拟当天的报告。

“不漏一处问题、不漏一个诉求”,这是植建新对自己督查的要求。在桂城街道,他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了解情况,查看人员车辆查验和信息登记。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满满地记下了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抗疫一线干部的诉求。

“社区有大批来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要控制好这部分农民工返回复工,我们比较吃力。”龙一社区一名干部说。植建新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住建部门和周边的楼盘企业协调,成功劝返250多名农民工。

“当天反映有人宰杀活禽售卖,卫生条件差,问题在第二天得到了解决,环境卫生也有很大改善。”来坑口市场买菜的陆姨,对前来督查市场防疫情况的植建新和组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交通站点的帐篷有灯了”“社区干部排查时有口罩了”……这是一线防疫党员干部反馈给督查组的信息。“问题诉求解决到位,这对我们这些日夜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强心剂和定心丸。”在创业路口执勤的民警李楚锋说道。

督查给全区的防疫工作带来的点滴变化,让不少基层党员干部由害怕督查转变成为欢迎督查,让基层群众由不理解转变成为信任和支持。

曾连续11天,植建新辗转在抗疫一线,骤然而来的降温降雨,使他的膝盖旧患又隐隐作痛,但他没有抱怨,实在受不了就在村边田头稍作休息,之后继续投入到巡查工作中。单位领导提出让其他同事接替督导工作,植建新婉拒了:“我熟悉情况,还是我上吧。疫情防控阻击战什么时候打赢,我就什么时候休息。”

一线的督查,让植建新见到抗疫前线上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堡垒严筑,隔断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党员的使命与责任。”这种精神,激励着植建新一如既往,用初心和坚守扛起防疫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二

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但如果认为他此时才“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早在20世纪90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13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一名官员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中国台湾。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13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

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同时抽800cc的鲜血。

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40的钟南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

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三

20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例文有一位84岁的老医生,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他就是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在20的抗击非典中,他战功赫赫,拯救了许多生命,连时任的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都说:“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的结果可能要改写。”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个惊险的故事。11月,广东佛山出现了第一个非典病例。这是一钟可怕的病毒,很容易传播,一旦被感染了就可能死亡,并且暂时无药可救。病人一波一波地涌入医院,医护人员一批一批地被感染,躺在病床上,一天天恶化。医生对这种病毒措手不及。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钟南山先生的出现,才开始慢慢好转起来。有一位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后媒体开始大量报道,只有钟南山坚决反对,并根据自己做出的实验表示用抗生素无效。终于在他的坚持下,广东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他还直呼“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如果不是钟南山的坚持,也许非典的结果真的要改写。12月,一种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在中国逐渐蔓延,其中武汉最为严重。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那急促又铿锵的步伐,那匆忙又坚定的背影,那疲惫又刚毅的眼神,给患者,给百姓带来希望的曙光。从那一刻起,我心中不经流过一股暖流,看到了医务工作者坚守的背影。那几个匆忙而坚毅的白色背影,给了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此时的医院就是战场,医生就是英雄,此时此刻,这些白衣战士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血肉,为身后的亿万人民,筑起坚固的防护堡垒,保护身后的亿万人民。这坚定的背影,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灾难之下,最见人性。有些人趁着混乱,大赚横财;有些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有些人惊慌失措;有些人避之不及。但是,也有像钟南山一样的人,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是民族脊梁。钟南山先生,有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体国人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配合,这场灾难会在我们中国人顽强的意志力中得以平息。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一定要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四

目录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一)2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二)3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6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四)8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五)12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一)

申纪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到西沟村学习申纪兰同志,通过聆听她的谆谆教诲,参观小山村的巨大变化,她那“三大情怀”激励和鼓舞着我们这些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学习申纪兰同志坚定的政治情怀。申纪兰同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就是要把一切献给党。”她把所有的荣誉归功于党,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最高境界和水平。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自身思想纯洁。

二、学习申纪兰同志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申纪兰虽然身居“高官”,但从没有忘记过父老乡亲,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情,不管多么微小,都要坚持去做,为群众富裕、人民幸福不懈地努力。只有时时处处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永远不忘记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学习申纪兰同志崇高的人文情怀。申纪兰同志既是全国著名劳模,又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尽管知名度大了,但她为人民立新功的思想没有变;尽管地位高了,但她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尽管环境换了,但她廉洁奉公的意识没有变。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坚持讲操守、重品行、做表率,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带领大家劳动致富的同时,不断丰富着山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着山村的精神力量。村里创办“纪兰饮料公司”,她说只要规规矩矩经营,老老实实纳税,对村民增收有利,她的名字可以用。有人想借她的名气搞歪门邪道,她说“给个金山也不干”,坚决予以回绝。村民要给她塑铜像,她说铜像金像不如老百姓心中的好形象。她,以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心中塑起了一个真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总书记对在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的张富清同志的关怀与肯定,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一点一滴地做好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老英雄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转业后选择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这种牺牲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为我们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一是要牢记使命,忘记成绩,轻装上阵,时刻做好人生再出发的准备,绝不能自满于过往功绩而沉迷不前;二是要不惧平凡,但拒平庸,在基层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必须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做好;三是从容舍得,才能自得,老先生扎根基层的一生是幸福的,战场上、工作里都能不懈奋斗,守住了初心。

新时代强烈呼唤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立足岗位弘扬奉献精神,突出优质服务弘扬奉献精神,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弘扬奉献精神,认真落实党章规定和入党誓词,认真履行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甘入苦海、夙夜在公、以身许党,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新的时代,努力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要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为榜样,弘扬奉献的精神。

一是要始终知责尽责、勇于担当。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建设中,形成了吃大苦耐大劳的奉献精神,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这种吃苦奉献精神永不过时、永放光芒。我们要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人生不可能一路坦途,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尽最大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作胆小的懦夫,要做敢于尝试的勇者。我们要永远牢记最初进入工作岗位时的信念,不必过于计较得失,要甘于奉献!精神上要向“四讲四有”的目标奋斗。履职上要敢担当,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敢于迎着困难上,一旦出现问题,勇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在创新上有所追求,有动力有定力,善学善思善成,自觉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二是要始终常在状态、创先争优。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标准,展现敬业精神,事关能力素质,事关单位发展。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以不辱使命的崇高追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常在状态的自我加压,努力创先争优。要有奋发进取的工作干劲。要有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高标准、创一流,既是指导思想,又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既要苦身子,又要苦脑子,需要扎扎实实扑下身子去干、去创。要有精细求实的“工匠精神”和工作作风。作风实、事业旺,作风漂、事业衰。

三是要始终知恩图报、知足常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懂得知恩图报、知足常乐、知责奋进,清廉如水,不谋私利。在吃苦中奉献,在奉献中吃苦,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所在。看待名利待遇要知足,追求什么,关键要把握好“度”,“祸莫大于不知足。”时下在一些人身上存在的职务升迁上“嫌慢”、环境上“嫌苦”、事业上“嫌累”、待遇上“嫌少”、名誉上“嫌无”的现象,就是“不知足”的问题。在名利待遇上,要会“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精神不懈怠、学习不满足、工作不退后,要会“比较”,我们要尊重岗位,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岗位和工资。抱着一颗感恩之心,珍惜手中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我们弘扬奉献精神,要把自己的岗位当做人生舞台,施展自己才华,演绎精彩人生。用一颗无私的心面对身边人和事,与人为善,互助互爱,坚持对的事,只做对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就会使平庸变为优秀,使自卑变为自强,使消沉变为进取,使自满变为谦逊。我们还要学会放弃,从容面对人生,排除杂念,平衡心态,从而取得更多更好的事业和生活上的收获。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

我们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老党员申纪兰,见到了几代西沟人在荒山秃岭上创造的人间绿色奇迹。通过聆听申纪兰老人讲话、参观纪念馆等具体活动,近距离地观察、接触了我们敬仰的老劳模、老党员申纪兰同志,感受了西沟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到现在,那一句句质朴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中国有句老话叫见贤思齐,申纪兰就是我们中国当代的“贤”,纪兰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宝”。我们学习纪兰同志,就是要在纪兰精神的强大感召下,把握它的精神和内在实质,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下去,处处开花结果。

对照纪兰精神,我们要学会“知足”。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作为一名高学历高素质的新时代研究生,作为一名立志于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我必须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从小事做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升华,体现价值。当前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只要组织照顾,不讲组织义务;只要组织待遇,不讲组织贡献。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背叛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我们学习纪兰精神,首先就要学会立足本职,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

对照纪兰精神,我们要学会“廉洁”。贪欲之害大如虎,对于一名会计人员来讲,我们一定要保持会计人员的道德节操。我们学习纪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的廉洁奉公的情怀。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

我们有纪兰精神是幸运的,我们要平时注重学习和贯彻以申纪兰为代表的“纪兰精神”。“纪兰精神”,就是要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

人生不能复制,精神却能共鸣,她的这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理应成为我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四)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是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于敏,这个名字过去数十年里曾经一直是一个秘密,如今已成为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内向、好静思的他,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1949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翌年1月,钱三强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后来说。

于敏带领3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1965年1月,于敏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1965年9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所j501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试验,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认为,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认为,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于敏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这位喜欢古诗词的科学家,向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会孙子的第一首古诗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正如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于敏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科学上唯实不唯上。与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邓稼先曾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毕生信奉“宁静以致远”的于敏,如此解释他心中的那片宁静:“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今年1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于”的于敏去世。老于走了,但这种情怀和精神永远地留了下来。

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可谓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脱贫攻坚路上,“努力向前跑”的过程中,他们是亲历者,更是带头者。

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林场,王有德一待就是几十年,“让沙丘绿起来,让职工富起来”成为了他毕生的追求。几十年间,他带领林场职工,在浩瀚的沙漠边缘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将毛乌素沙漠向东推了20多公里。林场职工年均收入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最低6万元、最高20多万元,家家住上了楼房、户户开上了小车。这位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2014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他决定退而不休,在企业家的帮助下,成立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继续防沙治沙事业。

高德荣官至副厅级,与别人走出大山就鲜少回头不同,他走出大山都是为了把更好的发展机会再带回寨子。有人说他是独龙江边的“钉子官”,在真正了解他的人眼中,高德荣永远是那个为独龙江乡打通公路、修建隧道而不断奔波的“老县长”,他打心底里爱家乡,离不开寨子。他是穷孩子出身,太了解独龙江乡的苦与困,修路、带着乡亲们致富就烙在他的心里。任职云南省怒江州人大会副主任期间,高德荣把办公室搬回独龙江乡。基于对故乡的熟悉,他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突出培育“水电、矿业、旅游、边贸”为主的特色产业群,为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退休后,他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跑工地、进农家,为实现独龙族整族脱贫而不辞辛劳,为的就是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独龙江乡不拖后腿。

作为8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仅有的两名女性之一,申纪兰今年已是90岁高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的西沟是山连山、沟套沟,山是石头山,沟是乱石沟,没土光石头,谁干谁发愁。现在西沟生态环境好了,红色乡村休闲旅游也发展起来了,山东、东北等地的人都到我们这边来旅游了。”申纪兰所在的山西省平顺县是太行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带领当地百姓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42人70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要么为新中国成立立下功劳,比如张富清、李延年;要么为新中国强大打下基础,比如于敏、孙家栋;而袁隆平、屠呦呦等人,更是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友人代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他们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们的故事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受用的一篇范文,谢谢分享!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个人感想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共和国勋章心得感悟

建国70周年策划书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五

开展退伍军人信息采集,采出了深藏功名的退伍军人张富清,老英雄张富清曾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这位军功显赫的老人60多年刻意尘封功绩,前半生奔赴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保家卫国;后半生远赴他乡,在贫困山区奉献自己。张富清老人是我们新时代党员的一面明镜,照见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是一个标杆,是广大党员学习的先锋模范。

远赴他乡的奉献,照出了党员的初心不改,一心为民

“小水长流,则能穿石”,初心不改,必将成就伟大事业。我们因着千千万万的原因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我们都怀着同样的初心成为共产党员,那就是尽职尽责,为民服务。每位党员都要牢记入党初心,时刻警醒,不管是人微言轻还是位高权重,都能坚守自己,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力量。初心不改,党员要勇于把自己活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在人民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今天,祖国的强大不再需要我们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我们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刻意尘封的功绩,照出了党员不追名逐利,一心为党

冬梅不与百花争艳,风雪之中暗自流芳。一辈子的丰功伟绩,60年的刻意封藏,藏了追名逐利之心,显了一生为党之名。现今,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党员面临的诱惑只增不减,有多少人抵住了诱惑,守住了初心,又有多少人沦为权力的奴隶,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时刻警醒着今天的党员,在工作中要务实求真,一心为公,主动作为;在生活中要严明正身,克己奉公,主动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设伟大祖国必定有我的信念,时刻向党员模范看齐,望其项背、创先争优,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平凡岗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鞠躬尽瘁的忠诚,照出了党员的赤子忠心,一心为国

古有“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今有“深藏功名60载,一心只为国家盛”,张富清老人穷尽一生诠释着何为忠诚。面对子女,他只有一句“我没有本事,也没有力量给你们找工作,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面对祖国,他放弃所有,奔赴战场,在战争中始终忠于祖国,立下赫赫军功;退役转业后,他放弃安逸享乐,远赴偏远山区,留下“两袖清风,无怨无悔”。反观今天的党员,“两面人”“两张皮”,对党和人民虚与委蛇时有出现,成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拦路虎。今天的党员要主动加入组织学习,严格开好“三会一课”,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测评,情真意切、原原本本向党组织做好思想汇报,端正态度,将忠诚贯穿党员生涯。

新时代的党员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积极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接续奋斗,奋勇向前,书写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篇章。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六

说到钟南山爷爷,没有人不怀有敬爱之心。因为他有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他被民间称为“民族脊梁”。

我本不认为“逆行”是一个褒义词,逆的反义词是顺,“顺”才是人们喜欢的词,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前方有危险,还要向前冲,谁喜欢呢?但钟南山爷爷是个例外!

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如果被不幸染上,病毒就会慢慢吃掉你的肺,没有肺就不能呼吸,最后人就会缺氧而死,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钟南山爷爷说:“如果没有什么事,这段时间就呆在家里,不要出门,更不要去武汉。”

在武汉陷入危难时刻,在国家面临危险时刻,总需要勇往直前的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不顾个人安危,奔波武汉,在一线奋战,以他的身份和年龄,都不用亲自忙碌,但他不怕,“逆行”一下子成了热词,让人感动,让人追捧。他工作了一天后在地铁餐车上疲备地睡着了。

钟南山爷爷之所以受到大家的信任,不仅在于他舍身忘我的战斗精神,还在于他勇于说出真相,敢于告诉大家事实。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他的逆行正在一步步逼倒“新冠病毒”。他说:“在困难面前不能扯淡。”他的心中,有信念。

他承认自己也会错,发现错了,但他会保持冷静,遵守科学精神,敢于纠正。这比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讳莫如深,咬牙嘴硬的专家,不知道要高出多少!错了,就要承认并改正,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有院士的担当,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威严,他有满腔责任为国为民,才让国人为之肃然起敬。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七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__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14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__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共产党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八

李兆雄同志,一个在中铝集团纪检监察战线奋战了20xx年的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9月25日,在深圳执行专案任务时,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43岁。通过学习他对党的耿耿忠心,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留给我们每个人无尽的遐思。

在他身上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事业的执着,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呕心沥血15载,用信念铸造忠诚,从军营到纪检战线坚持专注将一个专业干成自己一生事业,是当下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有多少人能够摈弃内心的浮躁,认真专研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脱下军装后,李兆雄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转换为对企业的无限热爱。他凭借坚定的党性、执着的信念,在纪检监察战线上一干就是20xx年。他嫉恶如仇,敢于碰硬,敢于同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坚决惩治企业腐败分子。在20xx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生涯中,李兆雄铁面无私、秉公执纪,参与调查的信访案件150多件,为该公司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90多万元,上缴该公司财务部违纪款9.6万元。先后两次被评为该公司先进工作者,四次被评为该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至20xx年,因工作能力突出,李兆雄被借调到中铝集团总部从事巡视及专案工作,他凭借着过硬的业务技能,多次带队圆满完成了中央巡视组移交线索的案件核实工作,特别是在查办某重点案件期间,他大胆提出思路建议,较快地突破了谈话对象,为案件的顺利查办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中铝集团党组纪检组的肯定表扬。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更加区别于普通职工群众,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找准自己的位置,明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真抓实干,要言必信、行必果,以行动表明态度,用实践兑现承诺,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光辉的榜样精神始终在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铭记使命用青春和热血去缔造一个又一个忠诚担当的李兆雄,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实现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与担当。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篇九

2月26日,当得知广西瑶族女村医蒙超英患重病时,与蒙超英有一面之缘的刘贵芳当即让丈夫孙志宇寄去5000元;4月4日,受刘贵芳之托,孙志宇来到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看望蒙超英,又留下5000元治疗费。

两人初次相见于20xx年“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上,相识后,便结下瑶汉民族的姐妹情。今年年初,得知蒙超英患病后,刘贵芳夫妇通过朋友微信圈和社会组织募集,共为蒙超英筹得治疗费用12万元。

刘贵芳来自普通乡村家庭,四世同堂,五代行医,公公、丈夫和她都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31年来的行医过程中,刘贵芳先后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30多万元;把72个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当成“爸妈”,给他们带去儿女般的贴心和温情。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刘贵芳深知只有练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为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她遍访全县老中医,收集整理百余条民间验方;先后到邯郸、石家庄、北京等地的十几家医院进行深造,工作之余熬夜刻苦研读。

孙家的医风是病人随叫随到,不管何时,无论多远。刘贵芳把这一医风继承下来。

75岁的刘文美的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就剩她和老伴。两个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为方便老人,刘贵芳主动上门打针送药。

孤寡老人王春井10多年前患上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刘贵芳不仅按时上门看病治疗,还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他。因没钱交医药费,王春井有时便谎称身体没事,不肯就医。当知道老人是因为没钱付医药费时,刘贵芳便假装生气地说:“大爷,俺把你当亲人看,你咋把俺当外人?”

“只要看到贵芳,俺身上的病就去了一半!”如今,王春井住进刘贵芳建的爱心养老院。

刘贵芳所在的南阳堡村是个有3600多口人的大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多位。随着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管理越来越成问题。

为解决老人的生活难题,刘贵芳决定建一所养老院。可这谈何容易?最现实的困难是:钱从哪来?仅基础建设投资就需要20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但这难不住刘贵芳。她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和儿子做生意的流动资金共20余万元,贷了40万元,又变卖了儿子结婚时的车和房子,剩下的钱,再想法……就这样,医养结合养老院20xx年5月破土动工。20xx年7月,爱心敬老院落成,建筑面积为2100平米,床位150张,可以解决150位老人的养老难题。

医者仁心。刘贵芳说,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