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7:43:14 页码:9
最新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大全8篇)
2023-11-07 17:43:14    小编:碧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计算机技术的研究生xx,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新生发言。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因为憧憬烟台大学机控学院的师资力量所以来到了这里。能和大家一起在未来的三年里共同见证烟台大学这所学府的厚重与蓬勃,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xx级研究生向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一份录取通知书,承载了太久的向往与期盼,承载了太多的努力与汗水,更承载了太多人的殷切希望。今天,一切都不再是梦想。很高兴能够与各位相聚在烟台大学,一同来放飞新一段旅程的梦想。我们要把一颗颗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深埋在这块沃土之中。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不仅要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科学观念,立足学科前沿,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在实践中铸就明天的辉煌!

此时此刻,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常常问自己:"路是选好了,如何走下去才能无悔当初呢?"面对更高的平台,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到:

第一,明确目标,学会学习。硕士阶段是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学习过程,这种定位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不仅要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求取知识的方法。

第二,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在开放、严谨、和谐的氛围凝聚下,我们学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每一位导师的魅力都是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和认真学习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新陈代谢,以低姿态、高效率"融智",方能练就高飞的双翼。

第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显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级硕士研究生孙诗尧。今天,很荣幸作为在校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在此非常感谢研究生处的领导、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

十月的黔地高原,江澄水碧,遍野云锦。十月的莘莘学子,硕果传喜,朝气蓬勃。值此秋风送爽、喜迎新生之际,我代表在校生向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向所有满怀期望的师弟、师妹们道一声:“祝贺你们成为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迎批评、指正。

第一,学会做人。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就是说,要想做好学问,必然先要学会做人。做人,这是穷尽一生也讨论不尽的话题。但至少,我们作为硕士研究生,应该把精神品性、学术良心、独立品格,广博的文化与社会理解力作为终生目标。我们也应深怀感恩之心,为师长们厚重的勉励,更为前辈们的学术认同。作为社会生产,学术需要自由与开放,更需要传承与创新。所以,作为贵州民族学术的后生,我们还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第二,居安思危。

在认清形势、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能做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不管考博、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厉炼,只有在保持一种乐观态度而非盲目自大、妄自菲薄的同时,对自己的发展做一番理智地审视,我们才能够做到上手快,下手早,也才能为贵州这片热土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第三,天道酬勤。

我想我们的学习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打牢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等方面书籍。

其次,通过浏览知名网站、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等方式,时刻关注本专业的研究动态。

再次,努力钻研,勤于思考。我想我们应该习惯长久地陷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思索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我们煎熬着,也幸福着,更能体验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幸运的是,我们贵州民族大学拥有一支较高品质的导师队伍。他们或潜心治学,成果丰厚;或劝勉后学,甘当人梯;或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我记得潘善斌教授说过“你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就去学自己的、做自己的;当你出成绩的时候,别人的嘴巴自然就闭上了”,还说过“在我们这个地方,认认真真写作,认认真真搞科研,是可以做出成绩来的”;我记得龙海燕教授说过“我们需要一批热爱语言的学生,需要一批把语言当做终身事业的学生”;我记得汪文学教授说过“我们要有种‘问题意识’,要去寻求与‘问题’相遇的偶然”。青山隐隐,墨绿如黛,等孤独的时间静静爬满高原的.枝头,大山会将老师们这些深切而挚诚的回音刻成理想的沧海桑田,刻成现实的生命相依。

何彪老师曾说:“你们是硕士研究生,你们写的论文要对得起这个身份,要对得起这五个字。”我想,人生,是由各种身份与情感组成;人生也只为这三个字:对得起。正如我们的校园精神:奋发蹈厉,庄敬自强。一个民族,一个族群,一个人,只有奋发蹈厉、庄敬自强,才会走过破晓以前的寥廓沉寂,才能在一片浩淼的海浪中寻得骊珠。

让我们秉承“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校训,以独立的人格精神与充盈的学术智慧迎接未来,相约美好明天!正如美国诗人桑德堡所说:“我告诉你昨天是落下的夕阳/是已逝去的风/我们的面前只有一个充满明天的海洋/一个充满明天的天空/我们在日落时说/明日又是新的一天”。

最后,衷心祝福我们的母校明天会更好!衷心祝愿在座的领导、老师身体健康、身心愉快!衷心祝愿师弟、师妹们学业有成,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三

作为研究生学院的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准备一份发言稿?欢迎大家参考这份:大学校长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7800多名研究生新同学共聚清华园,开启你们人生新的篇章。

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每一级研究生新生都会为清华带来不一样的气息,为清华注入新的活力。

你们这一级有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768名留学生,是历年人数最多的。

这次开学典礼我们第一次安排了同声传译,但我希望所有留学生同学在清华这段时间里,中文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i sincerely hope that at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 we can communicate directly in mandarin chinese(我希望毕业典礼时,我们可以直接用中文交流)。

今天,苏世民书院和全球创新学院的第一批同学也和大家一起入学,越来越国际化的清华将为你们挥洒激情、放飞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对年轻人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你们之中的裘捷中同学本科在清华计算机系学习,在学校“星火计划”的支持下,大三暑假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研修,在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洛夫特(john hopcroft)教授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复杂网络中群组的行为模式研究,与霍普克洛夫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被第25届国际万维网大会接收。

他还是清华超算团队的队长,2015年他和他的队友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包揽了三大国际超算赛事的冠军。

苏世民书院的新生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同学,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他14岁时曾在北京生活过一年,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小说《美丽的国家》,并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发行,他独特的写作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他在书中写道:“少年时期,我生活过的这个复杂但美丽的国家,将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

”我很高兴桑顿再次来到中国,成为清华的一员。

我相信,在清华求学的时光一定会成为你们所有人无法忘怀的记忆。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着独特精神魅力的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着一代代清华人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新的人生高度。

在105年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大学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

办学风格是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内在的办学特性,清华的办学风格是流淌在清华血脉中的基因,深刻地影响了清华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大批融汇中西、学贯古今、文理兼修的杰出人才。

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没有鲜明特色的大学很难达到一流。

办学风格突出地反映了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她的育人传统和学术传统上,融入到师生的行动和气质中。

我希望你们秉承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风格,积淀丰厚的学术底蕴,筑就坚实的人生基础。

中西融汇,就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中西文化之精华,在比较中不断拓展视野,在借鉴中努力实现超越。

早在1631年,中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

在他看来,促进交流、向西方学习是当时中国向前发展并实现超越的必经之路。

1923年确定的清华校歌的歌词中写道:“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其意在强调办学过程中要构建多元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

在当今这个时代,全球化让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汇集全球智慧。

清华大学正致力于成为一所更加国际化的学校,培养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在服务中国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同学们,你们要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深刻理解不同文明的内涵,在融汇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新思想。

古今贯通,就是要有跨越时空的气魄,主动探寻古今之联系,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

何为一家之言,就是在古今贯通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努力达到新的高度。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本土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从中国古代医学获得了灵感,并运用现代医药技术,成功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

人类总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迈向未来。

继承不是为了守旧,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明天。

同学们,你们要努力做到博古通今,努力奠定宽厚的学术基础。

文理渗透,就是要有打破人文与科学隔阂的勇气,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交叉融合中启迪思想、拓展学术空间。

1948年,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学长在学校的一次演说中,强调“告别半人时代”,呼吁大学教育要文理结合。

他曾对学生说:“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是最本质的他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

”文理渗透既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又为造就杰出人才、实现重大学术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之所以不断有令人惊异的创新成果,就在于将艺术、设计和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同学们,文理渗透将使你们在学术道路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你们要自觉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文理兼修的过程中提升学术境界、提升人生境界。

今天,你们正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机会无限,挑战无限。

把握机会,就能收获美好的人生;迎接挑战,就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同学们,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各位新同学:

大家好!再一次向大家表示祝贺!欢迎各位加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家庭!

对于绝大部分新同学来说,你们的研究生生活从今天开始。

但是你们中间,有28位同学,已经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研究生的生活了。

这就是参与我校科技小院项目的同学们。

科技小院,是我校资环学院老师们创立的一种特殊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其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于一体。

这种科技小院于2009年首次设立,现在全国已经有80多个了。

今年,我校纳入小院培养模式的研究生有28位,他们从7月初开始,在小院的发源地河北省曲周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上周,28位同学进行了培训总结汇报会,我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印象深刻,感受很多。

他们全部都住在村里的小院里,吃住在农家,饭菜简单,厕所简陋,没有空调,无法洗澡,以及与苍蝇蚊子金龟子的人虫大战,仅是适应这些生活条件,已经很不容易。

他们还干农活,学习田间试验技术,自主制定问卷,进行农户访谈,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农村孩子进行暑期补习,与村民一起举行联欢会,观察分析农村的各种问题,写三农调研报告,写培训日志,并且集体撰写了“我与小院的故事”一本书,等等。

短短的一个月,他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收获了很多很多,说了很多个“第一次”。

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在吃苦精神、三农情怀、各种能力等方面的很多收获,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他们是那样的充满激情,那样的阳光幽默,那样的自信满满!

科技小院的培养模式,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仅获得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这次汇报会上,一个重要的农业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也到会,这个公司不久前刚刚以重金聘用了科技小院培养出来的首批学生之一。

这个负责人现场表态,只要是小院的毕业生,他们公司都要,并且给予的薪酬待遇要比其他毕业生高出50%!这不是信口开河,会后,他解释了令人信服的具体原因。

他的表态,当然博得了现场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听了科技小院新同学们的培训汇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是超越了科技小院的。

这就是:一个月的培训,让这些同学们取得了如此之多的重要收获,除了小院这种培养模式较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原因——同学们本身具有很好的内在的基础素养与潜能。

能够考上我校的研究生,都是优秀的本科毕业生。

在人文情怀、各种能力、吃苦精神等等方面,都已经具有了很好的潜在基础。

但是,你们的自我认知可能还很不够,你们还不知道,你们自己到底有多么的优秀。

小院的培训和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环境,在半被迫、半主动之间,你们的精神得到焕发,你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你们的素养得到提炼,你们所有的优秀品质都得到升华,聚变出光芒。

于是,我就想,小院的作用,就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作用。

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与小院培训班的同学一样,是一块璞玉,是一座金矿。

学校的作用,就是要把你们内在的玉质发现发掘出来,把你们身上的金子提炼锻造出来。

每一个专业的具体特点不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工作要求也不同,具体的培养方式也不会都一样,不可能都是小院的模式。

但是,你们所有人的潜质都是相同的,都是精英之材;而学校的使命也是共同的,就是要帮助你们成为精英之才!

学校的使命,是让你们做天下之英才,而你们的使命,是解民生之多艰。

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我们共勉。

所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都是以自信自强为基础。

同学们,你们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精英之材,你们的潜能潜质,不是只能当吃瓜群众的。

所以,希望你们像小院里出来的同学一样,拿出你们的洪荒之力,去凝炼精英潜质,践行家国情怀。

接下来,我再讲两个问题,希望对你们未来的学习有些帮助。

首先是研究生培养定位问题。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我校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定位:硕士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博士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这样的理念,是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本身的规律得出来的,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我校毕业生中,博士生70%左右是到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如果考虑到很多到企业工作的博士生也是做研究工作,那么80%以上的博士生都是应聘到科技研究岗位上。

我校每年招收220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约20%是直博生或硕博连读生;其余的硕士生70%左右是到企业就业,10%以上到政府部门工作,只有不到10%的人继续考博。

这意味着,无论是以学术型硕士名义招收进来的人,还是以专业硕士名义招收进行的人,如果不继续读博的话,毕业后基本上都在应用型岗位上工作。

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我校修改了培养方案,采取了1+4和1+1 的模式。

具体就是:对于硕士生新生,无论以何种名义招收进行的,第一年实行基本相同的培养方案;一年后,实行分流,对于那些适合并且愿意读博的同学,就实行硕博连读,第二年就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学制为4年;而对于那些不适合或者不愿意读博的同学,第二年继续进行硕士阶段学习,重点是强化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国家对于学术型硕士生和专业硕士生有些政策区别,例如在学制和奖助制度方面,而我校通过改革措施,消除了这些区别。

例如,国家规定的奖助政策有差别,而我校实行实质上等同的奖助政策;国家政策规定专业硕士生不实行硕博连读,而我校通过配套性制度安排,实现专业硕士生的实质性硕博连读。

我校硕博连读生在博士生招生中,已经达到了50%。

国家对这个比例并没有严格限制,我校以后硕博连读的比例还会逐渐加大。

这意味着,想到我校读博的同学,最好的途径是从硕士开始,就到我校来读。

这样,既有较好的培养连续性,也有较好的奖助待遇。

再就是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问题。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职责,发挥着核心作用。

这是与本科生很不相同的地方。

导师至少在三个方面,对研究生负有直接的责任:第一,学业指导,尤其是学位论文的指导;第二,提供资助,包括助研津贴和研究经费等;第三,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把关。

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充分尊重导师,尊重导师的学术指导和研究工作安排。

不同的老师会有一些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个性还特别鲜明。

这些,都需要你们以恭敬之心,去了解、熟悉和适应。

我想,这些,你们都应该能够想得到,做得到。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尊重老师,不是唯唯诺诺。

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有 critical thinking,包括你们自己的导师也会这样要求你们。

critical thinking,不仅仅是对于别人,对于别人的导师;也许更重要的,是拿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导师。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样做的难度最大。

如果对于自己的导师,都能够做到 critical thinking, 那么,你在其他场合就能够都做到了。

这样做,绝不是不尊重导师,而是对导师真正的尊重。

你这样做了,才能真正理解导师观点的要义,知道为什么正确,为什么了不起。

你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传人。

更进一步说,如果你对导师的 critical thinking,出现了意外的结果,推翻了老师的观点,那就更需要祝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个有点胸怀的老师,都会很高兴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然,你也需要讲究点方式和方法。

 

各位同学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2629名2014级研究生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开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

对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说,今年是一个历史性的节点,9月12日学校将迎来建校80周年纪念。

我相信,同学们来到学校后,已经深切感受到浓厚的校庆文化氛围,届时大家将会直接见证和亲历这一难忘的时刻。

在新入学的同学中,大约有一半来自外校,相信大家来校之前对学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今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我向同学们全面讲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愿景。

今天,我想先与同学们谈一谈这所大学的精神。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

一所大学要实现可持续地发展,要被社会所敬仰,一定要有一种伟大的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为国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是一所拥有远大梦想和卓越愿景的大学。

追求卓越,就是要坚守大学精神,追求卓越学术,追求责任担当,追求服务奉献。

自1934年建校之始,学校就确定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崇高办学理念,并在80年办学实践中始终传承着这种精神。

80年来,这所具有伟大精神和卓越梦想的大学,先后培养出16万优秀学子,他们带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精神走向世界各地,并以这种精神支撑事业的发展,成就人生的梦想。

大学精神源远流长,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再过20年,到建校100周年之际,按照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我们要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具体地说,按照国际学科排名,我们的主体学科竞争力要达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戴维斯加州大学涉农学科的水平,整体学科竞争力要达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水平。

在建校80周年新起点上,你们开始攻读研究生学位,你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殊符号,你们的学业生涯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意味着重大的使命。

你们要以自身的行动光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精神,以辉煌的事业成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愿景。

这是时代赋予你们的责任,也是学校对你们的期待。

接下来,我想与同学们谈一谈新的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

按照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精神,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新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应缴纳学费。

根据陕西省有关政策,我校学费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10000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8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专业每人每年12000元。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力减轻广大学子的经济负担,解决后顾之忧,实施学业奖学金与学费冲抵机制,即同学们无需专门缴纳学费。

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与应缴学费实行等额冲抵机制,并按照平均额度发放奖助学金。

在基本学制期限内第二学年后,在冲抵全部学费后,奖助学金还有一定幅度增长。

也就是说,在实行冲抵机制后,实际是不用专门缴纳学费后,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可获得21200元—27200元的奖学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可获得6000—10000元的奖学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均可获得6000元的奖学金。

可以说,学校尽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全力保障同学们安心地学习、愉快地生活。

最后,我想与同学们探讨一个问题: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做基础研究,除了发论文,还有什么用?就这个问题,今年中国科学界进行了一场辩论。

在此,我想与同学们谈几点认识。

当今中国是一个迅速崛起的世界经济大国。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比经济指标将跃居世界首位,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实现民族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实现创新驱动,绝不能亦步亦趋,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必须大力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决心、信心、魄力和能力。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打破迷信和权威,改变约定俗成的观念,创造现在没有的东西,在科学研究上觉他人之先觉,见他人之所未见,做出新见解,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思想。

科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人类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重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都依赖于基础研究所产生的重大科学发现。

科学革命会引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会引领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

接下来,就科学史上的几个典型事例,与同学们讲一讲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先谈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

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产业的各个层面,农业、医药、环保、海洋、航天,等等。

毫无疑问,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组的发现,揭示了一切生命现象的本质,奠定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科学基础。

再比如种业发展,种业创新为世界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种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是杂交育种技术。

没有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世界就难以养活多达70亿的人口。

杂交育种技术最早应用于玉米育种,后来中国人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就。

通过杂交水稻技术,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养活7000万人。

杂交育种技术的理论源头何在?可以追溯到1878年达尔文出版的《异花受精与自体受精在植物界的效果》,第一次阐述了生物界的杂种优势理论。

基础研究是科技之本,没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就不会有杰出的技术创新,也就不会带来整个社会的革命性进步。

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要实现创新,就要追求原创,追求超越,追求第一。

再谈谈核技术发展。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缅怀民族先烈。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原子弹的研制。

原子弹的研制过程创造了人类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

1945年第一个投下原子弹的是美军上校保罗•狄贝斯。

第一次成功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领导者是“曼哈顿工程”的主要组织者—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第一次成功分裂铀原子,预示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可以成为现实。

1902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从理论上论证原子核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提供了制造核武器的理论基础。

如果没有几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就不会有原子弹的出现,也就不会有现代民用核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可以预见,传统石化能源资源总有枯竭之时,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是人类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在核技术发展历史中,谁在科学上更卓越,无需过多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原始创新,真理不言自明。

再看看通讯技术发展。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非常方便迅捷的无线通讯手机。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在法拉第电磁理论的基础上,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麦克斯韦方程,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以科学实验形式证实电磁波的实际存在。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据此发明世界第一台无线电报系统,开启人类无线通讯时代,并逐步发展至现代空前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

可以说,基础研究的每一次理论突破,都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本身的认识,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革命性进步。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貌,极富创新能力,从事基础研究,看似平淡乏味,实则意义非凡。

希望大家秉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精神,崇尚学术,献身科学,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做出超越前人的学术成就!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xx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面文章,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五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河北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一,进一步调整思想状态,增强认识水平。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面文章,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二、要尽快进入研究状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xx级院研究生新同学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院党委、院行政机关及全院干部职工对20xx年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昨晚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从社科院的角度今天要给大家讲点什么。就以三句话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度过三年研究生时光”。

热爱专业快乐学习。曾经我的一个学生对我讲:“我不喜欢法学。”我问:“不喜欢法学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考研呢?”学生说:“是我爸爸让我考的。”读一个不愿意读的专业,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怎么会快乐学习呢。因此要快乐的学习,前提是要喜欢学习、要热爱你的专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快乐的学习就要转变学习的心态。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如果把你宝贵的光阴浪费在一个你不喜欢的领域里,是非常可惜的。所以这个事情大家要思考一下。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做到快乐的学习。

调整心态快乐生活。有个学生,我约他讨论论文开题报告的事情,他说:“我就周六、日有时间。”所以如果以这样的心态读书,怎能读好,兼职比学习重要,老板比导师重要,这种错位的学习是不可取的。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有所成就,能不能贡献多一点,成就大一点。取决于每个人的资质。但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上天的安排很公平,如果你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一件正确的事情。那你的生活是充满光明的。如果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一件错误的事情。那你的生活是非常灰暗。

做事情不要错位。当今社会诱惑太多,人们也比较浮躁,因此我们要把心静下来,首先你要明确我们的追求是什么、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自己的生活不要听从别人的安排,不要看到大家去经商,我也去经商,大家做兼职,我也去做兼职。不要看到没考研的同学一个月挣多少钱。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心收回来、静下来。用三年的时间好好读书。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情。生活里,不要认为生活就是下过大雪的北方草原白茫茫的一片,了无生气。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自然也有阴晴圆缺。我们如何调整心态,要多看事情的积极面,多看乐观的一面。社科院在办学方面有自己不利的一面,也许我们校舍没有其他学校宽敞、居住环境没有其他学校舒适。这些硬件设施我们与其他学校存在差距。但我们社科院绝对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对大家有利的一面。我们有一大批科研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有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有充足的图书资源和后勤保障。所以不利的一面会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便。而有利的一面会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真正的科研型人才。

因此要求大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如对于同一半杯水,悲欢主义者说:“可惜,就剩下半杯了。”乐观主义者则说:“太好了,还有这么多水啊,”目前各大学都在争取办成“研究型大学”,他们的目标正是我们的初衷和现状。研究生,你们是学生但是已是研究型人才了。所以大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融入社科院的氛围。

另外,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加强、充实我们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网等公共资源,并以各种可行的方式来满足同学们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尽可能为同学的学习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

最后,希望大家在某省社会科学院过一个充实、快乐、留给人生美好记忆的三年。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xx专业20xx级新生xxx,非常荣幸能够代表研一新生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xx级新生向为我们入学提供热情服务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怀着同一个求学的理想,从祖国各地汇聚在这里。回首我们曾经历过的无数挑灯夜战,奋力备考的日子,今天的开学典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一个个求学路上的悲喜瞬间见证了我们履行誓言、坚守信念、执着梦想的青春岁月。曾经挥汗如雨的付出已变为今天踌躇满志的希望。我们这些曾经的胜利者就要踏上新的征途。在这本该属于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一颗颗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深埋在兰大这块科研的沃土之中。我们坚信,三年之后,我们今天的希望与梦想将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资环放飞,扬帆远航。

作为一名兰大人,我深感自豪!“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兰州大学,这座孤独舞动了百年的高等学府,即将将她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这份日益稀少的朴实无华和美好憧憬,这种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将时刻砥砺我心。我们是新一代的兰大人,兰大“勤奋、求实、进取”的学风需要我们去弘扬,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需要我们去光大。

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时刻谨记资环人“自强不息、勇闯高峰”的精神,体会到“海纳百川,独树一帜”的独有风姿。

最后,衷心地祝愿大家,在兰大这片因我们而美丽的土地上,收获真知与人生的意义,从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起,书写我们人生路上一幕崭新的华丽篇章!

谢谢大家!

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外语部10级硕士研究生,我叫宋夏,今天能够作为一名老生代表在这里,与众多学弟学妹们分享我这两年来,研究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学外语教学部全体研究生欢迎20xx级学弟学妹们的加入。

学期伊始,大家对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向往,也不免会有些许的困惑和疑虑。那么我也有一些感悟在此想与大家分享,共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生前两年,我是这样度过的:

研一上学期,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硕士不免会有些迷茫,但幸好我们外语部的课程设置给了我明确的方向,所以我给自己订立的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除了公共课,我们一共有四门学位基础课,每一门课上,每位同学各自负责一章,像一个小专家一样讲给其他同学。对于一个本科学商务英语,从未接触过英语教学法及相关理论知识,更未真正讲过一节课的我来说,无疑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

为了更多地了解专业知识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查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