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3:25:14 页码:10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精选15篇)
2023-11-12 03:25:14    小编:影墨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一

新的学年马上开始了,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搞好历史学科教学,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世界历史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个性、学习风格等方面截然不同。面对新学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任务的加重,加之有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教师应帮助他们正确自身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其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要学习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且有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亚非拉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复习内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秦汉大一统等内容。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材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4、内容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前2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细读中考说明、课程标准,进一步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试题,拓展视野,把握中考脉搏。

2、全面完整的阅读全套教材,理清教材体系安排,找准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探索整理,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5、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关键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更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压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二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历史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与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与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与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与学会学习与做人。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周次教学内容

1第一课

2第二、三课

3第四、五课

4单元复习测验

5第六、七课

6第八、九课

7第十、十一课

8第十二、十三课

9期中复习

10期中考试

11第十四、十五课

12第十六、十七课

13单元总结测验

14第十八、十九课

15第二十、二十一课

16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单元复习测验

18期末复习

19期末复习

20期末考试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三

及时掌握学生识记情况,予以督促。并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本子来完成课前检测。此本上必须有更正的痕迹。对于课堂检测做的非常不好的学生,要单独进行谈话沟通,以尽量保证每个同学不掉队。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课堂优质的坚强保障。从管理着手,整顿课堂秩序。让我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风气,促进教学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比如每节课会针对本节课提出一系列问题,留给学生看书时间,自己作答。对于学生难以完成的问题,我会做以解答。最后再进行拓展。这是在暑期学习当中学到的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教给学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识记内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成就感。

方便学生进行复习。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体系表的内容并妥善保管,以备期末考试用。体系表的内容必须上交检查,以保体系表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组长负责收取作业本,检查背诵情况,并进行小组比赛。评出优秀组长和优秀小组。小组组长负责制定一个学期背诵任务表,人人过关制,要求每完成一个背诵任务,打钩一个。对于一直不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单独进行教育,单独背诵。确保背诵质量,确保考试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四

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

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1、教材、教学参考书

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

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

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

(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

9月份1——4课

10月份4——13课

11月份14——20课

12月中旬结束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五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历史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与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与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与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与学会学习与做人。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周次教学内容

1第一课

2第二、三课

3第四、五课

4单元复习测验

5第六、七课

6第八、九课

7第十、十一课

8第十二、十三课

9期中复习

10期中考试

11第十四、十五课

12第十六、十七课

13单元总结测验

14第十八、十九课

15第二十、二十一课

16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单元复习测验

18期末复习

19期末复习

20期末考试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六

时光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和初二的历史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课改的要求,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中国历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时间较久远,特别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学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时间有关的内容比较难一些,需要分析的较少,重点内容是在奴隶社会的基本发展及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还有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财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后半部分主要讲到封建社会的诞生、发展,统一国家的产生、发展,创造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灿烂文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纵向为近代史,主要内容体现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国由封建社会没落到开始社会转型,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打破传统思想,摧毁旧的社会体系,这些内容贯穿本书的始终;主要内容是: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内战烽火,近代的社会变化和成就。

七年级学生的情况,现在还不是很细致的了解,从目前的初步了解及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课堂纪律尚可,态度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共87名学生里,优生较少,大约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体,大约在50人左右,后进生约20多人,而且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学习观念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整个学期总共有约19个周,每周2课时,共38节课,若除去节假日,所剩课时约有30节左右,现将七八年级的进度安排如下:

七年级:

1至10周完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到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1至12周复习、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到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8、19周,复习、期末考试、总结。

八年级:

1至10周完成第一课(鸦片战争)到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复习、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到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8、19周,复习、期末考试、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七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周次

时间

内容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9、12-9、18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复习第二单元

综合复习

十一

期中考试

十二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十五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八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九

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考试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把握巩固好。.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把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历史上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针对初三学生时间较为紧张,学生的时间观念也很强,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以节约时间;又要细致入微,交待清楚,尽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来照顾到学生“先天”不足的问题。只有采取重点详讲,一般的知识点讲的方法。抓重点,带一般的知识点,从知识结构上选取里程碑式的事件,讲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不惜花费时间。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学生能够学得好。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以确保中考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十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略)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十一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略)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十二

1、初一:《我国前史》第二册。期中授完1—14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全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编制。师生共同商定本期教育计划。全期用2——3周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考试。

2、初二:《我国前史》第四册。期中授完1——17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全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编制。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师生共同商定新的教育计划和战略。全期用2—3周的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温习考试。

3、初三:《国际前史》第二册。期中考试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册内容。期中至中考前完结我国近现代史、国际近现代史的三轮温习。即分册系统温习,重点、难点、热门专题温习,综合模拟训练。教师新授《国际前史》第二册前,要引导学生全体感知教材,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调整好教育计划和学习战略。

1、基础年级应严厉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初三年级要根据新授和温习要求恰当增加课时。

2、各年级均要配备专职前史教师。兼职前史教师要力求讲堂教育规范化,前史学科常识专业化。

3、要建立前史教师的训练机制,健全前史学科教研组活动规章,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前史课题研讨。

4、要深入学习前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了解,查找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讨,为20xx年秋季新教材试验作好充分准备。

5、切实加强讲堂教育变革,努力提高教育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气。

6、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前史教师的教育比武和论文竞赛要作为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7、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前史活动课的教育研讨,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前史遗迹,积极开发当地校本前史课程。

8、积极推动教育方法和手法的现代化。积极运用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育。各校在教材征订时要严厉订齐订足挂图、地图册等教育材料。

9、注重前史学科与政治、地舆等学科的相互浸透,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10、加强毕业年级的温习备考作业,发挥团体力量,搞好重点研讨。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前史教育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研讨;市中考考试阐明和市编温习材料的研讨;近年来中考考试形式与内容变革的研讨。

1、组织教师参与省、市、县三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训练。

2、恰当的时候,组织全县毕业年级教师开展温习备考研讨活动。

3、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开展讲堂教育规划或教案竞赛。

4、在全县重点开展前史活动课教育研讨。

5、组织教师参与新教材试验区的教育调查与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十三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初二《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月:第一单元

第二学月:第二三单元

第三学月:第三四单元

第四学月:第五六单元

第五学月:复习迎考20xx年2月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十四

依据教育部人教版教科书、《课程标准》、《荆州市历史中考说明》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落实县教育局有关我县"高效课堂"的继续开展和学校下达的有关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历史教学再创辉煌。

我校现有四个教学班级,一个阳光班,三个普通班,在去年全县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我校历史考试成绩排名在全县平平,优生人数不多,合格生较好,但有部分人数在差生线下,本学期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做好集体备课,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2、在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武装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抓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为拔高成绩的培养积累经验。

3、今年一定要针对学情,制定出辅优转差计划,不搞空架子,做样子,定人,定时,定内容,定人员,让优生吃得饱,让合格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了,力争全校历史在全县的综合排名再有一个突破。

4、第一轮复习备考时,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复习计划,把内容计划到每一节课,加强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讨论好后,再打印出来。

5、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必须抽空到他乡学习、观摩,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指导、点评,弥补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中考信息。

6、综合复习时,要对中考考试说明仔细地研究,对周年大事,时政热点,重点出题。对容易张冠李戴的内容反复出题,让学生烂熟于心。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九年级篇十五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九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本站]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本站]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x个班的历史教学,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的世界历史,其中包括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部份,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四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第一 单元是世界古代史部份,又分上古和中古史,第二至第四单元是世界近代史部份。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正文、图、表、资料、注释、阅读与思考、看图学史、历史比较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学生的导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本站]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本站]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