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 高二数学教案(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41:20 页码:9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 高二数学教案(优质8篇)
2023-11-12 16:41:20    小编:曼珠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一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xx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xx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xx解题

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例题:

(1)已知a(-2,0),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不存在

(2)已知动点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实轴长为,焦距为。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二

1.掌握二项式定理和性质以及推导过程。

2.利用二项式定理求二项展开式中的项的系数及相关问题。

3.使学生能把握数学问题中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掌握分析与综合,特殊和一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二项展开式中项的系数的计算。

1、复习引入:

1.的展开式,项数,通项;

2.二项式系数的四个性质。

2、例题

1.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系数性质的简单应用:

例1(1)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a.b.c.d.

(3)已知

则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展开式中奇数项的系数和为512,则这个展开式的第8项是()

a.b.c.d.

(5)若则等于()

a.b.c.d.

小结1.(1)注意二项式定理的正逆运用;

(2)注意二项式系数的四个性质的运用。

2.二项展开式中项的系数计算:

例2(1)展开式中常数项等于_____________.

(2)在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

a.160b.240c.360d.800

(3)已知求:

小结2.(1)局部问题抓通项;

(2)整体系数赋值法。

三、课堂练习

(1)展开式中,各系数之和是()

a.0b.1c.d.

(2)已知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常数的值是_________

(3)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4)若,则

a.1b.0c.2d.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三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

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

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9.课后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

10.板书设计:目的是为了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通过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并为知识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四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掌握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新授课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2、确定点的位置就是求出这个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

四、数学运用

例1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2在面积为1的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以m,n为焦点并过点p的椭圆方程

例3已知q(a,b),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出p的坐标

(1)p是点q关于点m(m,n)的对称点

(2)p是点q关于直线l:x-y+4=0的对称点(q不在直线1上)

变式训练

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思考

通过平面变换可以把曲线变为中心在原点的单位圆,请求出该复合变换?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六、课后作业: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五

紧张有序的高二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经受了磨砺和考验的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业务水平方面更有了进步,这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同组的有经验的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一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尽管我在教学中小心谨慎,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所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一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对会考试题及市统测的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__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加大独立解题和考场心理的模拟训练,这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可大大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先从思想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拔尖人才,这样把一些偏、难、怪的内容减少一些,在平时考试中,特别注意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指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思想。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

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

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四、对会考与市统测试题的研究,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对试题要精心研究,对于会考与市统测试题,从考试的知识点,考查思想方法上加以体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关键是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难度不等的各种试题,形成题库使学生有备而战,使得考场上的时间更多一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不骄不躁,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因素且不可忽视,通过今年的尝试效果非常好,如市统测中有x个解答题就被我抓到。

五、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内容: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形规划、概率、是大纲修订和考试改革的亮点,在高考都有涉及。现行教学情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内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如向量已经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高考命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例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既可以用导数解决也可以用定义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既可以用传统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方法。只有重视和加强新增内容的复习,才能紧跟教改和高考的改革步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把握好复习方向和明确重难点

利于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难点的突破方法,及时反思并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为教学中的指导,再次我争取把近几年的全国的高考试题做一遍,认真研究,从知识、方法和思想上入手。通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应用。

七、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在自己作题时有意识的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其重要,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教师自己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六

正弦定理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五第一章1.1.1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两个实际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探索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先由特殊情况发现结论,再对一般三角形进行推导,并引导学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关于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是在学生学习了必修四基本初等函数和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上,由实际问题出发探索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得出正弦定理。高二学生对生产生活问题比较感兴趣,由实际问题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研究的愿望。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写出正弦定理的符号表达式,能够运用正弦定理理解三角形、初步解决某些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正弦定理及其推导。

【难点】

正弦定理的推导与正弦定理的运用。

运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尝试指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整堂课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原则,突出:师生互动、共同探索,教师指导、循序渐进。

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弦定理的推导证明——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动脑思考,由一般到特殊,组织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正弦定理及证明过程。

例题处理——始终由问题出发,层层设疑,让他们在探索中得到知识。巩固练习——深化对正弦定理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的是设疑导入,进行口头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以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面来,更好的调动学习氛围。

(二)新课教学

带动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七

这是一个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再来研究它的解法。

c.改变这个例子的个别条件,再来研究它的解法。

将这个例子中方木料存有量改为,其他条件不变,则

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且过可行域内点m(100,400)而平行于的直线离原点的距离最大,所以最优解为(100,400),这时(元)。

故生产书桌100、书橱400张,可获最大利润56000元。

总结、扩展

1.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字模型。

2.线性规划在两类问题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

到附近的工厂、乡镇企业、商店、学校等作调查研究,了解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或提出能用线性规划的知识提高生产效率的实际问题,并作出解答。把实习和研究活动的成果写成实习报告、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并互相交流。

探究活动

如何确定水电站的位置

由,,得b(300,700).于是直线的方程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二数学教案全套篇八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熟悉.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把握单调性的证实.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实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实,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实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熟悉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熟悉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实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轻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方案

1.使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 会利用定义判定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非凡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难点是对概念的熟悉

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

,它是反映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另一个性质.从什么角度呢?将从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学生可能会举出一些数值上的对称问题, 等,也可能会举出一些图象的对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函数具体化,如 和 等.)

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数是映射,一个 只能对一个 ,而不能有两个不同的,故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 轴对称.最终提出我们今天将重点研究图象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从形的特征中找出它们在数值上的规律.

二. 讲解新课

2.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学生开始可能只会用语言去描述: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比较 得出等式 ,再令 ,得到 ,详见课件的使用)进而再提出会不会在定义域内存在 ,使 与 不等呢?(可用课件帮助演示让 动起来观察,发现结论,这样的 是不存在的)

从这个结论中就可以发现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出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

(1) 偶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那么 就叫做偶函数.(板书)

(给出定义后可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如 等以检验一下对概念的初步熟悉)

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打出 或 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 奇函数的定义: 假如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有 ,那么 就叫做奇函数.(板书)

(由于在定义形成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故可以先作判定,在判定中再加深熟悉)

例1. 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 ; (2) ;

(3) ; ;

(5) ; (6) .

(要求学生口答,选出12个题说过程)

解: (1) 是奇函数.(2) 是偶函数.

(3) , 是偶函数.

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问题,指出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说明 与 不等.如 即可说明它不是偶函数.(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再次熟悉到定义中任意性的重要)

从(4)题开始,学生的答案会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做评述.即第(4)题中表面成立的 = 不能经受任意性的考验,当 时,由于 ,故 不存在,更谈不上与 相等了,由于任意性被破坏,所以它不能是奇偶性.

可以用(6)辅助说明充分性不成立,用(5)说明必要性成立,得出结论.

(3)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板书)

由学生小结判定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在刚才的几个函数中有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有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也有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呢?若有,举例说明.

例2. 已知函数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求证: .(板书) (试由学生来完成)

证实: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 ,且 ,

= .

,即 .

(4) 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 (板书)

例3. 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1) ; (2) ; (3) .

由学生回答,不完整之处教师补充.

解: (1)当 时, 为奇函数,当 时,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当 时,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当 时, 是偶函数.

(3) 当 时, 于是 ,

当 时, ,于是 = ,

综上 是奇函数.

教师小结 (1)(2)注重分类讨论的使用,(3)是分段函数,当 检验 ,并不能说明 具备奇偶性,因为奇偶性是对函数整个定义域内性质的刻画,因此必须 均有 成立,二者缺一不可.

三. 小结

1. 奇偶性的概念

2. 判定中注重的问题

四. 作业 略

五. 板书设计

2.函数的奇偶性例1. 例3.

(1) 偶函数定义

(2) 奇函数定义

(3)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 例2. 小结

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4)函数按奇偶性分类分四类

探究活动

(2) 判定函数 在 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实.

在此基础上试利用这个函数的单调性解决下面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