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字(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5:26:10 页码:13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字(精选8篇)
2023-11-15 05:26:10    小编:笔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一

教材比旧教材对方程教学的要求提高了。《方程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这堂课的概念多,“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而且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设计时,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概念的教学想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新旧知识(求未知数x)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考虑的是方程意义的教学。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如:近期的“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解应用题”、远期的解较复杂方程或方程组时用到的“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集合”知识等。

在课堂教学中,方程意义的教学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讨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时,学生能清楚的表达,指出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能说明自己的理由。在知识渗透方面:当教师在天平放上未知重量的物体时,学生能自觉用字母表示求知数x+50=200;在左边放入一个一元硬币和一个五角硬币,右边放一个5克砝码,天平平衡时,学生通过争论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求和数x+y=5,学生自己说明了理由;在讨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时,学生也能自己理解集合图的含义。由此可见,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把握了合适的教学时机。这堂课上完,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教学时间不够,知识巩固的时间太少。

方程意义的教学的练习足足用了27分钟。“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教学因为练习时间不足,而不到位。课后我一直想“这27分钟花得是否值得?怎样处理知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关系?”。还有方程意义教学时天平的演示,一直是我在演示,学生在看,学生的自主性不够,这是我教学设计时就有的困惑,但如果让分小组学生自己操作,教学时间会更加不够。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我又设想,对教材作些处理。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教学放到下一课时,剩下的时间,利用学生头脑中刚刚建立的天平这一数学模型,加强学生列方程的练习。这样处理是否会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二

本节课,我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前展示了一架天平,从学生认识天平平衡的特性导入新课,在新事物面前,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提出疑问,顺利掌握了方程的定义。上完这节课我的主要收获如下: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通过天平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在对比总结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在得到相关式子时,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别总结出各自的特征,最后我把方程的式子全部圈了出来,告诉学生,在数学上把这样的关系式叫做方程,让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方程的概念,学生们很自然就归纳出这一类式子的特征,总结出了方程的概念,在自己的脑海里建立起方程的数学模型。

在学生总结出方程的意义之后,自己列方程,并同桌互相检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偏差和用字母表示数含糊的知识都暴露了出来,通过指名学生发言,学生在争论中逐步明白了相关知识,以前没问题的学生也在讨论中深化了认识。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我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等题型,体现了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学生参与的很积极,也觉得很有趣。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突出得不够。对方程的定义中“含有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必要的条件强调不到位,导致学生在选择题时有个别学生把y+24选择为方程。

2、对学生“说”的训练不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表述的机会。

3、自己的课堂语言还不够准确、不够丰富,有待于提高。 经常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才有不断的进步,也才能将遗憾降到最低点。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三

《方程的意义》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概念教学。对于概念的学习来说,如何理解定义是重要的,方程的意义不在于方程概念本身,而是方程更为丰富的内涵。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等式的认识是学习方程的一个前概念,因此,在认识方程之前,我先安排了一个关于“等号”意义话题的讨论。出示如:2+3=57+2=4+5,这两个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3=5这个题中“=”表示计算结果,而7+2=4+5表示是一种关系,让学生对等号的认识实现一种转变,从而为建立方程埋下伏笔,也体现了思考问题着眼点的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临时改变思路,根据课件天平左盘放着20千克和50千克的物体,右盘放着70千克的物体,学生列出算式20+50=70,我就问这个等号表示什么意思?由于这个算式有了天平具体的直观形象,学生一下子过渡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我想让学生体会等号从表示一种过程过渡到表示一种关系,但课后我反思没有必要,以前学生已经知道等号表示一种过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等号还表示一种关系,为建立方程打下基础,所以,当学生已经在天平直观形象中认识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就可以往下进行。所以,这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同时我认识到课前每个环节都要慎思。

新授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我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解每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经历认识方程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深刻的思考中,体验方程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从而列出方程并认识方程。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要对方程的内涵和外延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是我安排了以下4道习题:

第1题:下面这些式子是方程吗?

x×2-5=100y-2=35()+3=5苹果+50=300

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是任何字母,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物体或者画括号等。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方程在一年级就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和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只是在一年级我们没有给出它名字,()+3=5就是方程的雏形。

课后我反思这一环节应该增加一些不是方程的习题,如:2x-362x+9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式子中辨别方程会更好些。

第2题,出示天平图,左盘放着一个160克的苹果和一个重x的梨,右盘放着240克砝码,你能列出方程吗?很多学生列的方程是160+x=240,我就出示240-160=x这个式子是方程吗?让学生在思辨中明晰,它只有方程的形式而没有方程的实质,进一步明白方程的`定义中“含有”未知数指的就是未知数要与已知数参加列式运算,从而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第3题,出示了天平图,左盘放着250克砝码,右盘放着一个重a克和b克的物体,让学生列方程。通过此题的训练,学生知道了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不只是一个,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个。方程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浮出水面。

课后我反思,通过此题的训练,也应该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数用不同的未知数表示。

生1:800=300+5x

生2:800=300+y

师;为了不让别人产生误会,要写上一句话,写清x、y分别表示什么。

这样为以后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会减少漏写设句的几率。也让学生明白,没有天平要想列出方程,要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起等量关系。

本节课我以等式入手建立方程的概念,以判断方程为依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以解决问题为抓手,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深刻体会“含有”未知数的真正含义,从而理解方程的意义,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一种思辨的状态中体验到方程是表达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档为doc格式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四

本节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本章节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个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1、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为以后学习运用准备。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学习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教学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探索,掌握方程的特点和意义。

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

达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 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五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在设计《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整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提供丰富的素材,经历“数学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数学学习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数学学习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学习内容则承载着数学思想。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本身仅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借助于这个知识载体,我们还要关注蕴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六

今天的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方程的意义》一课,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在执教中通过天平的演示: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列出表示等与不等关系的式子,为进一步认识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观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式子分类,建立等式概念,并举出新的生活实例进行强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比如:课件制作的不够精细,完美!所以应用起来不够方便!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七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课件出示: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山羊、小猴、小狗、小兔在做游戏)

让学生猜测如果让山羊和小猴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结果。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出现跷跷板不平衡的画面)

提问: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开心地玩起来呢?

学生:让小狗、小兔加入到小猴那边。

(课件演示:跷跷板逐渐平衡。并能一上一下动起来。)

教师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时,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地玩游戏了。

[评析]:动物是学生们喜欢的形象,以故事情境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优势,使学生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平衡工具,猜猜是什么?

1、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教师向学生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提问: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2、继续实验,自主发现

1)分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每个小组发一些有重量的砝码和学生自己手中的书本等)

要求:三组设计平衡状态,三组设计不平衡状态。并据此列式。

2)、学生实验,教师巡回作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平衡状态的: 50+10=60 50=20+书……

不平衡状态的: 50+30﹥两本书 50﹤三本书……

4)、学生动手把不平衡状态的天平调平衡并列式

50+30=四本书 50+10=三本书

5)、师生一起把书用字母代替:

3、整理分类,认识方程。

1)、学生把上没面的式子进行分类

2)、让学生明确:像这些含有等号的式子都是等式。(板书:等式,标出大集合圈)

观察右边三个等式与左边一个等式有什么区别?

学生很快明确:右边的等式里都含有未知数。(在等式前面板书:含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我们把右边这三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学生齐读方程的意义,同桌互相说出一个方程。

[评析]:这部分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分类、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初步渗透了数学中的集合思想。

三、巩固拓展

课件出示两个小动物争吵的画面

小狗:我知道了,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

小兔:不对不对,应该说所有的等式一定都是方程。

判断谁说的对,并叙述理由。

四、总结

学生阅读数学小知识“你知道吗?”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1题

教学反思

1、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兴趣的源泉,体验是主动参与的动力。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加入了学习的热流中来。教学当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关注情景教学

在本节课中,将枯燥的方程概念融于浅显生动的情景中。导入利用小动物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背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对天平的所有情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天平称重的实验,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了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识。

《方程意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方程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