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时分秒教案设计(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18:15 页码:8
2023年时分秒教案设计(精选8篇)
2023-11-18 12:18:15    小编:琴心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一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一、复习准备

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二

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1分=()秒1时=()分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三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5分=()秒,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练习一”的第10、11题。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四

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放映课件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

生:秒。

师:你们已经认识时和分了,有谁认识秒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秒是一个比“分”小的时间单位,计量很短的时间时解药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放映课件,展示钟、表模型

这些钟表可以表示秒吗?哪一部分表示的是秒?(秒针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你觉得1秒有多长?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课件演示1秒)你有什么感觉?

走一小格就是1秒,钟面里一共有几小格?(板书:一小格--1秒)

生:60小格

出示课件: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

师:看了这么多的介绍,你觉得1秒的作用怎样?(作用很大、很广泛、一秒很有价值)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看这短短的一秒!那么现在你们对时间有什么新感受呢?谁来说说(珍惜每一秒、珍惜时间)对了,鲁迅爷爷说得好:“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画面演示)同学们要珍惜分分秒秒。刚才我们了解了一秒钟能创造那么大的价值,如果我们把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我们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认识几秒。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小组活动:我们就来小组活动,每小组2人,可以一人做事;一人当裁判,喊“开始”、“停”;同时用钟表计时;计时时要看清秒针的起点和终点。

汇报交流

2.探究分、秒之间的关系。

(1)探索1分=60秒

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段音乐,听的时候,可以在心里数数,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一起来估算这段音乐大约是多少秒?(播放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时间,或点头估算,或拍手估算,或没有声音的在心里数数等等)(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1分=()秒)

生:(齐读)1分=60秒

生:30秒。

(2)体验1分的长短。

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积少成多后就比1秒钟干的事情多多了。

看看这些小朋友1秒钟能干些什么事啊!(播放课件)

三、巩固内化,应用新知

1、估计时间

全班深呼吸用了()秒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用了()秒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系红领巾大约20()煮饭大约25()

3、填上合适的数

1分=()秒90秒=()分()秒

180秒=()分5分=()秒

4、小刚和小强读一篇文章,小刚用了115秒,小强用了2分05秒,谁读得快?

5、趣味智力题:

(1)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全班合唱呢?全校合唱呢?

(2)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呢?(学生汇报,教师肯定)

(3)拓展延伸,感受比秒更小的时间单位。

(画面演示:秒的悄悄话,呈现秒表的实物投影,让学生了解有比秒更小的单位。)

四、总结全课

(重新回到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图)

生:老大徒伤悲!

师:让我们再一次倾听新年的钟声,倾听时间远去的脚步声……(放映课件:全体倒计时,新年的钟声敲响)

教学反思:秒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已经认识很多了,所以这一节课的教学不像是新授课,反倒像复习课,因此如何挖掘本节课的深度是比较困扰我的,越是简单的课就越是需要老师去充实它,深入挖掘潜在的知识,学生能学到多少就看你老师有多少水平能给予多少。

一、导入部分

以进入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引入秒,在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轻松地引出秒,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秒的认识,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就可以在学生原先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免重复简单知识,让学生得以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将自己会的知识再学一遍,原地踏步了一番,没有太大意义。

二、新授部分

主要是让学生感受1秒以及几秒的长短,重点是知道1分=60秒,感受时间的长短可以很快地让学生体验一下,然后说说感受就,我也添加了许多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时间的长短,比如我就现场让同学们写字、画画、自由活动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让学生感受几秒之余,还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讲从哪走到哪也是10秒,走一小格就是1秒,有这样的60小格(为1分=60秒做铺垫)。走一大格5小格,就是5小格,也就是5秒,有这样的12大格。充实课堂,让课堂尽可能地变得丰满。

1分=60秒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关键是使学生掌握分和秒之间的转化,特别是几种变式的题目,如:80秒=()分()秒115秒和2分05秒哪个时间长,若学生能掌握此类变式题,那么分秒之间的转化就基本没有问题了,所以需要提供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的时间。

三、练习部分

一堂好的数学课一般都要保证15到20分钟的练习时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让学生去做,这样才能使其掌握地更加扎实。当然练习一定要有层次性,从易到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但是最后的拓展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这样也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开动脑筋。

这一节课学生的课堂气氛和效果都不错,但是也还是有一些遗憾,我一直想要充实这堂简单的课,巴不得把我想要将讲得内容全都安排进去,所以显得有点凌乱。我虽然一直在挖掘,但是总觉得还是没有抓住本质,没有挖掘到深入的东西,还是比较表层的没有透,如何能做好可能还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自我的反思总结吧!如何把握充实课堂的度?还是需要我不断地去思考的。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六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

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

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

学生的作息时间。

商场开门、关门时间。

火车晚点。

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3.p61“做一做”(感受时间的长短)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一年级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时刻,在这儿逐渐渗透时间段的知识,为下面教学时间的计算做准备。

第1题,让学生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钟的长度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1分=60秒的关系。

第2题,1分钟能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四个平时学生生活中1分钟活动的例子,并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如1分钟能从哪儿走到哪儿,1分钟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远,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体验1分钟的长度。1秒比较短,学生不太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模仿着秒针的节奏念一下。

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

(二)简单的时间计算

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2.例2(一般的计算)

(1)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5计算。

(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如6时40分至7时20分是多少分。

3.p62“做一做”

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间的换算。

4.练习十四

第1题,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2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如第1小题,只要知道90秒比1分多,不到2分,就可以了。

第3题,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题,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

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6题,估计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7题,实际调查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可以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教材中要求调查起始时刻,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时间段。

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

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第10题,作为一个常识,使学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运用比秒更小的单位,只要学生能通过时间的比较知道谁比谁跑得更快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单位是100进制之类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

五、教学建议

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

一、活动目的

1.巩固时间的认识。

2.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建议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2.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的合理之处,从而修正自己的作息时间。通过交流,发现别的同学作业完成得又对又快的原因,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

3.教材上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两个范例,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出别的涉及到时间的活动,如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等等。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七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0—22页

1、通过观察,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分钟”,知道,1(小)时=60分(钟),在掌握进率的基础上,熟练进行时、分单位之间的换算。

2、通过读钟等活动,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渗透一一对应,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多种活动,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逐步形成估测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懂得珍惜时间的习惯。

1、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理解1小时=60分钟。

2、学生感知1分(钟)的量感。

课件、练习纸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几时”和“几时半”(我们的'时刻)

(1)复习“几时”(8时)。

(2)复习“几时半”8时半。

2、出示9:20。(有的学生会,有的学生不会)

3、小结:哦,有的同学已经会看这个时刻了,真了不起,有的学生还不会,没关系,实际上生活中很多时候,不能只用我们一年级所学的几时、几时半表示。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更多关于时间的知识。揭示课题:时、分。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分针”

1、我们可以看到钟面上平均分布了很多大格,每个大格都有一个数字,而1~12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是固定的。

2、我们再来看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媒体演示,同学们和我一起数一数)那么钟面上到底有几个小格?(60)

3、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每小格表示1分钟。那么分针走一大格?从数字1走到2呐?从12走到2呐?从12走到4?12走到9?从12走到11?分针走一圈呐?分针走一圈,走了60小格,就是60分钟。

(三)“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1、观看媒体,分钟走一圈时,时针从哪里走到哪里?走了几大格?(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所以一小时=60分钟。(出示板书)师:总结:搞清楚了这些大格,小格代表的时间,我们就能更准确、更详细的表达时间啦!

(四)认识时刻1、10时15分、10时50分。

(1)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

(2)分针指着数字几,就用这个数和5相乘。

总结:时针走过了(),分针走过()小格时,就是()时()分。

总结:当时间在10分钟以内,通常在读的时候,要读出“0”,电子方法表示的时候,也要用“0”占位。

3、说一说,写一写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师:如果分钟不是正指着数字,不到或者超过某数怎么办?比如(难忘的时刻,神舟十号发射)

1、发射时刻:下午5:38

2、进入轨道:下午5:47总结:当分针不是正好指向某个数时,我们可以看分针靠近哪个数,然后通过()个5加()或者()个5减()的方法得到精确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1)钟面上同一时刻,可以看作上、下午两个时刻,下午的时刻要加上12小时。

(2)当分针快走完一圈时,时针也快走完一大格,这是时针要仔细看。(重点分析6:55)

2、画分针3:10;10:08;6:57;14:45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1、小丁丁和小亚因为早上谁更早到学校争论了起来。小丁丁说:我每天早上7时30分走出家门,经过25分钟到达学校。小亚说:我每天7时15分走出家门,经过35分钟到达学校。

问:他们出发的时刻不一样,经过的时间也不一样,谁到的更早呢?

六、板书设计时、分、秒时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时分秒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二、新课

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

知道1秒有多长

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1小时是多少分?

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

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5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习例6

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同桌练习

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