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 阅读示范课评课(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5:40:14 页码:11
2023年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 阅读示范课评课(大全8篇)
2023-11-21 05:40:14    小编:ZS文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一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它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是一种声情结合的技巧。在诗歌的教学中常常运用到朗读法来进行诗歌教学。在读的过程中凭着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感受诗的感情,体会诗的韵味。朗诵教学,是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漫长的语文教学的历史中,朗诵教学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被提倡的今天,品味、诵读依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下面将从以下几个点来分析《将进酒》一文怎样通过朗读来进行语言方面美育的。

1、给班级营造了一种集体诵读的氛围。首先,老师通过导入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李白的诗歌世界中,几个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回忆、诵读建设了一种积极的诗歌诵读氛围。一个学生因为胆小,不好意思进行毛遂自荐,程翔老师就鼓励他勇敢一些,从而促使他顺利完成了诗歌诵读。

2、老师具备很高的诵读能力,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程翔老师的诵读普通话标准、感情充沛、表现力强,读出了李白诗歌的那种豪迈、飘逸的感觉,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中。看到老师能将这首诗演绎得这么好,会让学生禁不住跃跃欲试,按照自我的方式去演绎诗歌。

3、程翔老师不仅自己有很高的诵读能力,他也善于将读诗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例如:老师将自己读李白诗歌的感受告诉学生,说他认为读李白的诗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读诗歌不仅要讲究停顿、还有节奏、重音,要有技术上的处理。在这一点上,我有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有停顿、轻重、缓急、高低,并不是仅仅靠画出停顿符号就能让学生读出自己的韵味。为了让学生读出诗味,不妨在需要重读、轻读、急读、缓读、高读、低读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识出来,用以提示学生。另外,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诵读热情。

4、诗歌诵读是建立在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上的。

程翔老师没有直接进行朗读训练。他采用启发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就如同小溪自然而然地流出山谷一般流出自己的心扉,从喉咙中流淌出来。

5、诗歌诵读的最高境界是诵读者对诗歌的再度创造。也许,一般的学生达不到对诗歌再度创造的境界。但是归根到底,诗歌诵读应该发挥诵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而有的同学会因为胆小的原因而拒绝在课堂上诵读,有的同学会因为没有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而不愿意花力气在诵读上。程翔老师运用巧妙的激励方法使学生逐渐放开胆子,最终完成诗歌诵读。在程翔老师的课堂上,有着因为对诗歌的热爱而产生的朗朗读书声,有着被老师、同学们的热情诵读所感染、折服所发出的掌声。这是我们诗歌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同时也是美育在朗读、感受语言美上的目的。

张兰12260233汉本2班。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二

前两周在学校及教导处的组织安排下,我聆听了我校各个年级各位老师不同的教学展示课,课堂上老师们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一些粗线的看法,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胡老师的这节课选择了课外阅读读本,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教学。课堂中运用“阅读——思考——反复阅读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对三年级的孩子们是很适用的。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孩子们边读边做批注,无论是学习能力高的孩子还是学习能力低的孩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收获,也体现出了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行为的养成要相结合。

张芳老师执教的《说说心里话》习作指导课,教师亲切的课堂语言和声情并茂的朗读都继父感染力。尤其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与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挑出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来写,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冲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宣泄的平台。

雷红红老师把习作指导与口语交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以口语交际为依托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了三个话题,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我该怎么做?指导过程中用名人故事感染学生,用交流名人关于理想的事迹启发学生,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该怎么做。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打开了学生习作的思路。老师注重写法的指导,在拓展学生的思路上着手,从内容上入手,思路开阔了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范亚涛老师所授的这堂识字课,可以说老师把内容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学习生子,词语。这篇课文中有很多难认难学的字,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要认这么多字是非常困难的。范老师为了让学生轻松认会这些字,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各种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们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整堂课让人感觉到:老师引导有方,组织有力,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相当准确,课堂气氛活跃。

以上几节课虽然亮点多多,但也有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安排得不够合理,所占用的时间分配上还需要进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存在教师讲解过多,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的现象;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在教师自身要有激情、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上做得还不尽完美。

2.课堂上老师只关注自己的教,不能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状态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矫正。

3.学生的学习习惯及综合学习能力需要持之以恒的加强和培养。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贯彻课改理念,立足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能够从宏观上驾驭教材,超越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意知识结构的整合和线索规律的总结,合理地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时间能力。

2.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引导或评价。

3.注重教学语言,提高讲解艺术,注意学科语言的规范性,做到精准、简明、生动并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形成教学特色和风格。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三

今天我们有幸听了中心小学龚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这节课质朴文华,耐人寻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和谐统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同时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从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上看,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

新课伊始,教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做孕伏和铺垫。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填表并交流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各多少平方厘米?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观察、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用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一列,共由4个小正方形,说明每行5个小正方形,共可摆4列,共需要摆20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最后出示试一试中的长方形,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实践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总结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是充满了观察、操作、探索、抽象、概括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亲历操作——思考——交谈——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与思考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中发展自我。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基本观念有两条:一是儿童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应十分强调活动;二是主体的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其中“同化——顺应——平衡”是建构的基本环节。在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者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并求长方形的面积(长5厘米,宽3厘米),然后借助多媒体演示:将长方形的宽分别增加1厘米、2厘米,使之变成长都是5厘米,宽分别为4厘米、5厘米的两个长方形,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并引导学生观察长为5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这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的?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否推导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讨论并交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建构,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纳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也只有经过学生主动建构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优化了学生思维过程,取得了认识上的平衡。

在完成基本练习后,教者设计了一道拓展题进行深化练习,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边长为10厘米),学生独立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请同学们将这张正方形纸沿着某条线对折,使这张正方形纸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有几种折法?会求出对折后图形的面积吗?学生根据要求对折成长方形或三角形,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10×10=100(平方厘米)100÷2=50(平方厘米),教师这时因势利导:我们虽然没有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我们会在今后学习中进行研究。最后一题的设计独具匠心,让学生在题目的拓展、延伸中动手操作,并设置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悬念,始终让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创新,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当然,蒋老师这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学生合作交流还有些不到位的地方,关于有效学习的问题,我们今后将会从效果、效率、效益三个层面,在校本教研时做进一步探讨。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四

特级教师程翔评课(摘录)(来源于网络)。

点评课题:《散步》《公输》。

点评专家:程翔(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时间:2009.11.1下午。

评课是一件很不轻松的事情。两位老师的课都讲得非常好,王老师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以分析亲情作为一个重点,加上一点重点句子,构建起了她这节课的坐标。她并没有按部就班的从前往后推进。而是放在揣摩亲情,体会重点字词句。这些字词句在文章当中的作用是很突出的。让学生反复玩味这些句子,领会这些句子丰富的含义很有意思。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语感的训练。比如王老师让学生去揣摩,“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就是这些句子反复的去揣摩,“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一种突出的特点。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有紧要词,在你的这堂课中充分体现这些紧要词。第二个突出的特点,王老师把删去的两句话复原。让学生去分析删掉好不好,你同不同意。这实际上是在解析文本的基础上适度的拓展,这个拓展与语感训练是相吻合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这篇文章讲孝心还讲责任讲使命。我觉得王老师这堂课这两个特点是很突出的。我觉得对我是有启发的。

第二堂课孔老师讲公输。上个月我去山东一个地方去听课,那个老师上的也是公输。我一边听孔老师的课一边就在回忆那个老师是怎么上的。我觉得孔老师这堂课也有她突出的特点。第一,孔老师本人富有朝气,作为教师来讲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优点。我想不光是教语文教任何一门学科老师都要活泼有朝气。我们学校有个历史老师一个教案要教上好多遍,自己都烦的不得了。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路自己不讲让学生去讲。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讲。这样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下午上课犯困的问题。孔老师自己有朝气容易感染学生。第二点,孔老师紧紧抓住了两个对话,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先是公输和墨子对话,后是墨子和楚王的对话,这两个对话构成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教这篇课文,肯定要把它当作是学习的重点。孔老师在这一点上把握的是很准的。从这些对话的模拟,使学生体味到墨子的这种智慧。第三个特点,我觉得孔老师很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很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比如她让学生分两组来说说攻和守的办法,这种环节对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是有实际效果的。再比如孔老师讲墨子为什么不帮助宋国去防守呢,为什么要说服楚王呢?这是一种深入发掘问题。这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很有帮助。还有后面对于墨家学派兴衰的问题做了课外的扩充。这是孔老师的特点。

上午评课的老师说了我们的公开课是遗憾的艺术,每上完一堂课我们老师都会觉得某些环节我换一种设计法会不会更好。同样,这两位老师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节王老师的课,我先说一说我是怎么上的。你上课怎么往前推进呢?课堂教学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如何从第一分钟推向最后一分钟。一定要考虑一个抓手的问题,不同的课文它的抓手是不一样的。我上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会问同学们,我、妻子、母亲、儿子你觉得最喜欢哪个人物。有些同学说“我”。我们就会一起研究作品中写到了怎样一个“我”呀。然后我又问最喜欢“母亲”的同学举手,又有一些同学举手了。我们再一起来分析这个问题。我又问第三个问题最喜欢“儿子”的举手,又有一些同学举手了。最后我再问最喜欢妻子的举手。没有人举手,我就问为什么不举手。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讲这个妻子在文章里不说话,还说妻子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就是说在家里面不听我的。这就说明了我们同学对这个妻子是没有能力把握的。然后我就引导说:为什么这个妻子在外面总是听我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一个东西。在外面妻子要维护丈夫这个家庭的领袖的地位,这个妻子知道为了家庭的和睦自己在哪些地方应该做让步甚至是牺牲。对于妻子虽然没有一句话,但是这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好妻子。她上有婆婆下有儿子,中间有丈夫,在这个家里面大概奉献最多的,最操劳的是这个妻子。这真的是一位好妻子,在外面听我的,是不是说在家里面不听我的呢。在家里面可以同丈夫商量、讨论甚至争几句吵几句。但是在外面她一定是维护丈夫的。维护的背后是爱,她爱自己的丈夫。如果这个妻子帮着儿子说,你跟你妈妈走大路,我陪我儿子走小路。这样就完了。这个妻子就听丈夫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样的妻子太可爱了。这是一个不易把握的人物。重点的句子我们再揣摩一下。“我、我的妻子、我的母亲、我的儿子”王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四个人物你会发现问题吗?有同学马上举手,老师我发现他怎么没有爷爷。说的很好。现在同学们自己去猜一猜为什么没有爷爷。有些人说是不是他爷爷已经去世了。假设你的推理猜测是正确的,你们想一想。这个老妈妈老伴已经去世了。他们一家三口出去了,这个老妈妈一个人在家待着好不好。不好,肯定是不好。我母亲本不愿意出去的,这个本不愿意出去,这里面的含义很丰富。母亲老伴去世以后心里边多么悲伤,他不愿意给自己的儿子和媳妇添麻烦。我就一个人在家里待着吧,但儿子不同意。妈妈不要一个人在家里待着,父亲刚去世,你更应该跟我们出去散散心。这些虽然没有说但它背后包含了。母亲很信我。“母亲很听我的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的很好,母子两个人互相信赖。在散步的路上这个“我”就一直在庆幸,庆幸什么呢?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我的母亲又同我们出来散步了。我珍惜这样的时间,我珍惜这样的机会。而儿子伴同我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了。这些都是浓浓的亲情。一个人活着什么叫幸福啊。我觉得是拥有亲情、友情、爱情。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你可以钱少一点,如果一个人没有亲情、友情、爱情,这个人太不幸了。朱自清用他的散文描写了自己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老师教课要去体会、去挖掘,也让学生去体会、去挖掘。另外王老师的课如果能再活泼一点就好了。老师给学生上课,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没有距离。我到现在还上课,上个学年我还教了两个班级。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我整天和孩子在一起。我一看到学生就心花怒放。所以我上课能够和学生容在一起,我觉得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一、同学们对政治题材的课文不感兴趣。第二、学生对于领袖的文章不喜欢。第三、政治课已经学过了,是不是语文课要变成政治课。同学们有这个想法才表现出对这篇课文的不喜欢。学生这个不喜欢的态度就是他的原始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使我这个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这堂课从哪里开始。就从这儿开始。我备课的时候是在办公室里,我把自己关起来备课,我没有同学生交流。现在我走进学生了,我知道学生对这篇课文是什么态度了。我在备课的时候同学生的现状相同不相同啊?我必须马上作出调整。我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喜欢这篇课文。两节课下来以后我作了一个调查,同学们喜欢这篇文章的举手。全班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一开始我也搞了一个调查,喜欢这篇文章的只有三、四个。从三四个到全部举手,老师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从学生不喜欢这篇课文发展到喜欢这篇课文,从不理解这篇课文,发展到理解这篇课文。所以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原原本本的读书,让学生产生自己的原始理解。在德国的教学标准中就有一条要让学生有对课文的第一印象。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这个问题。我们总是在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我们把学生当作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至于学生喜欢不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不喜欢到什么程度,他对这个文本最原始的感觉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是目中无人,就不能做到对症下药。但是学生的原始理解毕竟不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归属,它是我们的起点但不是归属。我们要在原始理解的基础上经过一个后续理解的过程最后实现基本理解。就是在学生原始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去深化丰富学生的理解叫后续理解。这个后续理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主体。在后续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去运用多媒体。在学生原始理解、原始阅读的时候,你不要去放多媒体。后续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放多媒体、去放录音,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后续理解之后最后我们要实现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什么是基本理解,第一我们的理解是可以在文本中找到依据的。它不是我们的胡乱猜想,主观臆断。第二,与专家对文本的理解达成共识。符合这两点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叫做基本理解。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的就是这种基本理解。基本理解不是唯一理解,我们对于一个文本的理解可以是多样的,《孔乙己》矛盾先生有自己的解读,但它不是作者的原意。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基本理解。这两种理解并不矛盾。基本理解不是唯一理解,接下来基本理解不是绝对理解。对文本的理解随着时间、时代的发展变化也会有一些发展变化。《论语》这本书两千多年了,研究《论语》的书有两三千家这么多,你说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权威。孔子说: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你说这个“小人”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书有不用的解释。所以它不是绝对理解。只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这样来理解。我们进行的是基础教育,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群小孩子,这群小孩子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告诉我们,这个文本,我们解读到这个程度就恰到好处。过了就不好了,没有达到也不好。初中里面有一篇文章《珍珠鸟》,这篇文章大有深意。我们现在理解的远远不是作者本来的创作意图。但是如果我们把作者的原意揭示出来也不好,这些孩子们就不能够理解了。所以我们只能讲到这个程度。在我们杭州有一位专家叫蒋成予先生我看过他的文章,我很钦佩这位老先生。

课堂教学有效性现在大家都在谈。什么叫有效,上午也有老师在讲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它可能有多方面的含义,但最根本的东西是:课堂教学有效,没有效,就看你有没有让学生有发展变化。如果你这堂课是平面的,学生上你的课和没上你的课看不出有什么变化,那我说你这堂课肯定是无效课。确实上了你的课之后他有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有正变化和反变化。正变化就是学生通过你这堂课后有了发展提高,他有了这种可喜的变化,那你这堂就是有效课。因此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堂课我要促进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发展。我们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想到哪就教到哪这个的课很难有效。我在自己学校的时候在办公室备《琵琶行》,这时候我们传达室的人进来了,他说程老师你怎么哭了,我说我备课呢。他说我真没见过这样备课的。我上了《琵琶行》后,我的学习委员告诉我,老师上了课改变了我原来对《琵琶行》的印象。这个学生是主动的找到我来聊他上了我的课之后的感受。上了老师的《琵琶行》让他发生了变化。我们当老师的天职就是就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发展。这是我们评价老师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准。我们不是看一个老师发表了多少论文,写了多少著作,我们不是看一个老师学问多么渊博,嘴皮多么溜滑。我们就是看你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高。所以教师和学者不是一回事。我们评价中小学教师你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提高。陈景润原来是中学的数学老师,在北京四中教书,他的课学生听不懂,最后学校没办法只好让他负责批改学生作业。但是后来他成为位著名的数学家。他不懂教学是怎么回事,但他懂数学研究。法博尔也当过老师,有一天他看到学生们围在一起,就好奇的走过去,问:你们干什么呢?然后自己趴在那看蚂蚁。当一个老师应该是蹲下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当然,我们说教师应该具有学者的一些品质。但是教师和学者不是一回事。魏书生老师有个最大的本领就是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你不承认不行。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和北京的老师一起在上公开课。北京的老师课上的很艰难,上的死气沉沉。第二堂课,还是这群学生,魏书生老师三下五除二就把这群学生调动起来了,一堂课上的生龙活虎。我们老师要分析一下,我们总是说这个学生不配合。我们不能说让学生来配合我们,这个教学思想一定是错误的。学生不配合是老师没有把学生调动起来,原因在老师自己。不能怪孩子。魏书生老师接过一个班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师生关系是什么吗?同学说:老师是上帝,我们是奴隶。魏老师说不对,应该倒过来,你们是上帝,我是奴隶。我是为你们服务的。由于这种正确的思想,魏老师和学生才能容在一起。我们如何来评价老师的工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去领悟。有一个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了一个重点中学,没有一个月学生就把这个老师炒了,强烈要求学校撤换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感到很委屈,我是重点大学毕业教中学生不是小菜一碟吗?校长听了他的课,觉的他不会教课。尽管你有满肚子的学问但你不会教课。学问是学问,教课是教课,不是一码事。然后校长就跟他讲道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廖老师终于悟出了教学是怎么一回事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回忆自己的教学经历廖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自己会和让学生会是两码事。老师们,这句话是多朴实又多深刻呀。批改期末卷子的时候我总是听到有的老师抱怨:这道题我不是刚讲过怎么又做错,真讨厌。我很想反驳他一句:你教了就一定要让学生会呀。老教师和新教师的区别在于,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想着如何让学生学的好,而青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想着自己如何上的好。有一天我碰到一个青年教师,他很高兴的告诉我,他这堂课自己觉得非常满意。我说怎么满意呀?我把他们都镇住了。一个老师的水平比学生高那是天经地义的。我们没有资格去学生面前炫耀我们的知识有多么渊博。如果炫耀那是因为你浅薄。一个老师最大的能耐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在课本的知识之间,在老师和学生的知识之间必须要架起一座桥梁。这个桥梁怎么架,就要看老师的教学技能。所以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不是老师的知识有多渊博,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的教学技能。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五

简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贯彻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宋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评:

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享受文本,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的生发中提升人格品质。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文本,触摸人物。本节课中,老师先后多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归纳信息。如“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看看课文中的人物对于勒的评价先后有什么变化?”“找出众人在知道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后的不同反应”等要求,都是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在情节的起伏中,在形象的塑造中感受经典名篇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为了让学生由走进文本到溶入文本,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情感的生发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老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你对哪个人物有好感?”这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让学生因文生情,再带情入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得到了有益的提升。

二、课堂容量饱和,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也有文本外的恰当补充;既有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要求,也有写作训练;既强化文本内容,也培养想象能力;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老师先后引用了左拉、莎士比亚、罗兰等人的话来丰富课堂内容。另外,老师还引用了一幅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对对联的欣赏及加横额的练习,都非常有效和巧妙的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师点拨适时适度,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

宋老师的语言精练而优美,既有益营造语文课堂的氛围,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精巧的点拨与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个体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朗读、写作训练、集体交流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始终在突出这一理念。从课堂的整体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都是张弛有度,轻松宜人的。

四、注重了知识落实,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实效性体现较好。

课堂上,教师既有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同时对重点段落也有深度的分析;既落实知识,又培养能力,体现出很强的教学实效性。

总的看来,谢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呈献了一堂质量较高的语文课,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好地渗透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创新。教案过于简短,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不太强。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六

pepunit2partalet’slearn。

我评说的是付老师讲的六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单词教学,这节课主要是邮局,书店,医院,电影院,图书馆,科学博物馆六个关于地点的单词教学。

听了付老师的英语课,觉得自己又收获了一把。课堂很精彩,教学设计安排合理、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具体对付老师这节课说一说我的个人体会,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一、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付老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能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勇气。以无私的爱心包容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动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创设真实贴切的教学情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真实贴切的情境中,将每个词组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出,而不是生硬地把它搬到学生面前。

三、注重形成色彩明朗的视觉刺激。

从教师的课件到板书,我们不难发现,付老师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在课件中出现的地点单词时,教师就根据不同特征,设置不同的颜色,给学生形成明朗的视觉刺激,从而为教学服务。

四、注重培养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

教师设计了对话练习,听力练习题等,要求学生操练所学单词,运用所学语句.这些活动设计一方面能巩固所学,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探讨之处。

2.在板书设计中过紧凑,建议:简化课题,释放空间让重点的句子更加醒目。

总之,付老师的这节英语课上得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学习优秀老师的先进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小学六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一定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乐中学,在玩中学,通过表演,竞赛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中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体现。蔡老师每教授完一个单词就会用读起来朗朗上口chant来加以巩固,使学生进入愉快、兴奋的状态,既巩固了单词,提高了课堂实效,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又设计了吹气球、说反话等丰富多才的活动,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面广,而且情绪颇高。

本课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感觉转盘游戏这一环节安排的时间稍微多了点。

以上是我对蔡老师整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的批评指正。季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季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张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是,在本堂课中,季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应该更明确,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示范。同时,我们老师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足够多的input(输入),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output(输出)。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111。

作者:222。

我们的孩子从六岁开始上学,从九岁开始学习英语。由于学生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呈良性循环状态,成绩优秀,充满自信和创新精神。而部分学生则处于学习的困境中,缺少学习的动力、方法、良好习惯和学习环境,不达标的成绩使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由此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

有的教师刺伤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不努力的学生的自尊心,甚至羞辱学生的人格,(部分家长还有打骂、惩罚等现象)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

多数教师教学受教材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能将最新的、有用的、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教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

学生没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无论读、背、抄写、练习、作业、测验都一种模式,都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学同样的句子和词汇。评价学生也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导致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

课堂上教师煞费苦心地讲解、传授,要求学生认真地倾听、理解、记忆,规范地模仿拼读、朗读、拼写,机械地背课文、背句子、背单词、背语音。英语教学被简化成为背词句、默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学习主动性、“做中学”、和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222。

宋老师的这堂课在课前作了很多准备:制作了很多相关的字卡、图卡,句子卡,并准备了相应的水果实物;学生也提前预习了本课的内容,并制作了相关的图卡。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几个水果单词说句型“doyoulike„..?”“yes,ido.”“no,idon’t.”“whatabout„„.?”的能力。

宋老师这堂课有不少可取的地方:

1.个性化的板书设计,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课前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处理得很好,并头部分的单词复习为课堂句型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结尾部分的几句切合实际的问答,不但巩固运用了课堂目标句,也是对该堂课的一个小结。

3.复习环节设计的guessinggame用来复习水果单词,并引出单词“fruit”,学生有兴趣,复习效果良好。

不足与建议:

1.在引出新的内容时,可以在复习水果单词的基础上,以水果单词引出目标句“doyoulike„..?”,并帮肋引导学生作出肯定与否定回答,在操练句型时也可围绕水果展开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准备的教具、学具也可得到充分的利用,操练不必过多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2.课堂的最后运用环节,设计有待完善:首先,这堂课的落脚点是“说”,就是要让学生多说,多练,多交流,“写”不是这堂课的侧重点;其次,这是一个运用环节,把调查活动局限于本单元几个词汇的运用,感觉还是在操练。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激活以前的知识,灵活运用语言。

3.对教材中出现的句式“whatabout„„.?”的理解和运用有些狭隘,“whatabout„„.?”的用法很宽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用活。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七

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课,用六个字总结,那就是沉稳、扎实、高效。下面我就对这节课亮点与不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1、习惯养成有成效。

也许是出于一个班主任的敏感,从孩子们一进到阶梯教室,我就开始观察他们,虽然刚刚深入三年级,但孩子们安静、有序。坐到座位上后,整理好自己的学具。然后开始进行成语接龙,经了解,这是双港小学的特色,让我耳目一新,孩子们在积累成语的同时,也为语文学习添砖加瓦。

在学生单独完成小卷的时候,老师不忘提醒一句写字姿势,全班的姿势很标准,我想这应该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靠一时的装是装不来的。孩子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充满自信,可见,吴老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是很用心的。

2、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上课伊始,老师针对粉花和黄花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学生的回答有:粉花比黄花少2朵;黄花比粉花多两朵;粉花和黄花一共有6朵;黄花的朵数是粉花的2倍。学生能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能用完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路,可见老师在平时一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

3、在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于谁是谁的几倍,不是一个难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实际运动的时候就会找不准一倍数和几倍数,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取“引导”的方式,指名回答,帮忙指正,学生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再通过同桌互练,直到大家都能掌握。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时,老师再带领学生总结方法,吸取精髓。

4、练习层层递进有层次。

这堂课中的练习很多,充分体现出了精讲多练,并且从基础到提高,顾忌到了每个层次的学生。

老师的教态得体大方,但是我感觉这堂课缺乏激情,虽然我们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像语文那样富有感情,不像英语那样富有激情,但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增加一些爬山式或闯关式再或者竞赛式的方式到练习环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的方式再多样一些,那么这堂课就更加完美了。

示范课评课稿发言稿篇八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在客观地考量着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是否认真细致,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会在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在听课期间,我看到一些教师虽然年轻,经验也许不如老教师丰富深厚,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对课堂知识点的设计比较合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也显得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可见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课堂纪律的组织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技巧性固然重要。但从整体来看,如果课堂上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障,或者说,教师不具备管理、驾驭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教学。在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师把对学生的纪律要求编成了简单上口的顺口溜,在课堂上用顺口溜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纪律的要求,并与他们产生互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还通过及时地评比鼓励,给学生树榜样,督促一些动作慢的学生提高效率,使课堂组织整齐划一。这种办法同样比对学生直接严肃的提要求更有效果。

这次听评课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多媒体的运用不只是浮于表面,而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差距。数学教师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兴趣为先导,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卡片,为教学打下基础,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苦练基本功。我应该积极投身到教学中,以合格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总之,这次听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这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将使我尽快走向成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