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读乌塔有感(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8:12:15 页码:13
2023年读乌塔有感(实用8篇)
2023-11-21 08:12:15    小编:XY字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乌塔有感篇一

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乌塔》。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她叫乌塔,他靠自己发广告赚钱,独自到欧洲各国去旅游的事。他一个人游览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名胜古迹。他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先查找警察局的电话,以备遇到麻烦事求救。之后再给家里打个报平安的电话。然后他就尽情地去玩。她还说回国以后还要继续挣钱,有机会到我们中国来旅游。

看到这里,我既惊讶又惭愧还羡慕。她太了不起了!她的胆子真大!她的能力真强!相比之下我也太渺小了,换做是我还不把我丢了啊。想想我,只能去楼下的超市买一块雪糕,从来没一个人去过大一点儿的商场,自己从来没买过一双鞋,一个背心。和乌塔比我觉得自己很无能,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认为我就是家里的太阳,一家人都得围着我转,上学妈妈送,放学爸爸接,连书包都是他们背着。每顿饭吃什么姥姥都要向我“请示一下”,否则饭菜不合我的胃口,我就会撅起嘴巴挑三挑四。

想到这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和乌塔相比我是幸福还是悲哀呢?我们的幸福过头了,这是一种悲哀。我想大声的对我的长辈们说:我已经长大了,有许多事让我们自己做吧!你们对我的爱有些过分了,以后不要再这样呵护我了。让我学着做一些家务活,尽管衣服没有你们洗的干净,饭做得不如你们做的好吃,可是我们会慢慢学,从教训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学会生存的本领。将来您老了,干不动了,而我们什么都不会,那该怎么办啊?我还想对所有的中国家长大喊一声:放开你们的手吧!给我们一块自由的空间,让我们也能像乌塔那样自由的飞翔吧!

读乌塔有感篇二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14岁女孩独自游欧洲的故事,课文的最后针对德国家庭和中国家庭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怎么才好似爱孩子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我们呵护备至,有时间就陪我们出去玩儿,要什么买什么。我们天天生活在爸爸妈妈温暖的羽翼之下,无忧无虑。但是,通过文章的介绍,使我知道了,在德国那里就不同了,14岁的女孩就开始了独自一人周游世界了。可在中国,14岁的孩子还在家里做小皇帝,小公主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同样都是14岁,可中间有着这么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疑惑不解。这几天,我经过反复思索,终于解开了这个迷。因为在中国,孩子们每天生活在家长的怀抱中,缺乏独自自主的'能力,渐渐养成了依赖与懒惰的心理。这样虽然看似幸福,却没有自己的天空和自己的自由。而在德国,孩子们就养成了独自的意识,而且敢于实践,父母则更像他们朋友和支持者。所以正是由于两国家庭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才使中国的孩子和德国的儿童之间存在这样大的差距。

小朋友们,我们也行动起来吧,不要在当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要敢于去做天空翱翔的雄鹰,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读乌塔有感篇三

你们有没有看过《乌塔》这篇文章?前几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发现,我们中国和外国区别太大了!

首先,乌塔她14岁就能自已一人游欧州,不仅因为她自已比中国孩子自立。还因为社会支持她,如果在中国街头,有一个怀里揣着1000元的14岁少年,肯定被警察当作不良少年送回家。所以中国少年想像乌塔一样一人游欧州,除了自已能力要强,社会也要支持才行。

另外,中国家长和外国家长区别也很大,中国家长都把孩子埋在书山题海里,只让他们感受到了书本那小小的世界,不知道外面世界多么丰富多彩,那怎么行呢、相反,外国家长他们信任孩子,但不宠爱孩子,所以外国孩子才有这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让我们的家长放开我们,让我们看碟立、自强,让我们也能一个人快乐地出行吧!我们中国的孩子不是笨,而是没有机会做!让我们学会自立吧!

名师点评:这篇读后感写得真精彩,文章采用的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小作者通过讲述乌塔的故事,分析了她之所以能够在14岁自已一人游欧州的原因,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比中国孩子自立;二是有社会的支持。然后围绕中国和外国的区别,小作者侃侃而谈,谈了中国家长和外国家长的区别,分析得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

文末小作者直接亮出观点,点明文章的中心。文章自始至终充满着激情,展现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写得很不错。

“那怎么行呢、”改为“那怎么行呢?”

“能力要学的,没有谁天生就会的,外国孩子之所以这么自立,都是学的”建议改为“能力要经过锻炼的,没有谁天生就会的,外国孩子之所以这么自立,都是锻炼出来的”。

“让我们看碟立、自强”这句话不通顺,建议改为“让我们自立、自强”。

读乌塔有感篇四

上学期我们学习《乌塔》这一篇课文,文中14岁的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非常敬佩,我被她那善良、胆大、心细的品质所深深地折服了!

文中讲了“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年仅14岁的'德国小朋友乌塔。在“我”和乌塔的攀谈中,“我”知道了乌塔在读小学,已经独自游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等地方这一次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危险事情时情时请求帮助,再给家人打一个电话,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叫爸爸妈妈给我整理,也从来没有想过独自旅行,警察局的电话我也没有想过。只有在玩累后才到想家,才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吧。

许多孩子也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蜜罐当里,生活在长辈的羽翼下,长辈们把我们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我们这一代都缺少独立,要想独立就要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遇到困难不放弃。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争做一个自理、勇敢、坚强的人。

读乌塔有感篇五

乌塔是个12岁的德国小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他竟能自己挣钱买票,单独一人周游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准备再去希腊——想想她的年龄,才12岁呀!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真是令我们汗颜呀!

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还是她与文中“我”的一番交谈。她那热情轻快的谈兴,将这酷热的时光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光彩。乌塔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礼仪、敏捷、独立感,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她问起中国孩子是否也这样旅游,那随和的语气却使作者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当“我”说家长很爱孩子,会带他们出去玩,却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远门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绝妙的理由,却受到了乌塔的强烈反驳:“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的回答不合逻辑;当我告诉乌塔中国的风俗情况,并说孩子们仍能找到快乐,乌塔仍是坚持:“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看到这里,我真想畅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将喷涌的想法!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在中国,人们常说到“爱护”这个词,久而久之,“爱护”就演变成“爱=保护”。殊不知,爱的方式数不胜数,如若保护过度,便无意中充当了母鸡一角,把小孩子们孕育在狭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国,“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像小鹰一样,翱翔在雷鸣电闪的天穹下,搏击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简单地说,在中国,则与外国截然相反,“爱”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被视为“呵护”。其次,有些家长过于偏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孩子“刻”成了对历史、环境、回报、感恩等一无所知的语数化人类。“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电视、书本,它们无疑是工具。而人,却要“扑”在死的工具上,并懒洋洋地向载体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识——可能成功吗?想获得真正的心之美丽,除亲历亲为,自身实践,别无他法!

我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也不是在反对中华民族的一贯风格,而是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护”与“独立”都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过度则反。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中国的这种现状不得完全颠覆,但是,孩子要长大,可不能让下一代的花朵成长在温室里啊!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孩子,就回应一下孩子的心声吧!锻炼我们的真正才能,我们才会告别童年,打拼天下。

读乌塔有感篇六

里面有一篇课文,题目是《乌塔》。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的名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那天,作者在罗马下了车,赶到青年旅馆,推开门一看,吃了一惊,他的房间里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于是,“我们俩”通过聊天知道中国的孩子与外国的孩子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最后,乌塔要走了,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读了这篇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与乌塔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啊!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看见别人家的小孩都自己一个人睡觉,可我却还是和爸爸妈妈睡。于是,他们便“合谋”,看着他们两个交头接耳,还小的我,心中便特别奇怪。晚上,我照样呼呼大睡,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们俩的“阴谋诡计”。到了半夜三更,我要上厕所。可爸爸妈妈“神秘失踪”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同是心里也很害怕。狂风吹来,外面的树影摇摇晃晃,我不以为是鬼,加上狂风的呼啸,我就更加害怕了。我缩成一团,浑身上下都吓出了冷汗,嘴里反反复复、不住地念叨着:“千万不要吃我,我吃饭不多,很瘦的,不好吃的……”随着我越来越害怕,声音也越来越弱,越来越虚,而狂风越来越大,我就更加害怕了。于是我便哇哇大哭,睡在客房的里的爸爸妈妈闻声赶来,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搬过来和我睡。这样几次以后,我还是不敢一个人睡觉。直到妈妈告诉了我他们的“阴谋”,又给我讲了一大通的大道理,又以奖励来“引诱”我,最后我才不得不“屈服”。可后来,我还是有好几次“逃”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去。最后,我终于能自己一个人睡觉了。读了这篇课文,再回想那件事,立刻觉得好笑、羞愧。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独立的重要性。从前,我总是有很多地方不太独立,现在,我要试着独立做事!

读乌塔有感篇七

一个14岁的女孩,暑假一个人去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希腊,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波恩旅行。而且全程无人陪伴,几乎所有的路费都是自己挣的。她是一个德国女孩乌塔。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乌塔和我们的不同。小小年纪,身上就有那么多闪光点:见多识广,有规划,有主见,有理想,等等,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

但是,反思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大家都变成了小皇帝,小皇后。每天过着衣来张口,食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也许,你会想:我们有电脑、电视、游戏机,还有绘本、书、操场,随时都能得到很多快乐。但是我们中间谁能有很多知识呢?文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最深: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意大利,但只有当我亲自来到这里时,它的`美丽才深深打动了我。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缺点:自我意识差,不能吃苦的弱点。这是父母希望我改变的两件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一点一点改正这些缺点,不能让它们成为我人生的绊脚石!

读乌塔有感篇八

一个比我大四岁的小姑娘,趁假期期间自己挣旅费,独自设计旅游路线和日程,独自一人游欧洲,并且懂得自我保护,听起来不可思议吧?她就是德国小姑娘——乌塔。

读完《乌塔》后,我不仅佩服乌塔的胆大心细,自强自立,还对中德两国的教育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她独自游欧洲各地,这不仅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的教育观念截然不同。在国外,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会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他们不十分地宠爱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也不会直接伸手去帮助他们,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来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在中国,多数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小公主似的,结果孩子事事都要依靠父母,离开父母则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还成为社会的败类。我庆幸,我的父母不是这样的。从小到现在,父母对我疼爱有加的同时也不忘记严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要有爱心、有礼貌;拾金不昧等等。记得有一次,我玩得得意忘形,跑着跑着摔倒了,我趴着地上使劲地哭喊着,等待妈妈扶我起来,结果妈妈在一旁说:“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见妈妈丝毫没有拉我一把的意思,我只好自己爬起来,把衣服上的泥土弹掉。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妈妈的用意,妈妈是在用行动教育我:人生的路很长,自己在哪里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别人不能帮你一辈子。

同学们,都来读《乌塔》这篇文章吧!我们要告诉自己的.父母:不要太溺爱自己的孩子,应该放开手,让我们去接受风雨的洗礼,去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