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20:08:15 页码:10
最新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优质11篇)
2023-11-21 20:08:15    小编:紫衣梦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一

他们是哨兵,从高山平原、大海小岛到塞外林场,看护着山水林田湖草沙,预报着地质灾害、海洋风暴,坚守着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这是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即将联合发布的2021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他们包括9位个人、1个集体,代表着自然资源管理系统150万名自然守护者。

守护是一辈子的事。

那一年,董鸿儒19岁。他惜别新婚妻子,背起行囊,步行到县城40公里外的苏木山当起护林员。这一去就是一辈子守护。

如今已83岁的董鸿儒,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护林员、工程师、林场场长并兼任县林业局副局长、县政协副主席。

无论当林业局长还是县政协副主席,他都有一个要求:不去机关上班,留在林场。他带着林场职工,用4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18.6万亩森林。

对姜文凯来说,小岛就是一辈子。千里岩是黄海中部一座孤岛,作为我国北方环境十分艰苦的海洋监测站,地处海路要道,观测数据对发布风暴潮预警报、确保航行安全十分重要。

从东边到西边240步,从南边到北边820步,从码头到70多米高的观测站370级台阶,在这个0.13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姜文凯守了25年,加上守护其他小岛13年,他把青春献给了海洋监测。

对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原负责人马银国来说,高山峡谷就是一辈子。高川乡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路陡、沟壑纵横、险象环生,有汶川大地震形成的亚洲最大滑坡体“大光包”,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

马银国自编《守护生命安全》等宣传稿350余篇,把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区内家家户户。173平方公里土地上,41年,他累计走了12万余公里。

用科技叩响自然之门。

作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守护的是三峡库区到青藏高原的地灾防治。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保障库区120万移民地质安全是重中之重。殷跃平持续跟踪研究库区地质安全问题,成为三峡库区地质安全的著名专家。他把三峡库区防灾理论,成功运用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特大滑坡工程治理。

传统看法认为每个滑坡都不一样,预警监测是世界难题。殷跃平提出滑坡有“共性”,均属斜坡运动,可以进行普适性监测,通过成灾机理研究,找到滑坡共性,建立预警模型,地灾监测预警走上科技支撑之路。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大鹏,是“与金子打交道的人”。金矿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山东探明黄金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但勘探开采深度较浅,超深部勘查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李大鹏所在团队通过创新成矿理论,实现鲁西归来庄矿田深部金矿资源量增加20余吨的新突破;在莱州焦家金矿带成功实施“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在近3266米处发现厚达25米的目前我国最深金矿体,攻克金矿深部资源勘查难关。

任秀波,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办公室主任,两次参加珠峰复测。2005年珠峰复测,他在海拔6500米以上区域作业达43天,在海拔7028米的营地写下入党申请书,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风雪,冒着双手被截肢危险摘下羽绒手套进行20多分钟测绘作业,成功将重力测量推进到海拔7790米,获取三维坐标并攀登到海拔8000米。

2020年珠峰复测,任秀波有近两个月时间几乎一直坚守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多次前往海拔5400米的二本营和5800米至6300米的登山路线,给年轻队员培训登山和设备使用技能。

他们身后就是红线。

他们是不可侵犯的岗哨,守护着一条条红线。

杭州市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沈乐毅,从2015年起牵头组织杭州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通过多规融合、优化生态、集约用地、都市农业、农耕传承创新模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4万亩,被原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评价为“杭州样板”。

对耕地保护无限热爱、对违法占地疾恶如仇,张辉作为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先后组织召开会议28次,出台文件16份,下发通知72次,暗访督导各县区28次,核查整改违法用地1100多宗、8300多亩。

钮栋梁是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多年来,他通过组织“夜鹰”“春隼”等行动,破获多起非法狩猎案,9名涉案人员被判刑。随着崇明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实施,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越冬小天鹅从2016年冬天的60只增长到2021年初的600余只。

守护岂止在深山。“最美自然守护者”还有一个集体,是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6位工作人员都是党员,均有硕士以上学历。他们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成为服务民生、方便市民的“店小二”。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二

作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守护的是三峡库区到青藏高原的地灾防治。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保障库区120万移民地质安全是重中之重。殷跃平持续跟踪研究库区地质安全问题,成为三峡库区地质安全的著名专家。他把三峡库区防灾理论,成功运用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特大滑坡工程治理。

传统看法认为每个滑坡都不一样,预警监测是世界难题。殷跃平提出滑坡有“共性”,均属斜坡运动,可以进行普适性监测,通过成灾机理研究,找到滑坡共性,建立预警模型,地灾监测预警走上科技支撑之路。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大鹏,是“与金子打交道的人”。金矿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山东探明黄金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但勘探开采深度较浅,超深部勘查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李大鹏所在团队通过创新成矿理论,实现鲁西归来庄矿田深部金矿资源量增加20余吨的新突破;在莱州焦家金矿带成功实施“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在近3266米处发现厚达25米的目前我国最深金矿体,攻克金矿深部资源勘查难关。

任秀波,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办公室主任,两次参加珠峰复测。2005年珠峰复测,他在海拔6500米以上区域作业达43天,在海拔7028米的营地写下入党申请书,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风雪,冒着双手被截肢危险摘下羽绒手套进行20多分钟测绘作业,成功将重力测量推进到海拔7790米,获取三维坐标并攀登到海拔8000米。

2020年珠峰复测,任秀波有近两个月时间几乎一直坚守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多次前往海拔5400米的二本营和5800米至6300米的登山路线,给年轻队员培训登山和设备使用技能。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三

他是我们心目中新时代的孤勇者,他是当地百姓口中的“马国土”——山区基层的定海针。他就是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的马银国。

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的马银国,获评中共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最美自然守护者”的称号。参加工作42年,他始终坚持巡护在高川乡的山山水水之间,护佑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是当之无愧的“自然卫士”。

此次获评首届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的马银国,不仅在全国10位“最美自然守护者”评选中位列第一,他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参选者。60岁的马银国是服务山区的“孺子牛”,是自然资源系统里的“最美守护者”,他既有扎实牢固的业务技能,又有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还有心怀保护资源的神圣使命。

高川乡是绵阳安州最远的一个乡镇,这里山高路陡、沟壑纵横、地势险象环生。“5·12”汶川地震后,辖区内形成了最大滑坡体“大光包”次生地质灾害非常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年平均发生15次。而马银国爬坡上坎、趟水过河现场勘察,逢雨必到,汛期24小时待命。四十多年来早出晚归是常态,经常一个月内穿破3双解放鞋,摩托车轮胎也要补换6、7次。高川乡173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1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镌刻了他的足迹。马银国在高川乡当了10多年广播员,近30年国土员。

尽管40多年的人生经历普普通通,但马银国在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乃至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都小有名气。许多人是从新闻报道中熟知马银国的——他是“马国土”,是四川好人,是四川“最美地灾防治卫士”是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工作者,而再成为现在的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称号已经有40多个,而荣誉的背后是他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000余次连续实现地质灾害11年“零伤亡”的光荣业绩。是他带领着一支深山共产党员服务队,数十年如一日上门帮扶6000余名有需要的父老乡亲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忠诚担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是马银国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的坚持,亦是我们对国土自然的坚守。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四

那一年,董鸿儒19岁。他惜别新婚妻子,背起行囊,步行到县城40公里外的苏木山当起护林员。这一去就是一辈子守护。

如今已83岁的董鸿儒,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护林员、工程师、林场场长并兼任县林业局副局长、县政协副主席。

无论当林业局长还是县政协副主席,他都有一个要求:不去机关上班,留在林场。他带着林场职工,用4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18.6万亩森林。

对姜文凯来说,小岛就是一辈子。千里岩是黄海中部一座孤岛,作为我国北方环境十分艰苦的海洋监测站,地处海路要道,观测数据对发布风暴潮预警报、确保航行安全十分重要。

从东边到西边240步,从南边到北边820步,从码头到70多米高的观测站370级台阶,在这个0.13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姜文凯守了25年,加上守护其他小岛13年,他把青春献给了海洋监测。

对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原负责人马银国来说,高山峡谷就是一辈子。高川乡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路陡、沟壑纵横、险象环生,有汶川大地震形成的亚洲最大滑坡体“大光包”,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

马银国自编《守护生命安全》等宣传稿350余篇,把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区内家家户户。173平方公里土地上,41年,他累计走了12万余公里。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五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测量登山队员们在峰顶连续工作两个半小时,对讲机的另一头,珠峰大本营指挥部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与队员保持通话两个多小时。任务顺利完成,任秀波才发觉自己一直双膝跪地,双腿早已麻木。

这是任秀波第二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了。上一次2005年时,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风雪,任秀波冒着双手被截肢的危险,摘下羽绒手套进行20多分钟的测绘作业。勇于攻坚克难,工作22年来,任秀波长期在野外一线从事自然资源测绘工作,高原工作时长累计达4年多,先后参与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等3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

殷跃平也是一个“野外迷”。作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0余年。凭借专业特长,每当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时,救援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范难度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必须走科技支撑之路。2018年以来,殷跃平开展滑坡“技防”研发与试点,努力提高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前大家都说‘每个滑坡都不一样’,我偏要在千差万别中寻找共性。”目前,殷跃平带队研发的滑坡普适型监测技术和风险预警模型已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广,推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从“人防”到“技防”的提升。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红色小楼里,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大鹏办公室的灯,夜里总是亮着。“望着深夜的璀璨星空,仿佛凝视着3000米地下的金光闪闪。”李大鹏感慨。

“攻克深部勘查难题是自然资源人的职责。”2017年开始,李大鹏所在的创新团队在胶东地区开展3.5万米深部探测工作。他们成功实施“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攻克了我国长期面临的深部资源勘查技术难题。2020年,李大鹏和伙伴们创新找矿方法,在栖霞市西城镇的地下1000米又打到了“金娃娃”。

在李大鹏的办公桌上,摆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取自马里亚纳海沟的3块样品。目前他和所在团队正在参与深海洋中脊岩浆热液活动及成矿相关研究。“用力钻研深地、深空、深海,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砥砺前行。”李大鹏说。

“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心中有群众”,建设美丽中国,“最美自然守护者”的身影成为绿水青山间的亮丽风景!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六

浙江省杭州市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沈乐毅很忙,一再推迟记者的采访,可坐下来谈起工作时,他又神采飞扬起来。

2015年,全国开展106个重点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杭州被确定为试点市。沈乐毅时任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处副处长,于是义不容辞地啃起了这块“硬骨头”。

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迎难而上摸索出一条新路。沈乐毅经过充分调研,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五个保良田”模式。经过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划定工作中杭州市新增划入大片优质耕地,使城市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5.20万亩,划定成果被评价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板”。

2016年,杭州市余杭区探索推行田长制,沈乐毅当起了“推销员”。他总结余杭经验,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目前,田长制已经成为一项在全国推广示范的制度创新。后来,为了让“小田”变“大田”,沈乐毅又成了一位“策划师”,积极建议开展“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

“保护好耕地,就是守住老百姓的‘饭碗’田。”沈乐毅说,“这辈子若能做好这件事,值了!”

做好耕地守护者,有时也需要采取雷霆手段。2020年8月10日凌晨1点,在黑漆漆的深夜,一位中年汉子带领执法队员赶赴偷采沙现场。

面对当事人的顽固反抗,他纵身跳进水深10多米的沙坑,快速游到采沙船上,拉掉电闸、关闭机器、拆除设备,及时制止了违法采沙行为。这位汉子,就是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常被同事戏称为“拼命三郎”。

1997年3月,张辉开始从事土地执法监管工作。他经常带领执法队员吃住在村里、蹲守在一线,与违法者斗智斗勇。2016年,张辉调入当时的漯河市国土资源局召陵分局任副局长。他主动要求分管土地执法,及时组建50多人的执法队伍,拆除非法砖瓦窑厂30多座、违法建筑120多处,复垦土地2900多亩,迅速扭转了当地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张辉在漯河市开发区分局工作期间,当地连续4年实现违法占地零新增。2009年,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评价为河南省第一。2021年3月,张辉调任现岗位后,漯河市督察发现问题、历年卫片整改率等各项考评指标均稳居河南省第一,成为连续10个月新增违法用地问题“清零”的唯一省辖市。

“我将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脚下这片沃土良田。”硬汉张辉有时也会满怀深情。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七

金秋九月,山川锦绣。近日,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1“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马银国、任秀波、李大鹏、沈乐毅、钮栋梁、姜文凯、殷跃平、董鸿儒、张辉等9人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被授予“最美自然守护者”称号。

他们之中既有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也有奋战在耕地保护一线的执法工作者;既有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的测绘人,也有坚守小岛从事海洋预报观测工作的监测员、默默守护在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林草人……作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他们是广大自然资源工作者的生动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向全社会传递着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扎根一线履职尽责,真情守护乡亲们的“饭碗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稻花飘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党委书记张水宝说,“实施田长制6年来,村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增强了,全村5500多亩基本农田得到了统一有效管理。”

和永安村一样,如今在杭州,每一块田地都有了“田长”守护。这背后离不开浙江省杭州市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沈乐毅的推动和努力,“乡亲们种田的积极性更高,良田沃野间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再到“百千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长期工作在耕地保护岗位上,沈乐毅细心总结余杭经验,在全市试点推广田长制,创新了永久基本农田网格化管理机制,将保护责任从村委会延伸到村民小组、从村民小组延伸到种粮大户,共同守护乡亲们的“饭碗田”。他还创新推出无人机航拍、微信“随手拍”等信息化手段,助推耕地保护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在中原粮仓河南,也有这样一位耕地“守护者”。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参加工作24年来,始终奋战在耕地保护第一线。

为了制止违法采沙行为,张辉曾纵身跳进水深10多米的沙坑;为了打击破坏耕地偷挖盗采,他吃住在村里紧盯死守,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用心用情守护脚下这方沃土良田,张辉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看到乡亲们的真诚笑脸,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一大早,马银国穿上迷彩服,足蹬黄胶鞋就出发了,他和往常一样,又到山沟里去观察山坡和河床,加强地灾预警。

扎根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41年,马银国作为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原负责人,踏遍全乡173平方公里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累计行程12万余公里,把管好村民的“饭碗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使命。

高川乡风景如画,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也“特别金贵”,人均耕地不足0.1亩。马银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在矿业秩序整顿中,非法采矿人把装满厚厚一沓现金的信封塞给他,他断然拒绝……守土尽责,马银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的坚守。

敬业爱岗诠释使命,无私奉献呵护青山绿水。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森林公园花香鸟鸣,风景如画。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几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沧桑巨变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塞上愚公”——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

在我国黄海中部,有一座叫千里岩的小岛,岛上驻扎着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从东到西240步,从南到北820步,这就是我的‘家’。”作为“守岛人”,监测站站长姜文凯如是说。岛上没有淡水,没有常住居民,所需食品、饮用水等都靠定期补给。每一次补给,上千斤的物资只能靠上岛人员肩扛手提。“70多米高、300多个台阶,一点一点搬到站上。”姜文凯说。

千里岩是海洋防灾减灾的前沿哨所,北上影响黄渤海的台风,千里岩会提前观测到第一手资料。“观测数据关系到亿万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姜文凯说,作为“放哨人”,要准时将监测到的潮汐、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海洋与气象相关的数据资料传回陆地。工作生活不易,但他乐在其中。

每年入冬以后,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里就会热闹起来,大批远道而来的越冬候鸟在这里享受迁徙假期。“湿地上的草木鱼鸟,都是我的‘孩子’,要细心呵护它们健康成长。”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钮栋梁言语中充满坚定。

“守护东滩一方净土,还鸟儿美丽家园”,不管是夜间滩涂执法,还是凌晨道口守候,钮栋梁始终冲在最前面。冬季“夜鹰”行动,他在芦苇丛中一蹲就是几小时;春季“春隼”行动,他严格执法……在他的带领下,区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万鸟云集、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2021年3月11日,江苏省仪征市市民陈云凤冒雨来到省自然资源厅,将一面写有“显初心情系百姓记使命公证登记”的锦旗,送到了“苏小登”陶镕面前。锦旗的背后是对江苏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服务的认可和鼓励。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的7名工作人员,争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与全省5600余名“苏小登”一起战斗在保护自然资源、服务企业群众等岗位。“线上苏小登”迄今已累计颁发电子证照2237万份。

攻坚克难见证担当,用心钻研书写精彩篇章。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测量登山队员们在峰顶连续工作两个半小时,对讲机的另一头,珠峰大本营指挥部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与队员保持通话两个多小时。任务顺利完成,任秀波才发觉自己一直双膝跪地,双腿早已麻木。

这是任秀波第二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了。上一次2005年时,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风雪,任秀波冒着双手被截肢的危险,摘下羽绒手套进行20多分钟的测绘作业。勇于攻坚克难,工作22年来,任秀波长期在野外一线从事自然资源测绘工作,高原工作时长累计达4年多,先后参与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等3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

殷跃平也是一个“野外迷”。作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0余年。凭借专业特长,每当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时,救援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范难度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必须走科技支撑之路。2018年以来,殷跃平开展滑坡“技防”研发与试点,努力提高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前大家都说‘每个滑坡都不一样’,我偏要在千差万别中寻找共性。”目前,殷跃平带队研发的滑坡普适型监测技术和风险预警模型已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广,推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从“人防”到“技防”的提升。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红色小楼里,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大鹏办公室的灯,夜里总是亮着。“望着深夜的璀璨星空,仿佛凝视着3000米地下的金光闪闪。”李大鹏感慨。

“攻克深部勘查难题是自然资源人的职责。”2017年开始,李大鹏所在的创新团队在胶东地区开展3.5万米深部探测工作。他们成功实施“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攻克了我国长期面临的深部资源勘查技术难题。2020年,李大鹏和伙伴们创新找矿方法,在栖霞市西城镇的地下1000米又打到了“金娃娃”。

在李大鹏的办公桌上,摆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取自马里亚纳海沟的3块样品。目前他和所在团队正在参与深海洋中脊岩浆热液活动及成矿相关研究。“用力钻研深地、深空、深海,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砥砺前行。”李大鹏说。

“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心中有群众”,建设美丽中国,“最美自然守护者”的身影成为绿水青山间的亮丽风景!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八

对耕地保护,他无限热爱;对违法占地,他疾恶如仇;他25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耕地保护第一线。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张辉名列其中。

1997年3月,19岁的张辉考入原郾城县土地管理局,担任监察大队土地监察员。上班第一天,队长对他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饭碗,就是要守护好老百姓的口粮田。”

他白天和队员骑着自行车下乡巡查,走村串户宣讲政策,晚上突击检查土地违法重点区域。因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参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县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1999年前后,原郾城县万金乡破坏耕地非法挖砂现象严重。张辉巡查发现后,坚持每天到场,紧盯死守,制止违法行为。违法当事人改变策略,夜晚偷采偷挖,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张辉和队员们也以变应变,吃住在村里,经常半夜开展“夜间伏击战”。经过3个多月的斗智斗勇,终于遏制了辖区非法采砂破坏耕地行为。他也因此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

2016年,张辉调入原漯河市召陵区国土分局任副局长,主动要求分管土地执法工作。他重新组建了50多人的土地执法队伍,组织7次违法占地专项整治行动。一年多的时间,召陵区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0多处,复垦土地2900多亩,扭转了全区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

在这期间,张辉经历了最为惊险的一次执法。2018年7月,有一家废纸加工厂占用基本农田,需要拆除。但违法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抱着一个煤气罐,举着打火机,大声叫嚷:“谁敢拆我的房,我炸谁。”面对这种危险局面,张辉只身冲到当事人院内,大声说:“你这样既毁了自己和家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张辉耐心地与违法当事人谈家庭和未来,谈耕地保护和合法经营,并表示拆后会帮助找合法的地方办厂。最终,当事人冷静了下来,配合拆除了违法建筑。当地政府也按照政策,给这个违法当事人规划了新的用地。

张辉说,执法者与违法者之间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压震慑力度的同时,也要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帮助他们谋求出路、解决难题、增添“温度”。

2021年3月,张辉调任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

如何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张辉认为,社会公众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改善执法环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舆论氛围是实现耕地违法“未病先治”的一剂良方。因此,他积极配合当地主流媒体进行耕地保护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了“耕地保护集中宣传月”“耕地保护冬季宣传”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保护耕地、依法依规用地的浓厚氛围。

工作中,张辉善于创新。对新增违法问题,他坚持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先后对16名责任人上报移交有关部门进行了党纪政务处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发现问题和历年卫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为连续20个月新增违法用地问题“清零”的唯一省辖市。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九

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苏木山森林公园花香鸟鸣,风景如画。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几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沧桑巨变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塞上愚公”—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

从昔日的荒山到葱茏的林场,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苏木山第一代务林人无私奉献,接续奋斗,建起了一片18.6万亩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务林人接过接力棒,努力让青山变金山。

从北京参加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会回来,83岁的董鸿儒心里依旧惦记着苏木山;已经入秋,天干物燥,他时常叮嘱苏木山林场现任党支部书记,也是老人的儿子董存战,要他带领林场职工注意防火,时刻巡山。

此时,36岁的护林员袁东东就在苏木山上巡山。防火关键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护。袁东东从小在林场长大,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艰苦奋斗,再造和扮绿苏木山的过程,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2016年,他从城市选择回到这片山林。袁东东感慨地说:“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造林人,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宝库,作为新一代的护林人,我将会坚持以林为家,精心呵护好苏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身后的这片绿水青山!

对于这次获得的国家荣誉,董鸿儒十分珍惜。在老人看来,这份荣誉应该属于他心中的苏木山。他说:“能去北京参加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会,我从内心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今后我要继续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中,当好最美自然守护者,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再做新贡献。”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十

太阳渐渐落下,月亮姑姑悄悄的降临。森林里唱着优美的催眠曲,陪小草们聊天说话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星星,凉风习习,森林了的动物们和树木们都在睡觉,整个森林里非常安静。

可是谁也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在悄悄来临。

第二天早上,最先发现情况的小鸟对年长的老槐树说在森林的边缘地区发现有人开着卡车,来到森林里,老槐树急忙召集大家,准备开一个简短的会议。今天一大早,老槐树清了清嗓子,空中的侦查员小鸟发现一种用两条脚的走路的的动物,率领一只只着圆圆的脚的东西来我们这里走来了,据说用两条腿走路的是人;而脚是圆圆的是卡车。我们不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所以才召集大家开会。“他来干什么?还用问,一定是来找东西吃的。”多嘴的小柳树说。“不,事情没那么简单。”梧桐树的话让大家思想了很长时间。忽然,大家感到一阵剧痛。低头一看,原来是人在用电锯锯着树,后来树一个个都倒下了。

几年过去了,森林里变成了一片沙漠。再也没有葱葱郁郁的森林,也没有可爱的小动物了。

所以我们不要乱锯树木,不然,我们的地球也会变成沙漠的!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篇十一

沿途观景,走着走着就与美丽的、淡雅的走散了,迎来的是另一副面孔。

原来绿荫荫的一片,放眼望去,心胸顿时宽广,感受草的气息,体会花的韵味,享受树的奉献,令人心旷神怡,惬意极了。倒是现在,大自然还是那样,依旧的绿,远望没什么差别,但近品味就出问题了。草还是那样中无杂色吗?不。那就是花的五颜六色?不不,要是那样岂不是更好吗?而迎来的却是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啊、易拉罐啊,甚至还有“点缀”的烧烤棍,“壮观”极了。

我被这眼前的这一切所震撼了,怎么可能?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大山是纯天然的,人们都会自觉保护的,哪可能成垃圾海?万万没想到,竟然打脸了,人们当时只顾图一时快乐,高兴完就走了,丝毫没有考虑大自然的心情,她是伤心的、痛苦的,也是无奈的。本来被花花草草点缀着,结果却被一堆垃圾所环绕,心酸啊!大自然丢失了以前美丽芳香,以前的生机勃勃,全都是因为那些称与自然为友的朋友们,是人类亲手害了自己的朋友,多么可耻!

其实吧,话说过来,人们保护自然的心早有了,到处打着“保护自然,人人有责”或比这还有韵味的话来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都是心动,从来没有行动过,貌似那些话早已经成为了耳旁风,可能人们从没有想过实际吧!但那却是很简单的问题,自己在做完事后,每个人都看看自己有没有丢下什么,或张开那张嘴,去提醒别人,就像“爱的传承”一样,人人接一棒,大家都保护环境,当破坏者来临时,也不忍心去打破这份平静而祥和的气氛了,传开了也就当成习惯了,就由心动转为行动了。

所以,我们这次就行动了起来,不管别人怎么做,反正我们是以身作则,希望别人能看见,模仿起来,把一切由我们制造下的人为东西都带走,保留大自然的纯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