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申论高分技巧 高分申论心得体会(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5:56:12 页码:8
申论高分技巧 高分申论心得体会(精选18篇)
2023-11-30 05:56:12    小编:纸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高分技巧篇一

申论作为考研英语中的一大难题,一直以来都是令人头疼的难题。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完全可以在申论中取得高分。下面分享一些我在备考过程中总结出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申论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观点或者论述的方向,我们要仔细阅读,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有时候题目会给出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者关键词,我们要将其妥善利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题目的提问方式,是要求我们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要求我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掌握题目的要求对于我们的回答至关重要。

其次,要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一篇申论文章应该包括引言、论证和结尾三个部分,并且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使文章条例清晰,逻辑严密。在引言部分,我们要写明观点的立场,并简要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我们在论证部分就可以对观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可以列举例子,引用数据或者专家观点来支持观点的正确性。最后,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再次强调观点的重要性,或者总结我们的理由,给读者一个印象深刻的结束。

第三,要注意语言表达。申论作为一种学术性的写作,我们要尽量使用正式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要注意使用有逻辑性的连接词,如“因此”、“由此可见”等,让文章内部的段落和句子之间有较好的衔接和逻辑关系。此外,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对比、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第四,展开观点,注意举例。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展开论述,能够深入挖掘观点的内涵。同时,为了让观点更具说服力,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者引用相关数据。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可信度,也有助于阐述观点的正确性。

最后,要注重练习和反思。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申论的技巧和规律。我们可以从一些题型较为简单的练习开始,逐渐提高难度,以增加我们的写作水平。并且,在完成每一篇申论之后,我们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包括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结构的混乱以及观点的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不断提高。

总之,高分申论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着充分的准备和练习,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在申论中取得好成绩。我希望通过这些心得体会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在备考中更好地应对申论这个难题,并取得好的成绩。

申论高分技巧篇二

从给出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省的发展水平已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它们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情感”的制约,政府对民营企业缺少必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继续以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经营模式,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已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怎样才能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呢?这就要求我们的省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作一个合格的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从“全能刑”向“服务型”转变,这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市场监管、提供产品服务以及宏观调控。民营企业经营中的家族矛盾“家族情感”在他们内部无法调节时,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从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意识、科学文化素质上下手,为他们举办诸如市场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培训班,提高他们如何创业、如何发展的思想意识!

当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遭到歧视性政策时,我们的政府要审时度势,适应国家宏观发展的要求,在不危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具体利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民营企业开拓更为广泛的创业天地。政府不要人为地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煤气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只有经过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项目、融资、出口等方面,我们的政府应正确引导,适度支持,合法保护。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大多起源于小型的简单加工业。后来,虽然生产经营规模有所上升,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的产业不多。发展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趋势。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中高技术含量不高,显然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背离。技术含量不高,同时导致了出口劣势,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步履维艰。所以,我们的政府应在项目立项,创业融资,产品出口方面对民营企业多加扶植,作一个合格的政府。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相矛盾时,我们的政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忽略了能源环境的保持。

总之,我们应积极响应省长吕祖善的号召,把浙江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无为而治”向“有为而治”转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服务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好,促进浙江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篇文章的题目已经清楚的表明,作者对问题的论述基本上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的。尽管我们的确一再强调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答题的角度是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但是这并不表明考生完全可以置其它方面于不顾,特别是给定资料本身涉及到其它方面尤为如此。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答题应该从政府或者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只表明考生在答题时,应该把自己设想为一个正式的政府工作人员,因此应该从政府这一更为宏观的视野而不是从个人这一非常狭小的视野来看问题而已,根本不是说眼睛里只有政府这两个字。否则的话,对答题要求的理解就太过于偏狭和肤浅了。这篇例文4所以没有能被判为较好之作,而只被判为一般或中等之作,原因就在这里。

的确,我们通读这篇文章,所看到的就只限于政府这一方面提出了一些困扰我省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首先被作者概括为“转变政府职能,作一个合格调控者”,然后再被作者分析为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即第一,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二,为民营企业开拓更为广泛的创业天地,第三,对民营企业进行正确引导、适度扶持,最后第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应该说,这些具体的方面,就其内容而言,都是不错的,但却又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正像给定资料所表明的那样,问题的根源中有一些出在企业本身,如家族化管理以及不能留住人才等。解铃还需系铃人。企业自身的根源必须由企业自身来消除,仅靠政府是难以奏效的。现在文章只强调政府这一面需改变职能而不提及企业也要做出努力,与其文章自身的行文也颇矛盾。细读文本,读者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对问题的根源所作的分析中已经既提及政府方面也提及企业方面——如“家族感情的制约”,既然如此,就没有理由在下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时只涉及政府而不顾及企业一面。仅就逻辑而言,也是不严密的。因此,如果要在提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时只涉及政府一面而不兼及企业一面,也必须在逻辑上做出适当的技术处理——比如可以用“撇开企业自身这一方面不谈,但就政府这一方面而言,政府应转变职能,作一个合格的宏观调控者”这句话来做一过渡与转折,这样就不但颇为自然而且还可以免去逻辑上不对应的毛病。

值得庆幸的是,作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时偏于政府而不是偏于企业,要不然就只能厕入较差之作的行列了。因为,不管怎么说,第一,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者重要的方面的确在政府而不在企业;第二,作为试题的给定资料的内容本身,其侧重点也在政府,尽管就篇幅而言,涉及政府方面的并不比涉及企业方面的来得更多,但考试的命题所在却显然时侧重政府方面的。毕竟说到底,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而不是企业招聘人才的考试。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城市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利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从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制度的设计方面,对城市农民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城市化初探。

一、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城市农民工(以下简称“农民工”)是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的劳动者。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被无情地拒之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从失业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他们在失业期间多是*积蓄,或向他人借钱维持生计,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重回农村老家。从医疗方面看,很多农民工生病以后仗着年轻、身体好、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不得不看的病,绝大部分也只能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垫付很小一部分费用。从住房方面看,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购买商品房的。他们一般都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建筑工人往往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农民工居住点大都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通常是城市的卫生死角。另外,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就更不必提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近乎缺失的。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农民工在城镇的边缘性社会地位是其社会保障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正处在转型加速期的中国社会仍带有明显的二元特征,附着了太多利益的户口仍在发挥着作用。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城镇职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尽管这种体制具有过渡性),正是这些结构性的制度安排使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而成为边缘群体,也正是这种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使其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政府及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尽管在1998年以来就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但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相应的立法。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使他们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实现强制性原则。同时很多城市把眼光着眼于地区利益,为解决城市居民就业问题,对农民工频频设卡,不重视、不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更不用说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了。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业主对社会保险缺乏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参保是加重企业负担,瞒报应参保人数。(3)农民工自身社会保障意识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问题的紧迫性。农民工对于用人单位和自身参保持无所谓的态度,其理由主要有:缴纳保险费减少了现金收入;担心将来社会保障没有“保障”;怕失去工作机会而不敢向用人单位争取社会保障权利等。(4)一些思想观念客观上阻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解决。这些观点认为目前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时机不成熟;农民工仍与土地保持着一定的权属关系,土地可以做其生存保障的兜底性载体;农民工流动性强,农民工在跨省、跨县市流动就业时,也因为各地标准不统一而使社会保障转移的实践可操作性很差等等。(5)资金问题也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的客观原因之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集中精力与财力加强城镇社会保障改革与建设,以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仍旧陷入资金困境。随着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走出再就业中心以及企业的继续裁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越来越多,支出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受到资金限制时,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考虑在制度范围内,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

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由于当前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希望在城市中通过非农产业劳动增加收入,正如此他们与城镇居民一样也面临失业、工伤、职业病等相同的风险。如果我们没有建立与其风险相适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迫于生计,进城农民就无法摆脱对土地的天然眷恋,那么在每人都拥有一份土地的情形下,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将遥遥无期。从长远角度看,这不利于“三农问题”的尽快解决。

(二)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需要。

市场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供给者提供报酬,要促使经济效率增长,就必须使报酬有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客观的,并且差别本身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但这种差别必须有一个度,就是不能危害社会公平,即经济效率得兼顾公平。农民工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做出很大的贡献,同时又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缩小了城乡差距。可以说,农民工已深化成一种强大的改革力量,推动了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总效率。但我们也要看到,大多的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另外,农民工容易在遇到生活风险时铤而走险,成为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城市遭受到“非国民待遇”,特别是社会保障的严重滞后乃至缺失是诱发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失范的根源。农民工从事着苦、累、脏、险职业或工种,但他们却处于都市的“边缘化”生存状态,这往往容易使农民工萌生对城市文明和城里人的反感情绪,这种情绪从积累到宣泄,则构成了城市不稳定的诱因。因此,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农民工正当的社会认可和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动荡的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

(三)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

城市化是指一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产业(或资本)不断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的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停滞不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呈现出“工业国家,农村社会”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0年的36.1%,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仍相差甚远。城市化滞后引起或加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大等,在很大程度上均与城市化滞后有关。而提高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实际措施之一就是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前述种种原因他们至今尚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加上其他因素,致使农民工仍然处于流动状态,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5%和65%。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目标是很难顺利实现的。

(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的需要。

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相当狭窄,这很难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要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就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的发展目标。此目标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近期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可作为一种过渡。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工这一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考虑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必要的。从长远来看,既能减少未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阻力与成本,又不会扭曲迈向城乡一元化社会保障目标的路径。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建构。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设计。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处于流动不居的状态,加之所从事职业也各具特色,因此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时,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该采取分类分层的保障办法。根据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及流动程度不同,可将农民工大致分为两类:1有雇主且职业稳定、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工。此类农民工绝大部分已在城市生活多年,市民化程度较高;2有雇主但职业不稳定、也无固定收入或者无雇主的农民工。此类农民工一般流动性较强,市民化程度较低。对于第一类农民工其社会保障项目的设置,及经费筹集方式均可与城镇居民相同。对于后一类农民工,由于其流动性较强,因此,对他们应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

1.工伤保障制度。

从层出不穷的农民工工伤事故到规模惊人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数不清的劳资纠纷,均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尽快得到确立,这也是几乎所有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普遍优先考虑的保障项目。根据我国1996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及其职工必须遵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笔者认为这里的“职工”也应当包括企业中非固定工和合同工的农民工。因为其一,我国当前的工伤保险制度实行用人单位单方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用人单位无论对工伤是否有过错,都应当全部负责受伤害职工的经济损失,这既不能在合同中约定减免,也不能以受伤害职工有过失而推却。这种建立在劳动法上的工伤赔偿机制,应当对所有劳动者都发生作用,而不能仅保障城市职工而排除农民工。其二,在工伤发生的高频率下,受支付能力限制,国家在立法上提出了强制保险要求,即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以投办保险方式或兼用投办保险和直接支付的方式承担对工伤职工的全部赔偿责任,并且承担全部保险费的缴纳义务。而且工伤保险项目不存在诸如养老保险之类的个人帐户积累与接转问题,成本也不高,在实践中亦于操作。因此考究立法原意,农民工是应当在工伤保险之列的,然而在具体执行中却往往发生偏差,将农民工排斥在外。作为一种职业风险的分散机制,笔者认为这里农民工无需按本文上面所述的分类,而应当由用人单位按照普遍性的原则全部参加工伤保险。

2.医疗保障制度。

笔者认为对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首先应按本文前述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对于第一类农民工,由于他们市民化程度高,可以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而对第二类农民工,可让其参加专为农民工设立的医疗保险基金。具体而言,首先该医疗基金有个缴费的底线,所有农民工都要按此标准缴纳,按此层次享受的待遇为基本医疗待遇。如果该农民工有特殊的要求,需要更高的保障,可以多缴费参加大病统筹,这部分多缴的费用纳入民工的个人帐户。到发生医疗支出的时候,缴费多的农民工享受的待遇要比仅缴纳最低缴费额的民工要高。而具体高多少需要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办法。其次,农民工也可根据在当地的服务年限享受有差别的医疗保障待遇。例如农民工在某地劳动时间越长,其享受的保障待遇越高,反之相反。

3.失业保障制度。

对于农民工的失业保障,笔者首先认为也应按本文前述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农民工从进人城市开始就要登记,缴纳较低的保险费。在确定工作之后,用人单位向专为农民工设立的失业保险基金缴费,同时农民工转而缴纳相对较高的失业保险费。如果农民工职业稳定、有固定收入达到一定年限,即成为第一类农民工,则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同时将已在农民工专门的失业保险基金中享有的份额转人城镇失业保险基金中。农民工失业以后,如果在失业保险年限内可以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月或按季度统一发放失业保险金;如果民工选择回农村,可以一次性返还基金中可返还的数额。其次,有学者建议由有关部门实施“公共劳动”形式的农民工“失业保障”机制,给他们提供公共劳动机会,同时也将比较散乱的农民工纳入一定管理体系。笔者认为这种失业保障机制对农民工而言是个很有益的设想,可行性颇高。我国目前公共服务很不健全,从市政景观来看,街道上尘土飞扬、垃圾堆积、铺面不洁,城市环卫劳力十分有限;然而同时大量年轻力壮的失业农民工四处游荡、无所适从。如果由有关部门组织他们参加公共服务型的劳动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能发挥“社会安全阀”的特殊保障功能。

4.养老保障制度。

对于第一类农民工,应该将他们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其养老保险的缴纳办法可以视同于城镇职工,即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部分一般不低于本人工资的7-8%。对于第二类农民工,则可以设计一种过渡性的方案,比如制定一定范围内不同档次的缴费率供农民工自愿选择,同时规定凡雇佣农民工的企业必须根据农民工自愿选择的缴费率而缴纳相应档次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对于进入城市从事经营性的自雇性农民则可以参照城镇个体工商户的保障制度安排。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机制建设。

1.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金筹集机制。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同城镇劳动者社会保障一样,都面临着基金短缺的难题。特别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起步晚,其基金缺口会更大。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应该开辟新思路。首先,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例如,规定企事业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可在税前列支,还可按其缴费额度确定减免税的年限和比例。其次,对完全市民化的农民工,实行承包土地转让制度,将其转让收入全部或部分纳入农民工社会保险基金,并折算成本人一定年限的个人帐户积累额。这既可以农民工社会保障个人帐户的积累,又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对于其他农民工,我们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角度来看,把农业税改为农民社会保障税,并将其收入转入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最后,在农民工输入城市与农民工输出地区建立一种横向的财政支付制度。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他们享受城市公共产品的份额缺明显低于城市居民。为此,建立这种财政支付制度可以看作是城市对农民工的补偿。此种财政转移支付占该市财政收入的比例应当依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接受地的农民工总数占该市总劳动力的比例来确定,对于这种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应当全部进入财政支付接受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

2.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

在现今的中国,同样是劳工阶层,城市居民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组织——工会,来保障和维护其合法权益,但身份尴尬的城市农民工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组织,他们依法结社的宪法权利被无情的剥夺了。因此,为了让农民工阶层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合法的、制度性的管道加以聚合和表达,充分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障利益和其他合法利益,笔者建议在城市中按照街道设立农民工工会,该工会主要负责本街道辖区内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首先,对本辖区的农民工实行登记,按照前文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这些登记数据实行网络化管理,这是确保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个前提。其次,在农民工工会中配备农民工社会保障巡视员,负责处理农民工社会保障事宜,充分发挥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监督作用;敦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为陷入劳务纠纷的农民工联系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其社会保障利益。最后,农民工工会应当是失业农民工从事社会“公共劳动”的管理机构,当农民工失业时,工会组织应该根据该农民工自身条件为其提供或介绍从事城市社会公共劳动的机会。

3.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移机制。

农民工流动性大,特别是有回乡务农的可能性,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异地转移成为一大操作难题。在如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形下,农民工的保险无法向农村转移。如果不转移,农民工社会保障就无法连续,农民工只能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离开原就业地时,用一次性领取的方式来享受其社会保障待遇。这实际上根本起不到社会保障作用,所以现阶段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移机制是必要的。笔者认为欲使异地转移机制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会组织的作用。初步设想城乡间的转移有农民工工会组织与农民工原农村住所地的县级或乡镇级社会保障机构共同操作,城城间的转移机制有两城市间农民工工会组织共同操作。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移机制必将遇到很多现实困难,不可一蹴而就,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循序渐进。但是笔者最后强调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移机制只是暂时、过渡性的,其必将被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替代。

实施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人们都在谈论如何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已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们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当今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能够使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首先,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以人为本抓好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敲响了高度重视。从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到辽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从南京冠生园月饼的陈年旧馅到导致出现"大头娃娃"的劣质奶粉案件,从2004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中小学生就有4423名,一系列事件可见安全生产形势何等严峻的地步!这给国家人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的灾难!

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一些私营企业主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也有的单位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投入,没有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低下,安全措施不到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未落实,机制不完善。

如食品安全需要建立绿色质量认证标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卫生检测规程。一些单位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虽挂在墙上,却没得到落实,以资金紧缺,无力搞安全投入,一些地方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借口,纵容这样的事件发生。一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配套、不完善,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到位。

3、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检查整改未达到预期效果。

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安全教育未落实、应急预案未建立、安全管理台帐未建立或不全等问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对“蔬菜傍农药,陈米着靓妆,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火锅添罂粟,旧馅做月饼”等现象执法乏力。

4、管理监督不严,事故查处力度不大,责任追究不到位。个别基层干部还与业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落实到位,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对一些违章现象没有及时查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部分市、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另外,对事故查处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有失之于轻,失之于宽的现象,没有使事故责任者真正受到教育并吸取教训。

针对安全生产的现状,我们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起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预警制度,健全“政府督查、职能部门监管、单位具体负责、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严格过硬的奖惩办法。一定要兑现奖惩,维护指标的严肃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二、将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稳定也是政绩,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对以罚代管,只收费不办事的行为予以严惩。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搞好安全事故排查工作,关口前移,将事前防范纳入管理工作重心,及时排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坚持不懈的抓好矿山、道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和企业消防安全、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缔和关闭非法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五、加强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高风险的作业;。

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安全意识必须摆到第一位置。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于农民工问题。

1)对于劳动报酬问题,政府不能仅仅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寄托在法律程序上,而要以强势的手段行使必要的行政干预。对于恶意拖欠及克扣工资的单位,建议在刑法上给予定罪,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

(2)现行的一裁两审制度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应实施或裁或审揣度。以此来缩短争议案件处理的时间,及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和工会集体协商制度,是减少劳动报酬争议的有效途径。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要多管齐下。

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因为农民工的出现意味着农民再次获得了解放,它不仅使农民能够摆脱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而且获得了择业自主权(尽管这种自主权仍然有限)和收益;农民工确实遭受着许多歧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作为农民工受到不合理、不合法待遇的一个方面,揭示出农民工权益遭受损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目前已经到了应当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的时候了,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时代,亦具备了可以考虑社会公平、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因此,当前讨论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及农民工的其他正当权益诉求时,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农民工群体,它代表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取向。

第一,必须彻底变革视农民工为农民的传统观念。在传统观念中,农民工被等同于农民,农民工进城务工被当成是城市对农民的恩赐。一些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始终抱着农民工最终将回到土地上去的思维定式,将农民工外出务工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进而漠视农民工应当获得的与城市劳动者一样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甚至农民工的生命与健康权等。要真正解决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以及维护农民工其他正当权益,必须首先对传统观念与既定思维方式进行彻底革命。

第二,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对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问题,既不是无法可依,也不是法制不完备。一方面,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是只面向城镇劳动者的城镇劳动法,而是面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的国家法律,它虽然在实践中被操作成了城镇劳动法,但法律确实为政府行使对农民工的劳动进行管理和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的职权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普遍化,客观上是一种违反劳动发的严重违法现象。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劳务活动往往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尤其是雇主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大多没有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这对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实增加了复杂性与难度,而目前的《劳动法》在这方面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亦未确定相应的处罚机制,而法律的缺陷构成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目前需要的是在现行劳动法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第三,必须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责。造成农民工工资被大范围拖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疏于监管或者未能克尽职责,因此,必须强化政府的责任。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尤其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在资金不能到为的条件下上马政绩工程;劳动保障部门作为主管部门更应当在维护平等劳动关系方面克尽职守,对失范的劳动关系甚至是生死合同要坚决进行干预而不能熟视无睹,对拖欠工资的现象应当坚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罚;建设部门则有责任驱除“黑白合同”,保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消除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源头。

第四,应当强化新闻媒体的监督。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强大的,从对广西南丹矿难的揭露,到许多农民工权益受损个案的披露,客观地显示了新闻媒体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时候甚至比政府主管部门所起的作用还要大。因此,新闻媒体在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利益方面的功能不可替代,还需要进一步得到强化。不过,对新闻传媒亦需要引导,如有关报刊曾对农民工因领不到工资无法回家被迫跳楼的现象,发表所谓“跳楼秀”的文章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五,应当引导农民工自己维权。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表明,权益不是别人恩赐的结果,而是首先来源于有着共同利益群体的主动和积极诉求。政府虽然有着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天然职责,但不能也不应当包办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尽管个别农民工通过告状要回了自己的工资或者某种权益得到法律保护,这只能解决个别问题,群体利益需要组织来维护。因此,有必要强化宣传,引导农民工自己组织或参与工会团体,在增强农民工自己维权的同时推进有组织的维权,只有通过有组织的维权,才能形成真正的社会压力,并使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由强资本弱劳工格局逐步趋向合理与平等。

第六,应当倡导企业与雇主承当相应的社会责任。市场经济不是自私经济,也不是只求利己的经济,而是法制经济、诚信经济,甚至正在向道德经济、人道经济、文明经济迈进。我国个别地区有的企业因严重侵害劳动者(农民工)权益而被认定为不人道企业并导致外国进口商停止进口合同的事实,表明了增强企业与雇主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因此,中国应当掀起企业与雇主的社会责任运动,倡导企业与雇主理性经营和人道管理,至少应当恪守守法经营的道德底线,严格自律,把企业的兴旺发达建立在平等对待其他企业以及普通工人的基础之上。只要企业与雇主具有社会责任感并自觉担负起这种责任,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其他侵权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总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一个需要多管齐下的系统工程,但无论如何艰难,也必须尽快消除这种侵害农民工基本权益的现象。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发展时代,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主基调,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将是检验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程度以及推动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期房价是热点,整理一篇文章,可以参考下。

中央去年实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

国家应该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强法治,规范秩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认真落实去年以来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部署,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三)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五)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六)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增强全局观念,齐心协力做好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工作。各地区、特别是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切实解决就业问题。

近几年来,上海实施了一项对解决就业非常行之有效的举措“万人就业项目”。从交通协管、市容协管、社区助残等社会公益服务中拿出一批由多方资金支持的岗位,重点提供给就业困难群体,使十几万人通过发挥自己所长和辛勤劳动得到稳定收入。

据上海市统计局资料,2005年上海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98.34万人,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失业率为4.4%。在人口压力逐渐上升的客观形式下,失业率较前几年有所下降。这样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就业问题是可以切实解决的。

目前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包括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青年人就业问题、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城市中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等几个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对症施治,措施得当。

首先,解决好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青年人就业问题。目前我国每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总数就有400-500万人。这些青年学子是经济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要积极大力倡导青年人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去,到中小民营企业去,到经济最需要他们的基层去发挥自己的价值。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在作好教育、宣传引导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举行规模性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千方百计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扶植发展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多种渠道。

第二,解决好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超出了2亿。数量之巨接近美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倍。农民工为城市创造着财富,为农村增加着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着活力,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但农民工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要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识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社会管理。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服务,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子女入学问题、技能培训、医疗健康保障、养老保障、文娱生活等实际问题。为他们的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让更多的农村多余劳动力积极地融入城市经济建设,更好地奉献社会。

第三,解决好城市中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针对“4050”人员年龄偏大、技术偏低、再就业困难等特点,政府应该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符合本区域经济特点和社会需要又适宜吸纳“4050”人员的社会服务和经营项目,不断开发各类社区服务岗位。上海的“万人就业项目”就很好的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针对城市中就业困难群体,还要根据人员特点,紧密结合市场和就业需求,免费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及岗前培训,协调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的促进其再就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完成好好这个重大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特点、就业潜力,有针对性地对症施治,积极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不容否认,我市政府对交通事业这一事关大局、事关人人的大事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却不时显现出来。

交通拥堵一直困扰着这一座大城市,也影响了它的发展。我们的城市现有人口×××万,外来人口×××万,拥有车辆×××万,而且平均每月以×××万辆的速度递增,交通拥堵十分明显。车行速度慢,堵上几十分钟的情况,时常发生。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二、交通管理不到位;三、人们的不文明陋习。

针对以上几点,特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一、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交通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似乎只是交警的事,其他单位或个人与此无关。于是一些单位或个人随意缩小道路,甚至挤占道路,其他人也视而不见;一些机动车司机随意违章行车和停车;一些行人乱穿马路、骑车抢道等。这些违规现象破坏了人车和谐应有的环境,也严重阻碍了排堵保畅的效率。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去宣传、教育,让人们感知到交通事业的重要性、我市交通现状问题的严峻性和改善交通状况的紧迫性,并让人们感知到违反交通法规所造成的后果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促进人们树立“道路畅通,人人有责”的意识,进而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二、交管部门严格执法。

交管部门在交通许可证颁发等环节上,严格依法审批,不让有问题的车辆和人员通过“许可关”。在交通管理中,依法严厉处罚违反交通法规者,让他们切实感到造反交通法规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不利。进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影响周围的人遵守交通法规。否则,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只能助长他们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的态度,最终导致交通秩序的更大混乱。

三、进行科学管理。

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交通管理经验,我们应加以借鉴。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于实践,并最终找到适合我们国情的管理措施,然后再建议有关部门以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产生的效率,随时调整具体的管理措施,如计算机监控系统,磁卡服务等。清理道路功能,将市内的道路划分为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生活区路等,限定不同的时速,进行分级管理。道路功能不清导致行车错位的病根不除,增加再多的交警去排堵也无济于事。

四、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交通设施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是难免的,但若此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也是不正常的。城市车辆在增加,行人也在增加,这就迫使我们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此,建议改建××路,拓宽××路等道路,新修××路,架设××高架桥,开设×地至×地的地铁,×地至×地的城铁,并在一些单位、商场、公园等下面建地下停车场,从而解决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道路资源利用率低的矛盾。因为,停车不便产生的临时停车占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在行车辆遇阻或减速。而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可用招标的方式解决,可允许投资者以收取管理费等方式先行收回投资。

五、扩大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公共交通事业是一项传统的事业,它以其容纳量大、经济实惠等优势占据着自己独有的位置。我国的国民收入还不够高,城市人口密集,城市交通仍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事业的投入。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外资或民间资本,谨慎地进行试点。

房地产、农村问题解决方法小结。

房地产问题解决方案:

1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土地的供应比例,加强土地与住房供应的链接。

2加强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特别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增加中小型、中低价位的住房供应。

3进一步完善金融、信贷、土地、税收、销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5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让更多的低收入者更快的享受【居者有其屋】的利益。

农村问题。

农民就业问题:

2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积极推荐就业。

3落实就业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本地群众。

4建成标准统一、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

5适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废除城乡二元化结构,让农民能与城市人进行公平的就业竞争。

发展现代农业:

2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协作化、用高科技武装农业的发展。

4发展农业工业化,走低成本低污染低消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工业化道路。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农村改革:

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申论高分技巧篇三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一环,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我通过多次考试积累了一些高分申论的心得体会。以下将从准备阶段、写作技巧、逻辑思维、语言运用以及阅读能力这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阶段。

高分申论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了解申论考试的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明确要求和要点。其次,广泛积累各类资料和信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在写作中能举例自如。此外,也需要加强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时刻保持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临场发挥出高水平的写作能力。

第三段:写作技巧。

申论写作有其独特的要求,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首先,要注重观点的鲜明性,明确自己的立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其次,要注重论证的充分性,通过提供可靠的数据、实际的例子和有说服力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再次,要注重结构的严谨性,文章应该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一段要有自己的主题句和支撑句,让整篇文章有条理、有层次。最后,要注重语言的精炼性,用简洁、明了、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冗长和空洞的表达。

第四段:逻辑思维。

高分申论的写作离不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有清晰的思维框架,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把握主次关系,构建起逻辑严密的思路。其次,要注重因果推理,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因果关系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再次,要注重总结归纳,将各个观点和事实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形成完整、有力的论证。逻辑思维是申论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构建出富有说服力和逻辑性的作品。

第五段:语言运用和阅读能力。

语言运用和阅读能力是高分申论所需的重要能力之一。首先,要注重字词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避免用词模糊、语句晦涩难懂,要让阅卷老师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重用词的得体性和语气的掌握,要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避免情绪化的言辞和极端的观点。最后,要注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强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语言运用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写出高质量的申论作品。

结论。

通过对高分申论的心得体会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准备工作的充分和细致是取得高分的前提,写作技巧的灵活使用和逻辑思维的清晰展示是取得高分的关键,而语言运用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则是取得高分的保证。只有在这五个方面都下足功夫,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帮助到即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也希望大家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提高,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公务员梦想。

申论高分技巧篇四

如今的申论考试越发侧重于能力的考核,既需要考生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考生学会灵活应对,以不变应万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通过公务员申论考试,重点考察的是考生的机关工作基本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对最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掌握。这里以2012年下半年省考联考作文题为例:

给定资料3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既然是一篇作文,首先要有标题,考生们在撰写标题过程中可谓冥思苦想、煞费苦心。其实不然,只要考生做到仔细审题、立足材料,同时巧用材料,就能写出一个在大家眼皮子底下,但有很容易被忽略的优秀标题:

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

----大力推进中外文化交流。

结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考试的临近,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必须踏踏实实仔细研读真题,并通过名师指路人引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下的公考中一举拿下好的成绩。

申论高分技巧篇五

大家看本次的申论作文满分文章,我们能发现此文章中诸多的优点,其实我们在平时都知道,并且是烂熟于心的那么,为什么在每次的申论考试中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考生成绩并不理想呢?那是你的写作没有技巧,看看下面的申论拿高分的写作技巧吧!

首先,务必提高创新观念,在思想上有新突破。

观念乃创新之本,失去创新的观念,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政府要重视创新者的个性想法,鼓励创新者积极探索,帮助扶持创新事业的'发展。

破除旧的传统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发展观念。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创新光荣”的社会氛围。

其次,务必创新先进技术,在生产力上有新突破。

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政府应成立专门研究技术开发的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创新工作。

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明创造新技术,开创新领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务必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保障创新力度上有新突破。

创新需要有环境,需要有健全的体制做坚强后盾。

及时出台有利创新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拨款资助等倾斜性政策。

坚持走政企分离的道路,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法制法规,保障和维护创新成果。

依法惩处侵犯个人、法人创新产权行为,行为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务必推行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任用。

企业要搭建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鼓励人才自由创新。

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与高校应加大相互交流的层面、层次、广度、深度,创新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

申论高分技巧篇六

写作是申论考试的难点,也是申论考试领域研究的重点。在系统梳理历年国考真题的基础上,结合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从文章的观点、标题、结构、内容、文字表达等5个方面,提出申论写作高分的5个关键。小编收集了申论写作高分五点,欢迎阅读。

一、抓观点,立场坚定不跑偏。

1.基本要求。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考生对于社会问题的立场和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文章分数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在考试中,要做到观点“明确”、“正确”。

“明确”是指观点应置于最显要、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总论点应体现在标题中,便于考官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而分论点最好出现在其所在段落的首句位置,形成“段旨句”便于阅卷人快速把握文章的逻辑脉络。

“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精神。作为选拔公务员的考试科目,申论写作体现出强烈的政策导向性,要求考生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这种政策精神,也往往包含在题干和材料中。考生要吃透这些精神,据此来提炼自己的论点。

2.常犯错误。

由于对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理论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对给定资料主旨的把握不到位,不少考生掉进了“观点错误”的陷阱。

举例:20xx年国考,给定资料谈到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要求考生结合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如果考生写道:“提高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则是不正确的。它违背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主要精神,也违背了命题人在给定资料中阐述的观点。从中央精神来看,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绝非“提高粮食价格”;从命题人的观点来看,给定资料里明确谈到政府有信心维护粮食价格的稳定,正是暗示考生政府不会提高粮价。

二、抓标题,开门见山不晦涩。

1.基本要求。

标题是文章观点的外化,要做到“简洁”、“直接”。

“简洁”是指标题要以短为美,在完整、清晰地表达文章论点的前提下,语言尽可能凝练。如20xx年国考。

作文。

(市地级)要求考生针对“农村文化失根”问题写一篇文章,标题可拟为《寻根》,这就非常简洁,方便阅卷人阅读和理解,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直接”是指标题要清晰、完整、有力地传递和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要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在表达方式上,要学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写法。如20xx年国考作文(省级)要求考生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写一篇文章,标题可拟为“海洋要保护也要开发”,就能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核心观点。

2.常犯错误。

由于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不少考生总是担心自己不能把观点写清楚,故而抱着“少一字不如多一字”的心态,将标题写得又臭又长,晦涩难懂。

例如,关于“农村文化失根”的作文,如果考生以《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促进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为标题,就显得晦涩难懂,又臭又长。考官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它和“失根”之间的联系,且有跑题之嫌。若改成《繁荣农村文化,破解失根难题》,就做到了“简洁”和“直接”。

三、抓结构,完整清晰不混乱。

1.基本要求。

如果说文章如人,那么结构就如人的骨架,离开了骨架的支撑,再伟大的灵魂也终究无处安放,足见结构之于文章的重要性。结构要求主要是“完整”、“清晰”。

“完整”是指文章要具备“头”、“身”、“尾”等基本要素。对人来说,“头”承载着灵魂、凝聚着思想、代表着个人的形象;对文章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文章的“头”就是开头,要快速切入主题,迅速引出观点,给阅卷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身”是人的躯干,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占据了文章的绝大部分篇幅,在写法上,或记叙或说明、或描述或议论、或评论或对策,非常灵活。“尾”是人的双脚,是文章的立足之所、落脚之处,要能回扣观点,使全文完美收官。只有具备了“头”、“身”、“尾”这三要素,文章方可算作完整。

“清晰”是指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宏观地讲,结构清晰就是既要做到“头是头、身是身、尾是尾”,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同时,还要做到“头”、“身”、“尾”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这就要求考生恰当地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微观地讲,由于“身”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由3至4个自然段落构成,此时这些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考生要认真考虑、重点关注的。或并列,或转折,或因果,或递进,要体现出层次感。

2.常犯错误。

主要错误是“混乱”,缺乏统一、清晰的逻辑主线,忽而言东、忽而言西、忽而又言东,让阅卷人难以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20xx年国考作文(省级),要求考生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并对人与自然关系上存在的某种错误倾向予以阐述和澄清。

这篇作文应遵循“先驳后立,以立为主”的思路和结构。第一部分(即首段)应描述人与自然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引出“人与自然应该是什么关系”这个主题。第二部分(即第二段)应为驳论段,先立靶子,概述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某种错误倾向,然后再予以批驳。第三部分应为立论部分,从正面阐述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该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酌情写两至三段。第四部分为结尾(即尾段),总结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就如何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但不少考生因审题不细致,忽视了题干关于驳论的特殊要求。文章写了一半,才发现需要写驳论,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生生地立论中夹杂了一个驳论段,形成了“立论——立论突然中断改为驳论——驳论结束继续立论”的结构,逻辑混乱,让阅卷人很难把握。

四、抓内容,紧扣实际不空谈。

1.基本要求。

对一个人来说,只有灵魂和骨架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血有肉。文章的血肉,即文章的具体内容,它既可以表现为论证,又可以表现为论据,其基本要求包括“实”和“新”两个方面。

实,即结合实际,忌空谈清议。考生首先要结合给定资料,给定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基本国情、时事热点、经典案例,它们构成了考生写作时可以参考、可以使用的素材。此外,考生还“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应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来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既要做到专心研读圣贤书,更要做到两耳细闻窗外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否则会犯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错误。

新,即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增强服务意识,服务人民群众”的文章,那么考生结合杨善洲同志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来展开,就会显得非常鲜活,富有时代感。如果要求写一篇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文章,那么考生结合中央“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来写,就做到了与时俱进,接地气、有生气。

2.常犯错误。

不少考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漠不关心,对时事充耳不闻,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在考试时,很难结合实际,很难写出干货,致使文章内容空洞,阅卷人读起来也是味同嚼蜡。

例如,20xx年国考作文(市地级),谈到了中华文化面临着美式文化入侵、英语热汉语冷等突出问题,要求考生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文章。在题干中,还特别明确要求: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显然,按照题干要求,考生应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而在日常生活中,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素材随处可见。如,在语言方面,英语热、汉语冷;在节日方面,洋节日火爆、传统节日遇冷;在餐饮上,洋快餐高歌猛进、中式快餐举步维艰;在电影上,好莱坞大片横扫院线如卷席、国产电影相形见绌生存难。考生如果能结合这些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如何从自身做起,学习、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则很容易取得高分。

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全然不顾题干要求,舍弃生活中的具体感受,相反,大谈“实施文化强民惠民工程”、“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实施传统文化创新再造工程”等宏观对策,这些对策原本不错,但被考生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方式,用在了错误的文章中,就变成了空谈对策。

五、抓文字,高端大气不三俗。

1.基本要求。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语言文字就是文章的衣裳,其基本要求是“规范”、“生动”,如此方显高端大气。

“规范”即要求考生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要符合汉语语法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语言要连贯、搭配要得当,这是文章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

“生动”即要求文字优美,恰当使用。

名言警句。

或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20xx年国考谈到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难以为继,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使用温家宝同志相关的经典论述,如“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既能增强说服力,又可使文字熠熠生辉。

2.常犯错误。

不少考生疏于阅读和写作,文字组织能力偏低,连基本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有的考生还大量使用口语化、网络化词汇,使文章显得很“三俗”。

如,有位考生写了篇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习作,首段写道:“农民工对市民来说太重要啦,市民们要好好想想,如果没有农民工,谁给我们送早餐?谁给我们送报纸?谁给我们倒垃圾?谁给我们盖房子?所以,我敢打赌,没有农民工,市民也活不下去”,如此写法,口语化色彩过重,流于俗气。

规范的写法应该是“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两者对比,高下立见。

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作本是一门艺术,需要悟性和灵性。但作为标准化考试,申论写作又在艺术之上,增添了更多技术的色彩。换言之,申论写作绝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科学训练、反复改进,就一定能够突破瓶颈,取得高分!

申论高分技巧篇七

(三)范围分类法。

该类方法从宏观、中观对社会各领域范围进行划分:

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

农(林渔牧)、工业(建筑、制造)、第三产业(服务、it、金融)(产业)。

中观:衣、住、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

农民、商户(企业家)、教师、公务员……(职业)。

(四)材料逻辑法。

如果说以上四类条例划分方法有较强的预设性,那么根据材料逻辑来划分条理层次就更加稳妥。该类分析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同则材料各段落主题一致,则合并为一类;。

2.同则材料出现明显并列词,如“同时、另外”等,则可以并列词为界限划分要点。

申论高分技巧篇八

纵观当前中国文化领域,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学术流派,各种形式的文化作品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这,也正是我国推崇学术自由、多种文化并存基本方针政策所带来的喜人现象。然而,细究其中,却也不难发现,伴随着文化多样性出现的,是一些偏离主流文化价值的腐朽思想,我们为之“三俗”:庸俗、低俗以及媚俗。“三俗”文化以其阵容强大的商业化运作,极强的娱乐性吸引了公众的眼光,其蓬勃发展之势如破竹,在中国文化领域随处可见。

正是这种文化现象,我们不免忧心。“三俗”文化以其散播快、流毒广的特质,已逐渐深入中国民众的生活,影响了主流价值判断,其严重危害实在不容小觑。

俗化文化的盛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你给我们不得不正式这一问题。如何纠正这种不良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引导公众的文化视角?如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产生低俗文化现象的原因有二:

其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发展之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生活赋予了,对文化消费的需要更加强烈,,而优质文化产品不能满足其需求,边给低俗文化提供了成长的肥沃土壤。

其二,文化发展的调节机制混乱造成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健全,削弱了文化监管的有效性。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破”,更要“立”。

首先,文化主管部门与主流媒体要双管齐下,从源头上遏制低俗文化的传播与生产。文化主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文化引导监督机制,对文化产品予以全面的监督。不仅要做到尽责执法,而且要创造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引导文化发展方向,从政策上、体制上杜绝低俗文化。

而主流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更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文化引导的重任,积极为中国民众提供有内涵、有深度,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化产品,避免成为流俗文化的传播途径。

其次,在破除低俗文化传播的同时,更要坚持树立正确、积极地主流文化价值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树立鲜明清晰地主流价值,并融合于大众的文化消费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予以文化引导。

第二,主流文化传播采取多形式、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的方式,以个人感悟为基础,日常生活的自觉践行为内核,避免僵化的教条主义教育。

第三,要以群众为基础,创造体现人民大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杜绝粉饰太平、强奸民意的脱离群众生活的文化服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植根于群众基础之上的主流文化价值,将会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生出更美丽的文化花朵!

申论高分技巧篇九

对于申论相信报考公务员的考生都不会陌生,作为公务员笔试两大科目之一,分数很容易决定着考生是否能够成功上岸,那么申论怎么写才能够取得高分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复习,下面小编就这个疑问和大家说说。

一、重点抓小题。

根据以往申论的考情来看,一般小题会有六十分,而大作文有四十分的样子,而对于大作文来说在考试中大多数考生的文章分数是在平均线上波动,除非考生出现偏题和文章逻辑和句子段落优美分数上下波动才会大,不然大多数的情况还是在平均线上挣扎,所以申论想要取得高分重点还是要抓小题,次重点才是作文,这是大家要了解到的。

其次是表达思路要明确,很多时候写作答题思路一定要明确,尽可能的形成上下内容的逻辑关系,比如说原因在哪、原因造成的影响和性质以及原因解决方法和落地等等,这样写下来面试官会非常清楚了解答题内容。

二、公文和时政点评要多看。

近年来申论的出题形式就是对于应用文比较重视起来了,而这种文章对于平常的考生是非常的陌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动笔,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先去多看官网的公文是怎么写的,然后再自己的照猫画虎的仿写,不然空想基本很难写出来,这是大家要注意到的一点。

另外对于大作文来说,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论点角度是否充分和论据内容是否饱满,这就考察考生的功底是否扎实,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考生现阶段不知道如何去分析或者胸无点墨,那么小编建议大家多去看一些时政点评的文章,这样可以让考生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三、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我们都知道公务员考试是笔试不是机考,考生的字迹卷面很大程度会影响着评卷老师对于卷子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印象分,其次如果考生的卷面字迹比较的潦草以致于影响评卷老师的阅卷,就是答案是对的那么评卷老师也是可以扣分的,这种丢分是非常划不来的,所以大家对于这种情况尽可能的避免杜绝。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

高分工作总结。

申论工作汇报。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

“得申论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申论”,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常为考生作答的拦路虎,尤其是文章论证部分更是难以下笔。尤其现在的国省考,皆要求文章写作需要侧重“分析论证”,淡化“对策措施”,因此,文章论证部分写作更要出彩,方能获得阅卷者青睐,力拔头筹,笑傲众人。有鉴于此,小编在此就文章论证为广大考生支招。

论据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何为论据,指的是证明观点正确性的素材、材料。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写作缺乏论据,将导致文章过于平淡,毫无说服力,只有大量论据的堆砌,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才能增强论证说服能力。论据来源,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可以从前方给定资料中提炼,亦可以动员学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因此学员应读懂读透材料,善于从材料中挖掘有用素材,灵活玩转材料,为己所用。需要注意的是,素材可使用材料中的素材,但忌讳原文照抄,需要进行语言的调整、换述,这样才能避免照搬材料的嫌疑。

论据类型有两种,其一为道理论据,其二为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即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被世人所公认的观点,例如名言警句、原理效应、领导人讲话、法律法规等;事例论据即为典型例证,“事实胜于雄辩”,已存在的既定现实,其说服力不言而言,“古今中外、名人轶事、社会热点”皆可以成为事例论据。但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一个注意事项,事例论据一定要做到典型、有针对性,倘若积累丰富的考生,也可以适当追求例证的新颖性,做到“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更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论证,即为证明观点正确性的方法、方式。只有方法恰当,才能发挥论据的效果。论证过程最好能够使用多种论证方式,增强论证能力。比如可灵活使用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式。广大考生需要灵活掌握各类论证方式,最好做到有理有据,密切配合,既有道理论证,又有事例论证,它们彼此关照,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共同为论点服务,这是使议论文充实有力的主要方法。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一

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四位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支持和能动作用。目前,在我国文化发展领域存在“三俗”文化泛滥,主流文化缺失现象。社会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以经济发展和gdp为中心使社会价值体系缺失,对经济目标的追求忽视了对民生的关注,漠视人民苦难,社会不公正现象积聚;“三俗”文化充斥百姓文化生活空间,一味追求感观、消遣性和商业利益,而真正内涵深刻、丰富的健康文化却少之又少,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流文化的缺失,没有担当起引导社会价值潮流的责任,大众传媒缺乏对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这些问题的产生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主流文化缺失源于自身发展不足。低俗文化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主流文化不强大,不足以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一、目前主流文化价值观不清晰,没有明确的价值诉求,在国民教育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缺乏道德教育。二、主流文化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主流文化往往显得单调、拘谨,庄重有余,活泼不足,未能做到寓教于乐,而一个人的真实道德和信仰要以个人感悟为基础,不能靠宣教来灌输,要让人们在消费中来真切的感知,否则只能让人们觉得乏味、反感。

其次,“三俗”文化为取得商业利益而“不择手段”。媒体为获得收视率而刻意逢迎观众,使庸俗文化泛滥。

再次,我国文化主管部门对主流文化的宣传不够,对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社会主流文化引导着社会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民族的价值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决定了各种文化成分都会充斥人们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文化如果不能积极主动的占领文化阵地,引导文化浪潮,这片阵地必然为庸俗、低俗的文化侵蚀,误导社会思潮。因此,在当前文化领域,积极发展壮大主流文化是抵制“三俗”文化侵蚀文化阵地的重要举措。

第一,主流文化必须明确并宣扬自身价值观,使内涵丰富,具有吸引力和感化力,使人们主动的为主流文化而吸引。

第二,注重主流文化与教育等领域的融合。

第三,加强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四,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缩小低俗文化的生存空间。

目前,虽然存在很多庸俗文化,但主流文化积极、健康的本质决定了其主导地位不会被动摇,只要正确、积极的引导文化市场,使主流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它一定会真正起到引领社会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二

--整顿景点消费促进文化建设。

在一个山清水秀、风景怡人,又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国度里,进行一次“山水之行”、“文化之旅”应该是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令人遗憾的是,景区内的强制购物,甚至威胁购物,让旅游变了味道:购物成了主业,旅游反倒成了副业。赴港旅游遭软禁受辱,“孝心号”旅程老人遭罪,都成为旅游乱象最新的注脚。

虽说景点购物也是旅游经济的一部分,但是强制购物却有其更深的现实根由:导游利益、行业监管、契约精神,是我国旅游的三块短板。导游薪酬和待遇得不到保障,只得通过景点购物牟利,甚至不惜用侮辱、威胁等手段。游客虽心生怨念,但投诉渠道不畅,又无人有效监管。在这样的监管漏洞下,旅行社又利用各种欺骗合同损害游客利益。景点购物的乱象,不仅损害景点和城市形象、扰乱市场秩序,更影响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要求我们,要出组合拳来整顿景点消费,保障导游利益,加强监管,提升契约精神,让百姓乐于出行。

整顿景区消费的“根”,要保障导游合法权益。导游是旅程的引导者和文化的传播者。只有保障导游利益,才能保证旅行质量。政府一方面要督促旅行社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支付报酬和相关保险,坚决纠正要求导游垫付或交费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导游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改善导游待遇和工作环境,如湖北一些景点为导游提供消暑饮品和休息服务区。导游工作得“安心”,游客才能玩得“开心”。

规范景区消费的“行”,要加强旅行业的监管。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旅游业长效监管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热线,防止“一阵风执法”等问题。同时,应协调工商、质监等多部门,联动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旅行市场秩序,让旅行玩得精彩,更要玩得规范。例如:国家规定不准推出“零团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整治了价格混乱。

提升景区消费的“魂”,要发挥契约精神在旅行中的作用。政府应对旅游市场的元素采取标准化的量化规定,消除模糊用词。例如,美国对旅行路线的时间及住宿星级和品牌都有明确规定。同时,政府应通过媒体宣传旅行合同订立时的注意要点,提升民众合约意识,擦亮群众“雪亮的眼镜”。

旅游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成分。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小康社会由“建设”改为“建成”。这一字之变,既是奋斗目标,更是郑重承诺。这承诺的兑现,就在百姓每一次出行、每一个景点中,在百姓普通的衣食住行中。为了兑现这个承诺,我们要保障旅行从业人员利益,规范旅行活动,用契约精神提升服务水平,走出“旅行困境”,让旅行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舞台。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三

一、总分式格式:标题(12字左右)引论------------------------。(点明主题、根据主题、上升主题)(300字)本论------------------------。(说明原因)(100字)------------------------------(过渡句)(50字)-------(措施).具体方法步骤,重要措施要从制定原因目的意义,加以论证.---------------.(700)结论--------.重申问题及解决意义,发出号召或希望.(150)(以上以1200字为例)。

二、分总式(平行)格式:主标题(12字左右)引论------------------。(点明主题、根据主题、上升主题,重点点明要论述的类型.如:措施存在问题及原因意义等)(300字)本论分标题(1)分标题(2)分标题(3).(700字)结论-------.重申问题,发出号召或希望.(150)(以上以1200字为例)。

三、递进式格式:?标题(12字左右)?引论--------------------------。(点明主题、根据主题、上升主题)(300字)?本论------------------------(过渡句)(50字)--.(700字)?结论-----------------------.重申问题及解决意义,发出号召或希望.(150?(以上以1200字为例)。

一、概括总结的基本套路和句式。

一般而言,一个全面完整的概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总述(对材料所反映情况的一个概述);分述(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并列式或递进式的陈述);抽象概括(对材料的主旨和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升华和发挥。

(一)如何提炼总括句。

总括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1)“这篇材料谈到了一个……的题”,中间可以加的修饰语包括“社会各界都关注的”,“目前所面临的”。(2)“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或行为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是指主语的动作或状态,也可理解为事件的某个阶段。对于个别文章会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以该事件作为定语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

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根据并列或递进关系分条分类地整理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套路。

1.递进式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向思路和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上的阶段渐进性为序或逻辑上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对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在时间和逻辑上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主体分析法。某个事件或行为可能有好几方的主体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从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分述答题。如汽车超载问题,就可以从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概括,包括治理部门、汽车车主、汽车制造商、修理商、地方政府等.3.关系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关系分析法。如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一组材料。可以在关系链条上进行归纳:九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分类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只适用于基本功较弱者。

(三)抽象或升华。

基本句式为“这个问题(这种情况)涉及……需要在制度上(体制,宏观调控等较高层次上)……”

二、提出对策的万能模型。

问题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如果是急性事件,提出对策是由近到远、先标后本、由微观到宏观;如果是慢性事件,提出对策的思路是由远到近、治标先治本、先宏观再微观。

(一)由近到远式。

3.思想观念上,领导重视,深化认识;4.法律法规上的制定与完善。

5、制度或体制上;6.宣传教育上。(二)由远到近式。

主要在顺序上作个调整,从宏观到微观,先本后标。比如首先从思想观念与制度更新上。

申论文章的写作可以按照三大模式来:总分式、三段式、层进式。

(一)总分式。

对文章整体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谋篇布局,步步展开,层层推进。一般是由表层进入深层,由现象进入本质。

(三)三段式:这是最普通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一个标准的范式,有破有立,述、评、析结合。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四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国际地位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居民家庭电器耗能增多,企业生产用电需求扩大,自2011年3月份以来,多个省份频现“电荒”现象。“电荒”的蔓延日益严重,不仅拖累了工业生产、降低行业的开工率,还会影响到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用电荒”,进而缓解能源高依赖症已成为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阶段,“电荒”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煤电失衡,国家价格体制改革滞后,中国缺电已经由“软缺电”向结构性“硬缺电”转化,另一方面是居民的用电量直线上升,节能意识淡薄。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怕麻烦。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因而,解决“用电荒”,进而缓解能源高依赖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四,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电力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产业,以及风力、水力发电,增加电力有效供给。

综上所述,有效解决“用电荒”,进而缓解能源高依赖症任重而道远。面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紧张形势,电力短缺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客观存在。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于调整能源供应结构、经济增速、产业结构与节能降耗等因素,把我们的增长速度控制在能源、资源能够承载的区间,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用电荒”,进而加快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整篇文章围绕“缓解能源高依赖症”的中心主旨进行论述,并且文章结尾能结合时代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主题进行了深化,文章结构完善,层次、条理逻辑清晰值得肯定。考生可以从“多措并举”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拟题,主要围绕“怎样缓解能源高依赖症”的措施进行切入。文中在分析问题原因的时候,应该要从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分析的更加深入、透彻,能够更好的把握材料主旨。

简介:本篇文章为中政申论的原创范文,文章分析了原有户籍制度改革产生的问题,阐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从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最后指出户籍制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中政申论——唯一获得官方认证的申论批改系统,专业指导申论写作。

免费申论水平评测链接直达:中政申论。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五

从北京市某所花费3亿元建设的小学,到贵州、甘肃存在的“危险校舍”;从城市的家长每年花费数千元培养子女的“综合素质”,到农村那些家长们要为筹集数十元的学杂费而一筹莫展;从城里重点小学的教师们到“新马泰”去度假旅游,到广大农村里的多数教师领不全他们每月薪水…新世纪的天空下“农村中国”与“城市中国”的两幅图景,的确显得光怪陆离,农村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发展农村教育迫在眉睫。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部也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列为2013年六大工作要点之一,并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村教育依然处在落后的境地,问题繁多。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和资金不足是根本因素。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拉大,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被不恰当地过度集中,这就造成了城乡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形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此外,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水平的优良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水平的高低。

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应加大教育发展城乡统筹力度,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探索实行城乡学校教育统一管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等措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教育先进的城市学校可通过合作办学、教师交流等方式支持教育落后的农村学校,同时大力培养农村教育人才。

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要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力度。并鼓励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同时,应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对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针对特别薄弱的学校应提供专门的扶持资金,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与条件,保证城乡教育投入均衡。

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体而言,要做到:继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发展是关系国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转变发展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切实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本篇文章围绕“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个中心论点展开了论述。从行文的整体情况来看,文章整体上呈现出“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层次,且主次突出明显,说明考生对申论文章的写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虽然考生在语言的表述方面以及内容篇幅的设置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考生的文章结构完整、措施的针对性很强,而且行文的结尾能够恰当的运用名人名言等内容来深化行文的主旨,这是值得广大学习申论的学习效仿的。这是一篇优秀是申论范文。

简介:本文章为中政申论的原创文章,文章分析了农村教育滞后的原因,阐述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一篇优秀是申论范文。

中政申论——唯一获得官方认证的申论批改系统,专业指导申论写作。

免费申论水平评测链接直达:中政申论申论资料频道。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六

汤敏同志先进事迹全省巡回报告活动,是按照省委杜青林书记关于在全省市州组织好汤敏先进报告会,广泛宣传学习汤敏同志先进事迹,有力推进“为民、开拓、务实、清廉”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共同组织实施的。报告团的成员有:报告团团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简胜彬,报告团副团长、省委宣传部调研员袁光华,报告团副团长、成都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黄汉国,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罗亮齐,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分局茶店子派出所民警汤敏、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分局茶店子派出所民警陈刚、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锦城社区电子十所居民袁幼萍、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臧瑗、成都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民警李雪莲。

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生动地讲述了汤敏同志的先进事迹,把一个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社区民警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赢得了参会人员阵阵热烈的掌声。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汤敏同志的先进事迹,情真意切,朴实无华,动人肺腑,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从她的事迹中,无不流露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她以立为民志、倾爱民情、做利民事、以己心换民心,以真情赢民意,谱写了一曲曲为民服务的华彩乐章。她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铸造了忠诚警魂,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大家一定要以汤敏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牢记宗旨,心系百姓,为维护攀枝花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汤敏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安社区女民警,从事的是平凡的工作,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岗敬业、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钻研业务、好学勤思、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事迹平凡而伟大,精神朴实而闪光,汤敏同志以她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全国公安民警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以她对人生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为人民公安事业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以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楷模,她是我们全市所有政法干警学习的榜样。

单荣书记强调,向汤敏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信念坚定、牢记宗旨、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汤敏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公安民警,16年如一日,情系公安写人生,满腔热情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全市特别是政法部门每一名干警都要像她那样,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大局意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矢志不移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向汤敏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情系百姓、心系群众、执法为民的高尚情怀。汤敏同志始终保持一颗亲民爱民的拳拳之心,真正做到心里装着人民,凡事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在社区警务工作中体察民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市政法部门每一名干警都要像她那样,始终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可亲、可敬、可爱的良好形象。向汤敏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学习她坚持为民做好事、做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信赖;学习她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业务精通;学习她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向汤敏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服务大局的精神实质。汤敏同志从警16年,一直扎根于社区,她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什么英勇豪迈的话语,更没有什么令人眩目的光环,可她以一名人民警察对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之情,用真诚温暖着民心;她以一名人民警察对公安事业的不懈追求之志,用执着编织着美丽。全市政法部门每一名干警都要像她那样,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结合自己的职责任务去服务大局,切实执好法、办好案、服好务,让人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放心。

第一,学习汤敏同志先进事迹,要真正体现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上来。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汤敏同志是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全市每一名政法干警必须自觉运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正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公平正义、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第二,学习汤敏同志先进事迹,要真正体现到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上来。

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使政法部门成为全市机关良好作风的表率。

第三,学习汤敏同志先进事迹,要真正体现到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上来。

当前,我们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隐蔽战线斗争复杂的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以汤敏同志为榜样,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切实担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第四,学习汤敏同志先进事迹,要真正体现到推进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因此,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始终坚持以平安促发展,在“平安攀枝花”建设中,坚持严打方针,狠狠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消除不安定因素,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要以防范促发展。综合运用技防、人防、物防等手段,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安宁有序的治安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要以管理促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促进管理,从源头上消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诱因,不断发现问题、研究措施、抓好管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从汤敏先进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很多优秀的品质,在她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发扬。重点是学习她信念坚定、牢记宗旨、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情系百姓、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好学勤思、勇于开拓、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雷厉风行、英勇果敢、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图索取的优秀品质。二是精心组织,掀起学习先进的热潮。在学习先进的过程中,要注意立足本职,联系实际,学懂、学透。在全市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计划,周密部署,采取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分层次开展集中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并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从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查找差距和不足,找准问题所在,明确努力方向,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学习,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饱满高昂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同时要通过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集体和个人,力争推向全省、全国。三是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工作深入发展。学习先进典型最重要的是要把先进思想、先进方式、先进做法融入到工作中。当前,要把学习先进同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是要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结合起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要与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与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及时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促进优良作风的有效形成。要与全市广泛开展的“创卫”活动结合起来,用充分的准备、严密的措施、饱满的热情,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成功取得全国卫生城市的称号。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七

习近平历来关注和重视航天事业。他强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世界航天日之际,小编为您回顾梳理习近平的重要论述。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019年2月20日,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

要强化使命担当,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2018年2月10日,在视察看望驻四川部队某基地官兵时说。

要胸怀航天强国梦想,强化使命担当,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2017年6月22日,在视察驻晋部队某基地时强调。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创新,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2017年6月6日,向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致贺信。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希望广大航天人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征程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这一成就,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体现出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

——2014年1月6日,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

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申论高分技巧篇十八

要求:

(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400字。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

(3)不超过400字。

类似上述两题,在任务中对外界进行宣传、倡议、演讲等这一类别中,倡议书是相对正式、书面的任务,所以一般情况下,标题、发文对象、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都需要写,而具有“现场口头表达”类的任务,一般只需要写标题和发文对象。

二、短文短评类。

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短文短评类非常好判断,最后的任务一般都是写“短文”或“短评”,所以各位考生,如果经过判断,属于此类,一般格式上只需要写标题。

三、建议意见类。

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建议类判断的基本要素既可以从任务中“建议书”、“建议”来判断,也从隐含任务中写一些意见、建议来判断。此类一般标题、发文对象、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都需要写。

一、公文概念。

议案是由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每个国家的议案提交程序和规定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行使国家权利的重要手段。议案,在人大《办法》中给的定义是:“适用于根据法定程序,有关机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事项”;在行政《办法》中给的定义是:“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这两个议案定义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围绕人大这个中心进行行文的文种。所不同的是,人大议案的行文主体是多元化的,适用范围广泛;行政议案的行文主体只政府一家,适用范围单一。

二、公文特点。

1.制发机关的法定性。

议案的制发机关只能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无权制发。

2.内容的特定性。

人民政府所提议案的内容,必须属于该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事项。

3.时效的规定性。

各级人民政府的议案,应当而且必须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规定的限期前提出,否则不能列为议案,超过期限提交的议案一般改作“建议”处理,或移交下次人大会议处理。提交大会审议的议案,必须限期审议表决或提出处理意见。

4.行文的定向性。

议案只能由各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行文,不能向其他部门单位行文,主送机关也只有一个。

5.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适合提交人大议案审议的事项,必须是重要事项,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而且议案中提出的方案办法措施,也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才有可能获得通过。

三、格式、写法及内容要求。

(一)格式。

“议案”一般由公文常规的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落款亦分上、下款。

1.标题。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提请审议事项)、文种三部分构成。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议案的议案》,发文机关是国务院,“事由”是“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文种”即“提案”。

2.正文。

从内容上看,由提请审议内容、说明(缘由、目的、意义、形成过程等)和要求组成。从形式上看,除多以“要求”结尾外,可以从提出审议事项开头,然后加以说明;也可以在开头说明议案的缘起或目的意义或形成过程,然后再提出审议事项,再结尾。

3.落款。

上款,即收文机关,某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有的要写明某次或第几届第几次会议。下款,发文机关和行政首长签名,另行写提请审议的年月。

(二)写法。

1.标题和主送机关。

(1)议案的标题。

议案的标题采用常规公文标题模式,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案由+文种,二是省略发文机关,案由+文种。前者如《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市乡镇企业条例〉的议案》;后者如《关于提请审议修改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议案标题一般不能采用发文机关加文种或者只有文种的写法。

(2)议案的主送机关。

议案的主送机关,只能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能有其他并列机关。要采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得随意简化。

2.议案的正文。

(1)案据。

议案的第一部分叫做案据,顾名思义,这部分要提供提出议案的根据。由于内容不同,这部分的篇幅长短在不同议案中会有很大差异。下面是《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动员全市人民综合治理开发建设浑河沈阳城市段的议案》的案据部分:浑河是辽宁省第二大河,流经沈阳规划城市段50公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浑河沈阳城市段河槽乱采乱挖,河障杂乱繁多,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安全防汛,而且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浑河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缓解地表和地下水缺乏的矛盾,促进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功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现代化、国际化的沈阳,根据外地经验和近几年的充分准备,组织动员全市人民对浑河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为此,市政府向市十一届人大第三次常委会提出议案,请大会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这个案据和常规的根据、目的、意义式的公文开头很接近。有时案据部分内容很复杂,文字也很多。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案据部分超过全文的一半,对于这样一个耗时耗资十分巨大的工程,将理由阐述的充分一些,是很有必要的。有时案据可以写得很简短,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的议案》,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目的式”写法,不过三四行、百余字而已。

(2)方案。

方案部分,就是对提请审议的事项或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方法的部分。如果是提请审议已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在法律法规之中,这部分只需写明提请审议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即可,但要把法律或法规的文本作为附件。如果是任免性议案,要将被任免人的姓名和拟担任的职务写明。如果是提请审议重大决策事项的,要把决策的内容一一列出,供大会审阅。如果是建议采取行政手段解决某方面问题的,要把实施这一行政手段的方案详细列出,以便于审议。不能只指出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结语。

结语是议案的结尾部分,主要用于提出审议请求。一般都采用模式化写法,言简意赅。如“这个草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提请审议。”

3、签署和日期

一般行政公文,最后签署的都是发文机关的名称,而议案有所不同,要由政府首长签署。国务院提交给全国人大的议案,要由总理签署;各省、市、自治区提交给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要由省长、市长或自治区主席签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