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鲁迅名言名句 心得体会鲁迅(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7:11:04 页码:9
鲁迅名言名句 心得体会鲁迅(实用15篇)
2023-11-30 07:11:04    小编:笔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鲁迅名言名句篇一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以其深刻、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近年来,我一直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他的作品,我看到了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扭曲。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他的辛酸和坚持,这让我深为敬佩。在思考鲁迅的作品时,我不禁想到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于文学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于个体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呼唤。总之,鲁迅的作品使我在思想上深受触动,为我提供了更宽广的思维空间。

在鲁迅作品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他们或像孤独的鸟儿,仿佛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束手无策,寻找不到出路。或像虫子般的小人物,无法站起身来,任由社会的漩涡将他们吞噬。他们是那些被历史遗忘的牺牲品,也是在潜藏着反抗的决心。通过这些形象,鲁迅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让我深感人之微小和社会之险恶。同时,他的作品中也透露出对于人性的怀疑与痛苦的抗争。

鲁迅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他以毒辣的文字,点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和旧制度,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儒家伦理观念的荒谬。鲁迅尤其关注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意识,他认为中国人过于重视权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体系的束缚,才使得中国社会的改革和人类精神的解放缓慢而艰难。鲁迅的著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使我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问题,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于中国文化的重新思索。

在鲁迅的作品中,个体解放与社会进步是他理解社会变革的关键。他认为,个体只有从那些束缚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这种解放不仅是个体的自由,更是对于社会迈向进步的一种助力。在《狗战士》中,他以荒诞的手法表达了对于崇尚权威和残忍的社会的讽刺和嘲笑。鲁迅通过对个体解放的呼唤,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够摆脱束缚,勇敢地面对现实和反抗压迫,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进步和繁荣。

回顾鲁迅一生,我深为他的辛酸和坚持所感动。他一直执着于思考社会问题,一直坚持对于自由和进步的呼喊。他的作品给了那些被压迫和漠视的人以心灵的抚慰,给了那些对社会充满希望的人以前进的动力。鲁迅的作品中,满是他对于个体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他的言辞或许尖刻,但都是出自对于社会、对于现实的真诚关注。他的一生中过得艰辛,但正是这种坚持与追求,才培养了他伟大的创作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总而言之,鲁迅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黑暗、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个体解放与社会进步的追求,都是我在研读他作品时所体会到的。鲁迅的作品让我看到了社会的丑陋面,促使我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他的坚持和辛酸也给了我勇往直前的动力。鲁迅的作品让我思考到,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独立思考,勇敢抨击不公,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鲁迅名言名句篇二

自鲁迅先生过世以来,世人对其的思念和赞誉之情未曾减退。而他那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力,更是让人佩服不已。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能够深刻领悟到他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鲁迅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社会的思考。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最让人深感触的就是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人性和人情的描写,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和内在矛盾。例如,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对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描写,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压抑。他关切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对社会不公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揭露。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到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第三段:对文学的追求。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文学的追求和理解也是无比深刻的。他强调文学的真实和力量,认为文学应该是以批判现实为目标的。他通过对文言和白话的运用,创造了独特的文风和表达方式,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而深刻。他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描绘了那些社会边缘人物的命运,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通过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对文学的境界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第四段:对人性的洞察。

鲁迅先生是一位善于洞察人性的大师。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渊和人性的辉煌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批判,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性的深深怀疑。他没有回避人们不愿面对的阴暗面,而是勇敢地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恶端。同时,他也通过对人性的抒发,表达了对人性的普遍关怀和对进步的信念。

第五段:对个人修养的启迪。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可以获得对社会和文学的深刻理解,更能给我们个人修养上的启迪。他的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对于真理和人性的追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激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而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行的方向。通过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能够学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培养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

总结:

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理解到文学的力量以及对人性的洞悉和关怀。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洞悉,能够给我们带来对人生的思考和重要的启迪。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怀念和铭记鲁迅先生的伟大贡献,将他的思想和精神传承下去,用以启迪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

鲁迅名言名句篇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也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和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我对他的心态、人生观和社会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鲁迅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于文学的追求都深刻而独到。这些体会使我对鲁迅产生了更深的敬佩和学习的动力。

首先,鲁迅对人性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刻洞察人性中的丑陋和自私,他以无情的眼光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他在《狂人日记》中写道:“脑贼,这是中国地及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最著名的王化贞,他造出了卑鄙模范,做成了文字连坐。”鲁迅坚决地拒绝妥协和庸俗,直面人性的丑陋,为社会提供了清晰的反思。在我看来,鲁迅的作品是对人性深度思考的产物,他通过对人性的剖析和批判,唤醒了人们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其次,鲁迅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他通过描绘社会的黑暗和贫穷,呼吁社会的改革和正义。在《阿Q正传》中,他精确地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封建暴行和农民的贫困困境。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使我学会了去关心他人,去反思自己生活的价值。正是因为鲁迅的揭示和呼唤,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底层,更好地关心他人。

最后,鲁迅的作品透出了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也充满了文学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文学修养和思想的敏感,创造出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如《药》、《煤矿》等等。他的作品既是文学的珍品,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我明白了文学的重要性和文学对于社会的价值。鲁迅的作品给予了我追求真理和表达思想的勇气。

总之,学习鲁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他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文学的追求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学习的动力。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社会正义和关心他人的信念。同时,他的作品也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和写作的热情。无论是在人性的洞察、社会问题的关注还是文学追求的实践中,鲁迅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启发和引导。我将永远学习并受益于他的思想和理念。

鲁迅名言名句篇四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通过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批判。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怀鲁迅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鲁迅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鲁迅先生通过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思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他的小说、散文及杂文,都揭示了种种社会问题,如贪污、压迫等。这些议题与现今中国的各种问题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鲁迅先生描写的社会现实大多数来自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中国,但其思考、剖析与总结却超越了当时的局限,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第二段:鲁迅的思想是坚持真理的精神。

鲁迅先生一直坚持“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对于一切的虚伪和欺骗都保持着批判的态度。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对真理的追求是为了寻找改变社会、实现人民自由和解放的方法。这种思想精神深深地植根于现代中国人心中,成为了中国的人文精神。

第三段:鲁迅的作品是对人性的深刻批判。

鲁迅先生对于现实的深刻关注,源于他对人性的深度批判。他认为,人性的贪欲、虚伪、狂妄,是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他的小说如《孔乙己》以及《阿Q正传》等,反映了社会的贫穷、不公以及蒙昧。他的杂文、散文则直接批判那些话语糊弄、诡辩的行为。鲁迅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文学、哲学、政治等领域。

第四段:鲁迅的思想对于批判现实十分关键。

怀鲁迅,不能仅仅打造一个道德标杆,更要体现出批判现实的精神。在今天,社会问题的频繁发生,虚伪和不公的表现不绝于眼,让人们对于现实感到焦虑和无力。然而,鲁迅先生的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参照意义。我们需要从鲁迅的思想中寻找启示,明确我们自身应该有的价值观和立场,以此批判现实、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五段:通过鲁迅的精神,唤醒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

作为怀鲁迅应该有的精神,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们的忙碌与焦虑让人疏远自身自己的内心。怀鲁迅,是要从那些省略和忽略的思考与认识开始,唤醒我们对于社会公正重要性的思考和关注。鲁迅先生的批评精神、反抗意志等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寄托和帮助,倒逼旁观者,改变内在不闻不问的习惯,以此唤起大众对于社会公正和效率的关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质量。

总结:

怀鲁迅,是忠于历史与时代的精神,是中国文化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正如鲁迅先生所表现的那样,全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会带来全新的生存压力与挑战,探寻解决问题的良方,批评社会现实自然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我们今天仍需要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去批判现实,抨击虚伪与陈旧的观念,唤醒公共意识中对于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不断保护之心。我们应该融入鲁迅的思想,弘扬其精神,让他的思想和作品永存于中国文化中。

鲁迅名言名句篇五

现在是11月上旬,(这里指2019年11月上旬),11月19日也并非过了很久,但从1936年的10月19。

日记。

起,却又显的非常遥远了。时间过的真快啊!70年就如此匆急而去,经不得人们思考和回味些什么,沧桑的历史如同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勾勒着一条条的痕迹,触摸着上面那深浅不一的勾痕,在不经意间两个字响的格外醒目??鲁迅。

先生的一生是冷峻与沉重的,以至于先生的文笔也随性格一般,不似一些作家的闲适、散淡,没有那种诗情画意的味道。先生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有着一种凝练、冷峭与沉重,压抑的气氛中似乎又品出了许多。有些人却说先生的文字太悲观,但如果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那我们又怎能体会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代在我们的脑海里也许只剩下空白了。

只要有先生的文章在,先生的思想就不会被抹灭,只要有先生的书,就会人读,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也就会持久永恒的传承下去。先生带着一颗不沾染世俗的心走了,可他的精神还在,正如臧克家给先生写的一首诗一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名言名句篇六

1.学习自传的写法。

2.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鲁迅严肃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思想。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难点: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涵。

2.选材精当和详略得当的特点。

3.寓内心情感于平淡叙述之中的写作手法。

解决办法:

以“多彩剧场”活动表演再现清末、民国及大革命时期生活片断,使学生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以讨论、比较等分析方法突破选材及详略得当等写作方法这一难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化妆表演,表演以片断形式连缀成鲁迅的生活时代;目的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具体感知距今已相对遥远的时代,理解鲁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2.名人论坛。让学生课前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事迹,除在课上交流外,需对所获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鲁迅的人格精神。此活动既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口头作文——《我的自传》,以3分钟口头作文作自我介绍,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传的写作特点,学以致用,同时也锻炼即兴语言表达能力。短时间内要表达好自己的中心意图,就需对众多生活琐事进行筛选和详略处理,这也突出了对本课重点的理解。

4.教具:旧时男女服装、录音机、自制电影背景画。

五、教学步骤 。

导入  新课。

(生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社戏》《故乡》等。)。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一些他的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系统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同时也了解一下他是如何评论自己的。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传记文体取材精当,语言平实的特点。

2.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3.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思想精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整体感知。

鲁迅生于1881年,逝于1936年,共走过了54个春秋,经历了无数次坎坷波折。可是,我们从本文中看不到一丝他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下面请同学们读书感受一下。

默读全文,按照时间线索,理清鲁迅生活经历。

(读书同时,布置电影拍摄场,绒布背景上写着“电影《鲁迅》拍摄现场”字样,第一个场景:三味书屋;第二场景:樱花树下与藤野话别;第三个场景:北京师范大学讲堂。大部分学生读完之后,表演即开始)。

1.(画外音:电影《鲁迅》镜头“三味书屋”开拍。)先生端坐太师椅上严肃的授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鲁迅着补丁长袍匆忙上场,怀抱药包,先生厉声问:“怎么迟到呢?”鲁迅恭敬的回答:“去给父亲买药。”“药店早已开门怎么会晚?”“大夫说需找过冬的蟋蟀做引子,药才会起效。”“天知道那药引子对你父亲的病有什么用。”一同学大叫:“他家早穷得穿不起裤子,不是以前的少爷了,老师你干脆把他哄走吧,别丢了我们这些少爷的身份。”老师转头对这学生说:“你们同姓周,是一家人呢?”那同学洋洋得意的答:“以前是,现在可不一定了。”鲁迅已坐在桌边安静的读着书。(画外音:鲁迅幼年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画外音:《鲁迅》镜头“日本仙台”开拍。樱花树下,一群留着长辫的“清国留学生”在闲逛,嘴里叫着:“大好时光去读书才是傻瓜,给国家卖命哪如自己享乐啊?”鲁迅和藤野握手话别)。

鲁迅:先生,感谢您正直、热忱的关怀。我此次告辞,怕以后不会再学医了。

藤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学医呢?(惋惜状)。

鲁迅:以前想学医救国,我国的庸医害了许多如我父亲一样的人,他们只会用找不到的药引唬人,掩盖自己的无能。想要中国富强就要有好医生啊!所以来学医。可如今看来,医是救不了这儿的。(指头)那些人(指清国留学生)需要的不是肉体医生,却需要精神医生啊!

藤野:以后做些什么呢?

鲁迅:我想弃医从文,写文章唤醒国人,建立强国。

(师生紧紧握手)同说:“多保重。”(画外音:鲁迅为何“学医”为何“从文”?)。

3.(画外音:《鲁迅》镜头“北师大讲堂”开拍。)。

鲁迅:(激昂的说)同学们,日本人占了东三省,枪杀中国人,国府却镇压学生请愿,说什么“友邦惊诧”,真是可笑之极了。

生问:先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鲁迅:我们是不会被吓倒的,我要用我的笔来声讨,有人到政府去告我,要政府追捕我,怕我说话,我却一定要讲,正义是杀不绝的,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生热烈鼓掌)。

表演结束。(画外音:鲁迅被追捕迫害,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三段表演之后,学生对鲁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经历的前因后果有了形象、直观的印象。幻灯打出画外音所问题目,掌握文章结构,以学生讨论做答的形式,归纳出:

文章共有两大部分:第1~3自然段叙述生平经历,第4自然段集中介绍1929年以前的写作成果,其中第一部分又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幼年家境、求学经历和工作坎坷,结构非常清晰明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将全班分成三大讨论小组,分别针对前三段讨论思考问题,并推举代表作答。

讨论后明确:(1)鲁迅幼年由富家公子沦为“乞食者”,因为“家中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和“父亲又生了重病,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冷淡、世态炎凉。(2)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反映了他反抗封建束缚,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性格特征。破折号后的语句正是用于表现作者这种心理,详略处理得当,决不可省略。(3)鲁迅在国内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后留学日本先学医,目的是学医救国,后从文,是因为看到光救治中国人的肉体不能拯救民族,还要用“新文艺”唤醒人们的灵魂。由这些经历可以看到,鲁迅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4)作者详写了“学医”和“从文”,突出体现自己的爱国之心,前两次经历,则较为简略。(5)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写照,是当时旧政府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反映。(6)作者对自己的奔波表现的极为平淡,用词为“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作者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结合历史背景,则可读得清清楚楚。

归纳总结:这篇自传中,鲁迅概括地介绍了自己50年的经历。生活细节浩繁无数,作者选择了最能体现自己反抗压迫,追求进步,爱国爱民,奋斗不息的典型事件叙述,并特别注重对重要事件及其原委的清楚交代,既符合自传特点,又能突出主旨。只有对事情的全部过程了解得全面深刻,对事物的概括才能精当恰切,鲁迅正是如此。

作品有小说《呐喊》《彷徨》,一本译文,一本散文诗,一本散文集(即回忆集),四本短评,两本专业论著。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这也恰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效仿的,做出一点点成绩不应自夸、炫耀、自大自满,只有不断谦心努力,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总结、扩展。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我们召开“鲁迅研究会”,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在同学的交流之中,老师串插交流以下材料:

(1)1903年,鲁迅在照片背后,写下一首《自题小像》的诗,送给许寿裳: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里,鲁迅表示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沉关切和忧思,流露了他对于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抒发出他的某种寂寞的心情,同时他还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这是他毕生遵守的最可贵的誓言。全诗采用各种形象化手法,熔铸成慷慨悲歌的风格,显现一位忧国忧民、看不到人民力量而又不堪孤寂、求索奋斗的青年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2)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集中地体现在他所作的旧体诗《自嘲》里。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招饮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这一天,鲁迅和大家谈笑风生。“因为看到许广平在旁边,郁达夫就打趣地说:‘大先生,你的华盖运可以脱了吧?’这时大伙的目光都集向许广平。鲁迅听了哈哈大笑,连拿纸烟的手也因畅怀的笑而颤抖起来”。郁达夫又关心地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即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作答。郁达夫还开玩笑地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席散以后,鲁迅应柳亚子之请,于10月12日,为他书一条幅,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

运交华盖意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是鲁迅旧体诗中最为人称颂的一首。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自己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的艰难处境,但他从容镇定,顽强应战,表现出“为敌为我,了了分明”的阶级爱憎,和“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战斗风格。虽然如此,但这首诗的感情还是十分深沉的。有一次,鲁迅把诗的意思讲给内山完造听,听的人哭了,鲁迅也哭了。因为他处在八面攻击之中,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中国人民的将来,他怎能不悲愤,不落泪!?这首诗充分体现鲁迅一生高贵的革命品质,因而得到崇高的评价。

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诗人郭沫若也十分赞赏这两句诗,指出它“虽寥寥十四字,对方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俱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团结与斗争俱足的精神,也表现在对待自己人和朋友的批评上。他指责错误倾向,经常十分尖锐、深刻。他不习惯于给人搔痒,使他十分舒服,而是喜欢大喝一声,让人出一身汗,以收治病救人之效。这同他以前对农民的“怒其不争”的态度,有其相似之处。这个“怒”字,是“恨铁不成钢”,是鲁迅赤热心肠的写照,表现出他对于错误的不留情面的态度。有些人以为一“怒”,对方就该是敌人,这是不对的。如果不是出于误解,就是有意曲解。

(五)布置作业 。

1.讨论小组共同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注意时间和事件的对应。(课后完成)。

2.课上思考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

答案:鲁迅原想通过学医救治中国人,效仿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医学发展促进中国国家富强。后来看到医学只能救中国人的肉体,却不能唤醒人们的灵魂,不能救国,所以改学文学,要用笔写文章来宣传进步思想,激发民族精神,挽救中国,这说明鲁迅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

3.课后练习第三题讨论完成。

答案:1.破折号是解释作用。鲁迅用此表明自己不愿置身于封建糟粕之中,自强自立,追求进步。

2.加点字看似平淡,实则包含了鲁迅对旧政府黑暗的不耻和对旧社会不容人才的愤懑,也表明他不愿与落后势力同流合污的气节。

3.轻描淡写的语气表现作者对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屑理会。

4.两个“不好”语义、语气不相同,上一句“不好”是对当时社会反动文人的嘲讽,本句的“不好”则是鲁迅先生谦逊的显示。

(六)板书设计 。

六、参考资料。

1.绍兴光复。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即将进入绍兴,绍兴城里,人心浮动,恐惧异常,一片混乱。鲁迅在这时便自觉召集全校师生,手执长刀上街游行,进行演讲。人们以为是革命军来了,表示欢迎,此即称为“绍兴光复”。

2.所谓“有几个学者”

1926年,北京爱国学生请愿,抗议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乘机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指出,这是“异族及其奴仆鹰犬的蹂躏”。在此期间,右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扮演了可耻的帮凶角色,“有几个学者”即指他们,具体地说,也就是恶毒诬蔑学生爱国行动的帮闲文人陈西滢等人。

3.有关背景。

鲁迅的童年是在一个败落的封建家庭中度过的。他原名周树人。祖父周介孚,仕途充满了坎坷。父亲周伯宜,长年卧病在家。母亲鲁瑞是乡下人,思想比较开通。继祖母蒋氏是一个幽默诙谐的老人。每逢夏夜,她常常坐在堂前的桂花树下,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向躺在小板桌上纳凉的长孙讲述美妙动听的民间故事,使鲁迅从小就领略到一些人生的哲理。善良淳朴的保姆长妈妈,替鲁迅买到了一部他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这是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然而,骤然而来的风雨打破了这个小康之家的短暂的安宁。十三岁那年,鲁迅的家庭遭遇到一场很大的变故:他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被捕,在杭州府狱整整关押了七年。每年秋后,官府都趁机勒索。鲁迅家中仅有的四五十亩水田卖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当度日。病情加剧的父亲又为庸医所误,终于在三十六岁那年去世。

在家庭败落的过程中,少年鲁迅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这种环境的重大刺激,使他对熟识的绅士阶级产生了极度的憎恶;与此同时,他又得到了更多深入农村接触农民的机会。混进“野孩子”群中,呼吸“小百姓”的空气,成为鲁迅后来的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这段难以忘怀的农村生活,不仅使鲁迅养成了农民化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吃农家的炒饭,爱听深夜的犬吠;更为重要的,是使他开始跟劳苦大众建立了巩固的精神联系。这对他形成“下等人”胜于“上等人”的观点,以及日后创作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都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影响。

自从祖父下狱以后,鲁迅较长时间到乡下避难,对农村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在跟泥土一样浑厚、淳朴的田夫野老身上,他得到了从称他为“乞食者”的亲戚本家那里所得不到的慰藉和温暖。而劳苦大众“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的非人生活,又激起了他改革进取的强烈愿望。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思想家赫尔岑,曾经把那些出身于名门贵族而反抗沙皇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十二月党人”比喻为“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作为绅士阶级逆子贰臣的鲁迅,也正是兽乳哺育的英雄。不过,作为贵族革命家的“十二月党人”因为脱离人民而惨遭失败。而鲁迅却在经历了曲折的人生道路之后,最终投入了他的乳母——人民的温暖的怀抱,成为人民的忠诚的儿子。

是作者在1930年5月依据《自叙传略》增补修订而成的,这个时期的鲁迅,已广泛地接触了马列思想,经过严肃的思考和严格的自我解剖,终于相信惟有无产者才有将来。他积极参加了革命的政治团体和文艺团体,即“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从一个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鲁迅名言名句篇七

1、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2、生活 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3、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4、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5、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6、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7、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8、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9、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10、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11、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12、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15、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16、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7、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8、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19、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20、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21、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2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3、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成正比例,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2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25、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6、造化常为庸人设计。

27、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28、学习专看文学 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 也没有。

29、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0、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31、“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32、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33、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34、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35、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36、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37、走上人生 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38、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9、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0、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1、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42、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43、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4、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45、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6、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7、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48、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故事 ,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49、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0、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5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5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5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5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5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56、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57、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58、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59、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60、拿苛刻的眼光挑剔自己,用宽容的胸怀对待他人。

6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6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63、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64、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6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6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选自《故乡》)

67、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68、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69、只要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70、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71、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72、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73、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74、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75、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76、社会上崇敬名人 ,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

77、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78、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79、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8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81、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82、友谊 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83、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84、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工作的勇气。早。

8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8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87、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88、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89、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90、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91、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92、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鲁迅(3张)

93、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9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95、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祝

96、人类总不会寂寞 ,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98、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99、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00、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101、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102、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03、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

10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5、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07、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108、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109、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10、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111、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1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13、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114、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11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16、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11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18、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名言名句篇八

前言:。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哲学思想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主要以插图和散文为主,笔调清晰,诙谐幽默,富有激情。鲁迅的文字充满了人道主义和历史感知。今天,我来谈一下自己画鲁迅的感受。

第一段:。

我从小就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每当我阅读他的作品时,心里充满了敬畏之情。特别是我读到的那些被鲁迅先生命名为“双倍体”的人,他们的行为完全违背人的本性。我把这些意料之外的人和事重新描绘出来,凸显了鲁迅先生的深厚思想。

第二段:。

画鲁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我的心灵深处,我一遍又一遍的调整我的描绘。我试图通过细微的笔触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我想要将我的描绘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和时代进行连接,在感受他的怨毒和难忍中,传递出人性与真理的关系。在我的笔下,鲁迅先生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第三段:。

画鲁迅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在我的尝试中,我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例如,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将自己完美的想法融入画图之中。通过我的多次尝试,我发现画鲁迅并不仅仅是图像本身的表达,其实,也蕴含了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

第四段:。

画鲁迅其实也是一种传承。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尝试,探索自己的表达方式,为后人传承鲁迅先生的思想。鲁迅先生主张的自由,民主,以及尊重人权的理念,永远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思想的同时,也需要好好的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第五段:。

总之,画鲁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通过我的尝试和不断努力,我发现,画鲁迅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致敬。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多次的尝试,不断探索自己的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他的思想,更好的传承我们的文化记忆。

鲁迅名言名句篇九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作品及其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阅读鲁迅的作品,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犀利的文字和敏锐的洞察力,更能引领我们去思考和反思自身。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怀鲁迅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散文、小说和文章都是经典之作。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真正了解到鲁迅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在读者对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成就的不断深入,鲁迅的地位和作品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

鲁迅的作品一言以蔽之,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巨擘。他的作品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所述的内容都为至今不及其者。鲁迅的作品涵盖了社会、人文、文化、人性等各个方面,他深情的揭露了现实的残酷面貌,向人人展示了一个真实无愧的社会。

第三段:鲁迅的思想。

鲁迅的思想观点深刻而特别,他的思想始终关注这中国的现状和人民的利益。他拥有坚实的红色基础,以毒舌的风格表达自己对中国社会不公、腐败、黑暗的看法。他的思想是完整的,包含了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人生观等等。他的思想是富有启示性和前瞻性,它不仅激励着中国人民,同时是全体人们的精神财富。

第四段:怀念鲁迅。

鲁迅虽已逝世数十载,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却永载史册,影响着整个国家以及下一代。如今的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鲁迅色彩。每至今日,年轻人仍对鲁迅抱有崇高的敬意。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他的地位已被社会赋予了历史上重要地位。

第五段:走向未来。

鲁迅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这种存在是肯定的、丰盈的。怀念鲁迅,但并不是对他人工的事业进行辞旧。我们需要继承鲁迅,以他的思想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以他的作品来启迪自己的灵魂。通过继承鲁迅的形式,推动其思想和代表文化在中国传承不断,也让我们越走越广,开拓更加广阔的天地。

结语。

鲁迅是中国文化、文学界伟大的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一直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怀念鲁迅,应当更好地继承他的思想,践行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鲁迅名言名句篇十

鲁迅1881年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议论思想影响。192019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2019年至192019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起为首的改良派展开了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的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201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019年5月发表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

》,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2019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20年后,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15部小说中有六部代表作:《一件小事》、《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我从中摘抄几句精彩片段:

可是,这样一位大文豪,离我们而去。“鲁迅先生?您在哪里。”永别了,鲁迅先生。

鲁迅名言名句篇十一

作为一位中国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很仰慕鲁迅这位伟大的作家。在阅读了他的文学作品后,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鲁迅这位作家的思想和人生,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的贡献。

第一段:对鲁迅所传达的思想的深度思考。

鲁迅是一位极具思想深度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传达对于人性的深度思考时,常常用尽笔墨。他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于民众的爱心常常被人们所钦佩。在我的理解中,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主要是对于无能和黑暗的批判、对于新文化的探索和引导、对于国民性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对于胆怯和勇敢的追求与探索等几大方面。总体来说,鲁迅的作品多是表达出对于人类痛苦的关切,希望能够将这些痛苦传递给被压迫的人们,以此为号召,以尽一位真正文学家的担当使人们不会迷失在虚无和无助感中。

第二段:对鲁迅的文学艺术的探索和分析。

鲁迅在文学艺术的探索中,一直秉承着“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因为他认为文学是服务人民的,而非支配人民的工具。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深入体现。他的文学风格饱满而坚定,辛辣而不失特别的感情。在叙述方式上,他常常采用一种被称为“后现代主义”风格,达到了对于原因因果关系的深度挖掘,而不只是单纯的黏贴一些事实和描述。这种叙述方式,不仅能够深入地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系,同时也能激发出人们对于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力,为读者带来非常深刻而震撼的文学体验。

第三段:从鲁迅的生活中切入,探讨其作品的来由与内涵。

鲁迅的生平,也是他文学行走路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他的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品德。同时,在鲁迅那个时代,他所处的环境与现在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历史差别。鲁迅对于政治和官僚体制的批评一直是他作品中的重要部分。他不仅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国粹与时俱进的吸纳进来,用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用现代的语言阐释中国的现实,是他中西合璧思维的典范。

第四段:对于鲁迅的主题思想的感悟。

鲁迅的主题思想表达了对于无能和黑暗的批判,对于新文化的探索和引导,对于国民性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对于胆怯和勇敢的追求与探索等几大方面。鲁迅用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主题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对一个正义力量赋予社会革命合理性的标志性作品。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位文学艺术的爱好者,我对于鲁迅的感悟有目共见。鲁迅是一位深具人文关怀与创作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创新,思维深刻,关爱社会,代表了当代文学的巅峰。鲁迅的作品虽已过去了近百年,但其内在的思想和技巧却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现代文学创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于鲁迅作品的不断深入解读,我们会更多地去探究鲁迅的精神遗产并发掘他的文学技巧,为我们的文学创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注入。

鲁迅名言名句篇十二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人,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给人以启迪和震撼。而关于他生前服用的药物“药鲁迅”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观察,我认为药鲁迅对于鲁迅先生心灵的体验和作品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作家。

首先,药鲁迅对鲁迅先生心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尽管鲁迅一生中饱受病痛折磨,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于世界的关切和敏感。而药鲁迅的服用,则使得他在病痛和身体不适的同时,却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厚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社会现象的鞭挞和对于人性的强烈针砭,这些都得益于他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借助药物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深刻思考。

其次,药鲁迅对于鲁迅先生作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人,是因为他深入观察社会现象,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洞悉。而他的作品中蕴含的疾病和病痛的形象,则来自于他身体上的切身体验。药鲁迅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促进和印证,它不仅让鲁迅先生更为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使他得以抒发内心的思考和反思。

第三,药鲁迅对于鲁迅先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说到药物的副作用,人们通常会想到负面影响,但在鲁迅先生的例子中,药鲁迅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让鲁迅先生保持了一个相对清晰和平静的状态,从而使他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创作和思考。虽然药鲁迅无法治愈他的病痛,但它却给予他了一种希望和勇气,使他能够在痛苦中坚持创作,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作品。

此外,药鲁迅对于人们对于鲁迅先生的理解和认知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鲁迅先生的时代,关于他服用药物的传闻层出不穷,这让人们对于他作品的品质和创造力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然而,通过研究和探索,人们逐渐意识到,正是这种药物促进了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思考。药鲁迅成为了一个转变和扭转人们观念的媒介,从而使鲁迅先生得到了更多应得的尊重和赞誉。

最后,药鲁迅的出现与鲁迅先生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中国现代文学步入兴盛阶段的同时,社会动荡和变革也是不可避免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无不批判现实,呼唤社会的改革和进步,而药鲁迅的出现,则是这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产物。它见证了这个时代的不幸和痛苦,同时也给了鲁迅先生以力量和勇气,使得他能够声援最不幸的人们,为艰难的时代做出伟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药鲁迅不仅仅是一种药物,更是对鲁迅先生心灵的体验和作品的影响。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作家,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药鲁迅的处方固然具有医学局限性,但它却承载着无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只有通过对它的合理解读和推广,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鲁迅先生的精神遗产。

鲁迅名言名句篇十三

鲁迅作为中国伟大的文化先驱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智慧和灵魂。“画鲁迅”通过油画的方式展现了鲁迅的形象,鲜明地表达了鲁迅的思想和精神。画家透过鲁迅的形象,传达鲁迅思想的真谛和革命精神,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关于鲁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二段:画鲁迅的艺术表现。

众所周知,“画鲁迅”形式多种多样,有素描、油画、木刻、石刻等等方式,但是不同方式所表现的形象都是惊人的相似。油画作为造型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画家有更多的艺术空间去更加精准地表达鲁迅的人格化形象和看法。画家通过表情组合和色彩运用,将鲁迅生动的形象刻画到了人们的心中。这种透过画作将名人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之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魅力。

“画鲁迅”这种形式,透过鲁迅的人生和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鲁迅注重人民和社会的文化意义,其文学创作深刻揭示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它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所讲述的社会故事,以及它对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它传达了中国人民的理念,表达了文明发展的现代价值。

第四段:“画鲁迅”的启示。

“画鲁迅”告诉我们,思想与言论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鲁迅以他对中国现实的批判和自由思想,启迪了一代青年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进步。他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人生,更在于他的思想和精神,这为我们今天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成长和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第五段:以“画鲁迅”为例的文化意义。

“画鲁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它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做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纪念。通过它,让观众对鲁迅思想和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增强了民族自信,更好地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同时在今天,通过对“画鲁迅”的传承,永久保留了鲁迅的形象和思想,让其精神在历史中得以永存。所以,人们有必要通过不断学习鲁迅的思想,来传承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和信仰,以便我们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更好的决策和选择。

总结:

总之,“画鲁迅”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具有深刻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它的文化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了革命烈士的美好形象和生动形象,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因此,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独特的价值,让它永存于历史,影响未来。

鲁迅名言名句篇十四

理解鲁迅很难。我自己对那里的许多东西是懵懂的。比如他和传统的关系究竟如何,也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因为鲁迅在文本里对其表述是明暗变幻不已的。在我看来这里也存在一个精神的暗区。只有深入底部,才可望一二。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批判,同样吸引了高远东。八十年代末他有机会看到鲁迅的藏书,对其知识结构兴趣浓浓。鲁迅藏品中的各类野史与乡邦文献,似乎都在注解着其对儒道释的态度。但那逻辑过程究竟怎样,如何刺激生成了他的新思想,则需要花费大的力气方可一探究竟。理解鲁迅,不能不回答这个难点。像发现了“互为主体”的概念一样,高远东从分析《故事新编》入手,深切入微地探究儒家、墨家、道家与鲁迅的联系,找到一个令其会心的存在。文本分析不仅是审美的穿越,也是一种哲学的关照。把文本引进哲学语境来讨论,是大难之事。但历史故事背后那个精神隐喻对作者才是重要的。高远东阐释鲁迅对儒家的态度时,用的是悖论的眼光。他发现鲁迅用儒家的价值的含混性和矛盾性,指示出儒家伦理的神圣性的丧失,以及内在的不合理性。在现代意义上儒家思想何以显得蹩脚,小说都有感性的暗示。道德判断的先验性与唯一性,是儒家思想要命的一面。鲁迅借小说讽刺了这一虚幻性的存在,其实是想绕出几千年来的误区,设计着个人化的精神途径。而在分析墨家文化时,作者对鲁迅继承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的阐释也颇为精妙,是他的创造性的书写。《铸剑》的分析与《非攻》、《理水》的读解,多惊奇之笔。从故事的人物与意象到哲学的盘诘,并无生硬的比附,而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将鲁迅吸取传统文化的特别的一面昭示出来,给人颇为可信的印象。墨子的价值大概在于对一种责任的承担、不涉虚言、清教徒式的度苦以及献身精神。《故事新编》里常常有着类似的意象:黑衣人的果敢决然、墨子的振世救弊、大禹的敬业之举,在鲁迅看来有着希望的闪光。从这些人物的材料运用与理解上,鲁迅把一种旧文明中殊为可贵的遗绪打捞出来。

鲁迅名言名句篇十五

人死后。

该去哪里。

如果支配躯体的是灵魂。

是不是应该有天堂和地狱。

失去了这具躯体。

灵魂会不会感觉无所事事。

守着它无奈的啜泣。

如果是不死的灵魂。

为什么需要。

一次次在生命的身上。

繁衍生息。

来时带着哭泣。

走后,留下泪滴。

应不应该有的'悲伤。

为什么选用这种形式。

为什么不来的时候笑着来。

走的时候快乐的去。

为什么不能。

只有生老,没有病死。

让身边那些附有灵魂的躯体。

也不会为自己的离开。

——悲切。

2、

人死后。

灵魂该去哪里。

是不是取决于这具尸体。

生前做过的恶或善事。

如果天堂和地狱。

都不准进去。

是不是。

就像孤魂野鬼一样游离。

如果这样。

灵魂会不会。

常常借住在腐烂的躯壳里。

走出坟茔。

成为恐吓人们的僵尸。

3、

人死后。

灵魂会不会。

快乐地围观一堆火焰。

吱吱地燃烧自己的躯体。

会不会担心流失的每一滴血液。

玷污了脚下的土地。

如果这样。

灵魂会不会。

托梦给曾经的孩子。

把每粒灰尘。

撒向大地。

然后借助每片叶子。

幻化成泥。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