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四川旅游导游词(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6:05:03 页码:9
四川旅游导游词(模板8篇)
2023-11-30 16:05:03    小编:飞雪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一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二

很早就听说雅安碧峰峡有“深生态家园”的美称。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随爸爸游览了碧峰峡了。

我们乘旅游大巴来到碧峰峡,它位于雅安城北,离市区约八公里。整个景区由“v”型的两条峡谷组成。在峡谷外,我看到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苍翠欲滴,使人心旷神怡,我被如此美景所陶醉竟忘记了前进的步伐。忽然听到爸爸笑着说“儿子快点,我们快要进入左峡谷的五指峰了,我抬头一看,那石阶像是从天上修筑下来的,又高又陡,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爸爸笑着说:“儿子怎么害怕了,加油喔!”我轻蔑地说:“哼,小蛇不发威,你把我当蚯蚓啊!看我的!”说完,我几个箭步冲过去,第一个登上了石阶,冲在最前面。我爬上几十级台阶,就边冲边唱:“冲,再向前冲……。”我终于第一个登上了山顶。

我刚站稳脚跟,大雾就起来了。雾从四周翻涌而来,弥漫着整个山谷。抬头望去,绿树、山峰、亭台、楼阁都在雾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如仙境一般。

等雾散去,我隐隐约约听到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我循着声音向前走,百米来长的峭壁上,有一个奇妙的瀑布,岩层一层叠一层,就像叠罗汉似的向上叠着,瀑布从岩层上飞泻而下,细如银蛇,大如蛟龙,它们在岩层上嚎叫着,狂舞着……。我正看得入神,心中有许多疑惑。这时,赶上来的爸爸告诉我:“这是千层岩瀑布,高一百二十多米,宽十多米。传说,这是女娲补天所刻下的,一共一千零二十六道。”哦,原来如此。我们又来到千层岩瀑布下的女娲池。在池里,我看见有彩色小鱼在清澈的水中穿梭着。我捧了一捧水,尝了一口,清凉透心,虽已咽下去,但嘴里仍有丝丝甜意。

我们又顺着石板小路往前走,在峡谷的峭壁上悬挂着许多黑色的东西,我问导游叔叔那是什麽?叔叔告诉我们那是羌族的悬棺。这样陡峭的山崖他们是怎样把它悬挂上去的呀?这给我带来一种神秘可怕的感觉。

我们又游览了熊猫基地和动物园,就依依不舍的乘坐了“天下第一梯”(它高九十九米)出了峡谷,回到旅馆。

碧峰峡啊,我爱你的险、幽、秀、美,我有机会一定再来体验“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魅力!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三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文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四

巴厘岛(bali)是印度尼西亚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面积约5623平方千米,人口约247万。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岛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个月。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仅次于爪哇,居全国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为世界旅游胜地之一。土地垦殖率65%以上,出产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烟叶、花生、甘蓝、洋葱、水果与棕油等。牛、咖啡与椰干为主要出口产品。巴厘岛东侧的龙目海峡是亚澳两大陆一部分典型动物的分界线,在生物学上有特殊意义。

巴厘岛还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区,是爪哇以东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巴厘西距首都雅加达约1千多公里,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该岛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巴厘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有四、五座锥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附近有曾于963年喷发过的巴都尔活火山。

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巴厘岛印度教神庙中的木刻雕像巴厘岛因历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响,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义和巴厘岛风俗习惯的结合,称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神)和佛教的释迦牟尼,还祭拜太阳神、水神、火神、风神等。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0多座,因此,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神庙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陵庙建在称为“世界的肚脐”的阿贡火山山坡上,以专祀这座间歇喷发的火山之神。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吴哥窟相似。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五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0xx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六

蒙顶山之雅,还在于高。蒙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蒙顶山高雅独特的蒙顶山茶文化。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早年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顶山腰药农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山载培训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手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蒙顶仙茶不断,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引为皇帝祭天祀祖的专用品,一直沿袭至清末(1911)历经1146年从不间断。

现在“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成为流传甚广的诗句。而登临蒙顶山,品味蒙顶茶自然也就成为无数人的人生一大快事,就连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他在品尝了蒙顶茶后,欣然留下了“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赞誉。从唐至宋,蒙顶山贡茶誉满朝野。现在作为皇家贡品的蒙顶茶的历史,除了蒙顶山上保存完好的“皇茶园”等众多历史遗迹,更有众多文章诗词传诵至今。当年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品饮了蒙顶山贡茶后留有“若叫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赞誉。宋代诗文画家文同的诗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最恰当的评价茶以文传,文随茶播,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茶文化给蒙顶山风景名胜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扩大了蒙顶山景区的深度,显示了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蒙顶山环境独特,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其主要景点就有茶坛、世界茶博馆、天梯、天盖寺、碑廊、阴阳石麒麟、古蒙泉、蓬莱阁、皇茶园、蒙茶仙姑、甘露石室、红军纪念馆、禅惠之庐等知名景点。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七

各位团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四川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叫王小,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

此次旅行,还有一位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就是前面这位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拥有十多年的驾车经验,在此次旅途中由李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相信我们的旅途一定安全快乐,请大家特别记住,本车的车牌号是“浙f12345”,它将承载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本次的嘉兴旅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们会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促进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大家吃得满意,住得舒适,玩得愉快,走得顺利。

我们衷心希望这次“四川之旅”能给大家流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

这次我们将游览遂宁广德寺。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遂宁火车站,大巴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也许大家对遂宁这个城市还比较陌生,首先我先对遂宁市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遂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

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

遂宁处于四川城镇化发展主轴上,成为全省战略部署建设的"六大都市区"之一。

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人口近380万。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75.90平方公里,人口63.67万。

(注:沿途主要从旅客到达目的地城市开始,设计好路线,讲解去往目的景区路上所遇到的景物概述,主要有所在城市的概况、下榻酒店的情况,城市的风土人情、特产美食,以及经过的一些除目的地之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广德寺,广德寺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年间(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

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间(1546一1521),封为“广德寺”,寺名相沿至今。

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元年重建并经清代多次扩建所成,齐寺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园森林330余亩。

寺院建设规模宏大,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

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殷宇九重,亭榭两十六处,巨细殿舍两十余幢。

主次分明,阁下对称,是目前国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气势气派建筑群。

开始我一曲在强调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侪会问那广德寺位于西北要地,近离政治中心,皇帝们怎么会在在那里建一个皇家禅林呢?今天我们就在开始一场侦察之旅,深进广德寺的内部看个究竟,找出皇家禅林的王者气派在何处。

四川旅游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在四川,我们游览了天府之国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它距成都100多公里,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邓睐山脉东坡,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块高山深谷地带,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地理环境特殊,海拔最高6250米,最低1150米。这里地势起伏错落,森林覆盖率高,常年只有春、秋、冬三季而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5℃。天然的温暖湿润条件,为种类繁多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是保护珍稀物种及高山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保护区面积达20万公顷。1980年,卧龙保护区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目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绿尾虹雉、洪桐、水青、连香、红豆杉等物种。卧龙保护区的自然景观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每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

目前卧龙自然保护区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中华大熊猫园、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英雄沟、银厂沟等。保护区内分布着100余只野生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使其以“熊猫之乡”享誉中外。1981年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合作,在卧龙建立了全世界惟一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设有六个实验室、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小熊猫生态馆和世界最大的熊猫圈养场。其大熊猫幼仔的出生率、存活率世界领先。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将这里的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作为中外合作进行大熊猫的生态观察研究的基地,中外专家可日夜在此观察大熊猫的活动,并把最新科研成果通报给世界各国。卧龙的科学研究颇有成效,已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并在中外自然保护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享有较高声誉。

国家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视,多位领导人曾先后来保护区视察。这里还多次接待过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官员。

大熊猫概况。

各位游客,众所周知,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而闻名于世,因此,有必要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大熊猫阶情况。大熊猫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生存在地球上,当时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北京、四川、云南、浙江、福建等地。大熊猫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几百万年以来外部环境的恶化之外,大熊猫自身生活习性和生育繁殖能力退化是其内在原因。

大熊猫的祖先原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食物是箭竹。箭竹一般40至80年开花一次,每次从开花、结籽到长成新竹需要20xx年左右时间。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体重可达l00至180公斤,每天要吃掉20公斤左右的鲜竹。大熊猫在竹子生长期间极易因食物短缺而死亡。

专家对大熊猫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身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每年的4、5月是大熊猫的繁殖期,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等5月一过,雌、雄大熊猫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至5个月,产仔多数为单胎,即使产下双胎也往往只能抚养其中一只。大熊猫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它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非常脆弱,极易因缺乏营养、患病、气候恶劣或遭遇天敌而天折。雌性大熊猫在怀孕和哺乳期内很少采食,并由于独自哺乳带养幼仔极其辛劳,体力极度衰竭,对其健康和寿命影响极大。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至30年。

由于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被严重地隔绝成小块地域,偏偏它们又必须独占很大的土地面才能保证生存,所以在小块的栖息地内,能容纳大熊猫的数量非常有限。一个种群太小的生物,不可避免地导致近亲繁殖,降低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性能、生育能力、生存能力的全面退化。现在野外存活的大熊猫数量极少,在我国约有1000只左右,被誉为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